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时间:2019-05-15 03: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目 录

摘要„„„„„„„„„„„„„„„„„„„„„„„„„„„„„(2)1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4)1.1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小学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4)1.2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目的„„„„„„„„„„„„„(4)1.3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4)2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5)2.1要正确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5)2.2要正确运用训练的方法。„„„„„„„„„„„„„„„„„„„(6)2.3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1)参考文献„„„„„„„„„„„„„„„„„„„„„„„„„„„(12)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摘 要

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关键词: 语言文字 词语 理解 运用 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认识不清,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热衷于讲解和分析,满堂问、满堂灌,既挤掉了学生读、述、背的时间,也挤掉了学生推敲词语、领悟语言、鉴赏语言和感受语言美的时间。学生虽然学完了课文,但仍然普遍存在着表述词不达意,下笔语病甚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上来。

1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1.1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小语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是什么?语文大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中的“语”指语言,“文”指文字。我们常说的“语言”就是口头语的意思,“文字”就是书面语的意思,这就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既然“语文”即语言文字之意,那么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无疑就必须把功夫下在语言文字上面,否则就是跑调走弦。语文还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各门学科都需要这个工具,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同样离不开这个工具。要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就必须加强训练。1.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了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不少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情节分析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上成了语文知识传授课,上成了常识介绍课。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五年级《学会看病》一课时,上课伊始,先引导学生理解一下课题,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接下来便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逐段提问分析。诸如本文的主要讲的是件什么事?妈妈为什么让儿子独自去看病?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母亲仅仅是教会儿子看病吗?„„学生在课堂上忙于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原封不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很少动口读书,更没有动笔的机会。这样的教学从形式上看,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挺不错的,一篇课文讲完了,课文内容是理解了,思想教育也进行了,但是课文里的好词佳句没有引导学生去品析,锦言妙语没有设法让学生去记住,更没有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习题让学生去练一练,甚至学生连课文都读不好。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受到了多少语言文字训练呢?他们的语文基础怎么会不差?面对这一现实,不少语文界的专家也大声疾呼,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语文课必须上 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1.3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段话可分做两层讲,第一层讲语文学科的特性,特定的教学目的,即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途径,达到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由此可知,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而思想品德教育是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式的所谓思想品德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是不会真正有效的,学生的思维是在语言发展的同时得到发展的。

2.1要正确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这样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求和基础水平来确定。低年级应注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的训练。如:二年级语文中有一篇课文《丑小鸭》,有位老师上这一篇课文一味地让学生分析故事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这样就不适合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那么,这篇课文应该先从关键的字、词去理解课文,再让学生通过读来训练,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和积累了一些字、词,还通过分角色进行读的训练,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非是对课文里的每词必训,每句必练,而是要寻找和确定几个训练点,从而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在寻找和确定训练点时,要注意强化词句,淡化篇章,以读为本。因为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因素,如果词汇贫乏,词用不准,句写不通,即使懂得一些布局谋篇知识,还是不能把文章写好。再说,语言不是轻易学到手的,非多下苦功不可,而“读”则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

那么怎样寻找和确定训练点呢?

2.1.1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和疑点

富于感情的课文,必须把感情朗读作为训练点;语言生动;文字精美的课文,则应找出特别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把品词析句作为训练点;常识性说明文,则可以把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用词准确作为训练点。总之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训练点。

2.1.2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各年级要求

低年级要把字词句的训练、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作为训练点。一篇课文教完,学生应能读得正确流利,理解内容。词语和句式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要让学生理 2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解和运用,尤其要通过多读加以积累。回答问题,复述课文,都是说话训练,既可以吸收课文的语言文字,又有助于课文的理解。比如:我在教《秋天的雨》一文时,这样设计教学环节:①说。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说:“稻子熟了。”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等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为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打下基础。②听。让学生边看边听课文录音,通过听初步感受秋天的美。③读。让学生读读课文中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再次感受秋天的景物美。④写。学习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到公园或田地、花园、菜园去观察那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并写出来。因为有了前三步的训练,学生写起来感到比较轻松。通过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书面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中年级除了继续重视词和句的训练外,还应把段的训练作为训练点;高年级还要把词和句的训练作为训练点,适当顾及篇的训练。比如在讲《长征》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史实,学生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如何才能拉近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红军长征的悲壮场面,“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上课前三分钟,我先播放《长征》这首歌,以渲染气氛。一上课,先放三分钟红军长征的录像,并伴以《长征歌》,让学生犹如亲临长征,就像当年长征中的小战士一样,再受感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突破时空约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接着我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激情去诱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逐字逐句地认真读,认真想,去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以求让诗中情、教师情、学生情达到共鸣。

当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情感共鸣后,我引导学生在每联诗中,先找出红军“长征难”的字词,认真读出长征的难,认真去想像“怎样难”,难到什么程度;再找出突出红军“不怕难”的字词,读出红军不怕难,想像红军怎样不怕难,进而领悟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情激趣、以情诱导、以读引思,使学生情满胸臆。

2.2要正确运用训练的方法。

2.2.1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有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2.2在默读中理清思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比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在弄清是写事的文章之后,深入反问:写谁?谁怎么样?与教科书有什么关系?然后串成课文内容: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英勇地牺牲了,接着继续在默读中弄清写作的顺序,列出几种顺序,教给几种分段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珍贵的教科书》是写事的,肯定按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分段,先分三大段,再把事件的经过分两段:取书、护书。至于写景的文章如《颐和园》,可以在默读的基础上先找出头尾两个自然段来说说是写什么?与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理清了总、分、总关系再学习游览部分,幷向学生说明既是游记,肯定是按方位顺序写。这样一边默读,一边点拨学生,思路一清,分段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2.3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又是以现代诗的形式出现,而诗的语言本身就极简练、含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弄清今昔变化(昨天、今天、原因)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深圳的昨天是什么样,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昨天的贫穷落后,贫穷落后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一些词语如:“遥远、渺茫、夕阳”,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遥”就是远;“渺茫”讲水势辽远看不到边,在此要灵活理解为非常落后根本看不到现代文明;“夕阳”,要发挥想象力,说明是挑回的溪水中映着夕阳。在朗读“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时,要读出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口气略带悲伤;读到小孩子和姑娘时,要读出因无书可读任光阴流逝的惋惜,口气要充满无奈。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深圳的昨天是贫穷落后的,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朗读分析明天和原因两部分,特别是读到深圳的巨变时,要以惊喜、自豪的口气读,学生就会清楚课文是采用对比的写法,就能轻松地找出“焕然一新”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语。最后以三个中心词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在教学中应抓住哪些句子进行训练呢?①对表达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②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③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精彩句子。④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领句、结句、过渡句)。低年级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懂得一个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个句子由两部分组成,会说、会写一句要素完整的话,结合课文学习一些简单而又常用的句式。

在理解方面,常用的训练方法有: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②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③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④用缩句法理解句子。⑤从句 6 式和作用上理解句子。⑥还可以用比较、移位、补充和改变句式上来理解。

例如《鸟的天堂》结尾的一句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按照如下层次去理解:

① 解词析义

前一个“鸟的天堂”之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之鸟的乐园,“的确”就是“确实”、“真的”。

②疏通句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棵大榕树的确是鸟的乐园啊!③ 弄清句式

这是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热情赞美大榕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若换成陈述句就意平而情淡了。

④了解作用

篇末点题,照应前文。

由以上教学片断可知: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基本句式。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捕捉语言因素,设计出有效的训练程序,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就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2.2.4加强复述训练,提高掌握语言的能力

复述,是促进学生将课本语言吸收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复述时,可针对课文实际或复述全文,或复述重点段,或复述重点句。通过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化。

如《采蒲台的苇》一课中写了表现采蒲台人民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两件事。当老师教学一个男人为掩护干部光荣牺牲这件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老师读有关这件事的课文,让学生注意事件发展的过程,想象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准备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这个故事。

读后提问,这件事的发展过程是什么?可分几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学生答:这件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被捉、审讯、牺牲和怀念”四步。老师稍加点评后请一名朗读最好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这件事的课文,让其他学生闭眼听,边听边想象要补充的细节,然后同桌互相说说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同桌互说后,师让生自读课文并纠正互说时的不恰当之处,为分步试说扫清障碍。自读自纠后,师请四位学生分别试说被捕、审讯、牺牲和怀念这件事的发展过程。生边述师边肯定优点、指出问题,最后请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示范。这位学生作了如下复述:

枪掩护过去,闯了一关。这时一位面黄肌瘦的男人背着一捆黄色的苇草回村,他还没有来得及喘气,便被敌人发现捉住了,敌人恶狠狠地问:“你是八路?”他放下背上的苇草,镇定地说:“不是。”“你村里有干部?”他仍然不慌不忙地回答:“没有。”敌人恼羞成怒地举起沾满鲜血的屠刀砍断了他的半边脖子,接着又问:“你村里有八路”?“没有。”他忍着痛,歪着头说。妇女们看到这种情景再也忍不住胸中的怒火,放开嗓子齐喊:“没有!没有!就是没有!”这声音震撼天地。敌人惨无人道地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他是那样的刚强,那样的宁死不屈„„

从学生的复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创造的潜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见复述的过程也是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要使课本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就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训练。2.3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3.1要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训练形式上,要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力求在课堂上人人动脑、动口、动手,改变少数人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局面。课堂上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自学和练习时间,一些重要的集体活动,如指名朗读、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等,都应安排学生个别活动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做好准备。2.3.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给学生

要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研讨语言文字的规律,尽可能自己得出结论。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学的是语文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形成自尊自强、独立健全的人格。要提倡质疑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巡视,一是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反馈信息,为教师的点拨、引导提供切合实际的材料;二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将课外移到课内进行。2.3.3及时抓好信息反馈

“反馈”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认真抓好“强化”与“矫正”。“强化”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可通过适当的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矫正”就是对理解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或不到位的知识点,首先引导学生相互纠正或补充,当学生感到确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再点拨或作必要的讲解,并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促使大面积达成目标。

2.3.4注意发挥语文课的整体功能

语文教学具有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感情熏陶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综合功能。但是语言文字训练是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8 阅读教学要抓住每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加强训练。要自始至终把读(默读、朗读、背诵)放在重要位置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句、读段、读篇、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分段概括段意、概括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说或写的训练,通过用词造句、写片断、写读书笔记等,把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感情熏陶、发展思维和谐地统一起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克昌[2]李伟建[3]张明恩[4]魏国良[5]苏培成河南大象出版社 1997年5月出版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999年第4期

《河南教研》 1999年第2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出版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0月出版 《河南省特级教师教学经验谈》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现代语文教育论》 《语言文字及应用研究系列丛书》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语言训练。那么,在低年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入语言训练 根据低年级儿童听觉灵敏、记忆力强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词句训练,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如教学韵母“o”时,彩图上画着一只公鸡“喔喔叫”,我就让学生说说:“公鸡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早晨,公鸡喔喔叫,叫人们早起。”教单韵母“ü”时,彩图上画着一条鲤鱼在水中吐泡泡,就让学生先说说:“鲤鱼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小鲤鱼一边游一边顽皮地吐泡泡。”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时,彩图上画着蓝天白云,提示:“蓝天上飘着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样,通过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说话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拼音,还积累了词语和句子,语言训练的目标得到了落实。

二、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从小抓紧,让学生一入学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如教“丢”时,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一

个学生说:“去字加撇就是丢。”另一个学生说:“撇加去字就是丢。”还有一个学生说:“撇下加去就是丢。”这三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分析丢字的字形都是对的,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问:“你们想想看,哪个同学讲得最好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继续开动脑筋,经过讨论,认为第三位同学讲得最好。因为第一位同学既没按笔顺说,也没说明“撇”的位置;第二位同学能按笔顺说,但也没说明“撇”的部位;只有第三位同学既按“丢”字的笔顺说,又说出“撇”的部位。这样教学,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突破了难点,把“丢”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了。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中心切实抓好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当他们升入中年级接触命题作文时,就不显得脱节和难以“攀陡坡”了。例如:用“花”组词(花盆、花朵、花篮„„),然后分别用这些词造句:“这里有一个花盆”、“我有一件花衣服”等。在这个活动中,给孩子们的任务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求知欲表现了对事物的兴趣,就带有了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语言行为的实践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化语言的训练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传统的教学一般是逐句分析,逐段讲解,这样不利于语言的培养。我觉得,课文教学时,一般不要进行逐句分析,逐段讲解。对课文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不要强调理性的认识,而应该强调感性的积累。对课文中字里行间包含的比较深奥的内在意义,一般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要改变讲

读分析的方法,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在理解思想内容方面,只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能够回答:“毛主席怎么知道两个孩子是贫苦农民的孩子”“两个孩子为什么要当红军”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难度不高,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2.熟读中悟其情。课文中的语言都是最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多读课文中的语言,对丰富儿童内部语言以及对儿童内部语言的规范化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读,学生能获得对课文的直接感受,达到对文章的情和境的整体把握。因此,要十分重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在读中思考、理解、品赏,从而使情得到陶冶,语感得以增强,语言也得到积累。3.精心设计提问,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因此,如果向学生提些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语文教学中,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因为抽象性的问题越多,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问题的提法必须能促使学生思考具体的答案,不一定要作出抽象地概括。尤其在低年级,最好先让学生描述对象的特征再过渡到抽象概括。为了突出低年级训练重点,特别要注重语言文字提问,例如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换词,加一些词使句子更具体等.4.利用课文,说写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水平,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说写结合。刚开始只要求他们说句写句。之后,过渡到说段写段,最后要求学生加工润色,整理成

文。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吃食、活动后,就让他们有条理的先说后写。我也写范文,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兴趣浓厚,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很有生活气息。说写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在生活中转化语言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如何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到了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方能吞吐自如。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用好词。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

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三册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

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只有这样,才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厂溪乡中心校

江 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也是扎实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呢?结合近日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精神,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 ”、“合作 ”、“ 探究 ”、“ 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文课程标准 》 的有关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 ,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 ,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 ,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论文格式 》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知识和能力教学任务的完成 ,必须依赖适当的方法 ,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能强记强训。另外 ,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过程应积极主动 ,重视情感体验 ,才能转化成素养 ,因此三维目标必须整体推进。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一)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

为主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 ,“ 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 ,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 ”。因此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 ” ,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 ,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 ,语文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 ,不着痕迹 ,同时又扎扎实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任何教学理念 ,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 ,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 ,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 ,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 ,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加以想象 ,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如《我要的是葫芦 》 一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教师提问: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 ? 可爱在什么地方 ?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 ? 通过上面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的样子 ,最后让

学生结合图 ,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教师设计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语言训练实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 ,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 ,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 ,教师把握不好 ,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如《白杨 》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习白杨树特点时 ,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 高大挺秀 ” 一词 ,引导学生看一看白杨树 ,对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疑问 ? 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用“挺立 ” “挺直 ”“ 挺拔 ” ,而用“ 挺秀 ” 这个词 ,是作者夸赞

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这个“ 秀 ” 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教师提示学生一个“ 秀 ” 字也写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才会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完整的理解,才能谈得上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 留白” ,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如《坐井观天》 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 ,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大海、河流、森林、果园、城市、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再比如《曼谷的小象》 中阿玲指挥小象为我们排忧解难,是通过“ 拍拍”、“ 摸着” 它的鼻子,“ 贴贴 ” 它的耳朵,“ 指指 ” 车子等动作来完成的。其实这是阿玲和小象多年来形成的默契,是他们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阿玲的这些指令变换成我们的语言,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说清指令,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思维与语言的目的,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4、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符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的新课改精神, 所以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病句默然置之,一味用激励性评语:你说的真好!你真行!你真棒!只是有明显发音错误,才给予纠正。在学生说的训练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客观指出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抓住契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注重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只要我们抓住契机,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造句、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

积累,必须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多读、多背文本的语言,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事实上,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以比较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且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不觉得是在进行着枯燥的训练,使训练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应该在语言文字的文字知识指导下引导学生认真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

第四篇: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叶圣陶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 ──谈叶圣陶有关语言训练的思想

天津师范大学 高恒利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深入学习、领会叶老语文教学思想不仅必要,而且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语文教育工作者真正接受了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语文教学的效率才会有新的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这就促使我们要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进行探讨,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学生们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就是语言

学科教学不搞清该学科的性质,教学将会出现偏差。语文学科,有它的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但究其语文学科性质,就是它的工具性。在坚持其工具性的前提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叶老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老认为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总称。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不同形式。因此语文就是语言。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首先要弄清语言的性质。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语文学科也必然是有工具性。叶老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看出,对语文是工具这一学科性质的界定是叶圣陶先生一贯思想。由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训练为本,语言训练是“第一性”的。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话和指点之后,接下去要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就是说,教师的指点和讲说必须要有学生参与,靠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来完成。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耳,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叶老的“训练”思想和朱熹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的,教师讲说、指点只是始而不是终,中间需要学生“自用吃力去做”才行。“训练”和学生的“练习”不是一个概念,学生练习是指教师(或教材)提出题目,由学生经过反复学习而完成,来掌握某项知识或形成某种技能技巧;而训练,叶老是这样认为的:“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这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所以我在前边说,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师指点和传授,还要有学生积极的练习与配合,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是只有教师“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

叶老在谈及训练时,曾深刻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他还说:“一曝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提出要求,并予以示范,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和小结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训练要认真、严格。叶老提出:“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速度,这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他还认为:“严格不是指教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求学生练习的,不要练一下就算,是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反观当前的语文教学之实际,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难道不需要认真地研究一下叶圣陶先生这些精辟的思想吗?

二、语言和思想要一贯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老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他还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下边的话:“咱们不能抛开意思谈语言,也就是不能不管内容专管语言。”“就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句方面下功夫,这种想法也不对。”“课文中的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的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文字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故凡篇中之内容,决不能随便放过。”纵观叶老的这些思想,清楚地看到他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语言)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思想训练、情感熏陶、习惯养成等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文能力养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实现的。

语文教学中坚持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人文熏陶的统一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之一,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可见,语言是“纠缠”着精神的,叶老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定型。所谓定型不仅定思想的形式,同时也定思想的质料,因为语言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质料,那是二合一的,思想拿不出来,定型成为语言,这才拿得出来,说出来可以让人家听见,写下来可以让人家看见,人家凭你的语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么。”阅读一篇课文,思想和语言不可分,内容和形式紧密配合,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透彻,才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深刻性、人文内涵的丰富性。语言和思想、人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情和理上,情与理在文章中往往是交融的。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感陶冶,道理的启迪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和感悟。语文教学中,情理交融达到育人目的,其中学生的情感是学习的催化剂,而教师的情感则和学生的情感要产生共鸣。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某种意义上讲教学也是人学,“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超出科学的范畴。”(吉尔伯特·海特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情感要与教材结合起来,要入境入情,郭沫若先生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而终于情感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那么作家感情愈强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强烈、愈普遍。”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含蓄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品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师生之间应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师的良好浓烈的情感就像涓涓细流一样会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里,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心理的深层感受,教师要先受感悟和感染,然后才有可能“移情”学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张志公语)

三、语言训练要分层次

语言训练有四个层次:1.感知性语言训练,2.理解性语言训练,3.运用性语言训练,4.熟记性语言训练。

感知性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生词、初步理解作者表达思路的及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是语言训练的核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会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不仅字面达到理解,而且要通过分析,概括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理解作者成文思路,然后迁移到运用性语言训练中来的。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就是指理解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叶老还在进一步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惟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技巧,叶老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才能达到叶老说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老师训练必作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熟记性语言训练:是训练学生对课文片段或全篇进行复述式背诵的能力以吸取知识。没有语言的记忆和储存,则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就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读写能力。一篇课文,思想人文内涵是其内容,语言是其形式,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学是要从语言形式入手的。叶老指出:“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这些真知灼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四、语言训练要得法

训练要循序渐进来完成。语文(语言)训练要以教材中的篇篇课文作为“训练场”(叶老认为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从语言形式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等几方面都有所得。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的事情。诸如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理解词句、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品评欣赏语言,从语言入手深入理解词句以及掌握方法等等都要加以认真训练,持之以恒达到目的。而上述这些训练点达到目的又不可能靠一课书或几课书得以实现和完成,要从实际出发,始终抓住语言训练这一语文教学之本。返璞归真,真正教学语文。占用阅读课上很多的时间,搞一些与语言训练无关的所谓活动,这种做法不宜提倡。学生理解语言能力不强,运用语言水平不理想,与教师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或是不正确)是有关系的。训练操作不得法,训练点把握不科学,训练场安排欠妥当,这都是训练效果不佳的原因。语言训练违背真谛,思想教育、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当然也就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难以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

“训练点”选择要优化,安排要突出重点,想方设法扩大师训生练的机会。采用“单元分组”法处理教材值得重视。这种分组方式是将同一组“例子”(课文)相对集中,这一组可以集中若干个训练项目,以此为平台,组织师训生练的活动。由于相对集中训练点,就能够比较好地克服训练点多而时间有限的矛盾,有利于教师的指点,示范,有利于教给学生方法,有利于学生自己练习,有利于教师的引导督促,也有利于克服学生今天练这个,明天练那个而可能产生的盲目性。才能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叶老说:“我尝谓为教师者只须多动脑筋,经常为学生设想,必能自致善法,予学生以切实之助益。”他还说:“多读多作很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方法。”叶老两点论述,提到了两个“切实”,切实者就是求真务实,语文教学的“切实”就是要认真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流、交际体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就为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特别是小学生,生活阅历不深,如果不着眼于语文(语言)这一素养的奠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而不顾,一味强调人文的感悟,那将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很可能会造成人文素养提高的落空。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有着密切关系。我们都有此体会:有些在儿童时代不能深刻领悟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积淀,到了青年、中年、长大成人后,才会真正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思想境界也就随之得以升华。对小学生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既不现实,也无可能,甚至违背儿童发展规律而适得其反。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科学育人。黑格尔说:“萌芽虽然还不是树本身,但在它自身中已有着树,并且包含着树的全部力量。”只要我们训练得法,把握根本,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坚持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提高语文能力和效率就不是一句空话,就会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这也是语文课改所希冀的结果。

第五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摘要:本文是从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抓好书写方式;增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引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写错。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甚至让人费解,给阅读者带来诸多不便。现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字传统的文字书写有所改造,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等不规范的文字。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不规范汉字是指在《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①];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用好汉语文字,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②],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③]”和“洋字号”、网络语言[④]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作出贡献。

二、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

(一)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类型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写别字。这占的比例最多。例如:有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有人竟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我倒是真想问问他国庆是条河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写作时把“的”、“地”、“得”,混淆过,原因就是它们的发音是一样的。有的把“连结”写成“连接”,还有“近”和“进”。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

(二)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文字,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社会用字情况不容乐观,不规范用字的问题亟待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识字尚少的中、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

(一)为什么要加强朗读训练

作为中国人而言,学会中国人的语码——普通话则显得相当重要。在语言交际中,对所使用的语言,交际双方必须都江堰市具有必要的语言知识,都懂得这种语言,都懂得说或写出来的言语每个词语、句子。否则无法用语言交际。所以,推广普通话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普通话,包括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语文课听说读写四样功夫,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没有口语考试,所以听逐渐被淡化,普通话的口语训练(包括朗读、朗诵、口述、演讲、辩论等)被淡的境地。当今时代,广播、电话、互联网[⑤]等有声媒体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空前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度迫切。不会说流畅标准的国家语言[⑥],没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这样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知识时代,没有竞争能力的。因此,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重一些。好在,正在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已经将“口语交际识字、阅读、写作并列起来,并且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1994年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可用于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评价。布龙菲尔[⑦]在《语言论》中说:“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原有一段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作于桥梁。”英国文学家肖伯纳也曾经说过:“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要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说明朗读作为读把作家的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使其受到感染,声如见人,如临其境的地步。假如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能用普通话纯正在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半了。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普通话朗读训练

1、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要从音量、音准、音色、情感方面一步一步地培养,力求“音准调正”。就要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可坚持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易读错的生字词注音的方法,天长日久,学生们对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心领神会了。再就是搞好方言和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这样我们就能做到“音准调正”了。

2、想要学生说好普通话就得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的、更容易适应的良好环境。首先,教师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可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3、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好口语交际课,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如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讲述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找快乐时,采用分男女读、小组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最后让学生表演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找快乐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

4、加强课外普通话训练。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中形成与发展的。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以身作则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在每期的黑板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除了在课外要求讲普通话,我还布置和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大风车》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生喜欢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规范的普通话语法,培养良好的语感等,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听说水平。

四、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抓好书写方式

(一)为什么要抓好书写方式

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是缺一不可的。字是文章的衣冠,书写作为语言文字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可以说一个人,完成了九年义教育,再读完大学,十几年下来,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是高水准的。不仅书写纯熟,而且字体美观大方端正,具有硬笔书法的品位。然而并非这样,书写较好的能过一半已经是不错的了。尤其是男学生有的书写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究其原因,那是20年来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⑧]模式使语文教学难以把书写这一素质的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生功课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三呼万岁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其次,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中小学生制订一个汉字书写的标准和级别。老师心中无数,也没有考核的评估规则,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要把字设计得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需要用手写字了,其实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人们一样要学会走路。即使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还是会长期存在的。

(二)怎样抓好小学生的规范的汉字书写训练

我们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抓起。我们知道,以前的私塾教出来的学生书写功底都不错,这与他们从小严格的书写训练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专门的书法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写字课,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考核评估。这样学生的规范书写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学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通过故事、儿歌引趣,通过欣赏、鼓励激趣,通过教法、学法导趣等,以促使小学生乐学、好学、勤学。例如,为帮助学生练写“口”字,可以编这样的口诀:“上宽下窄字形小,边竖内收对称美”;为使学生练写好“土”字旁,他们编写了“土字旁,横画短,竖画长,竖画起笔要高上”这样的儿歌等等。教学中,教师们通过编写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儿歌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钢笔,用钢笔,感觉很新奇,与以前用的铅笔相比,钢笔的优点真是不少,所以,小学生想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一开始都能写好钢笔字,大多数学生在钢笔字的书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写好钢笔字的前提,也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根基,不良的执笔姿势会让学生容易疲劳,也大大影响写字效果。当然,正确的坐姿更是至关重要的,有许多学生都不太注意执笔的姿势以及写字时的坐姿,总是很随意地去写,有的学生甚至趴在桌子上写字,如此下去,与写出一笔规范的钢笔字差之甚远。

2、初写钢笔字,许多学生的写字方法还只是停留在写铅笔字的方法上,基本上都是用写铅笔字的方法去写钢笔字,我们知道,铅笔与钢笔虽都属硬笔,书写方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毕竟铅笔字的变化没有钢笔字的变化大。所以,依旧照搬钢笔字的写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写出来的字,与我们想像中的钢笔字可谓相差甚远。

3、想把钢笔字写得美观,就要在汉字的笔画书写方面下功夫,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单单是一个字,写起来就会有很多变化,当然,小学生还领悟不到这些,他们会去随便的写,不会去想每个笔画在字中的位置,有时甚至会写“分家[⑨]”,更别提认真观察了。

4、在书写钢笔字时,运笔方法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笔画都要有轻重、快慢之分,不能没有变化,例如,写竖时,悬针竖运笔是先重后轻,垂露竖运笔是先轻后重,如果竖在末笔,用悬针竖,竖不在末笔,用垂露竖„„总结出运笔方法,学生写起字来就有了方向,也就向写好钢笔字迈进了一步。

在一、二、三年级,我们要强化训练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特别在起步阶段,要做到姿势不正确不开笔。要强化训练学生的书写质量,做到规范、美观、端正。在中高年级阶段就要切实强化作业书写的质量,提高书写的速度,为学生升入高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六年时间内,我们要做到“三字[⑩]”并举。“三字”训练齐头并进,决不偏废。同时,又注意到“三字”训练中的互补性、互通性和互动性,以硬笔为重点,以毛笔为根基,充分发挥软、硬笔的渗透作用,做到软硬结合,相互促进,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五、增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否规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的不断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的文明历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我们作者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国,作出贡献。在平常的老师书写教案里,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规范字。如辩论写成辨论,提示写成题示等,在听一节课时也常有老师把字写错的记录,甚至是本课里的生字新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不外是几个:一是缺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轻视语言文字读音和书写规范化这些最知识面,只凭自己上学时学的东西教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的发展和了解,还要按部就班地讲课。二是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真正做到语言文字合乎规范,需要有诚心,耐心和恒心,自己认真,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与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第一要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我们要培养学生读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学生和指路灯的语文老师,更应当责无旁贷,意识到自身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身这方面的素养。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有些老师普通话水平不够标准,但只要勤翻字典,随时纠正自己的读音、书写毛病,有诚心,有动力,是会不断进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结语: 总之,汉字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时一人所能解决的大问题,但从净化语言文字并保证其能够健康发展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还必须解决。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每一位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说好标准普通话汉字,并认真传受给每一位学生。那么,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全民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整体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参 考 文 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

[2] 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 [3] 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4] 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5] 1994年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可用于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评价》

[6]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 《语言论》

------------------[①]异体字

是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能够被正体字所取代的字。[②]信息载体

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③] 洋名

给自己起的外国名字。

[④]网络语言

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⑤]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⑥] 国家语言

普通话。

[⑦]布龙菲尔

美国语言学家。

[⑧]应试教育

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⑨] 分家

字的间架分离。

[⑩] 三字

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摘 要】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

    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现状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应该算是一个旧调重弹的话题,但是许多人却对语言训练的认识较为片面,语言训练曾经也是对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在语......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孙厚才 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一、意涵 1、自动化 2、学生学习特点、学科特点 3、长期反复,转化形成 二、构成 1、动作与心智 2......

    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语言得体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四——语言得体 一、选择题。 1、你家门口被别人的自行车堵住了。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认为最委婉得体的告示是( C ) A.此处严禁停车,违者放气!B.请把自行车搬走。......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抓好字词的教学与运用,夯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内容的面非常广,有字词句......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重庆市南川区丁家嘴小学校 类别:小学语文 姓名:陈隆平电话:023-7148748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徐国英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