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成锦州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家庭教育中的五大误区
柏成锦州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家庭教育中的五大误
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但是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艺术,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很多家长很爱孩子,但因为方法不当,而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效果自然很不理想,有些甚至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我们少走弯路,在此我将这些误区列举出来以示警戒。
误区一:树大自然直,等孩子上学后再好好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观点:树大自然直,儿大自然立。孩子才三四岁,年龄还小,不懂事,现在就该让他多玩玩,等孩子上学以后,再好好教育。在此思想指导下,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但是父母们不知道,这一阶段如果对孩子溺爱、袒护,放松了对孩子品质培养和习惯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任性、淘气、不守规矩、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以后要想改过来就比较困难了。相反,如果从习惯到品质从小培养,使孩子从小就在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中长大,今后他成才、成人的几率就可能很高。中国“三岁看八十”的古训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案例一:我在进行教育讲座的时候,一位母亲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年9岁,上三年级,我们觉得他的一些习惯很不好,但现在改起来很困难。由于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就比较溺爱他,他的爷爷奶奶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时总觉得孩子还小,正是玩的时候,而且我家的条件还可以,于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的需要,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总是想等孩子上了学再教育也来得及,没想到孩子上学后还是老样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放学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往往要先看电视、打游戏机,最后才潦草地把作业一做,有时没写完也撒谎说写完了。有时候,我和他爸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看,放松了学前教育,等孩子大了教育起来就难了。相反,从小着手、从小培养,效果则大不一样。
案例二:阿娟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大方、独立、办事能力很强,学习成绩也不错。谈到她的成长,她的爸爸非常自豪地说:“我们从孩子3岁时就培养她的独立性。从那时起,她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来做,比如早起穿衣、叠被、洗漱都是她自己来做,到后来就连去幼儿园也是她自己去,我们先跟她说去幼儿园的路上一定要靠边走,车过来了就站住,等车过去了再走。开始我们在后面悄悄地跟了几次,以后就不再跟了,都是她自己去自己回,从不用大人接送。现在孩子学习也很自觉,回家后放下书包,洗完手就写作业,直到把所有作业都写完才吃饭、看电视或出去玩一会儿„„”
看,从小养成的好习惯,长大后根本不会变。而且孩子还觉得这样学习、生活很方便,很有条理。
误区二:技多不压身,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学弹琴、学舞蹈、学书法、学画画、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学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尽量多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想以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第二种是:看到别人给孩子报,出于技多不压身的考量,自己也跟着报,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三种是:“勉强尽责”,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样就看他自己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
案例一:一个父亲曾对来访的记者说:“我女儿今年9岁,我们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紧张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因为我们觉得现在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会没有出息。到那时,不仅孩子会怪罪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会后悔的。于是一到星期天,我背着电子琴,她妈背着塞满舞蹈衣、鞋子、吃喝的背包,转战于城市的东西南北中。一天下来,我们一家三口汗流浃背,腰酸背疼。但想一想,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心里也就舒坦了些。可是现在孩子的学习也没有以前好了,总感觉她的压力太大,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盲目培养兴趣,结果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家长也感到迷茫了。
我反对不顾孩子实际盲目培养兴趣的做法,但不反对根据孩子实际的兴趣和特长,在孩子喜欢又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承受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在这一点上我的邻居阿张做得就比较好。
案例二:阿张的女儿很喜欢音乐,孩子的乐感很强。在征求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他们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要学钢琴,成本那是很高的,又是买钢琴,又是请老师。但因为孩子喜欢,而且老师也觉得孩子确实有天赋,于是他们咬牙坚持,结果孩子学起来就很愉快、很轻松。学习累了,她就会弹弹琴,放松一下。现在,她的钢琴已经考过了五级,经常在学校、市里表演。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在班里总是前几名,兴趣爱好对她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误区三:越俎代庖,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包办
现在,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于是家长便越俎代庖,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大包大揽地代替了。常此以往,大人习惯了为孩子做事,孩子也习惯了依赖父母,并且养成了好吃懒做、不爱动手、不体谅父母,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极为不利。
案例一:我有个学生,16岁上的高一,可是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干,什么事情都要大人来帮忙。他不会叠被子、不会打扫宿舍卫生、不会洗衣服、不会自己上街买东西,为此常常受到同学的讥笑。他也为此动不动就闹着退学,说要到离家近的学校去上学。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很操心,也很无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太娇惯。孩子小的时候衣服大人帮着穿,饭大人给喂,玩的玩具也是大人帮着收拾,直到他七八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有时他也想帮大人干点比如扫地、拖地、洗碗的事情,家长怕他弄不好,反而给大人添乱,就坚决制止他。结果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越俎代庖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勤劳而富于爱心的家长,用自己糊涂的爱,培养了一个毫无生活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算他门门功课都是满分,但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进入社会后该怎么生存呢?相反那些从小就注意独立能力培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案例二:一个家长这样说:“我的女儿今年8岁,上三年级,现在她自己的事情都是她自己来做。例如,自己洗衣服、梳头等,现在她已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候,我们工作忙,来不及按时回家,她就会熬好稀饭、买好馍、洗好菜,等我们回来炒两个菜就可以很快开饭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培养的,我们总是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干家务活我们也从不阻拦。她每完成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鼓励,从不责备。这样,慢慢地她就有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家长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看,这样多好,不但孩子得到了锻炼,家长也减轻了负担,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吗?
误区四:以偏概全,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现在几乎90%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都有这样的认识:只要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抱着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教育理念,家长在引导、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放松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独立精神、办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缺乏生活能力的“书呆子”,也使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被打入另类,更使得我们可爱的孩子,陷于无边无际的学习海洋中痛苦挣扎。更有甚者,这使一些孩子和家长自己成了学习成绩的牺牲品。
案例:李越儿老师在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秋子是个高二学生,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孩。有一次,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中,秋子承担了大部分组织与排练工作。她自编自导,干得投入而得心应手,在那种场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自信的秋子。
但在课堂上,她却自信不起来了。在只看分数不认人的老师眼里,秋子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常常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万分尴尬,恨不得能钻进地缝里藏起来,老师当众骂她猪脑子、脑积水。她也因此常被喊到老师办公室训话,每回出来都眼泪汪汪。
在家里,秋子的妈妈也像中国大部分家长那样,节衣缩食,风里来雨里去,送女儿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心要把秋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她不能容忍女儿有一点点惰性、一点点娇气、一点点落后,要是女儿有一处做不到便施以严厉的惩罚。
由于学习成绩上不去,在学校和家里都得不到肯定和温暖,她的自信一点一点被击碎,一到考试就紧张万分,对分数敏感到了恐怖的程度。每次考完试,她都如坐针毡扳着手指算分,晚上经常做噩梦,常常一脸泪水、一身冷汗地从噩梦中惊醒。
到了高二最后一个学期,她有3门功课不及格。她又一次被喊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告诉她,总成绩排在最后4名的同学,高三要被分流出去,而秋子就刚好排在倒数第4。分流就意味着留级或者被转到职业高中,作为一个孩子,怎么能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呢?结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后的会考她仍有两门功课不及格。秋子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吃了安眠药之后又打开煤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令她恐惧的世界„„
看,以偏概全,以为只要学习好就等于全部好的教育理念多么错误、多么可悲、多么可怕。我们广大的家长是否该从中警醒了?让我们抛弃这一错误、落后的教育理念,抓品质培养、抓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抓综合素质培养。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只要求孩子学习,而要让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耍,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交,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义工活动和家庭劳动,把孩子和家长自己都从成绩、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以正常的途径学习、生活、成长。这样收益的不光是孩子本人和家长,还有我们整个的国家和民族。
误区五:急功近利,培养孩子是为了光耀门庭
急功近利是不少国人的一大通病,它表现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也不例外。
很多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本身健康、快乐地成长,更不是为了培养一名品质高尚、身心健康的普通劳动者,尽一份家长的责任,而是抱着很强的功利色彩,为了达到光耀门庭的私利而进行。
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这些家长强迫性地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强迫性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孩子反感但父母喜欢、父母认为重要的这个班、那个班。鼓励孩子时他们往往说:“你一定要争第一、考重点,给爸爸妈妈争气,给我们家争光。”批评孩子时他们则说:“不争气的东西,老子的脸让你丢尽了。”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一般指学习成绩好),他们就人前人后地显摆、卖弄,就连说缺点都不忘夸赞:“这小子不太懂事,老爱玩,不过脑子还可以,我也没怎么管,他就考得这么好,哈哈哈。”当孩子考得差的时候,他们又恨不得将天底下最难听、最让人受不了的话语用到孩子身上,像什么:“没用的东西,养只狗还能看门,养了你尽给我丢脸。”诸如此类的恶毒语言,孩子们如何承受得了?
看完这些,你有何感想?这样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是否很残忍、很落后,是否该让我们抛弃?扪心自问,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的灵魂深
处,是否也深深地烙印着急功近利的痕迹。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是否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不管怎样,我们都该警醒了、觉悟了。我们应该抛弃这一错误的教育理念,走出误区,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自然、平实地实施教育,自然、平和地对待孩子的一切。也许等我们将心态摆好了,按照自然、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一个
综合素质高、阳光、健康、快乐的孩子就会站在我们的面前。也许他就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到那时,你不想骄傲都不行。
更多资讯 欢迎登陆http://jinzhou.bcjy123.com/
第二篇:柏成锦州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怎样把初中地理课备好
柏成锦州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
怎样把初中地理课备好
1.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和水平,知道小学哪些学科与地理有关,学生生活周围哪些与地理紧密联系,他们从中能感受多少地理知识?生活在山区的孩子,十几岁没有走出过大山,甚至连县城也未去过。更不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只有对学生全面的了解,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寻找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2.备课时应注意加强各学科的整合。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初中各门学科的知识。地理课本上的各种图象:如统计图中的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气温、降雨变化图等都与数学相关;古诗如“九曲黄河万里沙,”“大漠孤烟直,”等都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中涉及到的环保、世界热点内题、民风民俗、人文经济等都与政治、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千万不可把地理孤立起来、以本为本,教死书。
3.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数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看图、识图、用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它来学习地图,通过它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它来检验课堂效果。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解读中国政区图时,如陕西象数字“1”,山西象平行四边形,台湾象一艘船,黄河象“几”字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4.备课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渗透新闻,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拓展教材内容,是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5.12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一节课的同时,观看电视片段——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更多资讯 欢迎登陆http://hefeibcjy123.com/
第三篇:柏成南昌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浅谈厌学与家庭教育
柏成南昌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浅谈厌学与家庭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厌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天敌”。为此,特将厌学阐释一二。
一、厌学的表现与特点
厌学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畏怕情绪,感到无能为力,表现为四个特点:
1、对学习丧失兴趣,缺乏敏感与好奇心,丧失了自发的学习动力;
2、对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得过且过;
3、缺乏意志与毅力,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
4、产生了消极的学习体验,逃避学习情境。
二、厌学产生的原因
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都会造成厌学。
1、从家庭因素看,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失当,要么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不过问,使其觉得学习好坏无所谓;要么家长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无论何种情况,当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便痛斥或体罚学生,使之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从学校因素看,教师教法单一失当,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或学校学习生活单调,应试教育的压力大,使其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3、从个人自身原因看,自感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当成绩下滑,在学校生活中经历连续失败时,便对学习产生迷惘、困惑、无力、无助、想逃避的感觉。
三、厌学的预防方法与策略
1、家长需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改变只养不教的放任型或过分干涉的专制型教养方式,采取民主式教养方式,创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避免粗暴干涉和体罚孩子。
2、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家长和教师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肯定学生优点,发挥学生特长,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其能不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和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
谈家庭教育的功用
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为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天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位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八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这个事例很典型地反映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起点和加油站。
每个人从一出生,家庭就是他们接受影响和教育的最早、最长、最广泛的场所。父母则是无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上学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繁重、课程门类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延长了许多,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功能削弱。因为,从总体时间上计算,上了学的孩子在家庭的时间仍在三分之二以上,接触家长的时间要比接触教师的时间多得多。同时,由于班级学生的人数比较多,教师教育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与家长相比,所以家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的职能并没有改变。人才的成长,只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少家庭这个“加油站”,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和补充。表现在:
(1)进行必要的智力投资,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这不仅反应在为孩子订阅有关的报刊杂志,在孩子学习期间不去随意干扰,而且还反映在家长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学习兴趣、勤奋好学的精神,去影响和感染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谁投资,谁受益”,这个经济生活的规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同样适用。
(2)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因为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只能以中等程度为起点同步教学,这就容易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尽管每位教师尽最大努力“因材施教”,但毕竟限于学生在校的时间,很难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和智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需要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辅导,除督促、检查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外,还可以对“吃不饱”的优等生适当补充些“营养”,吃点“偏饭”,提供一些课外书籍以开阔视野,满足其旺盛的求知欲;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应耐心地帮助他们全面分析学习情况,找出学习上的弱点,针对性地补缺堵漏,教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与提高学习兴趣,使之迎头赶上;中等生也应分析处于中游的原因,赶上班级优等水平。
(3)积极主动地与学校交流情况,相互配合,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对象一样,目的也一样,只有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首先,从多年的教育实践看,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得有下列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浏览不健康的书籍、音像;进入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吸烟、喝酒;和品行不良的人交朋友。
其次,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子女做出榜样。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位家长都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努力实施。
更多资讯 欢迎登陆http://nanchang.bcjy123.com/
第四篇:柏成锦州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同学科教师统一备课的好处
柏成锦州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同学科教师统一备课的好处
同学科教师在统一备课过程中,由共性中发展个性,既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又展现个性教学的创意。在预设时关注生成,既有教师高屋建瓴的引导,又有学生积极探究,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大胆创新的人才。
什么是统一备课:统一备课是指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体备课,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案、统一的学案、统一的习题、统一的教学进度。
统一备课的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能够使他们在集体备课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更快的熟悉教材、教法,适应教学工作。统一备课也可以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工作,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资源共享,节约搜集材料、编制习题的时间,节约劳动力,发挥劳动力的最大价值,形成集体教研的良好风气。所以这种备课方式一直被大为推崇、广泛应用。但是在统一的背后也存在弊端,如果我们单纯的强调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教师的个性,真不知中国的教育将走向哪里?中国的发展动力能在哪里?如果我们单纯强调统一备课的整齐划一,机械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真不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里?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在哪里?
统一备课的优势要发扬光大,统一备课弊端也绝不能忽视,在统一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学生具有个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要角色------教师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的善于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有的善于慷慨激昂激扬文字,有的善于步步为营推理分析,有的善于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有的喜欢采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声、光、影齐发,有的一书、一笔、一口也能把课上的异彩纷呈;有的善演,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叹,有的善导,引学生积极参与欲罢不能。如此多样的教师,如果要求他们教条的统一恐怕是有百害无一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在通过统一备课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形成教学个性,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动人局面。这样充满个性的教师、充满个性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也是鲜活、生动、具有创造力的人,而不是僵化、死板、只会照抄照搬的机器。
过分的强调统一备课,除了扼杀个性,也没有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统一备课过于注重预设课程目标的机械实现,忽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建构生成,忽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需要。学生成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动物。
预设与生成是一队矛盾,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教师精心预设,才能有课堂较强的针对性、较高的目的性,让学生在教师的苦心经营中获得知识能力,从而生成我们的预想之花。
但如果一味地关注预设,强调太多的统一标准,那么预设将成为绑缚教师双足的一道绳索,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的而荒废了沿途的风景,看不到学生灵性的目光、智慧的萌芽、个性发展的需要,忽略创新之果,那将是多么大的憾事。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充盈的大脑、鲜活的灵魂,随时可能诞生别样的风景,产生别样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关注生成,改变以往统一备课中只顾预设,忽视生成的病态局面。
关注知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要有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面对课堂上学生的各种疑问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关注知识的生成,要求教师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有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能够根据课堂教学鲜活的“学情”,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变“刚性设计”为“弹性设计”,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求知的眼神,拣拾起每一颗智慧的种子,开出眩目之花,结出丰硕之果,达到预想的教学之境。关注知识的生成,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恰当、适时的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主人。
更多资讯 欢迎登陆http://jinzhou.bcjy123.com/
第五篇:柏成沈阳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家教杂谈学校教育学生的误区
柏成沈阳家教网分享课堂教学之家教杂谈学校教育
学生的误区
1、教育思想观念僵化。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让学生在德智慧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没有错,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客观要求。但这只是办教育者的目标,对学生末必有实质上意义。我们的学校不能只强调社会文化需求和客观价值,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主观价值,这样就难于取得所期待的效果。我们应该改变那种单一的功利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把社会文化的客观需求和学生的主观需求结合起来,从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2、人格教育的缺失。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认知和人格的发展。学校主要通过智育来发展学生的认知,通过德育来实现人格的培养。历来,学校过分注重学生智育的发展,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学生不良人格的出现。另外,我们把德育过分理想化、大纲化、课程化,把一般学科教学那一套搬到德育中,以讲授大道理为主,这一空洞的说教不可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要作到:(1)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2)提供榜样;(3)多采用正面强化,慎用惩罚;(4)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建立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并且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3、学校教育没有为学生创造好的成长环境。所谓好的环境是指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无谓的限制,给予自由表现的机会。心理安全就是指不对学生独特的思想进行批评,高度宽容学生。
4、缺乏好的教师。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只把教育作为生存方式,没有把教育作为生活内容,工作上缺乏平等的民主服务意识,缺少人文关怀和爱心,师生情感疏离,学生心理不相适应。学校必须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把班风、校风、校园文化搞好,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
5、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学校该项课程形同虚设,主要是应负上级的检查。且也没有合格的专职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及时得到教育和帮助。
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出现更大的心理问题。
更多资讯 欢迎登陆http://shenyang.bcjy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