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时间:2019-05-15 04:5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第一篇: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黄小勇 塔城一高

教学目标:

1、认识联想与想像在写作中的作用 2、掌握联想与想像的方法 3、提高联想与想像的能力 锁定重难点:

1、理解联想与想像的区别与联系 2、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与想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 „„

问1:你们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学生思考后再读出:“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问2: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明确: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人们盼望严冬早日消逝,春天早日到来,诗人写的“春天就要来了”就如同报晓金鸡的第一声高啼,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憧憬和遐想,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紧接着写的“可我不能见到他”真切地表达了乞丐痛苦、不幸、无比失望的情感,也表达了乞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于是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怜悯和关爱。这就是联想与想象后带来的奇妙力量。

二、什么是联想与想像呢?

1、过渡:歌唱家告诉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我们可以到达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让我们文采飞扬。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

2、同学们:(在黑板上划一条波浪线)“ ~~~~~~”这是什么?学生答:波浪线。问:由这条波浪线,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具象——大海的波涛、绳子、妈妈的皱纹、蜿蜒的小路、麦浪起伏„„

老师简评::刚才大家发挥了想象,想到了很多形似的具体物象,大家想一想,我们还可不可以想象出一些抽象的内容? 学生答:商品价值规律 成绩起伏不定

似音乐中高低起伏的旋律

事物是有规律运动的,我们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弯路

在曲折前进的人生中,波峰象征成功,波谷象征失败,我们应该胜不骄,败不馁。

„„

3、归纳 :由一段短短的波浪线,我们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到曲折的人生之路 „„。这一切证明: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从多个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的直观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

但联想与想像又是不完全相同的。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思维活动;想像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感性形象的思维活动。(用学生上面回答的为例分析)如:波浪线——曲折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不同的是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第二篇: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杨伟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推动,能根 据既定的目的任务,展开主动的、独创的思维活动,通过一定的思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直觉和逻辑,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的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

小学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 中的各种知识。解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原有 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创造性思 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要精心设计和充分运用“发散点”,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

一.概念和语言发散

同一个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目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如“平均数”这一概念,在简单应用题中 称它为每份数;在平均数应用题中称它为平均数;在归一应用题中称它为单一量。通过这样的发散,使学生巩 固了已有的知识,并揭示出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多举实例说出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事物。如让学生说出属于除法的简单应用题有:等分除法;包含 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其中,等分除法是已知总数与份数,求每份数;包含除法是已知总数与每份数,求份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已知两个数,求倍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和这个数的几倍数,求这个数。通过这种发散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除法应用题,由部分扩展到了全体。

二.条件和问题发散

让学生设想出达到要求的各种条件。如要求“汽车每小时行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要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汽车行的路程和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路程÷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这 种发散训练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设想出根据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

例如:要修240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60米,余下的要8天修完。根据这些条件,可让学生 想出可以解答的问题:

①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②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

③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的工效提高了百分之几?

④全程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和方法发散

让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根据所给条件,突破固有的解题思路和思维定势,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

例如:“六(1)班现有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3,六(1)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说 出了不同的思路,找出了许多解法。

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

5+3=8 48×──=30(人)„男生

48×──=18(人)„女生

用归一的方法解: 5+3=8 48÷8=6 6×5=30(人)„男生

6×3=18(人)„女生

用倍比法解:

5÷3=1─

48÷(1+1──)=18(人)„女生

2 18×1──=30(人)„男生 3 用分数的方法解:

先求出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3÷5=──

5。

48÷(1+──)=30(人)„男生

3 30×──=18(人)„女生 5 „„

通过这类发散训练,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指导学生用一些特殊的思路,如还原、对应、转化、守恒、假设、消元、集合等解决某 些数学应用题。如:甲乙两个人共有存款320元,甲取出存款的80%,乙取出存款的75%,这时,甲乙两人共有存款70元,问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这道题用一般的解题思路很难解答,而用假设和对应的思想便迎刃而解。假设乙也取出了他存款的80%,则两人共取了320×80%=256(元),比实际多取了256-(320-70)=6(元),多出的原因是乙多取了存 款的80%-75%=5%,所以乙取存款的5%所对应的量是6元,于是可求出乙原有的存款数为6÷5 %=120(元),甲原有存款数为320-120=200(元)。

以上这些发散形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篇:《作文选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在作文思维上的缺陷和障碍是他们感到作文“难写”的重要原因,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作文选材思维进行专项训练。

2.本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运用作文素材的能力,突破“无话可说”的思维瓶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构成了广度内容,聚合性思维构成了深度内容,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学习逆向思维法选材。3.了解几种创新文体。【教学策略】

1.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作文素材多维构思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通过课外作业使之熟练运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小组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讨论、质疑和探究;同时,各组在内部之间和外部之间进行思维互动,形成丰富、准确、创新和生动的作文思路;优秀思路公开“发表”,使全体同学能有所顿悟。

3.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评价方式,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近几次作文发现,多数学生作文不是思路混乱,就是口水话连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空话满纸;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故作深沉等等,老师总结同学们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说”和“不知怎么说”,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作文素材”和“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作文素材”。今天,我们专门研究选材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拓宽选材思路。

二、作文素材再认识,发现规律

其实,同学们作文首先犯的错误是选材太大,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为什么“无从下手”?因为,天太大了。比如,上次半命题作文: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有很多学生按命题人的提示选材过大,直接写“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走近学校”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所以写得空泛、笼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又是中学生作文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那么作文自然是低分了。此类文章可从小处入手,用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请同学们试着拟题。(先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

老师举例,结合学生举例归纳:如拟“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走近张老师”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也就是说作文材料来自生活,同学们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哪里?(家庭、学校、社会、书本),这样取材可以设立这样一个公式:(板书)取材话题:

①社会(人际、竞争、合作、企业、市场„„)②家庭(父母关系、亲戚、邻里„„)③学校(班级、同学、师生、宿舍„„)

④书本(文学作品、历史人物、影视作品„„)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公式再次补题(学生自由发言)

三、实践训练

这个公式可用于大部分的话题,自然起到化大为小的作用,有这样一篇材料:某建筑工地上有这样一条横幅:“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请以“质量第一”为话题作文。按上述方法先确定话题的关键词语“质量”,再进行分析: 选材:质量

社会:企业竞争→商场的故事(商场的兴衰、诚信经营)人的质量→骗子和诚实人的故事 家庭:家长、亲戚的为人修养„„

学校:教学质量、作业质量、学校设施质量、朋友的情谊„„

四、逆向思维法

这是大家常用的方法。它就是与上面既成的结论和事实作反方向的思考(其中主要包括反常规思维方法)。如:①“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②“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与“假如狐狸吃到了葡萄仍然说葡萄是酸的”。“近墨者黑”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近墨者未必黑”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人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来抵制环境的影响,因此,这种见解是站得住脚的。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这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常见的现象。但是,假如狐狸吃到了却仍然说葡萄是酸的(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甜),这正好说明了有些人贪欲无限,怎么会认为自己已经吃到甜葡萄呢?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逆向假设,就可以讽刺那种无止境的贪欲。同时,有的人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很满意,却又担心别人来分享既得利益,他怎么会说自己已经吃到了甜葡萄呢?于是便在吃到了甜葡萄后说“葡萄是酸的”,这种现象引人深思,这种分析及见解便有了新意。

请同学们再以“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为题就刚才自己选材用“逆向思维法”再次选材,如“走近某某老师”,同学们都想到的是老师的优秀,那么可不可以写一位老师的不负责任、不文明呢?以“社会”为角度选材,多数人想到的是名人,那么我选择街头的一个小乞丐、一个修鞋的大爷、学校的门房大叔„„了解他们的辛苦与幸福,不就有新意了吗?

五、文体的创新

上面已提到文章材料的出彩,是学生追求作文新颖的较佳方案,当明确的立意定下来后,便思考以何种形式表现为佳,除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老三篇,还有多种文体,引导将学生发言归纳:(板书)

1.①一般记叙文;②一般议论文;③一把说明文。

2.①抒情散文;②叙事散文;③并列式议论文;④人物传记;⑤通讯报道;⑥人物访谈节目。

3.①历史故事新编;②独幕戏剧;③寓言故事;④小小说;⑤科幻故事等。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总结的结构公式里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作时更顺手。在实际作文中,需要我们平日的精心分类积累与积极训练,从自己把握的材料中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立意、选材、文体,平时训练或考试时,打开思路,养成习惯,不死守老三篇。这样就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写出高水平作文。

七、作文布置

本次作文继续上次题目: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相信同学们会写出自己的高水平作文。

第四篇:联想和想像作文教案

联想和想像作文教案

连云港市门河中学

王传济

写作目标:

一. 发挥想像和联想,把文章改写的丰富生动。二. 想像合情合理,富有创新、三. 有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四. 思路清晰。

训练重点:合理的想像,富有创造。训练难点:合理想像,富有创造。作前指导:

一. 导入 背诵《天上的街市》,明确指出哪里是联想,哪里是想像。

二. 导学

1.联想与想像的区别: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联想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点。本诗的第一节用联想,诗人由远远的街灯的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和明星相似而引起联想,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联想十分自然。想像,是指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人们虽能想像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是想像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想像,还必须进行再创造。本诗的二,三,四节都用想像。街市,牛郎织女,这都是人们头脑中一直的形象,作者以丰富的想像进行了再创造:把街市放到了天上,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美满幸福。这是由于作者十分憎恶当时的黑暗现实,但在人间又找不到光明,自由和幸福,只有借助想像的天境来表达自己的憎恶,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2.学生读《桃花源记》和《与朱元思书》,感受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桃源中美好的生活描写。

3.学生讨论,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4.合作交流:

(1)想像情节,讲给其他同学听。(2)讨论修改。三. 学生作文。

联想和想像作文修改训练

连云港市门河中学

王传济

训练目标:

一.发挥想像和联想,把文章改写的丰富生动。二.想像合情合理,富有创新、三.有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训练重点:

想像合情合理,富有创新。修改过程: 一.修改要求:

1.丰富写作内容。语句要通顺,句意要明确。2.想像要合情合理,有创造。3.过度自然,结构紧凑。

4.摆脱机械翻译的痕迹,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5.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二.学生习作交流比较。

范文一

初三的生活真累呀,还要把《桃花源记》在今晚背出来。(应改为“老师要求每位学生今晚必须把《桃花源记》背出来”,这样既有主语,还能点出“累”。)唉,命好苦呀。(连用两个叹词,生动形象表达学生的内心世界,真实。)“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接着就趴下了。蒙眬中好像听到:“去东晋吧,回来就去桃花源„„”

我忽然被痛(是否是“冻”?)醒了,睁眼一看,自己竟然在屋顶上,好奇怪的屋顶,好像是晋代。“晋代”,天哪,我到了东晋。怎么办?我急得如热锅里的蚂蚁。(符合做梦的情状)忽然,脑子里闪过一句话:回来就去桃花源。桃花源,去桃花源。如果语文书上没有错的话,水路可以去桃花源。我便去了东晋时代那个落后的码头。(落后是针对现代而言,虽然是醒来语,但合情合理)

在码头上,一大早就只有一条破旧的渔船。唉,有总比没有强。我上了他的船,可是他却像没看见我一样,(暗点梦境,看来作者是动了一番心思,领会写作要求。)继续忙碌着。一会儿,船开了,船主不停地撒网,却没有捕到鱼。不知过了多会儿,岸边出现了一大片桃花林,粉红的花瓣装饰着枝头。落下(改为“飘舞”更合理)的花瓣在空中犹如美丽的蝴蝶,(花瓣)落在地面上与其他的花瓣形成了一个十分自然的粉红地毯。蜂蝶互相吸引,忙碌穿梭于桃花之间。(环境描写,紧扣桃花源)

好熟悉的情节(“情节”换用“情境”)。这不是去桃花源的路吗?我跳

下水,拼命游向岸边,(“拼命”可见心情的急切)(按照对课文的记忆,我努力寻找神秘洞口终于被我找到了)穿过(神秘)小洞,忽然,眼前一下变得开阔起来。几十家农舍零零星星(改为“井然有序”)地分散在田边。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一条小河贯穿整个村庄,田间人们(改为“人们在田间”,主语明确。)正在辛勤的劳作。桃花源,我终于到了!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官吏,没有赋税。你可以在人人(用“每个人”)的脸上看着(“着”改为“到”更准确)那久违的微笑。

一位农民热情招待(用“邀请”恰当)我去他家。吃饱喝足该休息了。我躺在床上很快便进入梦乡。(情节安排巧妙:从梦中去,总梦中来,自然。)(蒙眬中)听到狗叫,一睁眼,自己又置身在那个熟悉的环境中。

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点评:这篇文章合理展开想像,通过梦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去,既体现课文内容,又摆脱了机械翻译的痕迹。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过渡自然,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范文二 梦游桃花源

身边的小闹钟嘀嗒嘀嗒地响着,我斜视了一眼。哇,已经十点多了。可是我的语文作业一个字也没有写,(缺少主语,应该加上“我”)赶忙拿起语文课本,背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整理它的课文翻译。

渐渐地,我的俩眼皮开始打架。(前奏,为进入梦境作铺垫,自然蓄势。)在我眨眼的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不是在房间里。一阵(加上“含有”才合理)清香的风使我清醒,睁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使”删去,或者说“周围的一切使我茫然”。原句想承前一句说,结果没有了主语。)使我茫然:我正躺在铺满桃花花瓣,长满细嫩小草的地上,好像是一片桃园,却无人踪迹;遥望桃林尽头,一片片粉红色与青青草地互相映衬,美若仙境。

我站起来,仔细倾听,闻有水声,便循水声而去。一条清澈的小河正在这仙境边欢快地流着。水声泠泠,清脆悦耳;河底的小鱼随流游戏,有时也会逆流返回,好像在寻找丢失的伙伴。(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有活力,想像合理自然。)

我沿着小河向上游走,忽然听见有人说话。跑近一看,是在一个山洞口,有个渔者正从洞里出来,并好像在和别人辞别。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难道我到了晋太元年间的桃花源。(点题)

待渔者走后,我钻了进去。里面果真像课文讲(用“描述”更好)的那样,风景优美,与世无争。里面的人见到我,十分惊异。有人埋怨说:“那个渔人怎么不守信,不是告诉他让他不要对外人讲的吗?”我心想他说的也没错,渔者虽然没有告诉我,但告诉了太守,确实是不守信。我还是告诉他们我是怎么来的,并为渔者澄清事实。桃花源的人听得是目瞪口呆,但也不得不信。老者们都说:“远来是客,无论你在外面是谁,只要来到我们这里,就是我们大家的客人。”小辈们都点头表示赞同。我也受到了他们“设酒杀鸡作食”的丰厚待遇(款待)。(此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内容,避免机械翻译课文,看来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吃完饭,有几个村民带我游览了他们的整个村庄,真是美不胜收。如果可以,我愿意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半个人生。(为醒作铺垫)美丽的池塘里有两只大白鹅互相嬉戏,池底,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如珠如宝。经过他们同意,我得到了一块。

„„„„

天黑了,他们为我安排了房间。累了一天,我很快进入了梦乡。一阵寒风(用“冷风”或“凉风”比较合理)吹来,我被冻醒了,(此处要加上“抬头看看四周”动作,否则不连贯)却在我自家的房间,原来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看看手里,一块美丽的小石头„„(结尾耐人寻味,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点评:本文环节设计巧妙,层次分明。有细致的景物描写,充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看来写作时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情节与情节之间的衔接紧密,看似梦游,又像亲历一般。

三.学生分组讨论下面几篇文章,明确要修改的内容,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例文一 游富春江

做完各科作业,实在有点累,不知不觉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乘着小船随流飘荡,一路上的风景变幻莫测。四周树木葱茏,高山环抱,一眼望不到顶,置身江上的我不时有担心,会不会迷了路呢?咦?前面是什么声音,忽高忽低,我赶紧加快了速度循声而去。啊!好一条瀑布啊!既宽又长,像一个门帘,又像珍珠直泻而下。这时我想起了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气势磅礴的瀑布使我大开眼界。低头一看,江水也是如此清澈,一眼望下去没有半丝杂质,水底的鱼儿来回游荡,好不自在。碧绿的水草也不停的摇着身子翩翩起舞。再往下仔细的一看,连水底的细小石粒都依稀可辩。还没等我坐稳,这泉水便一个劲的往前涌,带着我的小船向前游动。一边游一边看看两岸重峦叠嶂的山峰,挺拔秀丽的高树,欣赏着大自然的杰作,使我身心得以放松。愈往前走,声音愈强烈,大自然的天籁,汇成了一首悦耳的山林交响曲。种种声音在山谷回荡。有鸟鸣、泉声、蝉嘶、猿叫。这样自然的交响乐令人精神振奋。乘船继续穿梭,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阳光照射进来,那江面发出波光磷磷的涟漪,两岸的高山大树也是生机勃勃。回头望去,已一眼望不到边境,只见四周神秘安静„„我做在船上感到寂静极了。正要攀登山峰时,只见眼前一缕阳光射进来。

啊!原来是一个梦,好美的一个梦啊!例文二 游桃花源记

在21世纪,由于我喜欢爬山,我一人独自来到一座不知名的山底,我便毫不犹豫的向山顶进发,由于上山的过程中,由于气流太强,把我冲进了一个山洞里,当我醒来之后,才知道我想找出口,便看见对面有一点光,我便顺着光往前走,我便走到了出口那里,看见那里没有高楼大厦,只见几排整整齐齐小房屋,那里土地平旷,几条小路交错相通,这里有一两亩的桃花林,有鸡鸣狗叫的声音,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里面的小鱼和小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污水。

然而我便一直往前走,走啊,走啊,终于看见了一个人,我前走了几十步,一看那里满地都是人在干活,他们穿的戴的和我们那里的都不一样,我问他们这里是哪里。„„

他们见了我非常惊讶,问我是从那里来的,我把我是怎么来的全部都告诉他们,他们便把我带回家,杀鸡做菜做我去吃,村中有许多闲着没事的人都来了,他们说自建国那天起,我们就来到了这里,率这些人来到这里,永远不出去,于是就和外界的人隔绝了。我看见他们的样子就是好人,不想在外界受干扰了,我于是就一家一家的去吃饭,家家都杀鸡做菜,我便用我勤劳的双手帮他们干活,在那里了几十天,我无时无刻想着家人,晚上觉也睡不着,于是我便拔山涉水的来到了那个山洞,上了去,我把这山起了名字是“桃花山外”。

世外桃园是和平的,我不想去打破。这次游桃花源是真的胆战心惊呀!例文三 梦游桃花园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捕鱼为职业,他有一天沿着这条路走,走啊走啊,忽然进入了一座山,山里有一些草,到处都是,我再往前走想到山的中间,看见山里有个小洞,我就进去了,里面有光,里面还很窄,仅容一个人进去,走有了一米左右,前面很亮,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整齐齐。

还有美丽的池塘和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我听见里面有人说话:“人们来往走这里,男女穿戴就像桃花源。

桃花源人见了我吓了一跳,问我从那里来,我就回答他们。人们就把我请到家里,杀鸡做饭对待我,人听说有这样的人来过听消息。我就停留了几天,告别离去。我一下子想起来我做的标记,想去都已经忘记我自己做回去的路,也没通向桃花林。

第五篇: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促进个性写作

平台互动方式促进个性写作

盘县板桥镇赵官中学

李文学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因缺少写作素材而无从下手,其实,这种情况,与写作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有很大关系。本学期,我主要是从写作前的热身活动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动中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乐于写作,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怎样做到这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

教师在给学生做热身活动时,可以创建两个平台,即:倒置性平台和标准性平台,让学生在两个平台上互动,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差生也能够享受集体的智慧酿造的成果,在平台互动中能够学到很多连自己也无法预料的东西。下面,我以“挫折”为话题,介绍平台互动方式的运用。

一,倒置性平台运用。教师用大屏幕出示活动主题:挫折。由这句话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写在小卡上,词语、短语、句子表达都可以,用手势表达所写内容个数。此步骤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如失败、困难、危险、打击、艰难险阻、崎岖、曲折、相关故事、俗语、名言、警句等,学生能够写出很多相关内容,为后面写句子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4人小组交换学习卡,浏览本组其他同学的学习卡,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语言表达,教师用蜘蛛图表示每组学生发言的重要内容,重复的

内容不写。

二、标准性平台的运用。学生以“挫折”为话题,选取一个角度,比如:如何面对挫折等,再写有关“挫折”的内容,用句子表达,1~5句,6人小组讨论交流本组成员所写内容,筛选1~2条重要、经典的内容写在大卡条上,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教师点评。由于有了第一步的铺垫,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一些经典的可以作为文章主旨的句子,好词佳句俯拾即是。例如: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只表明你尚未成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努力,只表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忏悔,只表明你需要吸取教训;失败并 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只表明你得到了经验;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无法成功,只表明你 还需要一些时间;失败并不意味着你被打倒,只表明你需要微笑面对;成功 的曙光 在成千上万次挫折后;挫折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历练;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没有挫折,何来辉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敢的心;勇敢地面对挫折,优雅 地迎接成功;挫折不是失败,它是为成功铺设的一条道路;失败是成功的奠基,挫折是成功的阶梯;成功 的秘诀在于永不放弃;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破茧而出的喜悦;我们不做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雨的摧残,我们要做蓝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勇往直前,绝不放弃;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放弃自己的音乐梦;……

三、片段作文练习。以“挫折”为话题,自选角度,写15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然后进行小作文评比,让前面两个平台活动的成果继

续发酵升温,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个性表达,又做到资源共享。限定时间,写作结束后,随机分组,每组8人,组内快速浏览,每组推选一名同学的片段作文在班上朗诵,学生点评,教师挑选精彩片段作文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

以上的热身活动,可以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拓展学生的升温空间,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发挥同伴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增强 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后进生不再害怕写作,使优等生更乐于写作和表现自我。

下载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数学课堂的运用 内丘四中 施梅霞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发散性思维训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发散性思维训练测试题 学过这个单元,你对散文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做做下面三段阅读题,试试你的掌握情况,对你的思维训练一定有好外啦! (一)雨的随想 汪......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韩雪梅 写作是以语言符号为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写作能力既是一种文学表达能力,更是一种借助于文学进行思维的能力。新课标......

    想像作文指导与训练

    想像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学会想象: 1.“O”像什么?说一句语句通顺的话。 2.用上“汽车、牛、我”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想象,就是“设想”,就是继续沿着同一种事物设想下去,......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范文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

    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感悟—鲜亮你的写作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的学生常常苦于“无材可用”、“无话可说”,甚至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认真想一下,其实“米”就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手中。平时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然......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读书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读《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有感 宜宾县育才中学 何伟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我于两年前买过这样一本数学专著《初......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 摘要:近年来,新派作文被引进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新派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