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江镇元宝小学学校简介校务20140416
对江镇元宝小学简介
对江元宝小学位于大方县对江镇镇元宝村,距离大方县城20余公里,比邻毕节地区重点蔬菜种植基地对江村、大方县重点水利项目岔河水库。学校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现有教学楼修建于2005年。2012年被规划为拟保留学校,校园总面积五千余平方米,一期附属工程已经完工,现有在用教学楼一栋,已完工未投入使用教学楼一栋,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教职工1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教职工平均年龄低于35岁。
学校上下团结一致,克服了重重困难,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多家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倾情帮助,学校现有图书4000余册。4年时间学校不断创新发展,拓展思路,克服瓶颈,刷新记录,实现了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综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学生人数从办学初的不足150人猛增到现在的300余人,师资队伍从世纪初的3名老龄教师发展到现在的14名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从全镇倒数上升到同类学校前例,依托学校师资的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大力提升。
学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五年内,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学习条件,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紧紧围绕“齐心协力抓质量,千方百计谋发展”的总体办学思路,以书香校园系列建设为重点推力,继续争取各方的支持,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领导放心、教师安心、学生舒心、家长顺心”的村级名校。
元宝小学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组 长:王光文 副组长:李 宇 张越俊
成 员:吴朝举 赵业义 杨绪敏 陈德浪 杨思美 夏粉 欧起辉 张昌茂 李昌军
元宝小学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王光文 副组长:吴朝举
成 员:张越俊 李宇 欧起辉 陈德浪 李昌军
第二篇:花江镇中心小学简介
花江镇中心小学简介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中心小学系六年制完小,位于花江镇西南舀水坡半山腰上,原名为花江镇第二小学。2006年教育辅导站撤销后被命名为花江镇中心小学,管辖全镇15个完小,6个教学点,2个幼儿园。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应试教育时代全关岭县的四所重点小学之一。学校为“两村一社区”(和平村、新桥村、和谐社区)的1105户家庭服务。现有学生人791人,教职工31人。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确定了创特色、创品牌、创示范的办学目标。树立了“质朴、方正、严谨、博学”的教风,形成了“求知、乐学、刻苦、向上”的学风。本着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硬件”,强化学校常规管理为切入点的治校方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校长行为表率化,教师行为细节化,学生行为规范化,校园建设和谐化”为重点,实行“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工作格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蒸蒸日上,正朝着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环境领先、管理一流的方向迈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四年获关岭县学校常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量化检查评比第一名,是关岭县教育局首个以正式文件授予的全县“学校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是市级“绿色示范学校”、“示范家长学校”。2008年6月,学校承担国家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的子课题《光盘资源支持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研究》正在实施中。
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新的动力,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品牌教师队伍,围绕办学目标,不断开拓,再创辉煌。
1.5高4.38宽00
第三篇:东平镇小河小学学校简介
东平镇小河小学简介
东平镇小河小学南临大清河,北邻稻屯洼,东距县城8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321人,教职工21人。原校始建于1970年,2006年11月学校迁址在现位置进行新建,新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2029.6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教学楼建筑面积1753.8平方米,目前,学校共辐射和服务11个行政村。
2009年7月至今,学校在镇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的大力支持下,累计筹集和投入资金20余万元平垫了操场,兴建了院墙及传达室,安装了锅炉炉实现了集中供暖,粉刷了校园,更新了办公设备,进行了初步绿化,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增设各种体育设施,并坚持对外开放服务于社会,学校安保措施及器材配备到位,学校办学环境及办学层次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学校配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德育展室、音体美器材室等功能室,并做到活动常规化。学校以“规范管理、全面育人、争创一流”为目标,坚持走“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之路,以养成教育为起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中长短
期发展规划,建立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奖励机制,制定并实行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班主任考核奖惩制度,修订和完善了教师、学生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坚持未雨绸缪抓安全,认认真真抓教学。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为其他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同时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一直坚持教师巡课制度和值日校长制度,严格按照《东平县小学教学工作规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跟踪督查辅导,从制度与措施两个方面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
同时我校始终坚持走规范+特长的办学之路。我们根据学校现有师资特点及特长开设了书法、美术、篮球、足球等兴趣小组,广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发掘学生自身潜力。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每一个孩子都会与众不同。
多年来,一代代园丁不畏艰苦与辛劳,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可造之材,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级级优秀生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拼搏埋头实干争创更优异的成绩开拓更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学校简介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简介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是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谢家小学位于甘谷火车站旁、渭河之滨。学校始建于1938年,学校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25平方米,微机室有液晶电脑32台,多媒体室有电子白板投影器一套(容纳100人),远程教育一套,实验室符合国家标准、图书阅览室有图书八千多册。
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1265人,教师40人,小学高级教师13人,小学一级教师22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教师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18人,中师学历15人,教师合格率100%,市级各类荣誉获得者6人,县级各类荣誉获得者8人,镇级各类荣誉15人,校长连续十年被评为县级或镇级“优秀校长”。
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巩固两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优化环境、提升质量、创建名校”的办学目标,“向管理要效益、以教研促教学、靠特色树品牌”的办学思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倡导文明、顾全大局、追求卓越”的校风,“敬业、爱生、团结、自律”的教风和“诚实、守纪、勤奋、善思”的学风,并以“办学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强、学校管理严、教育质量高”的办学特色享誉全镇。谢家小学特别在培养学生人格道德方面。在近两年来,以开设“美德”课程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切入点。训练学生有“勤劳朴实”的美德,形成了“美德在我心,美德在行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各项工作屡创佳绩:从1997年至今先后荣获镇级“先进学校”八次,县级“先进学校”三次,县级“文明单位”一次,市级“文明单位”一次。学校教研成果丰硕,教师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在市级刊物发表论 文15篇。
尽管成绩有目共睹,学校将进一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我校办成全县一流的学校而奋斗。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
2010年9月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简介
我校始建于1938年,学校占地4620平方米,校舍面积 3325平方米,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9名,教师39人,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 15人,中专学历11人,小学高级教师 14人,中学一级教师1人,中学二级教师2人,小学一级教师20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
二零零四年县政府(投资40万)和村委(投资25万)共同筹建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综合教学楼。二零零九年,建成“震后重建项目”-框架四层式北教学楼一幢(投资180万)。二零一零年至今,学校相继投资41万完成校门、照壁、校园硬化及四室一网等校园文化配套建设。现在学校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校舍面积 3325平方米,生均4.2平方米,学校配套设施齐全。我校有图书13245册,生均图书册数17册,专用微机室1间,教学用计算机总数34台,多媒体教室1间,可容纳100多人,配备电子白板设备1套,远程教育设备一套,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各1个,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数2个,学生图书阅览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校内路面硬化率达到100%,绿化面积已达到 300多平方米
我校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不懈努力,取得了众多优异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镇级“先进学校”,县级“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我校教师奖获得市级各类荣誉获得者6人,县级各类荣誉获得者8人,镇级各类荣誉15人,校长连续十年被评为县级或镇级“优秀校长”。学校教研成果丰硕,我校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在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特别是远程教育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3名教师在参加市、县级教育教学竞赛活
动中获二、三等奖。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参加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项目—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培训中,我校20名教师参加国培,其中徐小军的《去年的树》被评为“优秀课例”,汪淑珍被评为“优秀学员”。
学校德育为首,以开设“美德”课程来加强改进德育工作。我校于2008年至今学校先后选派了5名教师赴北京参加SOHO中国基金会“儿童美德发展工程”项目培训。从2008年秋季美德进入我校课堂,近两年来在培养学生人格道德方面,以开设“美德”课程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切入点。训练学生有“勤劳朴实”的美德,使学生在学校有责任区并参与校园绿化和校舍日常清洁等“美德工程”工作。形成了“美德在我心,美德在行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美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依法执行“一费制”标准收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双学”,开展“双升”,坚持“双抓”,开展“双比”。坚持“双建”开展“双查”。坚持“双培”,实现“双提”。同时加强卫生安全教育,校长与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使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卫生安全工作水平。谢家小学文明管理、文明教学、文明学习、文明生活,是学校始终坚持的方向。今天学校正以“个性化管理,研究型教师,文明化校园”的崭新理念,朝着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迈进。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
2012年8月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基本情况
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是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谢家小学位于甘谷火车站旁、渭河之滨。我校始建于1938年,学校占地4620平方米,校舍面积 3651平方米,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58名,学校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专科学历20 人,本科学历15人,中专学历6人,小学高级教师 15人,中学一级教师1人,中学二级教师2人,小学一级教师23人。
二零零四年县政府和村委共同筹建1350平方米的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综合教学楼,东平房教学用房240平方米,卫生间130平方米。二零零九年,建成“震后重建项目”-框架四层式北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为1573平方米。二零一零年至今,学校相继投资完成校门、照壁、车棚(1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150平方米)﹑贮藏室(108平方米)校园硬化及四室一网等校园文化配套建设。现在学校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校舍面积 3651平方米。我校有图书15245册,生均图书册数13册,专用微机室1间,教学用计算机总数34台,多媒体教室1间,可容纳100多人,配备电子白板设备1套,远程教育设备一套,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各1个,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数2个,学生图书阅览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校内路面硬化率达到100%,绿化面积已达到 300多平方米
谢家小学文明管理、文明教学、文明学习、文明生活,是学校始终坚持的方向。今天学校正以“个性化管理,研究型教师,文明化校园”的崭新理念,朝着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迈进。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2012年5月
第五篇:丰都县江池镇横梁村简介
江池镇横梁村简介
横梁村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扶贫开发区的方斗山脉,海拔800-1200米,属市定贫困村,也是市人大扶贫帮扶集团和山东枣庄联系村,幅员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有469户1740人(其中贫困户55户199人)。全村共有耕地4106亩,森林19464亩,森林覆盖率达74%,年平均气温18℃,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旅游资源和高山物产都极为丰富。
近年来,按照“以产促迁,以迁聚产,产迁互动”的工作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和推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相结合,注重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开辟了农户资产增收、产业增收、劳务增收的新路子。
一是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2010年以来,我镇通过向上争、群众筹、企业投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12546.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94.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641.8万元;群众自筹1661万元;企业投入8250万元),新建住房8万余平方米、人饮工程3处,整治山坪塘3口、水库2座、道路25.5公里,完善安置区休闲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配套设施,基本解决了集中安置区水、电、路和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
二是多途径实行分类安置。一是鼓励进城务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象举家转户进城镇安置。近年,横梁村共有38户农民转户进城;二是对集中安置点占地农户创新了“拆房还房模式”,开发商按照“1:
1、2:1”的比例还新房给农户,共安置50户207人;对安置点购房农户实行“保护价”政策,由镇政府核定售价不超过1100元/㎡,共安置31户152人。三是对发展肉牛、猕猴桃、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的搬迁对象实行高转低、远转近相对集中安置,已完成35户125人。
三是多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农户通过生态搬迁,资产增值10倍以上;通过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接待农户73户,有接待床位480张,日接待能力2200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5.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0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通过在企业务工,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四是多形式注重素质提升。组织35名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分两批到西南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先后到武隆、利川、大木、江津、凤凰、彭水、石子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发展接待中心,培训和带动农户提高服务水平。
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7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6.59%,增长速度为15.74%(全县增长速度为15%)。目前,横梁村正按照“宜人、引人、留人、养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和方斗山旅游度假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