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第一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与李玉刚共“醉”于讲台之上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戏曲音乐

摘要: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戏曲知识的普及,消除学生对戏曲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传承我国的传统戏曲音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戏曲艺术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使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根深叶茂,日久常新。

关键词:传承戏曲音乐

初中音乐课堂

激发兴趣 每当站在讲台上,一提起央视春晚中的反串艺术家李玉刚,我们的学生就会有模有样的唱上两句“新贵妃醉酒”,这不能不说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给学生已经带来了美的享受。

当今的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在一个民族中它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音乐新课标突出强调:“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是我们这些一线的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戏曲音乐是我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和旋律,彰显出地域文化特质,它那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无尽的艺术魅力。

那么,在中学课堂上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以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任务。

戏曲音乐进入课堂也不难,比如说京剧,作为国粹,学生必须得知道,比如说能不能一听,就知道这就是京剧。能够判断,能不能会唱几句,且知道这是哪个戏里面的,知道京剧的唱念坐打等等,几个行当这些,我觉得这样一些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就是再离的我们远,它也是没离开我们这个国土,在我们这个国土上成长的孩子,他必须得知道,至少做到要知道。

京剧应该说在各个剧种中,还是形成的时间比较长,另外他整个也比较完善,结构也比较完善,另外已经是对世界上公认的是中国的戏剧的代表剧种,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为国家的课程标准,如果说想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来说,那当之无愧的选择京剧,但是就像国家课程标准,选择京剧的同时,也关照到地方戏曲和曲艺音乐及传统音乐的学习,所以我们在课标当中,有京剧为主要的内容,但是也可以学习地方戏曲和一些曲艺音乐,这个也是体现我们弘扬民族文化一个基本的理念,要在具

体的实施过程,学习中国经典的戏曲音乐,关于怎么样学习,怎么样安排,在各个教学的年段的目标和学习内容会有具体的一些解释,一些要求,但是这一点来说,既然我们课标中提出来了,就值得老师们关注,熟悉京剧的行当,包括它的这种板腔体,包括它的风格,其实大家喜欢音乐,喜欢京剧,不一定非得把京剧唱的很好,但是熟悉中国这个瑰宝也是非常必要的。

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既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它不仅让中国人喜闻乐见,而且许多外国人也很喜欢。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通过唱腔、脸谱、表演等生动的艺术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等的高雅民族艺术。在弘扬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引进戏曲教学尤为重要。因为戏剧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可是,现在的中学生从电视、广播、网络、杂志中都能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音乐,他们钟情流行音乐,特别是DJ摇滚音乐,而对戏曲音乐持“拒之门外”的态度,我觉得原因多方面的:首先是戏曲本身的原因,“听不懂,拖的太长,半天也不知道唱些什么”。相反流行音乐一听便是普通话,加入现代的编曲,富有时代气息。听惯了流行歌曲,哪有兴趣去听他们认为只有爷爷奶奶们才会唱的戏曲呢?

因此,戏曲教育怎样走进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呢?如何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传承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在此,我谈谈自己在戏曲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教法:

一、盈造浓厚的戏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在课下鼓励学生在宣传窗里宣传有关戏曲艺术方面的知识,报道一些学校精彩的戏曲艺术活动信息及照片。陶冶学生戏曲艺术的情操;利用校园课间音乐广播,有选择性的让学生收听戏曲各剧种的经典唱段,开阔学生的戏曲视野。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提高艺术修养。

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生、旦、净、丑”。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脸谱,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戏曲剧目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特点,结合前面欣赏过的脸谱来自由创作想象。几十个学生画出了不同的脸谱,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演示行当的动作,让他们真切的参与体验、主动探索感受其中地乐趣。让戏曲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

二、讲究方法,学习戏曲唱段

音乐课是推广与普及戏曲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戏曲教学,消除学生对戏曲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开始可以选择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平时学生也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接触过,学唱起来也比较容易。京剧《铡美案》、《红灯记》、《智取危虎山》等。学习的曲目也尽量选择一些脍炙人口,影响力比较大,且容易学唱的唱段。如:黄梅戏《天仙配》、《女附马》、《打猪草》等;越剧《十八相送》、《红楼梦》、《我家有个小九妹》等;

我在教授戏曲时,一开始学生就大力反对。如我在教唱越剧《小九妹》时采用先词后曲,并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我范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学生很快就摇头晃脑唱得津津有味。学会以后,再要求他们视谱,他们也愿意了。上完课我又问了一个问题:“越剧到底好听还是难听?”“好听!“好听在哪里?””“拖腔的地方唱起来特别有韵味。”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戏曲课堂中,我让学生欣赏京剧视频《我坐在城楼观山景》,学生被诸葛亮的镇静和智慧折服,又被演员高超的武艺倾倒,演员的劈叉、踢枪,筋斗,引来学生的阵阵喝彩。发挥多媒体视听合二为一的效果,促进学习。班级授课的形式,它不同于京剧教学的口传心授方式,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不要操之过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京剧、爱好京剧的感情。要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

三、学唱与表演相结合

如:在教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时,因为这段唱学

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学唱,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戏曲动作,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创编的动作很富有创新,然后各小组再上台进行展示,学生边唱边表演,这样在他们共同的合作下应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戏曲教唱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演唱特长,给学生示范演唱和表演,更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不断去吸引学生,教师的范唱能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教师范唱与视频视听相结合,只有真正看见的东西才能真实可靠,我们也许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戏院,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明明白白的赏。

要让古老的戏曲艺术走进课堂,传承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戏曲,更多的演唱戏曲,发扬我们的精神文明。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使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根深叶茂,日久常新,也使我们也和李玉刚一样“醉”于讲台之上。长此以往,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

第二篇:浅析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与熏陶++++音乐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与熏陶

内容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熏陶,善于从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厚土壤中钩沉音韵的积淀,吸取养料,丰富音乐知识。通过现代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键词: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 传承与熏陶

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在一个民族中它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音乐新课标突出强调:“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深化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

新课改实施之后,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及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教材中,加入了比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但学生对这个内容似乎不是怎么感兴趣。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倾入,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的音乐文化,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本土文化,那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很好的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逐步引导了。我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了解,才能去关注,最后才能达到热爱。

1、从音乐发展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

在学生当中,有一大部分特喜欢听的是摇滚乐,对摇滚音乐非常痴迷,而说到摇滚音乐的发展史,学生却不清楚,其实音乐人都是传承者,都是本土文化的发扬者。从摇滚乐的发展中,让学生去了解非洲黑人的祖先先创作出我们今天所接受的音乐形式,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黑奴再用自己家乡--辽阔的非洲大地所特有的节拍创造出早期的拉格泰姆和布鲁斯,再后来以个人和小团体发展的Folk(民歌)、Country(乡村音乐)与juzz(爵士乐),再到Rock(另类,疯狂,重金属,尖叫,呐喊)、Metal(摇滚)、Punk(庞克)等等。继而,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音乐不再局限于单一风格,也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中,多听听、多看看、多比较、多研究,切实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熏陶他们的心灵,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精神,感受到今天所听的摇滚乐就是继承了传统的音乐文化。

2、从流行音乐中“学唱”中国传统文化

流行歌曲就是时代的标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时代在发展,流行歌曲也在变化。现在在流行乐坛上从周杰伦、王力宏到林俊杰,再到当前人气和口碑急升的台湾创作歌手吴克群等,在他们的音乐中都在加用“中国风”,而纯粹的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譬如:林俊杰的《江南》中曲风把现代音乐和中国江南古典音乐优良结合在一起,吴克群的新专辑《将军令》中乐器编配充分运用了唢呐、鼓、笛子、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与现代打击乐融合,周杰伦歌曲《青花瓷》《本草纲目》歌词中填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曲式结构上,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多种变奏体系及曲式,统一中求变化;这样的作品犹如国画,没有刻板的几何构图,重在写意,追求神似,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王力宏的《在梅边》歌曲中唱腔“掺杂”着传统戏曲京剧、黄梅戏音乐中的唱腔等等,创造出复古、含蓄、寂愁、优雅、轻松等音乐格调。使得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及疏离感扫除了,知道在他们心中的偶像都在吸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滋养,这样也就慢慢树立起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喜爱,流露出对浓厚的中国风韵的热忠,也使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歌曲,在广泛的流唱过程中,被众多学生接受并喜欢。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二、创造氛围,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广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最早、最普遍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五大类:民歌和古代歌曲、歌舞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透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能在传统的音乐文化中学到对自己独到的精神内涵,它将在学生们的一生中发挥作用。

在目前,很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但都显得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气氛不够浓厚,且缺乏学术性和艺术性,势必使课堂缺乏深层次,缺乏系统性。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那“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无不显露出独特的风格,那奇妙的视听感觉,在过去的历史中曾给人留下了亘久弥长的美的享受。在音乐课堂

一、两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虽知道什么样人物是生,什么样人物是旦。但更多的学生只是看热闹,热闹没了,京剧也觉得没意思了。一个学生了解不多的东西又怎么能让学生们喜欢呢?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我们可以将民间的京剧演唱“大师”邀请到学校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讲解、演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听闻优美动听的京剧,还可以领悟到每一首京剧背后所掩藏的文化内涵。那现场的演唱与历经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的录音磁带相比,到底哪一个能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呢?课堂上播放的录音占据者主动的地位,学生是消极的:而进入了课堂的京剧演唱,则保持了采风一般的清鲜,演唱者与学生的交流是更是互动的。以曲为先,普及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涵养;增加了义务和责任。

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音响、音像、多媒体或实物演奏等手段,以曲(舞)为先,普及知识。利用广播欣赏名曲或名剧、名段,如《高山流水》或《牡丹亭》等片断,利用图片海报介绍这些经典曲目,并间接引入音乐常识及相关知识,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的中国传统音乐进入第一、二课堂。创设小舞台,让学生或教师或邀请校外民族音乐爱好者将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带来,选择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现场演奏,使更多的学生和高雅乐器近距离的接触,对乐器的音色、质感、形状等等有更深刻的记忆和感悟,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更容易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

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的。在我们的家乡——温岭,就有一大批的民间音乐文化,如民间舞蹈——大奏鼓。据传,大奏鼓原系明代福建惠安渔民迁居石塘时传入,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表演中,由七至十几个渔家汉子身穿类似戏曲中的媒婆服饰,手持小锣、铙钹、木鱼等赤足上场,且敲且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温岭渔家特色。民间说唱——道情,它是温岭民间艺人经常演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演唱者手持油纸蒙住一头的竹筒,一手拿竹板,边打节奏边唱,内容大都为传统戏曲或新编故事。因其演出简便,表演活泼,内容生动,而深受群众欢迎。还有民间渔歌、洒尺、天皇花鼓、排街、莲花等等。在学校开设“寻根”的研究性学习氛围,选择有关乡土音乐文化的课题研究,如:“温岭乡土音乐调查”“温岭大奏鼓的发展”“温岭采矿号子”等,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寻找我们的根”感受当时的民间艺人创作的目的和源泉,倾心倾力,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上能扎下一个比较深厚的根,又可以使得他们在人格塑造上获得指引。

三、学习并继承,追求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度

作为人类传统音乐文化载体的精髓作品,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但有一部分传统音乐文化由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依赖于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生存环境及特殊的“口头”传承方式,均面临着急速消失的危险。因此传统音乐一旦“消失”,就是“完全的不留痕迹”,在这些“边缘位置”的音乐中也包含着我们的本土音乐,而学生却是传统音乐文化最好的继承人。

1、利用集体的智慧,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在本地区集中音乐教师及部分健在的民间艺人,编写本土教程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书面资料做准备,记录或拍摄民间艺人演艺的过程留作视频或音频资料,在乡土教程的开发上,各学校要将乡土音乐文化向学科课程渗透,把乡土文化与各学科课堂整合,注重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开设以下弘扬乡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民间歌舞:大奏鼓、莲花、洒尺、排街、流徒传、天皇花鼓,民间说唱:道情、三句半、快板,民间音乐:山歌、号子、田歌、渔歌,戏曲音乐:太平滩簧、太平乱弹等校本课程。只有这样传统的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3、利用当前的形式,宣传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规则也日渐详细,老师们要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学生当中宣传,让他们树立起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的重要责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要选得精、教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音乐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滋养,让学生既学音乐,又学做人,音乐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第三篇: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发扬与创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探索与研究[转载] 摘要: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尤其值得关注。传统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有效的传统音乐教学呢?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传统文化的根落感与归属感,形成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传统音乐进行有效地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课堂教学 课外主题活动

一、背景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尤其值得关注。柯达伊曾说:“如果学生最初接触到的音乐是其本民族、独具历史感和文化价值的音乐,这将会引导他们更好地去认识和理解他们自己、生活、社会„„正是通过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文化的根落感及归属感才得以传承„„”由此可见,传统音乐是基础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有效的传统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民族文化的根落感及归属感,形成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传统音乐进行有效地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即课堂的主题教学内容与课外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如传统音乐的主题教学与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知识,习得有关的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其次是学生在课外主题活动中表演与创新传统音乐,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与实践

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实践与研究在八一学校进行了三届六次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师生的好评。2015届高一年级1月艺术节的主题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发扬与创新。首先,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领略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风采,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与风格,同时学习演唱几首风格各异的民歌、曲艺与戏曲唱段。其次,学生在音乐会中通过表演,直接的感受、体验中国传统音乐,从而增进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学习与实践中了,学生们依据我国传统音乐的四大类(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及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间歌曲、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与乐种)内容结合本班的特长进行自主选择并创新表演。

(一)课堂教学过程

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教师展示各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歌、器乐、歌舞等分析其民族音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民族音乐,并学习演唱民歌、曲艺与戏曲唱段。

2.展开研究课题

师生主动搜集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并设计演出节目。

3.深入研究课题

通过前两个阶段知识的搜集、积累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内艺术实践中感受并体验音乐,教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并掌握知识与技能。

4.参与主题演出实践活动

总结研究内容,理解音乐,展示研究课题,参与主题演出实践活动。

(二)主题活动过程

艺术节的表演形式异彩纷呈,有歌舞、器乐、戏曲、音乐剧等。如高一二班的《水调歌头》让我们领略了宋代民间歌曲的风貌;高一六班的《惊鸿舞》仿佛让我们目睹了唐代女子“翩若惊鸿,宛如游龙”,轻盈优美、飘忽若仙的绝美舞姿;琴筝社曲鸣、高宇昊同学演奏的《阳关三叠》体现了古代琴曲所蕴含的韵味与文人们高尚的情操;高一三班的歌舞表演《浏阳河2008》把我们带回了民歌浏阳河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时代,勾起我们的美好回忆;古筝社团演奏的筝曲《浏阳河》让我们领略了民歌《浏阳河》以不同的表演方式器乐演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更是让我们意会了“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的古筝艺术令人神驰的境界;高一十班的《茉莉花》体现了江南民歌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音乐风格;高一五班的《猜调》让我们依稀看到记忆中的江南,青砖灰瓦,潺潺流水,姑娘们哼着妙趣横生的小调,小伙儿们殷勤地应和,一幅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生活画卷;高一八班的《掀起你的盖头来》与高一四班的《阿拉木汗》让我们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火一般的热情中,聆听着悠扬的铃鼓声,品味着吐鲁番的葡萄弥漫着甜如蜜的爱情故事;高一七班的《奔腾》则让我们置身于蒙古“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鲜碧如画,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中,看到携风裹雷,万马奔腾的壮观;兿缘京剧社表演的《孙悟空斗罗汉》让我们欣赏了古老的中国戏曲音乐迷人的魅力;高一九班的《唱脸谱》则展示了我当代少年对戏曲音乐、传统文化的演绎与诠释;高一一班音乐剧《梁祝》与国际部音乐剧《梦》的表演更是体现了当代学子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是当代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而创新更是当代少年肩负的重任。值得欣喜的是在本届高一年级艺术节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创新的火花与梦想。如高一七班的蒙古族舞蹈《奔腾》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创新。在这个节目中,我们鲜明地感受到蒙古族舞蹈音乐的特点,其节奏明快,舞步轻捷,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处处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一特点恰恰是这个节目的灵魂,是对传统最好的尊重与继承。而在编排与表演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创新的火花。在《奔腾》音乐的创编与表演中,ABA曲式结构的创作与舞蹈表演的三段对比让我们感受到西方音乐、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冲突与融合,这是对传统最好的创新与发扬。这样的创新节目俯拾皆是,如高一二班以钢琴独奏、独舞、个人朗诵与合唱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演绎的《水调歌头》,让我们在感受钢琴、舞蹈、朗诵表演的独特魅力时有焕然一新的体验;如高一九班的《唱脸谱》,这首根据中国戏曲音乐创编的优秀、经典的戏歌,和着同学们独具匠心的编排、化妆、服装、舞蹈与合唱,让人耳目一新;又如高一十班的《茉莉花》出其不意的让江苏《茉莉花》与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剧中的《茉莉花》结合在一起,中西音乐的碰撞与交流,这样的创新令人振奋;再如高一一班与国际部的节目,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民族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映山红》、《渔舟唱晚》的理解,结合班级同学的特长创编了《梁祝》与《梦》音乐剧,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同学们妙不可言的创造才能。这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是青春和传统的交融,是青年一代用青春妆点、激情创建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盛会。学生们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风采,体现了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炙热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三、实际效果

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实践与研究历经三年,多次的实践与实施获得师生的好评。对学生而言他们在主题教学与主题活动表演中不仅获得了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他们通过直接的音乐感受、音乐体验与音乐审美过程,用多种表演形式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情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文化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实现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情感性与审美性的独特价值。如张可馨同学所说:“主题音乐活动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丽,领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再如束燕翀同学所言:“主题音乐表演让我对自己的古筝表演充满自信,我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主题音乐活动对教师而言,不仅进行了音乐课堂主题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探索与研究;同时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教学及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此案例在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课外主题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逐渐了解、理解和尊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学习与主题活动中继承、发扬并创新了我国的传统音乐,深深地热爱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了民族意识,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素养。

四、特色及创新点

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音乐课堂主题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其特色与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学与实践中探索并提出了音乐课堂主题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让音乐课堂主题教学成为课外主题活动的主要理论阵地,让课外主题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践阵地,从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与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其次,教师在案例中探索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音乐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主题活动中,通过师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与研究,将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付诸于课外主题活动中,从案例的构想、设计、实施、总结与反思中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教学。

再次,学生在案例活动中充分的感受与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激发了他们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了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发扬与创新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让孩子们在课内与课外实践中享受传统音乐的熏陶,激发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才能切切实实地在校园中实现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3]陈文雯,《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北京市八一中学校刊,2013.[4]《音乐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5]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第4期.[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刘沛著,《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9]谢嘉幸,《音乐欣赏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2000.

第四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随着“课改”在常规教学中的开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关注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新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 小学音乐课

正确应用

引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充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何谓多媒体音乐课

多媒体音乐课,即指“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乐课”,也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音乐课”。尤其是后者,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

1、德育、美育作用。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素材的组合、融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体验。

2、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状况。教者可通过多媒体在课前或课后制作好谱列,上课时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谱例和音响,有的课程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音视频)结合演示授课。并通过音响感受择选出最佳效果。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三、音乐课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误区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有的音乐教师却走进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一节课所涵含的文化面越广,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教具越多,就越能显示出教师思路的新颖和教学水平的高超,于是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调研课,或者评优课,课堂上几乎都有电教媒体,而且更换频繁,看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一节音乐公开课,课题为《小乌鸦爱妈妈》,由于歌曲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把整个教学过程编成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学生津津有味地一会儿看动画片、欣赏图片,一会儿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角色表演等等,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听觉联想却被忽视了,以至于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印象深刻的只是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歌曲的主旋律却不熟悉,这样的音乐课能说是成功的吗?我不由大惑:为什么一定要用多媒体?又有表演和创作?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欣赏画面,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去仔细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学生又哪来表演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课后询问这位教师,她说:“这是公开课,要有教学形式的创新,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呀!”恍然大悟,原来她把新课程改革仅仅理解为在传统教学手段上加入多媒体,仅仅理解为教学形式的创新!

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 首先、一定要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1、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抛弃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错误倾向。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它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

2、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他在课例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其次、要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再次、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而是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第一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最后、要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优秀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更需要优秀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极具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⑴《音乐课程标准》 ⑵《中小学音乐教育》 ⑶《中国音乐教育》

第五篇:探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审美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审美特征

摘要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取向。本文分析并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是以“中和”为核心,以虚实相生为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为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本文对于我们在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字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中和虚实相生意境 所谓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和手段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世界音乐美学中成为公认的精致优雅音乐。究其根源,这是与中国文化所形成独特的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呈现出的特殊性,与西方审美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中国传统音乐中其审美取向与西方音乐的音色厚重、表现力强、追求戏剧性冲突不同。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简练、音色含蓄、淡泊、不渲染为主要特征,在艺术表现中,更多地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在内容上,受道德因素支配,注重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以平淡天真、幽静深远,空灵传神为艺术目标。

本文就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审美特征来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使表演者和广大听众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审美特征。热爱中国本土文化艺术,为弘扬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而努力。

一、“中和”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核心思想 “中和”审美也称“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凝聚,中国远古先民把自己与宇宙天地视为一体,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并在天地的相和中求得生存幸福,滋生了以和为美的思想观。儒家从中推出“中和”之美。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人人相和,天人合一,社会大同。“中和”审美常被作为是中国古典美的理想来描述,贯穿于中国各门类艺术中。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国语·郑语》载: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说明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乐者,天地之和也”。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既包含人与自然的“和”,也包含人与人的“和”,也有音乐内部结构的“和”。

唐代白居易对琴乐审美上视恬淡、平和为琴乐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和”为其审美标准。

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以“和”为美首先表现在音乐作品的题材上,在传统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山、水、月、渔樵等这类以自然为主的音乐主题,如琴曲《流水》、《渔舟唱晚》、《关山月》,琵琶曲《夕阳箫鼓》等众多曲目。这些音乐大都带有文学性标题、标示。如琵琶曲《夕阳箫鼓》曲谱中带有文字性小标题,《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文曲,李芳园之《浔阳琵琶》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著名的丝竹合奏《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此曲改编。

从这些作品的标题、标示中我们就能看出,作品不仅诠释了自然美,也展示了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使天、地、人达到了统一和谐。追求人与人的“和”,体现出一种独白自娱的一种超越之情,自得其乐,这是道家的自然音乐观。

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上。中国传统音乐对”和”的重视,使中国传统音乐在音程配合、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和西方音乐完全不同。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多种变奏体系及曲式,统一中求变化,它是一种散体性的、线性的,也就是“多段连缀体结构”,它的图示是A、B、C、D、E、F,甚至更长。它不追求内在的一种张力,而是更多考虑的是一种自然的融入。所以它展现的形式,在形态上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一种多段连缀原则,是一段一段的,不讲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流露。如琴曲《流水》,曲式是多段体,乐曲用古琴特有的“滚”、“拂”、“绰”、“注”等奏法表现了从空谷滴泉到淙淙小溪汇成浩荡江河,继而汇成汪洋大海的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每一段都有自己的音乐旋律,但是音乐之间又有种联系,它这种联系,不是靠逻辑,不是靠结构来进行整合的,而是自然的一种发展和变化,是情感的一种需要,变化的需要。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不同于西乐的精确计算,犹如国画,重在写意,追求神似,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

二、“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虚实原是一种道家的审美观,是庄子抬出来超越儒家的“礼乐”、“仁义”的更高人生境界和人格理想。特点即在于,它鄙弃和超脱了耳目心意的快乐.即以“无”为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乐无乐”,引申到审美上就是要求人们超出有,从有限的形象进入到无限的意蕴去体会那感官感受不到的东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突出的是自然。

这种虚实结合的境界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特色、最有民族个性的艺术精神显现。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他们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艺术中不局限于去刻画一个单个人体或者物体。相反,他们要追求是一种从有限到无限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这种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间,抒发他们自己的感受。在音乐中就要求要留有必要的空白,引人遐想,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前一个“象”、“景”是实像、实景,后一个“象”、“景”则是虚像、虚景。所谓实景,是指艺术家运用文字、线条、色彩、声响、动作、表情等直接表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形象,它能为欣赏者通过感官直接认识和把握。所谓虚景,是指艺术作品借助实境的描绘间接地暗示、象征而表现出来的形象,它不能直接由感官把握到,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

这种虚实结合的特征,给欣赏者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欣赏者在想象和联想中,进一步补充、丰富作品的整体意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全出。”这就是虚实相生的妙处:“红杏枝头”是实写,“春意闹”却是虚写。这一“闹”字你可以想象成色彩的浓艳,花朵的繁密,“千朵万朵压枝低”,缤纷灿烂,如火如霞;也可以想象出一幅充满动态美的画面,虚实相生在音乐中最为常见。音乐以流动的音响表达宽泛而朦胧的意象,音乐的音响既没有可视可见的形象,又不具备明确的表意功能,不能给人提供像绘画和诗歌那样明确的内容。音乐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构成的听觉形象(实),让欣赏者临听音乐时想象出它所表达的景物和情思(虚)。在空灵的音响中获得弦外之音,声外之境,进入超乎于声音的审美意境。例如,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以流水似的琵琶音,幽咽的箫声,沉静的钟鼓声等,让人感受到“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等优美情景,营造出春江月夜的迷人夜景。音乐家们非常讲究创造音乐的“虚境”,特别是中国的代表性古琴音乐,琴家往往讲究淡静、虚静、幽静等静态的美,在“静”中追求“大音希声”的意趣。中国传统音乐有极强的时间流动性,音乐以蜿蜒曲折的旋律线条为主,不追求和声的空间立体感。很多音乐在节奏、节拍处理上带有随意性。如古琴乐谱只记音位与奏法,演奏者可以自由处理节奏,“随心所欲”的倾吐心声。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更讲究顺情适性,在随机中自布疏密,虚实相生,寻求音外之意。如同中国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写意传神一样,古琴音乐,也要求通过可感可闻的音响,传达不可穷尽的意蕴。因此,琴音并不对所咏之物刻意模拟,而是在主体虚静的状态中,空纳万境,借助身心的投入,化为手中的琴音。如古曲《潇湘水云》,乐曲无意于水声模仿,而是充分利用古琴演奏中吟、糅、绰、注的技法,奏出飘逸的泛音,表现对云水苍茫的主体感受,通过琴弦的袅袅余音,表达主人公面对山河残缺,内心的飘零空寂,旋律流动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凄楚的意绪从琴音中传出,留给听者无限的遐想。这就是“实音”与“虚境”的最佳结合。

中国戏曲融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不仅演员也不用“实有”道具,舞台也没有布景,一切都在“虚”中现“实”。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是“虚实相生”特征的另一表现。

三、“意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

意境是中国最高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意境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表现为情景交融,是情中景。两者相比情为主,景为辅,景是艺术家传情的媒介。而情则是对人生的某种感慨。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它是中国美学的精髓与核心。

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一样,都要表现一个思想,意境的核心就是人生哲理,包含了一种对整个人生的带有哲理性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所以它给人的美感就是往往使人感到一种惆怅、若有所失,好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这种美感也就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哲学家尼采说的“形而上的安慰”。就是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心灵的一种安慰。这种安慰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中国古代的画家,即使画一块石头,一个草丛,几只水鸟,几根竹子,都要表现整个宇宙的生气,要流露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也是一样,苏东坡有一篇《前赤壁赋》描写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在明月之夜,泛舟于赤壁之下,朋友中间,有人就吹起了洞箫,苏东坡形容洞箫的乐声用了八个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它表明,在这个洞箫的乐声中包含了这位朋友对整个人生的某种感受。人的一生是短促的,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人生终究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有很多事情使人怀念、感叹、惆怅。这大概就是所谓“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笛子曲《秋湖夜月》就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不是去抒发生活中某一个具体情景的意味,它是要去寻找要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表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欢乐。对生命的一种赞美和依恋。整个乐曲是要从人生艰苦的旅途中超脱出来,要寻找一种空宁的宁静的精神佳园。中国音乐体现出一种“重情”、“重心”和虚的意境,这种单声的音乐,它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填补那种真实的音响的空白。它体现出一种独白自娱的一种超越之情,它不需要外界的一种环境,它自己在自得其乐,一种超越之情。中国音乐即使在表现一个实在的对象,这个对象也往往不是乐曲的真正核心,乐曲的魅力主要不是来自对象本身,而是在表现对象的旋律进行中所创造的特殊韵味和营造的疏阔、空灵的意境,使人听起来有一种“荡胸涤腑”的感觉。如《梅花三弄》用深邃来表现作者对梅花的高洁气质的理解和感受,用舒缓从容的旋律、节奏,和清脆、晶莹的音色将这种生命本体感受表现出来。其内容和效果均很注重在心理感受之上的意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追求自然,以“和”为核心,讲究幽婉、深邃、淡泊、独白自娱的含蓄美,视虚实结合、空灵传神、意象共存为音乐的基本特征。古老的东方美学讲求“神似”,以“神似”而生“意境”。中国传统音乐无意精确鲜明,它借助于悟性、直觉,讲求意境,既追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又趋向于表现“虚无”的意境。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只有用不同的“审美耳朵”去聆听,才能发现不同的美和情趣。这对于我们在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演奏实践中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为更好地继承与弘扬祖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参考文献

[1]张进.中国传统音乐意境之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33. [2]唐朴林.华乐魂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要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2.64-69. [3]龚妮丽.论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的审美意趣[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03.7-10. [4]伍国栋.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17.

[6]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7]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7-118 [8]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5-238 [9]张鸿懿,张静蔚.中国名曲欣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下载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摘要】:祖国璀璨的民族音乐是初中学生审美素质必要的课程之一。学校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阵地。作为音乐教师,怎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得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127599574.doc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施模容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渑池县城关镇xx学校xxx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

    中国传统音乐名家与名曲

    中国传统音乐名家与名曲 中国传统音乐名家与名曲传统音乐的释义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我在音乐教学中,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一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幼儿园陈本荣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