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6化学教学资源
单元6 化学教学资源
第一节 常见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成长札记1】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宫老师抽空就往书店跑,总在新课程书架前徘徊。最近,他又发现了一本新书—— 《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便买了回去。书中引用的一名初三学生的感言,给宫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名学生说道:当我第一次翻开穿插着美丽图片的教科书,当我第一次聆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时,当我第一次走进神秘而又吸引人的实验室时,当我第一次沉浸在实验探究的气氛中时,当我在和伙伴的热烈争论中时,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化学。我课外学习化学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实验室和因特网上,做实验和查找资料等。从中我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课堂上每一次精彩的讨论都让我越来越喜欢这门课。
宫老师分析了学生喜欢化学课的原因:教科书中美丽的图片,教师生动的讲解,化学实验室,实验探究,因特网等。“图片”、“教师”、“实验室”、“因特网”,这些都是化学教学资源。看来,开发与利用化学教学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化学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资料卡片6-1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与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因为课程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然而,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很少接触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更不用说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因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摘自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2。引用时有改动)
在单元3的学习中,你已经从化学教科书的角度认识了化学教学资源,知道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实际上,化学教学资源还有其他一些类型,如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空资源,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等等(见本单元的 【阅读材料1】)。设计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化学学习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化学学与教活动,都离不开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谓 “开发”,就是探寻有利于化学学与教活动开展的一切有利因素;所谓 “利用”,就是要充分挖掘已开发出来的化学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所以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也会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除了教科书以外,各种其他化学教材、实验器材与药品、教师与学生、信息化资源和社区资源等,都是化学教学中常见的资源。
6.1.1 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成长札记2】
金老师是一位来自农村乡镇中学的化学教师,几天来的新课程培训使她开阔了视野,脑袋里装了很多新名词,在听报告和讨论的时候,也不像刚开始那样听不懂,插不上话了。按照培训计划,今天下午讨论的内容是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了准备下午讨论的发言稿,金老师中午都没有休息,想结合她所在的乡镇中学的特点,从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力度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下午的讨论开始了,金老师首先发了言,谈了她的观点。她感觉还不错,其他一些老师也频频点头,对她的观点给予肯定。然而,另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张老师的发言,却给大家触动很大。张老师认为,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是长期教育投入城乡不均导致的,因此,也不能寄希望于教育行政部门一天就能把资源配备充足。新课程还要实施,而资源的配置问题又不能立刻得到解决,怎么办?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接着,张老师介绍了他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一些做法。金老师听完,大受启发,觉得这些做法反映了张老师具有新课程所倡导的 “资源意识”,她想回去以后,也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一些实验教学资源。
读了 【教师成长札记2】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感想,结合你在中学读书时所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情况,发表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表6-1
我对 “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看法
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的看法是:
● 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是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教学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的阵地。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不断更新设备,引进新的实验仪器,如pH测量仪、化学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等,让学生感受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对化学学习和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化学新课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因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 开发经济实用的替代性实验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和材料制作简易的实验仪器,从身边获得某些试剂的替代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和药品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 积极采用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具有携带方便、用量少、污染小、省时间、省经费、现象明显、快速、安全等优点。新课程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极为重视,要求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同时提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安全化。因此,化学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反应进行的条件、反应物的用量等方面,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发微型化学实验。
大连第八十中学就为每名学生配备微型实验箱,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都能亲自动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引导学生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用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石墨导电实验”,“生成炭黑的实验”,“淬火、回火”,“清洗餐具”,“自制汽水”,“推测鸡蛋壳里含有的物质”等,都是常见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方法灵活,每名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既掌握了化学知识与技能,又理解了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化学学习的兴趣。
6.1.2 化学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化学教科书是化学教材的一种,而不是全部。除了化学教科书以外,化学教材还有教师用教学参考书、学生探究活动指南,还包括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等。
● 编写配合教科书使用的教师手册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学参考书是教师解读教科书的主要依据,在教师的心目中处于很高的地位。化学新课程认为,不应再像以往的教学参考书那样,把教师手册看成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案的唯一依据,而应是一个理解、开发、创造课程的平台。它包含的内容有目标解析、教学建议、疑难分析、探究活动、评价案例等。借助这个平台,教师从中获得启示,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教师手册的编写必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的具体要求,着眼于帮助中学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思想。对教材中有特色的、“新”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活动,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在手册中应有说明或提供指导性的思路。对教材中的某些疑难知识、实验、习题等给以解析,特别是对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习题给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提供有助于理解新课程的一些参考资料。总之,要保证教师手册的建议性和选择性,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 编写配合教科书学习的学生手册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特别是实验探究,所以必须编制相应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指南。学生实验活动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规则和实验操作要求、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有关探究性实验说明、具体实验的指导等。
学生练习册的习题类型选择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性和实践性的题目。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编写学生练习册时,要重视习题的创新,在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要注意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实践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或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结论或提出有关建议,如 “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分解的产物”、“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方案”等。
6.1.3 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与大三的学生交流时,当问及 “你最难忘的人”时,很多同学都说:我的老师。可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身就是教学资源,教师的观念、学识、个性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又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许多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有利于教学的一切因素。所以化学教师是我们需要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树立先进的教学资源观
教学资源观就是人们对教学资源的态度和看法,教师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的主体,化学教师的教学资源观直接影响化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与效果。
首先,要意识到化学教学要有教学资源的支持。由于过去只注重学生书本化学知识的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简单重复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决定了人们在化学教学中只依赖于化学教科书、教师参考书、练习册等,教学资源的意识非常淡薄,有许多教师甚至不知道何谓教学资源。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状况,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学目标的多维度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长期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教学格局,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化学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与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匹配的化学教学资源。
其次,要明确教学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如果认为化学教学资源仅仅是指化学教科书等文本资源,认为只有这些才是直接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要素的话,那么这种观点则是一种片面的教学资源观。实际上,化学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不仅重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还重视时空资源;不仅重视校内资源,而且还重视校外资源。要突破固有的对化学教学资源认识上的误区,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化学教学资源为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再次,使用化学教学资源时,要有效率观念。尽管化学教学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在使用化学教学资源时,一定要依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充分利用现有化学教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的知识及其结构是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往的化学课程多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选择和组织科学知识,虽然也涉及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也注意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在人们的观念中,总是把它们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而新课程从STS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化学课程中的科学知识,使之不但包括化学学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等,而且包括跨学科知识,如环境、能源、健康、灾害、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等。跨学科知识的引入,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厚的跨学科知识,教师应随着时代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 具备全面的能力结构
教师要具有全面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应善于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 “学会学习”。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未来的教学系统和教育对象更加复杂,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教育教学内容变化加快,教育技术更加先进,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这些变化将对教师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交往能力。教师的组织能力表现为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材、组织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交往能力不但表现为与学生的交流,而且表现为善于协调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
6.1.4 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成长札记3】
下面一段话是段老师上完一节化学课以后的感想。
这是一节让我很高兴很兴奋的课,原因并不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感觉自己课上得如何,而是让我从一节普通的课中看到了学生身上以前我不曾发现的东西。首先,学生的表述让我感到新奇,他们或者利用自己调查到的内容,或者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或者利用……
正是新课程使段老师看到了学生的另一个侧面,而且这个侧面是那么地令段老师兴奋不已。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科学素养基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决定了他们认识问题具有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学生的这种多样性,使他们成为化学教学另一个重要的人力教学资源。
● 学生的生活体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奥苏贝尔认为,要知道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教学才起作用。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对化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 学生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学习“溶液”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别把泥土、油和食盐放入水中,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回答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等问题,一名学生就提出:“假如把食盐放在油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但老师却以 “别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为由,错过了难得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机。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尤其应注意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武断地认为“这还不容易”、“太简单了”,或者认为学生故意调皮、捣乱,或者若被问住了,则以讥讽、挖苦的口吻大声斥责,堵住学生的嘴。
6.1.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资料卡片6-2 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1.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指教学中各种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都经过一定的技术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2.教学信息呈现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将教学信息以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呈现出来,这样比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要丰富得多。
3.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指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与对方远距离传输信息。以互联网会议为代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比传统的书信、电话等交流方式要方便、快捷得多,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教学组织的超文本化。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它以结点为单位来组织信息,在结点与结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内容的信息网络。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关,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使信息呈现出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
5.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信息存储到磁盘、光盘等载体上,这些载体都具有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如一张光盘可以存储A4纸文本650,000页,汉字3亿多个(相当于10年的《人民日报》合订本),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的查询和检索。
(摘自王冬梅.农村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18~19)
广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而获得的,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目标实现的一切信息资料。狭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来自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获取的教学资源,如图6-2。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狭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扩充与利用图书、报刊等传统信息资源
目前很多学校的图书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偏少,并且内容陈旧,科学教育方面的期刊缺乏。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扩充学校的图书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图书馆应增加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报刊的种类和数量,扩大音像资料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收藏量,并通过调整和延长服务时间、改变服务方式、方便学生借阅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益,切实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常用的化学教学类期刊主要有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和 《中学化学》等。
● 重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上显示出巨大优势,使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加强计算机教学,开发课件等资源建设问题提到了重要日程上。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方面加以考虑。
硬件资源建设是指信息技术的各种设施、设备的建立和扩充,包括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立,计算机的购进,网络的连接等。硬件的建设要考虑教学的需求,如要支持学校原有的常用教学软件,要考虑学生和教师使用的需要等因素。
教学软件资源的开发,一要保证数量,只有少量的课件和素材是不可能充分支持教学的,要考虑如何使教学软件的开发形成规模;二要类型丰富,不仅要具有较完整的信息课件资源,还要有积件性质的素材资源,不仅要有演示型的软件,还要有师生互动型软件,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三要内容适切,就是说资源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熟悉的事例,满足兴趣的需要。
学校软件资源的来源一是来自学校教师的自行开发,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开发能力,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教师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这是最便捷的一条途径;三是学校购买完整的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这些资源一般针对性强、容量大,能够长期使用。
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可以穿越时空,方便快捷地使我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教师一方面应把自己的研究课题、优秀的教学案例、优秀的设计与制作等放到相应的网络上,同时要学会从网上获取化学教学信息。
互联网信息纷杂,在利用信息化学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多作比较和验证,要提高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力求信息的正确,不要被误导,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因特网上的化学学习资源。
6.1.6 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成长札记4】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尽量挖掘学生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如在学习空气污染这一内容时,我布置学生分小组去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污染。同学们真的像小记者一样去了化工厂、轮胎厂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再如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民家庭,“化肥”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去调查、采访等办法来收集有关信息,并由学生联系邀请农业科技站的技术员来学校给学生讲解化肥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将课本上的化肥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联系了起来。
还如,在学习“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时,我利用我校附近有一座国内较大的石灰石矿厂,还有白灰厂、水泥厂,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厂矿的职工这一优势,组织部分同学到厂矿内部进行参观采访,并将整个生产过程录制下来,回来后,由几名同学做讲解员,边放映边讲给学生听。
在 【教师成长札记4】中,这位老师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社区是学生生活环境,也是学生学习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化学课程标准中许多学习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资源的支持。
社区资源包括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矿企业、消防环保部门和农、林、牧、渔等生产单位以及研究人员、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和相关信息等。如图6-3所示。
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可以弥补学校化学教学图书资源的不足。化学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先进实验设备和条件是一般中学难以拥有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化学资源,组织有化学特长的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化学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能源机构,充实学生的化学知识,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化工企业,体验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化学的本质。利用社区化学教学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参与社区的建设实践。
第二节 化学教学情景及素材来源
6.2.1 认识化学教学情景
【教师成长札记5】
为了使学生认识溶液导电性的差异,张老师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利用溶液的导电装置设计实验,在选择试剂时选择导电的和不导电的,如盐酸、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氨水、蔗糖溶液等,接通电源。张老师在演示化学实验时,同学们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观察到有的灯泡亮了,有的灯泡不亮;有的灯泡很亮,有的灯泡很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通过这个实验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张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这节课的教学。
张老师上面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 “教学情景的创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中,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情景、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要考虑学生建构意义情景的创设,并把情景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什么是化学教学情景呢?从分析的角度看,“情景”是由 “情”和 “景”两个要素构成的。辞海中对 “情景”是这样解释的:“景”指外界的景物,“情”指由外界的景物所激起的感情。所以,情景是指能够激起人们情感的景物。化学教学情景就是指在化学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各种景物的总和,这里的景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素材,是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经验的、与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
6.2.2 情景、任务与活动的三位一体
【教师成长札记6】
顾老师是一位中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他就喜欢琢磨一些问题。这不,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后,他马上就到书店买来学习。为了发现 “课标”的一些变化,他还特意拿出化学教学大纲来对比。这一比,顾老师还真发现了许多变化,尤其在内容的呈现上变化更大。
在义务教育 “课标”中,每一个二级主题都包括三个部分:“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高中 “课标”中,每个主题都包括两个部分:“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启示?顾老师又开始琢磨起这些问题。
你别说,顾老师发现的还真是一个大问题!“课标”将 “标准”、“活动”和“情景”放在一起,意味着不能只孤立地就 “内容”谈 “内容”,就 “活动”谈“活动”,就 “情景”谈 “情景”,而应当把三者整合起来,三位一体,进行整体优化。这样的课程设计,反映和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将 “标准”或 “内容标准”加以具体化的是化学教学内容;从教的实施层面来看,任何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化学学习任务组成的。因此,“标准”、“活动”和 “情景”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施层面来看,就是 “任务”、“活动”和 “情景”之间的关系,见图6-5。
从图6-5可以看出:
· “任务”、“活动”和 “情景”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下统整起来。
· “任务”即化学学习任务,主要回答 “学什么”的问题。
·“活动”即化学学习活动,主要回答通过什么途径学,也就是“怎么学”的问题。
· “情景”即化学教学情景,主要为 “学什么”和 “怎么学”的开展提供学习背景,它对于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对 “任务”、“活动”和 “情景”三者进行整体设计、整体优化,而不宜各自孤立地来设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三者整体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将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同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在三者整体设计的同时,还应考虑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匹配设计。
6.2.3 寻找化学教学情景素材
在 【教师成长札记5】中,张老师通过实验手段,利用化学实验事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要弄清电解质概念的强烈欲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无论是在提出问题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是我们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最丰富的情景素材。
同样对于 “电解质”这个主题,除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其他老师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
【教学设计案例1】
2000年9月30日,潮州市区恰逢暴雨大作。当地人蔡某当天下午骑自行车途经该市某旅社门前路段时,遇到推着一辆快餐车的陈某从前面过来。两车相会,蔡的自行车一下失衡歪倒,撞到了某旅社门前户外广告灯箱的三脚架上。不料因降雨导致地面积水,灯箱漏电,蔡某当即触电倒地,陈某不明所以伸手去拉蔡,也触电倒在地上。(信息时报讯记者 晨曦)广州地区昨天凌晨,在白云区黄边村黄边南路某小区后门口附近,一名路过此地的年轻女子突然倒地身亡。据称,怀疑是因之前暴雨导致小区通路被水淹没,有电漏至水中,该名女子涉水而过时触电身亡。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上述两个事故有什么共同点?都因为雨水能导电。
大家知道,雨水可以简单认为它是一种溶液,是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呢?
【教学设计案例2】
介绍用 “电击法”消灭稻田里的老鼠。
对于电解质的概念,有的老师还认为,初中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 《科学》学习,已经知道有的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而有的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这种既有知识来引入电解质的概念。
上面的讨论说明化学实验、身边的一些事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都是我们常用的化学教学情景素材。除此之外,化学教学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情景素材呢?
【教学片段1】
教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金属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金属?它们有哪些用途?
学生1:从大的方面讲,铁、铝、铜、锌、钛等金属可以制造宇航飞船、飞机、轮船、汽车等的外壳与零件。
学生2:生活中金属可以制作炊具、家用电器、电线电缆、钢筋混凝土等。
学生3:金箔、金线、金粉等可以做装饰品,银镀在玻璃的表面可以做镜子。
……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片段1】说明:日常生活实际也是化学教学情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
【教学片段2】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他研究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气体中,结果所得到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人们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成分。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教学片段2】说明化学史实也是化学教学情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故事、传记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所以,作为将来的教师,在高等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就应该重视化学史的学习,了解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等,这对于将来从事的化学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片段3】
教师:我们的课外活动小组对长春市区的水污染状况作了一些简单调查和了解。请看录像片 《我的家园》。
第一站,我们来到伊通河边。大家看,这就是曾经美丽清澈的河流,可如今……
第二站,我们来到胜利公园的小溪旁……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有长春明珠之称的南湖,大家知道吗?半世纪以前,南湖曾经是长春市饮用水的水源。如今我们再看看湖面,看看湖水……
大家看了这个录像片,有什么感想呢?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许多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粮食短缺等。教师应该利用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赞赏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片段3】就是利用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环境问题来创设 “水的净化”的教学情景。
6.2.4 化学教学情景素材的呈现
【教师成长札记7】
温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比较圆满地上了一节公开课,无论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还是最后的教学效果,都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对于温老师这节课,有一位老师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如果将导课中涉及的有关水污染几个事例的语言介绍改为播放有关的VCD,效果恐怕更好些。
听了这位老师的发言,温老师受到了启发。是啊,教学情景的创设还应考虑情景素材呈现的手段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选择能最有利于 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景素材的呈现手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情景素材呈现手段主要有教学语言、化学实验、实物展示和多媒体等。
● 利用语言呈现教学情景素材
“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我们会闻到花儿的香味;当我们打开白酒瓶时,我们会闻到酒精的味道。从构成物质的微粒来看,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是以学生熟悉的鲜花儿的香味和白酒的酒精味为素材,利用教师生动的语言来呈现素材。在运用语言呈现化学教学情景素材时,要注意语言的朴实生动、诙谐幽默,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 利用化学实验呈现教学情景素材
“我们知道断石取火,也知道燧石取火,那么请大家来想一下,滴水能否生火?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取一块棉花,取少量淡黄色固体,轻轻包起固体,在其上滴两滴水。)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棉花燃烧了,世界就是这样奇妙,水不仅可以灭火,滴水还可以生火,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个实验与钠的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有关,下面就与大家共同来研究一下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在这个教学情景中,教师以 “滴水也能生火”为素材,通过语言(“滴水能否生火?”)和实验(“取一块棉花,取少量淡黄色固体,轻轻包起固体,在其上滴两滴水”)来呈现情景素材。利用实验来呈现情景素材,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是化学教学情景创设时经常利用的手段。
● 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来呈现教学情景
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直观手段,也是呈现教学情景素材的重要载体。例如,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的教学情景的创设。
“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修建的皇家园林,其中收藏了许多精美的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修建圆明园时使用了大量汉白玉石材。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们在园内大肆掠夺、破坏,到处放火。熊熊大火烧毁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一些用汉白玉修建的宏伟建筑经焚烧,酥裂开来,变成了碎块。(展示圆明园被烧后的图片)为什么那些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大火一烧就„粉身碎骨‟了呢?”
在这个教学情景中,教师以圆明园汉白玉建筑被焚烧为素材,利用语言和图片的手段来呈现情景素材。这样的情景,一方面使学生感到震撼,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探究汉白玉建筑为什么一烧就 “粉身碎骨”创设了探究氛围。
●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情景素材
利用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情景素材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于一身,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创设一种感知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资料卡片6-3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
【观点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摘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1条。
【观点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35)6.3.1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gy)的简称,其涵义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各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系统的计算机技术,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特征。
【教学设计案例3】
从 【教学设计案例3】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直观地再现抽象的文字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多媒体除了能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外,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力,对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这既增强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实验模拟
·模拟有毒和有危险的实验
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有毒或有刺激性,或有一定的危险,这些实验不便于选作演示实验,更不便于让学生来完成。做这些实验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环境,不利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例如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制备,氢气与氧气、氢气与氯气的爆炸实验等,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来完成。
·模拟需要反复观察现象的实验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有些化学实验持续时间比较短或比较长,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可以采用计算机课件,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录像定格、慢放、重放等手段以方便学生的观察。也可以模拟难以再现的化学现象。例如TNT、原子弹的爆炸,学生不可能实地观察,教师也无法演示,利用CAI模拟可再现其壮观场面。
·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果。有的化学实验如果错误操作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其危险性,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讲授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不能通过实验的错误操作来呈现错误的后果,利用课件模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如浓硫酸的稀释,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氢气还原氧化铜,未检验氢气的纯度就点燃,导致整个装置爆炸;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试管口向上,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制备氯气时没有尾气吸收装置造成人员中毒等。计算机模拟这一系列错误操作,辅之以适当的图像、声音,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实验中的安全规范操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 模拟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
对于物质结构、化学反应机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反应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微观粒子由小变大、由静变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无法观察到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如学习“酯化反应”时,学生对酯的形成过程很难想象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三维动画,就可以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乙酸分子中碳氧键断裂和乙醇分子中氢氧键断裂。随后由于化学键断裂形成的基团重新组合,即结合成,-OH与-H结合成与
.学生通过观察旧键断裂、新键的形成,很容易掌握酯化反应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微观世界宏观化。
● 模拟化工生产过程
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炼铁炼钢、石油炼制等,受条件的限制,学生实地考察的机会不多,单凭对模型的观察很难把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全貌。利用多媒体开发课件,在屏幕上进行宏观缩小、局部放大,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反应流程,使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各种设备的构造、作用,还可以看到生产流程及反应情况。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处理好多媒体与常规教学媒体的关系。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要明确其地位是 “辅助”而不是 “代替”。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教学媒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运用常规教学媒体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学与教的问题上,凡是用常规教学媒体如教师语言、挂图、模型、实验等就能解决的,不一定非要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展示。因为任何好的课件本身都无法预测课堂变化,也无法进行课堂秩序的调控。如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则会造成负面影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适度。有的化学教师每堂课都要播放多媒体、动画,可谓十分生动、热闹,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其实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要根据需要适度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
·模拟实验不能代替化学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经济,有交互能力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甚至使学生能像科学家、技术专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进行产品设计,进行一些在实验室难以操作的实验,从而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技术活动的经验。但模拟实验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模拟实验中,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和触觉,学生是无法体验的,加上模拟实验的其他不 “真实”性,学生也就不能形成对整个化学实验的正确感知,长期以往,这种计算机模拟实验势必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知缺陷。学生在这种不 “真实”的感性认识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化学概念、理论和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的认识也必然会出现偏差,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耐心、机警、细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另外,模拟实验更不能使学生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不宜代替学生动手实验。
6.3.2 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的简称,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通讯与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可以说浩如烟海,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人类智慧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其中的很多资源能为化学教学所用,包括网络课程、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网络题库、案例库等。
资料卡片6-4 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网络课件———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全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的学习和探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摘自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6)
网络技术除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化学教学模式———网络探究教学(Wenquest模式)。
【教学设计案例4】原电池原理网络探究教学案例
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
所属学科:化学设计与执教
教师:赵利国
单位名称:江苏省怀仁中学
电子邮件:hrzlg@wx88.net 网络地址: ●撰写报告 交流汇报
“历史学家组”、“电池工程师组”、“防腐专家组”、“环保志愿组”分别撰写报告,交流汇报。
教师评价 对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给予评价
阅读了 【教学设计案例4】以后,想必你对网络探究教学的程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把你的认识写在表6-3中。
表6-4
我对 “网络探究教学程序”的认识
我认为网络探究的程序主要有:
网络探究作为一种模式,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中的思路和想法,在运用时不应僵化而应灵活使用。例如,在情景与问题模块中,其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下由学生自己提出;在资源获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但也不排除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也可以辅助利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甚至可以是一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总之,利用网络进行探究,不一定所有的环节都要采取网络的形式,而应将网络灵活地运用于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第二篇:化学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的的低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1.第一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化学学习的启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都起着先入为主的极其重要作用。教材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在治理环境,开发能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学,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化学的历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就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体例格局,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变化、物质性质三个知识点只保留了一个。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第二单元课题2中出现,物质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1中出现。这样编写好像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减少了学习上的压抑感,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兴趣上,也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像美好的化学世界,去憧憬未来的世界。.课题2的是新增的内容,体现新课标将探究学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的内容,重视过程与方法,重
视学生学习的经历与体验。.课题3与老教材中学生基本操作实验相比,减少了浓酸、浓碱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仪器的连接等内容,将这些操作分散在气体制取实验中。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体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学习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趣味,增加了给学生亲身感受的机会。
本章学习的地位主要是: 激发兴趣,学习方法。其作用是:
开启化学的大门——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化学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课题1)
激发兴趣的起点 ——在化学的探究中感悟求知的乐趣(课题2)学习方法的启蒙——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方法(课题2)化学实验的起步——在实验的尝试中学习基本技能(课题3)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与化学有关的事例说明什么是化学及化学研究的对象;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化工生产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化学研究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与化学有关的事例,使学生从化
学对生命、生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中萌发学习化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继而产生朦胧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学生进行化操作的训练。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理解。
三、学情分析
化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中的事和物无一不可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从熟悉中发现陌生,从已知中了解未知,不断激发兴趣,调动求知欲,并从中挖掘出化学的意义为学生掌握化学变化做铺垫。
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是化学启蒙教学有利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个探究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提升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研,迁移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探究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已有了物理和生物学习的经验,如氧气可以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分析、推理实验现象。
四、本单元实验与活动分析
学完课题1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的关系,了解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哪些属于绿色化学,哪些不符合绿色化学,提出你的改进意见并与同学交流。
课题2第一课时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先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的现象,同时查阅、收集有关蜡烛性质、用途的相关资料,并尽可能收集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蜡烛,用于课堂交流;第二课时学习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想办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并交流各自的办法和体会。这些活动既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课程资源,学生用于交流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化学学习的方法。第二课时学习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想办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并交流各自的办法和体会。
课题3的操作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这个学习过程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因此不能用学生演示代替,更不能仅做教师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教师要演示试管的具体位置,否则实验耗时长且容易失误或造成试管炸裂。
五、本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 一课时
课题2---------两课时:一课时用于探究蜡烛极其燃烧。一课时用于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课题3——-两课时:一课时用于了解实验室及其守则、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学习药品的取用。一课时用于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
七、本单元教学措施
1.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化学的世界里,从而走近化学。课题1(相当于以前的绪言课)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课题,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有用的知识.与原教材绪言相比新教材删去了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等知识点,增加了关于化学与生活、科技及化学发展史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这一单元的处理,以往教师都将绪言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知识作为“主料”,而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辅料”。而现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确实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而激起他们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化学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走进化学。课题2分两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以两个探究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体验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重点追求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因此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的时空,在体验中学会观察,学会设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合作。(课题2的设计)两个实验的体验点有所侧重,蜡烛燃烧侧重观察方法的体验,可通过学生实验
——交流———再实验的方法,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对蜡烛的观察;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则侧重实验的设计,体验对比方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操作及探究活动使学生建立热爱化学的情感,应用化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求知欲,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化学,亲近化学。课题3是实验基本操作课,分两课时完成,其重点在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建议先让学生参观实验室,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参观之后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提出问题,使学生对化学药品的归类、保存、放置的方法有大致的印象。基本操作的教学要和附录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结合起来。
4.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会有出乎意料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对学生大胆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找出其亮点,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千万要避免把学生硬拉进教师预设的“轨道”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进入误区。
第三篇:化学教育资源
一 常用资源
? A.元素周期表 WebElements-
B.化合物性质(MSDS)
ChemFinder服务
化学专家站点
D.家庭教师索引G.搜索引擎
Google-
Alta Vista
5.查找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a.有机化学数据库
b.点击强力搜索 at:
c.银河-
d.NIMC站点
6.化学物质的应用
a.ChemExpo Commercial Chemical Profiles?b.化学与化工
7.有机物的溶解性
8.毒性
9.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化学物质“计分表”
10.光谱和热力学性质
NIST站点的红外、质谱和热力学数据
NIMC站点的核磁共振、红外和质谱数据银河
? B.概念
o 1.物质的状态和磁性
词汇...utorial/phmenu.html
8.第二定律
9.有效数字、单位和单位换算
a.有效数字
b.单位...sclimate990930.html
c.单位换算
10.理论化学
B.硫酸-硫酸制造、化学工业之门
or
C.石油
o 1.石油:化工原料和能源or
2.现代的石油提炼-一个实例
or
3.化石用于燃料
4.石油勘探...findoils/index.html
D.化学工业
o 1.化学50强(1996)
2.1997 事实和数字
3.2000 事实和数字E.化学应用参见二-B-
F.化工中的危险 http://stats.bls.gov/news.release/osh.t01.htm
G.化工专业引擎-
Keywords: 数据库健康化合物资料库化学
第四篇:化学九年级第6单元课题1教学设计2 (精选)
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
作者:骆洁敏(花都区实验中学)审稿:江耀村 朱少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能力目标
1.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
2.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2.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3.通过对碳化学性质的学习,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本课题对金刚石、石墨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c60等其他碳的单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c60,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对碳单质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图片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让学生讨论思考最后自己推断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设计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宗旨,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调查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其学习的兴趣有关,所以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极力的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活动,如开题时的引入就创设了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但本课题涉及的实验不多,所以第一课时只能通过精选图片,尽可能的使学生对碳的几种单质获得充分感性的认识。而且,虽然这一课题的内容在整个单元里比较简单基础,学生一学就会,如果尽量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让他们讨论,联系生活,最后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内化。
同时,本课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开题前通过讨论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的组成元素,得出同一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从而引出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对金刚石、石墨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c60等其他碳的单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每节课的课后都精选练习题,让学生的新知识得到巩固,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教学过程
3.c60
1.c+o2===co2(o2c+o2===2co 高温
2cuo+c===2cu+co2
五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 2.石墨【第二课时】 二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点燃 充足,碳充分燃烧)点燃
(o2不充足,碳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还原反应概念:p108 六 学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它们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2.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几种含碳单质的用途比较
【思考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性质 用途()
二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常压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2.碳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充足,碳充分燃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不充足,碳不充分燃烧)
3.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
1、下列各级物质中,属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a、金刚石、石墨、c60 b、氧气、氢气、氮气 c、煤、石油、天然气 d、水、冰、干冰
2、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a、能导电 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3、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诸如碳素墨汁的钢笔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 c、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 d、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 4.影响碳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 b.水 c.日光 d.温度
5.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 组成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 构成的,c60是由 构成的。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写出下列物质所具有用途相关的性质:
(1)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有很强的 性;(2)石墨可以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 性。
(3)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 的物质。(4)在埋木桩之前,有时把埋在地里的一段用火微微烧焦。目的是使木桩表面变成,利用 的化学性质在常温时。延长木桩的使用时间。
第五篇:第6单元教学总览
第六单元
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单元重点:
(1)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本单元继续重视课文朗读的训练,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比尾巴》和
《雨点儿》可以开展问答游戏性的朗读;《青蛙写诗》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2)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数句子。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以朗读、识字写字为重点,他们只有很少的识字量,但是已经学会了拼音及拼读。本单元是一年级第一个课文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借用拼音认识生字,在范读的引领下,读通课文。还要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并结合插图,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建议】
1.鼓励学生多元识字,借助生活经验和课文插图理解课文。
2.采用朗读游戏、分角色等朗读课文。
3.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
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5.影子
6.比尾巴
7.青蛙写诗
8.雨点儿
口语交际
用多大的声音
语文园地
字词句运用
展示台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读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