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
教
案
课 程 性 质 专业课
教研室(实验室)社会工作教研室 授 课 班 级 10社会工作1-2班 姓名职称
杨书胜
讲师
使 用 教 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二○一○ 年 八月
章节题目: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课时:4课时 课型:讲授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哈贝马斯的理论视角,并能运用该视角来解释现代社会性问题。
教学重点:沟通理性
日常生活世界
教学难点:沟通理性 教学过程: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第一节
批判理论简介
(一)背景简介
(二)早期批判理论家:马克思
韦伯
(三)法兰克福学派:卢卡奇
霍克海默
阿多诺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主要思想
(一)生平简介
(二)对“公共领域”的分析:含义及其转变(孕育、发展、转变)
(三)对科学的批判:功能需要---旨趣---知识---媒介
(四)社会中的合法向危机 公共领域的衰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服务于国家控制的、不断占统治地位的科学
(五)早期对语言和互动的分析
(六)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
(七)交往行动理论
整体方案
重构行动和理性 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过程
进化动力学和社会危机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参考书目:1.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版,p196-212
2.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310-329
3.刘悦笛,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河北社会科学,2005(12)
(六)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
复杂系统的整合导致适应性的增加,并提高了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复杂系统比简单系统更能适应环境。
哈贝马斯对系统整合的分析认为:个体行动者的世界观或知识储备中包含着各种学习技能和信息储备,它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学习水平。反过来,这种社会的学习水平又形成了社会应付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仅有神化的社会和与一个有着较大技术储备和能决定其组织原则规范程序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复杂,也较后者缺乏应付环境挑战的能力。然而社会是能够学习的,当社会面临的问题超越了党前社会组织的能力和驾驭机制时,社会就可以启用个体世界观和知识库里的“认知潜能”(cognitive potential)。学习的结果是创造出某种新的信息水平,允许新的组织发展,因为其目的是在社会分化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寻求一种整合状态。
(七)交往行动理论
两卷本的《交往行动理论》把哈贝马斯的各种等思想柔和进一个合理的、连贯的框架之中。一方面对各位思想家的作品的精华部分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在使用他们的关键思想。但是尽管对上述思想进行了层层筛选,其最后结果是将各中观念非常富有创造性地融合进了批判理论之中。
第一卷,把焦点集中在行动及其理性上,力图从重点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意识和转向重点强调符号互动过程来对这两个过程重新予以概念化。
第二卷,哈贝马斯引进了系统的概念,并试图通过对现象学方面的日常生活世界概念的再概念化来将其系统概念同行动与互动的微观过程连接起来。整体方案
社会中存在四种类型的行动:(1)目的性行动,(2)循规性行动(3)拟剧性行动(4)交往行动。只有交往行动才包含了行动者实现相互主观理解的诸要素。
交往行动————也就是实际上的互动——必须先有一套背景假设和知识库,用哈贝马斯的术语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世界。
另一方面,任何社会的运行都是“系统”过程,该过程是围绕着人种的物质资料维持及其存活而运动的。对于系统过程和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来说,进化的趋势是不断地发生内部分化以及彼此间的分离。社会的整合则依靠系统和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平衡。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分化,当围绕着经济与国家而运动的系统过程已经“奴役”或被统治者关注彼此间共享的意义、理解和主体间性的日常生活过程时,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因此,现代社会的整合性极差。重构行动和理性
他想用各种方式把合理的行动看作是一种潜在的解放力而不是一种禁锢力。进而试图重构理性化和行动概念。
判定效度要求的参照点,各种效度要求包容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客观的、社会的以及主观的方面。因此在哈贝马斯看来,比起手段/目的或目的论的行动来看,真正的交往互动过程更具内在的理性。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过程。
日常生活世界是一种“由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知识库”。“解释性范式”(interpretative patterns)是从类型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关于文化和符号系统的解释范式;关于社会或者社会制度的解释范式;还有关于个性取向或自我及其存在的解释范式。
也就是说:(1)行动者拥有某种内隐的、共享的知识库,而这种知识库是有关文化传统、价值信仰以及语言结构方面的,不仅如此,行动者还在互动中使用这种知识库;(2)行动者同样也知道该如何组织各种社会关系,知道那些协调性互动的类型和范式是恰当的;(3)行动者知道人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如何行动,以及什么是合乎规范的,什么又是越轨的。
三种解释范式对应于下列日常生活世界再生产的功能需要(日常生活世界也隐含着正在整合的社会):(1)通过交往行动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保存和更新达成理解;(2)协调互动的交往行动满足社会整合和群体团结的需要;(3)使行动者社会化的交往行动满足形成个体身份的需要。
日常生活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社会、人格,满足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产品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和人格性成的需要,而上述过程是通过交往行动的三个维度大成的:达成理解、协调互动以及有效的社会化。
这些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是与社会系统过程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政治、家庭和其他制度中,行动生产和再生产出日常生活世界中文化的、社会的和人格的维度。但是,进化的趋势是一方面使系统过程分化出各种截然不同、彼此分割的制度从、例如经济、国家、家庭和法律。这种分化在日常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产生了整合问题以及均衡问题。于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现代社会存在着两难境地和多种危机。进化动力学和社会危机
批判理论的任务就是记录系统过程是如何控制了日常生活世界,并由此抑制了内在于交往行为的言说行动之中的本来更为优越的理性。
系统过程是如何限制了包含在交往行动中的潜在理性呢?由于组织日常生活世界的声声传统已经解体并由沿文化、社会和人格三条轴线分化的日常生活世界而展开的语言互动所代替,所以在系统过程的分化中,存在着一种相反的趋势。系统进化涉及到物质生产的扩大,而这种扩大是通过更多地使用技术、科学和诸如金钱以及权利这样的“非语言驾驭机制”达成的。这些媒介并不依赖于交往行动的效度要求。当他们成为日常生活更广阔领域里的互动媒介时(各种领域包括:
第二篇:西方社会学读后感
浅谈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工作09级2班卢厚玉2009443513
宗教上认为不休不歇的、有系统的俗世职业劳动,是制欲的高技术并且是重生与纯正信仰的最确实、最彰显的证据;而这个宗教思想,对于本文所称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人生观之扩张,必然成为想象中最有力的杠杆。
——韦伯
摘要:纵观历史,各学派研究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原因的分析各有千秋,但总体上而言,主要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思维领域来解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然而,韦伯标新立异,大胆的从宗教思想为源头来解说资本主义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把西方特有的思想基础——宗教作为解释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这是对传统研究模式的突破,更是引起了人们从新思考的机会,整本书以反复辩证的思维构架阐释了韦伯的思想。
关键词:理性 天职 预选说 制欲 出世
一、前言
自从西方社会学课堂上学习了关于韦伯的一些概论,便被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所吸引,所以很想找一些关于他的专著以便更深的了解他的思考,在次我选择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了更好的读懂这一本名著,我选择了现任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顾忠华的《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作为敲门砖,而后再进行原著的详读。此教授对韦伯的这本名著做了详细而深刻的理解透析,并结合中国的宗教历史与西方宗教历史的一个比较,让我们中国人更好的揣摩西方宗教史,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基于地域、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差异,我们在理解韦伯的这本书时会有很多阻碍,我们不能够清楚地理解当时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西方具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自我的理解就大大减少了,整体思维也比较模糊,更多的是基于对韦伯观点的一个肤浅了解并加以理解。理解作为韦伯的研究方法,基于他的这个研究背景,我也是采用理解的方式去学习这本书,带着这样一个思考“韦伯是如何将‘宗教’作为一个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来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经济、政治、文化等为主导思维的研究方法”,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翻阅导读部分。
二、韦伯笔下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顾忠华教授对于韦伯所认识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综述: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各政治体制的综合体,它还有着特殊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其所呈现的特征处处和某种宗教上的伦理态度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顾教授不仅对韦伯的思想做了详细的分解并且还加入了很多对西方宗教的一个发展认识做了说明,方便我们读者了解韦伯的思想。
在此,必须声明两点来对韦伯思想误解的澄清:
第一,肯定有许多人认为韦伯把宗教作为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种背离实证主义的观点,是唯心的论断,在韦伯此书的前言则声明了,他只是为了区别其他研究者的惯常思路从另外一个新的而且是特别的观点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从而打破人们普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传统研究模式,他并不否定这些观点,只是在此观点上增加了宗教对社会的特殊影响力,只是有增无减,更全面的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哪些因素起到了影响力,他不是站在唯心立场上谈的,而是强调了人的精神力量,关注人的主观思维。
第二,他所指的资本主义是有时间、地域的限制的。时间是指16、17世纪,为了区别韦伯的资本主义和现在的功利资本主义,所以在时间上加以区分,避免把韦伯所指的资本主义混淆于现在的功利资本主义社会,如果这样,就颠覆了韦伯的研究宗旨;另外,地域限制在西方,虽然在同时间上其它地区如中国、印度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但是却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也显示了在特定区域特定因素所起到的特别作用是唯一的。这也是韦伯为什么看中西方宗教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上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导读主要阐释了韦伯辩证的思维方式以思考的方向,他阐释了韦伯的整本书所要表达的一个思维路线,结合韦伯的原著,将原始的思维和后人的理解将两本书结合来看,从中取舍,总体呈现了一个辩证的思维,反复论证宗教在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路程上的影响力,以下做简要概括及自我分析:
(一)韦伯的两个思考“为什么、是什么 ”
我们现代社会与以往的社会不论是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所不同,而改变这种生活的力量什么,而且为什么资本主义仅仅只在西方得以发展,韦伯开篇阐述了西方文明在其科学、宗教、历史学、艺术、建筑、教育、经济行为的经营行为上都表达了其理性色彩,并高于其他国家,创造了一个理性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即理性化的社会形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这两个思考就更加引入了资本主义在西方发展的特殊因素在特定时代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引起了韦伯的思考。从开篇引入了此书的研究主题,也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二)宗教关系于社会分层
韦伯一开始便分析了天主教和新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从在校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毕业生就业倾向两者来区别宗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天主教教徒主要从事手工业行业的工作,而新教徒更多的愿意从事高技术和管理行业,从这两种职业倾向做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所受宗教教育环境不同,其心理精神特征、职业选择不同,随着宗教信仰的区分,择业的不同,渐渐的社会分层就出现了,这也主要说明了宗教对一个人的价值倾向和精神需求的一个引领作用;另外,还有个现象需要说明,一般人没有机会从事政治行业的人则在经济行业内取得突出成就,这就造成了社会群体的划分;宗教与宗教之间必然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社会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另外新教徒不管是作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体现了一种发展经济的理性主义,从而来区分新教与其他宗教在其社会行动中的理性差异。
(三)何为资本主义精神
在韦伯看来对财富的无线贪欲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精神,不择手段的获利行为是功利主义的象征,否定了资本主义本身的理性色彩;资本主义分为传统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传统的单靠降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来提高生产率,而现代资本主义是基于理性的计算和管理来提高效率,获得利益。现代人将资本主义视为只懂得获利、逐利、赚钱,这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误解,韦伯谈到努力赚钱、无休止的劳动存在于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以及任何境况下的所有人,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所以这对资本主义是一种狭隘的偏见,任何企业,如果不利用机会获利,其必将销声匿迹,所以,在社会的竞争状态下,只有靠员工们辛勤的劳动、合理的理性组织经营,永不停歇的获取利润才会生存下去,但必须一切的获利行为是合理的,合理的管理、计算这才是对资本主义以真实的评价。资本主义精神强调“理性”二字在任何行为中发挥作用。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经营上的数量、规模、类型、形式和方向上都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先进之处,资本主义以其丰富多样的经营方式如海外贷款、康曼达、公司、银行等方式获取资本,再将资本投入企业,来回赚取利润,但通过扩张殖民地、强取豪夺的方式是背离韦伯思想之外的,而且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沦丧,不管怎样,资本主义在西方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赢得了世界领先地位,资本主义精神是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韦伯主要从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
韦伯来阐释资本主义发展期间宗教伴随的变化来阐释宗教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得出宗教对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地位。路德把《圣经》中的职业翻译为“天职”,包括蒙召和身份两重含义,上帝召唤人们并给与指定的身
份,按上帝安排从事世俗的工作,代替了以“命令”、“劝告”等强行色彩,旨在说明把职业看作是上帝的旨意,只有坚守岗位,才会被上帝喜欢,眷顾。从而韦伯得出世俗的工作在路德的阐释下成为了一种神圣的旨意,使人们安于生活,辛勤劳作,把工作视为天职,从而促进了经济生活的发展;加尔文的“预选说”,并非人类为上帝存在,而是人类乃为上帝存在;上帝是全能的,上帝在宇宙中拣选了一小部分“选民”,只有他们才能获得救赎、拯救,并且是从古以来就内定了的,无法改变,而其他人都是被定了罪的,无法获得永生;至于哪些是选民谁也不知道,所以每个人都想通过无休止的劳动和高尚信仰来获得选民资格,从而表现都很尽善尽美,只为获得选民资格或者来认定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加尔文还发展了“邻人爱”的思想,在个人内心孤独的压力下,主动采取的特殊组织形式,获得内心的慰藉,从而促进了组织的出现及壮大,即出现了资本主义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组织等形式的集合体,集体劳作创造财富,在这样的环境下,资本主义来势汹汹,发展迅速。另外韦伯主要对当时社会宗教基础包括加尔文宗、虔敬派、循道宗、浸礼宗诸教派来阐释宗教在社会生活以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五)韦伯强调资本主义发展中宗教的影响进程:入世制欲主义
即确立了宗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总所起到的作用后,接着论述宗教是制欲的,随着讨论了宗教是入世的还是出世的,通过不断的查阅资料,推论、理解宗教的各种行为,人们由以往住在教堂的牧师或教主为神的化身,传达神的旨意,他们不出去工作,只需要普及神的光辉就能获得永生,这也是入世的代表;而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宗教的改革,教主或者牧师都需要出去工作,并且把工作或任务看做是上帝的旨意,视工作为一种天职,只有人们尽善尽美的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人才可能获得好的生活,达到赎罪,就渐渐演变成为出世的,经过历史演变宗教不断改革,最后的论证结果是制欲的并且是出世的资本主义精神。
(六)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思想概述
综上所述,韦伯所要验证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宗教是如何发挥影响作用,并且论述了宗教伴随资本主义发展中自身的演变过程,两者的相互关联性,偏偏在那个时代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里发生了世界性的新兴声音,开创了当代社会的新局面,资本主义也在这样的历史推动之下茁壮成长并在或多或少的颠覆了韦伯的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现在所评论的往往是韦伯视野之外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给予现在西方社会的评价是基于功利主义社会的看法,这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的发展面貌,并不等同于韦伯的出世制欲资本主义精神,现在资本主义也是对韦伯理性资本主义的偏离,面对这样的社会,而韦伯呼吁不要只是以篇概全否定真正的他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理性资本主义。在韦伯眼里,一个真正的劳动者是有集中精神的能力、高度责任感、精算的经济头脑、提高业
绩的冷静的自制和借鉴结合在一起,这就为劳动本身为目的和资本主义所必须的视劳动为天职的观念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础:宗教教育最有可能克服传统主义。韦伯把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事例来说明真正劳动能跟着所具有的能力。而当代社会也有许多像他这这样的人,利用理性管理来赚取利润,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这些人又会把钱投入到慈善事业,回馈社会,这些企业都会利用捐赠与教会保持和睦关系,从而获得上帝的恩宠,这也许就是当今西方世界慈善事业如此发达的有原因,是因为宗教信仰所驱使,也是他们生活的一种价值取向。
三、总结
韦伯这一伟大学者给予我们一个崭新的视角去审视社会发展,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从另外一种独特的切入点,让我们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家之作确实是需要有必备的基础为前提的,他在文章中摆出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可谓是用心之作,他并且克服了诸多困难查阅他国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毅力、恒心的过程,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我们写不出这样的巨作。看书也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为了读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精华,我需要看三本书来达到我想要的目的,通过导读部分,我整体了解了这本书的中心是什么,而后两本的仔细阅读,才更了解到韦伯的理解方法是如何做到的,这一个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需要有一套严密的论证结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构建,才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实在佩服。
在看这书前,我也曾视韦伯是唯心的视角来论证资本主义发展的,但为什么却成为一本世界性名著,带着一种疑惑来读此书,但是韦伯在开篇做了简明的澄清,他主要是在挣脱常理的论证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进入特殊视角“宗教”领域,这也是常人不敢轻易踏入的研究领域,必然会招致唯物史观的批判,但韦伯却做到了合理,并且论证的恰到好处,这也是一种创新,但是,在我看来,韦伯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教育下的家庭,他的母亲本身就是基督教徒,这也许就是宗教在韦伯这样一个普通人身上的影响,这也只是我个人看法而已,总之,韦伯这样的先进思想需要我们学习,用心领会这样一个独特视角。现在社会学发展正需要这样的独特理论来跳出传统的模式,也是社会进去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顾忠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M],李修建、张云泽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3](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二)[M],李修建、张云泽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第三篇: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1.报团: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2.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3.默多克的沃平革命: 20世纪80年代,由于指责英国印刷工会效率低下,默多克和实力强大的英国印刷工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断绝了和英国印刷工会的往来,在离舰队街不远的沃平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厂,引入了计算机管理。印刷工会决定将沃平变成他们的滑铁卢之战,在198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对默多克展开了各种围攻。沃平成了代表进步势力的默多克一方和代表传统势力的印刷工会一方的交战阵地。其结果是默多克和他务实的商业模式取得了胜利。沃平之战不仅对英国工会史,而且对世人对默多克的评价都是一个关键点。默多克在这次事件中表现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商人,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其实,即使默多克不向印刷工会挑战,别人也会这样做。当然,沃平之战并没有阻碍技术进步,即使是在印刷行业。
4.西方新闻媒体的基本理论和流派: 理论:宏观理论包括关注社会稳定的结构功能理论,重视社会变化的社会冲突论和强调社会适应的社会进化论。媒介的规范理论即媒介的主导型理论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和客观性原则。自由报刊主义理论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形成的一种新闻理论系统,是西方各国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型理论。社会责任论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型理论。尽管它自身有着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但西方大多数国家仍把社会责任论作为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和构建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客观性原理在西方新闻界的理论和实践中地位一项重要。它不仅体现了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而且包括一系列与日常新闻事件有关的方法和准则,这种承上启下联系主导理论与具体业务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成为西方新闻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基本原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客观性原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它经历了不断的批判和修正。在这个意义,它又是西方新闻界最具争议性的理论。
学派: 经典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是西方新闻学研究的三种学派。经典主义学派在西欧的法国、德国和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还有相当的影响。这些学者坚持以本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为依托开展新闻学研究,包括新闻理论探索。实证主义学派又称行为主义学派、经验学派,以美国为大本营,以定量调查为研究方法,有及时性、个体和可观察的三个特点。并恪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格言,占主导地位。批判学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但派系众多。该学派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传播的长期影响来考察新闻媒介效果理论,着眼于宏观社会来研究媒介运作,并以强烈的主观意识切入研究过程。政治经济分析也称结构决定论、假意识形态与文化工业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分析三者在批判学派中影响较大。
5.美国电视节目<辛迪加>:在美国电视业中,辛迪加是指辛迪加经营者向多个用户,比如电视台、有线频道或全国广播电视网这样的节目播出机构出售电视节目播出权的发行活动。它是一种商业代理行为,辛迪加经营者从电视节目版权所有者手中得到其节目在辛迪加市场出售的代理权,然后从中赚取从事中介服务的代理费。辛迪加系统处于节目供应网络和节目播出网络之间,它既为节目播出网络输送“养料”(用以播出的节目),又同时接纳和处理其“废弃物”(完成首轮播出任务的节目),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为节目提供储存和交易空间的机制。这种机制以辛迪加经营者的代理发行活动为主体,在契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电视节目供应和发行的动力机制。
6.西欧广播电视公司实行双轨制的目的?面临挑战?
目的:1.引入竞争机制2.保持政治多元化3.防止垄断、避免恶性竞争4.保护传承本国文化。挑战: 1.公营台观众流失及改革:BBC 的两个主要频道BBC1 和BBC2,目前分别占有30%和10%的观众份额。BBC 的改革。2.私营台商业化、娱乐化、美国化。
7.当今西方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西方媒体的私有化 西方媒体的私有化主要指西欧的广播电视业 1.意大利 2.法国 3.德国 4.葡萄牙 5.西班牙 6.英国
二、西方媒体的集中化 1.收购,兼并,联合,合资等方式 2.Viacom 个案 3.纵向,横向 4.西方六大传媒集团
三、西方媒体的商业化(一)私有化和商业化相伴相生 私有化—— 盈利—— 广告—— 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二)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 1.商业化运作的积极影响(1)广播电视的频道频率大大增加(2)西欧各国的电视频道数量发展(3)媒体内容更加贴近受众,形式生动活泼。(4)媒体收益大大提高(5)媒体实力提升,为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创造条件2.商业化运作的负面影响(1)媒介的使命感逐渐淡化 ① 以受众的兴趣和广告收益为导向 ② 媒介服务对象的重点从受众转向广告商。(2)娱乐化的潮流席卷西方媒体(3)娱乐节目美国化。
四、西方媒体的全球化(一)西方媒体的全球化的动因:资本总是朝着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流动。(二)跨国经营主要区域还在欧美国家。(三)案例 1:新闻集团在英国: 1.先后收购《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成为英国报界最大的一个报系.2.合资创办 SKY TV(天空电视台),之后成立天空广播公司,被认为是“英国第一家真正 的商业电视台”.3.新闻集团被称为“全球电视帝国”,其覆盖范围已包括 5 大洲,占全球面积的三分之一.(四)其他案例:
1.BBC 走向世界: 2.澳大利亚,创办 UKTV(英国电视);3.欧洲,娱乐频道 BBC Prime;4.美国,电视剧和娱乐频道 BBC America;5.日本,网络公司,提供体育比赛节目内容.(五)美国:媒体资本和媒体产品的最大输出国(六)西方媒体全球化的影响。(七)西方强势煤体抢滩中国 1.进驻策略: 内容为王 扩展平台 推销品牌 印刷出版先行 2.巩固发展策略: 本土经营 与本土优势传媒或特色传媒合作 人才本土化 内容本土化 政府公关 踏足香港。
8.西方媒介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1.进驻策略: 内容为王 扩展平台 推销品牌 印刷出版先行 2.巩固发展策略:本土经营(与本土优势传媒或特色传媒合作)人才本土化、内容本土化、政府公关、踏足香港。
9.《今日美国》的传播策略?如何通过《今》的成功来借鉴?中国该如何应对?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全国策略:1.读者定位(1)商旅人士。商界人士在旅途中希望及时读到广泛全面的新闻信息,并追踪各自家乡运动队的比赛消息,《今日美国》正填补了这个空白。(2)发行策略:在机场和酒店大量发行。数据表明,目前《今日美国》的读者有 42%是在旅途当中阅读该报的。此外,《今日美国》的出现使许多“一城一报”地区的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2.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1)“美国各地”栏目(Across the USA)美国 50 个州按字母顺序排列,分别用百字以内的篇幅报道每个州的重要新闻(2)体育报道 报道美国各地前一天和当天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纪录,每一个统计数字,全面细致,是《今日美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内容之一。《今日美国》也因此多次获得“全国最佳体育报道”的殊荣。早期通过电话等方式,一局局一场场搜集了美国所有公园、体育场和俱乐部的比赛。如今已经与全美各主要体育组织电脑联网,更为迅捷、准确。⑶旅游新闻⑷气象服务。
版面特色:1.“电视化”的版面编排:快餐式的。2.报纸版面的主要因素:①栏,一般版面按几栏分是相对固定的,成为基本栏。②图片:西方新闻。
调查显示:1.七成以上的人更喜欢彩色的报纸。2.彩色并不会破坏报纸的可信度。3.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更喜欢看彩色。4.彩色报纸对于家庭订户吸引力更大。
3.报纸版面基本原则:①信息量。②美观原则:“眼球经济”。③易读原则。
成功的原因:1.全国性报纸的空白。2.读者的观念。3.处于流动状态的商旅人士。4.希望新闻迎和读者心里。5.管理和发行。
借鉴:《今日美国》报就是对信息时代“注意力稀缺”问题的一个回应。该报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顺应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大量使用图片、导读、图表、简讯和网页化的版面。21世纪初期以来,这种网络化的编排方法也被我国的都市报所采用。默多克建议报业抓住互联网长足发展的机遇,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他说:“报业的机遇就在于,不要在印刷版这一棵树上吊死,而要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新闻和意见。”他透露,《华尔街日报》正准备为读者提供三个层次的在线内容——可免费获取新闻、订阅服务与定制高端服务。这些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报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10.主要国际媒介集团:时代华纳(美)、新闻集团(澳)、维亚康姆(美)、迪斯尼(美)、贝塔斯曼(德)、维旺迪(法)、皮尔森(英)、汤姆逊(加)
11.西方三大传媒集团给我们哪些启示?
维亚康姆(Viacom)
一、Viacom 概况 1.2002 年,股票市值超过 AOL Time Warner, 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传媒集团.2.同年,Fortune “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娱乐类企业中名列榜首.3.传奇人物:雷石东(Sumner Redstone)“在中国没有人能赢我.” “大家只要记住 Viacom,把其他公司都忘掉。”
二、Viacom 发展历程 1.起步:汽车影院连锁店(家族企业:国家娱乐公司)2.小公司收购大公司:收购 Viacom(古稀老人的大胆举动)3.Viacom 兼并 CBS:“近年少有的获得收益的成功合并”.三、Viacom 主要业务构成 1.电影: 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星球大战》(《阿甘正传》 《碟中碟》 Titanic)2.广播电视: CBS 电视网 MTV 有线音乐电视网 Nickelodeon 儿童频道 BET 等十余个有线电视频道 3.Blockbuster 音像租赁零售店
4.Infinity Outdoor 广告集团 5.5 家主题公园,互联网等
四、Viacom 经营理念与发展策略
1.ABC 三步曲: Acquire,Brand,Copyright 2.坚持以传统产业为核心 3.选择优秀产业进入,有效整合资源 4.内容为王 5.精确定位,细分市场 6.品牌经营 7.内容和渠道相结合,“全球化思考, 本土化实践” 8.中国市场策略。
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
一、80 年的并购之路 时代公司:一本杂志起家的全球出版业巨头 华纳公司:全球娱乐业巨头(电影电视)1989, Time + Warner 1996, Time Warner + TBS(特纳广播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播娱乐集团 2001, AOL + Time Warner, “世纪联姻”,成为“第一家面向网络世纪的综合性大众传播 和通信公司”.二、主要业务构成 美国在线(AOL,ICQ,Netscape,Winamp,FM365)HBO 电影频道 特纳广播公司(CNN,TBS,TNT,华娱卫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哈利波特》《黑客帝国》《完美风暴》)华纳音乐集团 新线电影公司(《指环王》)时代杂志出版公司(《时代》《财富》《人物》等)时代华纳图书出版公司
三、陷入困境:网络泡沫破裂,AOL 股价暴跌;
9.11 事件影响;2002 年一季度,创美国季度亏损纪录-542.2 亿美元;2002 年,市值被 Viacom 超过;
四、重组 :2002 年起重组,分为两大事业群,“独立运营,联合作战”: 媒体及通讯集团(AOL,Time)娱乐及网络集团(HBO,Warner,TBS)
五、反思:AOL Time Warner 的教训 网络泡沫的破灭对 AOL 的打击只是其表面原因;AOL 与 Time Warner 合并后各自为政,资源整合不力才是问题根本.(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差异较大)
维旺迪(Vivendi Universal)
一、概况 总部:法国巴黎 巨型跨国集团,2600 个分公司遍布 60 多个国家,约 35 万雇员.40%收入来自美国,40%来 自法国本土.一度是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业务涉及 6 个行业:电视电影,音乐,出版,电信,互联网,环保.二、发展历程 1.前身:通用水务公司(Compagnie Generale des Eaux)150 年历史,法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和环保设备制造公司.2.80 年代开始,向运输,建筑,地产以及电信和传媒领域扩张.3.进军传媒娱乐行业 1996 年,梅西耶升任水务公司总裁;1998 年,更名为维旺迪,正式进军电信,网络,娱乐和传媒产业.2000 年 1 月,合作成立 VivendiNet 互联网集团,意在建设欧洲最大的门户网站.2000 年 12 月,兼并西格拉姆(Seagram)公司.环球音乐集团和环球电影制片公司(世界第二大电影制片公司,《侏罗纪公园》《角斗士》).Cananl+集团,欧洲著名的付费电视运营商.4.大肆扩张,迅速崛起 2001 年一年间,耗资 500 亿美元在美国完成 5 次并购.Houghton Mifflin 出版公司 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供应商 MP3.com 美国第二大卫星电视公司 EchoStar 美国电视网(USA Networks)的影视业务 与 Sony 组建网络公司 5.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覆盖出版,电影,电视,音乐,电信,网络等各个领域.6.负债累累,濒临崩溃 负债累累:大规模兼并,经营不善,大肆举债.2002 年 7 月 1 日,华尔街评级机构将其信用 评级降为“垃圾”级别.巨额亏损,假帐**:7 月 2 日,《世界报》头版报道,Vivendi 前一年亏损 136 亿欧元,且 涉嫌做假帐.公司股票应声而落,3 天跌落 1/3.7 月 3 日,总裁梅西耶被迫辞职.—--到 2002 年 8 月中旬,Vivendi 公司市值从两年多前的 1000 亿欧元至 101 欧元,缩水近90%.公司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和现金危机, 濒临崩溃.(当时现金量仅够维持到 2002 年 10 月.)7.新官上任,调整重组 2002 年 7 月 4 日,新任总裁让-雷恩佛尔多(Jean-Rene Fourtou)走马上任: 削减公司现金损耗,争取银行贷款;资产重组,出售部分资产,削减债务: 退出互联网和出版领域,将重点放在电影电视,电信和环境业务上.三、传奇人物梅西耶(Jean-Marie Messier)曾任法国财政部长巴拉迪尔的企业私有化顾问.39 岁升任通用水务公司总裁,开始大刀阔斧打造传媒业巨头.他的迅速兼并和大胆目标令人目瞪口呆,媒体评论他“有一个填不满的大胃口,每天要吃掉一 家公司.” 初期的成功赢得法国国内阵阵欢呼,被多家媒体称为“法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总裁”,并赢 得法国最高荣誉——荣誉军团骑士勋章.顶峰之时,出版名为 j6m.com 的自传,成为畅销书.(自称 J6M, “Jean-Marie Messier, moi-meme, matre du monde.”)与维旺迪环球一起从顶峰跌落.2002 年 7 月 3 日被迫辞职.鼎盛时期平均税后月收入 10 万美元.辞职费高达 1780 万美元.四、维旺迪的失误 没有处理好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平衡.没有处理好快速扩张与资源整合的关系.盲目扩张导致收购的媒体在集团中的位置和作用模糊不清.规模庞大,战线过长,运营无法兼顾.在业务发展上的决策错误.没有认识到优质产业――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在网络业务上投入过多,亏损严重.管理层的矛盾 保留被兼并产业原有管理层 ,但其在能力,配合上不尽人意.梅西耶独断专行的性格.总结:三大传媒集团的启示 :1,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并购可以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从而达到 1+1>2 的“协同效应”.Viacom 并购 CBS, Time 与 Warner 及与 TBS 的并购都是成功的范例;2.传媒集团不仅要并购做大,更须整合做强: 人力资源的整合 业务资源的整合 管理模式的整合。
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即市场全球化,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的经营策略是西方大型传媒集团经营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发展国内媒介集团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
一。全球性经营让西方大型传媒集团可以在许多方面受益,特别是可以降低成本。世界各个国家在观念、政策、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但是各大媒介集团在各国都有自己的公司,可以合理地对各国的资源进行配置,取长补短,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以购并实现媒介多元整合,以多元化凸显规模效应。购并是跨国媒介集团迅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介集团无不是经过多次购并才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的。也正是由于跨媒介、跨国界的兼并收购,这些集团才能一方面通过产权交易、兼并和破产,把不良资产抛向市场,再把优良资产组合进来,达到迅速提高资产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共同使用机器设备、信息网络、交通工具、专业人员等,降低成本,提高产出。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更使得这些媒介集团既有效规避风险,又通过交叉促销等降低费用、扩大影响,凸显规模经济的优越性。
准确的市场定位。经营方针是媒介集团运作的首要问题。媒介的定位是媒介根据市场状况和受众需求对自己将要生产的媒介产品所作的规划。媒介前期的需求定位可以减少产品投放市场的盲目性;可以降低成本,媒介企业可根据产品的定位提前做好各部门的协调,精心准备,在产品投放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企业内部的磨合所耗费的时间而带来的成本损耗,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重视内容经营。媒介经营内容在媒介集团的经营中占据着尤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几大媒介集团都十分重视内容经营,它们大都信奉“内容为王”,他们投入资金最多的是“内容”,为他们赚取利润最多的也是“内容”。这里所指的内容主要就是媒介集团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不同种类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内容成了媒介企业的生命线。
重视品牌经营。西方大型媒介集团的成功与其品牌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个集团旗下都有众多驰名世界的品牌,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
多元化经营。媒介集团可以通过兼并或重组将自身的触角延伸到书籍出版、期刊、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有线电视网络以及体育俱乐部、零售商店、主题公园、休闲娱乐公司、旅游、地产、咨询、会展等方面,使原来的集团业务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经营带来收入的多样化,同时也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
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之路对我们发展国内传媒集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但是任何经验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将他人的经验和自身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四篇:《当代西方政治思想》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命题。
2.政治产生于从野蛮时代进入时代之后。
3.从实质上看,古老的观念认为,政治就是“正义”或“善”,把政治看成最高的善,看成。
4.在古希腊,“政治”的原意为城邦,指城邦中的。
5.在当今西方许多学者看来,政治就意味着普遍的。
6.广义的政治思潮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
7.“天赋人权”说是一种关于人的的学说,倡导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的“人”的权利。8.是一种用市场交易关系来解释政府的起源及其体制的合法性的理论。社会契约论
9.社会契约论的直接来源为古法中的社团法、合伙法。10.指的是民主制度的一种类型,是近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的一种制度安排。11.是古希腊、罗马城邦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12.密尔的《》一书被认为是确立代议民主制的经典著作,影响深远。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分权理论的是自由派思想家是。
14.三权分立学说的集大成者是。15.是西方政治的一个核心制度。
16.当代系统地阐述保守主义权威观的是。
17.首倡“专家治国”论的是主张“管理革命”的美国哲学教授。
18.从专家治国的理念出发,丹尼尔·贝尔主张以制取代自由民主制。
19.竭力倡导“”的是英国工党领袖布莱尔。
20.法西斯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在德国又称民族社会主义——“”,在日本则表现为天皇制军国主义。
二、判断题
1.最早提出人权理论的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
2.托克维尔指出,直接民主实质上是大众民主,其最大弊端是可能导致“少数暴政”,导致对个人自由的侵害。()
3.美国是第一个以宪法形式确立三权分立的国家。()
4.保守主义在西方政治生活中长期居主导地位,是一种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
5.现代政党最早诞生于英国。()
6.保守主义的对立面是激进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
7.近代意义上的政治保守主义,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即18世纪末。()
8.保守主义的鼻祖为英国思想家洛克。()
9.20世纪的社会民主主义是革命的社会主义。()
10.作为改良主义思想体系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源头,其首创者为伯恩斯坦。()
三、简答题
1.现代政治生活具有哪些特征?
2.如何理解政治思潮的含义?
3.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有哪些?
4.“天赋人权”说的含义和精髓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当代人权观的内容。
第五篇:当代社会学思潮kaoshi
1.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⑴ 社会事实:存在于社会之中,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一系列的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强制性。
⑵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A社会事实需要根据社会事实解释,B社会事实的解释应该运用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C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社会事实进行求证
2.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比较:
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是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而社会唯实论者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历史深远的自己的内在规律。
3.马克思韦伯的社会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4.社会行动的类型:
(1)目的理性—目的合理行动,(2)工具理性—价值合理程度,(3)情感理性—情感或情绪的行动,(4)传统型—传统行为。
5.马克思韦伯的权威的类型:传统型、卡里斯马型、法理型。
6.功能主义理论:
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部分的作用和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功能先决条件,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他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
7.帕森斯的AGLL功能分析模型:
行为有机系统适应功能、人格达鸪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维模功能。
8.莫顿的中层理论:
中层理论: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A它是一种考察和理解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B它有经验材料的支持,C它可以产生经验的假设,D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而不关心客观的行动取向。
9.科赛的冲突功能主义:他借鉴了齐美尔的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冲突对社会系统的整合性和适应环境的功能;
(2)社会冲突的根源:社会冲突: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利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以致伤害对方。
它包括两方面因素:
a物质因素:权利、地位、资源的分配不均
b非物质因素:价值观的不一致
3)冲突的类型:a现实冲突和非现实冲突
b:紧密关系中的冲突:情感和人格
c:内群体的冲突和外群体的冲突。
D:意识形态下的冲突: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的已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宣传。代表人物是知识分子们
4)冲突的功能:包括冲突对群体的功能(系统结构)和冲突对社会整合的功能
5)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是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
10.米德的心灵,自我,社会的本质:(1)心灵的本质是内在的一种隐藏的意识活动,是生
理性的冲动和感应性的理智,心灵是行动,是使用符号去指导符号通向自我的行动,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被外化的冲动和理智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行动。
(2)自我是客我和主我的统一与对立性的综合体,主我的互动产生自我,自我的本质又是通过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结果实际表现出来的。
(3)社会是自我与他人互动的产物,是一个人创造和使用符号的组合。
11.社会交换理论:重点关注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它通过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及行动
过程中的选择,认为人际之间的行为是一种理性权衡之后的交换关系。
1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三重含义(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
前的形象(感觉阶段);第二阶段,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形象的评价(解释定义的阶段);第三阶段,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自我反应阶段)。
13.托马斯对情景的定义:如果人们认为某种情景是真实的,那么这一情景就具有真实的效
果。
14.戈普麦的印象管理: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
力。对期望行为的管理:选择、隐藏、掩饰;非期望性行为:预防、神秘化、补救。
15.本土方法论: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
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哈维马斯对社会行动的分类:
1)目的性行动,行动者权衡之后,采取手段(与客观世界相联系);
2)规范调解的行动,全体受共同价值约束(社会世界);
3)戏剧式行动,在别人面前有意识表现自己主观性的行动(主观对外部世界的反馈);
4)交往行动,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是一种言谈行动,生活世界)。
16.理想交往行动的三个有效宣称:
1)真理宣称:陈述能真实的反映事实(客观世界)
2)正当宣称:遵循语句陈词的规范(社会世界)
3)真诚宣称:陈述要表达交往的意图和主观感受(生活世界)
17.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资本的解释力
18.社会互动理论中社会运动与集体主义的关系:
19.后现代主要观点及评价:
1)主要观点:a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现实基础),b米歇尔•福柯的后现代理论的先驱(理论基础),c吉恩•布希亚的消费社会,d德里达的书写历史,e利奥塔德的关于宏大叙事的终结,f齐格蒙德•鲍曼的学会与好恶共处,g多元文化理论,关注边缘与少数。
2)评价: 贡献:a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新视角,b他提出关注思想而非个人,c后现代理论对宏大叙事的批评,d要求读者自己去感受文本,e对本质主义的批评,f玄中心化,g解构的主张,h重视非理性的因素;
缺点:a后现代社会理论不能满足现代科学的标准,b缺乏一种明确概念化的倾向,c宏大叙事总体化,d缺乏规范基础,e缺乏一种能动主体,f关于过去的论断的质疑,g具有破坏性,h不连续性,i把社会现象物质化的气象,j对关键问题的忽视。
互动仪式链:宏观的和长期的社会结构由互动仪式建构,这种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以复杂的形式组合起来,在局部际遇的影响下,进行情感能量的文化资本的交换。
仪式:人们的各种行为姿态,相对定型化的结果。
互动仪式:表达意义性的程序化习俗活动。
20.社会运动过程:
1)社会运动的预备阶段:a社会不安定,b集团冲突,c领袖是鼓动家;
2)社会运动的普及阶段:a不满者的觉悟,b联合,c领袖是预言者和改革家;
3)正式组织阶段:a意识形态的产生,b目标明晰,c行动纲领出现,d领袖是战略家;
4)制度化阶段:a运动成为社会的一部分,b决策纳入社会管理的部分,c领袖是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