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护第七章第一节教案2
二 消瘦
概念:消瘦是指摄入的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10%以上。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骨骼逐渐萎缩,皮下静脉显露,严重消瘦时呈恶病质状态。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详细询问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引起消瘦的原发疾病,尤其注意询问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短期内体重下降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病变。
(二)身心状况
1、轻度消瘦: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贫血、记忆力下降及血压下降等;
2、重度消瘦:劳动能力丧失、反应迟钝、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嗜睡,也可有体位性晕厥,皮肤黏膜有色素沉着,女性病人可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不孕。
3、神经性厌食:病人多为青年女性,性格内向,往往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脱离社会,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能自觉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体重增加。【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提供合理膳食,补充营养。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开始时宜少量多餐,以后逐渐增加进食的量并减少次数,最终过渡到正常饮食。
饮食对策:(1)提高烹调技巧,尽量适合病人口味。
(2)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来源。
(3)对不能经口进食者采用鼻饲;
对消化功能差的病人采用要素饮食;
对极度消瘦者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液,如脂肪乳剂、氨基酸等。
2、心理护理
知识疏导:向病人解释消瘦对机体的影响,纠正病人对消瘦的错误认识。规范进食行为:解除神经性厌食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建立正确的进食行为。
3、皮肤护理
对极度消瘦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护理评价】病人消瘦是否得到改善,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和自觉改变饮食习惯。
三、肥 胖
概念: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指数(BMI)>28或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
原因: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类:
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与摄食过多或运动过少有关。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高胰岛素血症等引起。此外,女性肥胖可能与雌激素有一定关系
肥胖与代谢有密切关系。
最新研究表明肥胖者有显著的遗传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的减少,肥胖症的增加在全世界已呈流行趋势。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变化的环境、促成的生活方式改变、能量摄入、食物份量加大、高能量、饮料、高糖食物、便宜、种类繁多、方便购买、味道好、广告和营销策略
能量消耗、身体活动少、久坐工作、娱乐方式增多、社区设计人性化、乘车、使用电梯、节省体力的设施、电视、电脑
单纯性肥胖:一种是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又称之为“苹果型”肥胖。另一种是臀部肥胖,称之为“梨型”肥胖。研究认为腹部肥胖比臀部肥胖更容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及糖尿病。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了解病人内分泌疾病史和肥胖家族史,肥胖发生的年龄,是否摄食过多、运动过少。
(二)身体状况
1、单纯性肥胖
脂肪分布均匀。
幼年期发病者: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常引起终身性肥胖,有时可有外生殖器发育迟缓。
成年后发病:脂肪细胞数不变,但胞体肥大,治疗效果较前者为佳。
2、继发性肥胖
脂肪分布有显著特征性,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以面部、肩背部、腰部最显著。下丘脑病变所致的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脂肪积聚在面部、腹部、臀部及大腿,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不全。
1、压抑感:肥胖者由于外表臃肿、动作迟缓、参与社交的能力降低,常有压抑感;
2、疾病:因其可引起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障碍,产生气急、关节痛、水肿及肌肉酸痛等躯体症状增加了一些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人常有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遗传、体内激素调节紊乱,饮食习惯不良,活动量少等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自觉执行饮食计划,体重得到有效控制或减至正常范围。
1、饮食护理
与病人商讨,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合理选择食物,根据病人工作生活状况,测算并控制摄入总热量,限制脂肪和含糖高的食物。重度肥胖者给予低糖、低脂低盐和高维生素饮食为宜。饮食中,每日供给的蛋白质含量为1g/(kg.d),并有足够的维生素和其它的营养素,有剧烈饥饿感时可供给低热卡的蔬菜,如芹菜、冬瓜、黄瓜及南瓜等,以增加饱腹感。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如增加咀嚼次数减慢进食速度,注意进食环境,避免进食时边看电视或边听广播。
2、运动指导:选择适合病人的运动方式进行有氧运动,并注意鼓励病人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3、健康指导:宣传肥胖症的危害,单纯性肥胖症的预防应从幼年开始,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克服疲乏、厌烦、抑郁期间的进食冲动。
【护理评价】
病人体重是否恢复正常,是否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是否执行治疗和饮食计划。
第二篇:第一节是内课教案
体育室内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道理,知道站队的要求。
(2)能知道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要求。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能与教师配合,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能按教师要求完成站队练习内容:1.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2.队形:站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启发式提问导入:国家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并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呢?(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与锻炼身体的实际回答)
二、学习新课
1.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1)讲解“为什么要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归纳学生回答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必修课程,我们要认真学习,以达到下面三个目的。
一、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使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技能以及简单的运动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锻炼身体的能力。
三、培养爱祖国、爱集体、团结友爱和相互合作、遵守纪律的良好品德以及勇敢顽强、进取向上的精神。
上课时要穿适宜运动的服装和鞋袜,遵守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上课时要刻苦锻炼,开动脑筋,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每课的学习任务。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预防意外安全事故!
分组讨论,说一说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应做到哪些。
1、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体育课要记得穿运动鞋,衣服尽量穿运动服,不带钢笔、直尺、小刀、书本、作业、玩具、零食等到操场(注:如果要带体育器材,如跳绳等,老师会提前通知,要记得带器材。)
3、上课铃声响后,马上到教室坐下来,把桌子上收拾干净,趴在桌子上安静的等待老师来上课,由体育委员管理纪律,表现好的同学和纪律不好的同学要及时记录,教师将以此为根据打平时分。
4、在课上有问题要举手发言,并教师的安排下活动(如老师指定地点活动范围,不能超过活动的范围),禁止追打皮闹,攀爬树木、围栏、围墙、台阶等。
5、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6、请假制度:要写请假条,生病的要有家长签字,运动后确实不舒服的要及时告诉老师(统计班级不能剧烈运动的人员名单)
2.队形:站队
(1)练习站队的意义:节约时间,提高上课的效率
(2)回忆站队的要求:快、静、齐
快:在最短的时间站队,时间不能超过30s
静:不能讲话,脚底下发出的声音要轻
齐:队伍前后、左右要对齐
(3)提示站队下楼不要大声喧哗
(4)进行站队练习
三、巩固新知
回家思考:你认为应该怎样上好体育课
第三篇:内护教案32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内科护理学》课时教案 授课班级
护理0702~0705班
时间
章节
第九章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要点。
2、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与治疗要点。
3、了解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难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护理措施。
教学媒体
挂图、教具、示教、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复习旧课
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如何避免诱发因素?
2、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皮肤损害的表现?
讲 授 新 课
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与脑梗死】
一、病因
二、治疗要点
三、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三)心理社会
(四)辅助检查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体位、休息与活动。
(二)病情观察
(三)用药护理
(四)康复护理
六、健康指导
课堂提问
区别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课堂小结
1、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护理评估、治疗要点。
2、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与健康指导。
布置作业
1、对脑血管疾病病人如何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2、脑血管疾病发生脑疝时如何抢救?
参考书目
主编:夏泉源内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主编:李秋萍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第二版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cerebrobascular disease ,CVD)是指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起病的缓急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其又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stroke);脑卒中又分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在此主要讲解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
(一)病因
1、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动脉炎先天异常血管损伤
2、血液成分: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3、血液动力学:心房纤颤心肌梗塞低血压高血压
4、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和脑卒中史、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
(二)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破裂―→管壁溃疡→血小板粘附→血栓形成→栓塞↑ 管腔狭窄+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致血液粘滞度↑――促进
(三)临床表现
1、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者;
2、常在安静或休息(睡眠中)状态下发病,部分患者有前驱症状(肢体无力、麻木及眩晕、TIA等);
3、起病缓慢,症状在数小时到1-2天达高峰;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多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4、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5、临床类型:完全型、进展型及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6、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24-48小时后显示低密度梗死灶。MRI比CT更早、更清晰地显示病灶。
(四)治疗要点
1、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为起病6小时内,注意适应症及并发症;推荐静脉内使用r-PA或UK。
(2)调整血压:维持血压于较平时稍高的水平。
(3)防止脑水肿: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白等。(4)抗凝治疗:肝素、华法令。(5)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供应、“反盗血”、增强脑组织有氧代谢。(6)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7)脑代谢活化剂:细胞色素C、辅酶A、胞二磷胆碱、脑活素。(8)中药:丹参、川芎、脉络宁、黄芪。
(9)手术:开颅切除坏死组织、去颅骨减压、脑室引流术。
2、恢复期治疗:语言、肢体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
(五)常用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瘫痪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损害有关。
4、焦虑:与偏瘫或失语及担心疾病与后有关。
5、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和瘫痪致长期卧床有关。
(六)护理措施
1、体位:采取平卧位,以便较多血液供应脑部;禁用冰袋冷敷头部以免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而加重病情。
2、生活护理:
(1)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2)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存质量。
(3)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加床栏,防止病人坠床,走廊加扶手,周围环境中设有障碍物,以防跌倒。
(4)指导病人缓慢进食;喂食时,不要催促病人,宜予糊状食物,健侧喂入。餐毕喂数口温开水,使口内残留食物吞食干净。
3、健康指导
(1)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
(2)规律生活;调整饮食;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忌烟酒。
(3)注意安全:体位变换时动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防摔倒;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一)病因:
1、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多数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并存。
2、其它病因: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剂导致的脑出血、溶栓剂导致的脑出血、瘤卒中、动静脉畸形出血。
(二)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内小动脉硬化→微血管瘤—→动脉瘤破裂 →出血
高血压→血管痉挛—→小血管缺血、缺氧、坏死、破裂 出血部位:70%的脑出血在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附近。
(三)临床表现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史者;常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发病且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进展快,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时多有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表现(局灶和全脑症状及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1、内囊出血:出现“三偏征”: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2、脑桥出血:轻者交叉性瘫痪,重者四肢瘫、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
3、小脑出血:眩晕呕吐、枕部痛、病变侧共济失调、易发生脑疝死亡
(四)辅助检查
1、头颅CT(首选项目):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像。
2、CSF(不作常规检查):洗肉水样、压力增高。
(五)治疗要点
1、血压紧急处理: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一般将舒张压降至100mmHg水平为宜。
2、控制脑水肿:
3、防治并发症
4、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和微创清除术
(六)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与脑出血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损害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有关
(七)护理措施
1、休息与安全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2)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引起误吸;
(3)头部冰袋或冰帽,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4)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避免咳嗽和用力排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2、饮食护理:禁食24-48小时。
3、脑疝的观察和护理(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状态的变化,每1-2小时1次,或遵医嘱监测并记录。(2)掌握脑疝的前驱症状:烦燥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重、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急性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除呼吸、进食、排泄外,其他活动需严格禁止;备好气管切开包和脑室引流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第四篇:《第一节 起风了》教案2
《起风了》教案
教学课题:
起风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分析:
《起风了》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接下来通过阅读科学家的猜想途径,理解掌握科学猜想的途径和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上册书的学习,对科学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学习科学的初步的方法。大胆猜想和假设是下册教材的整体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知道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是解决问题的最初阶段。
教学重点:
1、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2、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纸风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关于风的东西,你们想看看吗?(想)
二、大胆猜想。
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三、游戏探究。
1、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制作纸风车,另一组则负责进行记录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分组讨论风的形成原因。
2、全班交流各组的猜想以及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猜想假设、讨论、阅读等活动,初步了解风,并掌握了猜想假设的方法,能简单说出猜想的依据,学习效果较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分工不太明确,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在小组建设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第五篇:《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案2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小知识:人类的起源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万年以前。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其次是南方古猿。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100~500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一:
学生绘制图表、阅读图表,思考:
(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2)、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
板书: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6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
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 活动二:
(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2).计算下表4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②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板书: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 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
(2)(阅读课文)根据AB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请你根据下图计算A、B两地的人口密度。
板书: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为什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3)分组讨论:
观点之一:从自然条件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观点之二:从社会经济方面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练习: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欧洲、洲东部等温度带的近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同时这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又是集中的地区。
(2)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地区。总结:
世界人口不断地增长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都受着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对自然、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形成一系列世界的人口问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过渡引入新课。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极为迅猛,这种增长又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具体表现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什么是世界的人口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示图)。阅读材料
不同的人口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有的国家实行了生育控制政策。例如,印度就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为此,有些国家还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例如,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使多子女家庭享受各种津贴。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图4.8)。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如果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就会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活动:
1、按每年增长人口8000万计算,完成下图。
每年增加8000万人每天增加________人。每小时增加________人每秒增加________人。
2、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带来图4.7中提到的问题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请你再举出几个例子。
3、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吗?
从乡村来的建筑工人为城市建造了高大的楼房。
每到春节前夕,民工总要购买许多商品回家,活跃了城市的商业。太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会使城里人口拥挤不堪。板书: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生态破坏为主。
(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板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6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