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说课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3: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过河》说课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过河》说课设计》。

第一篇:《过河》说课设计

《过 河》说 课 设 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太子河区祁家镇中心小学

张 健

《过河》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能够在这么多的领导、老师面前上一节数学课,我感到很荣幸!我当班主任任教数学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5年,因此,我的经验尚少,谈不上什么高度,只能算是把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设计简单的说一说,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为三年级上册将要学习的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关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六、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比较法、探究式学习法等,获得成功体验。

七、教具: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在这里,我选择了两道混合运算的试题48+16÷8 12-4×2 通过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这一过程,复习前几节课的混合运算的知识,而且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并且贯穿整节课。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伊始,我就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此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能说出:“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 船?”。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导入新课,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距离,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因此,在学生明确问题后,承接上一环节我要求大家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会很快列出29+25=54(人)54÷9=6(条)这样的分步算式。紧接着我以“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混合算式,谁来试一试?”为题,将问题引向深入。此时此刻,学生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小组内的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然后在全班交流。

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这样的算式,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算式是否符合情境图中解决问题的顺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29+25÷9”这个算式应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不符合问题的情境。在这个问题中,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先算29+25。这样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认。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或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到底怎么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此时思维的冲突自然产生了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接下来我介绍“()”小括号的作用,它在数学算式中出现,就表示()里的要先算。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再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进一步强化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这时学生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分六个层次进行教学。

首先,安排了两道混合运算的试题。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比一比它们的结果是否相同。94-25+19,94-(25+19)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说:根据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相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其次,我安排了做一做:5×(36-29)和(83-35)÷6。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独立计算。进一步巩固有小括号的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

第三,我安排了三道判断题,通过让学生判断对错,让学生在质疑、辨析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四,我安排了两道列综合算式题,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分步算式,找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通过这道题的训练又把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我安排了一道思维体操题。通过让学生给式子加小括号,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实际运用。

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应用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既然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计算,小括号的作用那么大?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呢?这一层次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四)总结学习,鼓励探究 这一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要学生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记忆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九、板书设计:

过 河

29+25=54(人)(29+25)÷9()小括号 54÷9=6(条)=54÷9 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十、课后回顾:

上完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有两个优点:一是注重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二是注重结合实际问题,利用新旧知识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矛盾,使学生产生学习小括号的需求。

第二篇:小马过河教案说课及反思

大班语言《小马过河》教案

活动分析: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自理能力差,遇事不动脑筋,没主见,随波逐流等现象。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

1、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3、知道遇事要动脑筋,还要亲自试一试。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目标,我分四个层次设计了本次活动。一 通过比身高引出故事。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教师声情并茂的为幼儿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听觉,来想象故事中的情景。

二 欣赏动画。在这一环节,充分刺激幼儿的视觉,并通过故事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 教师操作纸偶,和幼儿一起复述故事,为故事表演做准备。四 分角色操作纸偶进行表演。先将幼儿分成四组,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分别请四个小朋友来操作纸偶,教师做旁白。全体幼儿参与表演。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是:尝试分角色表演

为了解决重难点的问题,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听故事、看动画、纸偶表演三种形式,在方法上采用了谈话法、提问法、情景表演法等多种方法,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为分角色表演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听、说、看、角色表演等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身心愉悦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本领。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3、知道遇事要动脑筋,还要亲自试一试。活动准备:

提线纸偶 :小马 老马 老牛 小松鼠

小马过河动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比身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请来 几位动物朋友,瞧,它们是谁?播放幻灯片(老牛 小马 小松鼠)它们正在比身高,看一看它们三个谁最高,谁最矮?(老牛高,小松鼠矮。)小马呢?(比老牛矮比松鼠高)有一个关于小马过河的故事,想不想听?

二、讲故事

故事讲完了,谁来告诉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里面都有哪 几个动物?小马要过河干什么?它去了几次河边?第一次它过河去了吗?第二次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故事,听听小马第一

次为什么没有过河去?

三、欣赏动画 回答问题

故事欣赏完了,小马想过河,老牛告诉它什么?(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小松鼠告诉它什么?(水很深,还淹死过我的伙伴呢。)小松鼠和老牛说的为什么不一样?(因为老牛高,小松鼠矮。)妈妈告诉它什么?(遇事要开动脑筋,亲自试一试,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趟过了小河。

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还要亲自试一试,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孩子们,这几个小动物想给小朋友们表演纸偶戏,请小朋友们看,咱们一起来给它们配音,好不好?

四、教师操作纸偶,示范表演,幼儿欣赏纸偶表演,并同教师一同复述故事。

五、分角色操作纸偶进行表演。

先将幼儿分成四组,一组来扮演老马,一组扮演小马,一组扮演老牛,一组扮演小松鼠。分别请四个小朋友来操作纸偶,教师做旁白。全体幼儿参与表演。

(分好组后要强化幼儿的角色,如:老马在哪里 ?幼儿回答在这里。)

六、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角色表演区体验操作纸偶儿。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依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听、看、说、角色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体验纸偶表演的快乐,并感受故事蕴涵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语言简练,过渡语的使用准确,连接性强,使整个活动过程一环扣一环,自然完整。

在重难点的处理上,重点突出,采用了听故事、看动画、纸偶表演,角色表演等方法,利用大班幼儿好动,喜欢表演的特点,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难点反复操练,从听到看,到回答老师的提问,从和老师一起复述到独立表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紧紧围绕难点展开,最终达到幼儿独立表演。

在教学中我采用生动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导孩子和我进行互动,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引导语准确、简炼,易于孩子理解,因此孩子能够准确的回应。

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能够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得到启发。

第三篇:小马过河说课

《小马过河》说课稿

王家山小学 李世琴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考验中的《小马过河》,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课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爱读童话,能初步读懂童话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认识愿、浅等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难点是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采取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新型学习,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爱语文的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直入主题,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直接出示正在过河的小马,揭示课题《小马过河》。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在识字认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方法,这里我通过学生认读,齐读并造句进行巩固复习。

第三个环节:以读代讲,品文析句

在这一环节中以读为主,我会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读文,如,指名读、默读、跟读等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这其间随着教学的推进,图文并存的出示,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进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读出应有的语气。

第四个环节: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关键就在面对同一条河,老牛说很浅,刚没小腿,松鼠却说河很深,能淹死人,两者截然相反的观点促成小马过河左右为难,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为什么?弄清这个原因是学生正确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观因素。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答案,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观到: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而小马亲自试试,却发觉:即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进而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理论支点是: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跳出文本,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一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让学生说一说你遇到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彰显这一宗旨:

小马过河

牛(图)

松鼠(图)

深 马(图)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虽然我已经做到了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但其中还定有不完善之处,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四篇: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保山第九中学的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我将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些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了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在各种角度下功的计算及功的正负性的可能,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必修一学习了位移、力和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而在本节课之后学生将学习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运动学复杂问题,所以本节课在地位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保山第九中学新高一43班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储备上来说,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相关概念,所以对本节课来说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是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未涉及矢量的概念,以及功的公式中cosα还未出现,所以学生容易凭借学习经验在意识中形成错误的概念,这节课我将在转换学生错误的概念的前提下,联系生活实际,力求做到让STS的理念渗透到本节课里面。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正确理解功的概念及其公式;②、会利用功的概念求解相关问题;③会利用功的功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②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从认识功的本质出发与实际相联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②、从自主探究出发(探究功的正负性这一活动),使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阐述以及利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讨论各种角度下功的正负性及总功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以及三维目标,并综合新课标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我将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小组讨论总结法来开展我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引入部分,我将以一段芬兰举办的世界大力士锦标赛,大力士拉卡车这么一段视频来引入新课,以此来回顾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是什么,以及初中学习过的功的计算公式W=F.S以此来引出学生之前可能形成的一个错误的潜概念,就是在任何情况下求功都可以用W=F.S来计算,而不考虑力与位移之间有个夹角的情况。其次是构建功的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我还会继续沿用大力士拉卡车这个例子,从两个角度来得出今天教学的主要的内容,也就是功的公式。第一是从数学的角度,由于高一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矢量,也就是数学上向量的概念,然后功的公式中的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可以通过数学上矢量的点成法则直接得出功的公式。第二是从物理课的角度出发,从物理意义和物理概念上来理解功的公式,即W=F.L.COSα,可以通过必修一已经学过的力的正交分解,将力分解在与位移同向和与位移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书本上也有所提及,从这么一点出发从而的到今天要学习的功的公式,这里也体现出本次教学的思想之一,即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思想。

再次是探究过程,由于通过上面的学习已经得出了功的计算公式是W=F.L.COSα,既然公式中含有COSα一项,结合数学的推理来看,必然导致功W是有正负性的,因为从数学的角度出发COSα是有正负性的,我将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即讨论在不同的α取值下,什么情况做正功,什么情况做负功和什么情况做功为零。探究之后可以请一组分析的比较好的同学将他们的讨论结论展示给大家,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教师对他们组也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定论。

最后是形成性评价,我将联系实际,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比如说篮球,足球,举重等,来让学生自己分析在这些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有没有做功,做功是多少,是正功还是负功,从感性上让学生对功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及让学生初步知道正功和负功分别对运动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然后从理性上让学生利用书本上的例题来计算功,进而引出总共的两种求法,一是先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然后求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二是,先求出各个力的合力,然后求出合力所做的功即是总功。在此过程中我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而为以后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接着从易到难,我将再举一个相对难的例子,也就是课后习题三,也是一个类似于滑雪的问题,从由浅入深的层次让学生从理性上对功有个更加透彻的了解。

接下来是个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在此我将再次延伸,让“吃不饱”的学生继续学习,由于以上我们研究的都是恒力做功的问题,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将恒力变成变力后将如何计算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有亮点:一是引入过程,通过大力士超凡的力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从该视频出发,得出了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公式;二是以新课标和本校的“315”有效课堂的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不足之处是课堂督促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小组讨论为主时,个别学生没能积极参与其中,有滥竽充数之嫌;其次是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没有兼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够”,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到”的情况。

第五篇:《长城》说课设计

找教案

《长城》说课设计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长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课文。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教学目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分析重点段落语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阅读教学要求中强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一、教学重点确定为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难点确定为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分析】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长城多媒体课件:

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七个大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长城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感受、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激起表达的欲望。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充满激情地描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城》,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教师这种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的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领学生巧妙地走进了文本。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在看图、学文和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远观长城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默读习惯。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中,交流读后感受。体会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课文在体现长城的雄伟气势时,花重笔墨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教师抓住了最能体现长城的高大坚固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圈划词语,找出长城特点、结合课件,直观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垛子、了望口和射口”、同桌交流读后感受的方式,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然后指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教师设计了:作者是在哪里看长城的?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一自然段的?指导学生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分散了教学难点。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又一教学重点。课标中指出:通过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重点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和“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注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在学生感悟我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修筑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时,齐读最后一段后,浏览全文,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整体把握课文,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激发进取精神,促进持续发展。

六、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这个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认为文章写的怎么样?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

七、总结课文,情感熏陶

在学生颂读中外名人游览长城后的留言中,结束全文。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

采用总分式的板书设计,简单、明快,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而且突出教学重、难点。

下载《过河》说课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河》说课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与设计

    《大风车》说课捷地回族小学张宝萍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大风车》一、教材分析歌曲《大风车》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一节以唱......

    《标志设计》说课

    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六年级美术教材设计应用领域中的《标志设计》一课。一位著名智者曾说过他的一生就会做两件事,一件是只会作简单的事情;另外一件就......

    《折纸》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执教《折纸》,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设计。 教材分析: 1、《折纸》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板报设计说课

    《板报设计》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中七年级第三课《板报设计》,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

    说课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础》教学设计 南安国光中学陈秋梅 一课程标准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

    教学设计、说课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

    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

    说课——教学设计

    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1、导入新课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通过PPT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