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政治课教学课堂设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议政治课教学课堂设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提问作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在课堂提问中如何设问则是教师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精当、准确的的设问犹如画龙点睛,使学生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而蹩脚、失当的设问则只会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把握不住要义,回答起来也就无所适从,不知所云,长期以往,必定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问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仔细推敲,精心设计,避免随意性。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问要有针对性,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设问。教材中知识点有很多,是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提问?显然不是。笔者以为应该在关键的地方进行设问,即对每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产生困惑的疑点进行提问,所谓“好钢放在刀刃上”。每一章、节、框都有各自的重、难点,这些才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和关注的地方,也是老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教材的重点是整堂课的核心和灵魂,既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和必然途径。难点和疑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阅历、知识、能力的不足,导致对相关理论理解、知识应用感到困难;二是教材编排的滞后性、教材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使学生思想上产生疑惑和不解。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一课中,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方式是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正确认识党内的腐败现象就是难点和疑点。在这些地方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设问要有指向性,所提的问题要明确、清楚。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政治性强,概念性的东西多,易混淆点也多,谴词造句都非常讲究,有时一字之差而意思却有天壤之别。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表达严谨、精确、规范、通俗;切入点要小,不宜宽泛,要从小着眼,不可贪大求全。要使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一目了然,不产生歧义,不感到疑惑,这样学生回答起来才问有所答,言之有物。如在进行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弱点的教学时,教材中有一段关于红果的材料,笔者是这样设问的:开始红果为什么会“价格猛涨”?果农为什么要“大量栽种红果”?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缺点?几年之后出现了什么状况?给果农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缺点?这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经济学道理?通过这一系列清楚而明确的设问,使学生自主探究出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设问要有合理性,所提的问题应切中学情、难易适中。教师设问的原意就是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达到自主获得知识的目的。如果设问太难、太怪、太刁,学生看到题目就发怵,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回答起来无从下手,这样只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师设问的目的;太易,学生不需要思考张口就答或照本宣科,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同样也达不到教师设问的目的,这样的提问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教师应深刻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实际学情,精心设问,做到化繁为简,寓深于浅,难易适度。
4、设问要有开放性,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具有开放性、活跃性、主动性、实践性的品质特征。如果我们的教学以本为本,尚师尚书,仅是简单再现课本的内容,那只能使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的设问应富有思考价值、富有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的效果,给学生流下思维的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使他们自觉产生追求和探索知识的需求。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本质论时应启发学生思考:消灭剥削既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又容许剥削现象的存在?这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我国会不会重新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通过对这些学生未知领域和教材未涉及点的提问,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5、设问要有层次性,尤其复杂问题的设问应层次分明、次序合理。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不是就事论事,也不是就某一观点而言,而是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寻求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设问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简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如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可如此设问:①市场经济有哪些特征?②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作用?③这是否说明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万能的、完美的?④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哪些缺陷和弱点?有何表现?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简要说明。⑤应如何解决市场的这些缺陷和弱点?⑥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什么?⑦通过哪些手段实现这些目标?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否会削弱市场的调节作用?它们二者的关系如何?通过这一系列内含逻辑性的提问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设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接收知识的效果、课堂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对此应高度重视,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1、蔡进余
2、孙金兰
3、张大均
《创新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浅论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心理学》
第二篇: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要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我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课堂观察必须具备主题意识。作为整体而言,每次课堂观察教研组可以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将观察范围和观察面缩小,有利于把问题研究深刻透彻;作为个体而言,教师甚至可以长期的就某一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这时,这个“主题”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
二是必须具备细节意识,量表制作是关键。没有细节的捕捉就没有课堂观察,捕捉有研究价值的关键细节,是个体观察的关键工作,事关关键细节的描述却必须十分精细。只有抓住细节,数据准确,才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
三是观察点的确定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与有效。一定要根据上课者说课材料去挖掘、提炼,根据学情、教学设计、教师的特点与需要去选择、确定。
第三篇:高中政治课布置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布置作业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布置好作业对政治教学是至观重要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仍占据主导位置,份量过多、出题过细、管理过死,形式单一等弊端,使学生陷入了题海战术,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者通过抄袭、或是让人代写作业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作业模式已经不适合培育优质人才的需求。在倡导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今天,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高中政治学科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平时布置作业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同基础的学生做同样的题目,结果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咽不下的尴尬境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课堂提出的新要求。这种情况要求教师要了解班级的每一类学生的数量、学习特点、思维习惯,设置一些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作业,如给学困生布置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让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使成绩逐步提高;对于中等生的作业布置应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略加难度,使他们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在作业讲评时及时加以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发展的潜能;对于优等生,作业布置时要给他们留有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多费一些精
力,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成功教育带来的快乐。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中政治课教材中的知识理论性极强,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很容易淡忘,为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实践性作业,将学生的调查经历记录下来,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经历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整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在讲授“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我就采用这一方法;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节课时,我针对这一内容布置了一个课题作业《对本校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学习了《生活哲学》模块中的《矛盾分析方法》这一章节,就和学生讨论确立一个小课题《中学生该不该和网络说“不”》。反馈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贯彻开发性原则,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不能仅以书面作业为主,更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利用学生喜欢的网络和电视,多角度的、多形式的作业,使学生喜欢科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然后让学生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并剖析这一现象可以
与教材中哪一知识相联系,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一些成绩一般的且性格内向的学生及时鼓励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留有思考和发挥个人潜能的空间,使作业由过去侧重巩固知识应付考试的单一功能,转变为知识能力并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正确价值观相统一的多功能作业。因此作业布置时一定要选一些有用、有趣、学生较熟悉的问题设置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不同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服装,有自己特有的收获。
坚持综合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政治学科知识点多而且杂,如果出题时只考察单一知识点学生会很容易忘记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在选编作业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重点巩固新的知识,不时的穿插以往的知识,同一个知识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温故知新,既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作业时应布置一些综合性作业,如学科内综合的;政治地理、历史三个学科相互渗透的知识综合题;也可以布置一些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技巧相互渗透的综合题,还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多种方法与技能、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热点知识密切相关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把握事物发展全局及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及时讲评,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评价是一种讲评,不是对答案,而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作业的讲评往往是学生知识达到飞跃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在对一个新的知识点的理解上不可能一下子就很准确,很到位,甚至有一些错误的理解。而作业就能及时发现他们理解是否有偏差,掌握度究竟多少,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作业的讲评中需讲究方法,如将类似的、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通过类比突破难点。有时作业虽然只做了一道题,但讲评时将这些相关的题目应都列出来,这样可使学生思路清晰,霍然开朗,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适量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挥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政治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新课改精神的实质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高对教材的把握和驾驭能力,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功能作业,现“轻负优质”的目标。
在高中政治课布置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工作心得)
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
云丽春
第四篇:武术教学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武术教学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运动项目,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选修项目。在多年学校体育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要合理安排好武术课的准备部分,改单一的徒手操为武术操,同时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弹腿冲拳、弓步冲拳、马步冲拳的转换、双臂绕环、仆步轮拍、正、侧压腿等。这样做会使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衔接得紧密而充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具备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便于今后进一步学好套路。
2、根据武术特点,归类记忆。武术套路功防特点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讲解时可以进行模拟示范,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记忆。为使动作教学简单化,应首先帮学生找出套路动作的规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势与收势方向应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练初级拳时,拳在腰间、拳心向上,冲拳时拳心向下等。
3、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一)、可以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如学初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二)、在授课时,要注意口令与运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三)、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四)、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
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示范面最好是背面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抓住其固有特点,因势利教,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等等。
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一种良好的运动项目,博大精深,上好高中体育武术模块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勇于进取、顽强的拼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演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文/田 莉 【摘 要】“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演唱”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可行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演唱;教学;问题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现在的初中学生,喜欢唱歌是初中生的天性,学生大都活泼可爱,不仅爱唱,而且还善于表现自己,个性飞扬,是现在初中学生的特点。他们这些学生尤其爱听甚至爱唱流行歌曲,经调查,70%的学生认为流行歌曲有情节、感人!我觉得何尝又不是件好事呢?也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歌唱教学自然成了渗透审美教育最好的方式了。
一、歌唱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
歌唱教学中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教案设计中,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创设一个情境,产生一个情感氛围,使学生以景带情,情景交融。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
二、歌唱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变得不爱唱歌了,一节课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开口唱则似牛叫,乱成一片,音乐的美感所剩无几,这着实让人困惑。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时课堂上的他们了,然而歌唱教学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歌唱,且快乐、自信地歌唱。其实,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本能地挺喜欢歌唱活动,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保护、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练习等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歌唱的自信心,踊跃地参与演唱活动,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三、歌唱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
音乐课内外的合唱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显而易见,多声部音乐较之单声部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的表现力。多声部和声感觉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的实践活动获得,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这种多声部感觉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合唱活动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培养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当今社会生活证明,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合唱练习中要培养养成注意听从指挥、对指挥做出正确、迅速反应的习惯,并力求合唱声音的和谐与均衡。
四、歌唱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避免大声喊唱
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损伤。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指导学生的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变声期间。如不注意保护,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社会环境等原因,近年来儿童变声期有提早的趋势。音乐教师除对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变声期知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歌唱方法,纠正不良的歌唱习惯。要指导学生运用头声发声,注意控制歌唱的音量,多用轻声歌唱,及时制止大声喊唱。教材歌曲要采用适宜的音域,注意伴奏的定调,歌唱活动可穿插欣赏、器乐教学,使发声器官得到休息。教育学生不要模仿成年人(男中音、男低音),尤其是某些歌星(沙哑的、喊叫式)的歌唱方法。
其实,不管是歌唱教学还是欣赏教学,还是其他教学等等,都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总之,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参考文献】
[1]张援朝.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J].成功(教育).2012(11)[2]袁冬.情景模拟法在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2(01)【作者简介】
田莉(1979.3.24-),女,本科,陕西渭南人,工作于渭南市临渭区向阳二中。研究方向:声乐教学;职称: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