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5(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国家、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以及《辛丑条约》危害及其影响。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系列不平等的相应条款进行内容、性质、危害等方面的深层次比较,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和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比较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重视历史背景,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的原因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2、通过对中国人民面对强敌进行的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史的学习,激励学生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是本节课的重点。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也是难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当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3、《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把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习这一内容,将会使学生加深理解近代西方列强军事侵略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用比较的方法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大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呢?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所以它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在以前初中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是通过什么改革由封建社会走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868年日本发生了什么大事?明治维新!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是,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有什么矛盾呢?
因为日本的改革并不彻底,还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再加上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导致它的生产发展受到阻碍。那么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日本采取了什么手段?我们知道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对外侵略扩张!日本的统治集团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于6月27日至7月7日在外务省召开了东方会议,决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田中义一向昭和天皇提出:“惟欲政府支那,必先政府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日本大陆政策的步骤呢?首先是从哪里开刀?首先从朝鲜开刀,然后占领中国的台湾,再是中国的东北和蒙古,从而达到它吞并整个中国的目的,最后乃至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可见日本的野心之大。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急迫和无情,它一改西方其他国家以商品和宗教为主的侵略方式,采取直接的赤裸裸的武装侵略,成为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残的国家。大陆政策是日本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方针,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见,侵华既是满足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又是它的既定方针,而且蓄谋已久。
十九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于是它们和日本臭味相投,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又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国家的态度,当时,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它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也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也捞一点油水,夺取新的权益,于是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的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这几个大国没有一个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日本就如虎添翼,所以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也就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一个芝麻大的岛国对一个泱泱大清国来进行挑衅,按理由清政府的态度应该是强硬的对不对,可它却令人大失所望,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却认真备战,而寄希望予各国的“调停”,列强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调停”均告失败,战争还没开始,清军就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却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而更好笑的是慈禧太后,正当国难当头之时,她却还在费尽心思筹备自己的六十岁生日“万寿庆典”,于是她也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慈禧太后的主和态度,也进一步加强了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
策的决心。
现在日本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正当它发愁找不到借口之时,朝鲜发生了什么大事儿?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于是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而且当时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战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派兵“助剿”,自己也趁机派兵进入了朝鲜。朝鲜东学党起义之后,清政府建议两国撤兵,日本不但不会撤兵,反而大量增兵。所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也就成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刚刚我们从日本、列强、中国和朝鲜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战争的经过。
请同学们看到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1894年7月,中国一条运兵船向朝鲜进发,在丰岛海面突然遭到日本军舰的袭击,于是丰岛海战就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那么根据主战场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战争经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94年7月到9月,主战场是在朝鲜,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我们先来看一下平壤战役。当日军逼近平壤时,当时的主帅叶志超主张退守鸭绿江,受到他的副将左宝贵的劝阻,但不幸的是,不久左宝贵就中弹牺牲,叶志超就弃城逃跑,他当时为了逃命据说是一夜狂奔五百里,一直逃到中国境内。结果可想而知,朝鲜全部沦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海战役。黄海战役中,有个很感人的小故事,那就是邓世昌,邓世昌可以说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激战时,他看到敌舰非常凶猛,为了掩护自己的旗舰,他决定与敌舰同归于尽,结果却被鱼雷击中,全舰250多名官兵只有7人遇救。据说邓世昌本来是可以生还的,当他快沉入水中的时候,他的一条爱犬游过来用嘴衔着他的衣角往岸上拖。但他看到自己的舰队已被敌军击败,舰在人在,舰亡人亡,于是他决定以身殉国,把他的爱犬一同按入了水中。那么在这次黄海战役中,日本舰队遭到了重创,北洋舰队虽然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还可以继续作战。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海迎敌,于是日本又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这是第一阶段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时间是从1894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战争在中国的辽东地区和山东半岛进行。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大连和旅顺。在旅顺,日军对当地的居民实行了野蛮的大屠杀,据当时亲临现场的外国记者报道,当时城中只有36个中国人侥幸存活下来,而这36个人是用来掩埋尸体的。可见,日本已经摘下了文明的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相,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这些国耻。下面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至此,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同学们想一想,为何貌似强大的大清国却敌不过日本这弹丸之国而以惨败告终呢?也就是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大家说,这场败仗的根源是什么?对,就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什么无理要求?对,清政府迫于日本的淫威,于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一点是: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我们可以用割三地来简要地概括。第二点是:赔款,赔多少?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第三点是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第四点是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这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它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大陆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我们再来看第二点影响,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把国库的银子掏空了都还不起债,那清政府该怎么办呢?于是就加紧搜刮人民,同时也大量举借外债。那列强会不会无条件贷款给中国?肯定不会,这些贷款都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的,这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我们再来看第三点,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南京条约》中开放的是哪几个通商口岸?对,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几个地方都在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增开的通商口岸也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马关条约》中开放的沙市、重庆已经到了哪里?到了长江中上游,这也就说明了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经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南京条约》中的第四点是协定关税,这是商品输出的行为。《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这就为西方的资本输出打开了大门。在这里,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商品输出,什么是资本输出(板书)。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以倾销工业品的方式夺取他国利润。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以投资和贷款的方式夺取他国利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也就拓展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连一个充其量二流水平的日本都把大清国打趴下了,其他西方列强看到了,找个理由再次瓜分一下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仅仅五年,八个强盗又自发组织起来到中国进行抢劫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则漫画,图中的这些动物代表的是谁啊?对,代表的西方列强。这里还有一个清政府的官员很悠闲地躺在这里睡大觉。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八个强盗,他们又是怎样对中国进行抢劫和掠夺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于是在山东兴起了民间的反帝爱国组织——义和团。他们打着什么旗号?对,扶清灭洋的旗号,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的性质。大家说,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谁?对,外国侵略势力。所以“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这是它的进步性。但是,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口号还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也就是说灭洋人的一切,不管好的坏的都要排斥,它并没有区分外来侵略和外来近代文明。所以说,“灭洋”虽然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由于义和团运动发展迅猛,于是引起了列强的恐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初,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大家注意这个奥指的是奥匈帝国)这八个国家借口镇压义和团,组成侵略联军,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段录像。大刀最终还是敌不过枪炮,8月初,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了北京紫禁城内。慈禧太后闻讯于是携光绪帝仓皇出逃。途中,她又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军议和。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而八国联军却在北京公开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
中国再一次战败,1901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当时签订条约的场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一,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作抵押。第二点是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第三是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第四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第五是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这是《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看它的签订有什么影响。
一、首先,巨额的赔款,很明显,进一步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也加重了谁的负担?对,人民百姓的负担。由此也就导致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清政府无力偿还这笔巨额赔款,于是又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
二、《辛丑条约》虽然没有割地的条款,但有划“使馆界”一条,而“使馆界”实际上就是国中之国,清政府的腹地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也就说明清政府进一步成为了帝国主义的帮凶,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四、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规定也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也就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首先,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那么《辛丑条约》的签订,怎么样?对,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大家注意这里的措辞,开始,加深,大大加深,最后是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到这样一幅图,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表明帝国主义者凭借众多的不平等条约残酷剥削中国人。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历史、谨记历史,不要忘记这些国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还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归于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危机也就意味着转机,民族资产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也是我们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学生练习:
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答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C.征服亚洲,为称霸世界奠定基础
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 作业:拓展延伸
辛丑签订之后,有的人对请政府仍然抱有一线希望,想通过改革来挽救请政府,来达到富国强兵,而有的人却彻底的和清政府决裂了,纷纷转向革命,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板书设计: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既定方针;可能性;必要性(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大连旅顺战役 威海战役
3.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签定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的程度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英 俄 德 法 美 日 意 奥
2.经过:
3.结果及其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
第二篇: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 ②识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以学案为载体、分组合作为方式进行问题思考探究并积极发言展示; ②可以根据地图、漫画、诗词、文献记载等多种材料概括有效历史信息,初步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谴责列强在近代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敬佩中国人民抗争爱国精神,同时反思今天的中日关系并能够理性爱国。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 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危害。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
2. 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目(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利用导入所用材料以及适当补充材料得出结论,突出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ppt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阶段,讲述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可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提出问题: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通过图片“旅顺大屠杀”以及外国人士对旅顺大屠杀的目击回忆材料,讲述旅顺大屠杀过程,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过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图片和材料,表现侵略者的骄横、清政府的软弱,再次体会弱国无外交。(4)《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列强侵华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
阅读【历史纵横】体会台湾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思之窗】让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感受。
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一目。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一目(1)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是反帝爱国运动?如何看待“扶清灭洋”口号?
运用材料研习法,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斗争的特点。客观评价义和团。(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列表的方法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国家、目的、进程、结果。运用图片讲述义和团战士、清军爱国将士的抗争。
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和【历史纵横】说明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4.学习“《辛丑条约》的签订”一目:(1)《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影响。
提出问题:总结《辛丑条约》和前面所学过的条约相比较,其内容特点是什么?(更
突出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2)《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分析哪些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究“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可以和前几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从条约内容上体会半殖民地程度的深化。
5.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课堂小结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课后习题 1.《马关条约》中对小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4.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一权益
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
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三国所享有
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
6.“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深受其害
②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
③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异常猖獗
④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经济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甲午中日战争第二阶段,战场主要集中于
①朝鲜半岛
②辽东半岛
③山东半岛
④黄海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夺取资本输出场所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D.推翻清政府统治
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种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3)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A 6.B 7.B 8.C 9.D 10.C 11.(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2)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3)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
板书
一、甲午农 民战争
1、背景
2、过程
3、结果:
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
4、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第三篇:4.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2(人教版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一(普通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2.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 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第一目“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要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过程;③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第三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学要点: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②《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
2. 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目(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利用导入所用材料以及适当补充材料得出结论,突出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ppt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阶段,讲述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可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提出问题: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通过图片“旅顺大屠杀”以及外国人士对旅顺大屠杀的目击回忆材料,讲述旅顺大屠杀过程,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过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图片和材料,表现侵略者的骄横、清政府的软弱,再次体会弱国无外交。(4)《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列强侵华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
阅读【历史纵横】体会台湾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思之窗】让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感受。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一目。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一目(1)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是反帝爱国运动?如何看待“扶清灭洋”口号?
运用材料研习法,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斗争的特点。客观评价义和团。(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列表的方法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国家、目的、进程、结果。运用图片讲述义和团战士、清军爱国将士的抗争。
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和【历史纵横】说明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4.学习“《辛丑条约》的签订”一目:(1)《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影响。
提出问题:总结《辛丑条约》和前面所学过的条约相比较,其内容特点是什么?(更 突出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
(2)《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分析哪些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究“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可以和前几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从条约内容上体会半殖民地程度的深化。
5.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重新认识百年中国》改革出版社 1998年 梁为楫,郑泽民,《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李文海,《世纪恶梦——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写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二(示范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2. 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 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理解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第一目“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要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过程;③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第三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学要点: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②《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适当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或者探究问题:中国在洋务运动后实力上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经过30年发展的中国为何在外国侵略,甚至
是日本侵略面前失败。)
2. 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目(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利用导入所用材料并补充有关战前日本的实力及对战争的准备得出结论,突出日本发动战争的蓄谋已久。
(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ppt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阶段,讲述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可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提出问题: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通过图片“旅顺大屠杀”以及外国人士对旅顺大屠杀的目击回忆材料,讲述旅顺大屠杀过程,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进一步认识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通过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图片和材料,表现侵略者的骄横、清政府的软弱,再次体会弱国无外交。(4)《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通过《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的对比;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来理解认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也可以列出表格,让学生对比,回答“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阅读【历史纵横】,感受台湾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思之窗】,让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感受。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一目。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一目(1)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是反帝爱国运动?如何看待“扶清灭洋”口号?
运用材料研习法,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斗争的特点。客观评价义和团的作用。(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利用ppt地图讲述八国联军侵华过程,运用图片讲述义和团战士、清军爱国将士的抗争。
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利用【历史纵横】说明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4.学习“《辛丑条约》的签订”一目:(1)《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影响。
提出问题:总结《辛丑条约》和前面所学过的条约相比较,其内容特点是什么?(更 突出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2)《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分析哪些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究“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可以和前几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从条约内容上体会半殖民地程度的深化。
5.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龚书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65年。冯林,《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改革出版社,1998年 梁为楫,郑泽民,《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李文海,《世纪恶梦——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写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六、学习评价建议
完成【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第四篇: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本节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2.2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1896年春)
新知介绍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2、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性质
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4、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6、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
(2)重要原因: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一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不作抵抗;有些枪炮武器不能使用,在战斗中吃亏。)
(3)客观原因:日本强大,又长期蓄谋战争。二、八国联军侵华
1、起因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直接原因)(2)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其扩张性。(根本原因)
2、经过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增派兵力,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慈禧太后当天清晨闻讯,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途中,她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分区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烧杀:瓦德西到北京后住在慈禧太后原先居住的西苑仪鸾殿(后为怀仁堂),其内藏有珍宝极多。不久该殿即遭焚毁,据称这是偷盗者纵火灭迹。
3.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和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内容和影响如下: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课后小结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身为中国人,看到这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大英博物馆 收藏的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这被认为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该画曾是乾隆皇帝的收藏,在1900年被掠走。1903年该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2.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
3.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4.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 不同之处:(1)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2)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原因分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课堂练习
【例题1】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2】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课后习题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第五篇: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2.过程
①日军准备: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②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③退出朝鲜: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④黄海大战
a.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b.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c.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⑤进攻中国
a.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b.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朝鲜海域。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就丧失了制海权,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腐朽。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①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记忆方法:割赔开厂。②影响
a.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b.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e.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f.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易错点】《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问题】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垄断集团和军阀集团相互勾结,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极大鼓吹对扩张;战前日本制定了所谓“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问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决定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②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③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④朝鲜农民起义是导火线。2.影响
①负面影响:即《马关条约》的影响。②正面影响
a.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真正觉醒的开端,改革成为全社会一一致的呼声。b.孙中山开始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c.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变法维新的主张开始得以实施。d.清政府决定编练新军。
【易错点】《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哪一项?原因是什么?
1.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2.原因:这主要要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阶段去考虑。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决定其对外侵略相应进入新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就是“新阶段”的含义(即帝国主义要求的是资本输出和侵略瓜分世界)。
同时,这一项也是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特征的变化。列强利用这一条,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工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与廉价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这一项也是对中华民族工业(或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为不利的一项。
【易错点】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易错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市场倾销,获取利润。2.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问题】结合日本的地理、历史状况分析日本富有侵略性的原因?
1.地理:日本是岛国,多地震,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统治者从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对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建立独占的销售市场。日本的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和朝鲜。
2.历史: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许多武士出身的改革派成了新官僚集团的重要成员,封建武士道精神和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穷兵黜武的扩张特征。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力量弱。
2.客观原因:日本实力强大,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政府清政府打不过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力图瓜分世界,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反分中国的狂潮。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
③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问题】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带有盲目仇外的弱点。【易错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是: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3.过程 ①发动战争
a.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b.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顽强阻击
a.在廊坊附近,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使八国联军退回天津。b.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③攻陷北京
a.八国联军增派兵力,1900年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④妥协投降
a.慈祥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b.慈祥太后在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4.结果: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①内容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海岸线的战略要地。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记忆方法:改兵民禁赌。②影响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b.“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c.清朝腹地京津地区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d.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e.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f.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易错点】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易错点】《辛居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易错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易错点】最能反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易错点】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易错点】导致清政府在历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问题】了解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人民反抗上的共同点,认识到它们逐渐勾结在一起。【问题】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力量弱小。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指挥。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说没有先进阶级领导)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问题】在屡遭侵略的封建社会后期,农民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依然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制定科学的革命纲领,其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自已解放自己,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华在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苦难同时,对封建自然经济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是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之上的客观进步性。【问题】列强在不同历史时期侵华目的、侵华特征、侵华方式的变化 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2.侵华的基本特征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3.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问题】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近代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幸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二.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四.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从割地看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2.从赔款看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②《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
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马关条约》又增加了新的条款
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