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4:2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网络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网络资源,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网络资源,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网络资源,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包钢第十六小学

邓晓佳

第二篇: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康圣华

摘要:语文教学在应用网络资源时,教师要时刻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需要,教会学生收集、选择整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给学生上网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课外学习语文阅读的空间。网络资源,给语文教育教学增添了更多语文学习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突破传统语文学习模式的新平台。

关键词:网络资源语文教学应用

新课标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作为从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网络资源的应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资源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的活力,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天地,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等都因网络资源的应用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好网络资源对于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极、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都是大有裨益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学生自身的素养得以提升。” 1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呢?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要时刻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致于让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迷失方向。网络资源可谓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出成果,用得不好出后果。所以说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和关键,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良好的效果。网络资源给青少年学生打开了通向虚拟世界的大门,这个虚拟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世界,这里汇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也充满着诱惑和陷阱。当他们进入网络世界后,容易出现缺乏自制力,不会利用网络资源,有的甚至沉湎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采取因噎废食、简单的封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加强教育和疏导。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伦理教育,以端正学生的上网态度;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选择和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向学生及时提供一些优秀的网站,交给学生选择的方法;必要时与家长共同配合,经常关注学生上网的情况,或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要消除只是说说大道理传统思维定势,更不能麻痹,更不要认为学生一定会听得进去。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时刻刻随时随地进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上网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需要,教会学生收集、选择整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

上的资源是浩如烟海,如何收集和整理,在这方面,教师要加强引导和培养:要围绕学习目标检索网上的资料,分清主次,进行甄别,精心挑选;要充分利用资料,把整理的资料用于作业、交流、研究性学习,或作为写作的素材等;教师要把从网上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交流作为常规学习任务对学生提出要求,并且及时加强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有效利用网上资源能力。比如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节奏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学生是不容易弄懂的,包括伽利略的资料都了解的很少。学生充分利用网资源的优势,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学习的效果,学生动手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给学生上网创造良好的条件。网络资源的出现,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是要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还要考虑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还考虑网络资源应用,要求学生查阅、收集网上资料,教师要先做尝试,再对学生提出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确定网络教学活动的形式。比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文中“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2 “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星系”。3铁饼、纺锤是个什么样子,班级的同学竟然没有一个看过的。如果学生不知道铁饼、纺锤的样子,这些比喻还能起到形象说明的作用吗?课前我就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就能描述出铁饼纺锤的样子了。教师的准备工作越充分,预设越准确,设计安排越精心,学生凭借网络资源学习的效果就越好,网络资源的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课外学习语文阅读的空间。语文学习的比较有效途径是扩大阅读、注重积累,而语文能力的形成,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视野的开阔和思想情感的丰富。学校图书馆、家庭藏书、购买书刊等固然是学生课外阅读重要的渠道,但无论在数量上、受经济条件上、方便程度上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有了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轻松阅读网络版报刊、和各类最新的畅销读物,这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时,我就先上网查阅季羡林先生的相关背景资料,再查阅关于鉴赏《幽径悲剧》资料。做好这工作之后,再来教学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了。当然,教师要善于引导,要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网络读物的阅读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网络资源,给语文教育教学增添了更多语文学习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突破传统语文学习模式的新平台,为实现大语文教育理想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1,《走进新课程》第22页。

2,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8页。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9页。

第三篇: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下几种:

(一)文化、文学网站。网络文学年轻而充满超气,拥有大批的学生读者。对于培养学生的选择阅读、自主阅读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传统读物所不可及的作用。

(二)博客。作为互联网的最后一次浪潮,博客写作充分实现了自主写作、多元评价、公开发表与匿名抒怀的统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作实践工具,其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尚不能充分预知。

(三)语文学科论坛。既是教师之间交流经验资料、讨论理论实践河题的平台,又是师生之间心灵碰撞的家园。对于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扩大师生交流范围,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四)QQ语文课堂。这是一种目前尚未大范围普及但大有前景的网络学习形式。除了不在同一空间外,语文课堂的讲授、讨论、问答都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以集体学习的方式进行,实现足不出户的家庭远程教学。语文学科以语言为载体和传播工具,从而使以语言为主要交流工具的QQ软件应用起来了无障碍。

(五)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搜索工具,搜索引擎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加速了人文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扩大学生视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语文教学资源库.富含教案、讲义、背景资料、电子版课本、教学论文、多媒体课件、试题、习题、课例、图片、课文朗读录音等多种语文教育资源,扩大了优质资源共享范围,给广大师生提供了超越课本、超越自己的平台。网络资源的引入。必然对

语文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之带来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带来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此外,它还将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网络将对语文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为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第四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不仅可以极大地强化开放作文的教学效果,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写作兴趣,还可以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拘谨与低效,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表达能力.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写作欲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表达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作文批改效率低;作文讲评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已经成为让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课堂,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可极大地增强开放作文的教学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1.借助网络资源,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网络资源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的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2.借助网络资源,激起学生写作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激起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但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往往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熟悉的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3.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秋天的树叶》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学难点是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去描绘景物。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描写各种树叶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树叶,有什么感受,由于学生这时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脑子里有了树叶的形象,便感到有话说、想要说,最后再让学生作文。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广告语言、小品语言、公益广告语等或一些优秀的例文,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从模仿习作到自主习作。

5.借助网络资源,创设学生乐于表达情境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中的语言文字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文字内容,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真实地再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优势,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记述一次体育活动》时,学生参加的活动虽然很多,提出时也很有兴致,可是当真正动手写作时,却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动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运动会上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进行再现。紧张、热烈的比赛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奋力冲向终点,两旁的观众挥舞着双臂大声呐喊;跳高赛场,运动员生龙活虎、喊声震天„„不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等精彩细节,以及观众们的热烈表现。通过展开讨论、交流,一篇篇优秀习作就这样产生了。确实,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能唤起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倾吐,自由地抒发。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播放带抒情性的乐曲,为学生提供一个触发灵感的写作环境,从而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6.借助网络资源,优化习作评价方式

将网络资源引入作文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评价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把典型的词、句、段展现给学生,培养他们基本的修改能力;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供同学阅读;学生还可以在评析他人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毫无局促之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我们还可以利用论坛的优势,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放到论坛上,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习作,既可以独自阅读,也可多人同时浏览,鼓励学生及时将自己的看法作为回帖传发到论坛上,后读的同学不仅可以看原文,还可以看别的同学撰写的点评。这样,除了评点原文,还可以就别的同学的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互不干扰。最后,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句赞美、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是个小文学家!”、“只要努力,你会更棒的!”等,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激励的图像。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评价别人习作,非常方便,效率极高。

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拘谨与低效,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还可以高效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孟祥彪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包钢第十六小学

邓晓佳

第五篇: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课堂

——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未来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本文阐述的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构建一种全新的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信息素养 个性化学习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 “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网络这股强劲东风的冲击下,教育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更是与网络相见恨晚。

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因此网络给语文课堂所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思想与手段的改变,更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一次革命。加上信息时代E-Learning的提出,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他们不仅能从书本上,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学校、城市和国界获取大量的、新鲜的、有用的知识。从内涵上看,E-Learning强调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的紧密结合,它的实质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认知的平台,通过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学习工具的数字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观点、模式乃至教育组织形式的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然而,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又往往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变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创新性教学的自由性也常常使求知者淹没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一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仅不能构成学习的资源,相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敌人,引导学生走向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教师抓准时机,合理运用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提供丰富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E-Learning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模拟情景,丰富形象。

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文章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传递情感、感染读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中所蕴含的声、光、色、画等,使之在学生头脑中以画面再现,形成语言的形象感。但对小学生来说,没有真正体验过,感受形象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此刻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网上搜集到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新课文,它以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视角展示了首都北京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生动、新颖的语言描绘了北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迷人夜景,读起来让人振奋、令人回味无穷。然而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如“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川流不息、华灯高照”等等,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去过北京的同学也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并且他们都是白天去看的,对亮丽、辉煌的北京,学生了解甚少。在备课时,我发现有关北京的网站很多,而且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点击鼠标,网络上配有乐曲的流光溢彩的北京夜景便会顷刻间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嘴里不停地发出阵阵赞叹声。随即再引导学生打开教师制作的有关北京的专题网络课件,对几个重点的网站进行浏览,大量缤纷绚丽的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惊喜的啧啧声不绝于耳。对一个个难理解的词语,学生也在轻轻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随着镜头的变幻迎刃而解了,学生看景、读文、想象,繁华似锦、亮丽辉煌的北京夜景就悄悄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这种效果是一般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二、追根溯源,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的网络化教学,在内容上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有着显著的不同,网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善于刨根问底、追根溯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事先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通过网络下载工具将网站的内容下载到校园网上,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筛选信息,方便快捷地在网络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对这些信息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加工,自主地尝试解决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结构,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意,再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圆明园的结构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键入关键词“圆明园”,进入相关网站,找到圆明园当年的布局结构平面示意图,学生通过观看示意图很容易就对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结构布局有了明确了解,重新修改了自己画出的示意图,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圆明园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瑰宝的原因所在,同时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令人悲愤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也有同样的感受。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1959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时与朝鲜人民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全文语言朴实、感人至深。为了让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更深入地了解,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带领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很多有关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网页,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浏览。学生在网上阅读时精力相当集中,表情时而惊讶,时而愤慨,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之后,再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分别从战争的起因,几次重大战役的基本过程,战争的效果,甚至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36万这个令人心痛的数字,从志愿军与美国武器的对比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清楚地了解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用双方鲜血凝成的。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个个感情投入,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

三、人机交互,畅所欲言。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和谐、宽松、没有太多心理压力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不必拘泥于大众之下开口朗读的拘谨和羞涩,可以在电脑这位“知心朋友”面前敞开心怀、大胆表达,或低吟而泣,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述说,或拍案而起,抒发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教材语言的感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有些解决得较好,有些还不完满,这都有待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寻找,去发现最令人满意的答案。此刻,丰富的网络资源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讨论与交流时空,学生与学生之间既可以同步地集中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教师还可以通过BBS讨论平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各抒己见,集中展开公关,实现人机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中,师生围绕“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却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大家在网上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异常激烈,以往课堂讨论中“几枝独秀,其他不动”的现象在网络课堂上全面改观,每一个学生都尽情地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有理有据,信心十足,在热闹的辩论中,答案也逐渐接近明朗。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把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与归纳,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真正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通过网上的交流与讨论,每一位同学都对地球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激发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课后,学生还将在网上采集的有关地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经过加工后以电子板报和网页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传送,有的小组制作了板报《神秘而璀璨的地球》,有的小组制作了网页《地球哭了》,还有的小组撰写了宣传文稿《请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地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四、超越文本,大胆创新。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喜欢盲目地崇拜书本,认为“书本上的都是经典,对书本都不能怀疑。”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的依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地解放,学生在网络提供的宏大信息空间里自由驰骋,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也会随之喷涌而出。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自主探索,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发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求佳,独立思考,打破常规,敢于超越文本,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让学生个性化地选择去拓宽、拓深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趵突泉》这篇文章后,教师发现学生对趵突泉姿态各异的小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针对此专题开设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小泉进行研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上网搜索,整理资料,然后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新的课型,新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几乎是雷同的,然而,这一次却不同了,学生各抒己见,他们发现这些小泉还有许多可爱的名字,如金线泉、柳絮泉、马跑泉等等,在进行阅读汇报时,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发表的全是学生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说自己知道了金线泉的来历,有的学生知道了乾隆皇帝还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喝等等,这样完全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启迪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学生有的问:“小兴安岭的美源自什么?”有的问“树木有那些作用?”还有的问:“小兴安岭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和植物?”等等,教师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就立刻鼓励学生到网上寻找答案,学生纷纷行动,在交流时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学生们有的说:“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美源自于那大片的森林”,有的说:“我知道了树木可以固定沙土,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这样既冲破了教材的束缚,又让学生在网上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张扬个性,沟通无限。

传统教学缺少自主学习的环境,往往采取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却能为学生实时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提供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声像并茂、音形兼备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轻松地达到好学、自学、乐学、互学。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控制学习的进程和速度,还能自由地跟老师交流,跟网友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鼠标一点好友来,探索沟通无极限”,网络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时,课前教师便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各种与恐龙相关的资料,有“恐龙的传说”、“恐龙的故事”、“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灭绝”等等,学生资料收集得越多,学习的兴趣就越大,也就越愿意学习。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引进自己搭建的“恐龙时代”网站,让学生“走进恐龙”,通过研究恐龙化石来进一步了解恐龙,同时还组织学生浏览与恐龙相关的网站,然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对恐龙的灭绝还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写在研究报告上,或者在“我的观点”栏目中发表,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研究,比一比谁的阅读概括能力更强。在教学结束时,教师还突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为学生设置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继续探究相关的学习主题。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资源丰富的网络中悉心查找相关的资料,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感悟,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素养,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总之,网络资源所提供的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氛围,所展示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的浩瀚知识海洋,所创设的富有灵气与创新、适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空间,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要与心理需求后,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学会进行初步的信息整合,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共享。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只有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网络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下载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初中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实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提出“课前,课后,课堂 ,三批课 ”和 “用嘴说......

    浅谈网络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资源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西畴县职业高级中学 何如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会给教育带......

    探究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全文5篇]

    探究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强调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观点和知识,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也提到新的高度,尤其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步伐中,小学语文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任务,转......

    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多媒体技术获取到的网络资源也成为英语......

    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加快了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高效率,教育工作者也正在积......

    网络资源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活伟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的教育应用已日渐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媒介,已成......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活动可谓当下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1世纪的中学生喜欢在电脑网络中畅游,他们的口头语中不乏“另类表达”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