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前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前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好的导入,因为导入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不重视课前导入这个环节,往往草草了事,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体会、怎样设计好课前导入谈两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导入、重要性
一、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导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只有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上课内容产生主动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要设计好课前的导入。
比如《背影》(朱自清)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 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爱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他们是谁?(父亲)在你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他对你有什么影响?父亲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步步深入,层层诱导,突出了学习内容,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出示标题《背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学者朱自清所写的散文名篇《背影》的学习中,去感受文中那至情至爱的父子之情吧!(这样的课前设计能使学生与文中主人公 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语文内容)。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洋溢着爱的空间,人们歌颂着“爱”:父爱、母爱……。但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歌颂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对一个保姆的爱,那是中年鲁迅拾起儿时的爱。你知道这位保姆是人什么样的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名篇《阿长与山海经》吧!去感受这位保姆吧!(这样的导语设计,能激发读的好奇心,会在心里猜想:鲁迅为什么不去赞美父爱、母爱?而要去赞颂一位保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调动了不生的积极思维、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适宜的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
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在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和发展,直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好的导语导入新课的知识外,同时,更需要掌握充分利用适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爱莲说》(周敦颐)一文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导入:(配乐《七子之歌》),多媒体投影上显示澳门的区旗和区徽两种图案,然后让学生认识说出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澳门)谁能告诉我们区旗、区徽图案的主体是什么?(莲花)几朵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为什么用莲花图案?(因为澳门人民喜爱莲花)这样层层深入、诱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寓德于教,点出学习内容,完成教学目的。其实,不仅是今天的人喜爱莲花,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周敦颐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爱莲说》一文,赞美莲花。(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万紫千红的花许多,人们为什么喜欢莲花呢?莲花似乎 看来没什么特别之处啊?当学生正处在质疑的思维中,教师立即切入课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吧!去感受莲花的奥妙吧!这样的情景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从爱莲花入手设疑,层层深入,吸引学生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乡愁》(余光中)一文的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这样创设情景导入:在投影上播放余光中在大陆省亲的照片,再配上罗仁佑演唱的《乡愁四韵》的歌曲,营造氛围,让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绪有了一定的感情认识,从歌曲的欣赏中去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音画的结合,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受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
总之,语文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开头的导入设计也是千姿百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有助于我们教学的知识都可以去积极探索,因为好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它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课前导入
一年级语文课前导入设计
长龙小学 刘红杰 内容:拼音教学《aoe》 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一年级语文板书设计
长龙小学 刘红杰 内容:拼音教学《aoe》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ã ě â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长龙小学 刘红杰 内容:拼音教学《aoe》
aoe的教学,是汉语拼音单韵母教学的第一课。在aoe的教学中,我是借助形象让学生记忆拼音形状的:
首先,从图入手,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医生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a”的音。张大嘴发“a”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记忆。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我还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张大嘴巴aaa),用动作表演记忆(表演口型猜字母),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汉语拼音教学,我注重的是先摆口形再发音,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o”的发音是难点,我强调先摆口形再发音,舌头不动,发音才准。
练习四声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要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以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长龙小学 刘红杰 内容:拼音教学《aoe》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板书:aoe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一)学习“o”
1、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从哪看出来的?(树绿、草绿、小河水哗哗的流着)你能按一定顺序说说吗?
2、教师演示(粘贴一只大公鸡慢慢走出来,站在石头
上打鸣)
师:这是什么时候呢?(早晨)你从哪看出来的? 3、大公鸡怎样打鸣?自己学一学。指名学一学。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短一些,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音: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学生齐读后指名读,并用“o”说话。
形:这个“o”像什么?怎样记住它的形?(四人一组讨论)[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
写:①介绍四线格②讲解“o”的位置③讲笔顺序并范写,生跟着书空④先描写再独立写。
过渡:(出示小女孩慢慢走出来的图画,并出示音符)小女孩听到大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走出家门来到草地上,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师:小女孩这么早起来练发音,她学习多么刻苦哇(师指着小女孩的发“a”说这就是我们要学习拼音字母“a”)
(二)学习“a”
音:师讲解:①学习试着发音②师正音,范读③自由读④指名读⑤用“a”说句话。
[设计意图:在于巩固“a”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形:①学生观察小女孩,看她哪部分与“a”的形状有关系?②出示卡片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a”?(讨论)
写:①观察在四线格上的位置②师讲解笔顺并范写,生书空③生指导后独立写。
过渡:小女孩悦耳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出示大白鹅在水中游戏的图)问:这只动物是什么呀?
(三)学习“e”
音:①由鹅引出“e”的音,师讲解“e”的读音。②生试读——师正音、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形:①观察“e”在四线格中的位置②讲笔顺并板演,生书空③生独立写
[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字母的发音,为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母的形。]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析书练读(巩固音)2、摘果子(巩固形)3、猜一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归纳总结:扩展练习
1、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有兴趣的同学把书上的画用上今天所学的字母讲给你的好朋友听。板书设计: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延川中学 高彩娥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挑战。教师由简单的言传身教,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氛围里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适当有效的导入创设情境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它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感动情境,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笔者在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歌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老杜的多首诗歌,如果用传统的上法必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作者人格魅力感动会给课堂带来更多的收获。于是在上课之前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杜甫》的片尾曲《日月放光辉》,并且投影歌词(如下):
绵绵似如黄河水,当年一气贯南北。一览群山凌绝顶,胡马奔腾不可追。秋风起,白发垂,伤心笔下千行泪,一声嚎啕万人悲。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沉沉郁郁评述时直说功与罪。落木萧萧下,江河去不归。天地茫茫无穷尽,日月放光辉。
播放完毕问学生:“寒夜穹庐的那个是谁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样本来平时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作者介绍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开始用诗歌,用杜甫生前事件来说杜甫,说到杜甫《望岳》的磅礴气势,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说到《登高》眼枯见骨之悲,说到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说到他情系百姓、心碎天下的人生大境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内心涌动的情感。紧接着笔者深情推进,“大历三年十二月的一天,瑟瑟寒风,吹起洞庭湖层层波涛,远天无日、低空断云、冷雾凝霜、枯草横阵,一位老者拖着他右臂半枯耳半聋的疲敝之躯独自一人艰难地登上千古岳阳。他凭栏而立、鬓发如霜、衣衫破烂,但两只眼睛却深深凝望着洞庭的深处,岳阳楼上已无昔日的繁闹,冷冷清清,老人脸色凝重,双眉紧锁,不知道这位心系天下的他在沉思什么?面对浩渺的洞庭之水,他想到了什么?下面就让我走进《登岳阳楼》解读杜甫伟大的心灵。”带着对杜甫的感动学习这首诗不仅有很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用心灵与心灵沟通,真正读出了诗歌的深刻。事实上很多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利用作者的独有的人格魅力创设感动,从而让学生带着这份感动去与作者的心灵交汇,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二、创设趣味,构筑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喧闹沉闷,焦虑不安,忧郁苦闷等不良氛围或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明确指出,教师要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必须具备六方面的能力,其中有一条就是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课堂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曾经的一堂作文课时隔多年笔者依然记忆犹新,作文课注重写作技法的指导,往往比较枯燥,课堂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这一问题困扰很多的语文老师。笔者在教学《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中设计了一个结合学生生活的导入情境,以“等俺有钱了,我会„„”为开头说一段话,要求尽量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就连最不学习最沉默的同学也异常的兴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出自己的创意,同时笔者让学生评出最有创意奖并说明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谈到了如何做到创新,创新应该注意什么。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及时地总结和板书并和学生交流看法,平时低迷的作文课学生不仅没有出现平时昏昏欲睡的现象,而且非常的积极主动,同时从作文的效果看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些同学在上完之后说,我们今后的作文就这样上。后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堂中创设一个趣味的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三、创设悬念,激发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
记得于漪老师在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神工鬼斧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末,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而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而且同学们带着追究答案的动力有目标地在小说的世界追寻。
一个年轻的老师在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变一群猴子的神话今天已变成了现实,那就是神奇的——克隆。那么,“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学生走进了文本。这种导入方法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的,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事实上语文课堂导入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仅仅是从语文课堂三种导入情境创设的方式看导入情境创设对一堂课重要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导入情境创设设计,能够使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好的导入最终被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己。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导入情境创设,努力创设有效地导入情境。
第四篇:课前导入方法
课前导入方法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一点不假。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大胆地提问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我认为,在导入一篇新课进行教学时,如果能用几句有感情的叙述,或向学生提几个问题,或出示一幅挂图,或在黑板上勾勒几笔,或用播放幻灯、录音等手段,借此吸引学生,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课伊始趣也生”。
一、谈话导入法。
在接触课题时,可以运用启发性的谈话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谈话:同学们,你们当中谁玩过蟋蟀?在知道许多学生玩过之后,我又说:喔,这么多人对蟋蟀都这么喜欢和熟悉,蟋蟀相斗,武打场面是十分激烈的,确实扣人心弦、妙趣横生。但除此之外,有人还发现蟋蟀用来休息的住宅也是很奇妙很有趣的,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今天,我就同大家一起来看看它的住宅到底有趣在哪里。由于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到有兴趣,渴望知道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审题设疑法。
课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章的题目可以通过教师的审题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先板书“泸定桥”三个字,问:谁知道泸定桥是什么样子的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再在“泸定桥”三个字前加上“飞夺”两字,问:你们读了这个题目后,想知道红军是怎样飞、怎样夺的吗?问罢,学生纷纷议论,兴趣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课本开始阅读。
三、新旧联系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还根据课文的内容及与学生以前学过的一些课文的相同点,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进行课文的教学。例如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先与学生一起回顾过去学过的课文《锯的发明》,使学生明白鲁班发明锯是受到一种植物的启发,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雷达和蝙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情景导入法。
在教学英雄人物故事或写景抒情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有感情的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和幻灯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我的战友邱少去》前,先让学生欣赏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听着听着,当听到邱少云整个身体被烈火包围住了,他没有跳,没有„„时,同学们心情十分紧张,从而进入情景。再如,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先挂起一幅自己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绘画好的五彩池美丽景色图,同时播放配乐录音。学生看着彩图,听着录音,仿佛真的置身于五彩池之中,亲眼目睹五彩池的美景,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于是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学习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产生了要读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五、目的激发法。
有一些应用文和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在教学开始时运用“目的激发”的方法导入新课,即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来源:
第五篇:精彩课前导入
精彩课前导入——上好音乐课的第一步
刘洪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书,一段流行的音乐、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能否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和打动听众的心灵,开头很重要,一堂好课也同样,设计 精彩的课前导入是上好音乐课的第一步。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以下几种课前导入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
一、精湛的语言艺术导入
一堂好课中语言运用的精彩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师是艺术教师,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用精湛的语言艺术导入,让音乐课更具有艺术性。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发音要规范,音色要甜美,语调要起伏,表情要生动,语句要简洁,语感要有磁性,形体要有乐感。
比如我在指导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中的导言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你们这些花季少男少女们经常悄悄憧憬的话题——“爱情”(富有悬念的第一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聚集到教师身上,期待下文)。爱情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在追求的路上可能是一马平川,也可能遇到曲折坎坷,千百年来流传下的经典爱情悲喜剧被许多艺术形式所演绎,(播放“爱情主题”,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相视而笑)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欣赏经典爱情主题旋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导言简练,直奔教学内容,又抓住了学生青春萌动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在开课伊始就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很快融入到乐曲的欣赏当中了。
再比如,欣赏《伏尔加河船夫曲》一课时,开课我就在大屏幕上打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同时轻声播放着《伏尔加河船夫曲》,然后开始了我的新课导入:“同学们,《伏尔加河船夫曲》 是俄罗斯民歌中的精品,是描写伏尔加河船夫拉纤的歌声。伟大的画家 列宾 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的纤夫》 就是描写这个情景的。在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 《伏尔加船夫曲》 从远处传来,仿佛是来自地底的深沉,一阵阵沉重敲打在心灵上,浑厚的男低音歌唱来自最深远的地方。来自午夜的深邃,来自最真实的叹息 —— 微弱的无奈声、号子声中仿佛一群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纤索的纤夫,用整个身心负着沉重的货船前行,蹒跚着,紧紧地拉住了自己的生命之纤,深沉而又粗壮有力。伏尔加河 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前面的路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教师诗一般的导言为学生接下来的欣赏作品渲染了情绪,为理解本作品中的力度变化作好了铺垫。
二、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
中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尤其是自己不太熟悉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命运变化或是一些传世之作的幕后故事感兴趣。平时我很注意与教材欣赏作品相关的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欣赏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比如说,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讲的是光未然北上延安抗日,被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抗争搏击的精神所震撼,把一路上的所看所闻所感写成长诗的故事;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我把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韩英、刘闯为代表的洪湖赤卫队,带领洪湖人民配合红军主力夺取红色政权过程中的剧情梗概 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以及本节欣赏曲目演唱的前后情节故事,使学生们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记忆;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我讲的是学生时代的俄罗斯画家列宾历时三年创作著名的油画《付尔加河的纤夫》的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有了开课前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们不仅可以准确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体会到了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同时还了解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朗诵的形式导入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开场,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满足同学们多角度的审美。
比如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时,课前我在投影仪上打出诗词全文,请一位同学领诵:“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 浥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他同学以附和朗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学习。很多学生在学唱歌曲时不太注意控制声音的力度,通过课前朗诵,学生们体会了诗词的韵律和表现的意境,那么在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就会有意识的控制声音和情感,诠释这首古诗清雅而略带离愁的情感体现; 还有 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开课导入我也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古诗词《 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体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诗句的描写意境,并在课堂曲目的听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对古曲的鉴赏能力。
四、以表演的形式导入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更能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每周一歌”的音乐课对学业繁重和面临考试压力的初中生来说已经是校园中的一片轻松乐土了,但还是喜欢每节课都有新奇、新鲜的学习形式和值得期盼的教学内容。
经过学情了解,我掌握了每个班级的文艺骨干的艺术特长,选择团队活动、慰问联谊、新年晚会等适当的机会让学生们表演,使他们的表现欲得以张扬。为了培养他们的即兴表演能力,课前导入我也经常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例如,学习电声乐队一课时,课前我请拥有全国电子琴业余考级八级证的白雪同学演奏了两首著名的电子琴曲,并给同学们规定了欣赏要求,如你从中听到了哪些音色的变化,电子琴等较其他传统乐器在表现力方面有哪些优势?现今各式各样的电声乐器的出现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哪些冲击?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代替了音响亲自演奏,同学们都给予高度关注,在白雪同学演奏的过程中听得格外认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的学习和表现热情也一直很高涨,那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作为音乐老师,我也常常展示专业特长担当表演导入的主角。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用钢琴独奏了同学们熟悉的贝多芬的名曲《致爱丽斯》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关于这位音乐巨人的生平和传世作品,导入新课《命运交响曲》的欣赏;再如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一课的开课,我就给学生们表演了独唱《龙船调》和《十送红军》两首歌曲,请同学们感受这两首歌曲旋律、情绪风格的不同,再引入新课的学习。由我用表演形式做课前导入,一直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会从老师精彩的表演认定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专业上的优秀。欣赏老师的能力,也就喜欢学习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更热衷于在老师的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么也就达到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追求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多媒体教学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的特点,它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共享了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好帮手。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导入更有动感。如在学习《非洲的灵感》一课时,课前导入我播放了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中的主题曲,伴着热情奔放的旋律和富有非洲特点的鼓声,大屏幕上又出现了茂密的丛林、原始的舞蹈、奔跑的斑马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吸引住了。当我揭示课题时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也体会一次非洲之旅,学唱非洲的歌曲,学敲非洲的鼓点,探寻非洲丛林中土著人的生活中的音乐,好吗?”话音刚落,教室内一片欢呼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银幕上的感观印象一直激发着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灵感,无论是歌曲演唱还是非洲鼓模仿演奏都是充满了激情;尤其;又如在学习《我心永恒》、《怀念战友》、《梨园金曲》等课前,我让学生们欣赏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冰山上来客》、《沙家浜》、《铡美案》等的一些经典片段,从中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快的领会了歌曲、唱段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精彩的课前导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每一种方法都应该是灵活运用、不拘一格,正如常言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以音乐课为契机,为学生搭建一个夯实音乐修养和审美情操的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