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桐木溪乡学校
彭青菊 《四个太阳》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通趣的课文。这篇课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通过教学,我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新课改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按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教学的本质应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课堂上,我多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学习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定教,各有侧重的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各段落,从而突破难点,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渲染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课堂中,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的四个美丽的季节,特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来营造气氛。如第一小节:一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的图片配有知了烦躁不安的叫声,在一瞬间变为绿太阳图,让学生体会绿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清凉。通过这一热一冷的对比,孩子们对绿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读
文的乐趣。
(三)快乐识字新课程告诉我们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先整体读文,在对各段文字做不同侧重的练习(绿太阳段里的生字让学生做动作,对比识记;红太阳段里的生字重点在于偏旁归类识记;彩色太阳一段中的生字侧重在方法识记;金色太阳段里词语的认读、运用)然后再让字、词、句回到课文里,这样有了语言环境的烘托,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更容易。本节课中,无论用词说话,或是我问你答的游戏和学生自编的记字方法,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游戏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合作学习。
于是,我再次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从文章的中心人物司马光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到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样的朗读,感悟人物品格,然后再引出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与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加深对人物的感悟,这样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也能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采用变序方法教学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较为成功。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要教什么,还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与指导,并加强课堂的动态交互性,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亮点。总之,充分利用“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内容提要:基础教育的人数中,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当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堪忧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拷问着我们基础教育的公平,制约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师资水平低下;二是教学资源匮乏;三是教学观念滞后;四是社会家庭支持缺失。长期以来,国家着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直到现在,这种情况在农村依然存在,而且大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本人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通过调查分析这几种现状并提出几点相应的措施。
主题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学现状 改进措施
勿庸质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农村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反映我国教育的发展水平,权衡我国教育的实力,应该是农村教育。那么,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那就是抓好最基础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如果不及时予以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乃至整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师资水平低下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更新速度慢,有的学校甚至上十年滑进一名新教师,外加年轻能力强的教师想方设法到条件好、待遇好的城镇学校。现在许多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只剩下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辈的教师了。另个,表面上看,这些教师具有合格学历,而大多数是为“民转公”教师,然后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取得学历,在教学中不能符合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所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相对可以,但是五十多名教师的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第一学历为中师以上的教师不到40%,绝大部分教师上课不能说普通话,知识欠缺,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掌握拼音,学生的拼音靠自学,课堂教学只能依靠教参和资料照本宣科,更谈不上创新,教学主要通过经验完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谈不上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匮乏
现在许多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极其匮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
农村学校教育公用经费相对较少,并且这些有限的资金很少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学校基本无教学仪器可用,无教学资料可查,教师知识无法更新,只能逐步老化。许多地方的教师继续教育只是流于形式,主办单位只是完成任务,培训教师只是为了学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半分提升。有一所小学五十多位教师,在标准化建设中配置五十多台手提电脑,会操作电脑的教师不超过十人,其它的电脑都成了摆设,最大的作用就是玩玩游戏。
三、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不争的事实,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很多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得来的,他们很少消化和创新,只管依葫芦画瓢地去做,因而在他们的教学中问题重重。在许多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里,出现很多的通病,如重自主的形式,轻学习的效果;重合作形式,轻合作实效;重 学习数量,轻学习质量;重探究学习,轻接受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二个字:形
式。表现一个共性:缺乏实效。
四、社会家庭支持缺乏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恰恰缺失的就是这个环境,我曾经在农村作过一个调查,农村学生家庭个人拥有书籍不到一本,有的家庭甚至无书可读。家长的配合也难以到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农村学生目前有三种状况让教师感到头痛。一种是,想配合支持也无能为力,许多家长的知识有限,自己几乎是睁眼瞎,对现代教学提出的问题感到茫然,无法谈得上家庭辅导。第二种是有能力不配合。这类家长比较忙,忙于挣钱,忙于农活,连学校开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他们认为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没事了。第三种情况是没有人配合,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就可以了,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家长良好的照顾,只有靠孩子的自觉学习,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自觉性呢?最多只是交差式地完成作业而已。这是语文教学也是其它学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没有社会的支持,没有家长的配合,农村小学煌语文教学失去最有影响的环境,只剩下学校里语文教师单兵作战,这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系列问题,我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凭借求真务实的态度,采取以下措施,才能从一定的程度下缓解以上局势。
1、保证师资分配的平衡
要通过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尤其对年龄偏大的教师的培训。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作为主管教育部门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特别是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促进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组织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及时组织相关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加强教师学习意识的管理,杜绝教师在学习中马虎交差的现象。
确保师资分配的平衡,就应该控制农村优质师资的流失,鼓励要求年轻教师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把好关,关好门,不能为一已之么而对农村的孩子犯罪。同时做好教师交流工作,让优质的师资也能回流到农村学校。
2、保障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充分选用好教学资源,就要做到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学校就将有限的公用经费尽可能地利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为教师多创造学习的条件,为教学多添置教学设备,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目前,许多农村学校在进行标准化建设,学校都配置了仪器,图书和远程教育设备。但是在很多学校中,这些都成了一种摆设,图书室和仪器都积满了灰尘,有的甚至不认识,更谈不上使用,其实这些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
3、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更新教师理念上,作为学校有责任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要求。我认为教师不能只凭着经验教学,因为经验并不代表教学理念的先进。也许你在某一个阶段是优秀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的经验已经远远落后了。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用先进的观念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整合自身的经验并加以提升,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4、获取社会家庭的支持
现在的农村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成为唯一的途经,社会没有为他们的学习营造
良好的环境,家长也没为学校教育予以应有的支持。我认为,社会应尽可能为学生的校外学习提供空间和机会,少一些麻将室,多一些图书室,少一些赌徒,多一些读者。家长辛辛苦苦都是孩子,如果钱赚多了,孩子的学业丢了,那实在是得不偿失,家长理应抽出埋单来陪陪孩子,指导他们的学习,让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习惯铺平人生之路。
当前人口集中的城镇,一些退休教师办了一些补习班,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那里辅导,那当然是有偿的,于是社会和政府部门一致出现反对声音。我认为这样未偿不可,当家长没时间没能力辅导孩子时,让一些有能力的人去辅导一下孩子是可取的。有关部门应对这种办班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而不是图轻松进行全面取缔。这样的话孩子的课外学习该怎么办?以完成作业交差了事为目的吗?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分散,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动些心思,这种辅导型的班办起来是可行的。当然我这里绝非包含那些课堂不完成教学,课后办班捞钱的在岗教师,因为他们的那种做法是不道德的。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重重,改变迫在眉睫,但只要我们能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然后科学地制定措施,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落后的现状的改变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的教学措施
浅析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的教学措施
摘 要: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作为一种新的朗读形式,需要小学生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文章主角的位置,将文章富有表演性的朗读出来。表演性朗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措施
一、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概述
小学语文表演新朗读类似于让学生在演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语言、面部表情等与课文相配合,简而言之就是将文章富有表演性的朗读出来。表演性朗读需要小学生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文章主角的位置,将文章主角的故事用自己的表演说出来,这样才能够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性。表演性朗读作为一种新的朗读形式,它能够让传统的朗读更加具有规范性、创造性以及表演性。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朗读性表演还有其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直观性以及综合性方面:比如,表演性朗读的直观性体现在学生可以将课文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直观,将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并且通过形象的表演帮助小学生将听觉上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从视觉上去感知去理解。因此,表演性朗读比传统的朗读更加具有直观性,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表演性朗读的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方面,学生参与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会使用到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并且协调手势、语言、腔调等,共同完成表演性朗读。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性朗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表演性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表演性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表演性朗读可以提升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语文学习最主要的一种能力就是理解与感悟能力,而如何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与感悟呢?表演性朗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年纪尚小,因此传统的朗读很难让小学生体验和感悟文章的内涵。通过借助语言腔调与面部表情,可以唤醒小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语言与动作来完成文章角色的再次塑造。
二是通过表演性朗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表演性朗读是一种语言交流的载体,小学生通过表演性朗读不仅要用有声的语言将文章的内容展示出来,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与现场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表达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更好的与人沟通的习惯。
三是通过表演性朗读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表演性朗读不仅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还需要身体其他各方面机能的参与配合,同时也包括了思维的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表演的冲动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在表演性朗读中锻炼思维。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层层深入的过程,他们的思维发展也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和过渡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表演性朗读,学生首先必须需要熟读课文内容,建立起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章的初步情感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传达自己的理解。整个朗读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是跟着朗读一起在思考的,没有脱离对文字的理解,而是通过自己的朗读和思考让自己的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是表演性朗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表演性朗读属于艺术范畴,是以听觉、视觉为辅的一种朗读活动,通过表演可以将美传递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表演性朗读正是将一种有声有色的、表演美的过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欣赏表演性朗读来感受美,并且得到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小学语文运用表演性朗?x的主要措施
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够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首先,朗读材料的选择。表演性朗读要以课文为基础,然而由于具有表演的成分,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并非完全适用,需要语文教师选择适当的朗读材料。全文性朗读的文章,可以将童话寓言故事作为资源,这是由于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他们可以绘声绘色地通过自己的表演将故事讲出来。
其次,选择表演性朗读的学生。表演性朗读的形式可以有单人表演性朗读和多人表演性朗读,单人表演性朗读是学生一个人在没有他人配合的情况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表演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生,争取为每一个学生给予独立朗读的机会。多人表演性朗读则是将文章中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小学生来扮演,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文章情景之中,将自己融入到角色里。
最后,表演性朗读读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表演性朗读,语文教师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不仅是教学的环节,而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该贯穿于学生表演性朗读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错误,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引导改正,并行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评价,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提高自己的表演性朗读技能。
参考文献:
[1]马春媛.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8).[2]臧慧民.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第四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措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措施
星源学校
罗秋平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促进识字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是一种与思维紧密相联的工具,语言能力与儿童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有着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语言能力的发展跟儿童智能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人类的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言保留下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掌握了书面语言才能突破时空的圈圈,吸收并传递人类的多年来积累的知识经验,因此当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后,他们的接受能力与接受范围也会随之扩大,视野也将不断开阔,而且也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发展个性,对促进心理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汉字记录和传达了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学习这一套完整的文字符号。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且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一个人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基本环节,与儿童的认识活动密切相连。书面语言记载着人类许多世纪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概括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儿童在识字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字词,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客体认识的结果在他们脑中打下坚实的烙印。学生是以字词为中介,间接的认识客观世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顺利的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必须先识字,必须有一定的识字量,而且能够正确的理解字义。读书必先识字,“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识字是叙事说理,表情达意,进行书面交谈的基础。不识字,读和写就无从谈起。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不论在以后的学习遇到什么样的字都能自己解决。而且识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自学能力。有了识字能力,自学能力才会逐渐形成,有了实际能力才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才能在畅游于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才能攀登科学知识的高峰。
(二)促进识字教学的意义
1.多少年以来,识字教学一直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学习的基础阶段,识字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各项学习,尤其是阅读与写作。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孩子只有在掌握了一定数目的汉字,并能正确的领悟汉字的音、形、义后,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果领会不了一定数目的汉字,就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不能进行正常的阅读和写作,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必定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2.儿童的智力发展与识字教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而从孩子阶段进行识字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据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儿童通过右脑整体的识别模式来识字的,因而儿童必将促进其右脑的发育。每一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对孩子充满希望,所以在孩子的智力发展上绞尽脑汁,不惜重金培养孩子,使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能处于优势。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识字量不断的增加,将有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也将积极的学习,必将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一个人的人文素质也离不开识字。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汉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用能力等都明显高于那些接触汉字比较晚的人。因此识字有关于一个人综合素质,有助于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棘手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通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进行评价,并给出奖励,让学生随时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进步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并在其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促进小学识字教学的措施
过去的教学一直沿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然而新课标却与此相反,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团结协作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学习现状。然而,怎样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觉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
(一)抓住课堂教学。小学生具有好玩的特性,课下要求小学生学习显得有些困难,因此要坚守课堂这一“阵地”,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顺利的达到教学目的。
1.字图结合,直观形象。识字教学抓住汉字自身的规律,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⑤要善于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识字的方法和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分析字形并自主识字的习惯。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图片与汉字的的对比让孩子们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例如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是根据事物形状描绘而成,抓住实物的特征或轮廓来构图的,带有象征性意味,它的意义由字形直接显示出来,一个字就是一个整体图形。因此,教学生识字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的这一特点。如“日”的象形字是圆圈里加一点,像个太阳的轮廓,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识记汉字的字形和意义。在识字教学中,让孩子在直观形象中识字,利用字图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识字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游戏,加快识字。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多组同学对同一个课题进行表演练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准确的认识生字。⑦当然这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容易,但随着年纪的增高会有逐步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可以将“字迷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带入课堂中来。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识字激情会非常高涨,识字效果也将随之提升,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学习是个互相帮助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更是这样。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提倡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助学习组可以从同桌开始,逐步扩展,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等,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且也促使他们团结互助。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既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教学相长。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学生的识字,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互相帮助的乐趣以及重要性,一石二鸟。
(二)善于课堂引导,重视学生兴趣。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阵地”,并不是说只坚守“阵地”就可以了,课堂并不是识字教学的唯一途径。我们应该利用课堂之外的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外时识字。
1.要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孩子课外识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然后积极引导必将收到良好的课外识字效果。例如,草地上的标语“我是小草,是你的朋友 ”、“不要踩我,我是你们的绿化者 ”、“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 ”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校园中的文化来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2.用坚持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当然讲故事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在讲故事的时候讲高潮的时候,学生肯定会非常的渴望知道下文,然而在这个时候要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这样孩子会主动要求换掉无聊的动画片去阅读有趣的故事。与此同时要鼓励孩子们给大家讲故事,即使学生讲得不通顺、不连贯,至少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识字兴趣和学习语文的高涨情绪。3.制作“识字卡片”,及时复习已学汉字。由记忆曲线可以知道,学过的东西如果不及时的复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遗忘,大人们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课堂上指导孩子制作“识字卡片”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将每天自己认识的字写在一张卡片上,每天拿出卡片复习上面的字。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还能让孩子的语文功底更加扎实,对以后语文的学习也将更加得心应手。
新课标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21世纪的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对他们最有用的东西,为他们的将来打好基础,做好铺垫。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者、教者都将共同进步。
第五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措施
小学语文作业改进措施 2016.3.25 3.1
谈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我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在上第七册课文《小镇的早晨》时,课前我请孩子们各自画一幅小镇早晨的美景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呈现他们脑海中的小镇。不少同学都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镇。当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所画的画时,惊喜地发现在绘图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学在画上画了街道和摊位,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他告诉我们他所画的是热闹的小镇,结合他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看到的场景,他的图中许多人们在街上买卖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他的画和介绍,让我们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不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景象。这堂课在同学们自己介绍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这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个体发生的探究意愿。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拉近了课本和生活间的距离。因此,课堂上,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在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在课内、课外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显露出强烈的表演欲。于是,我们就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请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笑声不断。课前孩子们忙着写剧本,选角色,安排场景道具,忙活着却又快乐着。最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种版本的,经过改编后的《笋芽儿》,有各自的特色却又不脱离课本。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其次是实施差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