第一篇: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建筑构造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学科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组成和基本构造原理、常见的构造作法,以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土建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土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经营与造价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总体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完本课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常用建筑构造的作用及构造设计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等也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建筑构造方案、构件的形式、基本尺寸和材料做法,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明确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各种建筑构件在布置上的要求,能根据建筑构造的作用和特点、具体情况,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形式,知晓其构造处理方式和手段。
4、能识读一般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掌握建筑细部构造节点图样。
三、课程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加以了解的扩大知识面的延展性内容,在工作中可进一步学习。
2、熟悉:一般性掌握的资料性内容,在工作实际中要学会使用。
3、掌握:必须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基本构造作法。
四、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分工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为避免重复遗漏,作以下界定:
1、《建筑制图基础》课程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图样包括剖面图的画法等内容,为本课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打下基础。
2、《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为本课程建筑构件常用做法的选材打下基础。
3、与《地基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基础部分只介绍地基基础的概念、一般 基础形式和构造。而不涉及具体的尺寸和截面计算。
4、与《建筑结构》课程:本课程只涉及承重结构类型,而不涉及承重结构设计。
5、与《建筑施工》课程:本课程重点为建筑构造处理,而不涉及施工方法。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习题、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筑构造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常用的、尤其是以民用建筑为主的建筑构造,掌握其一般组成和作法。
本课程以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配合录像和IP课程等教学辅助媒体进行系统学习,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课后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教学内容 民用建筑概论
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基础构造 墙体构造 楼层和地面构造
饰面装修 楼梯构造 屋顶构造 门窗构造 工业建筑概论 单层厂房基本构造 轻钢结构厂房构造
复习总计学时
学时 2 6 4 8 4 6 8 8 6 8 6 4 2 72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对每章节提出学习重点、具体掌握深度、课内思考题或习题。IP课程是本课程的重要媒体之一,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节知识点。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辅助教学媒体,录像片是文字教材的补充,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总成绩包括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侧重考察学生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熟悉和理解,通过笔试的形式进行,卷面分值100分,了解内容占15~20%,熟悉内容占25~35%,掌握内容占45~6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 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教学内容:
1、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2、建筑的类型和建筑物的等级。
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
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教学要求:
1、熟悉民用建筑的基本构成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掌握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和建筑物的概念。
3、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熟悉建筑模数的含义和应用。
二、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建筑平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2、建筑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3、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依据。
2、了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3、熟悉建筑平、立、剖面图的主要内容。
4、掌握建筑平、立、剖面图的识图方法。
三、基础构造
教学内容:
1、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
2、基础的类型。
3、常用刚性基础的构造。
4、基础沉降缝构造。
5、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教学要求:
1、掌握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区分。
2、掌握基础的类型和对应的适用情况。
3、了解刚性基础的构造要求、掌握混凝土基础的构造要求。
4、了解条形基础沉降缝的两种做法。
5、掌握地下室防潮、防水的处理方式。
四、墙体构造
教学内容:
1、墙体的作用、类型、承重方案及设计要求。
2、砖墙的材料和组砌方式。
3、砖墙厚度和局部尺寸的确定。
4、砖墙的细部构造。
5、砌块墙的类型与规格、砌块墙的细部构造。
6、块材隔墙、骨架隔墙、板材隔墙的构造。
7、变形缝的类型和基本构造。
8、墙面保温构造,节能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墙体的作用、设计要求和分类。
2、了解砖墙的主要材料和选用。
3、熟悉砖墙的组砌方式和常用的墙体厚度。
4、掌握勒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和构造柱的构造要点,了解其作用。了解墙体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5、熟悉砌块墙的构造、了解隔墙的种类和构造。
6、熟悉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条件。了解墙体保温材料和保温措施。
五、楼层和地面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板层和地面的基本构成和楼板的设计要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种类、特点和构造形式。
3、对地面的要求,介绍地面的类型和地面变形缝构造。
4、楼地层的防潮防水。
5、阳台和雨篷的构造。
6、建筑楼层的隔声。
教学要求:
1、掌握楼地层的基本构造层次。
2、了解楼板的设计要求和主要材料。
3、掌握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布置原则,掌握板式楼板、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适用条件和构造特点。
4、熟悉装配整体式楼板的特点,熟悉密肋填充块楼板和叠合式楼板的构造特点。
5、了解阳台的类型和组成,掌握阳台承重结构的布置和阳台的排水构造。熟悉阳台栏杆的构造设计。
6、掌握雨篷的构造设计要点。
6、掌握楼地层的防水防潮构造措施。
7、了解楼地层隔声措施。
六、饰面装修
教学内容:
1、饰面装修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墙面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3、楼地面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4、顶棚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教学要求:
1、了解饰面装修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熟悉墙面装修、楼地面装修、顶棚装修的分类、特点。
3、掌握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墙面装修中常用墙面装修做法和选用。掌握墙裙和护角的一般构造做法。
4、掌握常用的楼地面做法和选用。
5、熟悉吊顶的基本组成和构造。
七、楼梯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梯的形式和组成和设计要求。
2、楼梯各部分的尺寸。
3、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和构造。
4、楼梯的细部构造。
5、台阶和坡道的形式、尺寸和构造作法。
6、电梯的类型与组成、电梯与自动扶梯的布置。
教学要求:
1、了解楼梯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2、掌握楼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求。
3、熟悉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掌握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适用条件和构
造特点。
4、熟悉栏杆、踏步、扶手等的构造做法及其连接构造,熟悉防滑处理。
5、掌握台阶和坡道的形式、尺寸和构造作法。
6、了解设置电梯和自动扶梯的条件,了解电梯的布置方式和类型。
八、屋顶构造
教学内容:
1、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2、屋顶的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3、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作法和细部构造。
4、坡屋顶的承重结构,瓦屋面作法和细部构造。
5、屋面的保温与隔热。
教学要求:
1、了解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2、掌握平屋顶排水坡度的形成和主要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3、掌握柔性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和细部构造要点,各层次的作用。
4、熟悉坡屋顶的构造层次,熟悉瓦屋面的构造作法。
5、了解常用的屋面保温和隔热措施。
九、门窗构造
教学内容:
1、门窗的作用和分类。
2、门窗的尺度要求。
3、以木门窗为例,介绍平开门窗的组成与构造。
4、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基本构造和安装。
5、特种门窗等其它类型门窗的特点。
6、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7、遮阳的种类、遮阳板的基本形式和构造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门窗的类型和作用,掌握门窗尺寸的决定因素。
2、掌握平开门窗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掌握窗扇窗框的防水构造。
3、掌握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基本组成和安装连接构造。
4、了解特种门窗等其它类型门窗的特点。
5、了解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6、熟悉遮阳板的类型和选用。第二篇 工业建筑
十、工业建筑概论
教学内容:
1、工业建筑的特点、分类,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2、厂房内部的起重运输设备。
3、单层厂房的平面和剖面布置。
教学要求:
1、了解工业建筑的特点、分类。
2、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和平面、剖面布置方案。
3、了解厂房内部起重设备的类型,掌握各类吊车的构造要求。
十一、单层厂房基本构造
教学内容:
1、工业厂房外墙构造:砖墙与柱、连系梁、圈梁的连结;大型板材墙的类
型、规格与技术要求;墙板的布置、连接;轻质板材墙构造。
2、工业厂房屋面构造:单层工业厂房屋面构造特点、屋顶及基层的类型;
屋面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式;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构造作法和细部构造。
3、工业厂房地面及其它构造:地面的类型和常用构造做法;地面变形缝、接缝等细部构造;地沟、坡道的构造做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单层工业厂房外墙的特点。
2、熟悉单层工业厂房墙体与柱、连系梁、圈梁的连结构造。
3、了解大型板材墙的类型、规格与技术要求,掌握墙板的布置方案和安装、连接构造。
4、熟悉轻质板材墙的主要构造。
5、熟悉单层工业厂房屋面的排水方式和排水方案的组织。
6、了解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和细部构造。
7、掌握厂房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和常用做法。
8、熟悉地面变形缝和不同地面接缝的处理。
9、了解地沟和坡道和其它构造的一般构造做法。
十二、轻钢结构厂房构造
教学内容:
1、轻型屋面类型,压型钢板屋面节点构造,太空屋面板节点构造。
2、檩条的形式和连接构造。
3、刚架的形式和特点,门式刚架的节点构造。
4、屋架的结构形式,角钢和T型钢屋架的节点构造。
教学要求:
1、熟悉轻型屋面类型和节点构造。
2、熟悉檩条的连接构造。
3、熟悉刚架和屋架的形式,了解其节点构造。
第二篇:教学大纲_房屋建筑构造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专业课,它的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和学习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做法,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一般建筑的构造设计、识读和绘制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
(一)绪论
建筑的概念;建筑的分类;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本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习方法。
[民用建筑部分]
(二)概述
民用建筑的分类与分级;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和影响因素;建筑标准化;建筑模数协调;建筑构造组成;建筑节能。
(三)基础与地下室
地基`基础与荷载的关系;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要求;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
(四)墙体
墙的类型与要求;砖墙:砖墙材料、砂浆、墙厚、细部构造;隔墙;墙面装修。
(五)楼地层
楼地层的组成和设计要求;现浇整体式钢砼楼板;装配式钢砼楼板;装配整体式钢砼迭合板;楼地面构造:组成与设计要求,地面的构造做法;楼地面变形缝;顶棚;阳台与雨蓬。
(六)楼梯
楼梯的组成与类型;楼梯的尺度及梯间详图识读与绘制;现浇钢砼楼梯;装配式钢砼楼梯;楼梯细部构造;室外台阶与坡道;电梯简
介。
(七)屋顶
屋顶的作用与要求;屋顶的组成与形式;平屋顶的构造;平屋顶的特点与组成;平屋顶的排水;平屋顶的防水;平屋顶的保温与隔热;屋顶防水细部构造;坡屋顶构造(选学)。
(八)变形缝
变形缝的种类和作用;伸缩缝的设置与构造;沉降缝的设置与构造;防震缝的设置与构造;三种变形缝的区别与联系。
(九)门窗
门窗的类型与作用;木门窗构造;金属门窗。
(十)民用工业化建筑体系简介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与含义;建筑工业化体系分类与类型;砌块建筑;大板建筑;大模板建筑;滑模建筑和升板建筑。
[工业建筑部分]
(十一)工业建筑概述
工业建筑的分类与特点;厂房内部起重运输设备。
(十二)单层厂房构件
厂房的组成;横向排架与纵向排架;排架柱与抗风柱;基础与基础梁;屋盖结构构件;吊车梁;连系梁与圈梁;支撑系统。
(十三)单厂定位轴线
柱网尺寸;墙、柱与定位轴线关系。
(十四)屋顶
屋顶的排水与防水构造;屋顶的保温构造;天窗:天窗种类与作用;矩形天窗;矩形通风天窗;其它天窗。
(十五)外墙与门窗
外墙构造;侧窗构造;大门构造。(十六)多层厂房简介(选学)
三、大纲说明
(一)总课时
总课时为4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大量民用建筑和单层工业厂房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常规做法,熟练掌握常用构造的要点、材料做法和图示方法。
2、要结合建筑识图和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综合识读与运用,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对一般的民用建筑和单层厂房的施工图纸和实际房屋构造做法初步识读、理解和掌握。
3、能够初步进行构造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并能够解决一般的建筑构造实际问题。
(三)内容说明
1、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了解建筑的分类与分级及建筑的含义。熟悉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掌握建筑模数协调和定位轴线。
2、基础与地下室
了解基础、地基与荷载的关系以及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掌握常用基础的构造与做法和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
3、墙体
了解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重点掌握砖墙的厚度尺寸和墙段尺寸、细部构造,掌握墙面装修的做法和适用范围,隔墙只做一般要求。
4、楼地层
了解楼地层的作用,掌握其设计要求。了解楼板的类型和适用范围,掌握现浇与预制钢砼楼板的优缺点,重点掌握装配式钢砼楼板的类型、布置和连接构造。
5、楼梯
重点掌握楼梯的主要尺度和要求及钢砼楼梯的优缺点和构造,其它做一般了解。
6、屋顶
熟悉屋顶的分类、组成和要求。掌握平屋顶排水方式的选择和确定原则。重点掌握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做法与要点。坡屋顶可做一般了解。
7、变形缝
弄清三种变形缝的作用和不同之处,重点掌握三种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和构造做法。
8、门窗
掌握平开门窗的组成和构造,会从图集上识读与选用。
9、民用建筑工业化体系
掌握砌块的组砌方法和构造措施,熟悉建筑工业化的含义。
10、工业建筑概述
掌握工业建筑的特点及单厂的构件组成和选型。
11、单厂构件
了解构件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它们的连接、支承及构造。
12、单厂定位轴线
掌握柱网尺寸的确定和定位轴线的布置,能够识读单层厂房的平面图。
13、屋顶
重点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及矩形天窗和矩形通风天窗构造。
14、侧墙与门窗
掌握基础梁的构造,砖墙与柱的连接、墙板的布置与构造,熟悉厂房门窗的特点和要求。
第三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
第四篇: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
2、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七、主要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八、典型作业练习 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九、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将“专题阅读”作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
撰写人:政治教研组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法;主要参考资料等。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
第五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资源制成的手工业品。由陶到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等不同体系的陶瓷。
中国是陶瓷之国。而广东省佛山市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佛山陶瓷在今日之国际市场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产品行销世界五大洲。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为佛山培养地方经济外向型人才服务,让有志于未来从事与推动佛山市陶瓷工业、产品及文化外向型发展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锻炼的平台,从英语语言与翻译入手熟悉与掌握陶瓷发展史、陶瓷材料、陶瓷工艺、陶瓷产品、陶瓷文化和陶瓷市场及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II. 课堂安排:
1. 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即教师讲课、学生翻译、教师现场评定和问答式相结合,使课堂成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实验性教学场所。
2. 提前一个星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布置学习与翻译内容,上课时学生将翻译稿件下载在课堂电脑上,依次由学生演示翻译内容及翻译中的体会(难点和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对翻译内容进行评定。
III.考试方法:
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1. 期中考试形式是以二人为一组写一篇有关佛山陶瓷产业的英文调查报告,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500—550英文单词的报告正文;第二部分是中文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参考资料,字数不限(第十四周交卷)。2. 期末考试为课堂笔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