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网络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信息时代的浪潮冲击着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或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也逐渐发生着显著的变革,利用网络优势,将有效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原先的不足,突破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那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创新呢?笔者从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语言文字的抽象和网络画面的具象如何有机协调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网络环境 阅读教学 创新
当下流行“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透过这句话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不涉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尽管在立足教学岗位的同时不断的学习深造,也不可能穷尽天下、知古今所有。于是乎在网络高速、便捷的信息时代,把语文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我们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的一种常规教学形式。小学阅读作为小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撑便凸显了其教学的优越性。
一、无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思维的抽象性
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还是小学语文教科书。教科书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虽然文字具有表音、表形和表意功能,但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感知方式获取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毕竟显得还是抽象了些。
(二)、外延的广阔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涉及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日月星球、山川河流、人文地理、草木鱼虫、古今中外历史、名人名家„„当这样一些知识呈现在我们和学生面前的时候,我们深知我们不是万能的,毕竟作为个体的我们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面对外延无限广阔的语文阅读,我们有时真的束手无策。
(三)、课堂的局限性
小学语文承载着太多的知识,在课堂四十分钟内仅仅凭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进行阅读、理解、感悟,小学生最终的感觉还是模糊的。一味凭借想象虽然锻炼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但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可能被歪曲甚至外化。而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又不允许我们无限补充、拓展。
诚然,无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当今依托网络为信息获取主要方式的背景下显示了其许多缺陷。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引导学生学会对教学资料进行检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内容的广阔和跨越时空使得教学时需要师生拥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来充实内容,促进师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会根据需要检索并整理资料是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收集处理信息用于指导语文的学习。(1)、教学前(预习)学生对资料的独立检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综观当前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往往是流于形式,因为缺少可控可操作的抓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并在课堂上适时展示所搜集的资料利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按要求处理资料的能力。
(2)、教学中资料的及时呈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及时呈现教学资料,依托形象直观的资源解决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文本中用抽象的语言文字表现的事物客观准确地显现出来。例如一教师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从互联网上、学校资源库中搜集了各种关于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动画、视频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这些,都是学生平时不曾注意到或根本没机会见到的。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咆哮而下”、“一泻千里”、“逐渐枯竭”、“奄奄一息”等知识点时,查找了大量资料,根据资料自己设计了动画片段,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如今的生命垂危,逐渐消亡等画面通过对比的形式活生生地重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所接受,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时,为学生增加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表象,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阅读创新能力,所需的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想象能力逐渐得到提高。(3)、教学后的资料检索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E-mail、QQ、BBS等多维度的师生交互改变了以往单向的面对面交往方式。阅读教学后的作业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学习了《特殊的葬礼》,学生感受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与今天的奄奄一息和逐渐枯
竭,教师可在教学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我们江宁的母亲河——秦淮河的相关资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写一篇《秦淮河——我们的母亲河》的习作并利用E-mail上交作业。网络化的作业便于修改和评讲的展示。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维持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因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利用网络能呈现声音的高与低、色彩的明与暗、物体的动与静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教学《鸟岛》一课,在播放了一段鸟岛的画面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对鸟岛的印象。在一幅幅画面的呈现中,学生感受到了鸟岛的鸟多、鸟的种类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感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深刻领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接着教师再次呈现一幅鸟的色彩多的画面,画面中各种奇异色彩的鸟儿展翅翱翔。一个一个定格的画面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为学生观察鸟儿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障,为学生进行描写练笔奠定了良好前提。
(三)、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和具象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体现所学的内容。学生在读中想象文字所代表的事物,体验文本透露的情感。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但是文本中有时所反映的事物又是很具象的,需要学生能客观、正确的掌握。因此一味凭借学生想象有时会违背事实的客观存在性。例如教学《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时,文本意在表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这一标志性建筑应以引导学生准确了解、体验自豪为目的。教学伊始,教师可让学生对所了解的天安门广场作一简要介绍,相机出示相关资料,在学生读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心中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诚然我们不能局限于学生想象的层面,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描述的同时,应巧妙结合教学进程,利用网络优势把天安门广场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感。利用网络的具体形象对学生原先的想象作了更为准确、客观的补充。
(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交互性更为多向、方便、快捷
网络支持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行选择相关材料进行自我学习,他我合作。师生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交流者。网络环境下的大容量、高密度 的信息使学生在方便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的同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传递学习情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性多向而高效。例如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早》这篇文章之后,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鲁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鲁迅的信息。学生从网上很快搜集了鲁迅的生平、所写的著作、人们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名言等许多资料。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自我处理后,让学生之间互相网上传输交流资料,生生互动整合资料后传送给老师进行批阅。教师在查阅完毕后集中映示,师生再次讨论评价,这种师生、生生、人机交互性体现了多向、方便、快捷的优势。
(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拼音、字、词、句、标点、段落、篇章等等可训练之处实在太多,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原因之一。作为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扎实落实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紧紧把握训练重点,引领学生对重难点在阅读中揣摩体会。而教学中仅凭对语言文字的揣摩有时是很难实现训练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帮助学生突破所学的重难点方面建构一个平台。网络用于教学正是一个很好的保障,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有效地弥补、突破了我们教学的瓶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十九课《台湾的蝴蝶谷》中“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么一个片段时,学生对于“飞过”、“穿过”、“越过”这样一些动词,因限于年龄和所学原因很难真正理解并体会到其中动词的运用。为什么花丛是“飞过”?树林是“穿过”?小溪是“越过”?其中的动作可以互相替换吗?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并制作了三幅画面:
1、飞过花丛图、2、穿过树林图、3、越过小溪图。教学时播放这三幅动态画面,引导学生选择填空。学生观看了形象直观的动画后很快就确定了三个动词的用法并准确表达出这三个词之所以这样运用的原因。把对关键词语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实践证明利用网络教学利于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利用网络的音像效果,激发学习动机,体验阅读情境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动机表现在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学习志向的兴趣,动机的实质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因此动机能对学习起着启动、导向和强化的作用。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言语的表达,尤其是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把抽象难懂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可以通过网络再现的情景在音像视听的氛围营造下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执教国标本第九册《鼎湖山听泉》一课时,让学生在听淙淙泉声,观鼎湖山美景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朗读声情并茂地表达文本。还有许多游记类的课文,在引导学生做小导游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网络视频再现其景,用网络的音像效果引领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情境,这种利用网络营造的环境协同学生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情感认知上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利于突破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终身学习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知识每天高速革新、变更的信息时代,谁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谁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者必备的技能。当下打造“书香校园”,构建“书香班级”的活动在我们南京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作为学校一切的归宿终究应该落实在学生的真正发展上,因此培养“书香儿童”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如何引导学生去充满兴致而且持久的开展阅读呢?人手一本书?推荐好书?名人说书?„„综观学校目前的引领措施,可谓形式各异,但我们忽视了我们眼下的这代学生日后将走向的是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亲临的是每天必将面临的网络生活。电子图书的诞生,甚至很多国家的图书馆也将打造成电子图书馆,我们不是不要学生手捧图书,感受书香,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把我们的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和学生网上共读一本书。每每想起那样的时刻,感觉总是很温馨的。我与我的学生在每周五上午的第二节语文课上放下教室里的大屏幕,走进我们共同的阅读世界,从《三字经》、《格林童话》到四大名著,在读读演演、议议写写中学生感悟了书本,感受了生活,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境界。
利用网络引领学生参与并进入语文的阅读世界满足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日后更好适应社会储备了一种生存、工作、自我提升的技能。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具有搜索便捷、大容量、浏览方便、便于取舍等许多优点,而且成本低,适于资源共享。
当今,信息时代的浪潮冲击着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或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也逐渐发生着显著的变革,利用网络优势,将有效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原先的不足,突破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笔者从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和学习兴
趣的激发、语言文字的抽象和网络画面的具象如何有机协调、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性、音像视听,体验情境、突破、拓宽阅读面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创新,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网络环境优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07年9月18日9:8
出处:史家小学 作者:dch
内容提要: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优化了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新型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的浩瀚,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以及网络学习所带来的方便。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使他们能够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也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领会并把握信息技术和学科基本的思想和原则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求实创新,才能实现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最优化整合。
主 题 词: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
利用网络环境优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从《月是故乡明》说起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与积累的知识浩如烟海,即使我们教师用尽毕生精力,一刻不停地向学生灌输,能教给学生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世界变成“地球村”,学习的资源库变得无限广大,网上资源纷繁复杂,获取知识的路径不再单一。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能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确实,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扩展学生视野和思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并优化语文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深切地感受到,网上学习往往会使学生有“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存在“不自觉、无目的、无选择”的现象。要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需要“向导”的指点,否则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甚至不能到达目的地,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只有转变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才能更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价值。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最直接的途径,快捷学习并深入研究,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并进行探究和学习呢?本学期,在学校信息组的帮助下,我利用自己制作的“月是故乡明”主题知识网站,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单元内容为同一作家的四篇散文,看似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浏览网页、搜集资料、赏读美文、讨论交流等符合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一、转变观念,重新确立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
古人“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学观,强调了教学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是教师“角色”的重大改变,也是教与学方法的重大改革。通过亲身实践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我认识到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提供最好的教学,因为最好的并不是对于每个学生都适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同时,教师又更多地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很像是一个会议的主持人,根据教学的进程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控。冷场了就换个话题,跑题了就拽回来,精彩处就鼓一下掌„„
二、精心挑选,选择适合于网络教学的语文学习内容
网络语文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检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网络与语文教学本身之间的关系是“主”与“从”之间的关系,语文是主,而网络是从。适合运用网络这个工具为语文教学服务,就选择它,不适合,就舍弃它而选择更适合的工具。网络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决不能把网络教学来代替语文教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也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精心挑选,选择适合于网络教学的语文学习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
景山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为季羡林的散文专辑,共选了四篇抒情散文,分别是:《月是故乡明》、《五色梅》、《春满燕园》、《春归燕园》。季羡林先生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是青少年的楷模。他的散文更是当代散文中的瑰宝,是学生学做人、学作文的经典教材。他的散文有着完美的意境,精巧的结构,纯朴恬淡、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文学是人类灵魂面对自然、面对家园、面对人生的真情流露,是美凝练、含蓄的表现。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美。文学的美在于语言带给人的畅快淋漓,而这种感觉只有在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下,才会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不能为教而教,即孤立地教一篇文学作品,而应该将与之有关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美,感受美。教材编排也正是意在通过四篇
散文使学生集中了解季先生散文的特点,受到美文的熏陶感染,积累优美的语言,从思想、感情、语言等多方面地吸取名著精华,提高鉴赏能力,读写能力,为进入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就本单元内容,感知季羡林的人格魅力,品味他的散文韵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使学生在一节课的短时间内,感悟季羡林先生,网络是再好不过的工具了。但以往的网络教学实践,给了我一些启示:对学生学生来说,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去寻找一类为自己特别需要的具体知识,即便有强大的搜索引擎的支持,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我搜集了大量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以Frontpage为平台制作了《月是故乡明——走近大师季羡林》主题知识网站,减少了学生在网上寻找资料的盲目性。处理后的内容便于学生搜索,提高对有效信息的捕捉效率,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可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信息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三、感性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季羡林,一位耄耋长者,一代鸿儒,对于十多岁的学生来说,想要了解认识,无异于读懂一本深奥的科学专著。
“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我们班有一多半的学生家在外地,他们对自己的故乡都有着不同的记忆,都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写自己的故乡,谈对故乡的感受”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与大师产生共鸣,在进一步感受季先生的“文笔隽永,情感真挚”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个学生在论坛上说到:“我的故乡在澳门,我身在北京。南北两地,相距很远。故乡的美,无法比拟,我对故乡的情,无言可替。月是故乡明,我感受到了季爷爷对故乡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另一个学生写道:“我和邓小平是同乡人,来自四川。那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不是那美如画的风景,也不是闻名中外的川菜,只是普普通通的三轮车。每次坐都能看见车夫在流汗,但还是用力地蹬。有些车夫的衣服或鞋都破了,他们也没有心思去买新的。还是起早贪黑的一刻不停地工作,但那样仍
然挣的钱很少,也从没有人因为穷而多收人家钱。虽穷但也好好过日子,如果只听见他们的谈话声,那就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是穷人,他们的心不穷。我爱自己的故乡,更爱自己故乡人的品格、精神!”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发表对故乡的感悟,由于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甚至有些家长、老师也加入我们的交流,畅谈对故乡的思念深情。这种情感的铺垫,为后面走近大师的内心世界,体会大师文中的浓浓乡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课的导入,我从“月是故乡明”一课的解题入手,即而引导学生谈故乡,说感受,再回到季先生的“月是故乡明”结尾抒情部分,学生对文中所蕴含的季老的浓浓故乡亲情的理解,就水到渠成,融会贯通了。
四、个人探索,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网络环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化的空间,抓住实质,处理好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的关系。
如学生在完成本课的第二项任务:浏览 “走近大师”这一栏目,了解季羡林其文其人时,网站中共分四层子目录介绍了季羡林的散文代表作,他的生活琐事,媒体报刊的报道,他的生活情趣等等,并配有许多幅图片和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去仔细欣赏,每一段介绍都去认真研究,因此,对于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体研究”,在学生独立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他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看图片,浏览相关资料,品读文章等等。学生自主、自由地操纵鼠标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对自以为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学生探索的结果应以能根据任务,结合资料,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将理解通过文字在BBS论坛上表现出来。
学生在论坛中写到:“读了季先生的仁者爱猫,我了解季先生的为人,他不仅谦逊,他还是一个爱自然,爱动物,爱身边一切生灵的人。”
“通过季羡林爷爷的《永远的悔》,看出了季羡林爷爷对母亲的思念。身在他乡,心里却思念着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母亲。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他对母亲的思念写得那么真实,那么感人。” “偶认为季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的一位老学者,他总是以一棵平常心去看待事物,而且从不夸耀自己,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读过《中餐与西餐》感受是:我们不能被西餐食品给诱惑住,那样太没出息了。我们应该正式恶劣的风气。如果狂热的吃洋餐食品,那么就等于对自己的民族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自信的民族就是没有出息的民族。” 等等。
显而易见,在网络环境下的个人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的训练也更加深化,学习的结果也会更加广泛(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认知技能等)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小组合作,激发创新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在同伴间进行协作学习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在学生通过主题网站进行探究后,最后充分利用BBS论坛,让学生将面对这位“一代鸿儒,国学大师”最想说的写下来,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交流的机会,真正宽容了差异,使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成为可能。这时,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边讲述边演示从网站上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如根据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资料上所习得的语言帮助自己表达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把季先生散文中的真挚情感,人性中的谦逊纯朴,传统文化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自己的血液里,达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通过小组、班级的合作互助学习,使对研究的同一任务学生对该任务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让研究不同任务的学生能够信息互补,形成
对不同任务较为全面的认识。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效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改善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六、延伸拓展,激发进一步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课后指导学生利用主题网站继续进行专题性研究,激发进一步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扩大到课外、校外,从而有效完善自我认知结构,最终完成“走近季羡林”这一知识的建构。
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优化了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新型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的浩瀚,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以及网络学习所带来的方便。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使他们能够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也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领会并把握信息技术和学科基本的思想和原则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求实创新,才能实现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最优化整合。
浅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语文教学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了当务之急。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网络资源的广泛和丰富让语文的听说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1.从有限到无限的教学时空。
听说教学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模仿,教师要起到好示范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初一
时重视讲故事,如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亲戚、朋友、爱好、兴趣或讲述童话、幻想故事等;初二介绍一些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如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介绍科普知识等。适当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如“排名次好不好”、“做班干部好不好”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2.从单调到生动的教学方式。
学校课室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
二、阅读教学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三、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二是写作要有新鲜的血液,学会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三是重视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
四、网络教学
网络的介入,使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要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1.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我在学校的网页中有学生自编的刊物“二楼风景”就很好体现了这个特点。
2.善于掌握学习利器。
网络有很多软件和工具非常实用,只要利用妥当,会事半功倍。关于语文的就如“中华诗词”、“智能成语词典”、“中华灯谜”“成语大全”“文状元宝典”、“诗词快车”“遣词魔典”“中华成语掌中宝”、“烟雨阁诗词库”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集成性强,查阅方便。比如“中华诗词”几乎集中了中国的诗词,而且查阅方式多,可按作者、题目、关键字等来查找需要的诗词。
网络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运用得当,网络资源将给语文教学开创广阔的天地。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我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 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①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普及,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荷花盛开时的情景,教学导入时,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儿,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在舞蹈。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能力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搜集资料,广泛阅读
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如在教学《翠鸟》前,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学习《和时间赛跑》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以及珍惜时间的事例,教学古诗文时,学生上网查阅背景资料。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朗读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言,丰富知识。
2、声情并茂,加强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教材中大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境中去。如教学《月光曲》时,抓住时机播放《月光曲》,并适时配乐朗读示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音乐旋律和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不知不觉也融入到这美妙的境界里。在音乐的渲染中,每位学生都读出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写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网络作文教学具有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我担任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年级练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写自己的这次习作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几篇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在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在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方面,将它们写下来。运用多媒体软件还能创设情境,在现生活场景,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还可利用网络互评、互改作文,进行协作学习,实现多元评价。上课时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示为红色,不同之处可以闪烁。围绕字、词、句、标点等进行互议互改,方便地进行增、删、变、换的指导修改,以节省课堂时间。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提供了众多的读者,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让作者和读者沟通评价的平台,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思考、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1、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当电脑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在空中飞舞,一片金色的草地„„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漂亮啊!”„„在这优美情景的烘托下,让孩子们说说心中的感受,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每个学生都很激动、兴奋,跃跃欲试:“我想在草地上做游戏”“我想躺在草地上睡觉”„„强烈地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创造欲望,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起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五彩池》时,播放有关介绍五彩池风光的录像、图片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用五彩池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且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而信息技术课程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让我们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语文课程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第二篇:利用网络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研究课题论文
利用网络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新的形势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打造网络优势平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时效性,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我们时时刻刻在接触网络,公司也实现了网上办公,OA系统、PS系统给我们的办公带来了诸多方便。现在企业员工中基本都具备了运用网络的素质,企业现有的局域网以及全球共享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员工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成为了一个可以实现的新课题。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对职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基于数字化的网络,通过双方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来实现的,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实效性。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从集中统一传统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从工作周期较长、效果反馈较慢转变为即时性强、周期短、见效快。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的现代化。
网络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增强其影响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深入细致的交流是基本的要求。在网络上大家可以利用论坛的形式进行交流,其影响面就变的大了,并且网上交流可以是匿名、开放的,这使得交流者间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气氛。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只要是职工关心的话题,只要是职工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在网上都可以开设论坛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就可以让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网络入脑贴心。
1网络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发展动态。思想政治工作要疏通职工群众思想、稳定社会情绪,及时发现职工中存在的消极的情绪倾向是非常重要的。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警装置。网络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交流,这就使得大家敢把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要充分重视,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
网络系统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大量信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掌握最全面的信息,了解社会的最新知识是基本的素质要求。过去大量时事类、政策类的报刊是重要的信息源。而在网络时代,只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能,就能从网络中发现所需的无尽的信息;只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就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有很多挑战。例如:网络给西方文化渗透的带来了新途径;网络资源共享导致的信息量大增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着许多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
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带来的这些挑战,化“不利”为“有利”呢?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企业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运用网络这一新的交流工具,开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网络改变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方法往往是通过做报告、开大会的形式开展的,受教育者都是被动 “填鸭式” 地接收,还有的职工由于生产等各方面关系无法参与学习或者中途退出,这样学习的效果不好是可想而知了。然而,通过网络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了。企业可以把学习的政策、法律法规、思想教育学习材料放在网络上,使职工有很大的自由度和时间来学习,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也可以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吸取知识。
第二、开通企业自己的论坛。论坛是网络中的交流平台,在这里,使用者可以一起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可以互相进行具有相当自由度的网上交流。由于论坛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和隐匿度,许多职工可以在其中发表现实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和言论。而要使论坛真正的发挥出作用,还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领导要敢于去面对论坛中出现的一些非主流的声音,能客观听取各方面对一些事件的评价;二是对一些苗头不好的文章不应简单的删去了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迅速分析文章涉及事件的性质、真相,并在这种分析后做出反应。三是要注意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引导职工利用论坛为单位的各项建设进行正确积极的荐言,不压制职工意见,但反对无中生有,随意扩大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第三、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懂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就无法对工作对象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有效指导。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花大力气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提高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素质。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崭新领域,企业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利用网络技术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胡建英.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宋元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李爱齐.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J].求实,2001年06期
[4] 金振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进入网络[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第三篇:利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初探[定稿]
利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 网络“博客”作为网络写作方式的一种,对传统写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为写作教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博客”写作具有交流互动性强、个性化、多元化等许多优点,能否利用“博客”技术来助作文教学一臂之力,甚至构建起作文教学的新格局呢?笔者从去年开始探索利用“博客”技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路子,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
学大有可为。本文仅就利用网络博客,进行写作训练作浅显的尝试。
[关键词]博客作文教学网络写作
“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是近年来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新兴写作方式。一般指以网络作为载体书写和发表网络日志或文章(图片、音乐等)的个人网页。①由于网络宽松自由的氛围,极大地张扬了博主的个性,展示自己魅力获取一种成就感的同时,还能体验和分享到与他人对话与交流的快乐,从而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成为时尚的一种元素。这也让利用网络“博客”进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一、利用博客写作的优势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博客写作无论在写作形式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呈 现出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交流互动性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与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人之间作文的互动和交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②这一要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很难实现。传统的作文教学集中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写,这样的教学被限制在班内的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在时空上具有封闭性,信息的交流也很封闭。作文评讲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也十分有限,一般只针对一两篇优秀的作文,交流方式也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交流,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阅读和评价),开展得很少,或者基本就没有。所以,一般作文发下来,学生看看分数或者等级,草草瞟了一眼教师评语,塞入书包了事,交流互动的效果被最小化。
而在博客上,作文交流互动的人群是多元的,有师生之间,有生生之间,有学生和自己朋友或者家长之间,学生可随时写作,同学、老师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并给予评论、指导、修改,实现了课内外相沟通、校内外相沟通。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想读就读,而且在阅读同学作文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启发,于是就来了灵感,找到了写作的好材料,由读转入写。老师也可非常方便地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到合适的范文,让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2、个性创作自由化
纸质作文,一般都是一个班级统一题目,统一体裁,形式单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博客作文借助网络对学生的吸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其习作形式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学生自由创作的一面,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以后,还可以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书写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或诗歌、或小说、或散文……这些“长处”的展示往往被访问者所赏识,在别人的赏识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作文的兴趣和激情,树立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形成自己的特色。
而且在博客里,学生与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对话都是自由而深刻的,以网易博客为例,学生写作的日志可以分为三种发表权限,“公开”——让所有登录者阅读和评论,“博友”——让自己信任加为博友的人访问,“私人”——让自己一个人独享,这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多元个性化的自由空间,将作文的话语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3、指导激励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因限于时间、精力,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指导和激励。而博客写作的指导激励则是多元化的,首先,老师在网络上可随时对学生的习作点评鼓励,学生在网上也可对同班同学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会保留下来,人人都会看到,这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其次,博客本身就具有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博客的访问量,学生间隔一定的时间必须不断地更新博客,这种“被迫”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会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良好积极性又能够巩固写作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在这种网络多元激励机制的鼓励下,有些学生每天都写网络日记,写作已不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一种记录,一种倾吐和交流,回归到了写作的原本目的。再者,“网上扬名”对学生激励的放大作用也显而易见,因为有了博客的平台,学生常把自己发表在博客上的得意之作在家长面前“炫耀”,家长也参与了进来,许多家长经常浏览自己孩子的网上作文,并留言鼓励与提出意见,更激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4.成长进步档案化
实施新课程教材教学的老师有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这能让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建立自信心,激发积极性。然而传统的纸质作文写完一本丢一本,虽然现在强调学生“成长袋”的建立,但这些收集起来的“作文集”由于缺少再修改和编辑功能,也只能是作为一份材料存档而已,形式大于功用。而博客技术却能很轻松地为学生建立他们成长电子档案袋。由于博客是电子文档,修改简单方便,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别人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新感受进行一次、两次甚至无数次修改,每次写作、修改、评论他人的作文或大家对自己的评论都记录在案,不会丢失,而且整齐有序。这对于学生感悟作文之道,积累写作经验大有好处。同时“博客”园地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心灵历程,对个人来说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博客写作既对作文教学是一种促进,又超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是极有意义的。
二、运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的实施思路
1、建立博客群,形成交流共享链
教师首先确定网站的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网站空间(眼下提供博客系统托管服务的网站较多,大都是免费的,有网易的、有专门的博客网站的),然后进行博客注册。教师先注册一个班级博客,用以发布作文任务,提供写作素材及学生的习作等,再统一全班同学在这一博客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相互加为博友,以便相互访问,形成一个博客圈,这样,博客就成了学生开展伙伴阅读与伙伴互评的超级媒介。
2、管理博客群,完善写作资源链
在建立好博客群后,教师在博客上根据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栏目,诸如 “精品阅读”(由教师或者学生推荐一些美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时事热点”(关注校外时事新闻)、“诗歌园地”(用以发布学生创作的小诗)“成语故事”(精选著名的成语故事,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写作新起点”(发布写作任务,并对写作进行指导)、“优秀作文”
(发表学生的得意之作供大家欣赏、学习、交流)、“习作平台”(学生提交教师布置作文的地方,方便教师批阅,免得登陆一个个学生的博客)、“教师园地”(发表教师的文章、心得及对学生的寄语)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在学生中挑选3-5名对网络技术比较熟练的同学担任
班级博客的管理者,专门对同学们上交的周记及作文进行编辑、发布和管理。
3、利用博客写作,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在这一切都建立完善后,如何利用博客网站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课堂同步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各种内容制作成网页,存放到博客网站上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在 Internet 上获得所需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在线构思、创作、发布并修改,评论。这一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归结为:确立主题、指导创作——搜索资源、筛选信息——在线构思、在线表达——探究交流、互评互改。
但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是在教学设备上,学生需要人手配备一台电脑,并且连成一个校园互联网络,这些只有在有条件的学校才可以尝试;二是在时间上,由于学生搜索资源,筛选信息和在线构思、在线写作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很难在一到两节课内对学生的作品逐一作评价,提出建议,学生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赏析同学的作文并进行交流互评。而文章的作者也不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些问题都限制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笔者从本学期开始担任了学校的一个网络特色班的教学,对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初步的探究中。
另一种是“课外异步教学模式”,即利用博客网站的特性进行课外作文教学的指导。“异步”是相对于“同步”而言的,指的是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借助博客网站、E—mail等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教师把写作任务发布到博客网站(如每周周记的主题、作文要求等)→ 学生浏览网站上的写作任务及相关的资源信息 → 学生搜索、筛选作文资源完成写作 → 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以E—mail的形式发给管理员→管理员在博客上发布 → 教师在线点评,学生互评 → 学生综合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后重新发布作文,供读者浏览评论→学生将最终的写作成果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中。
“课外异步”的教学模式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常常把自己平时写的心情随笔或是得意之作发到班级博客里,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并接受大家的建议和鼓励,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具体实施流程:学生自主命题、自选话题创作→通过管理员发布到班级博客→ 教师、学生或网络“游客”留言发表评论 →作者及时回访,针对大家的评论加以反思→学生修改后重新发布。
这一模式不受时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同学们的创作发挥也更为淋漓尽致。笔者曾经在担任的毕业班中做了多次尝试,效果显著。学生到了初三,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升学的压力,他们特别需要倾诉,可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写周记时,他们显得非常不乐意,所写的周记大多都是肤浅应付了事,对他们来说每周的练笔就是一种负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郁闷烦恼的时候也喜欢在QQ空间或是博客上发泄一下,何不把学生的写作训练也转化成一种对心灵的宣泄呢?于是,我把每周的书面周记改为博客周记,有时布置相关的主题,如“十六岁的天空”、“我的青春我作主”、“初三的人生也精彩”等,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是一样的作业却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提高,他们在这里用文字放飞自己的理想,宣告青春的誓言,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鼓舞打气,那些写出了自己烦恼和心声的作文,更是评论如潮,连家长和我也常常被他们所感动,就连平时不愿写作的差生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利用“博客”引导学生网上写作的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深感网络力量的强大,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如何更有效对学生实施监管;如何解决学生热情过后的懈怠等问题,都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探究中思考和解决。
第四篇:利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初探
利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 网络“博客”作为网络写作方式的一种,对传统写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为写作教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博客”写作具有交流互动性强、个性化、多元化等许多优点,能否利用“博客”技术来助作文教学一臂之力,甚至构建起作文教学的新格局呢?笔者从去年开始探索利用“博客”技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路子,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学大有可为。本文仅就利用网络博客,进行写作训练作浅显的尝试。
[关键词] 博客 作文教学 网络写作
“
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是近年来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新兴写作方式。一般指以网络作为载体书写和发表网络日志或文章(图片、音乐等)的个人网页。①由于网络宽松自由的氛围,极大地张扬了博主的个性,展示自己魅力获取一种成就感的同时,还能体验和分享到与他人对话与交流的快乐,从而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成为时尚的一种元素。这也让利用网络“博客”进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一、利用博客写作的优势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博客写作无论在写作形式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呈 现出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交流互动性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与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人之间作文的互动和交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②这一要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很难实现。传统的作文教学集中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写,这样的教学被限制在班内的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在时空上具有封闭性,信息的交流也很封闭。作文评讲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也十分有限,一般只针对一两篇优秀的作文,交流方式也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交流,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阅读和评价),开展得很少,或者基本就没有。所以,一般作文发下来,学生看看分数或者等级,草草瞟了一眼教师评语,塞入书包了事,交流互动的效果被最小化。而在博客上,作文交流互动的人群是多元的,有师生之间,有生生之间,有学生和自己朋友或者家长之间,学生可随时写作,同学、老师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并给予评论、指导、修改,实现了课内外相沟通、校内外相沟通。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想读就读,而且在阅读同学作文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启发,于是就来了灵感,找到了写作的好材料,由读转入写。老师也可非常方便地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到合适的范文,让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2、个性创作自由化
纸质作文,一般都是一个班级统一题目,统一体裁,形式单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博客作文借助网络对学生的吸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其习作形式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学生自由创作的一面,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以后,还可以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书写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或诗歌、或小说、或散文……这些“长处”的展示往往被访问者所赏识,在别人的赏识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作文的兴趣和激情,树立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形成自己的特色。
而且在博客里,学生与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对话都是自由而深刻的,以网易博客为例,学生写作的日志可以分为三种发表权限,“公开”——让所有登录者阅读和评论,“博友”——让自己信任加为博友的人访问,“私人”——让自己一个人独享,这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多元个性化的自由空间,将作文的话语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3、指导激励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因限于时间、精力,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指导和激励。而博客写作的指导激励则是多元化的,首先,老师在网络上可随时对学生的习作点评鼓励,学生在网上也可对同班同学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会保留下来,人人都会看到,这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其次,博客本身就具有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博客的访问量,学生间隔一定的时间必须不断地更新博客,这种“被迫”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会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良好积极性又能够巩固写作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在这种网络多元激励机制的鼓励下,有些学生每天都写网络日记,写作已不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一种记录,一种倾吐和交流,回归到了写作的原本目的。再者,“网上扬名”对学生激励的放大作用也显而易见,因为有了博客的平台,学生常把自己发表在博客上的得意之作在家长面前“炫耀”,家长也参与了进来,许多家长经常浏览自己孩子的网上作文,并留言鼓励与提出意见,更激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4.成长进步档案化
实施新课程教材教学的老师有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这能让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建立自信心,激发积极性。然而传统的纸质作文写完一本丢一本,虽然现在强调学生“成长袋”的建立,但这些收集起来的“作文集”由于缺少再修改和编辑功能,也只能是作为一份材料存档而已,形式大于功用。而博客技术却能很轻松地为学生建立他们成长电子档案袋。由于博客是电子文档,修改简单方便,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别人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新感受进行一次、两次甚至无数次修改,每次写作、修改、评论他人的作文或大家对自己的评论都记录在案,不会丢失,而且整齐有序。这对于学生感悟作文之道,积累写作经验大有好处。同时“博客”园地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心灵历程,对个人来说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博客写作既对作文教学是一种促进,又超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是极有意义的。
二、运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的实施思路
1、建立博客群,形成交流共享链
教师首先确定网站的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网站空间(眼下提供博客系统托管服务的网站较多,大都是免费的,有网易的、有专门的博客网站的),然后进行博客注册。教师先注册一个班级博客,用以发布作文任务,提供写作素材及学生的习作等,再统一全班同学在这一博客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相互加为博友,以便相互访问,形成一个博客圈,这样,博客就成了学生开展伙伴阅读与伙伴互评的超级媒介。
2、管理博客群,完善写作资源链
在建立好博客群后,教师在博客上根据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栏目,诸如 “精品阅读”(由教师或者学生推荐一些美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时事热点”(关注校外时事新闻)、“诗歌园地”(用以发布学生创作的小诗)“成语故事”(精选著名的成语故事,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写作新起点”(发布写作任务,并对写作进行指导)、“优秀作文”(发表学生的得意之作供大家欣赏、学习、交流)、“习作平台”(学生提交教师布置作文的地方,方便教师批阅,免得登陆一个个学生的博客)、“教师园地”(发表教师的文章、心得及对学生的寄语)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在学生中挑选3-5名对网络技术比较熟练的同学担任
班级博客的管理者,专门对同学们上交的周记及作文进行编辑、发布和管理。
3、利用博客写作,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在这一切都建立完善后,如何利用博客网站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课堂同步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各种内容制作成网页,存放到博客网站上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在 Internet 上获得所需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在线构思、创作、发布并修改,评论。这一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归结为:确立主题、指导创作——搜索资源、筛选信息——在线构思、在线表达——探究交流、互评互改。
但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是在教学设备上,学生需要人手配备一台电脑,并且连成一个校园互联网络,这些只有在有条件的学校才可以尝试;二是在时间上,由于学生搜索资源,筛选信息和在线构思、在线写作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很难在一到两节课内对学生的作品逐一作评价,提出建议,学生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赏析同学的作文并进行交流互评。而文章的作者也不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些问题都限制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笔者从本学期开始担任了学校的一个网络特色班的教学,对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初步的探究中。
另一种是“课外异步教学模式”,即利用博客网站的特性进行课外作文教学的指导。“异步”是相对于“同步”而言的,指的是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借助博客网站、E—mail等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教师把写作任务发布到博客网站(如每周周记的主题、作文要求等)→ 学生浏览网站上的写作任务及相关的资源信息 → 学生搜索、筛选作文资源完成写作 → 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以E—mail的形式发给管理员→管理员在博客上发布 → 教师在线点评,学生互评 → 学生综合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后重新发布作文,供读者浏览评论→学生将最终的写作成果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中。
“课外异步”的教学模式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常常把自己平时写的心情随笔或是得意之作发到班级博客里,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并接受大家的建议和鼓励,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具体实施流程:学生自主命题、自选话题创作→通过管理员发布到班级博客→ 教师、学生或网络“游客”留言发表评论 →作者及时回访,针对大家的评论加以反思→学生修改后重新发布。
这一模式不受时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同学们的创作发挥也更为淋漓尽致。笔者曾经在担任的毕业班中做了多次尝试,效果显著。学生到了初三,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升学的压力,他们特别需要倾诉,可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写周记时,他们显得非常不乐意,所写的周记大多都是肤浅应付了事,对他们来说每周的练笔就是一种负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郁闷烦恼的时候也喜欢在QQ空间或是博客上发泄一下,何不把学生的写作训练也转化成一种对心灵的宣泄呢?于是,我把每周的书面周记改为博客周记,有时布置相关的主题,如“十六岁的天空”、“我的青春我作主”、“初三的人生也精彩”等,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是一样的作业却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提高,他们在这里用文字放飞自己的理想,宣告青春的誓言,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鼓舞打气,那些写出了自己烦恼和心声的作文,更是评论如潮,连家长和我也常常被他们所感动,就连平时不愿写作的差生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利用“博客”引导学生网上写作的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深感网络力量的强大,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如何更有效对学生实施监管;如何解决学生热情过后的懈怠等问题,都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探究中思考和解决。
第五篇: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摘要:网络教学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实效,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效途径。文章从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入手,简述了进行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然后从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要开设交互平台、形成开放环境、丰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来改变教学方式,并能有效融合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让网络教研充分发挥的自身的优势,做到教与学的更有效结合,做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例谈了自己网络教学的价值及发展前景的认识。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教学方式 转变
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研形式与方法,是指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使教学资源在全校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
网络教学也为各地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流的学习研讨平台,更为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教研活动世界。
一、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信息容量大,快捷节约。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如课例、课件、各校的各种信息,都无法浏览。大信息量的传送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而且速度快是网络又一大特点,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
二、网络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完成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如果采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还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学生之间的切磋也完全可以利用BBS进行。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Internet、局域网、校园网已经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开设网络教学的交互平台,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BBS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教授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 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2.形成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我把这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知识点滴、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至第三层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上其他知识的琼浆。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丰富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网络教学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让教师教的更有深度和内涵,让学生学的更有兴趣,它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我们要真正、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管在现实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何种工具,充当着何中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它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网络教学也必将走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 [3] 钟祖荣,刘维良.教育理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研究[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