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世纪审计教育现状与对策
21世纪现代审计教育现状与对策
陈丹萍
摘要:本论文是《21世纪现代审计发展研究》(NSK2003/B01)课题的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审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高等教育技术的进步,作者在总结国内外审计教育的优势及审计职业教育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审计教育的十大对策。
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一个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在知识经济己初见端倪的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竞争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审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关注21世纪的审计教育发展。
一、目前审计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等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高等教育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在各类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审计教育也不例外,但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我国的审计专业或审计方向绝大多数是从会计专业脱胎转换而来,授课中会计的色彩还较浓;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也多以社会审计为主,还未能做到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平衡发展;审计高等教育与实际执业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完善审计理论体系,切实进行教学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都是目前审计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高校开设审计专业或审计方向,总的教学目标都是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但各门专业课程都有着自己的具体目标和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也正是这样的每一门课程的细化目标才能最终将审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样出色的潜力型人才,从而最终达到高校开设该专业或方向的总体目标。但未能体现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需求,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偏弱,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师资结构
目前从各高校的审计课程的师资来看,除了原有的专业教师之外,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教师的缺口也在越来越大,因此很多高校纷纷扩招专业教师。但这类审计专业教师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对于审计这种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型学科,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
(三)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经走访和调查了解,目前高校的审计教育大多采用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审计教育模式,实行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接受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呆板,灌输法教学成为主要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和体现。其培养的学生专业口径和知识面过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较差,人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偏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教学效果
审计高等教育体系已经运行了二十多年,从运行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育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合理。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审计理论随着国家的经济改革以及与国际的接轨,需要不断更新,能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能不能让学生知道目前国际审计界都在关注着什么样的问题成了课堂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有,课外实践能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五)教学考核形式 在各大高校,对主修审计专业或审计方向的学生,考核其所学审计课程的优劣,绝大多数都采用平时加期末由教师打分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出卷能力要求很高。否则,如果达不到这两点,判断学生该门课程水平的成绩依据就有失公允。
(六)审计的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审计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为了更好地加快审计事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实行审计专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但未能引入日常审计教育内容,影响面还不够大。
(七)国际审计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外审计资格考试开始登陆内地,如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内部控制评估师(CSA)以及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等。自从国际资格考试引入以来,在国内特别是高校引发了一股考证热。高校学生为了能在求职中增加砝码,纷纷在大学期间参加资格考试,因此,导致了一方面学生由于精力的有限,不能很好地专心于大学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资格考试中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
总之,传统审计教育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课程体系、内容陈旧,反应科学新发现、新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没能给予足够重视;教学手段、方法落后,课程设置陈旧,对学生的考评手段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多大改变,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使学生缺乏主动钻研精神;卫星通讯、多媒体、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未能普及又难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很好发挥。因此,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革现有审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21世纪审计教育发展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及我国加入WTO,审计教育也面临着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审计教育模式需要创新。
(一)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树立新的审计人才培养观念
1、转变审计教育思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审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面相对较窄的学科,它隶属会计学科。因此,在审计教育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战略措施。
2、按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审计教育教学改革。重新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修订教学计划,改革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考试考核和计分办法,改变传统以一次考试定水平的考核方式,一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各高校应普遍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审计专业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位,试行大学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审计学科研究和审计技术或软件的应用开发,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课之间的融通能力。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其动手能力,应加大对审计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和对实验室的更新改造,运用模拟审计的方式,提高审计实践的教学质量。
(二)强化审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之本
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养创新性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创新审计人才的培养实施要靠教师,教师应由传统教育观向素质教育观转变,应成为学生创新的启迪者和实践的扶植者。因此,要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增强创造素质为主。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继续教育是决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
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培养教师的能力。一是注重教师的后续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更新,后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审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很难把课讲活的。三是创造条件,加强国际审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审计面临的新环境。
(三)审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创新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审计教学内容必须创新。传统以《审计学原理》为基础、以《财务审计》为主导、以《审计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审计》等课程为辅的教学内容应进行重大调整,才能适应审计署实施 “十五”规划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计教育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传统审计教学内容发生必须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由反映产品记录核算发展到对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的分析核算,企业从商品经营发展到知本经营等;这种变化必然带来审计教学内容的变革。
(1)更新旧的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 《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及《经济效益审计》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去除与时代发展不调协的部分知识点,及时补充新教学内容。这对教师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堂教学必须时时关注审计实务发展的动态,紧跟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以提高教学质量。
(2)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角度
《财务审计》课程的教学应立足原有基础,调整教学角度:财务审计教学内容应单纯的会计“六大”要素的真实性验证变为对会计综合信息的全面合理性监督;财务审计教学内容的立足点由合规性审计转变为合理性审计;财务审计对象从注重有形资产转为注重无形资产。财务审计教学内容的所有变化,都是为了满足新环境下人们对财务审计的更高要求。
2、与时俱进,创立新的审计教学内容
在新的环境下,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审计提出的更高要求。审计教学内容应适时更新,创建新的审计知识体系。(1)知本经营创新审查的教学内容
知本经营的生命在于创新。知本经营审计的根本在于对被审计单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案的审查评价。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创新的审查评价,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形象创新、营销创新等。
现代社会要充分注重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审计,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审计人员审计的对象,从以涉及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为主,转为以涉及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为主。为此,现代审计教育必须以知本经营审计的发展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以必须以掌握高科技含量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为目标,以减少审计风险,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2)知识资产的管理的审查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资产”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与市场份额共同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资本经营进行审查评价是必须的。因此在教学环节必须补充相应的课程,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审计工作的特殊需求。(3)人力资源审计课程的设置
21世纪人力资源审计将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运用,因此开设人力资源审计课程刻不容缓,因为人的素质和技能是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人才是高技术的载体和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因此,未来人力资源审计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除此之外,未来社会将有效性审计作为重要的审计目标,因而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将得以更大地发展。控制与风险审计、电子商务业务的审查、网络安全审计、环保审计也将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而日益重要。要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审计教育的创新是21世纪审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头戏。
(四)网络教学将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
人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在21世纪审计事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提高审计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改进教学模式是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满足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审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改进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利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开拓审计模拟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直接面对审计业务进行专业训练,可将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对学生的限制,增强专业实践环节的教育。因此,网络教学将有限的课堂教育变为无限的自由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新型教育模式。
其次,审计教育工作将逐渐采用在线实时学习的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不断普及,传统的审计教育将得到改善,现代审计教育工作将可采用在线实时学习的方式,即通过教师的计算机系统及时与学生学习机的连接,会极大地提高审计教学的效率。审计专业教师应熟练使用Internet平台,是进行网络审计教学的基础。
(五)现代审计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审计是一项职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迎接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审计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必须走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全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之后,可根据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将职业教育中的ACCA的教育思想、CIA的教育理念以及CPA的教育水平融入审计学历教育之中,以体现审计专业教育的特色和时代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六)审计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我们既面临来自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挑战,也面临国内高校激烈的竞争。审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挑战,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审计教育应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审计教育的方向。为了适应审计教育的国际化的趋势,必须在教育体制的创新上。
首先,培养国际审计教育市场,入世后,随着教育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可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引进外资加入审计高等教育,完善相关运作机制和配套制度,以促进国际教育市场的发育。二是向用人单位开放。正如国外一些高校一样,审计教育课程设置可调整为,其学位课程是前两年在学院学习,第三年到相关的企业实习,最后一年又回到学院学习;走“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总结提高”的教育模式,培养社会运用性的审计专业人才。三是教材选用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教材,加强国际间的专业沟通和交流,紧跟国际审计发展步伐,培养国际通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从国际化角度出发调整目标,变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全球观点和使用双语教学的方法。四是审计学分和学历趋于国际一体化。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学分,随着世界各国大学协作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学期制度、学分制度、学年制度将逐步趋于统一。五是引入职业教育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教育格局,以市场为导向,及进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是审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七)审计教育方法创新
审计环境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需要重新调整传统的审计教育方法,才能适应21世纪审计教育工作的需要,实现新形势下审计目标的要求,审计教育手段方法应重新调整。
目前,传统审计教育模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记忆、复现和积累,教学方法呆板,灌输法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和体现。其培养的学生审计专业口径和知识面过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较差,人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偏颇。审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是当代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在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的创新,要树立起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教育观和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才质量观,培养创造性、复合型审计人才。其次,树立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审计课堂教学思想,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探索审计专业知识形成过程。第三,根据审计专业课程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探索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平等互助、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五,在审计教学中,要结合心理学分析启发式、演绎式、讨论式、讲座式、实践式、案例式、逻辑教学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探索一套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审计教育的发展。
(八)实施审计教学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教育战略
审计专业培养各类审计专业 人才,为审计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成为全国审计系统、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大后方。但专业面较窄,是制约其发展瓶颈,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时代,审计专业生存和发展焦点在于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精品审计人才,树立品牌意识。
21世纪审计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选择特色、设计特色、创造特色,从而实现超常规发展。确定审计教育发展的特色非常重要。科学定位决定了审计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是审计教育制定规划、配置资源乃至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的前提。教育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重要的是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品牌影响,根据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特色定位,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重点建设。从根本上讲,审计教育发展创出特色,提高水平,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设备有多好,关键在于提高师资水平,在于培养学生的质量。其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根本的,是审计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
(九)适应审计学科教育产业化、工程化趋势的要求近几年来,审计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开发实力己经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教育产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审计教育也应随产业化发展趋势而规模化和产业化。产业化的教育模式可以集中审计教育优势,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应将审计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工程相联系,以发挥各门学科的特点,取长补短,金审工程项目的开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工程管理审计专业,以满足市场对不同审计 人才的需求。
(十)审计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共享的同时,也要求审计教育服务广泛化。因而,在新的环境下,审计教育将拓展培训服务业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各种中、短期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向社会输出专业知识,树立审计品牌形象。同时还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及时沟通审计信息,取长补短,并为审计培训市场的开拓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还积极与国外审计教育的联系,在引进西方审计教育理念的同进,展示我国审计教育的特色,在国际审计教育中保留中国审计教育的一席之地。
第二篇: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在这个感恩的世界,我们要感激生育我们的人给与生命的体验;感激抚养的人使我们不断成长;感激帮助的人使我们度过难关;感激关怀我们的人赐予亲情和温暖;要感激鼓励我们的人给生活的力量;要感激教育的人使我们脱离蒙昧;要感激钟我们爱的人使给与爱情的宝贵体会;要感激伤害你的人磨练了你的心志;要感激绊倒你的人强化了你的双腿;要感激欺骗你的人增进了你的智慧;要感激藐视你的人觉醒了你的自尊;要感激遗弃你的人教会了你该独立。要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感恩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种种失败需要我们勇敢地、豁达地处理。因此,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现在城市中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除了读书,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很少懂得体贴父母。不少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熟视无睹;有的学生只知伸手要钱,把父母当作摇钱树,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根本没想到珍惜学习机会以图今后回报父母。有的学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以为享受理所当然。有的学生甚至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疏,甚至误人歧途。造成现代青少年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学生家庭的父母这一辈子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表现为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多,道德品德上教育得少。造成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娇宠中长大。这城市中“抱大的一代”,他们大多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的。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其次,这些年中小学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德育教育往往顾此失彼,谈不上有系统性或针对性的感恩思想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所谓“冷漠一代”。再者,社会教育显然也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但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被中国人尤其是商家重视起来。社会道德的缺失与建立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对于当今部分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不能当作笑谈。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少中学生却连“感恩”这点起码的做人道德都没有,不论其学业如何,今后走上社会,显然都是一个不合格的人。
因此,感恩教育仍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感恩教育”这一课,实在不能小看,而且还要从小抓起,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迟了一点,却更是非补不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学会感恩,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
感恩教育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父母生养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辛劳感受不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孝敬父母着手。
让学生观看两位父母在孩子分娩的实况录像,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性认识到父母是非常伟大的。让学生回忆了父母曾经为自己所做的、让人感动的事情,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记在心中,就是会感恩的开始了。
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部分工作。班级开展“每天做半小时的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汇报,对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最好的小组获得“孝心小奖杯”。在家务劳动开展半个学期以后,该班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做家务的感受。学生谈到了在学校经过一天的学习,做完作业还要做家务非常辛苦,有时很想不做。让他们换个角度想想,感受爸爸妈妈在忙碌的工作后,仍然要做家务,所做的家务跟自己比较更加繁重,父母非常辛苦,让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可以轻松一点了。班里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动员同学们给父母写了信。不少的家长很惊讶地收到自己儿女的第一封信。纷纷打电话给班主任。感谢学校老师开展这么好的活动,给他们与子女一次很好的沟通机会,不少同学在信里流露出对父母的关爱、依恋和感激,也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一些稚嫩的想法,有苦恼,有理想也有企盼,大都能敞开心扉,说出平时难以启齿的心里话。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互相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幼”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尊老”、“尊师”却非本能,靠的是后天的教育。感恩教育注重一个“教”字。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必要。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在班级活动中挖掘像“庾衮待役”等故事素材,组织学生通过看动画,以看动画、电视、电影节目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例如有的同学讲了一个美国的罗斯福总的故事。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同学还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
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今天的作业又多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其实,所抱怨的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只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学校将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会使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更有实效。感恩教育活动结合班、年级、团委、学生会活动计划进行,可以达到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效果。
同时,各学科组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数学科将组织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政治课结合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制作“亲情卡”献给父母亲人;语文课、英语课则组织一场命题现场作文比赛等等,使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达到相互渗透,无缝连接。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帮助过,支持过和关心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的心,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要讲回报社会之心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目前许多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师恩是什么。似乎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教师应该的,你即给予的再多他们也不知道教师的辛苦。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感恩教育活动中,组织同学到敬老院和东区居委会下属的居民小组,开展“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活动。同学们深入到各居民小组,清扫大街小巷,清扫卫生死角,净化美化环境,关心慰问老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和服务意识,以学生的实际活动,回报社会的关爱,感恩系列活动将会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质。克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感恩教育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足,领导和教师十分重视该项德育工作,所以学生参与面广、兴致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更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感恩教育中讲回报社会之心,弘扬了雷锋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韩洁
2006-1-3
第三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3年06月19日 11:15 来源:《现代金融》2013年第03期 作者:朱奕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还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实际,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人力、标准和技术方法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一)缺乏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识。大多商业银行均以发展业务为第一要务,虽然近年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相当的认知,但是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仍有所欠缺。虽然在年初内审部门会制定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临时性工作多而无法保证计划序时推进,需要压缩内审准备、实施和报告时间,从而无法保证内审质量。另外,内审发现的问题有时因为层层的利益关系而在报告时避重就轻,层层上报批复也耗时良久,而且往往将内审报告的提交视为内审工作的终结,不重视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等后续工作,因而在审计质量和效果以及及时性上无法得到保证。
(二)缺乏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难以达到人民银行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难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有力的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其他部门调配而来,其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与内部审计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明显不足,在目前业务创新不断、技术日益革新的情况下,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会让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审计对象脱节,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服务的质量。
(三)缺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适合本行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而且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风险类型不断增加,大多数商业银行无法紧随当前形势及时更新、修订相关标准,致使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失或者滞后。同时,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缺乏明确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因而无法将审计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无论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还是内部审计监督、复核部门对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管,或者外部审计评价部门对审计监督或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再监督等,都无法真正明确责任,从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四)缺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和技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将内部审计定位在账项的查错防弊,而非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上;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比较狭窄,特别关注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审计,而忽视对管理、决策方面的审计。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内部审计支持软件的研发一般滞后于业务或风险的发展,在时间性上仍存在内部审计技术的缺口。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审计的资料越来越多,在无法对全部资料进行审计时,进行抽样审计过程中,大多数商业银行仅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非运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手段进行样本选取,致使样本的代表性无法保证,从而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层次的对策
(一)提升和革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理念。在各商业银行纷纷改革上市之际,为了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提供更大的支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理念也需要革新。应实行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是否能够保证的首要条件是内部审计部门是否能够具备独立的地位,即要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或者是对董事会负责、或者是对监事会负责,特别是人事任免和薪资奖惩必须独立于管理当局。
在审计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匹配审计项目量与审计力量,以风险导向为依据,通过系统的、有预警的或者被审计者的要求选择审计项目,并以经验以及统计数据为依据来判断审计项目重要性,决定审计次序以及突发事件导致的审计中止等情况的处理;制定审计计划时特别注重时间、人力的预算,并且制定方案时需参照内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点才能有的放矢,节省时间、人力并保证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并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此项工作可以由主管审计人员或者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担当,并且现场复核与底稿复核相结合。还有,需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客观地提炼重点,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理顺审计报告路线,加强对被审计部门提交报告的及时性,注重被审计部门整改,强化审计后续工作。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本质的因素。在内部审计人员准入时需设置门槛。职业道德与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熟知程度和运用能力,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工作经历和年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内部审计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等均需考虑斟酌,才能构建一支在学历、年龄、性格、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匹配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
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再教育、再培训,注重对内部审计新的理论、新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新业务的风险控制重点、新的审计专业软件以及先进审计经验和成果的培训,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要明确内部审计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该做什么,如何奖惩。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首先需要规范内部审计目标和导向,以此为依据,通过组建质量评审的专家队伍,以科学的方法,在目前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评价方法上逐渐增加定量分析和测评指标,逐步构建科学、完整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并且开发质量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提高测评的效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控制在内审主管负主要责任的同时,需将审计责任量化到具体岗位和相关人员,明确各相关人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应该与内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发展有重大贡献或者揭露重大违法违纪犯罪线索得以挽回或减少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奖励,相反,因审计人员工作质量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加大惩罚力度。
(四)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的方向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导向的转变一致。
在目前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决策、管理、经营等各项风险迅速加大,在人力、物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创新的导向应为融合多个知识领域,特别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的评测、分析、分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制定审计计划并付诸实施,对各类风险进行差别化管理,审计的频次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高的部门倾斜,以保证高效高质的内部审计的实现。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可或缺,建立、完善审计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和各项业务的专业审计软件,提高非现场和远程审计、事前和事中审计的能力,通过及时、全程审计,确保审计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可采用外包的形式,借助专业审计机构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也可在与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得新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岳海云《浅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及其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商界》2010第8期,79页
[2]张光军《构建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问题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8页
[3]尹小丽《银行内部审计功能重新定位的思考》《现代金融》2011年第12期,第34页
[4]焦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探析》《知识经济》2010年第17期,第39页
[5]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财会研究》2004年第六期,第54页
(作者单位: 农业银行太仓市支行)
第四篇: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的增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全区有12所学校,其中:中学2所,小学10所,在校生近8000人。目前,全区在职教师568名,学历全部达标,教师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奋执教、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有24名同志先后被评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有一名教师被市命名为名师,有442名同志获得省信息技术教育一级证书,有118名教师获得省信息技术教育二级证书,获信息技术证书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毕业合格率2002年保持100,优秀率为83,中学毕业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47,初中升学率为86.5,在全市名列前茅。初中入学率、小学入学率及巩固率均为100。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为84。农村中学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在全市两县两区中位居第一。去年我区2所中学双双获市教育局控辍保学先进单位。2002年底,我区兴盛、兴海街道全部进入市“普九”示范乡行列。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区财政都把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统盘安排教育发展资金,确保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多次视察我区教育工作。亲临基层现场办公,解决我区教育发展中急需困难,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为部分中小学安装了电教室、微机室,使我区的电教化教学等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近两年新建、改扩建校舍15000多平方米。有2所学校告别了以往阴暗潮湿、光照不足的低矮平房,搬进或即将搬进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完备的高标准教学楼。新扩建的于家小学将原有的办学条件锦上添花。其它学校的办学环境也都在村及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全区校舍无危房。
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上下功夫,在强化学校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上做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上动脑筋,在校级领导管理上,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教师管理上实行全员动态结构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形成了从校级领导到中层领导和教师层层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劳绩挂钩,奖罚分明。每位教职工都感到身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较好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校长的责任心、教师的事业心普遍增强,教师队伍思想稳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渴望成才己成为每个教师的归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己跃居县区前列。与之相配套的职工教育也协调发展。我区每年都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区情,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美容美发班、汽车修理班、电器维修班、计算机应用班、农业技术栽培和农村家畜饲养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后的学员,有一半以上人员通过不同途径就业或自谋职业,用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及家庭生活。
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新的进展。目前我区城区儿童入园率达100,农村儿童入园率达65以上,从政府、到农村,从干部、工人到农民群众普遍对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学前二年教育城市达100,农村达60,学前三年教育也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儿童达100,农村也在逐步推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们对知识的认同,此项工作前途可佳。
成人教育正在向高层次拓展。人们己由原来单纯追求文凭、学历证书转变为我要真学习、掌握更新、更高、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上来。学习兴趣和人群始终未减,而且考研、读研人员与日俱增,成为新潮。
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我区不论是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始终是在发展、在进步。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已经暴露或隐性问题应值得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育方面:一是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学校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影响,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都相对薄弱;二是部分教师业务素质相对不高,虽然按上级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已经达标,但这只是一般标准,还不是高标准达标。况且大部分教师现有学历都是通过进修或函授形式取得的,不论是知识占有面或是含金量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相比悬殊较大;三是现有教师拨高难。由于我区原农村教师转正人员较多,原有基础相对较差,且年龄也都有40岁出头,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迎接新挑战的适应度和能力差,所以今后再想提升难度较大。若不采取措施,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为空话;四
是个别学生及学生家长有“读书无用论”思想存在。这主要缘于目前国家对今后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感到孩子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再者是存在急功近利,认为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就够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没钱办不了事,干脆让孩子早点下学进入社会挣点钱更实际一些。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给中学生辍学埋下伏笔,加重了学校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的难度。
学前教育
方面:总的是城区好于农村,农村目前好于以前,这主要是基于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认识程度;但主要问题是,城区幼儿教育单一,设施场地不足,尤其是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及活动不到位,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在城区幼儿园中,公办园无论从办学条件到师资总体上都好于个体园,(但少数个体园办的也有特色)。一是设施好,二是师资配备好,三是教育和管理比较正规。不足的是,在开闭园时间上没有个体灵活;而个体园相对来讲,大多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保育员多,教师少,卫生条件等方面相对较差,尤其是个别园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办园水平不达标。此外,兴盛、兴海街道幼儿园不配套。按国家要求,乡级政府必须有一所中心幼儿园,而目前我区两个街道皆无。尤其是兴海街道离城区较远,应考虑建中心园问题。
职业教育方面:虽然我区职工教育年年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年年抓,但缺乏新意,只是搞一些常规培训,方法也不灵活,教师多是聘请的。缺乏系统、周密安排。有些课程在实用性、科学性、应用性等方面也并非完全符合情况,应有待探索开发和研究。成人教育方面:成人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后,成人教育更应发挥其作用。就我区现有在职人员看,机关成人大专以上学历基本达到,企业和社会差距较大。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意识,积极鼓励在职职工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深造,但学费问题是影响成人教育问题的关键。其次还有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及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
采取措施:
1、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到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改善办学条件,首先使硬件达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人员更新。一方面教育部门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校际间交流促进教师队伍发展。造成竞争局面,通过竞聘上岗未位淘汰增强教师责任意识、紧迫意识等。最关键的还要有计划补充一定数量的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偏低问题。
3、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要大力宣扬优秀教师典范;大力宣扬从教为荣的思想,大力宣扬教育对科技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教师感到从教为乐、从教为荣,树立终身从教思想。
4、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每个家庭、家长都进一步明确贯彻《义务教育法》是每个公民和家长应尽的社会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不执行义务教育的家长实行舆论遣责或强制措施。
5、进一步贯彻《国家幼儿计划发展纲要》,各级政府要把幼儿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当作是基础教育的前奏,要十分重视,大力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展学前三年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幼智和兴趣爱好。要坚持城区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所,并注重办园质量。要重视农村幼儿事业的发展,兴盛、兴海街道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尽快规划。早日实施建设街道中心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园健康发展尽快创造条件。同时要向城市化进程迈进。
6、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我区城区人口多、待业人员密集,农村土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培训,要按照市场需求,尽量在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
7、要继续发展成人教育。大力提倡并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函授、脱产或半脱产等形式进行学习深造。但应注意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坚决克服单纯的拿文凭或赶时髦的不良行为,注意学习提高和工作的结合度,讲究实用性。
第五篇: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柏乡县柏乡镇中学 王立川 王利环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对于今天的中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一、中小学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校初中一二年级的380名学生进行感恩活动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5%的学生没有给父母打过一次洗脚水,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62%的学生不知道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在问到崇拜的人中只有约1.2%学生表示崇拜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亲情的缺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亲情的缺失是农村家庭“感恩”教育的最大难题。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让亲情变得疏远、淡漠甚至敌对。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学生家庭的父母这一辈子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表现为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多,道德品德上教育得少。造成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娇宠中长大。不少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熟视无睹,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的。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三是这些年中小学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德育教育往往顾此失彼,谈不上有系统性或针对性的感恩思想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所谓“冷漠一代”。
四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社会教育显然也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二、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对策
感恩教育仍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学会感恩,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感恩教育”这一课,实在不能小看,而且还要从小抓起。
1、感恩教育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父母生养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辛劳感受不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孝敬父母着手。
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部分工作。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每天做半小时的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汇报,对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最好的小组获得“孝心小奖杯”。让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可以轻松一点了。
利用不同的节日让中小学学生从行动上感恩父母,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互相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幼”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尊老”、“尊师”却非本能,靠的是后天的教育。感恩教育注重一个“教”字。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必要。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
学校还可以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会使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更有实效。感恩教育活动结合班、年级、团委、学生会活动计划进行,可以达到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效果。
同时,各学科组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数学科将组织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政治课结合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制作“亲情卡”献给父母亲人;语文课、英语课则组织一场命题现场作文比赛等等,使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达到相互渗透,无缝连接。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帮助过,支持过和关心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的心,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感恩教育要讲回报社会之心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目前许多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师恩是什么。似乎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教师应该的,你即给予的再多他们也不知道教师的辛苦。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感恩系列活动将会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质。克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