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共5则)

时间:2019-05-15 04:5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QR17012

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分1-4学期完成,每学期由相应的课程导师引导阅读经典,学生完成相关经典阅读任务及完成课程作业。

四、教学对象:广外非中文学院的本科学生(从2013级开始)

五、学分:2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文以化成,课程开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的弊端,以期望让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摆脱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局限,从而培养一种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情感、审美、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维度能够有着全方位的塑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

七、考核方式:

第1至第4学期每学期访问课程网站(目前是BLACKBOARD,将来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阅读指定模块经典导读材料,观看在线视频,线下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有关讲座,第1和第2学期提交读书报告和听讲座报告,每学期2-3篇(既要有电子版又要有纸质版),每学期考核分为20%,第3学期进行网络课程考核,考核前期对于相关经典常识及对于导师所讲授课程的理解,考核分为20%。前3个学期的成绩为平时成绩。

第4学期提交一篇较成熟的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计为期末成绩,考核分为40%。字数要求4000字以上,按照规范学术论文格式编辑,汇总交给本年级级长,由级长交给中文学院教务秘书或本课程学生助理。

八、课程资源:

1.《人文经典阅读》网络课程:Blacdboard,已经为每位同学注册,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2.《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微博@凤鸣云山,定期发布讲座信息和讲座报道。《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博客云山论道:http://blog.sina.com.cn/u/2254053194

请同学们予以关注

九、课程特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文”的通识、“经典”的高度和“阅读”的体验。以“人”为本位,提倡“人”是一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本质和基础,“文”则其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人”的核心和“文”的外化的最高结晶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经典”。“经典”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圣贤在人生哲理、生活体验和终极信仰等处悟出的那样一种生命和存在之维。“阅读”,就是要倡导学生认认真真的读经,读原典,让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中走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人文习练和通识培养。

课程分四大模块,每一模块针对不同学院学生,每一个学院学生按学期顺序完成四个模块的学习任务。

十、网络课程内容简介

公共教学区:

1.有统一的涉及该模块的各部重要经典的导读,约500字,每一个模块至少介绍20部经典。

2.有统一的教案,即对该模块的经典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经典的谱系,以让学生对每个模块所当读的经典有一个线索和脉络的了解。

3.有系列的教学视频,主要将两学年所要开展的人文经典讲座视频和资料放到公共学习区,学生每学期任选其中两个视频学习。

个人教学区:

课程导师个人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每位导师所做的研究。

十一、专题讲座授课方式

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布置8次专题讲座,中国现代人文经典、西方古代人文经典、西方现代人文经典各布置4次专题讲座。南北校区各布置十场人文经典讲座,以真正实施通识性人文教育,活跃两校区的经典阅读风气,创造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

南北校区学生在各自校区的讲座中每学期选听一期,4学期共听4次专题性的人文经典讲座,并就听取的讲座主题提交读书报告1份。

专题学术沙龙,不单独针对某个学院,不要求某个学院全体学生参加,而是针对全校学生,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参加。每学期2期专题学术沙龙。

十二、课程模块分布:

概论(2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人文经典?

第二节

中西方人文经典概说

第一章

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中国“经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

中国“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

中国“子部”类人文经典

第四节

中国“集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章

西方古代(近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西方古代(近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

西方古代(近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

西方古代(近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章

中国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五四作家群像探讨

第二节

当代重要作家分析

第四章

西方现代(后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西方现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

西方现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

西方现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十三、课程参考阅读书目:

第一模块

人文经典(中国古代)

经部

01《周易》(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2《尚书》(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3《诗经》(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4《论语》(古典人文部分:春秋)

05《孝经》(古典人文部分:战国)

06《四书集注》(古典人文部分:南宋,朱熹)

子部

07《老子》(古典人文部分:春秋,老子)

08《庄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庄子)

09《孟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孟子)

10《韩非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韩非子)

11《传习录》(古典人文部分:明,王阳明)

史部

12《史记》(古典人文部分:西汉)

13《汉书》(古典人文部分:东汉)

14《后汉书》(古典人文部分:南朝刘宋,范晔)

15《三国志》(古典人文部分:西晋,陈寿)

16《资治通鉴》(古典人文部分:北宋,司马光)集部

17《楚辞》(古典人文部分:西汉,王逸辑录)

18《杜诗详注》(古典人文部分: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

19《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古典人文部分:南宋辛弃疾撰,邓广名笺注)

20《红楼梦》(古典人文部分:清,曹雪芹)

第二模块

人文经典(中国现代)

01刘以鬯《酒徒》

02 西西《我城》

03白先勇《台北人》

04严歌苓《雌性的草地》

05哈金《等待》

06莫言《红高粱》

07阿城《棋王》

08史铁生《我与地坛》

09陈忠实《白鹿原》

10余华《活着》

11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

12张爱玲《倾城之恋》

13钱钟书《围城》

14许地山《春桃》

15汪曾祺《受戒》 16白先勇《游园惊梦》

17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8王朔《顽主》

19刘震云《一地鸡毛》

20阿城《遍地风流》

第三模块

西方人文经典(古代、近代)

01《荷马史诗》(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荷马)

02《俄狄浦斯王》(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0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

04《理想国》(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

05《诗学》(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06《诗艺》(古典人文部分:古罗马.贺拉斯)

07《圣经》(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

08《忏悔录》(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奥古斯丁)

09《神曲》(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但丁)

10《哈姆雷特》(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莎士比亚)

11《诗的艺术》(古典人文部分:新古典主义.布瓦洛)

12《社会契约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卢梭)

13《拉奥孔》(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莱辛)

14《新科学》(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维柯)

15《风俗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伏尔泰)16《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席勒)

17《美学》(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黑格尔)

18《歌德谈话录》(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

19《少年维特的烦恼》(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

20《艺术哲学》(近代人文部分:实证主义.丹纳)

第四模块

西方人文经典(现代、后现代)

01萨特《禁闭》(后现代:法国)

02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后现代:法国)

03戈尔丁《蝇王》(后现代:英国)

04卡夫卡《城堡》(后现代:奥地利)

05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后现代:美国)

06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现代:美国)

07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现代:俄罗斯)

08川端康成《雪国》(后现代:日本)

09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后现代:哥伦比亚)

10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后现代:法国)

1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现代:德国)

1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现代:德国)

13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现代:德国)

1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现代:德国)

1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现代:奥地利)

16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现代:俄国)17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现代:法国)

18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美国)

19托马斯·艾略特《荒原》(现代:英国)

2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现代:捷克)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帮助学员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略)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2.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的轮廓和学习的原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

2.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意义。

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趋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

4.《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同初等教育的实践联系起来。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内容轮廓、学习方法。

2. 难点:“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建议 针对学员学习这门新课程的实际思想问题进行讲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结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方法。

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运用上述知识解说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社会功能。

二、内容要点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述

1.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

2.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性--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

第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2.难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和发展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四、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部分在讲授中宜多援引实例,帮助学员切实理解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一章三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4学时,3学时,3学时(指离职进修的学时分配,业余进修及函授进修可按比例类推,下同);第二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5学时;第三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3学时。

3.设计图表,简明扼要地显示以“人类的自我认识”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主

干学科所构成的体系。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果。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开始思考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教学要求

1.了解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概貌。

2.了解现代若干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进展,初步认识它们的科学价值。

3.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4.初步运用某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观点、方法,分析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现实社会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综合中有分化;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新突破

1.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都是在20世纪取得了新突破的传统人文学科。

2.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4.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当代中国文艺研究。

5.对宗教进行科学研究的现代宗教学:20世纪宗教学的发展轨迹;当代中国宗教学的重要进展。

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

1.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成为跨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而总体上仍然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20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进展;现代语言学:跨越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与开拓。

3.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进展;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的全方位影响;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

4.20世纪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20世纪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现代人类学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

第七章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1.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科际关系十分密切。

2.20世纪管理学迅速崛起: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世界管理学的思潮流派;当代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0世纪经济学不断接受挑战: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4.20世纪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学的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学。

5.20世纪法学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走向;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并存。

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三、重点难点

1.重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和总体特点;传统人文社会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及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的发展道路、功能影响诸方面的共通特点;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学科性质的相通之处;管理学、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轨迹和前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2.难点:各重要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主要思潮流派;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四、教学建议

1.突出重点部分,深入浅出地解说难点;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四章四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1学时,3学时,1学时,3学时;第五章第二、三、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1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第七章第二、三、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八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6学时。

3.运用图表化繁为简。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初步思考

各门人文社会学科与初等教育实践的关系。

第三编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的关系。

2.了解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3.提高文理互渗、改革初等教育的自觉性。

4.学习运用跨学科方法分析在初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具体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1.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教育科学思想的萌生;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三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

第四篇: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

2、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七、主要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八、典型作业练习 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九、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将“专题阅读”作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

撰写人:政治教研组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法;主要参考资料等。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

第五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资源制成的手工业品。由陶到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等不同体系的陶瓷。

中国是陶瓷之国。而广东省佛山市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佛山陶瓷在今日之国际市场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产品行销世界五大洲。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为佛山培养地方经济外向型人才服务,让有志于未来从事与推动佛山市陶瓷工业、产品及文化外向型发展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锻炼的平台,从英语语言与翻译入手熟悉与掌握陶瓷发展史、陶瓷材料、陶瓷工艺、陶瓷产品、陶瓷文化和陶瓷市场及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II. 课堂安排:

1. 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即教师讲课、学生翻译、教师现场评定和问答式相结合,使课堂成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实验性教学场所。

2. 提前一个星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布置学习与翻译内容,上课时学生将翻译稿件下载在课堂电脑上,依次由学生演示翻译内容及翻译中的体会(难点和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对翻译内容进行评定。

III.考试方法:

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1. 期中考试形式是以二人为一组写一篇有关佛山陶瓷产业的英文调查报告,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500—550英文单词的报告正文;第二部分是中文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参考资料,字数不限(第十四周交卷)。2. 期末考试为课堂笔译翻译。

下载《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服务 姓名:xx 专业:护理 学号:000000001 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人文课程》,对人文理念及实践过程中的诠释与应用有了简单的了解,其对人......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教学点: 专业:姓名:学号:通过医与法的讲座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医学法律知识。指导我以后应该更规范的从事医疗工作。同时,面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医疗环境,医患......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护理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姓名:xx 专业:护理 学号:000000001 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人文课程》的全部课程,其中对最后一节——护理人员如何保持心理......

    人文课程心得体会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人文关怀与现代护理服务理念之我见 姓名: 专业: 学号: 我参加工作已经整3年了,在这三年来对护理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对我之前的医护知识有了很大的扩......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教学点:xxxx专业学校 专业:临床医学 学号:13020139 姓名:xxx 记得刚入大学时,曾右手紧紧握拳站立于校门口大声许下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姓名:张庆英专业:预防医学层次:专升本 学号:12020001 通过在网络上学习的全部课程.了解到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的有效沟通。在众......

    人文课程1

    《人文课程》心得体会 ——论人文与医德医风的关系 付田田药学12010009 既然提到人文,那么人文是什么?顾名思义肯定是和人有关的,那么它具体又是代表些什么呢?它和医德医风之间......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共五篇)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英语口语》是一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含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