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院校的Vision Basic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5 04: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等职业院校的Vision Basic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等职业院校的Vision Basic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第一篇:浅谈中等职业院校的Vision Basic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浅谈情境教学模式如何在中等职业院校的Visual Basic课程中应用

摘要: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本文根据Visual Basic课程和中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对情境教学模式如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浅析。并对情境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院校的Visual Basic课程中应用的体会进行一下论述。

关键词:Visual Basic课程

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教学体会 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仅仅会操作机械或进行简单重复性劳动的技术工人。中职计算机课程也不能停留在传授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教学。客观上,计算机编程已经渗透到了中职课程中,例如Visual Basic、单片机、PLC、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本文以Visual Basic课程为例,对情境教学模式如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中等职业院校Visual Basic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一)Visual Basic课程的特点

Visual Basic简称VB,其语法是较容易掌握,能够实现Windows的可视化编程,同时利用控件体现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作为培养学生逻辑编程能力的一门主要课程,有着其特殊的优势:一是对于中职类的学生来说,相对于C(单片机编程语言常用)和JAVA(网页设计课程中常用)等语言,该课程的学习难度相对小一些;二是就目前的市场来看,VB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和前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在VB教学上,通常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案例法、任务驱动法进行讲授授课。但VB课程逻辑性比较强,其中的概念、语法、算法比较抽象。课程中每一章节都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VB的教学和学习都难以进行。

(二)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个性强、活泼好动、发散性思维较强、形象性记忆能力较强但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对理论性、抽象性内容不感兴趣,逻性特别是计算能力较差;喜欢探索未知领域但缺乏自信,缺乏独立能力,但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

笔者从事几年的VB理论教学,曾经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教学效果不甚乐观。

二、如何在VB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

虽然传统讲授法具有经济实效、目标准确的特点,但是其授课方法的强制性、接收者没有信息交流和反馈时间的缺点,已经不适用VB课程的教学。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进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VB教学中尝试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相应的有所改观。

(一)在VB教学中,利用实物和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VB课程中,对象与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任何课程都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师可将这些概念和现实世界中的实物联系起来。比如,在上课开始时,我对一名学生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你喜欢什么运动?该生回答:踢足球。问:足球是什么颜色?答:白色。问:踢足球运动中,你是踢球呢还是踢石头?答:足球。问:脚踢到足球时,足球发生什么现象?答:飞出去。

通过这些问题,我就开始讲解对象、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在踢足球运动中,我们踢得“对象”时足球,足球时白色的,白色就是足球的“属性”,如果没有颜色,我们就看不见它。“方法”是用脚“踢”,否则足球不用运动。当我们用脚“踢”到球时,球飞出去,就是发生的“事件”。

同时,又对其他学生进行类似的提问,比如,打篮球、吃饭、洗衣服的活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对象、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进而让学生自己叙述一些类似这样的事情,说出什么是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诸如踢足球、打篮球的动画,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实例进行VB的对象、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化理解。

比如,通过设计一个“计算器程序”的实例。实例中,需要设置16个按钮和1个文本框。按钮和文本框就是VB的对象;按钮文本框的大小、背景颜色、是否3D显示等都是对象的属性;通过鼠标单击或双击按钮,按钮就对该动作进行识别和响应动作就是事件。对象识别和响应动作通过一系列的函数语句进行的,而函数语句就是方法。这个实例,先有教师演示再由学生练习,能够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成学生自己的概念。

在VB课堂上,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达到知识传授。

(二)通过案例组织学生间协作

中职学生喜欢探索未知领域,但缺乏自信,但缺乏独立能力的特点,在VB理论授课时,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案例或问题组织学生们自己协作探索。

在讲到逻辑运算符规则时,由于其理论性、逻辑性较强,不容易通过具体实物来讲解。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游戏,确定问题,让学生们分组演示,从中解答。游戏是这样设计的:在一个屋子里,有两个门口“甲”和“乙”,分别为“生门”和“死门”,门口各一个守卫A和B,其中一个人诚实者,一个人撒谎者。游戏规则是,每个守卫都知道哪里是“生”和“死”,但屋里人不知道,也不能辨认哪个守卫是诚实或撒谎者,屋里人要活着出去,但只能对其中一个守卫说一句话。

这就是一个两难逻辑问题。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多逻辑运算的理解。答案是:你走到任何一个守卫面前,问他:请你告诉我,如果我问另一个守卫他将是如何回答我哪个是生门和死门的?

然后,趁热打铁讲解逻辑值“true”“false”,逻辑运算符“And”、“or”、“Not”等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通过创设了游戏情景,确立逻辑的两难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协作自主研究让学生在欢乐中得到了学习。

(三)将强实践习题课的组织,鼓励学生自行探索

抓住中职学生个性强、活泼好动、发散性思维较强、学习动机不充分,不饱满的特点,应当加强VB实践练习课的组织。

VB程序流程控制和内部控件内容较多、变化大、难度较大也是VB课程中的重点。往往一道编程题就需要几十分钟。学生们一遇到问题就容易退缩,这时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的组织。

中职学生大都喜欢上网、听音乐、看图片、打游戏。根据这些喜好,在VB习题课课程设计时,可以加入一些关于制作音乐播放器、图片浏览器、小游戏等小的程序设计,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符合自己个性的小软件,甚至可以教授一些恶作剧的小程序。只要学生喜欢、只要符合教育的初衷,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

在实践中,学生比较喜欢被关注,学生们会以一个案例,通过修改和变化探索新的小程序。当一名同学制作一个小的软件,并得到同学间的认可时,他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会得到一种自信,而其他学生也能得到激励,也会研究符合他喜欢的小程序。

VB的上机实践课,教师作为组织者,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当某些学生出现问题难以解答,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习题内容,这样学生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加深和巩固了VB的编程知识。正确领会和掌握了VB的要领和方法。VB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习题课,达到授课内容的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

三、情景教学模式的体会

笔者在VB教学中尝试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后,课堂气氛比之前传统的教授法教学活跃,学生课上也一改默不作声的现象,学生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编程或语法的问题,甚至在课下,有的学生也不断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VB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好,VB的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学生自行处理问题和自学的能力一得到提高。在教学中,笔者有以下体会: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便是有的学生有不符合现实的想入非非,教师也不能打击其积极性,要深入分析,有目的的引导其走向正确教学轨道。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VB教学过程中,课程情景设计要符合VB课程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方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课程设计方案,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适应,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也是情景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投入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和讨论中,教师要始终要维系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课堂始终在安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另外课堂节奏也很重要,如果不好好把握进程和节奏,可能会使课堂失去控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造成时间的浪费。这样不仅不能给学生知识的传授,反而会失去课程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张春英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例教程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2】熊传武等

实践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4】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

教育原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第二篇:职业院校财务管理教学课程探讨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教学课程探讨

一、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财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资金运动规律,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体制,一级核算方式和二级核算方式,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总监制度。掌握: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的客观基础,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企业财务关系包括的主要方面,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资金形态并存性继起性规律、资金收支适时平衡规律、各种支出收入相互对应规律、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既一致又背离规律、企业资金同社会总资金依存关系规律,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和特征,对国内外有关理财目标主要观点的评析,在提高经济效益总思路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权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财务管理环节的作用和程序,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分权分层管理的框架和内容,财务总监的定位、作用和职责,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财务法规制度体系。

二、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全面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的过程,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巧,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客观世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信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各种心理及其品质积极活动并得到培养和发展,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双向活动之中。前者起主导作用,后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就是进行德、智、体、美、劳各育过程的总称,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通道,起着传授学生知识积累、技能训练、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财务管理教学设置的内容不规范

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任务不同,设置的教学环节也各有不同,一般有备课、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这部分通称为理论教学;还有实验、实习、社会调查、专业生产劳动、毕业生产实践(或大型作业),这部分通称为实践性教学;最后有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这三部分组成教学的全过程,他们是有机的整体,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中专的实践性教学分得较细,除上述内容外,实习有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还有综合练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按专业科类不同分别选择。所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组织的。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概括地说,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和实践相结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相结合,强调手脑并用,课堂外和校外的教学占有相当比重。如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教学特点就是:按工种设置组织教学,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中心,着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生产实习尽可能结合实际生产进行,文化与技术理论课是为专业服务的。

2、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的常规化模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沿袭普通教育的常规模式,而应结合职业技术教育整个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含地方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性规定了学生是按特定职业岗位定向培养的,要求各科教学要着重业务能力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社会性要求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学活动要争取社会的参与,办学形式和规格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需要,社会效益是衡量学校诸种效益的首要指标,凡是对当地社会发展能起促进作用的,教学就要注意为它服务,教学的质量受社会的检验,实行产教结合,内外结合。

3、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各类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各有区别,技工学校和不少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明确提出为掌握操作技能服务,所以不考虑理论的系统性,教学侧重工艺计算,设备元件主要介绍功能、结构、使用乃至常用型号和规格,对于原理设计等理论并不作为教学重点。职大、中专和部分职业高中,虽然要适当考虑理论教学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一定的学科要求,但也是应用性的格局,而不是学术性、科学性的格局。长期以来,中专理论教学有偏离培养目标的倾向,盲目向高校看齐,结果由于内容过多、理论过深、时数紧,学生生吞强咽,消化不良,反而不能把理论真正学到手,教师和学校也被动。理论教学不能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来进行,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系统、要求、时间与方法等,都要服从培养目标的需要,注意各课之间还要相互配合。

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策略

为保证本课程能力标准的贯彻实施,通过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同时,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掌握工作单位需要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本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谓的育人即培养符合竞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培养,又包括为人品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在校内外实训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思考和操作本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际企业的案例组织教学、开展调研、关注现状和学科发展方向,在授课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的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时事话题,鼓励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具备职业品质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符合实际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案例,应对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的训练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独立完成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财务管理的实训中还会受到前续课程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进行耐心地讲解、示范和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和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强化了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务

实、求真、耐心的良好职业品质和素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下沙的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3、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的策略

本课程能力标准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同时兼顾课程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教学的渐进性,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领会各模块教学内容,应知应会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应知应会标准的鉴定检验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能力标准构建结构图出发,在教学中把握全局,构建课程综合能力培养思路,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和注重应用

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非常丰富,而且还在日益发展,只能根据专业要求作些选择,把最基本、最必须的部分向学生传授,以职业院校而论,要加强基础技术课,以职大、中专财务管理而论,要加强技术基础课,加强适应性,并使学生有较大的潜力。理论教学要注意应用,包括应用的条件、方法、手段、效果、检查和评定等,切忌作过多的原理分析和推导,因为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把重点放在培养科学思维上,而是为了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巩固、深化和发展所学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即使对规范性的技术标准和一般应用规则,也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财务管理包括计算、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记录整理、书写财务报告等。如,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掌握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再分比法,资金需要量预测的线性回归分析法,吸取非现金直接投资的估价,股票发行价值的确定,各种名义利率换算的实际利率的方法,债券发行(等价、溢价、折价发行)价格的计算方法,融资租赁租金计算的平均分摊法和等额年金法,长期借款。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用利润等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每股利润分析法和资金成本比较法。

参考文献:

ylc126tb.com

msgjtb.com

lttbdtb.com

lcmx218.com

ylc108tb.com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实验区校申报的通知

教科规办函【2009】01号

各有关单位: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就我国目前现状分析,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存在着职业适应性不强,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职业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共同组织专家评审《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批准立项,并步入实验发展的轨道。课题审批编号为 GJA080030。现就子课题和实验区校申报通知如下:

一、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教师、教育工作者参阅《<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立题目。

二、经《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组审定通过,分别下发子课题立项证书、子课题实验组组长聘书、实验区校证书、匾牌。

通讯单位:《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通联部

联系人:赵庆芳 咨询电话/传真:010—52631460 Email:duxing2008@vip.163.com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组

2009年8月1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项目编号:GJA080030 课题负责人:李兴洲 开题时间:2009年5月20日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

本课题所谓的“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国外有效教学先进理念的基础之上,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落后(无效或低效)现状进行积极的反思和革新,以求建立一种适应并积极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有效教学模式,应当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追求教学的实际效益,既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又要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要有明确的岗位能力目标;要教会学生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评价标准着重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产学合作,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源共享。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主要基于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和问题,研究和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

从现有的资料和课题组掌握的基本情况来看,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方面,需要做出有效地改进和提高。

本课题主要围绕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分类别、分专业展开研究。从类别方面,可分为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从专业方面,可依据不同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分别进行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有效教学主要探索中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或其中一、二科)的有效教学模式;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可从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如机电专业、旅游专业、文秘专业、建筑专业、计算机专业、物流专业、财会专业等等,选取具备相应研究条件的若个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有效教学模式。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概括不同文化课、专业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目标

以相关学校作为研究依托,从中选取具备研究条件的文化课、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教学改革实验,探寻适于中等职业学校不同文化课、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

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和总体规划,确立如下研究框架(即子课题构成): 子课题一: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1.教学的有效性及有效教学的内涵研究 2.有效教学研究综述 3.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4.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构想

子课题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1.文化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分析 2.专业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分析

子课题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1.语文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2.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3.英语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子课题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

包括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如机电专业、旅游专业、文秘专业、建筑专业、计算机专业、物流专业、财会专业等等。

子课题五: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1.评价标准研究 2.评价工具研究 3.评价结果分析

四、课题研究原则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通过对研究目标和性质的定位,我们确定如下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实践探索与总结;

2.重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当下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研究团队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并能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和实践机制保障。理论研究主要分析、总结和概括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学派、观点和主张,揭示有效教学的本质;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导、分析和概括中职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队伍

课题组研究成员主要由教育教学理论专业人员、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一线教师等组成,有专门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具体的实践工作者。成员在本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专长优势,可以互补。

六、研究计划

整个课题的研究拟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整体研究规划,落实研究队伍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沟通和交流,初步确定了课题的整体研究框架,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计划,确定了各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研究者。子课题负责人要组建好研究队伍,组织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基本文献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在规定期限内制订出子课题研究规划,报总课题组研究论证。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后,即可着手落实研究任务,开展具体研究工作。第二阶段: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立项后,即开始进行书刊和网络资料的采集工作,在整理、提炼资料的同时,做好具体研究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定教学班级、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实验时间等。在规定期限形成完整可行的研究方案,报送总课题组。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方案,中期检查

各子课题在继续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同时,按确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研究。在具体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后,总课题组进行中期检查。

第四阶段:总结概括,形成成果

各子课题具体研究工作完成后,进行归纳研讨,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依据各子课题研究报告和总的研究规划,召开研讨会,讨论各子课题研究报告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整合,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视需要可召开研讨会,整理好全部研究成果材料后进行结题。

七、研究进度 1.2009年5月

总课题论证设计,落实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研究队伍和研究计划,准备有关资料,完成开题工作,启动课题研究。

2.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

资料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确立具体研究方案、开题并陆续展开研究。(3)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

子课题研究阶段,同时进行充实性调研和资料收集,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及阶段成果,准备好应对中期检查。

(4)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

子课题研究报告的修订完善,课题汇总,同时继续进行补充性调研和资料收集,初步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及各项最终研究成果,准备好结题。

(5)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 对结题报告进行修订完善,结题。

八、研究重点和主要创新之处 1.拟突破的重点

本课题主要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适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

2.主要创新之处

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

1.文化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以有效教学为理念,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配合和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为目的,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2.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有效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3.实习指导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以形成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索有效的实习指导课教学模式。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为总课题研究报告——《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拓展成果为与课题相关的一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第四篇: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

吴婉玲

[摘 要] 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一般以三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或办公室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的计算机维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学形式

现在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的授课方法:“演示+操作+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其操作性强,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但单一的讲授使学生不能及时消化知识,导致学生学习一片空白,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实践”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能及时消化知识,现有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实践的操作,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上演“独角戏”,学生则各做其事,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实践”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模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一,教材的处理

首先,作为职业中专学生,既要参加“会考”,又得获取“全国高新技术信息”证书及“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同时,也将在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故而教材的处理上,应考虑到考试的范围,对内容有所侧重;其次,考虑到就业的需求,对内容适当补充。

第二,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首先,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的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中专生员大多数来自于初中毕业学生,其在初中学校,也曾学习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故而“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方面知识的应用,要考虑学生必须参加的“三考”,笔者认为,有考试的压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学生学习不自觉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以后毕业,直接进入社会,办公软件已是必备的知识,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实用性,常用 1 型为主。第三,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笔者普遍采用第一种分层次教学法。

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通过学生的第一、二次上机操作,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案,通过一阶段作业检查,再确定新的分层次方案,以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层次的学生,做的作业主应以提高为主,而慢层次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再有稍微的提高。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第四,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文字排版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字体格式中“字形、字体、字号”基本操作方法时,再把“字符间距”及“文字效果”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课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4、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践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50%。

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要 2 在教学中处理适合中专学生的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一级MS Office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2] 微软公司《Microsoft Word2000标准教程(教师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3] 神龙工作室 《Word/Excel高效办公》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4] 微软公司著 Word 2000标准教程(教师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5] 微软公司著 Microsoft Office XP整合应用标准教程(教师手册)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研究[最终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对专业课程目标重新定位,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环境企业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关系师徒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以符合现代技术工人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办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科研素质,一直是困扰中职教师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而提倡有效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研究和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它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因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复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教育部重点)总课题组(下称“总课题组”),总课题组下设若干子课题。我校有幸成为《子课题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组。为此,我们分别对现代企业所需人才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和探究,旨在探索适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及有效教学实施和评价标准,反映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教学的适用性。

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低技能就业岗位比重逐步减小,高素质复合技能就业岗位的比重则不断增加,现代高新企业需要现代技术工人。所谓现代技术工人是指在现代化企业中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进行生产劳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能不断学习,参与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技能型人才。2.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现代技术工人的主阵地,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为其获取优质就业岗位以及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2)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得到符合专业要求的规范化训练;(3)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关键能力;(4)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职业道德的熏陶,培养出守纪、合作、竞争、创新等企业精神。为此,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推行了“五化”有效教学模式,即教学环境企业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关系师徒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内容很多,现就我校专业课有效教学——“五化” 教学模式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

所谓“教学环境企业化”就是在进行实习教学时,将实习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的模式, 模仿工厂要求进行实习工场的建造和布置,设施、设备的摆放与工厂车间的布置相一致,让学生进入实习工场就像置身于真正的工厂环境,能迅速地转换身份,以技术工人的角色来对待自己的实习。如在实训工场的墙上悬挂合作企业的介绍、本地优秀企业家寄语、企业精神、设备操作规程和“5S”管理规范,工场内做到整齐整洁、布置规范、秩序井然,来到实习工场,让人感觉是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通过在这样一种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中,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作为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得到了企业文

化的熏陶。

(二)专业课程项目化

所谓专业课程项目化是指改变原来的课程实施形式,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工程、一个程序等能实在反映出学习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编写项目课程的教学讲义,围绕项目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的示范,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得到合格的产品,完成一个项目。例如,在《PLC基础与实训》项目课程中,就可以分为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初识PLC)、电动机正反转控制(PLC控制系统)、小车自动送料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花式喷泉控制系统、彩灯控制系统、简易汽车清洗装置、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带式运输机、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和机械手传送和分拣装置控制系统等11个项目任务。在各项目任务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相关基本指令、编程元件、编程原则、具体项目的编程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项目编制中知识介绍原则是用到什么知识就介绍什么知识,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宽延伸。在项目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教学不再是围绕学科展开,而是围绕项目进行,在项目实施中将需要用到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各学科

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

(三)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

学校大力建设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 融教室、实训、实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 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训演练、实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只要需要,课桌就是工作台,学生

就是操作工。

专业课程的教学一般在各专门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师根据项目的需要,根据实物讲解相关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了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进行标准的现场操作演示或多媒体模拟,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后分组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就是加工出的产品。例如《PLC基础与实训》项目课程就是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以项目组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首先将一个大的项目分别提炼为项目单元,如“相关知识”单元项目和“项目实施”单元项目,在单元项目中确立教学的终极目标和促成目标,以使项目真正落实。教学中要注意将本课的项目实施环节安排到学生的实训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关系师徒化

所谓教学关系师徒化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同时担当理论引导、操作指导、个别辅导等多重任务,它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类似,即教师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学生要像企业中的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学习。不同的是,在企业中的师傅和徒弟主要是“一对一”的关系,且师傅以传授实践经验为主,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老师不仅要传授操作技能,还要介绍理论知识,即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做到“懂”。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是以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就是要打破原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进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时要充满理性,留有弹性,既考虑到共性,又突出其个性。如对学生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他最后一次技能训练所生产的综合件产品是否合格或考试成绩是否达标,还要从他的工作态度,每个项目完成情况,工、量具的规范使用,与他人的合作、沟通、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每次评价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力求做到客观、公

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五化” 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PLC基础与实训》项目课程为例,原来使用教材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其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是先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配置、基本指令及其编程、步进顺控指令及其编程、功能指令,然后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举例。我们在将课程项目化后,编写出《PLC基础与实训》的一体化项目课程教材(该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一体化精品教材,已于2010年7月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与之相配套的《学生指导用书》也于2010年9月出版,《教师用书》出版社在校稿中,将于2010年11月出版发行),将课程划分为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初识PLC)、电动机正反转控制(PLC控制系统)、小车自动送料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花式喷泉控制系统、彩灯控制系统、简易汽车清洗装置、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带式运输机、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和机械手传送和分拣装置控制系统等11个项目任务。教学在PLC一体化教室中进行,PLC一体化教室内设43台计算机、1台投影仪和自制的6台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该课题成果在第六届全国技工学校科研课题开发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如图1所示。其中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是一个多功能实验台,主要能满足学生PLC设计、变频器

触摸屏的设计及安装调试等操作技能训练。该实验台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FX-3U 三菱可编程序控制器及三菱系列的触摸屏(GT1155-QSBD-C)、变频器(FR-A740-0.75-CHT)等设备作为控制模块;并与Q系列机组成工业现场总线控制,实验台上的计算机分别通过网络与教师主机和学生的编程电脑相连,实现编程计算机与实验台的信息共享。在实验台上还装有活动的I/O外部接线的配线控制板。其中1台计算机和投影仪作为教师多媒体教学的主机,其他42台计算机(通过两台2台24口的交换机构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和足够的桌椅,能满足学生听课和教师讲解需要,同时可作为学生学习单片机、PLC、触摸屏、电子电路等模块的编程设计及模拟仿真。

下载浅谈中等职业院校的Vision Basic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等职业院校的Vision Basic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感情、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以四川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年......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贵州省锦屏县中等职业学校 彭崇桓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

    试析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

    试析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 论文摘要;随着对语言,语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英语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其相关文化的教学,这......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让“情境教学”流光溢彩 灰墩中心小学 史静 摘 要:实施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情景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内容、依据、模式特......

    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设计美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设计美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设计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结合设计美学教学改革实践,从科学地创设问题、艺术性地提出问......

    职业院校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职业院校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分析职业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提出通过构建适合职业院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实用针绣课程组 在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授课过程中,我们实用针绣组经过不断努力,摸索出一套循序渐进、纵向延伸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简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