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4: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B(A.主角/角斗都读jué;C.筹措/厝火积薪都读cuî ,汲取/负笈从师都读jí ;D.裨益/奴婢都读bì,罢黜/相形见绌都读chù)

2.D(A.“不足为训”意为“不能当作法则或典范”,属于望文生义;B.“方兴未艾”意为“正在兴起,不会停止,多形容革命的形势或新生事物,和前面的“正”语义重复;C.“不情之请”意为“不近人情的请求”,用于对人有所请求的客套话,不合语境。)

3.参考示例:稚嫩之手撑起天空,救母之举尽显孝心,感恩之心惊动天地。或:接受的是生活的挑战,奉献的是宝贵的孝心,唤醒的是人们的爱心。(写成排比句,内容不太符合要求,得2分;内容符合要求,但不构成排比,得2分)

4.寓言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1分)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2分)促进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2分)

二、5.D(“斫”应解释为“偷袭、袭击”)

6.C(①表明他勇敢,⑤表明他重兄弟情义,⑥表明他爱护百姓)

7.B(诸生拥戴陈明选守城时,江阴城还没有被包围,否则阎应元无法进城)

8.(1)情况十分紧急,每人先借一根毛竹,货款将由我统付。(假和值各1分,句意1分);(2)他亲手为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准备上等棺木殓葬,并洒酒于地祭奠哭别他们。(手、殓、酹各1分,句意1分);(3)阎应元四面出击(左冲右突)进行了八次巷战,抵挡他们的清军被杀伤上千人。(驰突和当各1分;被动1分)

三、9.(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等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分)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3分)(写出原因得2分,写出后面任何一点得1分;如果后面两点写全,没有点出原因得2分)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故山”)。(2分)

四、10.(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枯松倒挂倚绝壁(4)徘徊于斗牛之间(5)见贤思齐焉(6)雪却输梅一段香

五、11.外出谋生或发展,参加被规定的旅游程式。(每点2分,答全两点得满分)

12.“一片落叶”是作者区别于社会俗情的富含个性特征的心理境界的具体体现,(2分)通过“一片落叶”,凸显了作者宁静、悠远的思想境地,(2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2分)

13.“人们的野心”指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熟悉世情,有时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或指追求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3分)“传统的空间意识”即类似于弥补履历的旅游过程中的“心满意足”。(3分)

14.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凝视周围的世界(生活习惯);发挥想象展开心灵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或者不随同流俗,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六、15.C(A项“从来不会微笑”不符合实际情况;B项“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关注”在文中没有落脚点;D项“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改革”不符合文意。)

16.①新闻主持人沉闷、紧张、单调乏味;②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③缺少人性化。(每点2分)

17.①新闻变革应符合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②新闻变革应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③新闻变革应十分关注公众的热点和选择。(三个要素各2分)

七、作文(基本按照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操作,建议基准分为50分)

作文阅卷评分操作标准

一类卷:63——70 切题,有深度,语言好。

二类卷:56——62 切题,语言好。

三类卷:49——55 基本切题,语言较好。

四类卷:42——48 基本切题,语言一般。

五类卷:28——41 有点跑题,语言较差。

27分以下 严重跑题,语言差。(说明:字数不足100,0——5分;200左右,6——10分;300左右,11——20分;400左右,21——30分; 500左右,31——40分;600左右,41——46分;有问题卷,格调低下,不超过15分。)

语文附加题

一、19.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6处以内断对1处1分,超过6处,多1处扣1分)

20.欧阳修、秦观(此题2分,每对1处得1分,用诗人的号来作答,不给分)

21.作品变成了文人雅士的应酬,内容上缺少真情(此题2分。只答“失去真情”给1分;用原文语句回答,不给分)

二、22.A、C(A项,对所引判词理解错误。所引判词上句写的林黛玉,下句写的薛宝钗。C项,“觉新”应是“觉慧”。选对一项得2分,对两项得5分,超过2项不给分)

23.(1)曹操(或张辽)(1分)。所约三事,即降曹的三个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答出1点得1分)

(2)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每点1分,举例说明2分)参考示例:阿Q本是极卑微的人物,但他不把未庄人放在眼里,甚至赵太爷进了学,他也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儿子将来肯定比赵太爷阔得多。阿Q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己承认“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阿Q最喜欢与人吵架,气力小的他便打。对小D和小尼姑进行挑战和动手动脚,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三、24.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但功用已废,(2分)都江堰卑处一隅,造福千年,仍在发挥功用。(2分)

25.都江堰造福人民后仍谦卑、不张扬、不求回报;(2分)它和乡间母亲一样都有不炫耀、谦卑、不求回报的特质;(2分)表达了作者对都江堰文明的深情礼赞。(2分)

26.对比,(1分)把长城和都江堰的规模、社会功用进行对比,(2分)强调都江堰仍有社会功用。(2分)

附文言文译文:

崇祯十四年(1641)年,阎应元调任江阴县典史。刚到任,正碰上江上的强盗驾着数百艘船,张挂着旗帜乘涨潮侵入内地,将要迫近江阴县城。阎应元带着刀箭赶出来,在街上策马飞驰,大声呼喊:“是好汉的,跟我一起去杀强盗,保卫亲人!”不一会,身边就集聚了上千人。但苦于没有兵器。阎应元又飞驰到竹行前高喊:“情况十分紧急,每人先借一根毛竹,货款将由我统付!”这一千人排列在江岸,手持毛竹如刀枪林立,人靠人像一道长墙。阎应元来回地飞马射击。一连射死三人,强盗的气焰被压了下去,扯上帆逃走了。巡抚写文状向上报告退江盗的情况,用皇帝的名义让阎应元参同都司的官衔,执掌巡回检查的县尉职权,外出可以乘车加黄盖,打大旗,由引路士卒清除道路而后通过。这是惯例中所没有的待遇,当地人把它作为荣耀的事。

豫王多铎的大军渡过长江,不久,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获。诸生打算拥戴新县尉陈明选主持县城守备。陈明选于是连夜飞马赶去迎请阎应元。阎应元连夜飞驰入城。当时城里士兵不足一千,而且粮饷尚无着落。阎应元进了城,便整理军中文件簿籍,修建城防工事,下令每家出一名男子登城守卫,剩余的男子为军中送饭。传令说:“捐送不一定都是金钱,捐粮食、布匹听便。”

这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清军驾起大炮轰击城墙,城上的矮墙被炸裂。阎应元命令用铁叶裹着门板,再用泥土装在空棺材里,堵在倒塌处。碰上城中缺箭,阎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秆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竹竿上挂一盏灯,让士兵伏在城上矮墙后,击鼓呼喊,佯装要缒下城去偷袭军营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

攻城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刘良佐,是以前弘光朝的四镇之一,被封为广昌伯,投降清朝的总兵。他远远地对阎应元说:“弘光帝已经逃走,江南再没有国君,您及早投降,可以保证富贵荣华。”阎应元回答说:“我不过是明一个小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身为国家的重镇,不能守住江淮,却甘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

阎应元性格严厉刚毅,号令严明整肃。他轻财重赏,毫不吝惜。亲自为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准备上等棺木殓葬,并洒酒于地哭祭。和壮士说话,一定称呼“好兄弟”,而不直呼其名。

贝勒把两员降将反绑,让他们跪在城下劝降。阎应元骂道:“吃败仗的家伙,给敌人俘虏了不快点死掉,干什么还啰里啰苏!”贝勒又派人宣令:“只要杀掉四门首先起事的各一人,我们就撤去包围。”阎应元高声回答:“宁可斩我的头,凭什么要杀害老百姓!”喝令传话的清卒滚开。

贝勒已经察知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阎应元斗志昂扬地登上城楼,神情气度一如平日。第二天,城一会儿就被攻破,清军蜂拥而上。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四处出击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杀伤上千人。阎应元料想已不能幸免,跃起投入前湖,但湖水太浅,淹不没头顶。阎应元看见贝勒,挺身站立,不肯弯腰。一名清兵用长枪刺穿阎应元的小腿,小腿折断,阎应元跌倒在地。不久,应元气绝身亡。

第二篇: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B(A.主角/角斗都读jué;C.筹措/厝火积薪都读cuî ,汲取/负笈从师都读jí ;D.裨益/奴婢都读bì,罢黜/相形见绌都读chù)

2.D(A.“不足为训”意为“不能当作法则或典范”,属于望文生义;B.“方兴未艾”意为“正在兴起,不会停止,多形容革命的形势或新生事物,和前面的“正”语义重复;C.“不情之请”意为“不近人情的请求”,用于对人有所请求的客套话,不合语境。)

3.参考示例:稚嫩之手撑起天空,救母之举尽显孝心,感恩之心惊动天地。或:接受的是生活的挑战,奉献的是宝贵的孝心,唤醒的是人们的爱心。(写成排比句,内容不太符合要求,得2分;内容符合要求,但不构成排比,得2分)

4.寓言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1分)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2分)促进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2分)

二、5.D(“斫”应解释为“偷袭、袭击”)

6.C(①表明他勇敢,⑤表明他重兄弟情义,⑥表明他爱护百姓)

7.B(诸生拥戴陈明选守城时,江阴城还没有被包围,否则阎应元无法进城)

8.(1)情况十分紧急,每人先借一根毛竹,货款将由我统付。(假和值各1分,句意1分);(2)他亲手为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准备上等棺木殓葬,并洒酒于地祭奠哭别他们。(手、殓、酹各1分,句意1分);(3)阎应元四面出击(左冲右突)进行了八次巷战,抵挡他们的清军被杀伤上千人。(驰突和当各1分;被动1分)

三、9.(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等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分)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3分)(写出原因得2分,写出后面任何一点得1分;如果后面两点写全,没有点出原因得2分)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故山”)。(2分)

四、10.(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枯松倒挂倚绝壁(4)徘徊于斗牛之间(5)见贤思齐焉(6)雪却输梅一段香

五、11.外出谋生或发展,参加被规定的旅游程式。(每点2分,答全两点得满分)

12.“一片落叶”是作者区别于社会俗情的富含个性特征的心理境界的具体体现,(2分)通过“一片落叶”,凸显了作者宁静、悠远的思想境地,(2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2分)

13.“人们的野心”指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熟悉世情,有时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或指追求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3分)“传统的空间意识”即类似于弥补履历的旅游过程中的“心满意足”。(3分)

14.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凝视周围的世界(生活习惯);发挥想象展开心灵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或者不随同流俗,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六、15.C(A项“从来不会微笑”不符合实际情况;B项“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关注”在文中没有落脚点;D项“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改革”不符合文意。)

16.①新闻主持人沉闷、紧张、单调乏味;②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③缺少人性化。(每点2分)

17.①新闻变革应符合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②新闻变革应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③新闻变革应十分关注公众的热点和选择。(三个要素各2分)

七、作文(基本按照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操作,建议基准分为50分)

作文阅卷评分操作标准

一类卷:63——70 切题,有深度,语言好。

二类卷:56——62 切题,语言好。

三类卷:49——55 基本切题,语言较好。

四类卷:42——48 基本切题,语言一般。

五类卷:28——41 有点跑题,语言较差。

27分以下 严重跑题,语言差。(说明:字数不足100,0——5分;200左右,6——10分;300左右,11——20分;400左右,21——30分; 500左右,31——40分;600左右,41——46分;有问题卷,格调低下,不超过15分。)

语文附加题

一、19.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6处以内断对1处1分,超过6处,多1处扣1分)

20.欧阳修、秦观(此题2分,每对1处得1分,用诗人的号来作答,不给分)

21.作品变成了文人雅士的应酬,内容上缺少真情(此题2分。只答“失去真情”给1分;用原文语句回答,不给分)

二、22.A、C(A项,对所引判词理解错误。所引判词上句写的林黛玉,下句写的薛宝钗。C项,“觉新”应是“觉慧”。选对一项得2分,对两项得5分,超过2项不给分)

23.(1)曹操(或张辽)(1分)。所约三事,即降曹的三个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答出1点得1分)

(2)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每点1分,举例说明2分)参考示例:阿Q本是极卑微的人物,但他不把未庄人放在眼里,甚至赵太爷进了学,他也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儿子将来肯定比赵太爷阔得多。阿Q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己承认“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阿Q最喜欢与人吵架,气力小的他便打。对小D和小尼姑进行挑战和动手动脚,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三、24.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但功用已废,(2分)都江堰卑处一隅,造福千年,仍在发挥功用。(2分)

25.都江堰造福人民后仍谦卑、不张扬、不求回报;(2分)它和乡间母亲一样都有不炫耀、谦卑、不求回报的特质;(2分)表达了作者对都江堰文明的深情礼赞。(2分)

26.对比,(1分)把长城和都江堰的规模、社会功用进行对比,(2分)强调都江堰仍有社会功用。(2分)

附文言文译文:

崇祯十四年(1641)年,阎应元调任江阴县典史。刚到任,正碰上江上的强盗驾着数百艘船,张挂着旗帜乘涨潮侵入内地,将要迫近江阴县城。阎应元带着刀箭赶出来,在街上策马飞驰,大声呼喊:“是好汉的,跟我一起去杀强盗,保卫亲人!”不一会,身边就集聚了上千人。但苦于没有兵器。阎应元又飞驰到竹行前高喊:“情况十分紧急,每人先借一根毛竹,货款将由我统付!”这一千人排列在江岸,手持毛竹如刀枪林立,人靠人像一道长墙。阎应元来回地飞马射击。一连射死三人,强盗的气焰被压了下去,扯上帆逃走了。巡抚写文状向上报告退江盗的情况,用皇帝的名义让阎应元参同都司的官衔,执掌巡回检查的县尉职权,外出可以乘车加黄盖,打大旗,由引路士卒清除道路而后通过。这是惯例中所没有的待遇,当地人把它作为荣耀的事。

豫王多铎的大军渡过长江,不久,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获。诸生打算拥戴新县尉陈明选主持县城守备。陈明选于是连夜飞马赶去迎请阎应元。阎应元连夜飞驰入城。当时城里士兵不足一千,而且粮饷尚无着落。阎应元进了城,便整理军中文件簿籍,修建城防工事,下令每家出一名男子登城守卫,剩余的男子为军中送饭。传令说:“捐送不一定都是金钱,捐粮食、布匹听便。”

这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清军驾起大炮轰击城墙,城上的矮墙被炸裂。阎应元命令用铁叶裹着门板,再用泥土装在空棺材里,堵在倒塌处。碰上城中缺箭,阎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秆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竹竿上挂一盏灯,让士兵伏在城上矮墙后,击鼓呼喊,佯装要缒下城去偷袭军营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

攻城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刘良佐,是以前弘光朝的四镇之一,被封为广昌伯,投降清朝的总兵。他远远地对阎应元说:“弘光帝已经逃走,江南再没有国君,您及早投降,可以保证富贵荣华。”阎应元回答说:“我不过是明一个小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身为国家的重镇,不能守住江淮,却甘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

阎应元性格严厉刚毅,号令严明整肃。他轻财重赏,毫不吝惜。亲自为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准备上等棺木殓葬,并洒酒于地哭祭。和壮士说话,一定称呼“好兄弟”,而不直呼其名。

贝勒把两员降将反绑,让他们跪在城下劝降。阎应元骂道:“吃败仗的家伙,给敌人俘虏了不快点死掉,干什么还啰里啰苏!”贝勒又派人宣令:“只要杀掉四门首先起事的各一人,我们就撤去包围。”阎应元高声回答:“宁可斩我的头,凭什么要杀害老百姓!”喝令传话的清卒滚开。

贝勒已经察知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阎应元斗志昂扬地登上城楼,神情气度一如平日。第二天,城一会儿就被攻破,清军蜂拥而上。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四处出击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杀伤上千人。阎应元料想已不能幸免,跃起投入前湖,但湖水太浅,淹不没头顶。阎应元看见贝勒,挺身站立,不肯弯腰。一名清兵用长枪刺穿阎应元的小腿,小腿折断,阎应元跌倒在地。不久,应元气绝身亡。

第三篇:2018年江苏无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课文默写。(8分)①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②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③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⑤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⑥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⑦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①juān________刻

②tuí_______唐

③鞠躬尽cuì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学校想专心看书却总是走神,他和乔玩弄壁虱,为此两人打了起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老师走过来。

B.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绍兴,我们同去。”这是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上城时对鲁迅说的话,可见革命胜利后他内心的无比喜悦。

D.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 罗刹女生气的原因是孙悟空假扮了牛魔王,从她手上骗走了芭蕉扇。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1)《西游记》第六回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收,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

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答:

(2)薛霸双手举起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差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①简要说说选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答:②鲁智深在大闹野猪林之前做的哪几件事,体现他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特点?(2分)答:

二、阅读与赏析(42分)(一)(12分)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注】①: 㸑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坟墓存焉

焉: ________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义: ________ .③人谁肯固

固: ________

.④侃遽登城

遽: 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分)译: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分)译:

(二)(6分)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三)(9分)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3.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答:

14.请概述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答:

15.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答:(四)(15分)赵三贴 刘剑飞

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⑥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⑦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⑧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⑨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⑩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⑪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⑫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⑬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⑭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⑱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⑲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⑳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16.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3分)① ② ③

④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17.赏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答: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赵三贴的性格特点。(4分)答:

19.说说第⑲自然段画线句的含义。(4分)答:

三、作文(60分)20.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读书如此,生活亦如此。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舍得的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18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8分)①不悱不发

②札札弄机杼

③感时花溅泪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⑦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2.(3分)①镌

②颓

③瘁

3.(3分)B

4.(3分)C

5.(3分)D

6.(2分)B 7.(6分)(1)(2分)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有弱点:假象总是难掩破绽;生活常识有助于人识别真相。

(2)(4分)①(2分)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两个公人又惊又怕的神情,侧面村托出鲁智深声势猛、动作快、力气大。

②(2分)拳打镇关西

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二、阅读与赏析(42分)(一)(12分)8.(2分)A 9.(2分)D 10.(4分)①焉:在这里

②义:坚持正义

③固:坚守

④遽;立即

11.(4分)(1)(2分)(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2)(2分)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二)(6分)12.(6分)(1)(3分)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3分)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三)(9分)13.(3分)引用“二王”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14.(3分)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缺乏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

15.(3分)鲁迅认为两类人是可敬的,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对前一类人持认同态度的人,他把这两类人比喻成“中国将来的脊梁”,强调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15分)16.(3分)①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②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碴砸匾。③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

17.(4分)比喻,动作描写、视听结合,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赵三贴接骨动作的麻利娴熟,表现了他医术的精湛。18.(4分)乐观随和;宽宏大度;自信谈定,正直善良。

19.(4分)行医之人不能追求牌匾等外在的形式或虚名,应该依靠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去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三、作文(60分)

第四篇: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2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ì)揆情度(duó)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ɡǔ)良莠不齐(yǒu)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ì)今 矫(jiāo)揉造作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ɡuā)噪若即(jí)若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5.下列依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每一幅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味和手画的笔触感觉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

①印出图画 ②装裱成画 ③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④刻出木刻图案版样 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①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②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形交者

③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8分)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③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⑤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⑥春如旧,人空瘦,_________。桃花落,_________,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没的要素再简些就是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呈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所创造的,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人是怎样和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意思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飘逸的行云、潺潺的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景物吸引。自然景物,只要美,人就喜欢。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景色的明暗会相应引起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而这种精神之别又反作用于眼中的物象,于是就有了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还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人与自然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它们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还能悟出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所谓“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只有保护,才能把山水的美感挖掘出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借此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地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5分)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4分)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答案(一模答案)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B(A选项“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掣”应读chè,四声; C“棉薄”应为“绵薄”;“矫揉造作”中的“矫”应读三声,D “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是”、“非”对应,“饰“、“文”对应;“聒噪”中“聒”应该是guo,一声。)

2.B(“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的,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D(A “防止”“风险”错误,应为“防止„„风险发生、出现”;B“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结构混乱,前后牵连;C“针对”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等)4.D(“莎士比亚”应为“巴尔扎克”)

5.C(分句2“装裱成画”一定是最后一个句子,所以直接排出B、D两个选项;按照正常逻辑一定是先刻板再出画,因此直接选出答案选项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C 7.B 8.B 9.A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11.(5分)“/”处为必断句处,“//”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必断处每答对2处得1分。在可断可不断处断句,不得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劲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12.(8分)答案略。(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13.(7分)①(3分)C ②(4分)要点:①指出本诗的“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②具体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

角度:内容方面——如选材等;形式方面——如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4.(3分)D 15.(5分)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1分);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1分),并能够经过思考(1分)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将美感转化为美好的情感)(1分),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美(逻辑美)(1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16.(4分)B D 17.(6分)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18.(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19.(10分)评分要点:①特点:古老而鲜活(传统与现实结合),充满人情味、人性美。意思对即可(2分)。②观点明确(2分),③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恰当、具体(2分),④分析具体合理(2分),⑤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附录1: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0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49—40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三类卷

(39—30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四类卷

(29—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附录2:文言文参考译文

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第五篇:2018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学科测试 2018.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东方的粟通过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卫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唐代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一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中华古老的文明、繁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文化“大动脉”。

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采取守势,退入嘉峪关自保,丝绸之路至此彻底衰落。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

(取材于肖小勇、傅梦孜、高建新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 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 C.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得到广远传播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的兴盛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 B.安史之乱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C.明朝西域政策与汉唐不尽相同 D.它的衰落与奥斯曼的崛起有关 3.根据材料一,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2分)..A.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C.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D.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材料二

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通道。一般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国家实行海禁政策导致其逐渐衰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受多种时代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航海技术。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汉代中国人之所以能踏开“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在于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到了隋唐,随着中外交往的繁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航海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当时航海者的远洋地文知识和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都更加丰富,对远洋季风规律的掌握与应用,也愈趋娴熟。..宋元发达的航海技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宋元航海术最重要的突破体现在全天候磁罗盘导航和大洋天文定位技术方面。随着航迹推算对测向定量化的要求,单纯的“揆南北”的“指南浮针”.与由天干、地支组成的二十四向方位盘组合起来,演进成“磁罗盘”。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的转向针位点集合技术,形成了“定向行船”所依赖的航路指南。海员们还掌握了通过观测天体(特别是北极星)的高度,来判定船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南北位移)的天文定位技术,从而使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了关键性的修正。

明初,郑和航海术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到一个空前辉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盛景。郑和航海术主要体现在集航用海图与航路指南于一身的《郑和航海图》上。《郑和航海图》不但对广大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航区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还对沿途景物进行了写实性的描绘,而且对沿途的导航物与碍航物,如山峰、岛屿、浅滩、礁岩、港口等进行了标识。图中还出现了具有航迹推算与修正技术意义的针路系统,并吸收运用了其他航海者的先进仪器与导航方法,将之与中国传统的量天尺观测技术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横渡印度洋的过洋牵星系统。

(取材于孙光圻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

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的“消弭”:“弭”的读音为mí

B.材料二的“娴熟”:“娴”为形声字,从女,闲声

C.材料二的“揆南北”:“揆”在文中是测定(方向)的意思 D.材料二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此处用来表示方位 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航海者已经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 B.隋唐时期,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更加丰富 C.宋元时期,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关键性修正 D.明朝郑和的过洋牵星系统是中国传统技术的结晶 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影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因素的一项是(2分)...A.国家海禁政策 B.认识自然水平C.天体星辰星座 D.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继承和发扬古丝绸之路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世界大趋势,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合作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创造了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建立了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取得明显成效。

贸易投资合作继续深化。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1%,进口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8%;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东非铁路网起始段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中老铁路首条隧道全线贯通,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匈塞铁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典范。

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我国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对外援助效应提升。我国启动“共筑援助之桥,畅通‘一带一路’”行动,落实了多项重大援助举措,积极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办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合作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必将超越某一国家、某一区域,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造成深刻影响。

(取材于高峰、王晓易的相关文章)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一带一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承发扬了古丝绸之路精神 B.广大发达国家是合作的主体 C.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D.产生了多个方面的辐射效应

8.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 .B.直兵造胸 造:制造 .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 .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D.审赏罚 审:慎重地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能讥之乎 .B.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C.俞然而以待耳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 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B.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依然十分害怕死亡。C.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①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②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答张十一【1】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1】本诗写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2】踯躅:即羊踯躅花。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山水空净,猿鸣声声,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B.颔联“竞”字写出了筼筜蓬勃生长,“闲”字写出了羊踯躅悠然开放。C.“未”字统领“报”与“知”,诗人慨叹自己未报君恩,不知会死于何地。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D.尾句中“斗”同“陡”,本句的意思是诗人顿时感觉头发白了一多半。16.本诗首联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景,下列诗句不含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B.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C.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D.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戎昱《桂州腊夜》)

17.《南涧中题》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这首诗与《答张十一》所表达的贬谪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南涧中题(节选)

柳宗元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韩愈之文长于针砭时弊,《师说》讽刺了当时在士大夫之间耻于相师的风气,“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①_______,_____②_____。’”《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表达了他在潭边的所见所感。《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遥想三国时周瑜“____⑤______,谈笑间,____⑥_______”,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白居易被贬江州,作《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⑦______,_______⑧_____。” 琵琶女的技艺与身世,令他感慨颇深。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地气重凝

①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②“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只得退让作罢。....③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处不在。

④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⑤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鸡鸣狗盗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⑥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骋。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摸、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与温暖,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地气了。”

⑦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⑨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取材于厉彦林《地气重凝》)

19.下列文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容置疑 B.耳熟能详 C.耳目一新 D.鸡鸣狗盗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B.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体现在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而地气又能够旺人气。C.第⑤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D.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21.第④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2.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5分)

23.《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样,民众就会背着孩子来归附,“焉用稼?”这与《地气重凝》中第⑦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看法。(5分)

24.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接地气”的人物,下列对这些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下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B.《边城》中的爷爷淳朴厚道,对孙女翠翠充满无尽的爱,是边城小镇茶峒纯朴民风的代表。C.《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朴实活泼,成年后却麻木寡言,只能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D.《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扎根于黄土地,勇于担起责任,带领乡亲办砖厂一起发家致富。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80字。①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请你结合《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某中学要举行一场“古诗文朗诵会”。如果让你推荐一篇古诗词或古文,你会推荐哪一篇?请说明推荐理由。

③请以“春天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①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位前贤说的名言警句能给你什么启发?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你注意到身边的变化了吗?你关注到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了吗?你还期待生活中出现什么变化?请以“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2018.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C2.(3分)B3.(2分)D4.(2分)A(“弭”的读音为mǐ)5.(3分)D 6.(2分)C7.(3分)B 8.(6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代中国创造了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传播了中华文明; 古代中国还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或:建立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9.(3分)B(造:到,达到)

10.(3分)D ……的人(A介词,相当于“于”;语气词,表疑问 B连词,和;动词,亲附 C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11.(3分)A(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12.(3分)B(“依然十分害怕死亡”理解有误)

13.(6分)①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

②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 14.(6分)评分标准:概括做法3分,结合文本谈认识3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次非面对两蛟夹绕船只,必死无疑的状况,临危不惧,刺杀蛟龙,保全了性命。我认为,这种勇于面对强敌的做法值得学习。面对外界的凶险,与其害怕、逃避,不如放手一搏,这样才能战胜强敌,闯过险境,得以生存。

示例二:晏子面对武力逼迫、富贵诱惑,宁死不屈,不改变自己的言论,陈述自己不会用邪曲、迂回之法来保全性命。我认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5.(3分)A(“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有误。)16.(3分)C 17.(6分)答案要点:

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忧愁、痛苦。(答思念友人、失路不得志亦可,2分)

不同点:韩诗表达出“未报恩波”的不甘,诗人流露出仍想有所作为的情感(或:韩诗表达了短暂的欢愉)(2分)。柳诗则主要表达了孤寂无人知的痛苦(2分)(或:柳诗表达了对后人有一点期许的感情)。18.(8分)

①位卑则足羞②官盛则近谀③凄神寒骨④悄怆幽邃

⑤羽扇纶巾⑥樯橹灰飞烟灭⑦同是天涯沦落人⑧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19.(2分)D(应为“鸡鸣狗吠”)20.(3分)C(不是拟人的手法)21.(4分,每个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案要点:春天:隐约、温热(蠕动);夏天:炎热、强烈;秋天:丰厚、饱满,冬天:谦卑、朦胧(聚敛)。22.(5分)(每点1分)

答案要点: ①要和土地多接触;②耕种土地时要尊重土地、爱惜土地,让人与土地齐生共荣;③要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④要用情用心深入农家生活,懂民情和乡事;⑤要信仰自然规律。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23.(5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文句谈理由3分)

示例一:矛盾,我同意孔子的观点。为政者应注重用“礼”、“义”、“信”来引导百姓,而不是亲自去耕种。社会应有合理分工,为政者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治理国家,让百姓更好地知礼、崇义、守信,而不是去耕种土地。示例二:不矛盾,我认为两者应该结合。一方面,为政者要用“礼”、“义”、“信”来引导百姓;另一方面,为政者也应该懂得稼穑之苦。这样,才能深入体验百姓生活,懂得百姓疾苦,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理。24.(3分)C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晏子与崔杼盟誓时,而不改变自己遵守的道义。延陵季子,吴国人愿意让他当王而他却不肯当。孙叔敖几次当令尹并不显得高兴,几次不当令尹也并不显得忧愁。这是因为他们都通晓(义理)啊。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楚国有一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宝剑。他回来的时候坐船渡长江,到了江心,有两条蛟龙从两边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是否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龙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好啊!不因为将成为腐肉朽骨而丢掉宝剑的,大概说的就是次非吧!”

禹到南方巡视,在渡江的时候,一条黄龙把他所乘的船驮了起来。船上的人都大惊失色。禹仰脸朝天感慨地说:“我从上天接受使命,尽力养育人民。生,是事物固有的特点;死,是命中注定。我对龙有什么害怕的呢?”龙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开了。这样看来,禹是通晓死生之义的。

天本来就有衰微、亏缺、毁弃、隐伏,有兴盛、盈余、聚积,生息;人也有困顿、窘迫、贫穷、匮乏,有充足、富饶、显贵、成功。这些都是天包容万物的原则。古代的圣人不因自己的私念伤害神性,只是安然地对待罢了。

晏子与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词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必遭祸殃!”晏子低下头含了口血,仰起头向上天呼告说:“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人,必遭祸殃!”崔杼很不高兴,用矛顶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颈,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享有齐国;如果你不改变你所说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晏子说:”崔子,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中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我难道能够以邪曲来求福吗?你考虑考虑这些话吧!”崔杼说:“这是一个贤德的人,不可以杀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离开了。晏子的车夫要赶马快跑,晏子按着车夫的手说:“安稳点,不要失去常态!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晏子可以说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因此国家杰出的人,按照义的原则决断,安然地对待它。

白圭向邹公子夏后启问道:“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三家分晋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因为我住在晋国,所以屡次听到晋国的事情,不曾听到过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希望能听您说一说。”夏后启说:“认为可以做,所以就去做,做了,天下谁都不能禁止他。认为不可以做,所以就不去做,不去做,天下谁都不能够驱使他。”白圭说:“利益也不能驱使他吗?威严也不能禁止他吗?”夏后启说:“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连死亡都不足够用来禁止他,那么祸害又怎么足够用来禁止他呢?”

因此,圣明的君主用赏罚役使不肖之人,用道义运用贤德之人。贤明的君主自己的臣属一定要根据道义,慎重地施行赏罚,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语文试卷第9页(共8页)

下载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江苏无锡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

    2012顺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顺义区2012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

    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

    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一)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 求、写错字、写出田......

    2011年丰台区中考一《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高安三中致橡树诱思导学 编者:席云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爱情”的话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

    江苏无锡市2012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二)(无锡二模) 历史

    江苏省无锡市 2012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二) 历 史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2013.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5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