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

时间:2019-05-15 03:2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

第一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在教材你举足轻重: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一次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次则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货总和,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积贫积弱。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之民族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危机也是转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列强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剖析列强侵华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和目的。(2)引导学生明白对于历史重大事件的学习是围绕着“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对于不平等条约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归纳和概括其危害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讲授法、对比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本课内容学生已在初中粗浅学过,已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课教学有利。但如果不设置“创新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就只是简单的重复以前内容,不能是学生深化知识,培养能力。本课按照“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的主线展开,加上以上教学方法展开。

(二)学法

指导学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对比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行问题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

按理说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于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在初中普遍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品有限,因此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诱导和矫正。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语出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这首七绝,写于《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后的1896年的4月17日,可谓是一篇台湾沦陷的周年祭文。如果要给这首诗拟一个副题的话,那就非“国耻日作”或“台湾沦陷周年祭”莫属,明白了这一点,才会更深地体悟诗人那痛彻骨髓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潸.专注于诗人爱国情感的宣泄

(二)讲授新课

第12课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活动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朝鲜可唾手而得矣。

——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大陆政策”。

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期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A.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材料二:为给慈禧太后60大寿,大修颐和园。(其款)出于海军经费的应为二千万两。其时正当中法战争失败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呼吁建设海军,却不料名义上作为海军之用的购船经费,大半都挪用于修建颐和园。因此,自光绪十四(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册 第277页 材料三: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B.清政府— 政治腐败,寄望于“调停”,不认真备战 C.欧美列强—默许纵容(有利的国际环境)

D.朝鲜农民(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导火线)

2.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观看《时局图》以及阅读两首诗,能得出什么结论?

(1)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材料:四“……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该材料体现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怎样的立场?(扶清灭洋)你如何看待这一立场?

进步性:爱国、反帝

局限性:放松警惕、盲目排外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其在华利益。(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清剿匪)

探究活动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进程 1.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

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1894~1895)爆发标志:丰岛海战

第一阶段:平壤战役 → 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 →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也宣告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破产。

动脑筋: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貌似强大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被一个弱小的日本所打败?

主观原因:中国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腐败,避战求和政策,武器装备落后军备松弛)

客观原因:日本:制度先进,国力强大,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列强:默许和纵容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进程 时 间:1900.6——1901 侵华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战争过程:廊坊→天津→北京(用图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探究活动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及影响

1.《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A.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C.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D.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进一步

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国内政局造成怎样的影响?

A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拓展提升:日本倾尽国力打赢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各是什么? A.对中国:①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②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③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④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⑤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对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④使日本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2.《辛丑条约》及其影响

①赔款4.5亿(赔)——加重中国人民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②设使馆界(设)——“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③拆炮驻兵(拆)——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

④惩禁反帝(惩)——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⑤改设外务部(改)——便于用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完全半殖民地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归纳提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进过程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自强不息!扬我军威, 卫我主权!

课堂小结:(学生先总结,老师矫正)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虚弱腐朽的清政府一幕幕的演绎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悲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农民运动的探索又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中国的强国之梦何时才能实现呢?

第二篇: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o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已久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难点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这两位先烈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先行者,定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不忍偷生,沉入茫茫黄海;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宁可自杀殉国,也决不向日本人屈膝投降,保持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那么甲午中日战争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为什么它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会如此之深? 新课学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走向帝国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制定了怎样的扩张政策? 1.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894年的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呢?结合教材《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用投影显示 3.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4.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条约内容可以分为割地(领土)、赔款、开埠通商和设厂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逐条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落实在教材上。最终得出结论:《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1)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推行军事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从中寻找出路。其“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危机出现加快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步伐。(3)导火线是朝鲜东学党起义。

(4)此外,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和清政府的腐朽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2.甲午战争的爆发

(1)挑起战端——丰岛海面偷袭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舰偷袭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的中国舰 艇,战争爆发。

(2)陆战——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损失惨重。日本还在旅顺进行疯狂大屠杀,全城2万余人遇难。

(3)海战——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3.甲午战争的结果

战争以清政府的最后失败而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后来迫于法德俄三国的干涉,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

为赎辽费,归还辽东半岛。

4.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首先,主权进一步丧失;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其次,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第三,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对日本来说:从战争中获得巨大利益,实力大为增强,挤进了列强行列,提高了国际地位。其次,利用中国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对远东国际局势来说:中国地位下降,日本地位上升并加快吞并朝鲜的步伐。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列强的争夺与矛盾,引起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1)政治原因:外国教会势力肆意欺压民众,导致民教矛盾激化。民众积怨难申,因此组织反抗。(2)文化原因: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以及传统的民间习俗有很大矛盾。

(3)地理因素:山东为孔孟之乡,民间传统十分深厚,是战争受害最严重地区,列强瓜分的起点。(4)组织因素:甲午战争后,山东、直隶二带以抗洋为宗旨,大刀会、梅花拳、神拳等群众武装团体迅速发展,为义和团的广泛兴起提供了组织上的基础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加义和团斗争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带有盲目排外的弱点,其“扶清”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它不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2)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由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此得到了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清政府也“默许”并承认义和团,这是义和团运动能够发展壮大,遍及到京津地区的客观原因。

3.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劫,犯下滔天罪行。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清军一度与义和团联手抗击八国联军,但在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在途中发布“剿匪谕旨”,并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2)失败原因: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纲领,组织分散,对清政府丧失警惕,盲目排外等。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强大。

5.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2)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危害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既窒息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生机,又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2)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组织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根据,也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主要表现。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西方列强长期驻兵于中国战略要地,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使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俨然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属于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便利了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执行有利于西方列强侵华的外交政策。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起义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内政使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义和团运动则是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的产物。

(2)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统一的军事制度,并且有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作为行动指南。而义和团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措施,也没有革命纲领。

(3)斗争规模:太平天国坚持14年、转战18个省,规模远大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北、京津地区,斗争的时间也大约只有一两年。

(4)宗教特色:太平天国领导人汲取外来宗教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创立新的宗教组织。而义和团运动则反对基督教势力在中国的发展,并利用中国本身的各种宗教及封建迷信思想来发动群众。

(5)对外关系: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以是否信奉上帝划线,“同教一家”,容易模糊敌我界限,产生认敌为友的错误。另外《资政新篇》强调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发展资本主义等。而义和团盲目排外,其阶级局限在于无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侵略及其先进生产方式的区别。

(6)结局:这两次伟大的革命运动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7)影响:虽然运动失败了,但其反抗、救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同时运动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思考:为何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1.列强侵华的转变

(1)侵华方式的变化: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

(2)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列强侵华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战后列强侵华争夺日益加剧,给中国带来更多灾难。

(3)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为英法对中国的侵略,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19世纪末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战后清政府对新式企业的垄断削弱,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接受列强的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民主革命进程发生变化

(1)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2)探索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为救亡图存,战后不但学习西方技术,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3)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行列。板书设计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2.甲午战争的经过

3.甲午战争的结果及条约的签订 4.甲午战争的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辛丑条约》的内容 2.《辛丑条约》的影响

作业布置:同步完成练习册作业 课后反思: 4

第三篇: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2.过程

①日军准备: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②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③退出朝鲜: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④黄海大战

a.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b.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c.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⑤进攻中国

a.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b.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朝鲜海域。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就丧失了制海权,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腐朽。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①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记忆方法:割赔开厂。②影响

a.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b.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e.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f.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易错点】《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问题】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垄断集团和军阀集团相互勾结,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极大鼓吹对扩张;战前日本制定了所谓“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问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决定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②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③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④朝鲜农民起义是导火线。2.影响

①负面影响:即《马关条约》的影响。②正面影响

a.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真正觉醒的开端,改革成为全社会一一致的呼声。b.孙中山开始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c.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变法维新的主张开始得以实施。d.清政府决定编练新军。

【易错点】《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哪一项?原因是什么?

1.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2.原因:这主要要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阶段去考虑。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决定其对外侵略相应进入新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就是“新阶段”的含义(即帝国主义要求的是资本输出和侵略瓜分世界)。

同时,这一项也是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特征的变化。列强利用这一条,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工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与廉价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这一项也是对中华民族工业(或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为不利的一项。

【易错点】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易错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市场倾销,获取利润。2.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问题】结合日本的地理、历史状况分析日本富有侵略性的原因?

1.地理:日本是岛国,多地震,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统治者从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对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建立独占的销售市场。日本的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和朝鲜。

2.历史: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许多武士出身的改革派成了新官僚集团的重要成员,封建武士道精神和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穷兵黜武的扩张特征。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力量弱。

2.客观原因:日本实力强大,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政府清政府打不过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力图瓜分世界,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反分中国的狂潮。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

③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问题】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带有盲目仇外的弱点。【易错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是: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3.过程 ①发动战争

a.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b.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顽强阻击

a.在廊坊附近,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使八国联军退回天津。b.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③攻陷北京

a.八国联军增派兵力,1900年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④妥协投降

a.慈祥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b.慈祥太后在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4.结果: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①内容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海岸线的战略要地。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记忆方法:改兵民禁赌。②影响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b.“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c.清朝腹地京津地区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d.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e.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f.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易错点】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易错点】《辛居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易错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易错点】最能反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易错点】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易错点】导致清政府在历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问题】了解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人民反抗上的共同点,认识到它们逐渐勾结在一起。【问题】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力量弱小。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指挥。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说没有先进阶级领导)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问题】在屡遭侵略的封建社会后期,农民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依然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制定科学的革命纲领,其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自已解放自己,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华在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苦难同时,对封建自然经济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是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之上的客观进步性。【问题】列强在不同历史时期侵华目的、侵华特征、侵华方式的变化 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2.侵华的基本特征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3.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问题】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近代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幸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二.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四.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从割地看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2.从赔款看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②《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

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马关条约》又增加了新的条款

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第四篇: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 ②识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以学案为载体、分组合作为方式进行问题思考探究并积极发言展示; ②可以根据地图、漫画、诗词、文献记载等多种材料概括有效历史信息,初步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谴责列强在近代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敬佩中国人民抗争爱国精神,同时反思今天的中日关系并能够理性爱国。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 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危害。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

2. 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目(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利用导入所用材料以及适当补充材料得出结论,突出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ppt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阶段,讲述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可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提出问题: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通过图片“旅顺大屠杀”以及外国人士对旅顺大屠杀的目击回忆材料,讲述旅顺大屠杀过程,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过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图片和材料,表现侵略者的骄横、清政府的软弱,再次体会弱国无外交。(4)《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列强侵华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

阅读【历史纵横】体会台湾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思之窗】让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感受。

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一目。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一目(1)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是反帝爱国运动?如何看待“扶清灭洋”口号?

运用材料研习法,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斗争的特点。客观评价义和团。(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列表的方法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国家、目的、进程、结果。运用图片讲述义和团战士、清军爱国将士的抗争。

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和【历史纵横】说明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4.学习“《辛丑条约》的签订”一目:(1)《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影响。

提出问题:总结《辛丑条约》和前面所学过的条约相比较,其内容特点是什么?(更

突出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2)《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分析哪些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究“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可以和前几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从条约内容上体会半殖民地程度的深化。

5.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课堂小结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课后习题 1.《马关条约》中对小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4.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一权益

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

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三国所享有

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

6.“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深受其害

②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

③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异常猖獗

④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经济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甲午中日战争第二阶段,战场主要集中于

①朝鲜半岛

②辽东半岛

③山东半岛

④黄海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夺取资本输出场所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D.推翻清政府统治

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种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3)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A 6.B 7.B 8.C 9.D 10.C 11.(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2)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3)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

板书

一、甲午农 民战争

1、背景

2、过程

3、结果:

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

4、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第五篇: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10历史班 黄喜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甲午战争的重大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军民的抗争;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内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

下载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还要了解两次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过程与方法:......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精选五篇)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

    初中历史说课教案甲午

    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课资料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备课资料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提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提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殖民扩张的新高潮。一、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1、背景:(1)日本:制......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课资料]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备课资料 九江市一中 周明学 2011、9、14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4.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5(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国家、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以及《辛丑条约......

    4.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2(人教版必修1)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一(普通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