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时间:2019-05-15 04:5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第一篇: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硕士生 李 艳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各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增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日益关注,语言教学教师开始取得这样的共识: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已经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应该设法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人。本文从词汇蕴涵之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明词汇这一语言的一个极为重要方面,即由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文化差异尤其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譬如,在中西方文化中,我们使用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野心(ambition),礼貌(politeness), 女友(girlfriend),自由(freedom),美(beauty),民主(democracy)等词语,若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文化意义或联想意义,就不了解其深层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贬义的词项,在美国文化中却可能具有褒义。如: Ambition一词在中国辞典中意味着野心, 在美国辞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英语中的relation 与汉语中的“关系”也不完全对等。在英语中,“relation” 一词表示抽象的概念,和汉语中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在汉语中可能表示一个很具体的概念。

为更好地了解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及其文化差异,把有关词语概括为以下几类。(1)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2)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3)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1)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

例如颜色:在西方,人们习惯用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blue)来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的意思是用黄色来表示的。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是纯洁、天真、无邪的象征。white day是吉祥日,结婚时穿上白衣裙;但在中国 指“白色”恐怖,象征死亡;柳树在汉语中被赋予分离、思念的联想意义,在“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描叙,形象地概括了戎边战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而willow在英语中却与中国文化中的“柳树”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常使人联想起悲哀与忧愁,失去心肱的人等等。如在莎士比亚《奥赛罗》(othello)中,戴斯德蒙娜(desdamona)就曾唱过一首“柳树歌”,表达她的悲哀,同时暗示了她的死,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联想。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借蟋蟀来烘托这种气氛,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杜牧的“寝夜”“ 唱如波烟,更深似水寒”,蟋蟀的这种忧伤形象在英美文化中不存在,而成了“快乐的小蟋蟀”。

(2)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这类词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就文化内涵相同的方面来说,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相同点;而对于在其他方面所引起的不同联想说明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即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如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民间有忌讳“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指的也是猫头鹰能够带来恶运,这是两种文化对于猫头鹰的共同联想,但在另一方面,英语中的owl又常常是聪明的象征,可以说as wise as an owl在英国民间童谣Mother Goose’s Fairy Tales中是这样描述猫头鹰的:“A wise old owl lived in an oak./The more he saw the less he spoke.The less he spoke the more he heard./Why can’t we all be like that wise old bird?”它的这种联想意义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的。

(3)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例如中国人常用“竹”来以物喻人,表达自己坚定,正直的性格,如邵渴的《金古园怀古》:“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竹子所具有的这种高尚的文化内涵使历代文人赏竹,咏竹。画竹也成为一种高雅的风范。成语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雨后春笋”也说明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英语里bamboo一词是从其它语言中借用来的,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因为你并不是土生土长在英国,也决定了bamboo贫乏的文化内涵,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4)名称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在翻译、阅读中常会碰到词汇缺项的现象。如汉语里“客气”,英文中的polite 很难准确表达它的意义。又如汉语中的“阴阳”也很难确切地译为英文。中国人常用“雄鸡报晓”(cocks herald the break of a day),“闻鸡起舞”(to perform a sword –dance as soon as cocks begin to crow)等来比喻人们的社会生活,“金鸡”(golden cock)闹钟当然会引起人们“雄鸡报晓”的联想,然而,在说英语的西方社会“公鸡”(cock)一词却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对男子生殖器官的一种庸俗的联想,这当然会损害了“金鸡报晓”的褒义。又如:人曾为僧,佛可以成佛。女卑为婢,女又何妨成奴。Here the character “人”and “曾”meet together and become “僧”,“人”and “弗”meet together and become “佛”;“女”and “卑”meet together and become“婢”,“女”and “又”meet together and become“奴”,文化差异引起中英文书写方式的不同,有时确实难以掌握文字的意蕴。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联想意义。例:译文:“Ah Q,may you die sonless!”sounded the little nun’s voice tearfully in the distance.原文:“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到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根据中国传统道德观,没有子嗣的家庭让祖先蒙羞。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诅咒某人“断子绝孙”(sonless)是很伤人的话,但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家庭成员变化性也大了,此词出现的频率低了;然而,某些人依然存在过时的封建的观念,特别是在农村,这句“断子绝孙”诅咒某人的话仍然流传。而大部分西方人没有这种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 总之,文化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综合体,它从物质到观念,从制度到个体,从习俗到心理,构成整个民族、社会,也包括语言所赖以生存的庞大文化的生态环境。可见对指导学生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讲,认识和掌握词语的文化意蕴是何等重要。

第二篇:埃及汉语学习者汉语词汇文化对比教学探析

埃及汉语学习者汉语词汇文化对比教学探析

摘要:汉语阿拉伯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关系到汉语学习者能否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埃及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词汇文化不容易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埃中词汇文化的角度进行词汇教学探究,以提高埃及汉语学习者文化交际水平目标,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埃及汉语学习者;对比;汉语词汇;汉阿词汇

引言

埃及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属于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阿拉伯语学习相比,第二语言学习表现出了一些特点。举个例子,第一语言可能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相同时,第一语言会对第二个语言的获得产生积极影响;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不同特点,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消极影响。学习第二语言需要我们操练和模仿,我们认为学习第二个语言必须以模仿为主而已,当开始模仿第二语言时,语言学习者的模仿是自觉,慢慢来语言模仿者不知不觉的仿照别人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教学类型来划分,可以把教学模式分为语音教学模式、词汇教学模式、语法教学模仿、听力教学模仿、口语教学模仿等。我们在口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如图示法、演示法、朗读法等。本文对埃及汉语学习者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个不同国家与词汇文化一些比较的看法。

一、阿拉伯语与汉语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认识阿拉伯语与汉语的关系。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西南语支北阿拉伯语群,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是汉族及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我国与中国自古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保持着友好往来,近代又同属发展埃及,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但是汉阿两种语言的差异很大,两种语言的语系也不同。因此,在对埃及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词语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料。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适当讲解两个不同的国家词汇和文化的对比,通过它们揭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词汇中的文化对比研究

语言是作为总的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无法翻译,而且受到不同的文化的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文化词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语言学习者经常受到他们的母语文化影响,因此,他们很容易造成误解。词语中蕴涵内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的词汇代表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汉民族心态特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须重视汉语文化和汉民族心态的讲授。下述说明汉语词汇中文化的难点:

1.中国和埃及国俗词语对比

什么是国俗词语?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是中国最早研究语言国情学的专家之一。他对汉语“国俗词语”所下的定义为:“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

如:“包子、饺子、气功、京剧、相声、麻将、内人、贵体”。

“吃过饭?”“马后炮”、“马大哈”

王德春教授将汉语国俗词语分为七种:

1.反映中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如:(“太极拳”、“四化”)

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如:(“竹子”表示高风亮节)

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如:(“红豆”被作为夫妇、情侣相思的象征

4.国俗熟语如:(“守株待兔”)

5.习惯性寒暄用语如(“哪里,哪里!”)

6.兼具两种以上国俗语义的词语如:(“粽子”),表示一种特殊食物,国俗词语或国情词汇无法翻译成阿拉伯语。因此,我们认为有一些国俗词语可以使用“看图说话”,让很多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才讲这种词汇,有些词汇老师可以讲故事或讲生活中的例子。例如:“马大哈”我跟朋友见一个面,一起聊天,我说:“已经下雨了,但是你没有带伞。”然后我说:“哇,我就知道今天会下雨,你干嘛!不带伞?!,朋友对我说:“昨天,怎么没有说要带伞,提醒我,今天下雨,你才说带伞。”(马大哈:事情发生,才说)。还有一些词汇可以让学生看无话的视频,让他们猜猜或者一部电影里面的一部分包括与国俗词语有关。

2.中国和埃及颜色词语对比

颜色词在中国埃及文化中内涵很深,连心理反应也有不同的想法。由于中埃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心理因素,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各个方面不同之处,颜色词所涵载的信息,意义也不同,体现了中国和埃及文化的差异。

比如:

1.“红”在中国代表“繁荣、喜庆、顺利和成功”。在中国传统节,可以看到“红灯笼”、“红炮竹”、“红对联”,说话中“开门红”表示好运气,“红光满面”和“满堂红”等说法代表红色在中国人目光中的重要性,连中国国旗是“红色”。“红色”在埃及代表血腥、残酷和狂热等。“红色”在埃及人目光中表示淫秽和淫乱。如“红色电影”,埃及的国旗的红色部分代表“战争中流血”。目前,埃及年轻人受到西方对红色的影响代表爱情,也受到爱情节日送爱人的玫瑰和红色的礼物。

2.“白”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丧事”,“不吉利”的涵义,中国人说话中的“白吃白喝”和“白费”等说法代表不吉利。白色在所有埃及人的目光中所代表是“和平”和“清白”。

3.“黑”在汉语中,他气得脸色去铁青。这里的“青”,指的就是脸色发黑。同时,“黑”在埃及人的目光中是“死色”、“丧事”,常与“不好的”、“坏的”相联系,象征苦难,埃及国旗的黑色部分代表黑暗岁月。

4.“绿”在中国、埃及和其他的国家是青草和树木的颜色,但是在中国有“戴绿帽子”的说法,表示淫乱和不好的事情。

5.“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黄色被视为皇帝的象征,代表高贵、富贵、荣耀等。比如:黄袍加身即帝王之位。黄金的颜色又是色彩高贵无比,比如:“金碧辉煌”、“金科玉律”等。但是现在的中国,黄色是淫秽、腐败等。如:黄色电影、书刊、音像制品等,黄色在埃及代表太阳,温暖的气候,埃及金字塔和很多的神庙,虽然这样,但是,埃及人不喜欢“黄颜的眼睛”,觉得黄色的眼睛会嫉妒人们的好事情。

总的来说,颜色词在汉语阿拉伯语的词汇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颜色词不仅有字典上的、直接的表层含义,更有文化上的、情感?A语用含义。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对外汉语词汇文化有很大的作用,适当了解不同颜色词在中埃俩的语言中的文化,对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际和互译。

3.汉语阿拉伯语的称谓词语对比

所谓“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互相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工厂等”。称谓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

1.中埃的亲属称谓

在中国,亲属称呼谓十分复杂,也十分严格。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有着严格的宗教制度。这反映在亲属称谓上,是长幼有别,嫡庶有别,亲疏有别,内外有别,可以说是系统分明、层次清楚。除了我们可以在上述的表格外,按血统远近分内亲和外亲,内亲中妻子的弟弟叫内弟,妻子兄弟的儿子叫内侄,外亲中母亲的父亲、母亲叫外公、外婆,姐妹的儿女叫外甥、外甥女,女儿的儿女叫外孙、外孙女等等,中国称呼词是代代清楚明白,界限严格。汉语中这些亲属称谓如果搞错,就叫乱了辈分或乱了套了。

在埃及的称呼谓中如阿语,称谓分别有时不甚严格,如现代阿拉伯语中,“侄”和“甥”不分;“姨母”、“伯母”、“姑母”、“舅母”用一个词“阿姨”,这说明,埃及人宗法等级关系不太严格。

2.中埃的非亲属称谓

非亲称谓也叫社交称谓,在汉语中,社会交称谓中的通称词会随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比如:20、60、70年代的通用称谓“同志”,80年代流行的是的“师傅”,90年代之后,流行的是“先生”和“小姐”,目前,“小姐”成了坏女孩子的专门称呼。目前中国除了“叔叔”和“阿姨”以外,“帅哥”和“美女”替代了“先生”和“小姐”非亲属称谓,不管帅不帅,美不美,都可以说。埃及对非亲称呼谓没有中国的严格和专业。我们对非亲属没有称谓,开始跟他们聊天时,就说“对不起,……”,目前,年青人在咖啡厅等其他的地方对非亲的称呼是“Mohamed”或“Ahmed”埃及和阿拉伯国家最流行的姓名有很大的作用。

4.汉语和阿拉伯语数字文化

数字是一种特殊语言符号,数字词语以其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类文化交流与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以数字词语的使用很广泛,有的数字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因为它可以带来好运;但有些数字词语却受到他们的讨厌,因为它们厄运的象征。中国人对数字“四”很忌讳,因为它和死谐音,不吉利,医院不设四号病床,宾馆没有四号房间。中国也对于“

六、九”这两个数字情有独钟。“六”是中国人心目当中最最幸运的数字,俗话说“六六大顺”,汉族文化对数字“九”偏爱,因为从中国古代数字“九”代表皇帝,而且“九”有“久”谐音,喻示着天长地久。“八”有“发”谐音,因此数字“8”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18”的意思“我要发”。埃及人对数字没有兴趣,但是我们可以说阿拉伯数字对所有的阿拉伯和其他的国家有很大的影响。

5.汉语阿拉伯语谐音文化对比

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分不开,谐音和汉语文化也是这样。谐音作为一种语用现象,汉族从古以来的日常生活中的词语包括好多谐音现象。因此,汉语中的谐音成分与其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上海人去看望病人,不送苹果,因为“苹果”跟“病故”谐音。由于“梨”跟“离(分离、离婚)”的谐音,梨也不能分着吃,因为“分梨”跟“分离”谐音。中国春节时常常在门上贴一个倒着的“福”字,意思“福到”。“年年有鱼”寓意“年年有余”等谐音说法,阿拉伯语也有谐音,叫“文字修饰”,它的观念是:两个词发音相同,意义不一。文字修饰有两种类完全形的:“两个词在字母种类、音符、数量和次序四个方面完全一致。比如:“谢里福是一个高贵的人”(前者是人名,后者形容词),非完全型的:两个词在字母种类、音符不同,但是字母的数量相同。比如:“ ” 真主说:“他们阻止他,他们远离开他”。

在语音方面,汉语和阿拉伯语是很丰富的两种语言,对我们汉语学习者来说是很有兴趣了解汉语说的谐音的说法,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6.汉语阿拉伯语禁忌语对比

人们经常将语言中的词语跟很多事物联系起来,这些词语在原始或古代时期,人们表现得很明显,但是他们认为一些事物不能出现,不便出现。因此表达这些事物的词语也应避免说出来。这些不能说的词语便是禁忌语。吉祥语是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由于文化的样性,各民族对于吉祥概念表达的不相同。虽然中国生活水平的速度发展的很快,但是中国吉祥语还存在。汉语中禁忌语和吉祥语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禁忌语和吉祥语是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流行文化。汉语中的出现了很多有关“死”的同义委婉,如:“去世、逝世、永别、身亡、作古、百年之后”等书面语常用的表达方式,口语中可以说:“走了、老了、永远离开了、过去了、不在了”,如果是坏人死了,可以说“断气了、见鬼去了、见阎王了”,如果是党政干部死了可以说“光荣了、牺牲、倒下”,信仰基督教或佛教可以说“见到了上帝、上西天、到西方极乐等”还有可说“见马克思、见爹妈、见上帝等”。

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当阿拉伯人谈“死”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直接说某人死了,同时会使用“死”的多义词,如:“”、“”、“”、“”等都是“死”的意思,虽然阿拉伯语的表达很丰富,但是没有中国委婉语的表达。虽然这样,阿拉伯人的诗品里会找到“灭亡”等,因为发现的战争或自然灾难,他们会使用这种词汇表示生活中碰到的战争或自然灾难的死亡。

伊斯兰教兴起之后,伊斯兰教对阿拉伯语的影响很大,阿拉伯修辞开始发展起来,当阿拉伯人谈“死”时,跟中国不会直接说某人死了,而会用(回归他的主)、(响应安拉召唤)、(离开座位)、(转入另一个世界)等委婉语

总的来说,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变迁,同时,语言有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因此,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相应的文化。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把语言的教学与文化的研究以及民族心态结合在一起。

三、词汇文化对比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本书研究了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体系。在第七节“词汇课”提出了词汇教学的难点说:“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记忆和理解。记不住,理解错误,势必导致运用错误。”我们认为汉语阿拉伯词汇文化对比研究将在这一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例如:可以解释汉阿语言在不同层面上的异同、揭示汉民族和阿拉伯族使用的词汇和他们的思维的差异,以及词汇层面上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可以为我国汉语学习者、研究者及中国阿拉伯语学习者双语词词汇提升水平。同时,通过对比,对语言学习者有很好的作用,让他们通过对比不会忘记,一直记住,理解无错误,提高他们说汉语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对外交流中能更清楚明确地表述埃中之间的不同。

四、结语

本文运用词汇对比教学法对汉语阿拉伯语两种不同语言词汇进行了探索和解读,初步涉及了汉语阿拉伯语词汇和文化中的词汇之间词义的差异问题。对比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是,词汇教学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这种方法能在汉语阿拉语教学中,能解决汉语学习者词汇使用的错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芳华.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偷┐笱С霭嫔纾?2004.[3]现代汉语词典[D].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马坚.中文译解《古兰经》

[5]黄伯荣,瘳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胡勇强.白永权,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英汉对比研究:汉语国俗词语的英译方法[J].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2004.[7]周祖谋.词汇和词汇学[J].语文学习,1958.[9]王友民.中外学生词汇和汉字学习对比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88.[10]赵永新.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11]汉语阿拉伯语词典[D].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9.[12]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Mahmoud Ahmed Mohamed Mohamed Soliman 中文名:晓宇(1988―),男,埃及开罗市,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与翻译。

第三篇: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中英文化对比 结课论文

姓名:郑超学

学号:201401109033

院:机械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402

中英文化对比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为了以后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和误解,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陈涛老师的中英文化对比这门课,下面是在学完这门课后,我对中英文化差异的一些理解。

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然而中国人的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就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而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谨慎对待,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教育体制的不同。西方教育仿佛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讨论当中度过,而且上课时间很短暂,上课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提问和解答,课后的作业也相当少。那么我们呢?很真实的说,看见的永远是忙碌的学生以及忙碌的家长。中国的古语是这样描述学习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的祖先以高山和大海来比喻学习。于是我们自觉埋头学习。西方的课堂上,学生非常的自由,听不懂是老师的问题。在中国的课堂上我们是默默的聆听者和安静的模仿者。在教育方面,中西方在看重知识方面是不同的。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在教育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诸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更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例如中西节日,宗教,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陈老师通过电影以及中西比较的教案把中西差异讲解得非常具体,这对我的专业以及以后的学习都很有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继续选修陈老师的课。

第四篇: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9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寻找真正的自我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远大前程》中通过研究匹普对乔的态度转变来探讨他的成长经历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萧伯纳的费边思想在芭芭拉少校中的体现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1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国红色旅游的翻译策略 53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尤多拉•威尔蒂摄影叙事技巧分析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普通而独特的女性形象

基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性格 论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 从CIF与CIP的比较看CIP的优势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堂娜•哈拉维的赛博女性主义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汽车广告翻译浅析---论消费者心理差异对汽车广告翻译的影响 85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 87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88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论马可•吐温小说中的讽刺技巧 90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

A Study of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92 93 94 95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96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98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 99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00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101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 102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04 论翻译方法的选择

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 106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108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09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110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111(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112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创新精神和知足长乐 114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15 On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1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7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118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 119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120 论英汉翻译过程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123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 125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27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30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132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 134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The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136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137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13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39 试析《假如明天来临》的叙事艺术

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 141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 142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143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145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奶妈与《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形象对比 148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149 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50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151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152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 153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54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155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 156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 157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158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159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160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 161 广告语篇中的预设分析

162 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 163

164 “反偶像的偶像”乔治奥威尔 165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

166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 167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 168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169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

170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71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172 浅析莱辛在《屋顶丽人》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17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74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175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 176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177 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空间叙事与空间形式 178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

179 论《猫城记》和《格列弗游记》的讽刺手法 180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181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182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183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184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185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186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187 网上英语聊天的会话结构特征

188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 189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90 论“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 191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192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93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94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195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196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 197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

198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

199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五篇:汉语词汇反映佛教文化:语言反映宗教信仰

汉语词汇反映佛教文化:语言反映宗教信仰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汉魏至隋唐期间,佛教传入对汉语词汇有巨大的影响,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许多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词汇更加的丰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词汇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使用与佛教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而已。

下面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

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八字没见一撇

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爱河,烦恼,浩劫,流通,家贼难防

野狐禅,羚羊挂角,欲火,宿命,弹指,随缘,森罗万象,雁塔题名,悲观

药医不死病,面壁,相应,皆大欢喜,挂羊头,卖狗肉,顺水推舟,看风使帆

味同嚼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旨,单刀直入,单位,净土,空中楼阁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一心不乱,一报还一报,一丝不挂

正宗,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

开眼界,天花乱坠,无风起浪,无边,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头六臂,大千世界,口头禅,门外汉,习气

劫后余生,抛砖引玉,报应,伸手不见五指,作茧自缚,作贼心虚

执着,有口皆碑,在劫难逃

水到渠成、拖泥带水、将错就错、七手八脚、半斤八两、千奇百怪、粉身碎骨、胆战心惊、感天动地、雪上加霜、剑树刀山、灰头土脸、斩钉截铁、众口难调、心猿意马、头头是道、安身立命、一心一意、心猿意马、去伪存真、人间地狱、借花献佛、天龙八部以及大开方便之门、解铃还需系铃人等等。

此外,有不少词语虽然源于佛教经典,其来源却鲜为人知。比如:赞叹、究竟、浮屠、绝对、实际、缘分、随缘、有缘、妄想、障碍、昙花一现、五体投地、水中捞月、不可思议、皆大欢喜、刹那间、一念之间、一念之差等语词在佛经中频频出现。盲人摸象、不可思议、不二法门、借花献佛、皆大欢喜等成语均出自佛教。

无事不登三宝殿

当我们上门求人办事的时候,会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典型的佛教成语。三宝殿是指代表佛法僧的殿堂,原意是:只有遇到事情时,才会想起到寺院寻求帮助。后来比喻登门求人办事。

不看僧面看佛面

我们替人求情时,会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又是典型的佛教成语。僧、佛都是世人敬仰的对象,二者的阶次有高下,“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僧”是佛教的信仰徒众,所以汉地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说法,用来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最早由佛教提出的,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四相。《法华经》言:生老病死,四苦也。《百喻经》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现今,生老病死指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大事。

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人也只孝得一个父母,那有七手八脚,爱得许多!北宋

朱子语类

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南宋佛语录五灯会元.进云:“忽遇七手八脚底人来又作么生?”师云:“截断脚根道将一句来。”南宋佛语录古尊宿语录

其或未然,切莫乱走。蓦然地水火风一散,如落汤螃蟹,[七手八脚]。南宋佛语录无门关

到了宅内,[七手八脚],就做起来。明小说醒世姻缘传

又叫人买的平机孝布,叫了四五个裁缝,[七手八脚]忙做孝衣;明小说醒世姻缘传 又与了囚妇们五钱银子,果然与他[七手八脚]的穿了衣裳。明小说醒世姻缘传 众匠人闻言,[七手八脚],一会儿便安下柱子,抬梁上去。明小说醒世恒言 何九道:“休得胡说!两日天气十分炎热,如何不走动些!”一面[七手八脚]葫芦提殓了,装入棺材内,两下用长命钉钉了。明小说金瓶梅

他二人嚷做一团,领西门庆家小厮伴当,并发来众军牢,赶人闹里,[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妆奁、箱笼,扛的扛,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明小说金瓶梅

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大口髯鲇鱼灯平吞绿藻。明小说金瓶梅

平安儿通报了,二人进入里面,见有许多裁缝匠人[七手八脚]做生活。明小说金瓶梅 三头两面

意义: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举崇寿问僧:“还见灯笼么?”僧云:“见。”寿云:“两个。”师代云:“三头两面。”又云:“七个八个。”南宋佛语录古尊宿语录,卷十六

[三头两面]任起情尘。南宋佛语录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

三头两面趋奉人。唐·李商隐《杂篡·愚昧》:

汝对我说韩信,见韩信即当说我。此[三头两面]之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

三头六臂

意义:三个脑袋,六条胳臂。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有一无位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擘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任是三头并六臂。望风无不竖降旗。南宋佛语录古尊宿语录 忽若忿怒哪吒,现三头六臂。北宋·圆悟克勤,碧岩录第九

料他也只是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只要寻他些破绽出来,便有分晓。元元代话本选集·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神通广大

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惠海无涯,词山过日,[神通广大],辩口难穷。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 但见县官打杀了天师,又会得祈雨,毕竟[神通广大],手段又比天师高强,把先前崇奉天师这些虔诚多移在县令身上了。明初刻拍案惊奇

醍醐灌顶

词典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大日经疏》言:以甘露法水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现比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愉悦。

“不离不即”出自《圆觉经》,“不离不即,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真相与妄相有区别,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显现,即不离。后指若合若离,即不接近也不疏远,也做若即若离。

“当头棒喝”源于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临济的喝,德山的棒,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现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形容没有一丝牵挂,心地清净无染着。现形容人赤身裸体。

“一尘不染”佛家指佛教徒修行,掘除欲念,保持心地纯净。现形容环境的清洁,或比喻人品的纯洁。

“天花乱坠”源于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撒下。现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夸张。

“单刀直入”佛教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现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梦幻泡影”源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幻觉,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转瞬即逝。现用来比喻不实在、不存在的东西和不能实现的妄想。

“降龙卧虎”源于佛教故事。一些高僧有神通,能用法力制服老虎。现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万劫不复”佛经中常常用“劫”来计算世间。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小劫是指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现指永远不可能恢复。“一厢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说的是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害了单相思的故事。后被广泛运用,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十八层地狱”是地狱名称。“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入中国的。那时,译出专讲“地狱”的经典多达十几种。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义。“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现比喻悲惨的报应。“铁树开花”典出《五灯会元·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逮夜书偈,辞众曰: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掷笔示寂。”现今比喻事情罕见或极难办成。

“水涨船高”出自《景德传灯录·芭蕉清禅师法嗣》:“眼中无翳,空里无光;水涨船高,泥多佛大。”现比喻事物随其所凭藉之物而相应提高。

“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话语,自话不得,由无智慧故。”现比喻人云亦云,别无新意。

“女大十八变”亦出自《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现泛指女性从小到大容貌、性情等变化很大。

“只重衣衫不重人”出自《五灯会元·黄龙心禅师法嗣》:“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现形容眼光势利者只重外表,不看人品。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出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悔不慎当初。”谓今天看到不良后果,追悔往昔的失误,有悔恨已晚之意。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的宗旨。现在,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称为“口头禅”。

“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随心所欲”出自《无量寿经》: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下载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语言教学中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教学对象:初级汉语 二、教学目的:使同学们会读一些常见的蔬菜的读音,进而认识它们 三、授课学时:10分钟 四、教学重点: 生词白菜 番茄土豆冬瓜萝卜山......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转载▼ 中国学校的课堂是面向全班授课,注重双基训练;英国学校的课堂是强调人的发展。不同的教学传统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也反映出各自存在的困惑。 1、中......

    中英史料教学对比研究

    中英两国史料教学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史料教学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历史教师的重视。英国是最早提出史料教学的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英国的历史教育改......

    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二

    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伦理观念和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更深层次理解带有伦理观念的汉语词汇,加深对汉语词汇的认识。 【章节重点......

    中英颜色词文化对比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文化对比与翻译 [摘要]汉语与英语在诸多方面具有差异,如认识不到这些差异,便会对翻译造成障碍。本文重点研究了三原色“红、黄、蓝”的中英文化异同,旨在探讨翻译颜......

    对外汉语教学之初级汉语语言项目

    初级汉语语言项目(400学时) 一.第一阶段 (1)基本语序: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 我很忙。 (2)“是”字句(一):我是学生,我不是老师。 (3)“是”字句(二):这本书是我的。 / 这本书是新的......

    英汉语中颜色词汇的对比翻译

    英汉语中颜色词汇的对比翻译 【摘 要】在英汉语两中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本文首先从英汉语颜色词的概念、分类作比较,主要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词,对颜色......

    (英语毕业论文)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