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
一、低段教学的重点是:
1、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理解词语。(生字的指导与词语的理解)
2、重在指导朗读,培养语感,而不要把功夫下在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上。(分析、理解就拔高要求了。)
3、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水乳交融,融为一体。达到正确、流利。
4、识字、写字分配在两课时完成。每节课留足至少五分钟时间写字上抄本。
(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的教师是在误人子弟。腾出时间在第二课时空讲空说的教师是拔高到中段教学。)
4、二年级能自由地写一、二句话或几句话。
二、中段教学的重点是:
1、继续巩固识字成果,理解词语。(传承低段的基础知识)
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习得构段方式。
3、在朗读中重点指导“有感情”。初步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意境效果。(读一段文,展一幅画,悟一段情。)
4、在读写迁移、习得构段方式中,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落)的文章。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
5、四年级(下)渗透暗示分段。
三、高段教学的重点:
1、延续中段教学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后(学习分段、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不要一入文就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等中段的套路。)直奔重点段落,进行“立体教学”。第二课时同样按照第一课时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重点,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难点,在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中揣摩(揣摩表达顺序)、领悟(领悟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感情与揣摩、领悟表达方法)一定要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3、学生朗读以指导精读为主,不要面面俱到;思考问题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采用朗读。
4、学生在迁移读写中,学会完整而有序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好写人或记事的文体。
5、设计主问题教学,一以贯之。不要出现课堂教学“三碎”现象。(读得碎、问得碎、讲得碎)
四、这样看来,三个学段的重点可提炼为以下重点:
低段——1识字、写字;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中段——1段的训练;2理解主要内容。
高段——1体会思想感情;
2、揣摩、领悟方法。中段延续低段(重点),把低段重点转化为基础,而非中段重点了。
(对于中段重点,低段重点转化为基础)
高段延续低段、中段重点,转化为基础,而非高段重点了。
所以三个学段的重点在跨越学段的过程中是相互转化的,这就是知识的体系构成,这就是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但我们所教的学段,一定要把握好本学段的重点。
第二篇: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独立识字等。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我根据十多年在农村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做过以下尝试,现就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确定识字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必须得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教师引导一年级学生识字,也不例外。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我除了完成课标上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外。还根据课标要求:“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自己归纳了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些必须完成的识字目标,主要为:人名——班上同学的姓名,学校老师的姓名、兄弟姐妹的名字、亲属的称谓;地名——自己所在的国家、省、市、县、乡、村庄、学校、班级、学校各活动区域、功能室的名称;节日名——春节、国庆、六一„„ ;生活必需品的名称等等。我对这些目标尤为重视,也落实的相当好,学生在写话时也能灵活运用。
二、利用课堂抓落实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教学生识字。
(一)由已知到未知
进入识字教学后,我会问一个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等问题。然后在黑板上上示范如:“我叫李小明,来自小康村,为光明小学一年级学生,我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爱我。”然后让其他同学换上自己的名字读一读,最后板示:爸、妈、我等需要学生会认的字。
(二)、利用汉字特点巧识字
1、音形义结合,字谜识字,感悟汉字之理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编字谜、实物演示等形式识字,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字谜识字,往往蕴含着字的形与义。如:比——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上下两部分笔画的不同,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中既识记了汉字,又领会了汉字之构字原理。
2、引导学生轻松识记合体字
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掌握汉字偏旁部 首的基础上,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合体字。如“爸、巴、把、吧”的教学:课本最早出现的是“爸”,学生大多早已认识,联系字义教学 生认识“父”字头,后来《比尾巴》一课出现了“巴”和“把”,让学生通过比 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懂得“爸”去掉“父”字头就是 “巴”,“巴”加提手旁组成“把”;再后来《自己去吧》中出现了“吧”,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有的说“巴”加口字变成“吧”,有的说“爸”换口字旁变成“吧”,有的说“把”换成口字旁变成“吧”。通过分解合体字、运用偏旁、部件加减、替换的方法识记新字已经成的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三)、探究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1、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之前,我就告诫孩子们:老师要请最遵守纪律的、学习最认真的孩子做游戏。这样就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维持好课堂纪律。我参考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结合互联网介绍的一些好方法,设计了游戏:找朋友、动物找食等。
1)、找朋友。课堂上,我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非”字 说:“我是‘非’,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常”的学生马上出来和“非” 合在一起,说:“我是‘常’,我和‘非’组成‘非常’。”全班读“非常”。
2)、动物找食。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虫子、竹叶、青 草,萝卜,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如青蛙、熊猫、小兔、山羊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食物和动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己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A就贴在一起。
2、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第一学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
“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多媒体可以将信息迅捷直观地传输,汉字虽然是信息的载体,但网络、多媒体引入课堂也对识字教学进行了革新。屏幕上蹦蹦跳跳方块字可以让小朋友兴奋无比,像流水一样的笔顺演示更是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如在教学:两、雨字时,我用了动画演示:下雨了、两个人在雨中行走,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雨和两的区别,接着用笔顺演示课件演示了雨和两的写法,同学们个个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三、利用课余活动拓展识字空间
1、开展“认同学姓名”的活动,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识字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十分丰富,开学初我们就给每个学生发了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请家长给孩子做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挂在胸前,便于学生互读互认。一个月后,班上举行“认同学姓名”活动,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
2、开展“读报”活动,引导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我校订阅了《学生天地》、《小学生学习报》,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课外自主阅读,每周举行一次“我会读”读报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读喜欢的语句、片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又增长了学生见识,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四、活学活用抓巩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已学过的知识后,起初遗忘的特别快,遗忘率为55.8%,然后逐渐缓慢下来,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1.2%。根据这一遗忘理论基础,我把识字的巩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时巩固和活学活用。
1、即时巩固 当学生对所学汉字还没发生遗忘时,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所识汉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形式有:
⑴多认读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但在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认读兴趣的,我觉得要数赛读了。低年级的孩子好胜极强,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百试不厌。
⑵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经常出一些字谜给学生猜,学生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也经常自编字谜,互相猜。这样的猜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牢汉字的结构,加深字意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如学生编的字谜“王大妈和白大妈坐在一块石头上,她们说这块石头好绿哟”(碧)。
⑶找朋友
把字和读音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字和读音匹配,这样既复习了拼音,又识记了汉字;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把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组成字。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巩固了字形的识记。
⑷识字卡 在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课堂上开展“读字找字”的游戏,可以由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该字;还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认读,并在字卡中找出该字。在识记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丰富字卡内容,给生字扩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使汉字的识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巩固,同时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学习的成就感。
2、活学活用
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⑴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中巩固识字
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有关话题,创设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⑵以写代说见奇效
在班级内同学平时交流中,我倡导一种“哑巴交流”——既同学之间相互用小纸条写上自己要说的话(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对方也可以教他汉字怎么写),交给对方,对方辨认理解后用纸条回答(我给每位同学每天准备了5个小纸条)。每天必须完成5张纸条的任务,我会随机抽查,小组长每天检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写话语句通顺了,识的字也会写会用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生字时归纳的一些方法,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三篇:教学设计语文3学段
教学设计语文3学段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应城二中 张进芳 教学意图
本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积累一些实词和句式以提高读懂粗浅文言文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感知作品在叙事说理感受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感受作品蕴含的深刻道理对自己的教育与启发。
教学切入从情感线索上切入;在文章中不管是说理还是叙事都围绕二人友情而谈
整体教学实施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查阅字典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并勾画课文中难懂的字词句。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也不能不交朋友,然而在人际交往中,朋友纷繁复杂,有学友。战友,棋友,牌友,酒友等。交什么朋友不仅决定于一个人的情趣,喜好,更取决于一个人的志向品德。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苏轼在这里交了什么样的朋友,让我们来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
文与可(1018-1079),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与苏轼为表兄弟。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西北,盛产一种叫“筼筜”(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的竹子。
偃竹:仰斜的竹子。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凄恻动人的优秀散文。
三、整体感知,1齐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从题目中可知文与可是开创湖州竹派的大画家,关于画竹他有什么理论呢?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孰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起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
﹙2﹚与可之教予如此。这理论对苏轼有什么启发?
苏轼认为自己只是明白了文与可所讲的道理,却不能完全做到。他感到自己心里所想和手里所做的达不到真正的统一,“乃不学之过也”。作者又把绘画的体验加以引申、扩展,联系到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在社会生活中也要重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这里说的是作者自己的宦途经历,是对人生的一种自省与领悟。
并转述弟苏辙所作《墨竹赋》里的话,苏辙说:表兄文与可画墨竹就像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一样,是依托绘画技艺传达出一种精妙、深邃的道理。作者看来弟弟不会画画,所以只是领会了文与可的绘画意义而已。至于自己,则是不单领会了他画竹的用意,懂得了他的绘画理论,同时也学到了他画墨竹的艺术技巧。这一部分所触及的是生活积累与绘画创作、艺术的构思与灵感的把握、神似与形似等美学问题。
﹙3﹚这个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对一件事物必须仔细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经验把握,学会把握灵感。小结语
文与可在艺术上的成就得到苏轼的认可,欣赏,这就是形成朋友的一个过程。文与可身上的长处亮点让苏轼终身受益,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成为吸引苏轼靠近的磁石和力量。让我们再次放声朗读这段,感受苏轼对文与可的钦佩之情。
2男生齐读第二段,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与可画竹理论很精辟,让苏轼受益匪浅,那么他的画作该如何的受欢迎呢?文与可又持什么态度?
求画者足相蹑于其门,文与可并不想倚仗绘画传世,以博得声名也不想以画谋得财富。所以他很厌烦人们拿着丝绸前来求画,他把缣素扔到地上,还说要拿它做袜子。这在士大夫间被当作话柄,广为流传。这件事突出地体现了文与可漠视名利,恬淡、狂放的性格特点。
(2)品行高洁的人肯定会获得苏轼的欣赏,那么围绕画竹文与可和苏轼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第一件事,记熙宁十年(1077)文与可离开了洋州,回到京师,而苏轼则自密州改任徐州知州。文与可写信给苏轼,在信尾附诗中有“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之句,于是二人便围绕着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竹开起了玩笑。作者回忆说“筼筜谷偃竹图”就是那里赠给他的,并且文与可还说自己画的竹虽只数尺,却有万尺之势。在这里又明确地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第二件事,追述文与可在洋州时曾经让他作《洋州三十咏》诗相和,他的“筼筜谷”一首曾引得文与可夫妇为之喷饭。所谓“清贫馋太守”则幽默地称赞了文与可为官清廉、不贪图奢侈享乐的品格。“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这两句诗本来是歌颂文与可的品格,赞扬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但由于恰好是在文与可吃笋的时候收到,故巧合造成了幽默。
小结语
在言笑宴宴中,可见苏轼的风趣狡黠,文与可的睿智与无奈,就在这些琐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密友。朋友是彼此一种心灵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朋友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心领神会,不 需要彼此的解释,不需要彼此的多言,都会心心相印,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大家自由读体会这种意境。然花开终有花谢时,生命开始亦有终结时。亲密的朋友文与可去世了,苏轼是如何的悲哀?让我们读第三段,作者在湖州晾晒书画,这时距文与可去世已将近半年。他见到“偃竹图”,不禁失声痛哭。
4文章本有悼念的性质,可是为什么偏偏要记叙一些趣事?
苏轼引经据典地解释说:曹操的祭文中也曾有“车过”“腹痛”的诙谐之语,自己也记载下往日的幽默、戏笑之谈,正是为了说明与表兄情感的深厚、关系的亲密无间。
朋友曾经相伴而行,共同探讨学问,共同欢笑,现在不得不分离,痛苦时就让我们记住往昔的乐趣,如同黑暗时记住光明,干渴时记住甘泉的甜美。总结全文
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四、问题探究
1、本文从表面看,写得随意闲散,意脉却流畅而完整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以画竹及二人情谊为中心点,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所以脉络清楚,真正达到了“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境界。
第一段,阐述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第二段,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的三件趣事。第三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
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典故,随手拈来,自然贴切,绝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孟德祭桥公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渭川千亩竹”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2、苏轼的文章放得开,“横说竖说”,都能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一篇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写了许多戏笑的内容,却更能见作者与文与可生前之情和失去友人的悲痛。试对照以下两小节文字,说说它的艺术效果。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设题意图】表达悲痛的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与众不同,将自己深沉的悼念之情融在诙谐、轻松的叙述中,却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本题意在引导沉重从字里行间体会这份动人的感情。【明确】苏轼总是能用极精练的几个字就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人的外部动作或内心情感。如写文与可夫妇在谷中“烧笋晚食”时收到了苏轼的来信,当看到苏轼称他为“清贫馋太守”,并夸张地说他能吃掉千亩竹子时,信中假想之情景与现实的巧合,竟使得文与可夫妇“失笑喷饭满案”。失笑、喷饭两个动作,既说明了苏轼的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也证实了文与可与苏轼之间思想上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上的默契。而在文章的最后,写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时,一见到了文与可的《偃竹图》,便“废卷而哭失声”。只废卷而失声痛哭两个动作,不用言语就充分地传达出了苏轼与文与可的真挚、深厚的情谊。尽情地写往昔两个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的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乐”与“悲”形成的感情反差更强化了那“乐”得醉人,“悲”得痛心。
五 质疑疑难字词句
让学生将自己在文章中困惑或者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交流,从而获得解决
六 文言知识积累
(一)重点掌握词语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遗:赠送
2、投诸地而骂 诸:之于
3、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4、而读书者与之 与: 许可,同意
5、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
6、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 :如此的,这样的 7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8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畴昔:从前
(二)通假字
1、与可没与陈州
2、少纵即逝矣 少通稍,稍微
(三)词类活用现象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归:使…归附
2、余因而实之 实:使……实 3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4、初不自贵重 贵重:以……为贵重
(四)虚词 为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为 :勾勒,动词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为 :写,动词
3、余为徐州 为 :担任,动词
4、而予以为有道者 以为:
5、吾将以为袜 为:作为 乃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乃:
2、乃见其所欲画者 乃 :才 其
1、乃见其所欲画者 其:自己
2、岂独得其意 其:它,代画竹这件事
3、而予亦悔其随之 其:自己
4、以追其所见 其:自己
5、其所以然 其 :它 然
1、自视了然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予不能然也 然 :这样
3、然二百五十匹绢 然 :然而 以
1、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以:把,介词
2、与可以书遗予曰 以 :把,介词
3、吾将以为袜 以: 把,介词
(五)文言句式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判断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3、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介宾短语后置 4吾将以为袜 省略句
5、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省略句
6、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定语后置
7、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状语后置
8、轮扁,斫轮者也 判断句 作业设计
1课后积累有关朋友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仿本文写法,写一篇有关友情的文章。教学反思
学习本文,感知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神,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苏轼信笔挥洒,“横说竖说”,都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服务。而且感知本文蕴含的哲理,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感知本文美好的感情,有助于我们健康美丽的情感世界的形成,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
地址: 湖北应城第二高级中学
电子邮箱:1604693886
第四篇:低年段语文识字课教学重点
一、低年段语文识字课教学重点(每一个时间段可以有2分钟左右的灵活机动。老师可
灵活安排)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2-3 分钟)(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9 分钟)
◆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 学生读课文,并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包括加一加识字、减一减识字、换一换识字、猜谜识字、编故事识字、组词说话识字等方法)。
◆ 借助拼音读课文
◆ 正音读
3.重点检测,强化写字(9分钟)(注重字形的学习)
◆ 全班汇报,“你觉得什么字最难写,最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 教师利用字卡等抽查检测
◆ 示范书写,重点字书写(老师示范一到两个,学生书空后描红并练习两个)。
4.扩展阅读(10 分钟)(自主学习,扩展阅读,体会运用)
5.综合说话(10分钟)(口语表达,实践运用:组词造句)体现“用”生字、初期阶段组
词、造句。
◆鼓励用学的生字来编成一段话。
◆用一些小心思小手段鼓励学生创作。
对生字处理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词语(组词、造句、说话)对于单个难字单独讲解写字(运用田字格演示,生书空,描红,描1个写2个)生字回文(在读文,通过读文回顾生字)
(二)第二课时
1.导入(3 分钟)(生字再认,复习巩固(注重语境篇章)
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或在小黑板上呈现第一课时中学生组词说过的话。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7 分钟)
品读课文,理解主题(低年级要注意朗读指导)。
3.扩展阅读(10 分钟)(自主学习,扩展阅读,深化主题)
建议扩展阅读反馈简单化,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
4.说话或写话训练(10 分钟)(适当渗透写话训练)
二、请各位老师响应曾局长11月份的倡议书,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将每一节课的所思、所想、所得以教学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2.每学期期末形成一篇课题论文,以记录一个真实、鲜活、生动的属于自己的内容;
3.每周抽取一部分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生字进行检测或听写,以巩固学生的学习。
第五篇:小学语文3学段作文目标
简析小学语文各学段习作目标
一、教材编排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第一学段阶段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年级上 指导思想
口语表达为主,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形式 具体内容 组词语
组词、填词语 说句子
仿照例子说(把字句、问答句)、填词语、仿课文编诗 介 绍
自己的家人)、自己喜欢的图片、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评选爱劳动的同学 讲故事
看图讲(太多了、妈妈,你看)、编故事(来到月亮上)、听后复述(后羿射日)回答问题
文后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表 演
想飞的乌龟、小母鸡种稻子 自由表达
向大海提问、观察雪景说一说(联想)一年级下 指导思想
口语表达为主,开始书面写话,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
形式 具体内容 组词语
照样子说词语、填写词语 说句子
仿照例子说句子、(选词造句 介 绍
知识、做小主人、自己家的周边环境、观察星空、我们长大了 自由表达
编谜语、编故事(扮演老树讲故事)、听故事后复述、仿文章续编、问候朋友、看图讲故事
表 演 池塘边的叫声 写 话
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看图写话、做朋友卡 二年级上 指导思想
开始进入书面表达,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形式 具体内容 词 语
词语搭配(P6、P112)、写叠词(P7、P112)句 子
选词造句(P24、P32、P103)、仿照例子造句(P84、P93)介 绍
自己独自在家的经历(P40)、自己最喜欢的书(P58)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P34)、复述(P85)表 演
勇敢的孩子(P40)、特殊的考试(P66)自由表达
请爸爸妈妈带自己去观察秋天(P7)、仿例子编诗(P25)、设计营救计划(P52)、保护环境的考题(P66)、编故事(P73)、做贺卡(P114)
写 话
为图片写一句说明(P19)、照样子写句子(P39、P72、P113)、续写句子(P84)、写留言条(P95)
指导
金钥匙(P86—记事本)(P115—写日记)二年级下 指导思想
开始进入书面表达,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形式 具体内容 句 子
照样子说句子(P12、P51、P85)、照样子写句子(P26、P32、P51、P105)、把句子补充完整(P76)
表 演
一片树叶(P28)、自由表达
三八节为妈妈写短信(P14)、喜欢走什么样的路(P52)、2008年奥运会(P59)介 绍
介绍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P53)、游戏规则(P56)、运动员(P57)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P41)、学习复述(金钥匙P42)、续编故事结尾(P65)、快乐的一件事(P88)、编夏天的故事(P116)
写 话 写山(P33)、制定锻炼计划(P57)、请假条(P66)、启事(P77)、做英雄册(P95)、写天气变化(P113)
指导
金钥匙——写日记(P14)第二学段阶段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三年级上 指导思想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其他栏目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
形式 具体内容 造 句
照样子写句子(P92、P103、P113)习作
画秋景—写秋色(P10)、写自己喜欢的声音—听声音编故事(P21)、写旧照片的故事—写中国的骄傲(P31)、写家乡(P43)、制定公约(P54)、续写小鸟的故事(P59)、写自己喜欢的鸟儿(P65)、写自己购物的经历(P72)、自己想象中的房间(P94)、写信提建议(P115)过年的打算—春节最高兴的事—一件大事(P124)
介 绍
介绍自己(P54)自己买的商品(P72)、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P83)、为图片或实物写说明文字(P105)
复 述
日月潭的传说(P38)三年级下 指导思想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其他栏目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
仿 写
仿照课文写一段话(P2)介 绍
一本好书(P35)习作
了解父母工作情况—制作家庭小档案(P10)、写借书经历(P35)、写小动物(P46)、自己或他人解决难题—想象故事:第二次赛马(P56)、写石头的故事(P66)、为家乡特产写广告(P72)、互评优点(P84)、观察验证天气谚语—写生活中的有趣现象(P96)、制定爱心助人计划(P106)、写信(P115)、想象习作《走进大森林》(P131)
自由表达 续编《炮手》(P106)复 述
妈妈的葡萄(P6)四年级上 指导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鼓励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想象作者与老师见面的情景(P4)、想象与孔子对话(P6)、写月亮(P22)、介绍少数民族的工艺品—记述少数民族的故事(P31)、写感受(P33)、续写(P35)、桥(P55)、描述邮票—我和集邮—为邮票写说明(P64)、介绍家乡地名—地名调查报告(P67)、整理发言—记述一个人(P78)、想象作文(P88)、写人民币—整理调查报告—续写(P97)、写学期总结(P117)
自由表达
编旅游故事—编地名谜语(P67)、编故事(P107)、指 导
金钥匙——修改习作(P31)四年级下 指导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鼓励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练习
仿照课文续写一段(P2、P26、P39)、写《钓鱼须知》(P37)、修改资料插入作文(P70)习作
写“话”——会说话的 — 的话—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P9)、写“春”——春天的小河—编农谚—想象作文《我是春天的小雨点》(P17)、写“花”——我喜欢 花—鲜花送给 ——想象作文《我是花》(P25)、写“手”—— 的手—想象作文《五指兄弟》(P33)、写游戏规则—制定规则(P49)、写“眼睛”——眼镜的故事—我用我的眼睛 — 的眼睛—怎样保护眼睛(P60)、写纪念日(P64)、写新闻稿(P76)、写“太阳”——写诗—搜集阳光的报告—想象作文《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P85)、写“路”——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调查路的变迁—在我成长的道路上(P95)、怎样提高效率(P104)
自由表达
编写课本剧《皮匠和银行家》(P114)第三学段阶段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五年级上 指导思想
继续结合阅读学习习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具体的活动中引出表达内容、习作题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形式 具体内容 练习
列提纲(P16)、概述《草帽计》(P47)、续写《生死攸关的烛光》(P72)编全班的佳作选(P117)自由表达
编探险故事(P21)、编《智慧万花筒》(P91)、习作
写“马”——写马—自拟题目—想象作文《马的未来》(P9)、重写《黄河象》(P28)、写“变化”—— 的变化—写诗—班级一日(P33)、珍惜水——给小河写道歉信—节约用水倡议书—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P64)、写“危急时刻”——记叙—观后感—紧急救护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想象作文《当同学晕倒之后》(P78)、写总结(P92)、记述一件改正错误的事(P104)
五年级下 指导思想
继续结合阅读学习习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具体的活动中引出表达内容、习作题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制定自己的读书守则(P20)、写一次微笑的经历(P24)、写有关礼物的故事(P33)、真写诚的故事(P43)、写“劳动”——我的劳动开端—恳谈会感想—制定劳动计划(P55)、写儿童诗(P69)、写“灯”——自己家中的灯—最喜欢的灯—想象作文《我回到了不会用火的时代》(P84)、想象作文《假如我是》(P92)、写西门豹治邺的报告—改换人称写来头值夜哨—写试胆量的经历—写实验报告(P105)、游记、日记(P115)
练习
续写:仿照课文再写一段(P4、P10)、写女儿落泪时的想法(P27)、为两个老农提建议(P89)、自由表达
编课本剧《丢失的骆驼》(P91)、六年级上 指导思想
加强整合性,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开展听说读写,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的水平。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写“我身边高尚的人”(P12)、编剧本(P28)、写感想—写倡议书(P41)、准备体育运动会文案(P52)、写“往事”(P72)、给外国小朋友写信—想象作文—讲述瑞恩的故事(P86)、表 演
学弈的故事(P48)、螳螂捕蝉的故事(P102)、写调查报告—观后感 六年级下 指导思想
加强整合性,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开展听说读写,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的水平。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写解说词—写“过程”的乐趣(P13)、写考察报告(P30)、设计公益广告(P42)、写“最 的生命”—生日—清明时节(P53)、写“一件 的事”(P71)、写表现科学精神的事例(P107)
练习
列课文提纲(P18)、概述南丁格尔的事迹(P83)、编小报(P90)、做纪念册(P121)
二、习作设计特点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的作用,认为这些方面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这标志着人们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有着不可传递和授受的特性,教师的语文素养不能直接传递或授予学生,只能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构建。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大量的、反复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得到发展;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态度的培养,也必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对于习作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少年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教材从三个渠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只要阅读能引起学生共鸣,能触发学生的灵感,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这包括:续写,仿写,补写以及自读笔记,既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也可从课文的写法着眼。
2、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只要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想象世界、生动活泼的,必然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这包括:各种实用文(不从表达方式上分“记叙文”“应用文”等)、话题作文、想象作文等。3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日记私秘性强,个性化强,教材不做内容和格式的要求,以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情达意。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体验,因此,教材对每一次习作都设计了几个选题,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达,而且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三年级上册《过年》(P124选一项,写一写)⑴ 春节快到了,和同学交流,自己家打算怎么过年?自己打算做什么?写下来; ⑵ 去年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写下来; ⑶ 评选自己或班级一年来的五件大事,选一件写下来。2.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安排习作形式
本套教材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智力活动的基本功。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种安排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一二年级教材都着意安排了编故事的活动,这实际是一种童话体作文的训练,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即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这阶段的写话教学内容:
培养观察图画,观察事物的能力,能看图写话,学写简短的日记,进行情境交际的写话训练,如写留言条、请假条、启事、三八节给妈妈写短信,等等。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编排,如:写秋色、写家乡、写小鸟、写小动物、写石头、写桥、写邮票、写人民币、写春天、写花,等等一系列的观察习作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和典型性,并通过有指导的素描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包括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
三四年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即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够初步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能够具备比较明确的思维目的性,思维过程也开始有序、完整。
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内容: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信、写放胆文、命题作文。
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材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高年级学生已能分出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内容,能认识正确与错误,区别主要和次要,并能进行逻辑论证。这阶段的习作教学内容:继续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写作指导要鼓励学生突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思想认识正确,立意有一定深度,思维活跃,思路敏捷、清晰,能辨证地思考问题,能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客观事物,也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表述。如重写《黄河象》、节水倡议书、考察报告、设计公益广告等等。
提示:正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
以写日记为例。教材在三册13单元的“金钥匙”中由丁丁提出:“我有一个小本子,我经常在上面记下我看见的、想到的事。时间长了翻一翻,觉得很有意思。”引起学生对记事本的注意。接着,16单元学习了《松鼠日记》后,在“金钥匙”中丁丁又一次提出:“你会写日记了吗?寒假里写几篇日记。”正式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而且由课文给出了具体的格式。到了四册,2单元的“金钥匙”中,丁丁、冬冬用对话的形式提示了日记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以写周围人的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教材的这个特点:所有的学习内容及要求是自然引出,不做指令性的安排,以使学生感到进行的活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教材或是教师布置下来的。这种编排就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整体进行设计。
3.遵循心理学规律,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语言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益,儿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根据儿童认识事物是整体的、模糊的、形象的和主观的特点,及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记忆力的特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着重进行整体的、形象的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我们主张从篇章着手进行表达训练,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观察文”,让他们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而到作文讲评时又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作为一个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语言文字训练能提高表达效果,十分必要,而且联系作文实际,有血有肉,易于理解,收效很快。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都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以低年级为例,写话和其他表达训练结合,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
在学生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或错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多多给予鼓励,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修正自己的错误。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
在开始写话阶段,学生自己有时会为运用课外或生活中的一个词语而感到兴奋,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过程和体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只有伴随着学生自我欣赏的乐趣,学生写话的动力才会形成并得到保持。所以,低年级写话教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少一些硬性的要求,多一些鼓励和激发。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是否愿意写。要注重打好基础,逐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 1.放宽要求。
教师对习作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立即写下,即倡导“随意习作”。①结合课文内容来写,如低年级续编故事结尾;要注重从课文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仿写、续写。②结合节日来写,如中年级写一个纪念日;③结合活动来写,如六年级的习作。三年级、四年级的“笔下生花”与“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活动密切结合,创设习作的情境,增强习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2.及时肯定。
只要学生的作文真写话抒真情,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段,教师都要大加表扬,及时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习作评价的好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3.尊重异议。
对同一种现象或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理解,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哪怕他们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也要注意保护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
习作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1.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可在习作前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积极参与。做完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进行折纸比赛,再把过程写下来;进行一项游戏,再介绍游戏规则,等等。
2.实验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因此,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堂小实验,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例如: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让学生把实验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感受深刻,自然就乐于表达了。
3.课外活动激趣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不但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激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要重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出外郊游、调查采访等,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饱含激情地写出来。
(三)鼓励反映个性的习作 《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发展个性,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使习作有个性,有创意,就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因为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
1.写出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但学生却往往写出许多雷同的作文来,要克服这种现象,可从语言激励,佳作引导,感悟生活,形成习惯等方面入手,即教师要用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在开始阶段,由教师选择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做简要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形成习惯,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
2.保护个性化的心灵语言
语言是感情的载体,小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情感,即应当写出“童心”、“童真”、“童趣”。
教师应当认识到,由于学生间的差异,面对同一经历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阅读教学是这样,习作同样如此。体验是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因此习作不要求统一的文体,不要求统一的认识。教师的体验只是不同体验中的一种,教师的好恶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不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教师只是习作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四)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观察一些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习作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路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教材的“金钥匙”栏目对如何有序的思考、有序的表达进行了指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探讨。
(五)指导学生学会修改
好文章不是“教”出来、“讲”出来的,解决使学生“会写”的问题,出路在两点:一是多实践,勤练笔;二是多看,既要“多看”名家名篇,扩大阅读量,也要“多看”自己实践的东西——修改。写作教学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考虑到学生不愿意修改的心理特点,教材从以下方面入手指导学生: 1.给学生修改的标准——看文章是不是有根有据(说真话)、有情有意(有中心)、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看文章的语言说得通不通,好不好。
2.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大声朗读,请别人看,“冷处理”。3.培养修改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