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与法制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与法制意识
彭云静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有和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老师的教学肯定就会事半功倍。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合理适度地渗透法制教育,这不仅是培养法制精神、涵养法制文明的需要在语文、数学等某些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往往能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但是美术这一学科的灵活性较强,上课的随意性也相对其他学科更甚,那在关于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组织上难度也更大。
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广大美术教师的一个难题。我们时常感到学生只把美术课作为语数英之后的一种放松课、解放课,因而在课堂上大大加大了“自由度”出现种种问题行为,虽然,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在教师的训斥和提醒下得以稍微的控制,但却治标不治本,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其实美术对孩子们来说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种体验,我们不能说美术课很随意只能说是它相对于其他学科氛围更轻松。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享受其中的乐趣,也要让我们的课堂之中展现行为之美。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创作,这样学生才不会“无事可做”的找其他的事情做。但是也要注意课堂的纪律并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吵闹,我们可以让学生悄悄“说”让他们和自己的画来说说话、改改它,这不
能算是一种放任自流,其实恰恰相反当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当他们沉浸在自己绘画的世界中时,才是课堂中真正的“静”,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享受,认识到了老师说的“静”下心来,才能画得好。
美术课程不仅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和具体情景中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爱美能力,还可使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上起到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自觉的提高审美品位,从而为学生的形成良好思想和品质奠定基础,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中,学法、懂法,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老师还要与学生成为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爱好,在他们透露出的不正确的思想的时候,先不要制止要在后面慢慢的在课程中把他们的错误的思想通过法律的形式来教育传到学生,让学生多多了解法律,在社会中要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哦公民,不仅要守法还要懂法,要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自己。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事半功倍,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人生道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同时法律知识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在“美”的名义下创造美。要让我们学生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好公民。
第二篇:强化法制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强化法制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2011年秋季入学教育总结
2011年9月,我们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入学教育。除了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中学生在校基本行为准则为教育内容外,今年的一大特色在于加入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违纪学生处分规定》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对新生进行法制讲座,训练新生遵守行为规范,使得新生树立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新生接受教育,学习和成长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一个质的飞跃。这些学生对中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感到陌生和新鲜,尤其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骤变而急剧发展的阶段。所以,在主观上重视,在客观上改善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这一工作做好了,以后的教育便少、快、好、省,否则,可能出现多、慢、劣、费有艰难、窘迫的局面。我们以上述原则为指导,从法制意识、心理准备、环境适应等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
一、法制意识教育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是德育为首的具体表现形式。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对新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法律法规乃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规章,条文,经验告诉我们,德育教育必须在法制社会的背景下,强化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在学生中的熟悉度、影响力,使得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在入学教育期间,集中时间组织新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违纪学生处分规定》,并列举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对新生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组织各班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违纪学生处分规定》的全部内容;组织新生讨论,撰写学习后的感想,利用班会安排学生作典型发言;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强化守法意识的影响。通过上述举措,新生的法制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强化,为今后养成教育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准备教育
心理准备教育是指教育新生作好中学阶段接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我们向学生比较中、小学阶段教学原则、方法的异同,着重使学生认清六种心理准备: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有所不同,作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作好培养预习、自习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松懈,中学的时间长而紧凑,作好培养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准备;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作好加倍勤动脑、勤动手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准备;作好接受新
事物、积极配合和主动协调老师先进的教育方式、手段的心理准备。事实证明,我们实现了在心理上使学生明白中学教育战略的这一步骤,大多数新生都较快地进入了中学生角色,适应了学段的“断乳”,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
三、环境适应教育
新学期伊始,很多新生对新环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这些都是正常的、暂时的现象。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新生打扫环境卫生,装扮布置好教室,做到窗明几净、绿意融融、热情洋溢,力图使新生较顺畅步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中。教育心理学有“先入为主”、“定势效应”之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入学教育中不仅要使新生适应新与美的自然环境、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与美的社会环境。在开学典礼上,我们教职工全体参与,所有人员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了同学间陌生的感情隔膜,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增进团结,成为学友。实现了这一目标,也就使新生尽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进入角色,改变了因陌生感而带来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精神状态,培养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为在这样好的中学学习、生活而骄傲的自豪感。
通过一个月的入学教育,不仅新生的思想认知、心理状态受到了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自身的思想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次宝贵的锻炼与提升。入学教育启示我们,中学的德育工作应该充分依托法制社会的背景,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违纪学生处分规定》的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在长期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课始终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依样画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本身就缺乏问题意识。这是导致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到根源。学生根本没有提出问题的想法。约定俗成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根本就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即便有所创新也脱离不开教师示范的影子。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更加变得缺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美术课。由于基础不好、自信心不足,表现为不愿思考、不爱提问。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发掘学生创造型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至关重要。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往往没有提出问题的冲动。创新思维更是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是学生敢于提问。但是长期以来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差。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怕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遭到同学们的嘲讽,或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高兴。所以大多数同学选择沉默不语。长期的沉默,学生自然活跃不起来,头脑里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荡然无存。加之对美术知识的缺乏亦或恐于老师的威信,使学生更加不敢问。而且更多的教师多以“教”为中心。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内容要求去讲授,完全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致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导致学生根本不愿意或不敢在课堂上发问。我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农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提问了。一旦老师问到自己,也是勉强站起来或低头不语,或拿起教材照本宣科。主动提问或答问者极少。我私下里找他们交谈,有的说怕答错了同学们笑话,有的说怕说错了老师说没认真听讲,亦或根本不知道怎么说等等。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能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答疑。例如我在《我们的风采》一课,首先不讲课,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聊天。问他们平时喜欢穿校服吗?学生们也向我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向他们讲解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穿校服可以避免校园中的攀比风气,也是我们团结一心的象征。学生们不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一点不服,进而我又问他们喜欢穿什么样的校服,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异常融洽。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喜欢名牌,有的说喜欢新颖的款式,有的说喜欢舒适的面料,等等。然后,由他们向老师和同学们发问,学生胆子大起来,开始问我:“老师,服装设计都有那些要求?”“老师,设计什么款式是由我们自己决吗?”……我于是给他们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自己讨论服装的分类以及学生装的种类。然后再向他们讲解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再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并表示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建议校长订制学生们自己设计的校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拿起画笔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创作意识。因此,在课堂中,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参与教学,与学生共同探究、交流。而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他们的情感。哪怕他们有一点点的创意,也要及时鼓励。即便有的同学的问题无论多么浅显、幼稚甚至可笑、跑题都不要简单地否定或嘲笑。而是耐心引导,或是适度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问。
传统的美术教学,总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聆听。再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正确答案。学生根本没有问问题的意识,也没有提问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例如我在《有创意的字》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观察画面上出现的字体。然后有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同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回答。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小组都提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就让他们自己答案。有的问题比较深奥就由大家共同讨论回答。实在给不出答案的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再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他们甚至控制了整个课堂,纷纷提问、答疑,最后总结出字体设计的一些方法,要求以及字体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主动进行设计、书写字体,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评价。学生在进行自评、互评时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使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创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以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一个主导地位,而且要适时地给与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立足创新,开发教学资源,使学生会问。
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事物,所以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新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以创新为指导发掘新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探究。例如我在《设计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面对立体纸工造型,引导学生关于折叠、拼接、插接等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共同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组制作雕塑模型各个成员通过讨论确定设计方案,然后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或几个零部件。基础好的、造型能力强的同学设计制作难度大的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负责简单的部分,然后再由同学们合作完成总体组合。整个雕塑都由同学们搜集的废旧材料材料制成。其实挑选材料也是一个质疑的过程,哪些材料可以用,用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开动脑筋的。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通过集体合作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每个人都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质疑。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美术长时间的不重视,所以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很少,理解问题简单。所以可以结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出问题。因为美术知识面广,与文学、历史、甚至音乐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对文学与艺术的联系的诠释。又有人说“欣赏水彩画,就如同欣赏轻音乐一般。”等等。这说明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时,也可以根据新旧知识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中提出问题。例如美术欣赏课,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提出质疑。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组织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述寻找答案。并从审美角度加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欣赏,知道从哪些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大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想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本身就要具备明确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培养出新型的具有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 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颇有弗感越雷池一步之感。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科学评价 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
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初级中学
梁永红
第五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学生,启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神奇的幻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 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