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

时间:2019-05-15 04: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

第一篇: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

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认识听说读写译的作用以及其中的内在关系,一直是外语教学中的及其重要的问题。

目前,很多人认识到,听说读写译是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目标。比如在各级各类的课程标准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听说读写译所应达到的目标的描述。但是,人们对于听说读写译的手段性却认是不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学习者在学习中总是先去记单词。这种孤立的单词和短语记忆会花很多时间,而效果往往不佳。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把单词和短语的记忆放在语篇的听说读写译的过程里进行,没有把语篇的听说读写译看做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还有不少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听说读写译的内在关系,以至于在学习或者教学中人为的把听说读写译割裂开来,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或者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关于听说读写译的问题,笔者有两点体会:

一、听说读写译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有很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比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英语学习成功的重要标志,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却不知道,听说读写译水平的提高90%以上要依靠听说读写译自身,而不是孤立记单词、背语法。记单词、背语法在英语的整个学习中,只能占总时间的10%左右,而不是现在的90%以上。对于单词,快速读几遍,差不多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就应该快速进入到听说读写译的环节。这样做,可以提高英语的综合水平,还可以在语篇中较快较好地巩固单词,而且所掌握的单词是鲜活的。对于语法,基本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就要快速进入到围绕该语法点设计的听说读写译的语篇中。在这样的语篇训练中,可以更好地感悟和验证语法,还可以巩固、扩展语法。

而使用这种方法去记忆单词、学习语法要比单纯地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单词、背语法要好得多。

只有需要进行单词和语法进行查漏补缺、系统总结时,单词表和语法书才起到一定系统化的作用,而不能是我们学习的平台。我们单词和语法学习的平台应该是在听说读写译的语篇中,而语法书、词典、单词表只是检修站。

二、听说读写译内部之间既为目的,彼此之间又为手段。如果把听、说、读、写、译分别当成目的,是正确的。我们确实也在不断追求听说读写译的水平提高。但是,如果要提高我们的听力水平,仅仅依靠大量听力训练,很难达到目的。大量阅读对于听力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没有大量阅读,对于一个缺乏英语语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词汇量很难扩展、语法很难巩固。听力水平的提高也就很有限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其实,如果学习进入到一定阶段,练习口语就等于联系写作。反过来,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也反过来刺激我们阅读的有效性和目的性的增强。翻译,可以帮助我们阅读水平和听说的发展。当然,阅读也很好地帮助翻译水平的提高。听力水平发展,直接就影响着我们口语的进步。很多外语学习者抓住了精度和泛读相结合,然后再带动口语和听力水平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总之,只要抓好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和学习,以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作为学习外语的主要形式,少用那种孤立记单词、背语法的外语学习方法,英语的提高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定稿]

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

2011-11-03 17:02:02 Tag:

学英语

能飞英语网

我要评论(0)

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课标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课标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教师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上要注意阶段性,引导学生眼看实物,动作图片或投影片,耳听录音或教师说话,讲解课文含义,然后嘴模仿说话,问,答以及背诵课文等各种手段,再在听说的同时进行读写训练,逐步提高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增长,熟练掌握,以达到正确使用。随着各册课本的逐步加深,中学的英语教学目的也实现了。

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必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听和读是领会、吸收的过程,说和写是表达和复习的过程,领会和吸收是基础,表达和运用是提高。没有领会和吸收,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没有表达和复习,语言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学生学英语首先是听,听清了,听懂了才能说清楚。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11 岁或12 岁),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好模仿,好崇拜偶像,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人人都有“表现”、“显示自我”的心理,其实这种心理表现才是他们学习英语(尤其是口语练习方面)的原动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因人施教,鼓励学生“你说,我说,大家说”,从心理上彻底打破以往不开口或难为情的恐惧心理,这样在不知觉地认真听,然后自己模仿。同时也有这样的同学,如教学发音时,教师往往刚一示范,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模仿起来。实际上并没有听懂,结果以各自习惯了的“汉音”代替“英音”,如map[m$p],他们读成[m$p]或[map]。这样,就形成了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一个老师教,发音往往不同,就有不同的发音结果。听的质量影响说,说的质量也影响别人的听。

读和写也是紧密相连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读为写提供语言内容和典范,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又能促进学生对词形的辨认和运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丰富写作经验,也有助于阅读中的理解、欣赏和吸收,理会有助提高阅读能力。所以,读和写也要一起抓,既加强读,又不能忽视写。听说属于口语,读写属于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口语有利于学习书面语,学习书面语也有助于提高口语。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既看到它们的

联系,又各自独立,各种能力的形成都有自己的特殊过程,听是说的前提,但会听不等于会说;读是写的基础,但会读不等于会写。听、说、读、写的生理机能是独立的,各种能力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不看到联系,孤立地进行一种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是事半功倍的,不看到各种能力的独立性,以为听就能带动说,读就能带动写,那也是片面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例如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朗读、表演等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也要视察学生的表情,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中,为其听、说、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与心灵产生的共鸣,是思想与思想的沟通。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留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努力把教学工作搞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 发布:能飞英语网 编辑:能飞英语网 ]

第三篇: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关系

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在英语学习中“听”的能力,是理解和吸收他人有用信息,并且促进个体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英语教学中“听”的过程,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播放语音材料,或者通过教师自身的知识性讲解(全英文或者是中文辅助)等等,以“声音” 的方式进行传递英语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过程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倾听的学习者形式存在的,主要以接受英语学生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是一个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听”的基本上“说”,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技能的提升和再提升的过程,即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过程。通常有“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 “多对多”几种形式。“说”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就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课堂容量过大这一国情来讲,“说”这种英语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很难占有较大的比重。那么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情景教学对于这一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们在上一阶段“听”的基础上,体会并理解了英语学生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说”这一阶段,但可使用我们常说的“情景教学”。以具体的情景为基础,以听带说,以说促听,听说结合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读”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相关阅读材料,进行内化和提高熟练程度的过程。

相对于“听”和“说”而言,阅读是则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认知过程。通常情况下,我们经常把阅读分为朗读、默读、精读和泛读等类型。在教学实践过程,我发现,其中精读和泛读对学生学习来讲,非常重要。精读可以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结和进一步深化。泛读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写”主要包括字母、单词、句子等的正确书写以及英语短文的书写。目前在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死记硬背是不正确的,但是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并没有完全的死记硬背。因为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头脑并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一个主动加工的有机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写”正是促进学生记诵并使知识和技能得以深化的重要所谓情景式英语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种种手段(例如用简单的英语和身势语言来组织课堂,运用实物进行教学,等等)创设一个深厚的英语情景,进而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潜移默化” 的进行教育。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教师的有意识有目的性和学生学习的“潜移默化”性。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往往优于教师多次枯燥重复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学的内容,只有通过“听” “说” “读” “写”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四个步骤,并且只在具体的情境中在“实用性” 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在进行大量的反复实践练习后,并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显性教学措施与隐性教学措施的相互结合,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读写能力的提高,一般地说,取决于听说能力的 提高。因此,要使读写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重视听说的训练。近年来,我们对听说能力训练进行认真而持久 的探索研究,应该说是对读写规律深层认识的反映。听说训练教学形式的研究

听说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而听说教学形式的研究,又直接关系到听说教学效益 的提高,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了听说训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我们主要进行了以 下几种教学形式的研究:

1.直观性听说训练。主要形式有看图说话,看实物说话,观察大自然说话,观察场面说话,创设情境说话 等。2.模仿性听说训练。主要形式有模仿句式说话(变换句式、变换语气等),听故事,课后复述,仿课文写 法练说,描摹声音说话等。

例如,变换句式:You can see the coast which is very faraway.也可以这样说:You can see as far as the coast.(前一句话老师说,后一句话叫学生说)

3.创造性听说训练。主要形式有:求异回答问题,假设性练说,创造性复述故事,评说事物,小组议论等。

4.实践性听说训练。主要形式有教材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说话,做某一实验说话,做某一游戏说话等。

5.交际性听说训练。主要形式有自我介绍,口述见闻,工作学习情况汇报,祝贺感谢,求助别人,争辩问 题,主持讨论会等。

通过这些英语听说训练教学形式的实践,丰富了学生听说训练内容,提高了学生英语会话能力,促进了学 生的书面表达,收到较好效果。

三、听说训练教学方法的研究

听说训练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方法要多变,更要科学。确定教法,决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的实际,而应有意识地采用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我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努力 应用了以下几种适合于听说训练的教法:

1.情境教学法。即以画片、实物、语言、动作、环境布置等手段创设听说的某一特定情境,以提高训练的 形象性、生动性和情感性。

2.演练教学法。即通过演示、表演等提供听说材料或形式。

3.范例教学法。即提供听说范例,然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仿说。

4.电化教学法。即运用录音、幻灯、录像、电影等电化音像手段进行听说训练。

5.比较教学法。听说比较两句或两段话的异同正误、优劣等,培养听说能力。

如听说比较下列两句:

It is in this school that I knew him.It is the school where I knew him.这二句话的意义差不多,(就在这所学校里我认识了他。)第一句是强调结构,第二句where引导的是定语 从句,若把第二句的where改成that,那就犯了原则性错误,通过教师反复说It is in „ that „是强调结构,而It is the „ were „不是强调结构,反复比较,找出异同,学习效果较好。

6.伙伴教学法。即运用小小组in groups or in pairs 等学生群体,进行分散的听说训练,并在小小组中 得到伙伴的帮助订正,以扩大课堂内听说的训练面。

7.活动教学法。在课前或课内组织相应活动,作为听说训练的直接材料,培养听说能力。

由于教学方法具有工具化特点,其他学科的许多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听说训练;又由于方法具有综合性,在 一堂听说训练课中,我们努力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地择优选用几种教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辅助,努力 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有法而无定法的境界。

四、听说训练与阅读教学关系的研究

听说读写能力结构的整体性,决定了听说训练必须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效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听说训练:

1.把听说训练贯穿于词、句的教学之中。

2.把听说训练贯穿于分析课文之中。3.把听说训练贯穿于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综合之中。

4.闭书听读,抓要点,理层次,复述、借鉴优美语言。

如,可以把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第二册(上)的L、2(Walt Disney)的阅读课上成听说课,先 由教师把课文读二遍,要求学生闭书听教师读,读毕,让学生口头说出课文要点。

5.凭借听力,想象课文意境,凭借说话再现课文意境。

从英语教学现状看,这方面关系的研究实践,内容杂,难度大,要求高,必须持之以恒,行之有度,循序 渐进,严格训练,才能收到实效。

五、听说训练与信息论原理关系的研究

听说训练过程的信息传输是在老师——学生——表达的封闭回路中振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使信息在学 生实践中形成系统的、科学性的、能随时表达的信息流。对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的做法是:

1.训练学生正确地传递信息,如在规定时间里传递消息,内容摘要等。

2.详实地记录信息。如教师说一组有联系的词或一段话,让学生口述或记录。

3.巧妙地联系信息。如教师说一个词,学生迅速说出与此有关的事物,或近义、反义词等。

4.合理地仿造信息。如根据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短文,很快联想到其他事物,也仿说一句话、一段话或 一篇短文。

5.具体地描述信息。如观察实物、环境,看——想——说——评,进行具体述说。

6.严谨地承接信息。如教师提出话题,让学生迅速接说。

7.灵活地对流信息,如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对话。

8.灵敏地选择信息。如教师说一句或一段要填空的话,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充完整。

9.仔细地辨析信息。如教师说一句或一段话,有意造成错误,设置误区,要求学生边听边辨边纠正。

如:Teacher says:He should practise to speak Englishmore often.要求学生听后纠正:He should practise speakingEnglish more often.10.全面地概括信息,如教师说一篇或一段文章,或讲一个故事,要求学生概括复述主要内容。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形成,应有三个基本条件:素质,知识,实践,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实践。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听说则是最基础的训练,是一种基本技能和素质,是英语学习极其重要的实践活动。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迁移,构 成了英语教学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篇:论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讲解

论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姜 芹

论文 关键词 :合作教学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 英语 教学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论文摘 要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英语 教学中,激 发学习兴趣,能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开展小组活动,能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氛围,能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加强师生交往,能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文章结合理论学习及一线 英语 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合作意识,去构建并强化教 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合作中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美国当代著名 教育 评论家埃德斯和福茨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我国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高度重视,在《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 的决定》中特别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 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改革以来,就英语课程而言, 合作学习不断深入师生的教学生活中,其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倍受关注。新一轮国家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 接受和掌握,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被动接受和记忆 的过程,窒息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学生的 发展。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合乎新课程要求的教 学方法,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

一、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 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 ”。因此, 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 我们不 难发现它们都在倡导 “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 ” 的学习方式。生生合作, 是以师生间的合作为前提的。教学任务的设计,课堂教学及课外拓展型任务、课 程资源的开发等,都离不开师生的合作。在师生的合作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的地位应是平等的。“ 三人行,必有吾师 ” ,随着信息时 代知识爆炸式地增加,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高高在上的单向传输式教 学风光不再。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中,笔者认识到在师生合作中应特别关注这样 三个方面,即 科学 分组、有效调控、个人贡献和积极评价。三个方面处理得当, 合作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在科学建组方面, “ 组内同质 ” 也好, “ 组间异质 ” 也罢,可谓 “ 前人之述备矣 ” , 故不多花笔墨在分组的方法上,而侧重于组内合理分工这一方面。我们在教研活 动中常见到这样的场面 “Let’s discuss.” 一声令下,学生即分成小组讨论;教师再一 声 “Lets’ stop.” ,便开始汇报。这过程当中,学生有的只听不说也不写,有的问而 不记录,分工不明,使得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形式上而已。只有合理分 工,各司其职,才能各尽其能,发挥团队合力,达到合作的最终目标。在分工中, 我们常需要 “ 领军人物 ” —— 组长,由其组织组员进行分工,协调小组活动;我们 还需要记录员,负责记录成员观点和探究的过程;再有是调查员,通常可设两位, 进行相关的采访与记录;需要作口头汇报时,就还需要有汇报员,进行小组观点 的阐述。在展示自己长处的同时,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进行分工上的 “ 轮岗 ” , 以促进 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

2.创设语境,启动思维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境。如在设计 任务时,应多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才最能激起 学生表达的欲望。除简单任务外,导入适合学生认知水平但能挑战其思维的任务,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在交际中展示集体智慧,如问题解决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和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

3.积极评价,动力持久

合作教学能否持久开展,与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与否是息息相关的。在评价 中,我们应采用多元评价法,把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有针 对组员个人的评价, 但重点放在小组的评价上, 以促成 “ 组内合作, 组际竞争 ” 的良

好局面。在合作中,师生共同走向成功,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 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生生互动中得以加强。我们这里所指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以目标语为交流工具,通过认知、经历的分享, 达到思维上的共鸣的过程,是多通道的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生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形式之一。这方 面的论述,关于如何组织生生互动的多,而探讨生生互动中个体差异内容的相对 较少,现从个人认知、经历及思维三个层面的差异合作加以阐述。三个层面的差 异,其实就是组织教学中常用到的三种信息差设置的依据。

1.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其 发展 的不平衡性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 认知缺陷上的补偿。如学生在词汇、语法、话题使用及相关技能等方面存在认知 差异, 教师应设定与其认知水平的 “ 最近发展区 ” 相一致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 针对性地在不同方面进行认知补偿,使学生在层次不断提升的教学中完善、深化 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个体 特点的认知目标,最终使其知识和能力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了解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

学习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紧密相连的。学生生活经历的多少,往往很 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智慧的高低。在课堂教中,离开学生实际的生活经 历与

经验课堂,教师就无法引导学生生成个体的生命体验,也就难以促成其可持 续的发展。如今的学生和以往各代人的生活经历是很不相同的,这就造就了他们 独特的审美视角,很值得我们去了解。

3.洞析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避免的是对学生思维的控制。教师把思维的主动权还 给学生, 要避免用教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 “ 回归主体, 发展主体 ”。把思维权还给学生的同时, 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洞析学生的思维方式, 引导其在 科学 分组时考虑各自间思维上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三、合作学习的背景及内涵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 式。这种教学形式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 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 模式 ── 合作学习。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 教育 家 David Koonts首先创立并使用的 , 它是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 ,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 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表述不一 ,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 约翰逊兄弟 D.W Johnson & R.T Johnson 认为 : “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的斯莱文 Slavin, R.E.教授认为 : “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 , 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我国研究合 作学习的王坦先生认为 : “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 , 达 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 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虽然国内外 专家学者关于合作学习定义的表述不尽一致 , 但从中可以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合 作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 进行交流 , 沟

通和合作。在合作学习模式中 , 学习者之间有真正的信息沟。学习者通过共同努力 , 最后形成口头 , 书面或 其他形式的产品。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 是一种同 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 同时也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四、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 主义认为 , 学生应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 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 , 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 知识

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中建构起来的 , 而且社会性的交互 协作 更加重要。由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 发展 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 ,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 知识经验 , 因此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 , 合作完成任务 , 共同解决问题。这种社会性 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从而 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

五、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 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 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 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 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 出现 “ 搭车 ” 现象等等。笔者认为 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

⑴正确划分小组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为原则,小 组可进行如下划分: ①指令性划分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英语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 搭配划分学习小组。②随机性划分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

③自由性划分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 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⑵ 科学 安排座位座位的安排应根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目标、性质和人数。⑶合理分配角色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由 2-6人组成, 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 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即各司其职。

2、合作学习组织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在进行小组教学中,传统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 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 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具体说来,教师扮演以下角色:(1组织者:教师组织小组的划分及活动时间,指定组长人选。(2管理者:教师安排活动空间、分派职责、指挥组间合作。(3解难者:教师解释学习任务、成功的标准以及期望行为。

(4)参与者:教师监督学生的行为,并积极参与。

3、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作用 合作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 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 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 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 组的成功负有责任, 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还 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要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己

4、合作学习的评价(1)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2)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 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3)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 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还注

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突出语言的运用,重视语言的实践性 和语言能力的获得,重视小组合作交际,重视生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 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六、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 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 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常有这样几种方式:

1、歌曲、游戏激趣

轻松愉快的歌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教学中,适时引进歌曲,以歌促学,以歌带学,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英 语的天地,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在歌声中交流,在歌声中吸收知识。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完 26 个字母后学唱 《The ABC Song》,在学习日常用语时引进歌曲《How are you?》,在学数字时学 唱《The Number Song》,在学颜色时引进歌曲《The Colour Song》等等。游戏可自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有利于初学者扩大词汇量、增长知 识。对于英语中的对话,以游戏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真实的环境,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如在教学购物的对话时,可让学生把教室设计 成超市模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角色可担,或为售货员,或为顾客。在自然的环 境下,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都有收获,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树立他们 学英语的信心。

2、利用成功体验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兴 趣。良好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期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示,同时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 可,尤其是教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 趣的有效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随时捕捉学生身上每 一个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欢乐,帮助学生形 成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直观

教学激趣 利用直观教学把理论、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获得感性 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 学得的知识易于巩固。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外,也可利 用直观教具和简笔画等教学媒介,把教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生动 活泼的学习情境,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www.七、开展小组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学 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 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参 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学生在开展活 动时所运用与掌握的知识。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 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

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小组 活动不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和创新能力。

八、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投入状态,从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关键是 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氛围,以 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亲近教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就能 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

九、加强师生交往,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 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 法理解。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交往 互动。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 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 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体态语和多媒体等 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语法或语言知识展示给学 生,并进行操练。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让他们围绕特定的 话题开展对话,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 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将这三种学习方式依 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所进行的恰当组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 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他们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 利于他们终身学习。结语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 力提高创设不同信息沟通的成功率,使学生乐于探究、自主探究,求得主动发展。有了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的课堂,一定充满生机,在师生的和谐合作中,必将奏 响教学改革的强音。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4】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5】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

第五篇:论各类译法在习语中的应用

论各类译法在习语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的习语翻译角度,探讨了不同译法在其中的灵活应用。并对七种主要的词法翻译:对等译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转性译法、增词译法、省词译法、换形译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概括。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所谓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我们常用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在习语的翻译中,为了更好的做到翻译所要求的“信、达、雅”三大点,并且能够同时体现其富含的文化底蕴和意义延伸,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并且通过对习语组成部分进行扩充、压缩、省略、替换、分拆、次序颠倒或语义引申等手段,使习语产生新意,从而增加习语的表现力。这就体现了翻译各种译法在中外习语中的灵活应用。

一、对等译法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可以再译文语言中找到同原文中某个单词、词组或成语意义上的对等表达。因此,对等译法是翻译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方法。举个例子说明,我们中国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常会提到“三思而后行”,这是《论语》中的古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而翻译为英文就成了“Look before you leap”。如果按照中国人逐字逐句翻译的习惯,我们很可能会把这句话译成“Think three times before you walk”。这样就很别扭了,一方面,不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另一方面,很有可能造成错误的理解而无法表达出正确的中文原意。所以,译成“Look before you leap”是十分贴切的,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的一大差异:中国人注重思考,强调做之前要思量,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实践,首先把做放在第一,所以用look代替think再合适不过。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句子也体现了对等译法这一原则:如“皇天不负苦心人”译为“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 “不打不成交”译为“No discord, no concord”; “身正不怕影子斜”译为“A clean hand wants no washing”;“患难见真情”译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覆水难收”译为“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等。

二、具体译法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别,我们在翻译中不得不经常使用具体译法,即具体化的翻译方法。所谓具体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中比较抽象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子用具体或者是比较具体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子来进行翻译,从而消除或降低语言差别给翻译带来的损失,是译文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说明,英文中有句常用的谚语“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其对应的中文翻译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翻译,既把英文原意较好的表达出来,又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易于接受和理解。如果我们按照原来的句式翻译为“一个人种了就会有收获”,虽然大意是能表现出来了,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疑问,种了就有收获,收的是什么呢?种瓜是不是会收获豆呢?从英文的逻辑上看,这种说法不能否认,但从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来看,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译文通过具体化的方法,种瓜得的是瓜,而种豆得的是豆,即体现了英文原意,同时也避免了可能的误解。还有许多同样的例子也体现了具体化的译法,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译为“Justice has long arms”;“一不做二不休”译为“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为“Not pleased by external gains, not saddened by personal losses”等。

三、抽象译法

为了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我们往往有必要把原文中带有具体意义或具体形象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子进行抽象化处理。这种译法,被称为抽象译法。举个例子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情侣之间,由于有感情存在,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接近于完美,此时,我们就会用“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古话来描述。而这句话的英文译文为“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这里,我们把实体存在的西施这一人物译为抽象的“beauty”一词。因为在中国人的眼中,西施就是美的象征,译文在此处理的非常到位。如果我们直译为“Xi shi, a Chinese 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西方人就不理解了,怎么情人眼里会出现一个中国美女呢?还有女方在这里要不满意了,明明我眼里看到的是潘安,怎么会是个西施呢,又不是同性恋。这里产生误解的原因是:西方人会觉得西施是用来形容美女的,只限于女人,而beauty确是男女皆适用的,形容美男也可以用beauty一词。这里,使用抽象化的译法就更好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另外,还有许多例子也体现了这一原则,比如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译为“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要变傻”;“Put the carriage before the horse”译为“本末倒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A little wind kindles, much puts out the fire”译为“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

四、转性译法

所谓转性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言的习惯进行词性转换。比如说,把原文的名词转为动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应的译文是“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st can guide one in the future”。这里中文里面的“师”一词原来是做名词使用,而转换为英文就成了动词“guide”;此外,“知足常乐”对应的译文是“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乐”原是动词,而译文中的“feast”是名词,这里体现了由动词到名词的转换;“A clear conscience is a sure card”,这句话运用了名词转形容词的用法,翻译为“光明磊落,胜券在握”,将原文的名词“a clear conscience”译为形容词“光明磊落”,除此以外,还有不同词性的转换方式,副词换成形容词,动词换成形容词等等。使用转性译法这一原则,可以是译文在逻辑上显得更合理,读起来也更加通顺。

五、增词译法

所谓增词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方面都对等起来。具体的例子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对应的译文是“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这里,译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了主语“he”,使句式显得更加完整,合乎语法规则。由此可见,中英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个很大的特色,中国人说话时习惯省略主语,比如说:见到人说“吃了没”,而不是“你吃了没”;表示自己的情况糟糕时说“这回完了”代表着“我这回完了”。在翻译此类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给句子添加主语,因为在英文的表达中,没有主语成分的句子是不成句的。在其它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为“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 while an unjust cause finds little”。原文句子省略了动词,而英文译文中则给原文添加了两个动词,分别为“enjoys”和“finds”使句子完整,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六、省词译法

所谓省词译法,就是把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不需要的单词、词组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加以省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增词译法的规律反过来就是省词译法的规律。如中文中常用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译为英文就是“Good will be rewarded with good, and evil with evil”。译文的后半部分省略了动词“rewarded”,避免了与前面的重复。因为在英文表达中,如果前后的事物用的是同一个动词描述的话,后面的就可以直接省略了,这样,可以使句子显得更简洁,不会有啰嗦之嫌,同时,也不妨碍理解。还有,“闻其歌知其鸟,听其言知其人”译为“A bird is known by its note, and a man by his talk”,也是同样的原理。“A bit in the morni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all day”译为“略有胜于全无”,省略了原文中的状语,译文显得更加简单扼要。

七、换形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习惯表达上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不得不在翻译中经常改换表达的形式,这就是常用的换形译法。中文有句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译成英文是“The cart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译文中“the cart”提到了三次,但为了避免重复,后面两个都用了“it”来代替,使译文读起来更为通顺,相同的例子还有“A man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译为“察其友知其人”,把“a man”和“he”译作对等的“其”。除此以外,其它的例子还有:把“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译为“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译文中的“that”指代了“东西(things)”,符合了英文的表达习惯。中文的某些特有词汇有时也能在英文中找到对等的翻译,例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可译为“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把“毫厘”和“千里”译成对应的“a miss”和“a mile”,体现了中英文在数量单位使用上的不同。

在中外的习语翻译中,灵活应用不同的译法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两方的读者更容易接受;而且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强了中西方人相互的沟通与理解。

下载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电教媒体创建逼真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供和创设直观的语言交际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以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小学数学中的听说读写 一提到“听”、“说”、“读”、“写”,人们很容易想到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同样很重要,同样需要重视。......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教法和学法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论教法和学法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显而易见,教师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祖国的这些小花朵,教师在孩子......

    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技巧

    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技巧 发布时间:2010年4月13日 来源:浠水教育网 很早就想写点关于教育方面的东西,毕竟自己教英语和学习英语也有这么长时间了,尤其是这段时间,一直在反思英语......

    论如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如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 对职高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职高英语教育的现状,尤其分析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进而 得出......

    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精选多篇)

    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今年我担任了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七年级的学生刚走出小学,在心智上与小学生无异,加之现在的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初......

    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5篇

    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海拉尔第二中学曹红丽 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英语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和发展......

    论文:论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磊 席红换 (长治医学院 英语教学部) 摘 要: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应用中应注意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