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五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教学手段: 讨论法、视唱法。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各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教学过程:
(一)欢迎大家到蒙古包做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 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
第 5 课时 嘎达梅林
五 年级 上 册 音乐 学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多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教学重点:马头琴《嘎达梅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教 法:想象体验法 学 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歌曲《嘎达梅林》等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1、课前播放蒙古民歌《我从草原来》。
2、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4、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唱到了蒙古族的一样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5、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自主学习】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师小结: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合作探究】
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1、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生
2、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课堂达标】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马头琴。作业布置:
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用马头琴演奏的歌曲。板书设计:
《嘎达梅林》 马头琴
教学反思:
第三篇:嘎达梅林教案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教案
洪合镇中心小小学
赵梦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运用骑马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每一次的速度,音区,音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
1.随着乐曲走进教室。
2.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欣赏,老师的这段蒙族舞好看吗? 不知道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音乐,有没有人能哼唱一下?一点点也行。教师边哼唱边舞蹈。出示简谱,一起唱一唱。简单介绍蒙族,蒙族人居住在大草原上,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平时喜欢骑马,射箭,摔跤,有着一个传统的节日叫那达慕大会。蒙族人非常喜欢马,人人都会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甚至乐器都跟马有关,蒙族有一样非常著名的乐器叫马头琴,介绍马头琴和马头琴的传说。
3.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蒙族,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嘎达梅林》,找一找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刚才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三次。教师在每次出现主题音乐的时候就用不同动作来表现
4.分段聆听,说一说每一段的速度,音区,音色。次数 音区 音色 速度 形象 1 低 深沉浑厚 中速稍慢 沉稳 2 高 明亮 中速 高大英勇 3 中 饱满 中速稍快 大无畏
第一遍:用脚步表现,第二遍:用手部动作表现,第三遍:肩部动作表现
仔细聆听第三次主题音乐,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鼓,古时候用鼓来鼓舞士兵出征打仗,这一乐段表现嘎达梅林与他的起义兵们在沙场征战。
5.听完乐曲,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嘎达梅林到底是什么意思?介绍人物和生平事迹。6.乐曲表现了嘎达梅林怎样的英雄形象?沉稳,高大英勇,大无畏 7.在嘎达梅林起义的誓词中这样说道:祖先给我们留下这片草原,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而如今北方的沙尘天气越来越严重,起因就是草原森林的退化,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嘎达梅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8.最后请大家随着音乐,伴着动作表演。
第四篇:《嘎达梅林》教案
《嘎 达 梅 林》教学设计 莱西市南墅镇北墅小学 梁晓艳
课题:歌曲《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教学手段:讨论法、视唱法。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一)引出课题
1、了解蒙古族吗?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第五篇:嘎达梅林说课稿
《嘎达梅林》说课稿
新亚洲学校
魏荣
乐曲简析:《嘎达梅林》是由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所创作的一部交响诗,奏鸣曲式,交响诗中的几个音乐主题均取材于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嘎达梅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教材十五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中的欣赏曲目,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全曲欣赏,通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交响曲的特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着重于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生学唱并分辨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领会每个主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2.体会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演唱并分辨作品中的几个音乐主题,领会每个主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受到他们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积累等条件的限制,对交响曲的接触非常少,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从心理上正逐渐接受这样一种大篇幅的音乐体裁形式,但欣赏过程中仍旧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
说教法:
1.主体性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体验、欣赏、分析音乐。
2.情景创设法: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将用到这种方法,通过嘎达梅林的故事使学生能对乐曲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3.分段欣赏法:本乐曲篇幅较大,全长十七分钟,因此我采用了分段欣赏法,逐一突破每一段的难点,4.对比欣赏法:《嘎达梅林》的几个音乐主题形象鲜明,我让学生对主题进行了对比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堂课采用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互动交流,节奏模仿、旋律模唱、音乐情境体验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音乐主题的学习和分段欣赏这几个部分。首先,我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民歌《嘎达梅林》。
1、播放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视频并提问:(1)歌曲的旋律、风格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
(2)这是描写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嘎达梅林的故事,使学生先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为交响诗的学习做好铺垫、2、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并提问:你能找出歌曲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音吗? 设计意图:通过教唱使学生能熟悉歌曲的旋律,并通过找出歌曲中心音的方式来理解交响诗音调的创作来源。
过渡语:悠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激发了作曲家辛沪光的创作热情,在1956年交响诗《嘎达梅林》诞生了。(一句话简单介绍乐曲的作者和创作时间)
呈示部
1、让学生听3段不同情绪的音乐主题,要求他们将听到的音乐和下方给出的图片对应起来,并说出选择的依据。(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主题,并对每个主题的风格特征做出判断。)
2、听草原主题并提问:它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你能听出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吗?
草原主题的曲调特征:具有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特点。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听到音乐后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对乐器的音色及它所适于表现的音乐形象有所了解。方法:主体性教学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无法听出演奏的乐器,教师可先采用启发法后采用讲授法对乐器做出介绍。
3、听恶势力主题并提问:(1)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的音响打破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2)对比前一个主题,作曲家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的?(速度、力度、演奏乐器等方面分析)
曲调特征:变化音所带来的不协和音响营造了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再加上强的力度和宏大的铜管乐器的音响,描写王爷军阀的邪恶势力就这样产生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4、听斗争主题并提问,听!什么吹响了?那是什么信号?它的音乐旋律线是如何变化的?
曲调特征:调式主和弦的出现以及大跳上行的旋律线带给人一种激昂向上的情绪。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现音乐情绪上的作用。
5、教师教唱3个主题旋律,并以表格的形式对三个主题从乐器、音色、旋律音调、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设计意图:教唱3个主题的旋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能分辨3个音乐主题,将三个主题进行对比是为了简单小结并检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展开部
1、以的节奏导入展开部,让学生由慢至快的敲击体验节奏,对节奏表现的内容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节奏的表现力。
2、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学生随着音乐中的马蹄节奏做骑马的动作,另一组随着马蹄节奏做节奏的敲击。播放展开部音乐。
设计意图:在音乐欣赏中加入律动,使学生能更好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在草原上的驰骋和两军交战的厮杀。律动还能活跃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3、听完这段音乐,请你想一想
(1)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
(2)乐曲中的马蹄节奏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现部
1、听再现部音乐,提问:(1)嘎达梅林的草原主题和呈示部所出现的相比,在音乐情绪上有何不同?(2)英雄倒下了,嘎达梅林的主题出现了,它出现了几次?它在音乐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3)乐曲最后是以什么主题结束的?预示着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的作用。
2、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结构的能力。检验之前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