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

第一篇: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发达的水陆交通,统一的货币,市场较前代发达;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繁华城市。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讲述隋唐经济的发展时,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3.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来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要点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手工业的发达

1.产地分布广泛

2.生产规模扩大

3.分工细,品种多

4.技艺水平提高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

2.统一的货币

3.市场较前代发达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

四、城市的兴旺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

五、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本节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课时和教具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隋和唐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后引入新课。

二、“农业的发展”一目,为本课的重点。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江南地区本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条件,但是江南的开发却非常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关中(包括淮河流域)遭受到严重破坏,而江南地区又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这对它后来代替原来的古老的经济区而上升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十分有利。那时,江南开发以土地资源的开发成果最为显著。江南多山多水,于是一场以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造田运动大规模展开。讲至此处,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刘禹锡和温庭筠诗歌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先讲明田的概念,然后叙述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具体情况,最后阐述造田运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由此造成的水旱灾害,这是水土资源过度开发的消极方面。此内容为本节的难点,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还可联系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的事实,使学生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有更深的体会。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应向学生指出,教材这里讲的是“开始南移”,到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才完成其转移的进程。然后重点讲明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隋和唐朝初期经济重心集中在黄河流域即中原地区,这种形势追溯到前代。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而南方经济则持续发展。北起淮水,南达五岭,西起湘水,东至海滨的广大地区,成为唐中叶后农业最发达地区。

2.农田灌溉的进步和农具的改进。教师按教材内容应明确三点:①隋建立时间虽短,但水利事业成就相当巨大。如先后开凿了广通渠和大运河。它们本属运输渠,而也使沿河两岸获得很大的灌溉之利。再讲明唐政府重视水利。唐中央和地方政府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水利,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布全国。②先要讲明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便于水田耕作,再讲明曲辕犁的三处重大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省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农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然后讲明筒车自行旋转汲水至高岸的道理,引导学生对比三国时马钧创造的翻车,让学生认识,使用筒车,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的功效。指出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唐代农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代茶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茶之风由南方传入北方,由中土传至塞外。由于茶有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茶的销路甚广,各地茶场主要都是在进行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并且都是大规模经营,茶的产量很大。贞元后开始征收茶税,后又实行禁榷制度,把茶的产销收归官营,于是茶税成为唐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讲完本目,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和小字部分。小字部分则具体说明隋和唐前期人口增长情况,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发展的三个特点要求学生理解。

三、“手工业的发达”一目。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教师要重点讲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通过课本的实例加深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四个特点要求学生理解。有关陶瓷业、冶铸业、丝织业的知识,因学生初中已有所了解,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上的小字和看唐朝的秘色瓷图画,自己分析回答。然后教师再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

四、“商业的繁荣”一目,1.发达的水陆交通。唐朝继承秦汉以来的驿传制度,建立了通达全国的驿道。在各驿道上,与官驿相邻,出现许多为旅客服务的民营店驿和往来神速的驿驴。水路运输也很发达,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南方,以长江为骨干,钱塘江、珠江等河流、湖泊,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路网,把许多城市联结起来。

2.统一货币。除发展交通外,唐朝也进行了统一货币的工作。武德四年(621)以前,市场上流通的是隋的五铢钱和其他古钱,非常混乱。武德四年废去隋朝的五铢钱,通行新铸的开元通宝钱,这是唐代近三百年间长期通用的钱币。货币的统一,对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朝的商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开元通宝”这一名词要求学生掌握。

3.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隋唐时期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隋朝和唐前期商业交易大都在国家设立的固定市场中进行,县以上的城市都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朝廷对市场的控制非常严格,对市场的设立、交易时间、店铺的规模都有严格的规定。从唐朝中期起,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与国家对市场控制的削弱,商业经营的广度大大扩展,突破了从前的限制。市场结构有了很大变

化,教材从五个方面讲述市场的变化和商人活动:①隋唐时期,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与交易的场所。②唐代为大量货币存放服务的机构也在较大商业城市出现,专营钱币存放与贷出的机构称为柜坊。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邸店和柜坊这两个名词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有关商品经济的概念。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可依据课文的叙述,作深入浅出的讲授。上述两个名词要求学生理解。③商业活动的时间,唐代中后期也同样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交易时间大大延长,出现了“夜市”。④讲述“草市”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看课本的小字,使学生对“草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⑤那时候,经商的人大量增加,再加上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讲至此处,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不少唐诗反映出当时的商人众多。从富商王元宝和玄宗的对话,可知当时豪商富贾钱财之多,势力之盛。

五、“城市的兴旺”。由于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主要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教师让学生在《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上找出这几个城市的位置。这些城市的主要特点是人口众多、商业繁荣。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的大都会。①长安。讲述时可运用挂图《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需要讲明四个问题:A隋唐两朝的都城,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规模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C人口众多,对商业的需求量大,促成长安商业的繁荣。D商业繁荣,东西两市店铺林立,行业很多,珍奇积聚。课本上的小字描绘长安城的繁荣,可鼓励学生阅读。②洛阳。需讲清两个问题:A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B商业繁荣,有南、北、西三市:丰都市、通远市、大同市。特别是通远市,由于面临通济渠,实际上是南北大运河的水运枢纽。

最后指出,长安和洛阳的交通和商业繁荣超过其他都市,成为全国性的商业都市。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唐代中期以后,北方遭受战乱的破坏,而南方的经济则保持稳定并继续发展。随着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繁华的商业城市也在南方大量出现,尤其是长江流域的许多州城成为新的商业城市。其中最有名的是扬州和成都。①扬州。大运河开通后,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唐后期,由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②成都。与扬州齐名的成都位于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物产丰富。成都又是长江上游货物集散中心。其商业辐射范围远至河西及陇右、剑南诸州。“扬一益二”成为当时的俗语。

六、“社会生活的变化”一目,教师不必再增加新的材料,主要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和看两幅插图,使学生对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小结: 作业:

第二篇:205-一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 一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②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③民族交往频繁。④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⑤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隋唐经济空前繁荣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先进的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 ④处理了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农业的发展: ①江南地区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②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农田灌溉和农具的改进

二、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田灌溉的发展 大运河有利农田灌溉 唐朝水利专职官员的设立 各地水利工程的兴修 农具的改进 灌溉工具→筒车 耕田工具→曲辕犁 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要点: 三大盛世,大一统的局面,统治者存百姓的思想,重农轻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大运河的开通,唐设专职水利官,各地水利工程的修建,筒车和曲辕犁的使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06高考重庆卷)

39、根据图5和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22467641 河南道 21029924 河北道 109906064 全国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关于我国古代环境问题(1)正确认识唐朝时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利:增加了耕地面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向大自然斗争的重要创造,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弊:人水争地、人山争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造成水旱灾害,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2)造成古代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农业只能扩大耕地面积,从而导致过度开垦。②土地集中,土地兼并严重,随着人口增加,人地关系紧张,只能通过开荒这种形式才能予以解决。③大多数统治者漠视环境,不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平衡。(3)古代的环境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①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②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搞多种经营。③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做到经济、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④要培养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依法治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才能遏制像沙尘暴和土壤沙化这样的环境问题的恶化;才能给人民营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

(二)、手工业的发达(1)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纺织业, 制瓷业, 冶铁业, 造船业, 造纸业(2)手工业的特点 ①部门齐全,产地分布广 ②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③分工细,品种多.还出现许多新产品 ④技艺高,具有外来风格 唐时期手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特点: 主要集中在运河沿岸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原因: 大运河的开通带来沿岸交通的便利、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自魏晋以来,江南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农业发展较快.1、商业繁荣的表现:(1)规模大:发达的水陆交通;商人足迹遍及全国(2)货币规范:“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3)市场发达,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城市里有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夜市(城市)和草市(农村)出现.(4)活跃的商业贸易和外商活动

(三)、商业的繁荣(1),四通八达的交通 陆路: 以长安为中心,通往各地.水路: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水道,长江水运方便,航运业空前繁荣.海路发达,对外贸易频繁(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繁荣的原因:(3),政局稳定,政策开明;(4),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频繁(5),民族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6)统一通用的货币

四、城市繁荣 1,长安和洛阳―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 长安城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既反映了唐朝的国力和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唐朝前期封建统治井然有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政治面貌。特别是长安城的经济布局突出了坊”“市”之分,“市”内店铺林立,非常繁华。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扬州―全国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繁华的夜市是其一个特点 成都 位于成都平原,物产丰富 长江上游货物集散中心 ①有发达的手工业 ②处于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唐朝后期,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表现是: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原因是:开明开放的政策;隋唐经济的繁荣和边疆与内地之间、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 * * *

第三篇: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①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____、____和____,分别负责____、____和____。隋唐时期在____省下设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②作用:三省的长官都是____,相权____。三省相互____和____,削弱了____ .保证了____。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唐朝的选官制度):①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____并____了科举制。②特点:它把____、____与____紧密联系起来,把____和____的权力,从____的手里集中到____。③作用:有利于打破____、扩大____,提高____。加强了____。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官营手工业:①制瓷:至唐朝,已形成____两大制瓷系统;____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②纺织: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民间手工业: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2商业:① “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②主要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____的开通、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____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____经济的发展,使____、____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____”的说法。除都市商业外,____ ____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唐朝时,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____,专管对外贸易。

三、文化:

1。四大发明(科技):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____印刷术 ② 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2。文学:①唐诗: ____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____ ____,____ ____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的著名诗人有____、____等;盛唐时边塞诗____、____ ;孟浩然、王维的____诗; ____、____和____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____的创作,赢得“____”的美誉;杜甫以____的“诗史”,被誉为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____”。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___诗。②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____③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____ 3。艺术:①唐代楷书步人盛世,____、____、____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唐朝的____、____等,都是草书大家;唐朝____等人的行书② ____、____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____、____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____和____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___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第二次大统一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政治表现: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典章制度先进完善;

②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选修)。

经济表现:吸取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选修),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思想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容并蓄

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选修)中外交往: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选修)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知识巩固

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②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③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④宰相不被重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5.下图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两汉

C、唐

D、明清

6.银行在今天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假如要编写我国银行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

A.唐

B.宋

C.明

D.清 7.《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

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

B.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官吏经商

D.政府鼓励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9、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1.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得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有的)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初年皇帝的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初年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度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并受到唐朝政权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法律的权威在当时占了上风;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唐朝初期皇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这与以后各朝代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14、(必修﹢选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中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卷46、47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 5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大唐六典》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隋唐时期确立的主要制度,并结合这些制度的作用分析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①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力量。(3分)②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③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生产的时间,减轻了负担,保证财税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④隋唐在制度上多有建树并不断革新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3分)

15、(选修)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

请完成:

(1)唐太宗的这番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存百姓”的思想。隋末农民战争动摇了隋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给唐太宗提供了历史教训。

(2)上述思想体现了我国先秦时期哪一思想派别的主张?。请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儒家思想(或儒家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仨”的学说,主张以德}台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3)唐太宗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上述思想的? 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二是戒奢从简。

第四篇:隋唐时期总结

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的加强:分封制下的君主贵族联合执政-春秋战国时开始中央集权-秦始皇时的皇权独尊和三公九卿-汉朝武帝任用身边人担任尚书令-魏晋三省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三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顶峰)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完善: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权责划分:

中书省—决策(权利最大)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六部:

户部(土地、人口、财政)礼部(祭祀、接待外宾、春闱科举)吏部(官员政绩考评,主要考评文官)兵部(军事用兵,五官考评)刑部(刑狱司法)工部(营造工程,水利建设,屯田)

意义: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彼此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选修四

背景:晋阳起兵-推翻隋朝-南征北战-天策上将-玄武门之变-等级为帝 思想与政策: 1)亡隋之鉴:

A. 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 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政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宽减刑罚 2)选贤任能:(内举不避轻,外举不避仇)

广求贤哲(房谋杜断)、不避仇怨(重用魏征)、不拘门第、不问民族 3)虚怀纳谏:重用魏征 4)革新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制定《唐律》,用法务在宽简,大量删减死刑条款 C.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意义:(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2)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4)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D.租庸调制(保障农时)

5)民族团结(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爱之如一)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2)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周时设北庭都护府。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3)粟末靺鞨:唐玄宗时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至此东北地区归属中央。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唐蕃会盟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3)地方藩镇割据问题

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分封制时的趋于严密-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秦朝时的郡县-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魏晋地方诸侯王的复立(八王之乱)-唐朝藩镇割据-宋朝转运使+军权分割(积贫积弱)

起因: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立节度使。

爆发: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表现:

(1)人事权-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职位传子孙或部将,不经过中央委派(2)财政权-赋税不上交

(3)军事权-拥有武装,不听朝廷节制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工具: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调节犁耕深浅,简便轻巧)筒车(水资源丰富的南方)(2)手工业

A. 丝织业:唐末前,主产于北方-唐末后,南方丝织品数量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时真正超过,主要由于北民南迁带来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以及气候变化)西亚风格的丝织品:中外交往频繁、吸取了外来的技术、兼收并蓄的对外态度 B. 制瓷业:唐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邢州-白瓷、越州青瓷)代表器物:创制唐三彩,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C. 造纸业:益州,宣州的纸最为出名,出现雕版印刷技术(3)商业

交通: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商品流通 知识补充:隋唐大运河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春秋古运河)、江南河 意义:

1、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2、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大运河造就了当时的中心大都市:洛阳(含长安)、扬州(含杭州)、涿郡(今北京)这样世界级大都市。

3、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五水: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货币:柜坊和飞钱

市场:有严格的时空限制(东西市、按时开市)口岸:广州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技术:

(1)雕版印刷术

(2)火药的发明以及唐末火药运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火炮和突火枪(南宋)思想:隋朝儒学家—三教合一。唐朝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文艺:

(1)诗歌的鼎盛(原因:开放繁荣的环境、科举考诗)(2)唐朝的短篇小说-唐传奇(市民文化)

(3)楷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筋柳骨)草书:怀素、张旭(4)绘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第五篇: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教案

历史备课组:田剑

张丹霞

孙晶

主备人:孙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炀帝的暴政;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等基本史实。(2)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3)唐初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2)分析比较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让学生领会,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选拔好国家管理人才和重视民众百姓的利益,都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教学重点:

唐朝的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安史之乱、唐三彩、唐代的诗歌、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作用。2“贞观之后”局面出现的原因。3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4五代十国政权更替。教学方法:

归纳、讲解、分析、回忆 学法设计:

识图、讨论、回忆、归纳 教学准备: 课件、地图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架

二、当堂练习:

1、最早把北京、洛阳、扬州和杭州这四座中国东部历史名城联系起来的纽带是()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茶马古道D大运河

2、唐朝有两位高僧对中外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鉴真和玄奘。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分别是()

A天竺、日本 B天竺、新罗 C 日本、天竺D新罗、日本

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耐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事件按事件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玄奘撰写《大唐西域记》②开元盛世③江都兵变④隋唐开始开凿大运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③①④

5、唐朝呈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等盛世景象,得益于其统治阶级的开放思想和统治政策。下列体现其开放的民族思想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6、“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唐三藏”的人物原型是(0

A 班超

B 玄奘

C 鉴真

张骞

7、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了战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工艺品——瓷器俩借代。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陶瓷珍品是()A、青瓷 B、唐三彩 C、白瓷 D、青花瓷

8、“开元年间,左右臧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这段话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9、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②都创立了重要制度,影响深远

③都兴建了大型重要工程

④都因暴政而亡,皆为短命王朝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A 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 唐太宗、武则天

11、《资治通鉴》记载:“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里的“上”是指()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的意思,拉萨市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如果你来拉萨,你会看到()

A、秦始皇陵并马俑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唐蕃会盟碑

13、唐朝时期,各国庞大的外交使团出入长安,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象,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D对外交通发达 参考答案:DABCABBBDBBDB

二、材料题:

1、材料一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致公卿”,时代垄断高官显位。

材料二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还处于开创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材料三

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1)隋唐时期以什么制度选拔官员?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这样的评语有何理解?

(4)隋唐时期创立的这种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什么时候废除?在我国隋唐时期起到怎样的作用?

2、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型,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什么制度?(2)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

(3)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4)唐朝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 请回答:(1)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假如你生活在唐代,你拥护这咱制度吗?为什么?(3)隋唐与秦汉在官员选拔方式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科举制度(2)由注重家世门第转变为以才学为标准(3)驱使大批知识分子以毕生精力追求科举考试,笼络大批优秀人才为唐王朝服务,有利于巩固唐朝政权,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兴盛创造条件。(4)1300年。到清朝末年废除。作用: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2、(1)科举制度或三省六部制(2)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史称“开元盛世”(3)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4)从人才使用、纳谏、政局安定、政策开明、民族平等和谐、制度创新、技术先进和内外交流等方面谈感悟。

3、布置作业:

下载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学(隋唐时期诗词)

    古代文学(三)复习资料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案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唐发达的对外交通;隋唐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日本遣唐使;唐文化对新罗、......

    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张丽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十课 隋唐时期的佛教美术

    第十课 隋唐时期的佛教美术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隋唐时期佛教美术基本知识。教学重点: 隋唐时期佛教美术的艺术特点 授课过程: 社会历史背景 从隋代581年建国开始到唐代907年......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祭祖制度略论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祭祖制度略论 马新 齐涛  2013-05-03 15:08:10 来源:《民俗研究》2012年5期 内容提要:魏晋隋唐时期的祭祖之制,正处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祖制度的转折期。这一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第二编第二分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38课时) (王志清提供)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诗歌、小说及其它文学体裁、以及......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 教 案 第一节 唐代文学概述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唐诗以其所表现。 2、诗歌......

    3-3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

    第3课时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1.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隋唐统治者,尤其是唐前期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