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

时间:2019-05-15 04: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学生看清事实;解放头脑,使学生学会思考;解放双手,加强动手能力;解放嘴巴,使学生享受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使学生接触自然,扩大知识的眼界;解放时间,使学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例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模仿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学小鸟飞。几十个学生可以有几十种或更多的姿势,甚至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课前的准备操,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自己去练习。只要我们给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空间,学生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而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正确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及时得给予回答和解释,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要领和技术。也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实践,正确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太过单一,我在教学中给出圆形的和方形的实物进行演示两者的滚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前滚翻时团身要紧成球状,这样滚得快,反之则滚得慢。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这样使学生在顺利完成动作的同时,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正是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

第二篇: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倾其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陶行知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总结,并且在现代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为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加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开拓孩子的思维,让语文教育真正的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本文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实际生活提出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实践

正文:

谈及语文,大家并不陌生,而语文的学习,实际就是读和写的学习过程,读,就是阅读、理解;写,也就是写字和作文。究其深层来源即是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语文的所在。例如我们每天的对话交流,阅读文章等。现代语文教育与以往呆板、生硬、无趣的语文教育已经截然不同了。陶行知在教育思想中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现在教育的指向标。

所谓生活教育,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不断提升自己。生活教育分为3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了许多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除此之外,“创造教育”也是陶行知的重要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亟待渗透的教育理念。

本人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识,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将语文融入现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视不变,及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传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并不能让学生们理解其真正的现实意义,导致教学呆板、无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才是语文教育的成功。

1、回归本真,还原语文教育的真谛

语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也都是语文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应该与社会结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大千世界中让学生感悟语文的真谛,若是仅仅将语文教育停留在课本、教堂之中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陶行知曾说过,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教育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还包括整个自然界。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中,描写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在陪父亲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跟着父母钓鱼的事情,并说说钓鱼之后自身的收获,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然后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各自钓鱼的经历,最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谈谈通过自身钓鱼,以及这篇文章的学习,所得到的心得体会。这样一种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学习课文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融入社会,发现生活避免教育与社会脱节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包含语文,语文中体现生活,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语文的教育更不能离开生活,培养学生的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生活中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去亲近自然,用手、用眼、用鼻子等亲身去感触食物,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社会体现生活等活动。都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最好呈现。例如在一篇“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中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把,真正的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学会生活的真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效的防止了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与父母的脱节。

3、转换角色,达成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教学方法论,在语文教学中,教和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做,陶行知反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而“教学做”则不仅仅是以教为中心,学习并且去做也是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中试着和学生对调位置,让学生体会教的过程,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二、做好引导,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又一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手脑联动,首脑双全,培育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动力并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离开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当今社会提倡人才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有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手脑结合才是创造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有创新思维,可以从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一个手工作品去挖掘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多给学生提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

三、结论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之中。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创造性教育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深刻的借鉴及影响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语文融入到生活、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全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时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8):51 【3】 薛法跟.小学语文教学.山西:山西太远出版社,2005 【4】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独树一帜,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联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提出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即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词:语文;生活教育;社会实践;创新

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然后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语文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更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脱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小学生难以接受,致使学习效率不高。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在中国教育史上,他创造了许多新理念、新方法,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其核心,民主教育是其目标。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浅谈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1 将生活植入到语文教学中

陶行知先生反对传统的、封闭的、刻板的教育,倡导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新型教育模式。他认为: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因此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将生活植入到教学当中,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去更好地去理解和学习[2]。但是,“死读书、读死书”却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完成功课与应付考试,不理解课文的内容,更不必说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其社会生活面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无法自己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老师也偏离生活,只是注重书本文字的传授,就会致使语文与生活相脱节,语文教育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育中,老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更好的贴近他们的生活。比如《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担心自己生病的妈妈而不想去郊游的故事,在课文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小朋友们讲述一下自己的妈妈;然后请小朋友们讨论:如果郊游前,小朋友们自己的妈妈生病在家,他们会怎么做;最后,回到课文中,讲授课文中小女孩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小朋友迅速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可以促使小朋友们将课本中所体会到孝心带到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对学校的教育做过一个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把他们关在鸟笼里,把鸟笼做的像整个社会一样。陶行知先生对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非常重视,他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决然的将自己的由“知行”改成“行知”,可见他立场的坚决。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体验”一词在表述新语文课程理念时用得较多。这足以表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学习。例如在课文《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的教学中,同学们对叶子的本身并不陌生,但是要理解其深层的涵义还是有十分的难度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查阅资料、制作叶片书签及叶贴画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叶子的作用。通过自己与“叶子”的对比,学习叶子的精神,使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根植于脑海中[3]。另外,当小学语文的写作课的题目是《我向雷锋叔叔学习》时,可以让小朋友真正的离开学校去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比如去敬老院、去孤儿院等,让小朋友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然后在社会实践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既是教育理念,也是具体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倡导“六大解放”的思想:1,解放学生的头脑;2,解放学生的双手;3,解放学生眼睛;4,解放学生的嘴巴;5,解放学生的空间;6,解放学生的时间[4]。如果学校的教育做到了“六大解放”,小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可以得到激发。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做到“六大解放”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平等、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在的空间。例如在《两只小狮子》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懒狮子,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可以在一旁点拨、诱导,让学生主动的发挥其想象力,参与到讨论中,是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再比如,教学《蝙蝠与雷达》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启发: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然后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也能安全的飞行,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者植物身上所得到启示的吗?然后让学生尽情想象,发表意见[4]。总而言之,创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求索、喜欢创造,作为教师,必须要尊重、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获取创新的乐趣。今后,我们应该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探讨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内容以及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纵观中国教育三千年的历史,虽然几经改革,却一直沉浸在应试的教育中。老师为了应试教育而教授,学生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在语文的教育中,与生活脱节现象更为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如何改革创新现代教育,摒除应试教育的不足,是中国的教育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吸收和批判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对今后教学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把陶行知先生鲜活的、亲切并有用的思想理念应用的现代教学中,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肖周长.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时代教育, 2013(20): 191.[2] 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2012(8):51.[3] 叶成珠.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践行生活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 2011(3):1.[4] 袁美英.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旬, 2013(7):57.

第四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课改中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课改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实际,办中国人民需要的教育,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和创立了独有的教育思想,为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学说,但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了教育上方方面面的问题。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等论说,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开展的今天,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从教育观念看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中各个方面都有独到深刻的阐述。在教学观上,他认为“教学合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探知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才能让学生“乐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然后学生先生都能自得自动,都有机会方法寻找那无价的新理了。”

新课程标准则这样阐释“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相长和共同发展。

陶公除了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外,对教师他还有以下的要求:第一、要有信仰心,必须“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第二、要有责任心,不但对自己和课堂中的小孩应当负责任,而且对国家的教育业也应该具有责任心;第三、要有共和精神,“要和学生共甘苦,要和同学表同情”;第四、要有开辟精神,“使中国无地无学生”;第五、要有试验的精神,不能只是照搬,自己试验,方得出真理,方能不落人后。

新课程标准则提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特别要求教师要注重利用社区资源。陶先生上个世纪创办晓庄学校时,就已经在实践中做到了这点,陶公在乡村办学,不但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也真正做到了学校社会的一体化。从一次凿井之后开会那件事可以看出来。

对照阅读可以发现,两者对教学对教师的看法有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必须学而不厌,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诲人不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方法教学生学,而不只是教书或教学生,必须有一个联动使动互动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学到方法,还能激发起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这恰恰是时代的发展提出来的要求。

二、从教育内容看

陶先生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自动’的共和国民。”

这样的观念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中肯和必要的,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关注人,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一句话,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向上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也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使国家走向更加繁荣富强民主的康庄大道。

那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育要包含哪些内容呢?

陶先生在《新教育》中这样阐释当时的“新课程”:“从社会这面来讲,要问这课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从个性的一面讲来,谁的事谁教,小孩子的事教小孩子,方才能够适合。„„总要从社会全体着想,有否其他有用的东西未列在课程里?或是有用不着的东西还列在课程里呢?照这样取舍才行。”也就是说,陶先生认为,课程的设置和教授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情况,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不能一刀切。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和要求的。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教材是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必须体现当地实际,考虑到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

陶先生不管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的内容也就是教育的内容,“要活的真的动的用的书,”“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育才二十三常能》里,详尽地列举了他觉得应该掌握的技能,都是在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方面。

但是陶先生并不仅仅主张教育的实用性,他也非常注重创造教育。他认为“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还主张“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即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所以要进行创造教育,先要进行行动教育,而且行动教育必须从小的时候就开始。

三、从教育方法看

陶先生不仅认为教育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社会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定,同时他要求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单一机械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的获得有亲知、闻知、说知,而闻知、说知安根在亲知里,所以必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必须做到教学做合一。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必须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当然,做并不是抹杀一切行动,是“劳力上劳心”,必须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因此既是强调实践,又必须是动头脑的实践,手脑并用,才可能得到长进。

新课程改革也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变、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课程结构中单列了“综合实践活动”及“绿色证书”教育两部分内容。新课程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更是开发与创生,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学生会学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理论宝库,学好学透陶公的思想并付诸实践,新课改的开展推行要顺利得多。

第五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学校现在对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很重视,通过学习,我作为班主任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 班级管理上面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一、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好朋友。

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创 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能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 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 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对班 级集体的管理实行“契约式”管卡压。教师与学生无法亲近,更不用说交流。学生对老师也 是“敬而远之”。这样的教育,锁住了学生的心扉,封闭了学生的情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凡事都循规蹈矩,不敢奇思妙想,不敢越雷池一步,根本不可能有创新。因此,创新教育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建立了亲密 和融洽的关系,才会给学生带来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我能创新”的自信。

1、热爱关心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 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 的师生关系的前提。班主任要主动亲近学生,深入到学生之中,在相处中用点头、微笑、拉 拉手等亲切神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喜爱的目光,消除那种“老鼠见了猫”的恐惧心理以及 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积极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帮助他们形成创新 思想、创新思维,在这种相对宽的支持性成长的班集体中,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品质得到 很好的发展,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创新。

2、要相信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信任人,才能唤起人的自尊。对人的信任是 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创新的意识、精神及能力。班主 任只有相信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地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才有可能去发现学生 们的不同才能和兴趣,因人而异地指导他们,并为之创造出进行各种活动的条件。当学生对 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肯定,相信他的合理性,并对敢于发表不同看 法的精神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我们教师做起,我们教师要积极接受现代教育理念,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只有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两 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打开樊笼,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实践的舞台。

“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 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儿童的功 课表排满。”教育家陶行知的这段话给我们以很深的启迪。因此,我们要打开樊笼,把时间 和空间还给孩子。班主任应在班集体中处理好“一抱、二牵、三导”的关系,从最初的“事 无巨细”样样亲自动手操作,到逐渐放手,以至于最终达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民 主选举常任班委。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同学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 创见的施政措施。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好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实行值周班长制,帮助 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下一天工作的 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做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 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制定的目标有偏差或错误时,及时给予指正;当 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出点子,启发他们慎密思考,激发他们创新新招,使方案设计得更完 美,实施更顺利,效果更明显。

三、辨证地看待学生道德行为上的差异,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创新思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 ,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发挥作用的潜能、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天赋潜能和成长环境总有一定的差异,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必然表现出个性特点来。在学校里,“老实听话”的学生常常受到老 师的欢迎,而淘气顽皮的甚至“无法无天”“犟头倔脑”的学生,则让一些老师无可奈何。、许多研究表明,这些“调皮大王”常常是创造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十分好奇,思维 十分活跃,常常因“奇特”的想法作出“越轨”的行为。由于他们的创造性不易被发现,在 学校统一的要求下,只能机械地适应教学。“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因各门功课不及格,被老师骂为“不折不扣的糊涂虫”,爱因斯坦这位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物理学家在学校里,一 直受老师冷落,也没有发现他的奇才。因此,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行为上的差异,透过现 象看本质,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精心培养。在班级中注意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 空间,坚持因材施教,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环境。

让我们记住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 “你 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教育名言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2、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2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3、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7、教学合一。

下载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