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法普遍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地理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
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
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而是要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二、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三、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四、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认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注意在“辅助”二个字上狠下功夫,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喧宾夺主”,不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以上是我在实践和研究中的一些所悟所感,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地理同行们有所启迪,最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后衷心的希望广大地理教师能够早日达到在认识上理解、在感情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自觉地追求情境教学的理想境界,让情境教学推动我们的地理教育事业蓬勃的发展。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二篇: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究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改思想,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群体的关注和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所应有的地理素养,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设计,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践、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到底如何通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提高中地理咳痰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呢?以下即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的简要探究。
一、结合生活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相联 众所周知,地理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地理的地方随处可见。通过教学的实践证明,有意义的学习产生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及自然情境相结合的条件下,同时,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才容易通过迁移,而被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时候,学生会对我国各地的土特产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列举出我国各地区的代表土特产来总结农业生产的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出:东北大米、江南丘陵的茶树、新疆哈密瓜和葡萄干等,通过学生举出的例子,教师在通过引导就可以总结出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呈现出的三个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再如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会讨论:“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从这两年来武汉、长沙等地区发生“城市内涝”这一现象为例,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之前必修一所学过的关于水循环、洪灾等知识进行提问:1.城市内涝产生的自然原因?2.加剧城市内涝的人类活动?3.采取哪些措施可以缓解城市内涝?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全班进行汇报总结,从学生的回答上我看出学生在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都有所关注和了解,特别是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有学生提到在新闻当中看到关于缓解城市内涝的相关措施即通过铺设透水路面等打造出“海绵城市”。在此,我还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相关的讲解。通过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分析“城市内涝”这一思路,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带来的其他影响,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很快的就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点。
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只听教师给他们讲授知识而坐在教室里,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有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地理课程所讲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创设情境。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能够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合作讨论,突破关键知识点
课堂上的合作讨论也就是教师所创设的“合作情境”、“讨论情境”。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据教学重难点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议论、交流、总结等来得出自己思考探究的结果,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通过参与交流和讨论而收获到知识。
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起回忆在必修二时所学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里面的关于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知识点,再接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将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进行对比,小组派代表进行观点陈述,最后全班通过各小组的小结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了两个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根据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讨论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优缺点,进而推测东北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经过各轮讨论,学生更加明确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这一规律。
通过合作、讨论情境的体验,学生在不断的思考、探讨、总结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从而重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建立认知结构
通常而言创设问题情境是和讨论、合作情境相辅相成的一种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问题设置进行探究,是高中物理、地理等学科常用且适用的一种情境教学法。教师需注意在问题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简单,需要经过思考和努力才能解决。这样才能达到问题情境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教师在讲解《大气运动》这一课的时候,我主要运用的方法就是问题情境。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的观察“热力环流图”(画有等压面,无水平和垂直气流箭头),我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1.气压与气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气压会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吗?如果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3.如果气流上升或下沉会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如何变化?其次,就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讨论交流。接着,当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后,我又让学生运用上述的关系和原理去分析可不可以将这个图用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或者是三圈环流?最后,学生进一步对此进行讨论和思考,全班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理论。
通过上述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而得出了相应的地理规律,这种一层一层的递进式提问,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而自我构建了认知系统。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因此,地理情境教学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篇: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教师如何对待案例、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基础。具体而言,主要应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因此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要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伴、朋友、指导者转变。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对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标准,从而满足各类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校际之间加强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多开展听课、评课、校际交往活动,取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迷;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与问题情境教学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一、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3.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5】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③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⑤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三、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的大松树,看到此种情况,两只松鼠快速的爬上了大松树。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然后爬了3米终于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又失足滑下了1.6米,结果晚了一步。”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看到这种情况,我适时的抛出问题:“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够到松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之一,只要运用的合理就可以创设出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如,我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概念,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问同学们都会剪纸吗?”同学们有的表示会,有的表示不会。然后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学生看的都非常入神,纷纷对这些民间艺人的剪纸手艺表示惊叹。精美的蝴蝶、红双喜在艺人的手底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看到学生如此的羡慕,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这名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五、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把握住重点,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创设问题情境,即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李丽同学回答完之后,王刚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 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讨论当中,他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角色表演创设问题情境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初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所启发,引导更多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1000字]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摘 要
教学设计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践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过去的三十年,我国课程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上取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实践优质课堂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双重挑战。所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接受挑战、完成使命的必由之路。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路径。首先,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入手,分别从理论基础和实践调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诸如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等一列的问题。其次,结合观摩、参与优质课比赛经历以及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科学预设,留足生成空间;加强拓展链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反馈机制,打造优质课堂;强化结构设计,优化课堂脉络;加强环境链接,充实生活课堂;打造流畅课堂,促成和谐氛围;明确目标预期,促成自主评价;认清“枝叶”关系,实现和谐课堂等一系列相对应的措施或建议。最后, 依据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并依据上述措施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客观反思总结。
在本文结论和讨论部分,主要整理本文的重要研究结论,讨论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新课程;优化路径
Problems existing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a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by optimizing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esign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ing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design is the key step to carry out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i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some curriculum experts and educators in China have made many great theory achievements on teaching design.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new curriculum,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face dual challenges to carry out high-quality lessons and quality education.Therefore,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the only way to accept the challenges and complete the mission.Based on such think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measures that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Firstly this paper st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in two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ory bases and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Such as“pay attention to a rigid assumptions, belittle science generated;pay attention to show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belittle linking to develop;pay attention to completing at one time, belittle reflections on perfecting;pay attention to imparting knowledge, belittle designing structure;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into class contacting life, belittle life classroom;pay attention to panel point designing, belittle transition and tidying;pay attention to expecting process, belittle showing objective;pay attention to showing courseware, belittle combining the courseware and blackboard writing.”Secondly, I make a thorough exploration to the problems in the reality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by observing excellent lessons and concluding my own experiences on participating in high quality lesson competition and giv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it.Such as“enhance science the preset, keep producing space;enhance expand the link, increase content of courses;Strengthen machine made of couple back, create high-quality classroom;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e classroom context;strengthen environment catenation, enrich the classroom of life;make fluent classroom, form harmonious atmosphere;clear goals expected, facilitate the independent evaluation;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ourseware and blackboard
writing,achieve
harmonious classroom.”Lastly, according to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urse content
characteristic,I
select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to analyze.Then I redesign i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measures to make it optimized.At last I rethink the result and make a conclusion after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In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 part, this paper mainly importantly elaborat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shortage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to forecasts the research futur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Keywords: high school geography;teaching design;new curriculum;optimized path 目 录
第一章
问
题的提出........................................................................................................6 1.1
研
究
背景..............................................................................................................6 1.2
研
究
意义..............................................................................................................7 1.3
研
究
思路..............................................................................................................9 1.4
研
究
方法..............................................................................................................9 1.4.1文
献
分
析法.................................................................................................9 1.4.2行
动
研
究法.................................................................................................9 1.4.3描
述
研
究法...............................................................................................10 1.4.4调
查法.......................................................................................................10 1.5
本
文的结构........................................................................................................11 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13 2.1 国内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13 2.1.1国外
教
学
设
计的研
究
现状.......................................................................13 2.1.2国内
教
学
设
计的研
究
现状.......................................................................14 2.2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15 2.2.1 建
构
主
义
理论..........................................................................................15 2.2.2 多
元
智
能
理论..........................................................................................16 2.2.3 学习的信
息
加
工
理论..............................................................................16 2.2.4 地
理
教
学
理论..........................................................................................17 2.2.5 优
质
课
堂
理论..........................................................................................17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19 3.1 调
查
对
象的选择................................................................................................19 3.2
调
查
内容............................................................................................................19 3.3 调
查
结
果
及
问
题
分析........................................................................................20 3.3.1
调
查
结果...................................................................................................20 3.3.2存
在问
题
分析...........................................................................................21 第四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优化路径..........................................................................26 4.1
优
化
理念.............................................................................................................26 4.1.1“
绿
色
课
堂
”
理念....................................................................................26 4.1.2“
生
本
”
理念............................................................................................27 4.1.3“
整
体
性
”
理念........................................................................................27 4.2
优
化
路径.............................................................................................................27 4.2.1 加强科学预设,留足生成空间..............................................................27 4.2.2 加强拓展链接,丰富教学内容..............................................................29 4.2.3 强化反馈机制,打造优质课堂..............................................................30 4.2.4 强化结构设计,优化课堂脉络..............................................................32 4.2.5 加强环境链接,充实生活课堂..............................................................33 4.2.6 打造流畅课堂,形成和谐氛围..............................................................34 4.2.7 明确目标预期,促成自主评价..............................................................35 4.2.8 认清“枝叶”关系,实现和谐课堂......................................................37 第五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之优化案例......................................................................43 5.1
案
例
选择............................................................................................................43 5.2
优
化
案例............................................................................................................44 5.2.1
优
化
前
案例...............................................................................................44 5.2.2 优
化
过
程
说明..........................................................................................49 5.2.3
优
化
后
案例...............................................................................................51 5.3
优
化
反思............................................................................................................57 第六章
结
论
与
讨论......................................................................................................59 6.1
结论....................................................................................................................59 6.2
讨论....................................................................................................................60 参考文献..........................................................................................................................61 附件:高
中
地
理
教
师
访
谈
提纲......................................................................................64
致
谢..............................................................................................误!未定义书签。
错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19日,亳州市教科所为强化高中教学管理,规范高中各科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全市的省、市示范高中进行了教学视导。通过本次对全市13所省、市示范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检查,发现多数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着环节不完整、书写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视导报告指出高中地理教师存在的诸如没能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课堂教学中仍然以讲授为主等许多与新课程相悖的消极现象。基于此,完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和参加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视导感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1.1 研究背景
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也体现在学科的功能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程有五大基本理念,即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要使这些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必须对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广大一线地理教师追求的目标。而科学合理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无疑为催生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铺就了健康的温床,起到了强劲的催化作用。
然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更多地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没能有效地关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在这种理念支持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过多地注重知识与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程倡导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对知识进行建构;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我国学者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节点研究较多,而对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设计优化的研究则偏少。因此,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这一论题意义重大。通过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找出解决对策,并撰写出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五条基本理念。
1.2 研究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纲要(试行)》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能力和情感立意的总基调,同时也为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永恒探索的课题,当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内外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教学设计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地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反思,以主人翁的姿态扛起课改重任。
首先、地理教学设计的应用理论有待探索和实践有待深化。
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伴随着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迅速发展,学术界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只有付之于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够展示其先进的教育实力。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吸收应用这些先进理论的同时需要做适应性研究和科学性探索。
其次、实现地理优质课堂的需要。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要注重个性发展。[3]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认为:“优质课堂从教师方面讲,主要表现为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倡优质课堂,目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这个追求的过程确实是无止境的”。[4]而要实现地理优质课堂,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地理教学设计,这也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灵活运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设计出符合新课程要求、满足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设计,为实现地理优质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走出地理新课程实施困境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已逾十年,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面对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双重压力而力不从心,清楚新课程着实能够改善基础教育教学环境,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走出教学困境的重要出路就是设计好每一节课,然而这需要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强调学习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因为它不但是联系理论与实践、最有助于解决“怎样教”的环节,更因为它是
[5]现代教育理论中直接建立在现代学习论基础上,融合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技术性学科。由于高中地理教学设
计与地理课程目标、与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都息息相关,因而,对于课堂教学设计者的地理教师而言,如何开发出适合于课改实践需要的教学设计规范,亦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最后、提升中学地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究竟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他们的头脑中是否拥有了先进的学科学习理论和有关教育教学的知识,以及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在教学的情境脉络中能否将这些知识激活,从而将
[6]其转化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一部分。教师们的职业追求莫过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的教
学专长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四类: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7]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是教授专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上接受的培训较多,而在教学设计的关注上则较少,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可有可无,是写给领导看的,从而忽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对深入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所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环节将对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1.3 研究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到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拟就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视导反馈中有关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参与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视导活动时对23位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诸如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国内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和高中地理优质课标准)基础上,结合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加强科学预设,留足生成空间;加强拓展链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反馈机制,打造优质课堂;强化结构设计,优化课堂脉络;加强环境链接,充实生活课堂;打造流畅课堂,促成和谐氛围;明确目标预期,促成自主评价;认清“枝叶”关系,实现和谐课堂等相对应的一系列措施或建议,最后再将此措施和建议应用于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实践,并反思优化过程。
创新之处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的一般路径均系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本文虽不能彻底解决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但只期望能为当前仍然挣扎于课改困境中的一线教师们提供一丝参考,为课改大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4 研究方法
1.4.1文献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建立在广泛的文献分析基础之上,包括对国内近年来发表在主要学术期刊中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寻求可借鉴的积极因素;通过其他各种渠道(网络检索、著作阅读等)获取大量关于教学设计的有价值的理论文献以及最近几年中学地理教师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论文,进行对教学设计的分析。
1.4.2行动研究法 本文所要研究的地理教学设计具备很强的教学实用性,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与多所学校地理教
师的密切接触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访谈和听课,就教师对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的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理解与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教学实践所得到的数据、案例等进行分析和反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1.4.3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它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解释并叙述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和介绍经验,有利于普及工作。
1.4.4调查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访谈法,主要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与教学设计的内容、目标、方法、策略、实施与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次课题研究是在亳州市13所省、市示范高中的教学视导(听课,作业、教案检查)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对23位地理教师关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访谈调查,整理、归纳和总结出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5 本文的结构
依据课题研究过程,绘制本文结构图,如图1。
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日新月异,尤其是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深入研究国内外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深入推进教学设计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优质课堂实践,有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1.1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通常认为,教学设计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一起产生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将学习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来,赫尔巴特学派的希勒、莱因等人对其加以改造,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分析、综合、联合、系统和方法或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和应用)是最早出现的系统指导教学设计的理论。20世纪初英国教育家韦斯特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9]然而一般认为,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正式学科是在20世纪
[10]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系统方法的应用而诞生的。从20世纪90年代起,教学设计成为学科教育专家理论
[8] 研究的焦点。当然,这一时期对教学设计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史密斯((P.L.Smith)和雷根(T.J.Ragan),他们于1993年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定义并发表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他们对教学设计所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1]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西尔斯(SeelsB.B)在1998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决策》一书中这样认为:教学设计是通过系统化分析学习的各项条件来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12]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及其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被我国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加涅认为现代教学设计有如下五个特征:①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②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的研究;③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④教学要有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设计;⑤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13] 2.1.2国内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过程模式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之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原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过程模式传入我国。从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问世算起,至今现代教学设计己有40年的历史。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教育研究》(1987)上发表了《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学设计原理与课题》一文,详细的介绍了日本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前苏联的控制教学论。在这一时期,人们多数认为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教案设计),教育理论作者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14] 然而在90年代中期以后,教学设计缺成了国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研究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浙江大学教育系盛群力和李志强合作编著的《现代教学设计》(1998)一书对现代教学设计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皮连生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也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广州市教研室主任麦曦同志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996),吸引了广州市的众多教研员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15]目前,我国研究比较多的,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比较大的,且为众多教师所效仿的教学设计模式,基本上是典型的或传统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大要素构成。[16]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成为了很对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地理教师重点研究的对象,同时也结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主要的论著有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主编的《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17]一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巨大魅力,实现了其与教学设计实践的完美融合。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向东和袁孝亭教授撰写的《地理教学设计的的认识与思考》一文认为: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18]此外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对地理教学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地理教学设计引发地理教案撰写的革命》等文章,这些地理专家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了教学设计。
而中学一线教师大多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主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实录或课例,多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缺乏理论的支撑。本文将力图从现状调查入手、深入思考总结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方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并进行案例优化反馈。
2.2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是对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进行设计,以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为依据探索教学机制,建立教学理论与程序,以便能合理规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并非总是线性的,地理教学设计要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19]所以,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各种教学因子效果发挥最大化的过程。
[20] 现代地理教学设计是以包括地理教学论在内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而不仅仅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
现代地理教学设计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1]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地理教学理论以及优质课堂理论等几个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2.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知识的转移和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内在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来不断的丰富和改造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其
二、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也即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世界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他们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和争辩,共同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形成对问题多样化的理解。其
三、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学习,即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讨论和解决问题。[22] 建构主义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了重新的定位。其
一、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经验。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在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 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其
二、教师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的帮助者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等几个方面。同时,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各自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关系。[23]因而,现代地理教学设计的编制应综合考虑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来源、教学环境和条件、师生情况等各个要素,合理安排教学环节。[24] 2.2.2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九项智能,即语文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25]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当然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智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聪明是否、学习成功是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多元智力理论在大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都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情,把握每一位学生多元智能基本状态的前提下,制定针对不同智力水平学生的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利于多元智能开发的地理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积极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总之,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突出的智力领域,也都有着适合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学校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2.3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一个“由学习与记忆理论所假设的信息加工模型”,即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又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发展思
维技能。
加涅提出的学习分类及其学习的层次性和累积性模式,已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尤其是他所提出的学习定义和学习信息加工模式更是被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广为引用。其不仅探讨了人的一般学习过程,而且集中讨论了学校的学生学习,并以此提出了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他的学习理论不仅研究学生的学,还研究教师的教,尤其强调教师的指导方法,为教学设计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加涅的这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为我们的在教学设计上赋予了众多的启示:教师的教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依据学情精心组织教材;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反馈作用。当然,教学过程毕竟复杂多样的,不同经验的地理教师和不同智能的学生会演绎不同的学习过程。
2.2.4 地理教学理论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区域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也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综合性、地域性和实践性是地理学的三个显著特点。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总结,是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理论认为地理教学应突出人地关系,注重联系区域进行教学活动,突出地域性这一地理鲜明特色。正如历史关注时间一样,地理关注空间。地理教学不仅要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要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26]地理教学设
[27] 计应有利于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种种表现,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懂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所以地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彰显“整体性原理”、突出“人地关系”理论、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大地理”思想呈现在每一个教学设计里,运用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2.2.5 优质课堂理论
优质课堂教学的标准原则上是无法从课堂教学实证中直接得到的,而只能(以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规范化表述。国外评价地理优质课堂的标准不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法专家希尔伯特·迈尔提出的优质课堂教学标准,他认为优质课堂是指具有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在教育任务的基础之上,以师生成功协作为目标,能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和人格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长远发展的课堂。希尔
伯特·迈尔同时也提出了判断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七、促进个体发展;
八、“巧妙”地安排练习;
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28]当然,这十条标准并不要求在一节课内全部体现,通常认为,能够表现出2-3个就可以视为一节好课。
国内对优质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是见仁见智的。有的老师认为优质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互动与交流、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思维激活、教学氛围民主,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地理知识得以不断完善,学生的地理思维得以渐进培养,并促进教师的反思,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9]也有的老师认为优质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完整的课堂结构;要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熟练运用教育机智;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也有的老师认为优质课堂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是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全国地理优质课获奖的课堂实录,研读各地省级地理优质课大赛评分标准,以及结合本人参加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经历,总结地理优质课堂标准如下:教学语言优美且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教学方法多样且教学手段娴熟;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明确且完成度高;教师问题设计独到,富启发性;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师生交流深入、效果好;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气氛活跃且井然有序;课堂教学结构清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意识强。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30]新课程推进已历时十年有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中也已走过多年,在目前全国各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亳州市三县一区的课改之路走到了何处了呢?教师是否转变了教学方式?是否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是否享受到课改的成果?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还上存在哪些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拟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来了解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层次参差不齐,课程改革推进的深度也有很大差距。为了便于调查,本文的调查地点选在安徽省亳州市,一是亳州属于皖北重镇,从名校到一般普通学校,高中层次完整,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各类高中呈现的共同问题。二是笔者在亳州工作多年,对亳州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在加上对亳州市三县一区地理教师较为熟识,便于开展调查工作。三是在读研期间,笔者两次参加了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视导工作,也为调查提供了便利。本次调查是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的,共访谈教师23名,其中访谈对象中45周岁以上的地理老教师5人,31至45岁的中年地理教师10人,21至30岁的年轻地理教师8人。
3.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学设计策略的认识;对教学媒体利用情况的认识;对教学评价的认识等方面。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这些确实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的知识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新《课标》的精神,以及通过与地理教师的访谈发现部分地理教师在
地理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虽然本文只是对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情况的一次调查,但结合多年的网络教研以及参加高中地理教学研讨经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前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次调查能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尽点微薄之力。3.3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是普遍现象。高校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学一线的地理教师们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领域上得出了大量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虽然如此,教学设计的问题仍然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2012年10月~12月,笔者对亳州市三县一区的23名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通过交谈,了解了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所处的现状,掌握了高中地理教师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领会程度,同时也探索和总结出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所处的困境及面临的问题。
3.3.1调查结果
在探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前,先了解高中地理教师的工作态度、课改态度和教学设计态度等信息,以寻找继续访谈话题的必要性。访谈的结果显示:95.7%受访者对高中地理教师这一岗位很满意,认为地理学科虽然重要性不比语、数、英,但是小学科、大自在,工作压力小等。如:一位中年教师这样说过:?地理在高中的地位与初中相比算是提升了,由于在文综的政史地三科中地理普遍认为是最难的,所以地理的重要性也相对比政史较高些。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91.3%的教师对新课改没有抵触情绪,并且认为需要改。如一位老教师说:?改是一定要改的,不该就会与世界教育课改大势脱节。?只是对于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怎么评价课改的成功与否等方面许多老师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再如一位探索过新课改的老师这样说过:?实施新课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也尝试着去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但还是不知道我的课算不算课改,改的怎么样?估计还需要请专家来给我指导一下。?除此之外,87.0%的高中地理教师们对于撰写教学设计的认识很到位,他们不仅能够超前完成教学设计,而且还能对他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质量进行自我评价,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意识和课改精神。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师们课改态度积极,教学工作热情高涨,教学设计撰写充分,学习课改、研究课改的氛围基本形成。然而,高中地理教师们在高中地理学设计的理论掌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设计的操作上也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概括总结如下: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
3.3.2存在问题分析
下面就访谈结果中呈现的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等八个方面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
3.3.2.1 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
“教学设计中是否会设计的细致到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100%的年轻老师和90%中年教师会撰写详细的教学设计,认为写详细的教学设计是工作认真的表现,同时写一遍教学设计也是熟悉教材的过程,一举两得。如一位年轻老师这样说:?我会设计的很详细,因为我是新老师嘛,还是认真点好。而且把教案写详细了有助于熟悉教学内容,上课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的。?再如我看了一位教师教学设计,预设太过充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第一个学生怎样回答,第二个、第三个学生是如何补充的,甚至设计到第几个学生能够把问题补充完整。而80%的老教师写简案,其撰写教学设计目的性很强,很实用。如一位老师这样说:?你所说的设计细致到一言一行是不是按照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说,然后教师在怎么说的,循环一直进行下去。我懂了,我们以前写的教案就是这样的,那时候都是这样写的,写详案有助于快速领会知识,把握教材。但是现在带的班级多了,时间也不够的,再说了,写详案实用性不强。所以,我一般都是写简案,也就是在课前花个几分钟的时间把一节课的框架理一理就行了,再说了,年年带,教材内容早就熟透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课堂,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课堂表现不同。教师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将学生的一言一行全部预设出来,否则势必会造成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脱节,失去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3.3.2.2 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拓展吗?都是拓展哪些内容?”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21.7%的老师有拓展,但是拓展的目的性很强,或为了高考,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如一位老师这样说:?当然有拓展了,有些知识,虽然书上没有,但是高考要考,所以,必须得拓展。至于书上的知识当然需要讲完了,你也知道我们这的学生你不讲他什么也不会,更不会主动去学。?当然还有78.3%的地理老师无拓展或不主张拓展,认为讲透书本就足够了。如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上课嘛,首先要把书上的讲完,如果有时间剩余可以拓展,当然,也不是拓展的越多越好,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个人认为,书本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学生啃透教材就足够了。?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教材也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不是课堂,所以只注重教材的展示,没有拓展链接的课堂不是完善的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内容不一定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链接拓展是课堂的需要、学生发展和课改的需要。当然,课堂链接拓展的内容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综合考虑,不能把教师的所谓高考要求强加给学生,否则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忽视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
3.3.2.3 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
“你的教学设计有反思吗?你知道教学反思环节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吗?在撰写课后反思之后你会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100%的地理老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都会撰写教学反思,但是多是迫于学校压力,而非发自内心撰写教学反思,如一位老师是这样认为的:?肯定要写反思的,学校查教案,重点查的就是教学反思,当然学校也没有要求一定要写多少内容,只要有就行,有时候寥寥几句话就可以了。至于反思后再去修改教学设计,我没做过,我感觉好像也没有看见其他老师做过,反思多是给领导看的。?至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这三种教学反思的环节,没有一位老师知道。对于反思后再修改教学设计的地理老师很少,91.3%的地理老师表示在完成教学后撰写教学反思之后不会修改教学设计。如一位老师说:?反思肯定要写的,不然教学设计就不完整。反思之后,教学设计没有修改过,有时也真的有好的想法,想去改改,但是教学设计一改就难看了,而且改过了的教学设计在以后评职称时就用不了,还得重新写。?再如还有一位老师说:?上完课后,就没心思去修改教学设计了,自己重点要做的是反思学生学的
怎么样,如何对本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门艺术。艺术的形成是反复打磨的过程,教学也是如此,没有打磨、锤炼和完善的的课堂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正如当下最为流行的优质课大赛一样,它正是一种艺术的锤炼完善过程。我们只要把每堂课都当成优质课来锤炼,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是成熟且完善的设计,我们的教学也必将会是精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它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的反思,改进才能形成完善的设计。
3.3.2.4 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
“你认为课堂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哪个更重要?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73.9%的老师认为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强于知识结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全部传授,而对学生建构知识有帮助的知识结构则较忽视。如一位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显而易见,知识更重要,结构学的再怎么多,知识掌握不牢也是徒劳的。?当然,也有17.4%的老师认为知识和结构同等重要,并且认为如果将知识按一定的结构呈现出来将是最为合理的。如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内容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有助于将外部知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当然也有8.70%的地理老师认为两者无法比较的。如一位地理老师是这样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能说那个更重要,要看具体的内容。?正如当前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一样,这种模式知识呈现充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学生对教材结构、知识结构和课堂组织结构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不够,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
3.3.2.5 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
“你上课前设计课堂导入吗?如果有导入,你联系生活进行导入设计吗?如果有生活导入,你在课堂的其他环节中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39.1%的地理老师在平时上课期间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仍然认为导入就是作秀,或者认为导入太费时费力。如有位老师这样说:?上课导入……那都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才用的,平时上课都是直来直去,没有必要进行导入。?还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在上公开
课时会用导入,但不一定联系生活进行导入,导入的方式太多了。平时呢很少使用课堂导入,那都是作秀,没有什么实质意义。?43.5%的老师上课能够主动联系生活进行课堂导入。如有位老师说:?导入很重要,我平时上新课会有导入,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平时很喜欢联系生活进行导入,比如我会联系最近的天气,说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每次我们上到锋与天气时,总会有冷锋的天气伴随。当然在教学的其他环节联想生活就较少了,主要看内容,很多内容不好联系生活,比如说地球运动,三圈环流,地球的圈层结构等自然地理知识联系生活的点就很少有。?17.4%的老师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本土化,生活化。如:有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的地理老师这样谈到:?我认为有了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了。课堂导入,尤其是联系生活导入,甚至联系生活教学其实是一项富有创造意义的事情,我认为很有意义,我会坚持做下去的。?上述内容反映出了一个地理教育问题: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师对实施生活化地理课堂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理念之一,实践这一理念的土壤就是课堂。所以,如何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是当前地理教学设计的一大课题。
3.3.2.6 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
“你在课堂教学中有环节间的过渡设计吗?你有哪些过渡心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95.7%的一线地理老师虽都能认识到“巧妙的过渡语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转换自如,结构上的完整严谨,还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的作用。”但在上课时多是随机过渡,缺乏过渡设计。如一位老师说:?参加优质课大赛的时候设计过,平时也只有在上公开课的的时候才去适当的设计,平时也就直接过渡了,没有设计,多数都是‘刚才学习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样过渡的。?再而只有4.3%的老师从来没有思考过过渡设计的问题。如一位老师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过渡还要设计吗?平时上课多了,在课堂自然就随机过渡了。?通过上文我们发现,教师的过渡设计观念淡薄,是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3.2.7 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你会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老师们对于“明确学习目标”这一条优质课堂标准认识较少。34.8%的老师认为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激情。如一位老师
是这样说的:?当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那么一节课就一点神秘感都没啦。学生还哪来的激情呀!?26.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