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备课资料(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3:2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说》备课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说》备课资料》。

第一篇:《师说》备课资料

一、浅析《师说》

柳宗元有几篇文章谈到韩愈的《师说》。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这里的所谓师,不是指在学校里授课的老师,是指给社会上学业有成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唐朝时候,反对这样的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是狂人。只有韩愈不管这种风气,不怕人家的耻笑,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为了反对这种风气,批驳这种耻笑,他写了《师说》。

(二)《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里说:“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这里讲的章句师,指在学校里授课的老师。言道、讲古、穷文辞,指给社会上学业有成的士人做老师。柳宗元愿意言道、讲古、穷文辞,但不敢做那样的老师,怕触犯风气,受到笑侮,这里显出韩愈作《师说》的勇敢。

(三)《师友箴并序》:“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这里指出“为人师”要被众人耻笑。但士子不从师学道,在学道上怎么能够有成就?说明从师的重要,也说明韩愈作《师说》的重要。还有别篇谈到《师说》的从略。

从柳宗元的话里,看到韩愈作《师说》不是一般的论说,而是为了反抗流俗的不正确风气,批驳错误的观点,不怕人们的耻笑,为建立新的师道而努力,是具有很大的勇气的。

《师说》一开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什么要提“古之学者”呢?是针对当时的学者以从师为耻说的。这个开头和结尾呼应。结尾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结尾说的“古道”,即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师道”。这个开头也同文章中的论点相应,文章中提到“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两个“师道”,即“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从师之道。文章中提到“圣人无常师”,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师道”。这个开头一直贯串全篇,不仅首尾呼应,并且脉络贯通。从行文的表达来讲,有提“必有师”的,有提“师道”的,有提“能行古道”的,显得变化而不重复。

再说这里提出“传道受业解惑”,与上引柳宗元提的 “言道讲古穷文”不完全一样。柳宗元的三分法是三者并列的,“言道”相当于“辞章”。韩愈讲的“传道受业解惑”,不是三者并列的,是“传道”与“受业”并列,在道与业方面有惑,请老师来解惑,解惑是贯串在传道受业之中的。韩愈说的“传道”,即柳宗元的“言道”,韩愈说的“受业”,即柳宗元的“讲

第二篇:师说(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1.“古”的时间 2.“师”的形式

文中为论证“学必有师”的论点,在确定“能者为师”的前提下,先后列举“师”的三种形式。

(1)问经式。17岁的李蟠“好古文”,向韩愈请教“六艺经传”。联系前文对所择“童子之师”愚妄做法的否定,便不难断认这是本文从师的主证形式。(2)学艺式。“巫、医、乐师、百工”各具专门技艺。只有师傅弟子“不耻相师”,取长补短,才能使技艺精益求精,渐臻佳境,有所发明创造。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一。(3)交游式

文引《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就隐含交游“择善而从”之意。事参作者自叙:“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与崔群书》)。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二。3.“君子”的所指 古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春秋末年以后,渐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众人”(不含“巫、医、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4.“圣人”的涵义(节选自《〈师说〉授课突破法》,杨伯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4期)

二、课文析读

复兴儒学,阐发“道”义 连清霖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面对严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韩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声言“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而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当然,韩愈弘扬儒家道统的基本着眼点在于“适于时,救其弊”(《进士策问》其二),解救现实危难。在韩愈看来,当时最大的现实危难是藩镇割据和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面的佛老蕃滋。围绕这一核心,韩愈撰写了以“原道”为代表的大量政治论文,明君臣之义,严华夷之防,对藩镇尤其是佛老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抨击。

韩愈推崇儒学,力排佛老。而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的出现,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佛教自汉代传入,至唐代盛极一时。据皮日休《文薮•十原系述•原化》记载,当时人们对西域来的佛教徒“举族生敬,尽财施济”,“慕其风蹈其稛者,若百川荡滉不可止”,可见佛教流行的盛况。佛教主张与儒家教条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因而信仰佛教愈深,背离儒教愈远。佛教既广为人们信仰,那“有言圣人之化者,则比户以为嗤”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师道的被毁,也就成为事之必然了。佛教得宠而向儒教挑战,儒教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儒教之中坚出而排佛,韩愈就是代表之一。联系这些言语情景进行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师说》第三段所举历史名人对象,是当时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作为论证就有极大的说服力,也足见作者另意所在。所举事情“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既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原则,而且为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了佐证。

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主要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是封建的伦理道德制度。“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原道》)“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惑”就是学习这些著作时碰到的疑难问题。“传道”“师道”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当时的封建秩序。《汉书•儒林传》说:“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正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能行古道”,其实就是在传承儒道,弘扬儒家思想,当然就更值得称道了。何况,李蟠的“通习”,也与“今之众人”的“耻学”和“童子”的“小学而大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耻学”是糊涂的,“小学”是不明智的,应该反复学习研读的是“六艺经传”,是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无疑,从语境角度解读《师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把“传道”“师道”“能行古道”等等“道”义作为理解的重点。准确把握“道”的实际内涵是“儒家思想”,要从“传道”的角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可以说作《师说》是韩愈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抵制由佛教影响造成的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所作的一次努力。

(节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1~2期)

三、类文荐读 黄生借书说 袁 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皿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四、阅读方略

文言文阅读之五:如何推断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二)3.瞻前观后析语境,根据位置辨词意。请看下面的例子。

如何准确地鉴别以上加点词的词义呢?我们可通过语境分析,观察这个词所在的位置,进而通过位置判别它的用法及意义。○14句中的“而”用在句末和“已”结合在一起,它不可能充当连词、代词之类,只能作语气词,可以推而广之。而○15句中的“而”用在两个连续动词之间只能是连词,有承接意义。○16○17两句中的“以”用在动词之前的是连词(一般是这样),有“用来”义,用在名词前和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后面有动词作谓语,它就是状语,所以○17句中的“以”是介词,有“用”的含义。○18○19○20句的“为”用在名词和代词前,后面接动词的,它就应该是介词,后面没有动词的,它就应是动词;用在句末,它就只能是助词。○20○21中的“然”一个作词尾,通常译作“„„的样子”,用在句子开头,且可以删去,表明它是连词,作“然而”“可是”等义。○22○23句中的“其”,用在一个句子的开头,且此句为议论句,这个“其”多作语气词用,用在句子中间后面接名词,它就是代词,义为“自己的”“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等。○22句中是语气词,○23句中是代词“自己的”。以上分析都是就一般情况来说的。

上面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方法。显然,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才分为三点,且举例有限,实际上这几种办法往往是合并起来使用,要掌握它,还需要举一反三。此外,我们推断文言虚词,记住固定格式也很重要。所谓固定格式,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一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是一种不变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不能随意变动。例如“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魏征直谏》)中“得无„„乎”理解时不能拆开,义为“恐怕是„„吧”“只怕是„„吧”“莫非是„„吧”。虽说有几个义项,但区别不大,基本意义比较固定。如果我们能记住常用的固定格式释义,这对阅读文言文就有很大的帮助。常见的固定格式有“所以”“有以”“无义”“有所”“无所”“然则”“之谓也”“其„„之谓也”“不亦„„乎”“何„„为”“如„„何”“奈何”“何若”“孰与”等。

第三篇:《师说》备课设计

《师说》备课设计

【教学设想】

《师说》是苏教版高中第一册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一篇课文,它与《劝学》一起构成该专题中的“求学之道”板块,它们共同指向的话题是:求学是获得教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纵观以往的教学,老师们把《师说》当作一般议论文来教,寻找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现在看来,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问题的。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师说》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杂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时的现实背景,揭示的针对性,按杂文的理路来教。

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文化传承,《师说》张扬了“尊师重‘道’”的思想,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一篇重要代表作。教学中应当把对的主要观点“师‘道’”作为一个深入探讨的重点。文言文的学习强调诵读,在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诵读的欲望。文言知识的积累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目标】

.归纳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结合时代背景,认识杂文的针对性。

3.理清结构,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

【积累整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3、解题

“说”是一种文体,吴讷在《辨体》中认为“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是:“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这种文体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般议论文,而是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杂文,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就是这样一种文体。

4、文言积累

(一)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二)一词多义

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研习探讨】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当时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之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请从文中找出反映当时从师的一些不良风尚的语句。

交流明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针对这种不良风尚,韩愈是用什么样的策略作出有力的批判的?

交流明确:

-用了三组对比,突出了耻于从师这种不良习气的愚蠢。

针对“今之众人”,写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针对“于其身也”,写道:“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针对“士大夫之族”,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最后正面举孔子从师的例子,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3.杂文往往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请你找出并感受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再诵读课文,交流明确:

-语气词:乎、也、欤

-感叹词:嗟乎、呜呼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复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也!

4.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的层次结构

.在文中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

交流明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亦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圣人无常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文中要阐述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是怎么阐述的?

讨论交流明确: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是――学习必求师;从师为师道。

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能解惑

世人皆有惑

-→学习必从师

闻道有先后,师先闻道者-→从师为师‘道’

第二段:“师道之不传已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唯师能解惑;惑而不从师,惑终不解)←→三组对比:

一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待从师完全的态度-→人必从师

二是为其子择师,自己却耻师-→小学而大遗,惑也:从师为师“道”而仅非句读

三是为君子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之所以“师‘道’不传”“师‘道’难复”,士大夫之族难辞其咎!

第三段: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不言而喻重申了从师的必要性。但它的主要意图体现在“无常师”三字上,强调从师的本旨是师“道”——孔子无常师,恰是“吾师道也”(从师为师“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条本已存在的真理使然,孔子从师唯“道”而不唯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对“无常师”三字的解析,阐明了师与弟子之别只在一个“道”字上,到这里已使士大夫据守的“耻师”世俗悖论陷于瓦解,再将从师与贵贱、尊卑强拉硬扯在一起,不是无知,便是别有用心。由此从根本上消除“今之众人”从师之“忌”。显然,这一段是对“人必从师,从师(为)师‘道’”论证的正面收束。

第四段:交代作《师说》的缘由——褒奖李氏子蟠不顾世俗压力,继承师道传统的可贵精神。作者对李氏子蟠“能行古道“(传统从师之道),“不拘于时”(“耻师”世风)的嘉许,正是呼应对中心论点已做出的论证,倡导与呼唤尊师重道之良风。将“能行古道”(古代从师传统)与“好古文”联系在一起加以赞扬,则强调了“尊师”与“重道”之间的关系。

【布置作业】背诵《师说》;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篇:备课资料

州欲卖“空气罐头”引发热议

(2014-03-24 14:35:13)

转载▼

《工人日报》(2014年03月24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李丰)3月20日,记者从贵州省旅游局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贵州已正式启动制造“空气罐头”计划,7天内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创意设计方案,使其成为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连日来,该省开卖“空气罐头”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

“空气罐头”作为商品源于日本,在富士山景区,这一旅游纪念品大为畅销。近年来,被誉为国家公园省的贵州空气质量也备受关注。

现今,贵州已启动制造“空气罐头”计划。该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对记者表示,计划7天内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贵州空气罐头”创意设计方案,同时组建项目开发团队,争取在6月20日前形成首批成果,以旅游概念性纪念品形式面市。该省计划以梵净山、雷公山等生态旅游景区为空气源,开发系列“空气罐头”产品及延伸旅游商品。他表示,“空气罐头”将作为该省特色旅游商品进入市场,不仅肩负着宣传贵州绿水青山好天气的任务,同时还将扮演生态环境的监督者角色。“„空气罐头‟必然产生倒逼效应,促使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良好的生态资源利用好发挥好。”傅迎春称。

事实上,最近围绕空气进行创意的不止贵州,福建、浙江等地旅游部门也接踵推出了“空气罐头”。“空气罐头”将如何制作?“空气罐头”的成品是什么样的?如何保证“空气罐头”质量?市民如何享用“空气罐头”……关于“空气罐头”的疑问在网友脑海中打上了一连串的问号。此外,还有不少网民直言,希望政府部门在卖创意的同时更要保护“青山绿水”,下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我认为只有环境好,旅游口碑才会好,罐头才能卖得动。”网友“迷途书童”表示,政府应当将各地的生态建设和领导政绩挂钩,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网友“中国速度2012”认为,“空气罐头”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商品,而是能进一步让人们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

记者了解到,2013年,贵州省确定了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将环境质量作为核心指标,并且把城乡居民收入指标调整3%的权重到环境质量指标上,使环境质量指数指标的权重从5%上升到8%。省委明确要求,2014年要对全省所有市县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哪个地方的大气、水环境质量不达标或者严重下滑,地方领导将被问责。根据该省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今年2月份该省8个城市的API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

第五篇:《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2012-05-14 17:03:05)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学案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幼年丧父,对下层任命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整体感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文化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公元200年前后,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主楼三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a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贤人和当今的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咐我写一篇作文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岳州最美的景致,在整个洞庭湖上。洞庭湖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得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暮霭沉沉,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在岳阳楼看到雄伟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往北面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水和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此聚集,观赏景物的心情,大概都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地下着,一两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星星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藏起了形迹。商人旅客都不能出行,桅杆倾倒了船桨折断了。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咆哮猿猴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忧谗言害怕讥讽的心情,满目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而又十分悲伤。

又若是春日和煦,阳光普照,湖水平静无波,天色湖光相互映照,一眼望去碧绿的湖水无边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游动。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味浓郁颜色苍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璧玉。渔夫的歌声互相应和,这种快乐没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感觉到心境开朗精神愉快,什么荣耀、屈辱全都忘了,端起酒杯迎着风畅饮,这真是喜气洋洋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与前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为什么呢?(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心他的百姓,在远离朝廷的江湖,就担心他的国君。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心,不做官退居民间也担心。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快乐呢?那么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心之前担心,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赏析

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骈文味道很浓,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现将文中对偶句分析如下。

‚衔远山,吞长江‛。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第二句‚日星‛、‚山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谓语‚隐曜‛、‚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

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下文写雨、晴两段作铺垫。第二句极写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个对偶句也是两个主谓短语。‚沙鸥‛、‚锦鳞‛,名词相对。锦鳞,代鱼,以局部代全体,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翔集‛、‚游泳‛,动词相对。这句写洞庭湖景物的优美,可与毛译东《沁园春》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并读。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这两个对偶句极写洞庭月夜的壮观、优美,用以衬托登岳阳楼‚心旷神怡‛、‚其喜洋洋‛的心情。两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长烟‛、‚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语,用作主语。谓语‚一空‛、‚千里‛,论对仗,从字面看是很工整的。担从词义分析,则‚一空‛──完全消失,是偏正短语,而‚千里‛则为数量短语,这种对仗属宽对。

第二句,论对仗是极为工稳的。‚浮光‛、‚静影‛作主语,两词均为偏正式合成词。‚跃金‛、‚沉璧‛均为动宾短语作为谓语。用‚跃金‛来描摹有风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用‚沉壁‛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仅词藻华丽,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极为优美。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沉,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上述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多变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岳阳天下楼(吕雅贤)

岳阳楼为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岳阳楼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三国时岳州曾设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楼‛之称。

岳阳楼始见于何时?清以前修志皆谓‚莫详其始‛。清同治《巴陵县志》始据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巴丘‚郡城乃鲁公(肃)所筑‛之说,推测‚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光绪《巴陵县志》从之。后人亦多采此说。但亦有研究者持异议。熊培庚《岳阳天下楼》云:

鲁肃系东吴横江将军,驻守巴丘,自可能筑城楼。但所筑很可能为‚谯楼‛。周祈《名义考》云:‚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古者为楼以望敌阵,兵列于其间,下为门,上为楼,或曰谯门,或曰谯楼也。‛当时岳阳地当要冲,需筑谯楼以望水域敌船。且《三国志》载:孙权于‚夏四月(赤乌三年)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鲁肃屯守,正合此形势。故推测说鲁肃始修城楼(谯楼)可,而谓其修阅兵楼则不可。

岳阳楼的扩建、定名和声名远播,始于盛唐张说。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洛阳人。历仕唐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武后时因忤权贵,流配钦州(今广西钦州)。玄宗时,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后罢为相州(今河北成安、广平等地)刺史。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此时张说饱经风霜,年近半百,乃借扩修岳阳楼,以寄情销愁。竣工后,因其在天岳山之南,遂定名为岳阳楼。楼成之后,张说‚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不久,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宋庆历四年(1044)滕宗谅谪守巴陵,岳阳楼又为之改观。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而被降知岳州。在任三年后,调苏州,卒于任所。滕子京虽愤郁满怀,却励精图治。在岳阳迁建文庙,维修南湖紫荆堤,并筑偃虹堤,以防止洪水冲击岳阳楼。欧阳修写《偃虹堤记》赞之。而他最大的功绩,则是继张说之后又重修了岳阳楼。他以张说为表率,寄情托志于土木之中。故‚郡寮禀落成之日,子京云:‘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明《岳州府志》)。新楼增其旧制,刻历代名人诗赋于其上,并于楼北建燕公楼,专祀张说。滕子京犹觉不足,以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于是请名家作《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求记书》一并寄好友范仲淹。范欣然命笔,遂有《岳阳楼记》传颂千古。

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再建。为三层、四柱、纯木、飞檐,其盔顶为我国古建筑中所少见。现建筑为1983至1984年按历史风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怀甫‛、‚三醉‛、‚仙梅‛三座辅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知识

唐人写岳阳楼的著名诗篇

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②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③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清代窦撰

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

──近代易实甫撰

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现代杨度撰

欧阳修撰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古今异义:

微 古义:没有.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气象 古义:景象.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一词多义

1.以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 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 一: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开 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 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 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 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 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 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 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 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显而易见,滕子京是想让大手笔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以显示自己的政绩。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简而言之,范仲淹不记岳阳楼,是因为他当时正在邓州的任所,没有见过重修后的岳阳楼,而且不仅当时未见,就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到过岳阳楼,更不用说见过洞庭湖了。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就凭这些间接的材料,他怎么可能将重修后的岳阳楼盛景如实地记述下来呢?他怎么可能将洞庭湖的景观如实地描写刻划出来呢?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但岳阳楼毕竟是名胜古迹,滕子京毕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毕竟是一代文章大师,为人之道,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所以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这么远地托人来请他作记,他又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岳阳楼记,却并不记岳阳楼而直抒胸臆的文题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可以想象得出,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吟诵着前贤的诗赋,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贬后做下的一桩桩显赫的政绩,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革新的主张,却面对混乱的政局、忧心的国事而无能为力,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最后只能饮恨终身,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而且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赋予岳阳楼以极其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真是不记岳阳楼,胜似记岳阳楼,高出于任何前贤抒写岳阳楼的诗文之上,自然也就无人去斤斤计较其写岳阳楼记而没有记岳阳楼的文题不符的矛盾了。范仲淹之所以有违友人之嘱,不记岳阳楼而又乐于为友人写下这篇名实不符的岳阳楼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友人滕子京「豪迈自负,罕受人言」,范仲淹「正患无隙以规之」,所以在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而自己又无从记起之时,借题发挥,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既以自勉又以勉人。而这一层深意,又是一般阅读岳阳楼记者所不察了。但人们之所以对岳阳楼记文题不符的矛盾鲜有觉察,甚至以为作者不记岳阳楼是「惜笔如金,不事铺张」,除了不了解作者在写作时没有见过岳阳楼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范仲淹写作技巧的高超,他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善于藏拙,能将其文题不符的矛盾巧妙地掩饰起来。他在文章中点明友人嘱托自己作文,却没有说明自己当时并不在巴陵郡,他不说自己不记岳阳楼是因为没有见过岳阳楼,而是说「前人之述备矣」,有前贤的诗文,再记自然属于多此一举。其实这是不应该成为不记岳阳楼的理由的,因为前人记的只是重修前的那个岳阳楼,而友人要他记的是现在重修后的岳阳楼及其大观,前人之述怎么可能「备矣」呢?但他将这一点处理得极为巧妙,即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一笔带过,巧加运作营构,将文章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上来,很自然地将记物圆滑地转到了抒情言志上来。而且显而易见的是,那寥寥数笔的「衔远山,吞长江」,也只是洞庭湖的一般特点,「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也只为一般的大江大湖所具备,是范仲淹观洞庭晚秋图的「临摹」之作,而这一点他也未加交待。至于下面写到的阴晴二景虽然极其精彩,却不是洞庭湖所特有,而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了。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也只能如此为之,这一点是没有必要苛责的,而且人们对这篇文章的激赏,也根本不在记岳阳楼上,而在其议论抒情上。但如果因此而认为范仲淹对岳阳楼大观,对洞庭湖的壮景所作的描述是如何的真切而形象,那就实在是隔靴搔养的笑谈了。

下载《师说》备课资料(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说》备课资料(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狗》备课资料

    语文北京版必修2《天狗》备课相关资料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

    《理想》备课资料

    理想 一、关于作者: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

    《短歌行》备课资料

    新旧两版《三国》都有曹操的《短歌行》,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谈谈二者对曹操这一艺术形象处理的优劣? 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谈一下古今中......

    教案 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含义各不同》(请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福娃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关系) 福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看完视......

    儿童画备课资料

    第一课:沐浴阳光的螃蟹 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大螃蟹数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 绘画材料(油画......

    世说新语两则备课资料

    《世说新语两则》备课资料 梅河口市博文学校艾国华《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项链备课资料5篇

    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被誉为世 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一生创作了六部 长篇小说和近三百 篇短篇小说。代表 作《羊脂球》《我 的叔叔于勒》《俊 友》等。......

    小学美术教师说课相关资料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