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问有益,结构不良问题拓展高中地理教学
设问有益,结构不良问题拓展高中地理教学
【内容摘要】结构不良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们结构不良问题,并培养他们动手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课题出发,展开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结构不良问题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根据问题怎样被规定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机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是指规则和条件模糊,算法不明确,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很多问题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中的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其它不同的学科领域。地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复杂的现实意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常常不能够一次性完成,而要通过多次的反馈,改进,整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这些结构不良问题,实现设问有益,拓展高中地理教学。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设问为钥匙,试图以此解决课堂及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及不良结构的巧妙应用,拓展我们地理课堂的教学空间,提高地理教学的张力。
一、多领域知识结合,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而结构不良问题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结合多领域知识寻找问题的条件和规则,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两者不谋而合。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尝试结合多领域知识,理解高中地理学科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介绍了城市化的定义、动力、特点。其中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阅读文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为什么却有很大不同?这个问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城市化的地理问题,但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这是一个结构不良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除了地理原因,还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国家政策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结合多领域知识,来看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现状,让这个结构不良地理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领域知识学习与研究,引领地理学科综合性发展。
二、肯定思路多样性,鼓励学生思维开放性
高中地理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有着不同的解法和思路,每一种解法和思路都可能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每一种思路与答案只要有一定的根据就都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肯定学生思路的多样性,在多种解法的交流和分享中,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节课通过介绍了美国田纳西河的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体现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田纳西河的发展给中国黄河治理的启示”这个结构不良问题,允许学生自主探讨:师:田纳西河的治理与开发使其变废为宝,你们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国家的母亲河黄河也和田纳西河一样,面临着植被破坏带来的灾难,我们可以模仿它,进行资源保护。师:确实,多么相似的一段经历,你的思路很好,如何实施呢?研究下去。生:我觉得绿化问题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环境保护和河流治理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需要得到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所以根本问题是要健全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师:如何解决灾害影响,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这是你的思路,也很不错。生:我觉得黄河水患是“放错地方的垃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水能,它就不是灾害。师: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很棒,沿着你的思路思考,找出具体措施。
这样的一个结构不良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固定的答案,反而给予学生机会拓展思维,大胆构思。教师的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拓展?τ诘乩硌Э频娜鲜丁?
三、多次反馈与整合,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
高中地理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多种解法,每种解法每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不是一次就能够解决的,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反馈和整合,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中寻找最优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就更加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同样是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生通过课文的启发追寻治理祖**亲河黄河的方法。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仅仅有思路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材料,才能增强了解,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统一在班级进行分享与反馈,针对不同解决思路,其它同学给予建议与意见,整合改进,在一次一次的反馈与整合中,使每一个方案设计日臻完美,并从中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真正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结构不良问题。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地理的思维,看待结构不良问题,并试图以地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多领域知识,以发散思维,动脑思考,并通过多次整合,优化方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认识,还能拓展我们的地理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第二篇:思品教学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精彩、成功的提问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障,课堂教学设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初中政治“思想品德学科教与学的策略》,让我懂得了进行课堂教学设问设计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问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课堂设问要针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而定,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困惑处设问,或在易错处设问。设问的目的要清晰明了。在上课前我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科学的设计提问。
(二)、教学设问要注意角度。
问题的设置要找准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多从与学生思想认识有关的问题入手,多从涉及当前的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即要抓住聚合点来提问。聚合点是集中反映课文的基本观点或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三)、教学设问要注意难易适中,注意启发性和思考性。
设问过程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实际。简单的问题可以变换一个角度,适当增加难度,较难的问题可分解为一个个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相吻合的小问题。
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启发性,尽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可多用连环式等设问,使课堂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结论的探求处设问。
(四)、教学设问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很多章节的内容新旧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新授阶段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在新旧知识生长点处巧妙设问,可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条件。
(五)、教学设问要注意层次性、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学生每答对一步都为解答下一步打下了基础,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六)、教学设问的答案要有开放性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不要迷信教材和资料的答案,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教师还应捕捉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尊重学生的合理见解,甚至为此调整讲课程序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学习,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设问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实践和积累,争取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教师如何对待案例、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基础。具体而言,主要应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因此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要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伴、朋友、指导者转变。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对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标准,从而满足各类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校际之间加强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多开展听课、评课、校际交往活动,取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迷;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的问题研究课,题目是《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我在教学设计时,更改了题目,改为《煤城平顶山出路何在》,因为我们的家乡平顶山市就是一个煤炭资源城市,和焦作类似,但学生对平顶山熟悉,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学生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资料,了解家乡平顶山市概况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平顶山市别称“鹰城”,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因煤炭资源丰富而兴起的工矿城市。平顶山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而且地域组合良好,提高了其开采的经济价值。平顶山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平顶山矿务局是全国仅次于大同的第二大矿务局,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能源工业是平顶山市的主导产业,对平顶山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河南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煤炭工业从兴起、发展到强盛,最终必然走向衰落。作为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平顶山,将出路何在?
第二步:分析平顶山市发展的潜在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1.1自然旅游资源:平顶山市地处暖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伏牛山向黄淮大平原过渡的地带,景色迷人,风光独特,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著名的景观有鲁山尧山风景区和舞钢二郎山风景区。
1.2人文旅游资源:平顶山市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来为群雄逐鹿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加之建国后其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古文化遗址、三苏坟、风穴寺、香山寺、山陕会馆、白龟山水库风景区、昭平台水库风景区、石漫滩水库风景区、湛河公园、河滨公园等。
2生物资源丰富
平顶山市地形复杂,气候过渡性明显,土壤类型多样,人类活动地域差异大,为丰富多彩的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所以平顶山市生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区系兼容并蓄的特色。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高等植物约3000种,占全省总数的70%,脊椎动物400多种,占全省总数的80%,鸟类250余种,约占全省的83%,鱼类60多种,占全省总数的近60%,其它低等动植物种类更多。
3矿产资源丰富
平顶山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在全市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57种,占我省已发现矿种的53.7%,而且地域组合良好,提高了其开采的经济价值。在已发现的57种矿产中,不仅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元素矿产等,而且还有大量的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第三步:探讨对策,寻求解决平顶山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3.1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除了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建立旅游区,发展旅游业以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吸引游客。平顶山市的许多泉水水质好,一些温泉的放射性微量元素有很好的医用价值,是进行旅游开发的最佳场所。
3.2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尧山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九头崖和石漫滩,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为确保生物资源的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3.3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便利的交通,完成产业升级。
平顶山市在巩固和扩大现有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同时,发展重化工业、食品工业,搞好煤、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增值,加快化学工业的发展。利用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发展多种工业。利用新城区优美的环境,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业升级。
整节课,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气氛热烈,不仅把平顶山的情况分析得较为透彻,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借鉴的方案。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平顶山市由“煤城”到“优秀旅游城市”,再到山水园林城市,从冒烟工业到无烟工业,平顶山市选择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班共同祝愿平顶山市的未来更加美好!
第五篇:浅谈科学问题情景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浅谈科学问题情景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摘要 本文从科学课中问题情景教学的有效设问中经常遇见的几个问题出发及从悬念设问、矛盾设问、质疑设问、递进设问和开放设问来提出策略,分析课堂情景教学中的有效设问,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关键词 科学问题 情景教学 有效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Effective Question in Science Problem Scenario Teaching
SHAO Wei
(Hangzhou Experimental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from several problems of effective question in science problem scenario teaching, put forward strategies from suspense problems, contradictions, questions about the problem, progressive issues and open questions, analyze the effective questions in classroom scenario teach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analytical thinking ability.Key wordsscience problem;scenario teaching;effective questions
问题情景是指教学中学生觉得是一种有目的但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手段去解决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所以问题情景的有效性,关系到让创设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为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动力,通过设置有效设问,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合理的阶梯,能准确地去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土壤。问题情景的设计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设问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讨论中来,是否有效地激发、锻炼及培养学生的思维。问题情景设问时的几个误区
(1)设问的简单性。上课时,老师习惯性地对某个问题,问学生“对不对?”“是否正确?”这样就会使老师的设问毫无价值,过分地低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呆板,没有创造性。
(2)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了解,是否符合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而是凭自己的想象或根据教学参考书等教辅资料,设计问题,使情景过于虚拟化,或过于生硬,造成情景无法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服务。
如在讲“物质的溶解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究时,不管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总是习惯于提出“用煤油洗涤油污时,为什么要容易一些?”“为什么热水的去污效果比冷水好?”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并不了解煤油,现在的家庭很少用到煤油。因此这样的设问就不能给学生提供很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就不能准确地把问题的设问和生活联系起来,老师的设问就起不到好的效果。
(3)机械地重复教材现成的问题。如在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是否学过“酸的性质”,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九年级的知识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酸有那些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学生在八年级时学的,当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无法来思考老师直接提出九年级水平的这个设问,这样的设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无法理解。
(4)以教师的逻辑起点代替学生的现实起点。在设计问题时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以老师的“高起点、严密的逻辑思维”来代替学生“低起点”,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时还以学生回答不出作为问题的有效性。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
2.1 悬念设问激发思维
悬念式设问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态,使学生对你提出的问题充满好奇,对解决问题的欲望充满渴望。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增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如在探究“可然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做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有出示“没有绕成螺旋状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和绕成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装置”,并提出如下问题:(1)你认为在这两个实验中铁丝要燃烧吗?(2)如果要燃烧,它们的实验现象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给学生造成了悬念,这时学生的兴趣马上激发了,增强了求知欲。再通过实验探究,层层解决问题。
2.2 矛盾设问开拓思维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或者科学知识中的某个现象与经验规律是相矛盾的。教学中利用可能用到的矛盾,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引发争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辨证思维的观点。
如在讲“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先出示了硫酸铜溶液,再拿出一小块金属钠,问:(1)什么样的金属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的铜呢?(2)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是什么呢?接着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并没有金属铜被置换出来啊?只是冒气泡,并且生成蓝色沉淀。问:(1)难道规律错了吗?(2)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检验呢?(3)生成的沉淀是什么?怎么知道的!通过这样的矛盾式设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2.3 质疑设问促进思维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发现问题就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是形成新思维的起点,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疑问,学生就敢于用一种新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的合作探究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说到实验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时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能用浓盐酸吗?用浓盐酸能得到实验现象吗?”提出这样的质疑,学生议论纷纷。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制取出来的气体有一种淡淡的刺激性,于是提出问题“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吗?”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清了实验药品,通过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从平常处生疑,打破学生思维的疲软,激起思维的浪花。还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题和对科学探究的精神,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递进设问严谨思维
学生认识科学事物的过程是从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有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递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在讲“酸和碱的反应规律”时,设置了如下问题:(1)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呢?现象明显吗?(2)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呢?实验现象明显吗?(3)既然不明显,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段、什么途径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呢?用指示剂可以吗?(4)如果可以,可以用无色酚酞试液吗?说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呢?(5)用无色酚酞试液能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如果不能,那用什么呢?紫色石蕊试液?什么实验现象?通过这样递进式的设问,可以使学生一步步地将知识理清楚,使知识脉络清晰,使学生思维有连续性;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层层递进地掌握知识,不知不觉地把科学问题理解清楚。
2.5 开放设问发散思维
开放式设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设问,学生并不是完全依靠所学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某一种技能或方法来解答,要求学生善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甚至打破常规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独特性。
如讲“蒸发溶剂使晶体析出”时,在实验台上摆放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溶液,设置了如下问题:(1)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呢?(2)如果给这两种液体蒸发,待蒸干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3)如果向这两种液体中分别加入食盐固体,两种液体在溶解上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4)往两种液体中分别放入一个鸡蛋,鸡蛋在浮沉上有什么不同呢?(5)如果往这两种液体中放入一棵新鲜的小白菜,过一段时间后,小白菜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呢等等?通过这样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设问,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形成不同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拓学生知识视野。
总之,教师要因人因地因时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多分析学情,应多反问自己,学生是否具备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是否围绕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等等。通过这样的设问,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高效”,并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俊平.化学课堂教学设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