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7:1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贺州市平桂区道石学校黄玲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古典诗歌教学应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3.007 发散性思维也叫扩散式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新、更多可能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文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试做说明。

古典诗歌是一种表现艺术,它重内轻外,以不全为全,以不似为似,以不真为真,强调言近旨远、意在言外,具体表现为篇幅短小、简洁凝练。这些特点决定了读者鉴赏作品文本时必须依据诗歌的语言、意象主动地展开丰富的想象,俯仰古今,通过有限的文字去补充因为语言的高度凝练而在字里行间、意象之间形成的空白,再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思考各种可行的新颖独特的阐释方法,感受语言形象之外的种种情韵与意味。

一、纵向追想,钩沉诗歌文化思想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同一民族里,某一形象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沉淀,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个具有文化思想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时很喜欢用典故,以追求在有限的字句里表达更多层次的丰富内容。所以在鉴赏与教学时,可以把思维伸向远古的历史,把这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文化钩沉出来,这就是发散性纵向追想思维。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有这么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是写戍边将士突破重围、轻装追敌的情景。诗中的“易水”,也不完全是一个地理名称。因为“易水”这个地方,也有着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荆轲将要赴秦,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边上为他饯行。这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鉴赏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品味“易水”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把荆轲刺秦王时“易水送别”这一画面融合到李贺诗的情境中来,让学生领悟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二、横向联想,探究诗歌思想主题

从横的方向上,依照其相关部分与特点进行思考即为横向思维。中国古典诗歌意蕴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举事宣心,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构思,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创作。因而横向联想也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常用思维。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读此诗,谁都不会把“老鼠”形象仅就老鼠本身看,总要在这个形象之外去寻求相似性。很显然,诗人讽刺的是贪官污吏,因为老鼠和贪官在属性上有相似性。只有这样理解,才算是探究到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另外,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在同一民族里,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有稳定性。如“松鹤”象征长寿,“杜鹃”象征悲哀,“乌鸦”象征不祥,“梅兰竹菊”象征理想人格等等。所以鉴赏时也就不能就字论字,而需要横向发散解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有一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鸟”和“云”,照诗字面看,指的是自然界的风物,如果单就这个词而论,它还另有含义:鸟和云都常用来比喻人自由自在的品性,是隐逸的象征。诗人在独坐与山的对话中,从山上的自然风物中,领悟到了自由自在的人生意义!

三、局部扩想,丰富诗歌画面之美

由于篇幅短小的形式特点,古典诗歌用语往往都是以偏概全、以少总多、以小见大。诗中的表象,常常是不完全的:如用“干戈”代指战争,用“蛾眉”代指美人,用“扁舟”代指归隐。因此对古典诗歌的教学,也应该让思维由局部向全体扩伸,由点到面,点中求全,直到最后生成完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杜甫诗《月夜》有这么一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诗句只写了人的头发和手臂,可是谁读这诗句都不会这么想,也不能这么想。现实生活中,“头发和手臂”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离不开整个身体,读此诗句,我们会由这局部的“云鬟和玉臂”想出杜甫妻子这个人,此时她也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而睡不着,正在月光下徘徊至深夜。义如孟浩然诗《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里的“桑麻”,也不能仅是理解为自然植物,其实它是整个家事的象征。这是写宾主双方在闲谈农事,在极为融洽的场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归隐之乐趣,这样的想象,由点及面,把诗歌的画面整体扩大了,丰富了画面之美感。

四、逆向推想,深挖诗歌内在意蕴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实和虚、正和反、因和果、古和今、大和小、左和右、问和答等等,总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统一。而在诗歌艺术里,对这些对立的范畴诗人总是只写一面而隐去另一面,所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与教学,就可以运用反向思维,引导学生把诗歌没有写到的潜在的那一面补充出来,深挖诗歌的意蕴。如杜甫诗《石壕吏》云“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诗写了“老妪”与官吏的三问三答。生活中的对话总是有问有答的,而且是先问后答,一句也省不掉,而此诗巾的三问三答,把官吏的问话全省略了,只有老妪的答。因而教学时,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沿着诗中的“答话”引导学生推想出被省去的“问话”——吏问:“汝子哪去啦?”妪答:“三男邺城戍。”再问:“家还有何人?”义答:“室中更无人。”后吏怒:“反正得有人跟我走!”妪无奈答:“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从推想出来的对话巾,更能感知官吏是多么的蛮横无理,深挖到前文“有吏夜捉人”的“提”字的意蕴。

五、从无中猜想,品味诗歌韵外之致

诗是生活的切片,诗所反映的生活,不是现实生活的全体,只是一部分,目,这一部分也是由全体上切下来的。和生活相比,诗歌缺乏整体性。因此,“欣赏诗歌其实就是寻找被诗歌切割掉的那部分生活,欣赏诗歌的过程,就是在心理上不断向生活的全体靠拢的过程。”诗歌创作追求的是“文已尽而意有余”(钟嵘《诗品序》),而诗歌鉴赏则要求找到这“有余”。这需要读者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再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补充。由于补充这部分生活是诗歌没有表述出来的,因而这补充其实是读者的一种猜想,是在揣摩作者的言外意,是一种艺术上的再创造!这个猜想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品味到诗歌的艺术韵味,越能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如解读《诗经·芣苡》时闻一多就曾说过:“合上眼睛,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苡(车前草)都结子,满山谷是采芣苡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匡斋尺牍》),清人方玉润也说过类似的话:“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些都是超出作品文本内容以外的无中生有的猜想,它不仅根据诗歌的描述再现了手采茉苡、口唱山歌的集体劳动的热烈场景,还补充了人物、节候、风景等诗中所没有的内容。文学鉴赏最大的乐趣就在此,袁行霈曾说过:“沉浸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才能充分享受那鉴赏的乐趣。

第二篇: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杨伟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推动,能根 据既定的目的任务,展开主动的、独创的思维活动,通过一定的思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直觉和逻辑,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的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

小学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 中的各种知识。解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原有 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创造性思 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要精心设计和充分运用“发散点”,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

一.概念和语言发散

同一个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目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如“平均数”这一概念,在简单应用题中 称它为每份数;在平均数应用题中称它为平均数;在归一应用题中称它为单一量。通过这样的发散,使学生巩 固了已有的知识,并揭示出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多举实例说出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事物。如让学生说出属于除法的简单应用题有:等分除法;包含 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其中,等分除法是已知总数与份数,求每份数;包含除法是已知总数与每份数,求份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已知两个数,求倍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和这个数的几倍数,求这个数。通过这种发散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除法应用题,由部分扩展到了全体。

二.条件和问题发散

让学生设想出达到要求的各种条件。如要求“汽车每小时行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要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汽车行的路程和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路程÷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这 种发散训练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设想出根据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

例如:要修240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60米,余下的要8天修完。根据这些条件,可让学生 想出可以解答的问题:

①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②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

③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的工效提高了百分之几?

④全程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和方法发散

让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根据所给条件,突破固有的解题思路和思维定势,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

例如:“六(1)班现有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3,六(1)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说 出了不同的思路,找出了许多解法。

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

5+3=8 48×──=30(人)„男生

48×──=18(人)„女生

用归一的方法解: 5+3=8 48÷8=6 6×5=30(人)„男生

6×3=18(人)„女生

用倍比法解:

5÷3=1─

48÷(1+1──)=18(人)„女生

2 18×1──=30(人)„男生 3 用分数的方法解:

先求出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3÷5=──

5。

48÷(1+──)=30(人)„男生

3 30×──=18(人)„女生 5 „„

通过这类发散训练,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指导学生用一些特殊的思路,如还原、对应、转化、守恒、假设、消元、集合等解决某 些数学应用题。如:甲乙两个人共有存款320元,甲取出存款的80%,乙取出存款的75%,这时,甲乙两人共有存款70元,问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这道题用一般的解题思路很难解答,而用假设和对应的思想便迎刃而解。假设乙也取出了他存款的80%,则两人共取了320×80%=256(元),比实际多取了256-(320-70)=6(元),多出的原因是乙多取了存 款的80%-75%=5%,所以乙取存款的5%所对应的量是6元,于是可求出乙原有的存款数为6÷5 %=120(元),甲原有存款数为320-120=200(元)。

以上这些发散形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篇:谈谈发散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发散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众多新的信息,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又叫求异思维。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具有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具有产生多种新颖设想的能力;思维灵活,应变性强,具有创造性运用学过的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独特,具有独立思考,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发散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实现运用外语交际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独创性,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觉思维能力肯自学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用于探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下面我想谈谈发散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词汇讲解

1.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展开联想。外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因为词汇椒外语语言三要素之一。怎样进行词汇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单词掌握的一个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词往往有很多意思,但这些意思不能孤立地教,让学生孤立地记,因为这样孤立地学即使很快记下,也会很快忘记,只有讲这些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模块三unit2“raise”这个词为例,以其中的一种用法和词义作为发散点,回忆、联想、比较其他多种用法,举出例句,说出词义,然后总结。

2.引导学生从“一词多配”展开联想。从“一词多配”展开联想,可以扩大学生单词词义和用法,使之印象深刻,记忆增强。例如:是学生由look into(调查)联想到:look for(寻找),look up(查阅),look up to(尊敬)look at(看),look forword to(期待),look down upon(瞧不起),look after(照顾),look back(回首),look out(小心),look like(看起来像),look through(浏览)等。再如:由make up(组成,化妆,编造)引出be made up of(由。。组成),be made into(被制成),be made of(由。。制造),be madefrom(由。。制造),be made in(在某地制造),make use of(利用),make contributionsto(做贡献),make a decision(做决定)等。

3.引导学生从一个单词引出其他结构相近或意义相近的词。例如:likely(adj.可能的)引出结构相近的词like(vt.喜欢,prep.像),和unlikely(adj.不可能的),同时也可引出意义相近的词possible,probable.这样就由一个单词记住了其他的四个单词。再如:success(n.成功)这个词引出successful(adj.成功的),succeed(vi.成功)进而引出反义词failure(n.失败),fail(vi.未能,失败)。引导学生从前、后缀构词展开联想。

4、从前、后缀构词展开联想,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当学生单词量逐渐增多时,常常见到许多前缀和后缀。当他们掌握了这些前缀和后缀本身的含义和用法后,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

二、分析句子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采用了虚拟语气(虚拟语气表示所说的话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假象和建议),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愿望,以此假设作为开头,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作者的意图,最终达到真正理解句子的目的。例如:在讲解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the first aid,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老师质疑:这句结束语为何用虚拟语气呢?有的学生回答:Because the writer is not pleased with the situation,because he thinks too fewpeople in the country know first aid.有的同学认为:The writer thinks many people

died because the didn't know first aid.有的学生认为:The writer thinks everyone should know some first aid in order to save other people's lives.这来自多方面的答案,都是学生们自己通过思维感悟所得,其意义非同一般。再如:suddenly Pollyfelt a rough hand brush her cheek,and she heard a man's voice in her ear saying。sorry”(牛津英语必修3unitl Reading Fog),老师发问:what does rough mean?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 word to describe?Can it be used by another word?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Sl;lt shows this is an old man,s hand.S2:Beacause the oldman is blind,and he often uses his hand,so his hand is very rough.S3:Beacause thegirl's skin is very smooth,she is very young.这种讨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论答案如何,都应给与鼓励和肯定,使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一题多解”“快速联想”等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句型教学,一句多译成一句多形

在句型教学中,引导学生以重点句型以“发散点”,进行多种表达练习。要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型有许多种,这就为展开发散思维提供了条件。按“一句多译成一句多形”的要求展开,则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他们尽力造出所能造出的句子,获得更多的练习和经验。例如,在学生句型:Although the job may be difficult,I'll do it.告诉学生,本句可以用多种句型表达此意。Even though the job may be difficult,I'll do it.I'll do the job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it may be.I'll do the job whatever difficulty I may meet with.Difficult as the job may be,I'll do it.再如,I don't mind whether you go or not.Whether you go or not matters nothing to me Whether you go or not is the same to me.It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whether you go or not.又如,“这条街是那条街的4倍长”,可用下列几种译法。This road is four times the length of that one.This road is four times as long as that one.This road is three times longer than that one.四、课文教学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抽象的语言学习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语言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我在教牛津英语必修l unit3 Reading Dying tobe thin这篇文章中,要求学生提出如何保持健康的建议时(How to keep fit?),和学生一起联想:在英语中,给人提出建议有哪些表达法?学生发散思维,得出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例如:You are supposed to do.....?You'd better do......?You might as well do......?Whv nOt dO………?It's a good idea for you to do....?I strongly advise you to do......?It's nessary for you to do......?If you…..,I think it will be better....通过以上学生总结的句型引入,不仅让学生熟知英语提出建议的几种句型,而且让学生能够使用和掌握一些提出建议的方法,课堂在学生的讨论中也格外显得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达到了交际的目的。、五、发散思维在写作训练的运用。

高中学生最怕写英语作文,一方面是英语词汇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打不开,作为英语教师,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是每一位老师值得思考的话题。我去年在教高三的时候,试卷上有这么一道作文题是:What is true beauty?大多数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都无法动笔,为什么?原因是这个题目特别抽象,范围太大,学生无从下笔,不知从哪写起。

此外,在语法教学、听力教学,修辞教学等方面教师可以精心组织、策划、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与此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确定好进行发散思维的语言材料,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宽度。同时,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爱想、多想、会想。

总之,高中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不仅给学生替工了词、句、法的内容的学习,同时,还为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素材。教师应以课本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教案的每一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四篇:发散性思维论文:初探发散性思维在高中数学创新题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论文:初探发散性思维在高中数学创新题中的应

[摘要]通过2011年广州一模中的一道创新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探讨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探究问题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创新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学习兴趣 探索精神

何谓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观察、思考、想象,追求多样化解题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其显著特点在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即思考问题是应注意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爱因斯坦说过:“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同一个问题,就体现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造就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加大对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的要求。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创新题屡见不鲜,考察力度有增无减,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笔者从2011年广州一模的第13题切入,浅谈发散性思维在创新题中的应用。

一、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并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道新背景新定义型的带有设计构造型的创新题。所谓数学创新题是指考生没有见过的、没有现成的方法或解题模式可套用、设计新颖别致的试题,这样的试题能充分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考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要求考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进行推广和拓展,对未来的数学领域通过探索得到新的结果。常见的创新能力型问题有四种情况:①新背景与新定义型;②类比发现、拓展推广型;③知识交汇点新、设计形式新的问题;④设计构造型。而创新题的解题策略常有:

①新背景与新定义型──准确理解,把握“规则”; ②类比发现、拓展推广型──把握两类对象的类似特征或推广方向;

③知识交汇点新、设计形式新的问题──横向联系、旁推侧引、正反结合;

④设计构造型──确定构思方向,初步设计构造,验证是否符合要求,试验修正。

面对这样一道新背景新定义型的带有设计构造型的创新题,我们只需准确理解,把握“规则”或确定构思方向,设计构造就行。这道题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赋值法和构造法。

通过此例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的方法,还要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一题多解不仅能复习较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总结一般的解题方法,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负担,更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变的教学,往往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是时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产生奇思妙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上例用构造法是构造指数函数来解决问题,能否构造其它函数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呢?

通过此例可知,从一道题出发,通过逆向思维、探究新知、改变条件、引申结论、变化角度等手段,使一道题变成一类题,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的为例题而讲,而应充分的挖掘例题的内在本质,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题型等等,使学生在一题多变中学会思考,在复杂问题中学会随机应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感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变换题型,灵活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兴趣,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途径还有好多,如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观察、联想问题的教学,归纳、类比问题的教学,等等。由于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造人才必备的基本思维,因此,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成为教师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艰巨的长期的复杂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伦辉,曾群风.2011年高考连线(广东专版).广州出版社,2011.[2]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3]杨丽.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羊城出版社,2010.

第五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也叫求异思维或放射思维、多向思维。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进行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而发散思维则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也叫求异思维或放射思维、多向思维。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

一.要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6,第二根截去1/6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并说明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1/2等于1/3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1/2大于1/2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1/2小于1/2米,所以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具体数量”的认识,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就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小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了这样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5+5+5+5+4,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5+5+5+5+4=5×5-1=5×4+4=4×6„„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三.转换角度思考,注重对问题进行引伸和推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加以引伸和推进,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一条水渠,甲单独修要8天完成,乙单独修要6天完成,现在甲先修了4天,剩下的让乙修。乙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都能按照常规思路作出(1-1/8×4)÷1/6解答,教师要求用别的方法解答,学生一时想不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了:6×(1-1/8×4),6-1/8×4÷1/6,教师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并记上优分以资鼓励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又如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是发散思维的一个显著形式。逆向就是反着原来的或规定的方向,在数学教学中也就是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产生新的框架和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总结出第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后,教师可提出“根据这个结论,反过来想一想可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以上提问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辨析得更清楚,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示范的影响下,让学生养成对问题加以引伸和推进的良好习惯,其发散思维必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一题多解

提倡一题多解,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相关知识相互沟通,从而克服学生解题思路狭窄,解法单一等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甲绳长3.4米,乙绳长2.8米,两绳平均长多少米?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可以给出多种不同解法,如:(3.4+2.8)÷2(3.4-2.8)÷2+2.8 3.4-(3.4-2.8)÷2 3.4÷2+2.8÷2 通过比较,学生不仅知道哪种法最优,还加深了对平均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能使学生解题思路敏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应用题解题中,从多角度进行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以点带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了这样一题“发散思维训练”: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组织讨论:

①.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和妈妈吃了几分之几,谁吃的多?为什么?

③.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

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这一练习充分挖掘了题目的智力因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这一目标。就人文精神来讲,题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长辈、人文关怀等意识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

(三)、一题多议

有的题目,是同一个式子,有不同的表述意义: 例如:算式56÷7,就有许多种表述。

1、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2、56里包含几个7? 3、7除56,所得的商是多少? 4、56是7的几倍? 5、7与一个数的乘积是56,求这个数?

6、多少个7相加的和是56?

7、我有56块糖,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人得到多少块? 这样就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式子的意思了。

(四)、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就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不同结构应用题解答的训练。通常采用题组进行训练。例如:

1、一根钢管长18米,截去1/3,还剩几米?

2、一根钢管长18米,截去1/3米,还剩几米?

题组中的两题的情境相同,结构相似,数据也基本相同,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比较、分析,才能发现它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总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下载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周少琳 单位:新余市长青小学邮编:338000 内容摘要: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

    探讨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教学一直语文教学重点,而且也是难点,学生对于写作文也很感头疼,作文教学不但要逻辑性强,文学根底好,而且发散性思维也必不可少。发散性思维......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韩雪梅 写作是以语言符号为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写作能力既是一种文学表达能力,更是一种借助于文学进行思维的能力。新课标......

    《作文选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在作文思维上的缺陷和障碍是他们感到作文“难写”的重要原因,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作文选材思维进行专项训练。 2.......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 苟玲[精选]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川省 南江 苟 玲 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又称多维思维或辐射思维。......

    浅谈幼儿建构活动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幼儿建构活动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的一切都是新事,因此人生来就具备一种创造精神。判断一个人创造精神的发展,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个关键因......

    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詹昱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22 [摘 要]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数学课堂的运用 内丘四中 施梅霞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