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到两种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这一研究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
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给常见的14种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较、分类中体会同种材料不同物品的共同点,感受材料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适时指导: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师简单介绍纤维)。
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纤维——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先参与分类的活动,后对各种材料的特点进行讨论,从中体会每种材料的特性,进而意识到人们就是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制作成不同物品的。
四、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材料的欲望。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
橡胶纤维木头
陶瓷其他
第二篇:小学科学《我们的生命周期》参考教案
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3、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难点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课件: “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命周期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15岁以前为儿童
16岁-35岁为青年 35岁-60岁为中年 60岁以后为老年
第三篇:小学科学《我们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重点教会学生测量)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能设计长期测量身体各种数据的表格。
过程方法目标: 能够观察人体生长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差别。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理解人体生长的变化原因。注意身边的同学的成长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理解人体生长的特征,使自己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测量培养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米尺、测量身高、体重的用具、成长照片、人体比例的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
2.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谁的照片?出示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时期的某同学的照片。(猜猜他是谁)(每张照片上的年龄)。
A、现在能猜出来吗?
B、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生:照片与本人不一样、成长变化了等)
二、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我们自己。
三、(出示图片人的成长过程)我们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谁能说一说从哪些现象你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预设】生(1):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了,感觉衣服变小了。
生(2):以前我的个子只能够到爸爸的肚子,现在我可以够到爸爸的胸口了。
师答:同学们说出了我们生长变化的一些现象,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更准确的了解我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生:用测量记录的方法来了解自己的生长变化情况。(在回答错误是要及时引导。)
师:要想知道自己生长变化的精确情况,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来比较。你们认为我们该如何测量呢?(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指导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如何对我们的身高,体重,手和脚还有胸围进行测量呢?
学生实际测量,了解自己生长变化的情况。(提醒学生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合作操作、合作思维)
【第二课时】
一、试图解释生长的规律,并与其他组的同学讨论,二、活动:想象自己和同桌未来长大后的样子,并且将其画出。(同学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为什么要这样画)
试图画出自己18岁的样子,当爸爸时候的样子,当爷爷奶奶的样子。并且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讨论:当自己老了的时候是否还会继续成长和变化。
四、讨论自己和父母、爷爷奶奶之间长相的相似之处,(例如是否双眼皮,是否有酒窝,五官是否相似等等)
五、自由发言: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理解到了什么?讨论人生长得过程,人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对本课教学进行总结)
第四篇:我们在这里生活上课教案
我们在这里生活
教学目标:
1.对比南北方食物的味道、做法,了解各地人们的饮食特点和习惯。
2.初步探究不同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习俗造成 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对比南北方食物的味道、做法,了解各地人们的饮食特点和习惯。
2.初步探究不同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习俗造成 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初步探究不同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习俗造成的影响。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游戏:猜猜它们变成了啥
1、教师:老师手中拿着有关农作物问题的题卡,想请同学们猜猜看,这些农作物能加工成什么样的食品?
(可以同时出示这些农作物的图片,如水稻、大豆、高粱、玉米等)
2、教师小结:这些农作物加工成的东西,其实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主食。你知道在祖国的南北方分别有哪些主食吗?
3、小组交流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 成长。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技巧。)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了解南北主食
小组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1.完成连线题。
面条馍馍
北方 饺子 米粉
白米饭南方馒头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南、北方主食。如羊肉泡馍、烧卖、小 米粥、刀削面、玉米面等。出示课件
3.学生交流自己家乡人吃的主的主食。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根 据家乡的自然环境来判断家乡有哪些主食。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南北主食的了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 识。)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北方人为什么爱吃面条
1.教师:说到北方面食,老师想起了“西安面条像裤带”的说 法。
面条怎么会像裤带呢?咱们这儿可没有这么宽的面条。你们猜猜 北方人为什么爱吃这样的面条呢?
2.学生自由猜想:这种面条好吃;大面条实惠,可以一家人一 起吃;可以填饱肚子„„
3.教师:西安的面条就是实在。说它像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 宽度、长度、厚度超出人们的想像。
我们湖南人为什么爱吃辣
1.教师:“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我们湖南人为什么这么爱吃辣椒?出示课件
2.学生根据研究报告自由回答:
3.教师:湖南地理环境上古称“卑湿之地”,多雨潮湿。辣椒有御寒法风湿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终年以米饭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开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来,便形成了嗜辣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发挥、想象、质疑等提升学生对各地人们的 饮食特点的了解。)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探究南北饮食差异形成的原因
1.教师: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白米饭。南方人和北方 人吃的主食为什么会有差异呢?这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 系?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启发学生从各地的土地以及气候条件方 面考虑造成差异的原因。
3.小结:
由于我国南北地区存在地域与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南船北马”的交通工具,“南柔北刚”的性格特点。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平台,学生会发展的更快更好。)
板书设计:
大米饭、小米粥、青稞酒
南米北面
南船北马
热爱家乡
南柔北刚
第五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小学品德教案
活动目标:
认知与技能:
1、知道纸的由来及用途。
2、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与态度:
1、为我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发明感到自豪和骄傲。
2、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行为与习惯:
1、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随便浪费纸张,并让别人也会珍惜纸资源。
2、学会调查收集信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2、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网页课件和比赛题目。
2、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渴望的课堂学习式。
3、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的纸用品;调查同学的用纸情况。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
1、老师发现大家把课前搜集到的物品都带来了,愿意介绍一下吗?
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同学们看,黑板写不下了,你把还没说出来的问题先放在自己的小脑袋里,看看课堂上能不能解决。允许老师提个问题吗?
(板书)纸到底都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的发现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问题:
纸的发明:
通过刚才的提问,老师可以看出大家对“纸的发明”非常感兴趣,下面咱们就先来研究这个问题。你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纸发明之前人们可能会把字写在什么地方?
学生交流。
纸的用处:
1、交流小调查。
2、研究纸在生活中的使用。
3、交流收获。
三、续编故事:
看来,纸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纸会怎么样呢?
说着说着就到了这一天——“2040年8月30日晚上7点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主持人说:从今天起,纸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谈到的和搜集到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今后……”
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分钟闭眼思考)过一会儿,我们开一个《没有纸的世界》的故事会。
先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同学听,再起来讲。(参与小组的交流,发现有代表性的故事)
四、拓展学习: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上来,这节课,我们主要对“纸的发明”和“纸的用处”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纸的制作”是我们下一节课的研究内容,而“纸的分类”这个问题就留在课后大家去自由研究吧。老师为大家提供三个网站,第一个是我们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制作的资料库,另外两
是因特网上的相关网站,里面有关纸的内容非常丰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记下网址,去访问一下。
五、小调查
1、小组调查每个同学一天的用纸量。
2、汇报调查结果。
3、拓展延伸:布置课外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