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
(一)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
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
2.(4分)(1)suǐ
(2)róng
(3)装
(4)制
3.(4分)(1)脱颖而出
(2)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3)删掉省略号
4.(12分)(1)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2)烈士
暮年 壮心不已
(3)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5)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每小题2分。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3个字,该题不得分)
5.(6分)(1)(4分)示例1:赞同这种说法。如劫法场时,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见人就杀;武松为报张都监诬陷之仇,连其家人、奴仆一并杀了。这些滥杀无辜的场景无疑会给青少年带来误导。
示例2:不赞成这种说法。原著中虽有滥杀无辜的场景,但人物身上也不乏优秀的品质,如鲁智深对金氏父女的倾囊相助;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无畏等,都可以给青少年的人生以启迪。
(2)(2分)示例:无悔的人生源于为远大的理想顽强奋斗。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7分)
6.(3分)(1)消失(2)全(3)他的
7.(2分)想不到在湖上还会有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8.(2分)“强”写出了作者的竭力痛饮,表现了作者偶遇志趣相投之人的惊喜。
(二)(8分)9.(2分)D 10.(2分)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画对两处得1 分,画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恨不得用丝织品把它包裹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不朽)。(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12.(2分)他拥有丰富的知识,能够机智地灵活应变,富有正义感。(大意对即可)
(三)(3分)
13.(3分)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
暗淡的轻云。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2分)
14.(3分)借力而行;“迎难而下”;善于积累。
15.(3分)示例: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借其才略,成就霸业。16.(3分)不背离。材料二的“迎难而下”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而是在意识到目前 的困难没有克服的可能时,转而保存实力,等待成功良机。所以“迎难而下”是“迎 难而上”的一种机智策略,二者并不背离。
17.(3分)原句中的“竟然”表出乎意料,“多么”表程度很高。这两个词突出了尖
毛草的根茎长得令人惊叹。改句中删掉两词,惊叹的味道就没有了。
(二)(22分)
18.(3分)春夏之交,大黑鱼带着它们的崽群在汪里游走,村民们设伏,捕杀大黑鱼。
19.(4分)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氛围,为下文猎杀黑鱼做铺垫。
20.(4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看到浩浩荡荡的鱼崽队伍时 的惊惧,侧面表现了鱼崽阵势的浩大。
21.(4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征服、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日俱增,所以说“日益
喧嚣”;人类活动带来的恶果是大量物种已经或濒临绝迹,所以说“日渐苍凉”。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社会现实的痛心与批判。22.(7分)略。
四、作文(70分)23.(70分)略。
分项评分标准:内容(33分)表达(33分)标点和书写(4分)
一类 33~30 1.错别字:1分。
错3个字扣1分,重现的不累计。2.标点:1分。
全文一逗到底或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影响意思表达的,扣1分。3.书写:2分。
全文书写潦草的,扣2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的,扣1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有真情实感表达方式运用好;语言流畅,有文采;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类 30~27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正确,有真情实感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语言通顺;思路清楚,有条理;结构完整
三类 27~22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中心尚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平淡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大体完整 四类 22~17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够完整
五类 17~0 脱离题意,没什么内容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
[说明] 1.内容或表达有突出特点的,加3分,加到满分为止。2.未写题目的扣2分。
3.不够600字的,文体不清的,一类下(64分)以下;不够500字的,二类下(58 分)以下;不够400字的,四类中(43分)以下;不够300字的,五类中(19分)以下。
4.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主体抄袭的,五类中(19分)以下。5.雷同文,四类中(43分)以下。
推荐阅读:
2016大连中考最前沿!每日必看,热点即时更新!
加入家长帮大连站中考家长qq群:140187854(扫描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
第三篇:2011年丰台区中考一《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高安三中致橡树诱思导学
编者:席云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爱情”的话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人说: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二、了解舒婷及作品
致橡树》的作者是____,原名____,她是当代____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通过的手法,用_____的抒情方式,表达出对一种新的___观的追求。橡树象征_______,木棉象征______。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欣赏诗朗诵,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的爱情观
2、诗人第一部分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3、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四、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观看一组图片,完成一篇读后感《读〈致橡树〉》,字数不限。
六、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炫.耀(xuàn)痴.情(chī)慰藉.(jiâ)B.戟.(jǐ)硕.大(shuî)霹雳..(pī lì)C.流岚.(lán)虹霓.(ní)单调.(diào)D.铁干.(ɡàn)火炬.(jù)坚贞.(zhē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攀援 炫耀 致意
B.雾蔼 坚贞 寒潮
C.火炬 伟岸 终身D.仿佛 衬托 凌霄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________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________你的威仪。
③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A.攀扯 衬托 终身B.攀援 衬托 终身 C.攀援 烘托 终生D.攀扯 烘托 终生
4.舒婷,原名________。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__________(时代)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5.“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________手法,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阅读《致橡树》选段,回答6~9题。6.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
欢 乐 □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同我的忧郁?
10.填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角度,描写了“欢乐”。11.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认为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和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撇开喧嚣,抛开烦恼,独自(xiǎng)① 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尤如浩(hàn)② 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péng)③ 湃。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 ④ 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有 ▲ 的报国志,也有 ▲ 的故乡情;有 ▲ 的江南春景,也有 ▲ 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床前明月 B. 草长莺飞 C.独上西楼 D. 怒发冲冠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2)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有约不来过夜半,▲ ”写的是相约未至的落寞;“ ▲,浅草才能没马蹄”绘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何当共剪西窗烛,▲ ”吐露是秋雨里缠绵的思念;“安得广厦千万间,▲ ”表现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4.名著阅读。(4分)
名篇名著是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它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开启我们的心智。读 ▲ 的《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 》,我们能领悟到保尔的不屈意志和钢铁般的精神;读《 ▲ 》,▲。
5.综合性学习。(8分)
三月是多彩的季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雷锋纪念日......让我们走进三月,找寻节日文化的魅力。
(1)3月12日是植树节,请同学们为植树节拟一个宣传标语:(2分)
▲
(2)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请试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3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深入发展,在广泛征求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10年的年主题为“消费与服务”。
▲
(3)三月是学雷锋月,社会上流传着“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顺口溜。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对学雷锋活动的看法。(3分)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应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的谦虚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耳倾听,是让人神采备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 那些因子如同香粉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 中了蛊似地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象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的颈间。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
7.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
8.阅读第⑤⑥小节仿照示例概括回答读书为什么会使人优美?(4分)
示例:读书让人学会倾听,倾听让人神采备添。
答: ▲
▲
9.第(5)段写道:“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须展颜”。在平常的阅读中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吧,请选取一个具体事例把它描述下来。(4分)
答: ▲
(二)(16分)
我的那些花儿
①北方的隆冬时节,一朵小花悄悄地开放了,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
②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经意地一瞥,(A)发现了那粉粉嫩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不由得分外惊喜,停下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那是一棵很不起眼的四季红,两枝纤纤瘦瘦的细茎弱不禁风,几片稀稀疏疏的叶子黄绿参半,如果不是这朵小花依旧在枝头从容地绽放,我会以为它早就进入了休眠期。说它是一朵小花,一点都不过分。那柔柔弱弱的一小朵,也就比拇指盖大那么一丁点,看了直让人有一些疼惜的感觉。但是,在我眼里,它是那样的柔情和妩媚——层层叠叠的粉红色花瓣团团围绕着舒展开来,中间是一柱金黄酿就的蜜一般甜润的花蕊。窗外寒风凛冽,冷雪纷飞,它就那么孤独而淡定地挺立在向北的窗前,全然没有因为弱小而放弃自己盛开的权利。
③在泱泱两万余品种的月季花大家族中,四季红只不过是其中最最普通的一员。那些极品月季诸如“六朝金粉”、“碧玉佳人”、“贵妃醉酒”等等,单从这些极富韵致的名字来看,眼前这朵小小的四季红也无法与之媲美。但是,这朵小花感动我的,是一种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那首著名的《咏腊前月季》中写道:“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恐怕是对它最真实的写照了。弱小,但不是弱者;不为争艳,只为盛开,是这朵小花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④角落里的这棵四季红,牵动了我记忆深处另一段关于花的往事。
⑤那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丈夫不知从哪里搬来一盆很大的杜鹃花。当我从寒风中踏进家门的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暖意和那一树热烈浓重的殷红,就像一簇红通通的炉火,燃烧着冬天的萧条和冷漠。于是,被寒冷禁锢的心,因了这份意外的美丽,立刻变得舒缓而轻灵。原来,鲜花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使,它会在一瞬间改变我们的感官和心情,让我们的视觉透过纷纷扰扰的尘世而更加丰盈和感动。此后的日子里,我每天精心呵护,犹如守望着一树繁华绮丽的梦。
⑥杜鹃花次第开放,一连开了两个多月,花事最浓的时候竟然同时盛开了三十几朵。这期间那些花儿就像盛开在我心中,让我的心境鲜活美丽而又充满柔情。
⑦也许是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好花不常开。那一天,我在为杜鹃花洒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几个花骨朵还没有开放便已经开始枯萎了。我的心隐隐作痛,那是一朵朵崭新的生命啊,为什么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容颜,便夭折在无言的岁月中?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沮丧地发现,那些未开的蓓蕾一个个凋落,叶子也开始萎黄。当花儿落尽的时候,一种莫名的忧伤深深地刺入心底,我暗自叹息,为什么美丽总是如此短暂!丈夫说,你喜欢,我再弄几盆回来就是了,没必要这么多愁善感嘛!我谢绝了,并发誓不再养花。那盆黄叶斑驳的杜鹃花被我搬到了阳台的一个角落,偶尔闲来无事,也会给它浇上一些水。
⑧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窗外已是一片新绿。那一天,我在收拾阳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那棵杜鹃花的枝头,竟然顽强地挺立出一朵嫣红的小花,而花树的周围却是落叶满地!
⑨我禁不住惊叹,它是拼尽了怎样的心血,才凝聚出最后这一抹殷实的色彩啊,(B)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我相信,花儿不言,却是有思想、有意志的。正因为每一朵花只能盛开一次,它们才懂得,即便没有人欣赏,也要竭尽所能,让自己的生命做一次最完美的演绎。
⑩呵!我的那些花儿,我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
10.分别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四季红和杜鹃花特点的句子。(4分)
▲
11.文中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诗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
12.写出“我”谢绝了丈夫的提议,“并发誓不再养花”的原因。(3分)
▲
13.文章情文并茂,任选划线的A、B两句中一句品析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A、那粉粉嫩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
B、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
▲
14.文章结尾作者说那些花儿是自己“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5分)
野 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5.这首诗通过描绘 ▲、▲、▲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郊野。(3分)
1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
(二)(10分)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春和景明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4)把酒临风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9.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三)(12分)
负笈从师①
任末②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③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节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笈(jí):书籍。②任末:人名。③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依林木之下 ▲(2)门徒悦其勤学 ▲
(3)常以净衣易之 ▲(4)虽死犹存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
2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共4处)(2分)
夫 人 好 学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23.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回首走过的时光,许多的事、许多的情使我们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沉醉……。
请以“ 使我沉醉”为题,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卷面(5分):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2.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3.3分或3分以下的评分应严格控制。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4分)享 瀚 澎 幻
2.(4分)D C A B
3.(8分)⑴赢得生前身后名 ⑵白云千载空悠悠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 ⑷千里共婵娟
⑸闲敲棋子落灯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评分标准:每空1分,每句中错、漏、添字每字扣1分,扣完为止)
4.(4分)答案示例:罗贯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西游记》,我们能领略到孙悟空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水浒》,我们目睹了梁山好汉豪爽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评分标准:内容上应扣住阅读所得;句式要求与前句大体一致。)
5.(1)(2分)答案示例:栽花种草,点缀锦绣江山;植树造林,绿化神州大地;栽花种草,装点雄中华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让绿满人间,让生活充满绿色(评分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2)(3分)参考答案:中消协确定2010年“3.15”主题为“消费与服务”。
(3)(3分)略(言之成理皆可)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6.(3分)本文的观点是:读书使人优美
7.(3分)参考答案:不能删去。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证明为了外表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的观点。
8.(4分)参考答案:读书让人微笑(乃至哭泣),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或:可传达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读书让人自知,自知使你恰如其分表达他人的聪慧和自己的理解(或:让你红唇更光艳夺目。)(或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意思相同即可)(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
9.(4分)提示:要有具体的读书内容,如看了什么书,哪个情节,哪个段落,要有阅读体验。(评分标准:答出具体内容2分;阅读体验2分)
(二)(16分)
10.(4分)①四季红:弱小,但不是弱者;不为争艳,只为盛开。或(柔弱,但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②杜鹃花: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或(热烈浓重,具有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尽全力开放)(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
11.(3分)赞扬了四季红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使文章富有诗意。
12.(3分)花儿盛开让我的心境鲜活美丽而又充满柔情,然而好花不常开,花的凋零让我心痛沮丧:美丽总是如此短暂。我不忍心再次看到鲜花从盛开到凋落的过程,因此“我”谢绝了丈夫的提议,“并发誓不再养花”。(符合大意即可)
13.(3分)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小花开放时优美的姿态,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展开充分的想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描摹了杜鹃花努力开放的情景,突出作者的赞美和敬意。(评分标准:修辞1分,作用情感共2分;)
14.(3分)作者从四季红那里意识到人可以弱小,但不可软弱,要做生活的强者;作者又从杜鹃花那里得到启示,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尽全力的开放,作者从花儿那里获得人生的感悟,获得进取的力量,所以说,那些花儿是自己“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评分标准:言之有理,文从句顺,即可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5分)
15.(3分)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评分标准:一个1分共3分)
16.(2分)诗人悠闲自在、被自然美景陶醉的心境。
(二)(10分)
17.(4分)(1)景:日光(2)去:离开(3)去:离开。(4)偕:全,都。(评分标准:每空1分,答错或为作答皆不得分。)
18.(3分)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评分标准:分酌情给分,漏掉1个关键字词扣1分,扣完为止。)
19.(3分)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
(三)(12分)
负笈从师①
20.(3分)(1)有时;(2)敬佩;(3)交换;(4)即使
21.(3分)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评分标准:酌情给分,漏掉1个关键字词扣1分,扣完为止。)
22.(2分)夫人好学 / 虽死犹存 / 不学者 / 虽存 / 谓之行尸走肉耳(评分标准:划对一处得0.5分少划或多划或划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3.(3分)学习要勤奋刻苦。(意思符合即可)
四、作文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有新
意;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文采。以5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54-48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
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通顺。以5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47-4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构
较完整,思路较清晰;语言基本通顺,以4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41-3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欠充实;结构
欠完整,思路不够清晰;语句欠通顺。以39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36分以下)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判为五类卷。
(1)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
(2)文理不同,结构混乱。
(3)文不成篇,字数不足300。
说明:
1、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风。满分或42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之。
(1)构思新颖,有创意。
(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不人云亦云。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第五篇:2012顺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顺义区2012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â)绮丽(qǐ)称职(chânɡ)刚正不阿(ē)
B.活泼(bō)广袤(mào)惬意(qiâ)扣人心弦(xuán)C.联袂(mâi)踱步(duó)恣意(zì)茅塞顿开(sâ)
D.机械(jiâ)巢穴(xuâ)蓓蕾(lãi)载歌载舞(zài)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求索——萧索
解说:两个“索”字意思不同,“求索”的“索”是“寻找“的意思;“萧索”的“索”是“寂寞、冷落”的意思。B.观望——奇观
解说:两个“观”字意思相同,都是“看”的意思。C.依然如故——温故知新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相同,都是“旧的、从前的”意思。D.息息相关——自强不息
解说:两个“息”字意思不同,“息息相关”的“息”是“呼吸时进出的气,“自强不息”的“息”是“停止”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运会开幕式的设计都很完美,尤其是“春天的故事”和最后的点火环节,更是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B.上一次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C.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前先行设计好写作提纲,可以使写作事半功倍。D.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铭记历史,中华民族才能自我认知,自我奋斗,自我保护。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①,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②,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慢慢清晰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B.慢慢清晰隆隆的雷声,闪闪的电光
C.渐渐模糊隆隆的雷声,闪闪的电光
D.渐渐模糊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5.对下面选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③“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④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A.第①处划线句子,运用拟人的方法,体现了老城的冬天舒适温暖的特点。B.第②处划线句中,“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地理环境。
C.第③处划线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现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之情。
D.第④处划线句中的“慈善”一词,赋予济南冬天以人的情感,强调了济南冬天的温暖与舒适。
6.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社区的自然状况、文化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歌谣,读一读,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我们班准备在下周参加教委组织的《从我做起,践行北京精神》的征文活动。D.母亲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二、填空(共8分)7.默写(5分)①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②,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④《岳阳楼记》中“,”一句动静结合,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美景。8.名著阅读(3分)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出行,自己扮作①,士兵扮作脚夫,昼伏夜行。梁山好汉设计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结果杨志被②等人扮成的枣贩子和③乔装成的卖酒的汉子用迷魂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2012年初,北京等城市的连续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专业术语成为大众热词。在今年的“两会”上,PM2.5也成为代表热议的词汇。PM2.5的治理成为北京“头等大事”。你所在的班级要通过宣传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请根据要求,完成9—11题。
9.作为板报员,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三条主要信息,作为“介绍PM2.5”板块的小标题。(3分)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指的是细颗粒物,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PM2.5能够随着呼吸进入人的肺部,所以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类纤细的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是 PM2.5的近三十倍。PM2.5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PM2.5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及铅、钠、镁等金属元素。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能导致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
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PM2.5。10.“北京大手笔”板块摘引了市委书记刘淇3月份访问联合国内罗毕总部时的谈话内容,请你根据下面的谈话内容,概括出北京市政府治理PM2.5将要采取的四项措施。(4分)目前,北京市同时在兴建11个地铁项目,年底地铁总里程将达到420公里;至2015年,地铁通车将达660公里;至2020年,计划建成长达1000公里的地下交通网络。届时,一半以上的北京乘客将使用地铁轨道交通出行。
北京市今年将在平原地区植树20万亩,覆盖130平方公里,未来五年植树100万亩,将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
北京将不断降低燃煤用量,提高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北京市将建设27个监测点,实时公布“PM2.5”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
11.请你在“看世界”板块所使用的两则材料后写出一个结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当前我国治理PM2.5的重要性。(3分)【材料一】
美国国会早在1963年就通过了《洁净空气法》,该法案首次指出空气污染是跨地区的全国性问题,美国此后开始根据该法案颁布全国空气质量标准。1990年开始实施的《洁净空气法》修正案,则规定了更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对189种有毒污染物制定了新的控制标准。2006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全美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任一地区、任一24小时周期内,PM2.5最高浓度由先前的每立方米65微克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而年平均浓度标准则是每立方米小于等于15微克。【材料二】
世界部分国家(组织)空气中PM2.5含量最高标准 国家/组织
年平均
微克/立方米
24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
备注
WHO准则值 25
2005年发布
澳大利亚 25 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
日本 35
2009年9月9日发布
中国
75
拟于2016年实施(征求意见中)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阅读《送东阳马升序》,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下列词语中“致”字与“无从致书以观”中“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专心致志
B.闲情逸致
C.格物致知
D.错落有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德隆望尊②援疑质理 14.翻译下列语句。(4分)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求学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冯亦代先生的《向日葵》,完成第16—18题。(共14分)向日葵
在外国报纸上看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被高价拍卖,还登载了该画的照片。这久已不见的画面,唤起了我心底的许多记忆。我曾有过这幅画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在上海买的。我特别喜欢这幅《向日葵》,朵朵将凋的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孤零零地插在花瓶里,配着耀眼的黄色背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为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的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悦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感到了寂寞。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凡·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癫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的执著所感动,因此更珍视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了。解放后,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似的。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拚命要抓住逐渐远去的夕阳。十年**中,我被谪放到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连自己都害怕。有一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发现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空里。我突然想起我的那幅《向日葵》来了。我记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禁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使要走不少路,我也宁愿到这里来兜个圈。我只是想多看一眼,多记起一些旧时的快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户时,篱笆里的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想到了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喧哗的孩子中,该多幸福啊!可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又会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心头正经历着更大的人世凄凉。凡·高的《向日葵》已被卖入富人之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着我的记忆,让我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阳光的金黄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凡·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绪。16.阅读本文,根据本文记述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时间
地点
事件(我与《向日葵》)
心情
抗战胜利
上海 ①
凄凉落寞
解放后
北京
没把画带来
②
十年**中
劳改农场
想起向日葵
③
17.文章结尾处写道“凡·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绪”,向日葵说出了此时作者怎样的心绪?(4分)
18.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人世的沧桑写出来的。(7分)(不超过140字)
(二)阅读《被妖魔化的沙尘暴》,完成第19—20题。(共8分)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删改)
19.第②段中“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这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科学家提出的“以地养地”模式有什么好处。(5分)
【连接材料】
在退化沙地、草原生态治理中,科学家提出了一种“以地养地”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用少量的土地,加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社区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草地的恢复。
(三)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完成第21—23题。(共7分)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①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②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悟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③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④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⑤其二,美德就是坚持道义,为他人着想。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⑥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⑦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21.文章第①段引用铭文有什么作用?(3分)
22.第④段中,与本段结尾处“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在内容上相照应的是那句话?(2分)
23.根据第⑥段的内容说说孟子的“仁者无敌”这句话中“仁”具体指什么。(2分)第Ⅱ卷(共50分)
六、作文(50分)
咀嚼成功,就像咀嚼一颗巧克力,虽然口中有股浓香的甘甜,但慢慢会从甘甜中品出一丝苦涩来。咀嚼伤害,就像咀嚼一枚青橄榄,虽然心中有股难言的苦痛,但慢慢会从苦痛中中品出一丝甘甜来。人生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咀嚼,咀嚼宽容,咀嚼善良,咀嚼真诚,咀嚼狭隘,咀嚼自私,咀嚼骄傲„„甘甜中有苦涩,苦涩中有甘甜。请以咀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答题纸上。(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顺义区2012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2分)
1.C
2.B
3.D
4.D
5.C
6.A 评分:共12分,每小题2分
二、填空题(共8分)
7.①白露未晞②海内存知己③又恐琼楼玉宇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评分:共5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 8.①商人②晁盖(或吴用)③白胜
评分:共3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9.PM2.5是什么;PM2.5的危害;
PM2.5的来源 评分:共3分,每点1分
10.①发展轨道(公共)交通(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②调整能源结构(或:提高清洁能源使用量)③提高森林覆盖率(或:植树造林)④建设监测点 评分:共4分,每点1分
11.我国对PM2.5的治理与发达国家比时间晚,标准低。评分:共3分,每点1分
四、文言文阅读(11分)
12.C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评分:本题2分 13.①高②引、提出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4.①(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②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5.家贫无书;到百里外求师;没有物质生活保障(吃不饱穿不暖)评分:共3分,每点1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记叙文阅读(14分)
16.①买画、读画②欢乐③凄凉(凄苦)评分:共3分,每空1分
17.文革期间作者被谪放到劳改农场,心情惨淡,心头正经历着更大的人世凄凉;对生活又怀着疯狂的渴望。
评分:共4分,每点2分
18.方法:作者在这篇短文中通过一幅画来来表现不同时期作者内心不同的感受,通过《向日葵》写尽了人世的沧桑。
评分:本题共7分。写法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19.①下文作者先介绍沙尘暴的成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沙尘暴对人类的好处等内容(先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人类没有必要阻挡沙尘暴,这也是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主要内容);②然后介绍人类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植树反而把草地变成沙地,说明人类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所以这两个词语不能调换位置。评分:共3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
20.这种模式,①顺应自生态然规律的。②人类只用少量的土地生活,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休养生息”,没有大树争夺水分,有利于沙地小草生长,使退化的草地自然恢复;③使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得以保存,维持生态平衡。评分:共5分,第①点1分(为总说),②③点各2分(为分说)
(三)议论文阅读(共7分)
21.①让读者认识到: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如你不坚持正义,不关怀别人,当你处于危难之时,别人也不会关怀你。
②引出本文的观点: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评分:共3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
22.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评分:本题2分
23.爱人、利人、使众人快乐 / 行事以德 评分:本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