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课《嘎达梅林》的说课稿
八年级音乐课《嘎达梅林》的说课稿1
课题:第五单元歌曲《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手段:讨论法、视唱法。
教材分析: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过程:
(-)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三、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教学思路: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 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 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 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 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 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 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八年级音乐课《嘎达梅林》的说课稿2
一、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雕花的马鞍》音乐引入,营造学习气氛
前一节课我跟大家一起领略了蒙古风情,简略了解了蒙古族,今天我们一起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二、简介、欣赏《嘎达梅林》
1、欣赏《嘎达梅林》
2、简介歌曲《嘎达梅林》
对“嘎达梅林”的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了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信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摔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的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学唱《嘎达梅林》
1、学习歌谱(长音要长准)
2、学习歌词(注意气息的沉稳)
3、合琴练唱
《嘎达梅林》创作初时实际是一曲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
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表现了蒙古族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
冯小宁后来把《嘎达梅林》拍成了英雄史诗大片《嘎达梅林》:以真实精神写人:
影片讲述了1929年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当时的奉系军阀同达尔罕王相互勾结,欲出卖旗地,军阀强行开垦草原,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人民受封建军阀的`剥削与压榨,生活极为穷苦。嘎达梅林代表人民到奉天告状,却被诬“犯上”,被捕入狱,随后越狱出逃,率众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在辽河。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阻止了军阀对草原的破坏。
影片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情和淳朴豪放的蒙族人民,以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力和流畅的电影语音构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交响诗。
四、最后再一起欣赏《嘎达梅林》
八年级音乐课《嘎达梅林》的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初中八年级阶段的音乐赏析课《嘎达梅林》。说课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
一、 说教材
1、 内容分析:交响诗《嘎达梅林》时人音版第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内容,他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奋战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材为交响诗,开始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的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 教材中的的地位:在本单元中,安排的三首都是标题音乐的作品,前两首都是交响音画,比较平面、简单,而《嘎达梅林》是唯一的一首交响诗,而且从作品的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鉴于此,应该吧这一内容安排为欣赏课的第二课时。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教材13册的二单元安排了新疆的民族音乐,15册二单元安排了藏族民间民族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在初中教材中出现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延长民歌和欣赏民歌,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通过对《嘎达梅林》主题的学习和演唱,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掌握简谱。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四分附点音和二分切分音。
三、分析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了解和感知能力比较弱,所以以想象的方法通过老师描述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能力。因学生中大多数对简谱的认识能力不够,所以教师加大力度在简谱学唱上,并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四、说教法
1、赏析法:通过主题演奏,让学生辨别音乐中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能够让学生通过听,更加完整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2、视唱法:通过看谱演唱,提高对学生对简谱的认识,能够轻易的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五、分析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清点人数,复习旧课《我的祖家时歌乡》;分男、女生组分别演唱。
2、准备部分:讲析《嘎达梅林》的曲作者以及嘎达梅林与封建王爷、军阀做斗争的英雄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乐曲情绪。
3,新授内容:通过钢琴来演奏整首交响诗各个乐部主题,让学生通过主题旋律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其次对《嘎达梅林》的主题进行学唱。
3、 结束部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宣布下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八年级音乐课《嘎达梅林》的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初中八年级阶段的音乐赏析课《嘎达梅林》。说课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交响诗《嘎达梅林》时人音版第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内容,他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阀英勇奋战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材为交响诗,开始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的`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教材中的的地位:在本单元中,安排的三首都是标题音乐的作品,前两首都是交响音画,比较平面、简单,而《嘎达梅林》是唯一的一首交响诗,而且从作品的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鉴于此,应该吧这一内容安排为欣赏课的第二课时。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教材13册的二单元安排了新疆的民族音乐,15册二单元安排了藏族民间民族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在初中教材中出现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延长民歌和欣赏民歌,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通过对《嘎达梅林》主题的学习和演唱,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掌握简谱。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四分附点音和二分切分音。
三、分析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了解和感知能力比较弱,所以以想象的方法通过老师描述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能力。因学生中大多数对简谱的认受力不够,所以教师加大力度在简谱学唱上,并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四、说教法
1、赏析法:通过主题演奏,让学生辨别音乐中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能够让学生通过听,更加完整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2、视唱法:通过看谱演唱,提高对学生对简谱的认识,能够轻易的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五、分析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清点人数,复习旧课《我的祖家时歌乡》;分男、女生组分别演唱。
2、准备部分:讲析《嘎达梅林》的曲作者以及嘎达梅林与封建王爷、阀做斗争的英雄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乐曲情绪。
3,新授内容:通过钢琴来演奏整首交响诗各个乐部主题,让学生通过主题旋律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其次对《嘎达梅林》的主题进行学唱。
3、结束部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宣布下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八年级音乐课《嘎达梅林》的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资料。
2、聆听《嘎达梅林》,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资料及意境。
二、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的资料及意境
四、课前准备:
草原风光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交响诗;电影《嘎达梅林》剧照、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嘎达梅林》、录音机、欣赏磁带、多媒体教学光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件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配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随歌曲进入教室。教师随音乐歌唱。
教师:多美的音乐啊!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明白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师:没错。这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齐走进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
草原上有许多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也因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草原的英雄,他为了保卫草原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他的故事代代流传,你们明白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嘎达梅林
2、介绍嘎达梅林其人
教师:嘎达梅林的`故事太感人了,你听说过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嘎达梅林其人,教师介绍。
3、听赏配乐诗朗诵
教师:嘎达梅林,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配乐诗朗诵,让我们一齐来听一听草原人民心中“永远的嘎达梅林”。
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你听这段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
2、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音乐?
课件播放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学生听赏并思考问题。
听赏完毕,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音乐的情绪是紧张、抒情、悠扬、开阔……
教师: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段音乐,接下来我们就来唱一唱这首著名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4、学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
录音机播放内蒙民歌《嘎达梅林》,学生欣赏。
欣赏完毕,教师提问:你们听演唱者在演唱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悲壮、哀伤
教师:仅仅是悲壮、哀伤吗?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在里面?(学生回答:赞颂)
教师:回答的十分好!这一次,就用你自我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再来唱一唱。
录音机再次播放内蒙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引导学生跟唱。
教师:多么感人的音乐啊!同学们唱得十分好,这次,我们把情感再投入一些,大家再来唱一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歌唱)
教师:大家唱得太棒了!
我们听了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这天,我们还要欣赏一部更重要的音乐作品,那就是交响诗《嘎达梅林》。(课件显示课题)
期望大家能够永远地记住这段音乐,记住嘎达梅林。
5、解释交响诗的概念
教师:什么是交响诗呢?课件出示交响诗的概念,教师朗读,介绍交响诗。
6、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教师:嘎达梅林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下方,我们就来完整地听一遍交响诗《嘎达梅林》。在欣赏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
1、这部交响诗作品都透过了哪些音乐旋律、哪些音乐情绪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2、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你听它是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的?
3、听了这部作品之后,你想说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录音机播放交响诗《嘎达梅林》,大屏幕以文字形式出现故事的段落。
(在听赏的过程中,教师配以适当的手势和简要的提示语言;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指挥学生放声歌唱。)
教师:这首乐曲真是太感人了,你想说什么?(学生用1—2句话来说一说自我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第1、2两个问题,教师归纳。
7、介绍作曲家辛沪光
教师:这么感人的音乐,你明白它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辛沪光)
教师:对了。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女作曲家辛沪光。(课件展示辛沪光简介,学生浏览)
8、再唱《嘎达梅林》
教师: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天动地,代代相传,嘎达梅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们还记得《嘎达梅林》的旋律吗?让我们回过头,再来唱一唱这首歌!
(课件播放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课程在师生们的歌唱声中结束。
《嘎达梅林》说课稿
新亚洲学校
魏荣
乐曲简析:《嘎达梅林》是由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所创作的一部交响诗,奏鸣曲式,交响诗中的几个音乐主题均取材于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嘎达梅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教材十五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中的欣赏曲目,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全曲欣赏,通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交响曲的特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着重于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生学唱并分辨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领会每个主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2.体会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演唱并分辨作品中的几个音乐主题,领会每个主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受到他们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积累等条件的限制,对交响曲的接触非常少,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从心理上正逐渐接受这样一种大篇幅的音乐体裁形式,但欣赏过程中仍旧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
说教法:
1.主体性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体验、欣赏、分析音乐。
2.情景创设法: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将用到这种方法,通过嘎达梅林的故事使学生能对乐曲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3.分段欣赏法:本乐曲篇幅较大,全长十七分钟,因此我采用了分段欣赏法,逐一突破每一段的难点,4.对比欣赏法:《嘎达梅林》的几个音乐主题形象鲜明,我让学生对主题进行了对比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堂课采用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互动交流,节奏模仿、旋律模唱、音乐情境体验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音乐主题的学习和分段欣赏这几个部分。首先,我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民歌《嘎达梅林》。
1、播放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视频并提问:(1)歌曲的旋律、风格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
(2)这是描写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嘎达梅林的故事,使学生先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为交响诗的学习做好铺垫、2、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并提问:你能找出歌曲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音吗? 设计意图:通过教唱使学生能熟悉歌曲的旋律,并通过找出歌曲中心音的方式来理解交响诗音调的创作来源。
过渡语:悠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激发了作曲家辛沪光的创作热情,在1956年交响诗《嘎达梅林》诞生了。(一句话简单介绍乐曲的作者和创作时间)
呈示部
1、让学生听3段不同情绪的音乐主题,要求他们将听到的音乐和下方给出的图片对应起来,并说出选择的依据。(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主题,并对每个主题的风格特征做出判断。)
2、听草原主题并提问:它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你能听出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吗?
草原主题的曲调特征:具有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特点。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听到音乐后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对乐器的音色及它所适于表现的音乐形象有所了解。方法:主体性教学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无法听出演奏的乐器,教师可先采用启发法后采用讲授法对乐器做出介绍。
3、听恶势力主题并提问:(1)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的音响打破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2)对比前一个主题,作曲家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的?(速度、力度、演奏乐器等方面分析)
曲调特征:变化音所带来的不协和音响营造了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再加上强的力度和宏大的铜管乐器的音响,描写王爷军阀的邪恶势力就这样产生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4、听斗争主题并提问,听!什么吹响了?那是什么信号?它的音乐旋律线是如何变化的?
曲调特征:调式主和弦的出现以及大跳上行的旋律线带给人一种激昂向上的情绪。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现音乐情绪上的作用。
5、教师教唱3个主题旋律,并以表格的形式对三个主题从乐器、音色、旋律音调、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设计意图:教唱3个主题的旋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能分辨3个音乐主题,将三个主题进行对比是为了简单小结并检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展开部
1、以的节奏导入展开部,让学生由慢至快的敲击体验节奏,对节奏表现的内容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节奏的表现力。
2、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学生随着音乐中的马蹄节奏做骑马的动作,另一组随着马蹄节奏做节奏的敲击。播放展开部音乐。
设计意图:在音乐欣赏中加入律动,使学生能更好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在草原上的驰骋和两军交战的厮杀。律动还能活跃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3、听完这段音乐,请你想一想
(1)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
(2)乐曲中的马蹄节奏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现部
1、听再现部音乐,提问:(1)嘎达梅林的草原主题和呈示部所出现的相比,在音乐情绪上有何不同?(2)英雄倒下了,嘎达梅林的主题出现了,它出现了几次?它在音乐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3)乐曲最后是以什么主题结束的?预示着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的作用。
2、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结构的能力。检验之前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