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1: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

第一篇: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

2013年济南市电化教育参评论文

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教学

济阳县垛石镇中学

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在网络时代,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已逐渐融入到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那么在新时代,如何才能很好地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服务呢,本文我主要从“利用网络,积累写作素材”和“借助网络,提高作文训练水平”两个大的方面论述如何借助网络环境,促进作文教学。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丰富作文素材 作文写作训练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我们扑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缅对网络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日益加强。而将网络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也在很快普及,像现在济阳县的全部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了“班班通”,在实际的工作中,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尤其是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深刻。

一、借助网络,丰富作文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初中同学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文素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经历和社会生活,二是阅读相关的作品,掌握充足的素材,而网络环境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作文的源头活水。

1. 让网络成为学生储备生活的捷径。

充分的生活储备是写作的前提。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应该说,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密切的,只是孩子们不注意观察,不善于观察,对有价值的素材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如春日百花盛开的田野、夏日群星闪烁的夜空、秋天的稻花飘香、冬日的寒冬大雪等自然景观,孩子们参加的演讲比赛、拔河、跳绳、踢毽等文体活动,还有学生参加的学雷锋活动、社会调查等都是习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注意捕捉信息,收集素材,把学生的活动拍成照片,做成网页在课堂上再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走进广阔生活的不同领域,坐在教室里就能静观世界。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有了充实的内容、广泛的题材,如源源之水,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毋须搜肠刮肚,写作的路子便会越走越宽。

2. 让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大容量阅读提供保障。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作文的古训。语文积累,单靠语文课内40分钟的时间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走出语文课本的小天地,树立开放式的语文观,到古今中外的广阔文学天地中去遨游,开拓视野,博采众长,变他知为己知。

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也不高。虽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但数量较少,而且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网络正好为学生的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

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写作前,可以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新闻记者的针对性很强,信息量很大。如,Google上搜索“环境”一词,有关的网页就有280万项,百度上搜索“克隆”一词,用时0.001秒即可找到相关网页约2,810,000篇。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要克隆„„》是一篇借“克隆”的话题,抒发自己理想、愿望的作文。学生能过网上查找资料,不仅懂得了什么是克隆,认识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还知道了我国研制出的第一头克隆牛,知道了在老鼠的身上可以克隆出人的耳朵,懂得了不仅可以克隆动物,而且可以克隆植物。通过阅读这些信息,学生再进行作文就容易多了。

二、借助网络,提高作文训练水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它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习的前提。因而情境创设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把学生置于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从而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动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文需要,利用网络环境的多媒体优势,精心选择有关的CAI课件或其他多媒体的资料,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借助富有激情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题目和写作要求,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我在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精心制作了包含奥运知识、中国申奥等内容的网页,有图片、录像和FLASH动画„„通过网页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写的习作《畅想2008》内容具体,想象丰富,语句也十分生动。

(二)指导观察,合理想象。

观察是作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在指导观察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多媒体网络环境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在教《记一次运动会》这篇作文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反映运动员赛场拼搏的画面,做成FLASH动画,要求学生一幅幅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再通过分解定格、放大和慢镜头的演示着重指导学生围绕“运动员是如何积极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获胜的喜悦表现在哪里?”等问题有重点地观察,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话动,展开全理的想象,这样学生写作的内容就丰富了,思路也开阔了。(三)修改评析,共同提高.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学生的作文已经输入电脑,上课时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领会了修改的方法,对修改自己的习作就心中有数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学生不但可以浏览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语,也可以浏览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评语,不但可以评改自己的习作,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习作提出评改意见,扩大了交流范围。同学间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提高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它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实现了信息资源开放,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开放,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校外、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在促进和优化我们语文教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要在如何实现两者优化结合上继续深入我们的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琦 刘儒德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 刘俊强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运用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周广强 《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李吉林编写的《情境课程的操作和案例》。【5】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利用网络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利用网络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尚海渊

屯留现第二中学校

邮编:046100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普及,网络已经逐步走入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要求我们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而采用适合时代特点、学生学习特点的现代化教育方式——网络教学。在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进行主动地对话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机—生”立体交叉式互动的学习活动过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作为最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网络、整合

网络化教育也日渐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作为最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

一、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

(一)自主性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进行网络教学,少了老师的满堂灌,多了自己动手、动脑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基础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网上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自主选择需要的或感兴趣的知识,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更高。网络教学为学生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开放性

随着文明的发展,民主这一人类世代追求的永恒价值取向也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各种专门网站的建立,既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资料,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网络包含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也拥有各种信息传播功能,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打破了“问题—讲解(答)—结论”的封闭模式,以启发、搜索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动态、科技水平,加深、扩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与政治课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探究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偏重于接受、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因而网络教学客观上使学生从传

统的单向式接受型学习向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学习转变,逐渐形成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教师教授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课前准备。

1、实施网络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并设置互联网端口,以便必要的时候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创造了前所为有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上存储了越来越多的学校日常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学习和参考。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上,同一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协同备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校园网上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传统政治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预习和备课,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培养学生对所获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加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课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教师垄断了“沟通”,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政治课教师也难以走出“课难备、书难教”的困境,而学生也面临“不好学、不想学”的尴尬局面。

多媒体教学具有存储量大、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优点,使比较枯燥的知识在有趣有动中揭示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和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率先编制好了教学内容和程序,使得教学过程极为紧凑,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促进教学新模式的形成。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创造了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的环境,增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穿插事例,机动灵活地处理材料,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简单、直接,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品德课的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大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一直是动摇学生-

信念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抗拒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因素。

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还可以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时效性。像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随时可以复制,播放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获取的信息量之大之新,内容之丰富之全面,是传统的教学远远不能及的.可以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也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在讲授“公民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框时,我补充了我国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的时事,同时我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网阅读、查找时事政治信息,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论时事,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跨学科互动。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需要思想政治课老师有浑厚的知识底蕴,不仅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教师本身有文理科的基底,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的能力。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多种学科内容学习的网络学习活动。网络氛围下政治与语文、计算机(劳技)等学科的跨学科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大信息,全方位和高效益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当然,思想政治教学毕竟存在它的特殊性,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网络教学还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运用 网络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几个“关系”。

三、运用网络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系”:(一)、注意信息资源“大量”与“有用”的关系。

当代中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创建了更多的渠道。但网络另一方面势必存在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陷阱。在此形式下,我们要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组织,避免网络迷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制腐蚀的免疫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很多的感触。有的老师的多媒体课件,一味地追求音像、多媒体效果,眼花缭乱,有牵强附会之闲,如:时政报道过多过长过杂,呈现凶暴画面等;我认为:无论什么教学手段,一定要记住是为教学服务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选材上,一定要考究。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多媒体课件设置,要富有创意。要加强课堂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多角度想象空间,活学活用。多媒体课件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多媒体课件,要留各种回旋的空间。多媒体课件设置得太周到了,课堂容易僵化。况且,政治课的材料极富时政性,材料过多了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更多考虑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引用材料尽力避免昙花一现的背景时-

政,选择大众化家喻户晓的、相对持久的、精准的。

(二)、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即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这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学习,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强大作用。因此,忽视哪一方面的作用都不是网络教学模式所提倡的。

(三)、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而且。思想政治教学毕竟存在它的特殊性,一方面它要进行德育教育,与国家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要做到全面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地利用好网络,坚持适度原则,坚决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优点和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网络代替老师,用屏幕取代黑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反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视角》:作者 苗逢春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陈丽

[3]谷炜江,张军 《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4] 郭一娜 《信息网络与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四期。

第三篇: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非常重视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资源丰富,架构合理。

一、从电子教材、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录像到习题库、案例库、学习指南、推销资源库等相关参考资料一应俱全,方便学生学习、查阅。

二、建有健全的在线学习系统,如在线练习,在线模拟实训,网络交流平台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交互式协作学习的有利条件。

三、提供了大量的演讲与口才的专业网站,以及参考书目,报刊杂志等网络资源链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有了更丰富,更为前沿的学习和提高的场所与资源。

四、在硬件建设方面,近几年来,学院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使我院拥有了较好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硬件建设环境能够较好的保障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转与有效共享。

1、建有97个多媒体教室,有7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2、开通中国网通和校内网网线,所有机房、教室、实训室及办公楼都进行联网,开通了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实现多媒体课件共享。

3、模拟实训建设方面不仅有投影功能,还可以开展真正的应聘、公司商业活动,模拟谈判口才的情景,模拟推销口才情景,模拟求职口才等情景。

4、学院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长期面向师生开放使用。

5、学院有专门的网络维护人员,各系也设有专人负责网络、网页的建设,使得网络教学能够良好运行。

第四篇: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家校沟通

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家校联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把新世纪的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如人们预期的那样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尤其是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特点,总结近年来德育工作的经验,找准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德育中的家庭教育地位

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培养过程是具有能动、系统和相对独立特性的。相对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可以把除学生自身内化教育内容的环节以外对学生个体起作用的所有外部因素都归为环境构成的因素。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有效实施所有因素中环境因素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环境构成因素在结合个体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握实施的时间、空间、场合及条件,呈现着环境构成因素与个体内化过程的调和、融合、同化或顺从的态势,促进德育过程的有效开展。长期以来,家庭——人们往往把它仅仅认为是人出生的处所,其实,它的物质条件、情感气氛、所处的阶级背景、处世态度和家庭的受教育程度等对青少年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家庭是促使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是青少年学生德性发展的基础环境,对青少年的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也是道德课程的重要拓展渠道,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家庭又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受到社区和文化很大影响的社会系统。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强烈冲击。它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发展的生态系统,改变了现代家庭的教化环境,给传统的家庭的交互作用以及家庭中儿童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说在网络时代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学校德育,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原因,从启蒙教育开始,就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雄心大志;树立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观念。进行一种目标无层次、内容无差异的道德教育,而忽视了一些基础道德的教育,特别是在人之初,我们的德育要求太高以至于忽视青少年的心理成熟度。再加上网络文化带给学校德育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对学生课外上网时间与内容的有效控制监督上,学校显示出力不从心。家庭教育则正好可以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特质,利用网络条件,从家庭道德与社会公德建设抓起,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网上行为习惯,把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心理分析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人的生理、认识、社会交往和关系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阅历浅,人格发展不健全,他们一边继续认同权威者对一些道德问题的价值观一边又有日益提高自主性的要求。然而知、情、意、行仍是构成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和形成过程。青少年学生常常以知为开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程序进行的,最后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终端。行是知的目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集中表现,是德育训练与养成的重要途径。道德情感同道德认识紧密相联,道德认识提高了,道德情感也会发展起来。反之,道德情感的发展也会促进道德认识的巩固和深化。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上的道德情感是稳固的、持久的。道德意志是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意志力,也就是一个人为了实现道德动机,要排除内外障碍,要坚持到底的力量。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网络的开放性带来大量异质文化信息的强势冲击,必然对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错位,导致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价值选择的迷失。另外随着网络的逐渐平民化、大众化以及网络环境的虚拟化,使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依赖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现实直接的道德交往的机会将大为减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现实的人际道德关系疏远,网络交往中的复杂性、多向性、全球性已造成了大量的道德心理失范问题,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的道德心理障碍,产生道德情感冷漠现象。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不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必然与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冲突。青少年学生又通过在网上的行去加深和巩固知、情、意,伴随着行而体验道德感,通过行去增强道德意向,行在内化过程中强化、巩固道德认知和道德感。由网上的异常行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网络性心理障碍”或人格失常。按现代心理学的观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网络人格失常的根源大多是由于网瘾导致的。青少年学生过度上网所形成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剧化型人格、边缘型人格以及多重人格等等。

三、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模式及其德育的策略

(一)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模式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如果不懂基本的网络知识,不了解孩子上网情况,其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真空地带。这个时候学校可以作为家长网络知识的免费培训单位,先通过访问、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这其中包括家长的职业、文化、家庭有没有电脑上网、家长具备多少网络知识等),然后根据家长的情况在其志愿加入的情况下对全校的家长进行定期网络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家长如何全程跟踪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等,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站、班主任个人主页的建设并开设网上教师留言栏,使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从而使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并形成教育合力,推进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家校互动的网络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便孕育而生(如下图)。

1.老师与家长的互动。老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测验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和轻松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而家长则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非视屏网上即时交谈或视屏网上即时交谈咨询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学习更加有效的管理孩子的技能,获得有针对性地家庭教育帮助。例如针对沉迷网络比较严重的孩子,可以通过向学校网络技术家长培训班的老师发E-mail 获取如何设置密码,限制其使用时间的技术及如何建立“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的技术。

2.老师、家长与学生的交互。老师和家长可以利用非视屏网上聊天方式与学生对话,消除学生与权威者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了解学生个体需求,还可以通过网上心理辅导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差距,处理好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学生则可以通过即时交流系统获得学习指导,通过在老师个人主页上留言发表自己对老师和家长的看法与意见,增进与教师感情交流、与家长亲密沟通。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建立学习档案,制作自己中学时代成长的完整电子日记,相互比较、交流,获得成就感。这一家校互动模式充分利用到网络交互的优势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构建了教师、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信息平台,建立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的网络,以一种现代化的全新方式完善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并且相对于原来一年几次的家长会,它提供了更多、更及时、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机会,大大减轻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负担。对于家长来说,再也用不着盲目地到学校找老师,也用不着常常打电话向老师了解孩子情况学校会针对孩子情况主动及时地通知家长,大大减少原来的通信和交通费用,节约了原来家校沟通的精力浪费。

(二)家校互动网络德育的策略

这样一个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模式既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又是家庭教育的创新式发展。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通过家校互动对青少年学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网络德育策略:

1.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上网。青少年正处在精力充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而互联网具有信息快、内容新、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满足青少年好奇心理需要提供了实现形式与条件。学校和家长都不能不让孩子接触网络,领略传统信息方式难以实现的境界,家长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在家中陪同未成年的孩子一起上网并适时激发他们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

2.向青少年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业帮助,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通过家校互动,老师和家长都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老师或家长及时提供必要的学业帮助,避免学生在学业上掉队,可以使学生减少试图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和自尊感的可能性,而培养学生社会技能避免他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同伴的拒绝,可以使学生减少试图在网络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可能性。

3.利用网络提高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认识。在孩子获得愉快的上网体验后,家长应及时让孩子认识到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道德已成为网络社会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维护网络秩序、制止网络不道德行为,是信息时代人们自身共同利益的需要;在网络世界里,他人的利益、公共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青少年学生只有基于这样一种道德认识,才能够在网络实践中身体力行,追求高尚的网络道德境界。

4.把握每一契机与青少年学生讨论,让他通过网络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网络上的信息庞杂,老师和家长没有办法不让腐朽的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但家长可以让自己孩子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与其讨论,提高其选择、识别信息的能力,让孩子自己更愿意接触网上体现真、善、美的信息内容,在网上寻求好的道德情感体验。

5.对青少年学生上网时间进行监控。让孩子接触电脑网络,但又不能放任孩子长时间上网,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差,规定他每天上网时间不得超过2 个小时,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每次下网后的情绪态度变化,友善的与他交流,分享他上网的体验与心得,想办法了解他发生变化的原因,预防青少年出现“网络性心理障碍”。

6.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联合道德评价。德育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论。必须创新德育评价机制,家校互动,巧妙地运用评价手段,把学生、老师、家长三者有机的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优秀学生的样板作用,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不断激励自己健康成长。使他们“激乎情,见乎行”,达到“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思过”的境界,做到自如、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马斯洛)。

四、家校互动网络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最终的任务是要启迪主体自身的道德内省,实现主体行为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主体的认识成熟和社会经验都起一定作用。如果企图仅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配合就彻底解决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德育问题是不现实的,另外家校互动的网络德育模式在矫正一些青少年学生网络行为方面并不是最有效的,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学生教育。网络游戏是有其特有的魅惑力的,它本身是禁止不掉的,而“其商业机制决定了用网络游戏实现教育目标是一个天堂式的梦想”。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学生要先进行无网环境下的心理治疗,再由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其预防性干预。

2.网上伙伴的影响。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青少年学生在网上结交的同伴不再能简单地定义为同龄人,而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同伴的榜样作用是很具影响力的。怎样在网上给青少年学生定一个能遵守规则又能明确描述遵守规则不做犯规行为的理由且与青少年现有道德推理水平相匹配的榜样,不是一所学校,几个家庭能够办到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网络行为者人人从我做起,达到道德自律。

3.给青少年学生多进行正面教育。青少年时期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应结合具体事例、具体问题、多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进行道德教育。要避免反面事件带给他们的负强化,帮助他们把握自己的真实道德需要,明确自己的道德权利、责任与义务,切“勿以恶小而为之”,失小节而坏大德,多从正面去引导,增强正强化。

总之,家校互动的德育模式是网络时代德育的一个创新,它以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网络德育的切入点,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符合新的课程改革中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这一目标。随着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与改进,必将成为推进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 水平的强大动力。

第五篇:利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初探[定稿]

利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 网络“博客”作为网络写作方式的一种,对传统写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为写作教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博客”写作具有交流互动性强、个性化、多元化等许多优点,能否利用“博客”技术来助作文教学一臂之力,甚至构建起作文教学的新格局呢?笔者从去年开始探索利用“博客”技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路子,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

学大有可为。本文仅就利用网络博客,进行写作训练作浅显的尝试。

[关键词]博客作文教学网络写作

“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是近年来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新兴写作方式。一般指以网络作为载体书写和发表网络日志或文章(图片、音乐等)的个人网页。①由于网络宽松自由的氛围,极大地张扬了博主的个性,展示自己魅力获取一种成就感的同时,还能体验和分享到与他人对话与交流的快乐,从而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成为时尚的一种元素。这也让利用网络“博客”进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一、利用博客写作的优势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博客写作无论在写作形式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呈 现出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交流互动性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与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人之间作文的互动和交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②这一要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很难实现。传统的作文教学集中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写,这样的教学被限制在班内的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在时空上具有封闭性,信息的交流也很封闭。作文评讲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也十分有限,一般只针对一两篇优秀的作文,交流方式也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交流,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阅读和评价),开展得很少,或者基本就没有。所以,一般作文发下来,学生看看分数或者等级,草草瞟了一眼教师评语,塞入书包了事,交流互动的效果被最小化。

而在博客上,作文交流互动的人群是多元的,有师生之间,有生生之间,有学生和自己朋友或者家长之间,学生可随时写作,同学、老师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并给予评论、指导、修改,实现了课内外相沟通、校内外相沟通。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想读就读,而且在阅读同学作文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启发,于是就来了灵感,找到了写作的好材料,由读转入写。老师也可非常方便地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到合适的范文,让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2、个性创作自由化

纸质作文,一般都是一个班级统一题目,统一体裁,形式单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博客作文借助网络对学生的吸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其习作形式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学生自由创作的一面,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以后,还可以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书写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或诗歌、或小说、或散文……这些“长处”的展示往往被访问者所赏识,在别人的赏识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作文的兴趣和激情,树立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形成自己的特色。

而且在博客里,学生与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对话都是自由而深刻的,以网易博客为例,学生写作的日志可以分为三种发表权限,“公开”——让所有登录者阅读和评论,“博友”——让自己信任加为博友的人访问,“私人”——让自己一个人独享,这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多元个性化的自由空间,将作文的话语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3、指导激励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因限于时间、精力,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指导和激励。而博客写作的指导激励则是多元化的,首先,老师在网络上可随时对学生的习作点评鼓励,学生在网上也可对同班同学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会保留下来,人人都会看到,这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其次,博客本身就具有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博客的访问量,学生间隔一定的时间必须不断地更新博客,这种“被迫”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会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良好积极性又能够巩固写作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在这种网络多元激励机制的鼓励下,有些学生每天都写网络日记,写作已不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一种记录,一种倾吐和交流,回归到了写作的原本目的。再者,“网上扬名”对学生激励的放大作用也显而易见,因为有了博客的平台,学生常把自己发表在博客上的得意之作在家长面前“炫耀”,家长也参与了进来,许多家长经常浏览自己孩子的网上作文,并留言鼓励与提出意见,更激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4.成长进步档案化

实施新课程教材教学的老师有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这能让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建立自信心,激发积极性。然而传统的纸质作文写完一本丢一本,虽然现在强调学生“成长袋”的建立,但这些收集起来的“作文集”由于缺少再修改和编辑功能,也只能是作为一份材料存档而已,形式大于功用。而博客技术却能很轻松地为学生建立他们成长电子档案袋。由于博客是电子文档,修改简单方便,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别人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新感受进行一次、两次甚至无数次修改,每次写作、修改、评论他人的作文或大家对自己的评论都记录在案,不会丢失,而且整齐有序。这对于学生感悟作文之道,积累写作经验大有好处。同时“博客”园地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心灵历程,对个人来说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博客写作既对作文教学是一种促进,又超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是极有意义的。

二、运用网络博客,创新作文教学的实施思路

1、建立博客群,形成交流共享链

教师首先确定网站的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网站空间(眼下提供博客系统托管服务的网站较多,大都是免费的,有网易的、有专门的博客网站的),然后进行博客注册。教师先注册一个班级博客,用以发布作文任务,提供写作素材及学生的习作等,再统一全班同学在这一博客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相互加为博友,以便相互访问,形成一个博客圈,这样,博客就成了学生开展伙伴阅读与伙伴互评的超级媒介。

2、管理博客群,完善写作资源链

在建立好博客群后,教师在博客上根据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栏目,诸如 “精品阅读”(由教师或者学生推荐一些美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时事热点”(关注校外时事新闻)、“诗歌园地”(用以发布学生创作的小诗)“成语故事”(精选著名的成语故事,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写作新起点”(发布写作任务,并对写作进行指导)、“优秀作文”

(发表学生的得意之作供大家欣赏、学习、交流)、“习作平台”(学生提交教师布置作文的地方,方便教师批阅,免得登陆一个个学生的博客)、“教师园地”(发表教师的文章、心得及对学生的寄语)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在学生中挑选3-5名对网络技术比较熟练的同学担任

班级博客的管理者,专门对同学们上交的周记及作文进行编辑、发布和管理。

3、利用博客写作,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在这一切都建立完善后,如何利用博客网站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课堂同步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各种内容制作成网页,存放到博客网站上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在 Internet 上获得所需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在线构思、创作、发布并修改,评论。这一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归结为:确立主题、指导创作——搜索资源、筛选信息——在线构思、在线表达——探究交流、互评互改。

但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是在教学设备上,学生需要人手配备一台电脑,并且连成一个校园互联网络,这些只有在有条件的学校才可以尝试;二是在时间上,由于学生搜索资源,筛选信息和在线构思、在线写作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很难在一到两节课内对学生的作品逐一作评价,提出建议,学生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赏析同学的作文并进行交流互评。而文章的作者也不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些问题都限制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笔者从本学期开始担任了学校的一个网络特色班的教学,对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初步的探究中。

另一种是“课外异步教学模式”,即利用博客网站的特性进行课外作文教学的指导。“异步”是相对于“同步”而言的,指的是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借助博客网站、E—mail等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教师把写作任务发布到博客网站(如每周周记的主题、作文要求等)→ 学生浏览网站上的写作任务及相关的资源信息 → 学生搜索、筛选作文资源完成写作 → 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以E—mail的形式发给管理员→管理员在博客上发布 → 教师在线点评,学生互评 → 学生综合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后重新发布作文,供读者浏览评论→学生将最终的写作成果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中。

“课外异步”的教学模式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常常把自己平时写的心情随笔或是得意之作发到班级博客里,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并接受大家的建议和鼓励,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具体实施流程:学生自主命题、自选话题创作→通过管理员发布到班级博客→ 教师、学生或网络“游客”留言发表评论 →作者及时回访,针对大家的评论加以反思→学生修改后重新发布。

这一模式不受时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同学们的创作发挥也更为淋漓尽致。笔者曾经在担任的毕业班中做了多次尝试,效果显著。学生到了初三,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升学的压力,他们特别需要倾诉,可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写周记时,他们显得非常不乐意,所写的周记大多都是肤浅应付了事,对他们来说每周的练笔就是一种负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郁闷烦恼的时候也喜欢在QQ空间或是博客上发泄一下,何不把学生的写作训练也转化成一种对心灵的宣泄呢?于是,我把每周的书面周记改为博客周记,有时布置相关的主题,如“十六岁的天空”、“我的青春我作主”、“初三的人生也精彩”等,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是一样的作业却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提高,他们在这里用文字放飞自己的理想,宣告青春的誓言,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鼓舞打气,那些写出了自己烦恼和心声的作文,更是评论如潮,连家长和我也常常被他们所感动,就连平时不愿写作的差生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利用“博客”引导学生网上写作的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深感网络力量的强大,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如何更有效对学生实施监管;如何解决学生热情过后的懈怠等问题,都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探究中思考和解决。

下载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五篇模版)

    浅谈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廖建和 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良田小学 写作时间:2008年12月27日 摘 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利用网络,变枯燥乏味的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为丰富生动的写作尝试,真......

    浅议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有效教学(共5篇)

    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则为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要有意识地把......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合集5篇)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暴炸的时代,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称这是第五次信息革......

    有效利用多媒体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利用多媒体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山西省祁县东观小学 翟建英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上传: 李爱莲更新时间:2012-5-26 22:24:06 ——2009年度省级立项课题《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信息技......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个方面深......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

    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摘要:网络教学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实效,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效途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