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化教学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究
生活化教学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究
摘 要: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将教育改革推向了高潮。现代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理念,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小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鉴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此阶段的教学可以说至关重要。古诗文,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艺术精髓,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教学,有利于通过古诗文的意境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性思维。如何做好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以此为出发点,对生活化教学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做初步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教学;古诗文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古诗词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作为文学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整个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已经有所共识,加大其教育力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新课改的实施,使各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小学阶段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联,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研究如何在生活化教学背景下促进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个性鲜明,创造潜力有待发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当前小学生已经普遍接触各种现代化移动终端,语言文学教育可以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危机。而古诗文教学能够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来传播精神之美,使小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光荣传统、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
而当前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大多都是在沿用纯讲解式教学。客观地讲,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对于白话文的理解尚不全面,古诗文知识相对来说自然更加难以掌握。很多教学中的理论讲解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当前,教学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应试”,刻板的翻译式教学根本无法体现古诗文的意境,无疑是对古典文学的一种“践踏”。
二、生活化教学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建议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强调“生活”,小学生天性爱玩,“寓教于乐”便尤为重要,因此,古诗文的教学也应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其“生活化”,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古诗文都是文学作品,要想让小学生对作品有所理解,就要使其对作者有所了解。所有古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反映了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满足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知人论世”,通过故事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化引导,使小学生体会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生活背景并进行对比,来突出现代生活的美好,以此让小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来进行讲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整首诗就是一个送别的描述,全文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平静的话别场面,但借桃花潭水深千尺,突出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平静”场景的背后,所蕴含的却是作者与汪伦之间的友情。通过此方式“知人论世”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使小学生认识到友谊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其次,每一个流传千古的作品均具有着绝美的意境,小学生涉世不深,对生活的所有事物均充满着好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古诗文当中的绝美意境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和艺术鉴赏能力。几乎所有的古诗文均讲究韵律和工整的对仗。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结合多媒体,搭配影音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通过多媒体影音教学,将学生带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文的学习畅想诗文中的画面,进而使学生通过自身想象的画卷来体会诗句的含义,使诗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感受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分组学习让学生针对古诗文开展相互讨论,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加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初步的认知,不断丰富语言文学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诗文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渲染”,使古诗文更加“生动”,从而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褚黎芬.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文教学探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3(12):6-7.[2]吴丽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材选编及教学研究的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2(08):26-27.[3]张朝娟.小学古诗文“三段三维九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1):66-68.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摘要:高中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高中政治教学因为脱离了学生生活世界导致了教学效果低下甚至无效,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课程价值更难以凸显。本文着重从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界定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通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书本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存在些许弊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要适应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必须生活化:第一,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重。思想政治课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必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仅根据社会需要确立的教学目标,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不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追求,就可能最终落空。第二,理想与现实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目标既要现实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又要避免平庸化,体现目标的理想性、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第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统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淡化学科知识体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思想政治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把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积极进行自主探究,获得情感体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上,过去长期存在“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首先,基本内容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处理好学科理论逻辑与学生生活逻辑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淡化学科体系,注重教材基本内容的教学,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美化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学内容反映形势发展,体现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材往往滞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造。要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第三,典型事例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事例,但这些事例往往过于理想化、成人化,多以伟人、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为典型,不仅时效性比较差,学生缺乏新鲜感,也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要整理、筛选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强吸引力。第四,问题讨论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中学生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这样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又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寓教于乐,寓理其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典型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用语言描绘情境。即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富于情趣的语言,叙述生活中的事情,描述生活的场景,勾画生活中的人物等。第二,用教具展现情境。即用一定的实物、图画、表格等展现现实生活的画面,使学生亲眼目睹“真实”的生活情境。第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情境。即用音乐、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场景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第四,用活动表现情境。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某种典型的生活情景或截取某个生活片断,组织一定的模拟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进人一定的生活情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第五,以幽默夸张情境。幽默具有形象、生动、夸张等特点,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借助幽默可以夸张地展现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和接受的程度,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所掌握的也不过就是空洞的理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强化学生自主探索和积极参与,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使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真正落到实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下几种值得研究和借鉴:第一,体验式。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验,获取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第二,探究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第三,谈话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教学话题,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第四,活动式。例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公益活动、办剪报、组织竞赛等。
五、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使教学在民主、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应该做到:首先,要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引导者;学生必须是主动探索者。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势压人、以压代教,必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再次,师生要平等交流、共同研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培养感情;学生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不唯师是从。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 2004 年 3 月 2 日
[2]胡田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第20卷第6期,2007年6月
[3]周春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研究.教学与管理,2010年7月20日 [4]林树文.试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时代教育,2009年10月
[5]吴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刍议.中小学教学研究,第7期,2009年7月
第三篇: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贾立珍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 对数学与生 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巧用教材生活化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局限,主动依据《课标》,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构建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一年级下册第2页“前后”的主题图(乘车)、第42页“认识人民币”的主题图(购物、存钱)、第81页“认识钟表”的主题图(上课)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安排的“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由此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好的可利用资料,要注意充分地利用。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活用教材,把书上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不利于学生和老师操作,因此,在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课堂上,当我出示了6种可爱的玩具,学生的眼睛都亮起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补改。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些取材范围太窄,有的与本班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对于这样的教材,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材中只提供了学具和文具,我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玩具、文具、水果、饮料、零食、生活用品等等,6人小组合作开展分类活动。
再如: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课前,我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喜好,将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进行了调整,换成了学生乐于且经常参加的活动:跳绳、跳皮筋、跑步、口算、丢沙包、舞蹈。
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3)“争当小主人”,让学生参与充实教材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与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因编著和编者的成人眼光而带有某种片面性,我们所以为的“生活实际”,也许并不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妨蹲下来,试着倾听孩子的声音,将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编数学的试题。在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编数学的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要学好数学,而且,这些试题来自学生,来源于生活,学生解答的兴趣也非常高。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激趣引新。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校一年级有10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要买一些红绸做红领巾,如果让你当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测量、讨论,有的目测、估计,最后把问题归纳为要学会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我接着引导:今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数学家,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一拼,小组同学可以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夯实了基础。
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教学策略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我安排让学生动手拉用木条做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出示相应的实物画面,接着让学生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这个问题,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常见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较为模糊,以致出现用“千米”来做旗杆、楼房等物体的高度单位的现象,再加上“千米”这一单位不同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课内不能直观演示。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而正确的认识“千米”,我把数学课堂移到了操场上,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绕跑道“跑一跑”,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千米”的长短。通过实际体验,同学们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千米”的知识点。真正达到了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掌握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把一些学生身边较为熟悉、易于辨认的实物引入课堂,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又如:在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我首先让学生分别制作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卡片,课堂中再与指甲盖、手掌等比较,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都有了深刻认识。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米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学校的长和宽。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图。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等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
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数学教学正逐步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组织教学,并将数学问题以生活情境和趣味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使复杂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命题等变得简单、形象而直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爱学,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个人简历:
贾立珍,生于1976年12月,系承德市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数学教师,现就任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自1996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煤校后,就在马圈学校小学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曾参加过市里评优课竞赛和区里比赛,在区里做过观摩课的等,还获得过省级论文,有的刊登在市级书刊中。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105-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将课堂生活化,将更多的生活上的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的作文具有更多的情感以及更加的真实。那么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写作素材可以从其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获取,同时,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能够为其提供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其中,情感体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忧、思、恐等复杂情感。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其生活体验也随之增多,那么写作素材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积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实际生活,使小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获得写作灵感与素材,从而使其呈现出的作品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
二、学生作文远离生活化的原因
(一)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拥有着绝对的核心地位。学生的思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直被禁锢,导致学生在思考时,总是想到教师的话,而不会过多的进行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交代清楚,学生就不会表达,更不敢创新,导致学生写不出富含情感的作文,这对这些正处于天真烂漫时期的孩子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束缚,对孩子的今后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作文内容空洞,情感不真实
写作的过程是通过自己的笔端,用文字的形式记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大部分学生却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由于没有接受针对性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积累素材,写作时只能通过想象和模仿来行文,从而导致作文内容空洞单一,情感不真实。另外,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造文”现象也较普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作文中反映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比较弱。
(三)教师没有亲自写作为例
现今,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很少进行亲身写作,只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学生自认为听懂了,但到实际写作的时候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多动笔,多进行自我创造,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模板,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
三、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感受生活,培养兴趣
学生的习作题材来源于生活,观察与思考、阅读与思考,这是写作的材料之源,思想之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一旦背离了这条规律,学生也就等于断了写作之炊。因此,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洗衣、煮饭等家务活,以及拔河、做游戏等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轻松地把全身心放在活动中,时间久了就会有可写的东西,就不会把作文当苦差事了。
(二)寓教于乐,敢于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因为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限制,只会对白己感兴趣的事物加以关注,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寓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中。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丢沙包游戏,天性爱玩的孩了们马上会被游戏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玩耍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玩耍时的神态、动作等,并讲述自己玩耍时的切身感受。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就可以根据玩耍时所见、所闻、所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了。
(三)收集生活材料,融入生活体验
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是感悟生活,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认真观察,并且有意识的指导他们如何观察周围美好的人与事。例如,观察乡村和街道出现的重要建筑及细微变化,留意家庭中添置的一些生活设施,观察社会中各种人物的表现等等,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四)日记小练笔,不断训练
正所谓“熟能生巧”。写作能力的训练要靠日复一日的练习。一日吃不成胖子,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慢慢提升的,写作尤其如此。没有日常的重复训练,学生不可能妙笔生花、行云流水写出好作文。
(五)评价与鼓励学生的创作成果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就是动态化过程,它不但重视引导和体验作文,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改变对写作惧怕的心理。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闪亮部分,并且指出存在的不足,令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激发他们持续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欲望。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50210027)的科研成果之一。]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摘要]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
小学教学;
生活化;
转化
曾经有文章戏称我国的教育是一个“板鸭”的制作过程,首先是“赶鸭子”将学生赶进课堂,再是“填鸭子”强行将知识填进学生的脑中,接着是“烤鸭子”最后学生变成一只只的“板鸭子”。这固然是笑谈,但由此可见,我们以往的教育明显的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在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化、复杂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想法。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体现他们这种的不同,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上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是什么?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小学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小学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数学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必须使数学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为考而教,为教而教的数学,使数学教学的视野缩小为有限的几本教材,远离了生活源泉,限制学生的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教学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教学的抽象数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学数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学生的兴趣首先源于对生活的亲身参与。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数学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教师通过自己的微笑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老师是作为一个朋友来倾听自己的感受。教师的角色就更好的作用于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能力获得发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你的鼓励将会促进他不断地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要有专长,并要敢于在学习、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专长。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实现从书本知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在教数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数学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数学教学面向“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过程。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
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态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能够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地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小学教学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 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乌申斯基.郑文樾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庞善凤.《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