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白马山小学
张丽
一、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主题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的好文章,形象描写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文章一开始就以“生命是什么呢?”发问,引起人们对生命进行思考,但却对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正面回答,而是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件生活中常见小事件的叙写,展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提出积极的生命意义,即: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我们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作者写文章,往往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生命生命》的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也是一样,她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倾注于笔端,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决不能无视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存在。
文中看似独立的三个小事件,就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串联起来的,它们和文首的提问及结尾揭示出的生命意义,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首先,由于疾病的缘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而手指间小飞蛾的垂死挣扎让作者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的跃动,使她震惊,并从心底涌起对生命的敬畏之意。继而,看到小瓜苗在恶劣环境中不屈地生长,她由衷地发出赞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是她对生命认识的进一步提升。“静听心跳”则让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由他及己,感悟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那是属于自己的生命,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就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随着对生命感悟的提升而自然生成,并强烈喷发。
如果说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是五颗闪亮的珠子,那么,作者的思想情感则是串联这些珠子的丝带。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教材,不把三个事件孤立起来进行解读。那样,我们就不会在“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而会通过阅读文本获得自然感悟:生命是如此珍贵,我们应该珍视生命,像飞蛾、小瓜苗一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不屈不挠地让生命之花绽放,并且努力地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让短暂的生命活得光彩有力。这样的目标定位才基于文本,又符合认知,既自然贴切,也便于落实。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语言的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如“飞蛾求生”事件: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力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多少内涵?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作者的情感变化。透过“骚扰—捉住—震惊—放”这些具体的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作者对飞蛾的情感随着对生命感悟的深入而发生着变化。由于飞蛾骚扰“我”写作,“我”讨厌它,因此,捉住了它,想把它消灭。垂死的飞蛾为了求生而极力地鼓动双翅挣扎的举动震惊了“我”,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在跃动!飞蛾求生的强烈欲望使“我”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意,终于忍不住放了它。
2、飞蛾陷入困境而努力求生。一只小小的飞蛾,“我”一伸手就捉住了它,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甚至于会丧失生命。它遇到的是何等巨大的困难!但是,飞蛾极力鼓动双翅,为生存作着最后的努力,虽然它不知道这样的努力是否有效。但它的努力带给作者的是震惊,同样,也会带给阅读者以生命的启迪。
3、简洁朴实的语言,明晰准确的表达。短短的百来个字,尽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全无雕琢之痕,读来却是那样的震撼人心,足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骚扰”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的讨厌之情,“一伸手捉住、稍一用力、不能动弹”等词虽十分普通,却也非常传神,把飞蛾遇到的困难具体地展现了出来,让人禁不住为飞蛾的命运而担忧。“挣扎、极力鼓动、强烈、鲜明、一股生命的力量、求生的欲望”等词句,同样以简朴而清新的特点来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样,在“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事件中,通过“小小的种子”和“坚硬的外壳”、“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等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小瓜苗和恶劣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体会到小瓜苗的顽强与不屈;“竟然、竟使”和作者对小瓜苗生命力的感叹等词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层次感悟;透过“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等语言,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生命感悟的进一步提升,那心跳声是作者认识自己生命的基础,是积极思考人生的象征,生命于作者、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真切实在,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主要事件简单理解的浅层面上,而应该关注语言文字所蕴藏着的多元信息,只有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容、思想和表达等全方位的感悟,才能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人文和工具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 动弹”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作家图片)照片上的这个人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单从这张照片看,杏林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初次看到这张照片,我也被这灿烂的笑容所感染。但就是这样一个满脸笑容的人在12岁,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致使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而且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她都要经受着病痛的折磨。患病初期杏林子也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结束自己痛苦的一生,是什么让她改变了想法,坚强乐观地活了下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生命 生命》和她一起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这组课文是围绕着“生命”展开的。这节课通过三个小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开头我向学生出示的作者资料,是为了向学生渗透作者身患重病依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为后面理解作者从小飞蛾,小瓜苗身上感悟到的生命意义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
这篇课文在课本的第89页,请同学们翻到这一页,自己认真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字词:骚扰
茁壮
震撼
糟蹋
动弹 .(1)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弹”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二声的弹放在这个词里读轻声,大家一起读。还有一个字放在词里也读轻声,是哪一个?(3)让我们把这些词语一起大声地读一遍。
3、提问梳理: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指名说,随机概括成小标题,并板书: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第一个尽量让学生说完整,教师引导学生概括 “飞蛾求生”
我们把那么长的一段话,概括成了一句话,甚至几个字,这是一种阅读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概括后面的两个事例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概括小标题时,第一个老师领着学生概括,是想让学生简单掌握概括的方法,后面的两个则放手让学生去练习。)
三、品味三个事例,感悟生命。
(一)飞蛾求生
1、作者形象描写了这三个事例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事例“飞蛾求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出示),想想这只求生的飞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简单交流。
这段文字让你们对小飞蛾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找一找那句话让你感受最深。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结合这个句子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的时候,如果抓住了关键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是一个好方法,并问谁还能用这个方法来谈谈这个句子?)
(1)“挣扎”用力摆脱
“极力鼓动” 用尽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跃动”逃生的心情迫切(如果学生说到这个词,可直接进入(2)两个叹号强调了求生欲望的强烈 带着我们的理解读一读。
(2)这只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它仿佛在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逃出去。在加把劲吧,马上就要挣脱了!
我不能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3)除了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这个句子,你还能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吗? 这种求生的欲望很强烈让作者震惊。
我作者一开始很讨厌它,这种求生的欲望却让作者最后放了它。
最让我敬佩的是,作者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说明它逃生的机会很渺茫,但它依然不放弃。
虽然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不甘心,不放弃,它不愿意就这样白白的死去,用尽全身的力气它也要为自己美好的生命搏一搏(生接读„„)
与许多生命相比,它是渺小而脆弱的,但是它同样热爱自己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也是极其震撼人心的!(生接读„„)
小飞蛾在困境中还如此热爱生命,珍视生命,不仅让作者震惊,也同样让我们为之赞叹。(生接读„„)
3、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它仿佛在对作者、对人类深切地喊着(教师指着课题)学生们齐读。
4、这种震撼人心的呼唤让作者从内心对生命生出一份敬重之感,不由得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同学们如果你是杏林子,你正望着这只拼命挣扎的飞蛾,你会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
教师提炼:杏林子也是这样想的,她下定决心要好好的:珍惜生命
(板书:珍惜生命)
(设计意图:品读第一个小事例,抓住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个句子深入体会。让学生交流对小飞蛾的印象,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这句话上,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让学生去深入理解这句话,感受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再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抒发自己的感悟。
接着让学生回扣主题,体会作者从小飞蛾身上受到的启发,因为前面学生了解了杏林子的经历,所以很自然地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二)砖缝冒苗
1、“飞蛾求生”让作者学会了珍惜生命,“砖缝冒苗”又带给作者哪些思考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也许是一个句子,也许是一个词语,也许是一个标点触动了你,请你把它画下来,细细琢磨琢磨,把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
2、谁先来汇报?学生交流。
3、你抓住了两个 “竟” 字来谈,真了不起。(两个竟变色)读出这两句话。
透过这两个“竟”你读出了什么? 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为什么想不到?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找个别学生读)
4、从两个“竟”中你除了读出意想不到,你还读出了什么? 小瓜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长?
(坚硬的外壳,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砖缝中)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小瓜苗竟然冒了出来,竟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顽强的生命力除了让我们感到意外,更让我们„„ 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抒发我们的敬佩之情。
老师也要加入你们,老师读前面的部分,你们读后面的部分。虽然坚硬的外壳紧紧束缚着它,但对自由的期盼激励它:齐读 虽然不具备一切生长的条件,但对生的渴望促使它:齐读。
一切困难都无法阻挡它生命的的脚步,无法阻挡它对精彩世界的向往!再读(配乐读)
5、敬佩之余,作者又会想些什么?
作者决定也会像这棵小瓜苗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面对。(板书:坚强)
6、同学们,天地万物中还有许多小生命像飞蛾、香瓜子这样努力生存着,你还知道哪些呢 ?
(播放录像,教师旁白)是啊,你们看,这些小生命:胡杨林在干旱的沙漠里不怕酷暑和严冬,成为沙漠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风雪中的梅花不畏严寒傲然开放,正如诗中所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蛋壳中的小鸟要看到外面的世界又要付出多大的力气呀。相信这些生命的努力生存让你为之一震。就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一起赞美讴歌生命——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小瓜苗生长的环境,知道这样的环境不存在小瓜苗生长的一切
所需,但是它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这里不仅仅有作者的吃惊,更有作者对这棵小瓜苗的敬佩之情。)(三)静听心跳
1、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啊!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将手放在你的胸口上,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大约十年,你注意过吗?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五百多万分钟,你关注过吗?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四亿多次,你感觉到了吗?现在,你感受到了吗? 让我们郑重的告诉自己:
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两个)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设计意图:刚才都是在看待别的生命,现在有它思己,正视自己的生命。)
2、是呀,这样的生命是属于你自己的,快不快乐谁来决定?努不努力谁来决定?幸不幸福谁来决定?一切全由自己做主。
3、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什么是“糟蹋”,这是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吗? 当我们
就是在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当我们
就是在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
4、你会选择哪种态度?作者是怎么选择的呢?请你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出答案。(课件出示句子)
握着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看着砖缝中长出的香瓜子,听着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选择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下定决心„„(板书:光彩有力)
5、作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资料:
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一双严重变形的手,这双手每写一笔都像是在举重,每写一笔都痛彻心扉。杏林子就是用这样的一双手写出了四十多本著作,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杏林子用她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出示句子)你能用这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吗? 生命因
而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作者自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并通过“生命因——而精彩”升华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四、教师小结。
最后,让我们由衷地为了生命的美丽,再次呼唤——生命 生命。
教学反思:
执教完《生命 生命》一文之后,回顾整个过程,确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这一课,篇幅并不算太长,但内容很难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谈论生命问题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更多情况下,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缺乏真正真实的感受,而这又恰恰是教学中极力强调的。缺乏对生命的真实感受,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教学将会是失败的。
在备课的过程中,最初的考虑是让学生大量收集有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感受文章的含义。在试教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理解缺乏基础。尽管他们拥有很多的资料,如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但这些资料只是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理解的帮助并不具备更多的意义。让学生谈感受时,学生也只是简单地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罗列出来,显得空洞而又乏味。逐渐地,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个突破点,那就是紧紧抓住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将课文与作者的生命历程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走进杏林子的生命世界,用心感悟作者所写出的这些语言文字中蕴涵的对于生命的思考。教学中,通过第一个课件展示了杏林子命运中的不幸,同时点出她的坚强,引导学生感受文中前两个事例中所提到的小飞蛾和小瓜苗的生命,使学生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事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感受了语言文字,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并和自己的心产生共鸣,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二个课件展示了杏林子一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在如此艰难的生命历程之中,尚且有如此的毅力,实在令人敬佩。这样,文章最后两个段落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就好了很多,学生在谈如何“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时,也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利用和处理资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处理教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整个单元都是有关生命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前两课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这一课,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前两课的理解更好地与本课的学习结合起来,学得更深入,这是一个难题。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引导,但并不由我们决定。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谈论“你还知道哪些像小飞蛾和小瓜苗这样的生命”,在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前两篇课文来谈,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并不是泛泛而谈,都能够抓住教材之间 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立足单元,抓住课文前后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内容,领会中心,是一种较为扎实有效的办法。可惜,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忽略这一方面。
其实,在最初选课的时候,只是出于对这篇课文简单的喜欢。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意识到文章带给自己的震撼,在震撼之余,才逐渐领会到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继而,才能够将自己的这种理解渗透到教学中。我想,一节课所呈现出来的表象固然重要,备课的过程更重要。这一过程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备课,是一种对于作者的重新审视,也是一种对于自身历程的回顾与思考。这一方面带给我的巨大冲击至今仍强烈地停留在我的意识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有资料的引入,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想开去。然而,一个突出的问题随之而来。当学生充分想开去的时候,往往很有效果,但忽略了想的目的。从阅读中想开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把握内容和中心,能够想得开去,还应该能够收得回来。在实际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想过之后,没有注重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来,以为想过之后,学生就应该可以理解透彻了。后来想想,应该让学生在想开去之后,能够将所想的内容和文中需要理解的内容联系起来,并通过具体的字词句体现出这种联系。这样,理解会更深入。事后想起,这是本次最大的败笔。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教师小结语言的整体性、引导性上多思考。
教学之后的感受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也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上完一次这样的课,自己就会进步一点,对教学的思考会更深入、更广阔一点,即使有时并不成功。能够多想一点,能够更全面一点,能够更细致一点,能够更投入一点,也许,就会更好一点
第二篇: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金军
片断一:
师:十二岁,本是花一样的年龄,可就是在这样的人生季节里,她的生命之花却突然遭受到了命运的冰雹。可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让她由一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终身只能生活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她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师转身板书作者姓名)可是病魔能夺走她的健康,却无法夺走她的勇气;能影响她生活的质量,却无法降低她生命的质量。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虽然全身百分之八十的关节损坏,每时每刻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可她却靠着两根僵硬的手指,创作出了六十多部作品,100 多万字的著作。她用自己的坚韧铸就了生命的辉煌,她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杏林子对生命的呼唤吧。
(低沉、舒缓的音乐渐渐弥漫会场,师饱含激情朗读全文)
师:(全文读完,师略停顿,生静静地沉浸在思考中)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作者虽然用简短的文字,却表述了对他对生命的理解。从这几个小小的事物中,他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让他觉得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却可以让它更有意义。
师:你基本上听懂了这篇文章。
生:我听老师读了,我知道了人的生命很短暂,但只要好好地利用它,就可以让自己的一生更加辉煌。
师: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生:我觉得作者用这么一篇短小精悍的短文,叙述出了生命的重要性,而且还写得这么感人,我觉得作者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重要意义。
片断二:
师:飞蛾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同时也为它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而那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又是怎样拨动作者心弦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小黑板“这是一粒的香瓜子”),想一想,填一填,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不屈向上的香瓜子!生:我认为这是一粒很顽强的香瓜子!生:我认为这是一粒坚强不屈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不畏眼前的困难而绝处逢生的香瓜子!
师:绝处逢生!你觉得它绝处逢生是依靠外界的力量呢还是自己的力量? 生:自己的力量!
生:我认为这是一颗热爱生命的香瓜子。因为它包在很坚硬的外壳里,但它还用自己的身躯冲破外壳。
师:同样的香瓜子,有的同学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的同学尽管感受相同,却学会了用不同的词来表达。都非常好,这时候,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说一说你这样填的理由是什么?
(生轻声自由读这段)
生:从“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两个词我体会到,如果这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它不渴望生命,它为什么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茁向上、而生长呢?
师:也就是说它生长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但它却是怎么做的呢? 生:极力生长
师:我知道你肯定非常佩服这粒香瓜子,那么你能不能读出来?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茁壮成长的力度我觉还不是特别够,这种力量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吗?谁能做一粒最勇敢、力度最大的香瓜子?
生:读“墙角的砖缝中……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读得很流利,遗憾的是语速快了些,女同学的力量小一些,我请男生来读一读。
生:读“墙角的砖缝中……仅仅只活了几天”。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有两个地方读得非常好。(范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听出来了吗?这是对香瓜子的什么?
生:(齐答)赞叹
师:赞叹,谁再把这一句充满激情地赞叹一下? 生:(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生:(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师:香瓜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读出来了,谁能像他那样读?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我想请你帮助老师推荐一名平常在班上朗读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你自己和自己比较一下,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师:祝贺你,说明你有进步。
片断三
师:是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其实,同一个句子,我们体会得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大家再来读读这一句,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如果是你读的话,你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你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我想强调这个“我”这个字。师:为什么呢?说说理由?
生:因为这生命属于我自己的。
师:你能不能再把这句话读一遍?让同学们都感受到这就是“我的”生命?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很好,还有没有想读这一句,你又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想强调“属于”这两个字。师:为什么呢?
生:“属于我”就是“就是我的”,并不是别人的。
师:既然想表达“就是我的”,要表达这个意思,应该着重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单单属于我的(重读“我的”)对不对?强调“我的”!同学们朗读的处理很有意思,各有各的理由。胡老师也有自己的理解,听听胡老师想怎么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胡老师强调了哪个字眼?
生:(齐答)这
师:“这”指的是什么呀?有没有同学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 生:这指的是我的心跳!
师: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吗?
生:读“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单单属于我的”
师:“这”指的就是“那一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同学们,心跳声对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却感到如此的震憾呢?作者到底听出了些什么?她听到的仅仅是心跳吗?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她还听出了这是个活生生的生命。师:对,生命哪!
生:这一声声心跳在作者这里不单单是心跳了,而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使作者感到了震憾。
生:我还觉得这一声声心跳还代表了生命的真谛,让作者听懂了生命的真谛。师:是啊,他听出了生命的律动,听出了残疾的身躯下依然蓬勃的生命力,听出了她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说到这,胡老师还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杏林子病情恶化,她的朋友台湾另一位著名女作家三毛来探望她。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在三毛看来都觉得不堪忍受。以至于三毛探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啊,杏林子太惨了,求您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里安息吧!”杏林子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作也修正祷告:“神呀,关于这件事您千万不要听三毛说,您还是听我的吧。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这就是身体残疾却格外珍视生命的杏林子的选择,后来,她用她的坚韧走完了她 63 岁的人生。而她的这位好友,四肢健全才华横溢的三毛,后来却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 48 岁的生命。是呀,“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尽管我们强调的字眼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大家发现了吗?
师: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齐答)自己手中!
师: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生命自己主宰。(师板书:主宰生命)
2014年5月26日
第三篇:《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保康县实验小学
邓朝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搜集有关材料,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2、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来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经历、见闻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理解对生命的三点感悟,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生命的格言或感人故事、新闻等;
课时目标: 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思考,哪个事例让你感触最深,为什么?由此你想到什么?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兑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说格言
3、师:说的多好呀!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12岁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设计意图:用有关生命的名言导课,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文准备。】
二、明确目标:
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思考,哪个事例让你感触最深,为什么?由此你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标紧扣课文重点,结合海量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 三。尝试探究
1、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置疑解难,完成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已经学的方法自学自悟。】
四、交流点拨: 小组上台展示:
小组长主持:
一号发言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交流:飞蛾求生
瓜子抗争
倾听心跳(师由此形成板书)二号发言人:读句子(1)问:为什么“我”会忍不住?
学生充分交流:生:到了生命感受的力量在极力地跃动,那样强烈。
师:从哪个词语看出生命很强烈?
生:极力
师:极力什么意思?
生:用尽全身的力气
师:飞蛾用尽全身的力气挣扎着,可见它的生命如此的强烈。像刚才这样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要注意学习和运用它。你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生命的强烈呢?
生:跃动强烈
师:你抓住了这几个词语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真会学习啊!
师:此时此刻,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生:有着顽强的求生欲望,令人震惊。
师:你能把飞蛾极力求生的欲望读出来吗?指1名读
师:如果你能把极力、跃动、强烈这几个词重读一些会更好,就更能表现出飞蛾求生的欲望了。谁愿意试一试?指名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了。谁还能再读一读?指3人读
师:与许多更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命的顽强。】 三号发言人:读句子,谈体会。
学生交流:师: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么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没有阳光,没有泥土。有顽强的生命力,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退缩。
师:把你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好吗?
师:你读的非常流利,老师也为瓜子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个句子好吗?师范读。大家都来练习读一读吧。(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读一读?张莹读。你的朗读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灵一定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愿意读这句话的同学请站起来读一读。
生:站起来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像刚才我们这样有感情的朗读也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即使只是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师:接下来说一说你还从哪句话感受到了生命? 四号发言人:读句子,谈体会。
学生交流: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心脏。同学们,把你的手放在心脏上,听听我们的心跳吧。你能感受到什么?此时此刻心脏的跳动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这就是生命。作者倾听这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作者倾听心跳感悟到了什么?
生:要对自己负责
师:我们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啊。杏林子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使用它,而不应该白白的糟踏它。此时此刻,作者对生命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五号发言人:读最后一段,谈体会。学生交流:生:讨论交流
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有限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40多个剧本、散文集等,还创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她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这也正是杏林子所要告诉我们的:只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是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像雷锋虽然离我们很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就是生命的永生。
六号发言人: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再问,同学们对生命还有哪些感悟? 【设计意图: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感受生命的意义。】
师生交流
:
生:自杀现象。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生命。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危险,都要珍惜生命。
师:说的多好啊!生命是宝贵的,生命需要我们珍惜。
生:生命像条路;生命像——
生:父母托起孩子
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谨记:(生读板书:有限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又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设计意图:学生仅仅从文本中获得对生命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学会正确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强韧壮硕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以后的人生路奠基。】
五、练测反馈:
1、同学们回去之后,把你对生命的感言写下来,还可以再读一读杏林子的这篇原文或她的其她文章。
2、填空:生命就是————————————————————————————————————————————————。
六.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子抗争
有限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倾听心跳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请一位学生读这个自然段,再画出他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再体会体会。这段中重点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挣扎”说明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什么?就算是多么危险,能否逃生,飞蛾都没有放弃对生命求生的努力。然后让学生带着飞蛾强烈求生的欲望这种感悟来读句子。再小结学习方法:读——画——体会。按照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第三个事例,再到班上展示交流。预设往往是完美的,理想的。但是课堂却是动态生成的。
第四篇:生命生命教学案例(最终版)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一、创新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
19、生命 生命》一文选自人教版藏区使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慨:飞蛾求生──生命的欲望;砖缝中长出的瓜苗──生命的顽强;静听心跳──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但对于藏族地区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生命”相遇,进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深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一粒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五年级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二、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设计思路和理念】
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案例片段
(一)、初谈生命,引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先把两个朋友请到今天的课堂上,大家都认识的。(板书:
19、生命 生命)你们想过生命是什么吗?
生: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
生: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师:有个人也想过,可能比你们考虑得还要多。就是她,她有个美丽的名字——杏林子。看着照片,你们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她是个很有气质的人,好像很有文化。生:她是个快乐的人,她脸上带着微笑。生:她看上去很慈祥,很乐观。
师:是的,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首先看到的都是她一脸的微笑,她非常的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每天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她依然坐在轮椅上,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了解她的故事。
(二)、紧扣“欲望”,品读飞蛾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呢?
生:这是一只不停的扑翅膀的飞蛾。生:这是一只想要逃生的飞蛾。生:这是一只可怜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求生欲望很强的飞蛾。
师:同学们说飞蛾求生欲望强,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呢? 生:但它抖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呢?
生:我从“它抖动双翅,极力挣扎”可以看出来。因为它极力的抖动双翅就是拼命的扇翅膀,想从作者的手中逃走。
生:我从“挣扎”可以看出来,它“极力的抖动双翅”就是在挣扎,它不想就这样死在作者的手里。
生:我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抖动”可以看出来。它肯定是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在扇翅膀,那么小的飞蛾能让作者的手感受到有力量在跃动,可以看出它求生欲望很强。
师:小小的飞蛾极力抖动双翅,如果你就是那小小的飞蛾,你想告诉自己些什么呢?
生:我不能就这样死去,一定要逃。生: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也要活着。生:我一定要活着,不能让人捏死我。
师:原来它要表达的是自己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啊!它抖动双翅,又在向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生:放了我吧!我求求你。
生:请你放了我吧,我不再骚扰你,给你安静。
生:我是渺小的生命,你是那么强大,你又何必跟我计较呢,放了我吧!我还想活着,感受生活的美好。
师:它在向作者传递着求生的信心,倾诉着自己的求生欲望。这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震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着。如果它不挣扎,等待着它的只有一种结果? 生:死路。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只要我的手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
师:多么渺小,多么脆弱的生命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挣扎的结果就一定有活路吗? 生:不一定,也许会同情它,就放了它。
师:不挣扎,只有死路一条。挣扎,或者生,或者死。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它也不放弃,这就是求生的欲望。这种欲望让作者震惊,所以我忍不住—— 生:(齐答:放了它)
师:同学们知道飞蛾的平均寿命是多长? 生:一年
生:不会是几天吧!
师:老师告诉你们: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也许这只飞蛾已经活了3天、4天、甚至是7天、8天„„它挣扎着飞走了可能也只活一两天、或者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它为什么不放弃,还要如此的挣扎呢?
生:哪怕只有一分钟,它也要活着。师:这就是求生的欲望。
师:作者震惊了,此时她的心中汇聚着一种强烈的感情,是什么感情呢?
生:敬佩小飞蛾的求生精神。生:同情小飞蛾的可怜。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吧!生:(朗读略)
师:我相信这只飞蛾不仅写在了纸上,也写在了我们的心里。就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吧!生:(背诵略)
(说明:这一板块的教学,根据藏族地区五年级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特点,从飞蛾的形象入手,然后以学生回答中的“欲望”一词作为本段深入的了解,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引入,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飞蛾的赞美,对生命的敬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触摸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的感受。)
(三)、抓住“不屈”,品析香瓜子
师:香瓜子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香瓜子的什么打动了你?用______画下来。
生:香瓜子最让我感动的是它能在砖缝里活下来。我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课文写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地方,它勇敢地向上,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泥土。这些都没有,它还能活,真让人惊讶。生:它不屈向上,说不定还能长出香瓜子来呢。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够抓住打动人心的地方。同学们刚才所体会到的这些其实都是在写香瓜子的不屈向上。(板书:勇敢地向上)师:你们认为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香瓜子勇敢向上的力量呢? 生:茁壮生长。生:冲破。
师:它是怎样冲破的呢 生:努力的冲破。
生: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冲。
师:小瓜苗,你们努力冲破外壳,想干什么呢? 生:我努力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我急切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师:大家看,一个冲破,冲出了力量,冲出了勇气,冲出了不屈,冲出了一个生的希望。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朗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屈向上的植物呢? 生:草原上的小草。生:向日葵。
(说明:本段我主要抓住“不屈”,引导学生感受香瓜子的生命力量。重点品读一个“冲破”,让这种生命的力量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个性化的表达。然后再由文本引向课外,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不屈向上的植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四)抓住“震撼”,感触心跳
师:同学们,你们倾听过自己的心跳吗?它是怎样跳动的?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听过,是有规律的跳动。生:我能体会到生命的存在。
师:同学们说的实在太好了。确实,我们通过自己的心跳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师:作者是怎样面对自己的生命的?对自己的生命
三、效果分析
1、寻象观意,缘意激情
古人云:“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本课以“意”与“象”为阅读的核心,让学生经历“境—象—意——情”的过程。开课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对生命是什么的思索;然后到文中去寻求答案,找到“飞蛾”“香瓜子”“心跳”这几样事物,此乃寻象;接着品读每样事物,抓住各段的中心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品读,此乃观意;最后由重点句段的品悟,激发学生的情感,此乃缘意激情。在这一过程中,形象与文字交替出现,使得孩子的领悟由浅及深,获得长足的进步。
2、多重对话,情思飞扬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对话。以品读“飞蛾求生”这一教学板块为例:首先是“初读课文、多元对话”。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抓住“这是一只_______ 的飞蛾”去与文本对话,去寻求心中的飞蛾形象。然后是“研读课文,倾心对话”。在探寻“飞蛾的求生欲望”时,我引导学生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补充,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让学生融情于文本中。最后是“引导想像、补充对话”。在探究飞蛾的内心活动时,我引导学生想象飞蛾对自己、对杏林子会说些什么?这样不断的构建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交流疑问思索的平台,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直达心灵深处,达到文我两忘,得意忘形的地步。
3、潜心涵咏,精神熏陶
读书须反复诵读,潜心涵咏。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深钻重点字词,鉴赏作者的人文思想。对于“冲破”一词,我采用了想象填补、角色转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在情感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通过卓有时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在品读鉴赏、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依托,不再是口号似的宣言,而是物化成了可触可感的动物、植物。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对学生的点评还缺乏激励、点拨,需要不断改进。
生:
1、她虽然病得很重,但她珍爱生命,坚持创作。
2、她很伟大,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我要向她学习。
3、她没有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对生命负责的人。师小结:同学们,作者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但她忍然强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唤着—— 全班齐读:
19、生命
生命
师:是的,杏林子用自己勇敢的行为,做到了对生命负责。生:读 “虽然„„但是„„于是„„”
师:同学们,这段话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生:珍惜生命活得光彩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师:同学们,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呢? 生: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我们的生活是短暂的,所以说生命是有限的。
师:杏林子活得光彩吗?
生:光彩,因为她残疾了还写出了好的作品,成为了作家。【课件出示说一说】名人图片
师:同学们,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杏林子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那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举例说一说
生: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再来看看他们,介绍(雷锋、霍金等)
引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雷锋确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是啊,同学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我们都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我们都可以活得光彩有力。
师:杏林子的生命感言不仅写在了我们的课本上,也写在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用满怀激情告诉所有的人,我们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生:读【虽然„„但是„„于是„„】
师:能背吗?这段里面有对关联词【虽然„„但是„„于是„„】让我们一起来
五、回归全文 1.让我们回到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现在能回答吗?
生:
1、生命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2、生命是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3、生命是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出示课件【四张图片】(新生婴儿、牵手观音、花朵、蜜蜂)师:生命仅仅是这些吗?我从新生的婴儿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生:
1、我从牵手观音图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2、我从盛开的花朵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3、我从采花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师:是啊,生命无处不在。【小练笔】
师:对于生命的感悟,不同的人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拿起笔,联系生活写一写怎样才能活得光彩有力,也可以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还可以以生命为题写一两句话。交流:这些都是你们对生命的感悟、带着你们的感悟,再读课题——生命生命
六、课堂小结 师: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惜生命,活得光彩。让我们带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生活负责的态度,认真地生活每一天!再读课题——生命生命
七、作业
1、推荐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海明威《老人与海》搜集热爱生命的故事
3、背诵课文
八、板书:、生命 生命
杏林子
求生的飞蛾 欲望
生长的瓜苗 顽强 珍爱生命
律动的心跳 负责 有限→无限的价值
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整体把握,梳理脉络”“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五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第五篇:《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3、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
4、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二、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蕴含深刻,杏林子通过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与杏林子 的对话,形成与自己已有体验的对话,从而阅读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于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感悟品读。
多媒体设计
幻灯显示部分教学内容(显示教学过程的三大板块)。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有感情地朗诵诗人 闻一多的佳作《青春》。
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窟里闯出来,驶入宝蓝的穹窿里去了。
神秘的生命,在绿嫩的树皮里膨胀着,快要送出带着鞘子的。翡翠的芽儿来了。
诗人呵!揩干你的冰泪,快预备着你歌儿,也赞美你的苏生罢!
师:青春是美好的,我们赞颂青春,但人生道路有时是曲折坎坷布满荆棘,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引出作者杏林子)
(2)简介作者:一学生朗读注解。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此处的配乐朗诵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有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标出生字新词,借用注解、工具书,联系语境解决新词,个人有解决不了的,提交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围绕上述问题,个人先独立思考,分析课文,然后4人小组交换意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生1: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生2: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3:“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面对这些看似便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的方法整理出三点启示:
善待生命对自己负责
发挥出价值
为生命奋斗
(整体感知很重要,它是感受、体验、筛选、评价的基础,语文课标中非常强调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3、研读赏析(1)自主研读
师:研读时要注意两个问题:多问为什么,多揣摩关键性语句。
(研究性阅读就是自主性阅读,老师不定阅读目标,阅读哪些句子,而要完全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和需要,如果哪些句子不明白,要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也可抓住关键性语句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生:自主默读课文,圈出批注,研读课文。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能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性,体现出个性的特点)
(2)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于这三件事例的看法及自己内心的感触。
生1: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它极力挣扎。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绝对逃不了的。但虽是无用挣扎,也要挣扎,可见小飞蛾有强烈的生之欲望,无论怎样,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这是一种珍惜自己生命的力量,我被它的顽强抗争的精神打动了。
生2:我被第二个事例所吸引,这粒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墙角的砖缝,没在阳光,没有泥土,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壳”,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作者不禁为它高唱一曲生命的颂歌。
生3:我喜欢第三个事例,心脏跳动是生命活动标志,静听自己的心脏的律动,是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联想到自己,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负责。
生4:作者因为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颗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沉稳而有 规律的心跳声时,作者没有轻生反而更加珍爱生命,应许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教师小结:当一只几乎无法逃脱死亡命运的小飞蛾,在你的指间挣扎,想要改变命运的时候,你还会轻生吗?当一颗失去阳光、泥土的小瓜苗,在砖缝中长出来,长得昂然挺立的时候,你还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吗?当亲耳听到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丝毫没有想要暂停,而是在不停地跳动,跳得越来越有力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资格对生命说“死”?!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于是,她才会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勇敢地生存下去。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思维亢奋,发言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
()品味语言,获得审美享受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注重内化和感情。着重朗读最后三节。(可先由一学生朗读,再学生作评价,尔后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到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4、感悟品读
师: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1: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生2: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生3: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更有意义。„„
(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做了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师:引导学生用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生1: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轮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人上进的明灯。
生: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奉献而美丽,非典时期,白衣战士们众志成城,抢救病人,把生命置之度外。
生3: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奉献而美丽,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放弃在美国优越生活。
生4: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理想而美丽,为了追求理想,拼博奋斗,我们祖国的体育健儿们不知流了多少汗水!
(这个说法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由此基础上再刺激他们说的欲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引导学生,还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积极踊跃)
生1: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生命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人要活得有意义,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和辜负生命。生命活得有无意义关键在于人们的选择。在人生道路上有两种路:一种是弯弯曲曲的;一种是十分平坦的。大多数人会选平坦的路,平坦的路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条路。正是在崎岖的路上磨炼出了许多成功人士,不过假如有人选择崎岖的路却又怕困难,他就会一事无成。人生定要活得有意义。
生2:对于生命我是深有感受。那次是我十岁时,我住院了,并动了手术。虽不是大手术,但对我来说,这是我十年生命的一次痛苦。我有了悲观的心理,我怕自己打了麻醉药,进了手术室,会永远出不来,醒不了。因为这样,使我开始惧怕医院与医生。但最后,我苏醒 了,年幼的我觉得就是重生,开始感到生命对我的意义。其实生命就是一次心灵的选择,若你漫无目标,你就会选择庸碌一生;若你有远大志向,你就会选择有意义地过一生。
生3: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锋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
(生命的话题可以是非常的沉重的,让富有青春活力的学生对生命能有自身的感悟并谈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
5、课堂总结
师: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6、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拓展阅读(长期作业)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蒙
田的《热爱生命》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读完以上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全班再进行交流。
五、分析反思
本课采用探究学法进行教学,紧扣语文课程理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学生讨论、学习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 可以自由地学习和思维,取得较好的效果。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学生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要求受教育者“学会生存与发展”。然而当前初中生对生命意识的淡泊和生存能力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由生命感受到了什么?”开创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使学生进入理性的求真生活。把整节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师生共同开拓的自由创造空间中,如何做好引导作用,是颇见教学机智及功底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只是形似,更是神到。
新的语文教改的车轮才刚刚启动,牵动我们的思索的地方还有很 多不可获知,要想推动这时代的车轮,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开束缚思想的绳索,甩开难以割舍的依赖,用心倾听内心自然的箫声,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的体验下,与课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与慰藉,在洋溢着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向着空旷的境界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