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
摘要:近年来,新派作文被引进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新派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象的图画,醒目的文字,既使学生好奇,又使学生对这一术语有了初步的形象感知。关键词: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
正文:发散思维非常适用于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启迪习作思路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话题情境,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例如《我是小学生》教学片段,儿童围绕着“我是一名小学生”这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快速构思,各种奇特的意念不断涌现,且没有一个孩子是重复的。教师在一旁不做任何解释和提示,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学生。这种脑力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持续不断的创造意念,鼓励儿童大胆地将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这种智力激励方法,尤其是在写作思路指导的时候,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奇效。
发散思维实施起来看似很简单,只要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但如果不注意适当引导,很容易使得发散思维流于形式或效果打折。那么创意作文课上,我认为想象没有错。我们要告诉学生,在新派作文的课堂上,任何人的发言,都是无错的,哪怕觉得很荒谬,也不要轻易评论对错。而且人在安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奇思妙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告诉他们不要笑话狂妄的想象,很多时候,最狂妄的想象,往往是最有创意的,最受欢迎的。出格的想象,是为了引出更妙的想象。
发散思维是鼓励参与者任意想象、自由畅谈,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我们可以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先独立进行思考,开始时,在纸片上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记下一闪念的灵感,哪怕用一些简单的符号都可以。不需担心书写潦草,不要担心语法错误。当许多灵感陆续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其求异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让孩子们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厘清思路。思维导图,呈放射状,图文并茂,文字颜色多样,重点突出,有清晰的层次,使得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览无余。譬如,让学生创意未来的教室,学生的创意是零散的,无序的。教师先让学生将各自的创意,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让学生把各自的创意,贴到相应的思维导图区。这样,创意就被条理化了。
第二篇:图形创意之发散思维 说课稿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设计中的应用》说课稿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设计中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设计中的应用》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我所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规划教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广告设计》中理论基础篇。本教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特性、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通过分组增强学生合作、团结能力,提高思维设计技能。
1、从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意思维的方法,使学生们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比赛讨论法,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明白创意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能通过分析命题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创意活动。
情感与态度:通过讲授和练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从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特性、区别与联系
措施:用讲故事的方法举例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ppt课件展示创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总结绘出示意图引导学生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点
教学难点: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创意练习中的应用
措施: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加练习,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观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美术部二年级学生,他们以基本掌握了广告设计的能力,但是创意思维仍然有欠缺,他们爱想象但课堂上相对被动,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创意练习这一节,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更直观呈现教学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我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归纳并用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学习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法”相结合,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四、教学过程
1、回顾旧识、讲评作业,引入新课(3分钟)
以提问加分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回忆上节所学广告设计概论的相关知识;讲评学生作业,挑出两幅优秀的海报作品,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说明这幅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回归课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引入新的课题
2、讲授新课环节(20分钟)
以一段故事引入新课,这时学生兴趣较高,我将通过示意图和不同的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理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异同点及作用。这时学生可能不能完全掌握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特性、区别与联系,我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一些创意图片,并且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中的重点。
3、课堂练习,小组比赛(20分钟)
让分好组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圆形”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创意联想各20个,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同时让每组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善,参与的同学均加分鼓励
本环节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活动,加速学生动脑练习,让学生作业得到展示和认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布置课下作业(2分钟)
条形码得创意联想20个,每一件上品上都有条形码,条形码是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因为它的常见,更容易激发学生去改变它做创意的欲望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5、小结:
通过一节课的讨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多观察,养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善于比较的好习惯
第三篇:发散思维学案(本站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发散思维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思维定势和发散思维有关的基本知识;
2.培养主动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训练。学习过程:
一、阅读第一个故事,请问
1.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 2.很多同学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
二、知识小课堂
1.思维定势:就是习惯于用__________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呆板、千篇一律的解题____________。
鲨鱼和大象的现象告诉我们,思维定势可以_________动物的思维,使他们被一个很小的问题困住了。人也是一样。
2、思维定势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快地解决______________的题目,但也容易使我们产生思维的___________, 埋没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3、思维定势主要有___________型思维定势、___________型思维定势和___________型思维定势。
三、思维小测试
1.什么照片看不出照的是谁?
_________ 2.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
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谁走的最快?_________
4.什么地方的路最窄?_________ 5.一横二撇三竖四点,猜一字。_________ 6.你能以最快的方法将水变成冰吗?_________
四、小组活动:现在我们这里有六个任务,每组选取一个,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1).成语接龙:请你们小组的几个同学用顶真的方式做词语接龙的游戏,越多越好。注意:1.选择“四字成语”进行,要求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是上一个成语
的最后一个字。2.头两个成语已经给出。3.把你们的答案写在学案纸上。
心平气和------和平相处------
(2).看图起名字: 名字要包含图片所画的所有内容。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3).你能做到吗?
A、5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而且要是直线;
B、4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而且要是直线;
C、3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而且要是直线; D、2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 E、1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
(4).回形针的用途:回形针一般用来固定纸张,你还能想到哪些用途?请尽量列出来,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
回形针的用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奇怪的等式
给你们小组两个奇怪的等式,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发挥创造想象力找到等式成立的可能和事实OK!
4-3 = 5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故事创作幽默的结尾
A、一个人去看牙医,当他看到医生拿来的工具时,被吓坏了。医生为了使他安静下来,给他喝了一点酒,病人感觉好多了,随之又要了一杯酒喝了下去。这时医生问他:“这
次有勇气了吧?”病人在这个时候却大声说:……
病人究竟说了什么?请设计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个老先生在街上行走,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按门铃,但门铃太高怎么也够不到。心地善良的老先生停下来对小孩说“我帮你按吧!”于是使劲地按门铃,整个房子的人都听到了门铃声,小孩这个时候对老先生说:……
小孩对老先生说了什么?请设计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发散性思维与作文(教案,配课件)[最终版]
发散思维与作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话题作文上的发散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立意。
教学重点
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立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观看《小乌鸦喝水》导入,引出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作文中都不能墨守成规。
二、情景创设
通过“考考你”这个环节开启学生的思维。
出示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在理论上对发散性思维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指出发散性思维和作文的关系,以及在作文中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探索体验
1、思维大冲浪 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虎
蚕
哭
笑
2、小试牛刀
以“雪”为话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
3、大显身手
以牛为对象,类比于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四、实践尝试
1、赏析例文
2、作文
1、从“O”的外表和本质特征去联想社会生活,类比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构思立意,题名《“O”的断想》。
2、自己选择一个物体,运用发散思维加以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联系人生,写一篇文章。
五、课堂小结
第五篇:《作文选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在作文思维上的缺陷和障碍是他们感到作文“难写”的重要原因,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作文选材思维进行专项训练。
2.本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运用作文素材的能力,突破“无话可说”的思维瓶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构成了广度内容,聚合性思维构成了深度内容,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学习逆向思维法选材。3.了解几种创新文体。【教学策略】
1.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作文素材多维构思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通过课外作业使之熟练运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小组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讨论、质疑和探究;同时,各组在内部之间和外部之间进行思维互动,形成丰富、准确、创新和生动的作文思路;优秀思路公开“发表”,使全体同学能有所顿悟。
3.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评价方式,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近几次作文发现,多数学生作文不是思路混乱,就是口水话连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空话满纸;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故作深沉等等,老师总结同学们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说”和“不知怎么说”,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作文素材”和“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作文素材”。今天,我们专门研究选材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拓宽选材思路。
二、作文素材再认识,发现规律
其实,同学们作文首先犯的错误是选材太大,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为什么“无从下手”?因为,天太大了。比如,上次半命题作文: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有很多学生按命题人的提示选材过大,直接写“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走近学校”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所以写得空泛、笼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又是中学生作文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那么作文自然是低分了。此类文章可从小处入手,用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请同学们试着拟题。(先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
老师举例,结合学生举例归纳:如拟“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走近张老师”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也就是说作文材料来自生活,同学们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哪里?(家庭、学校、社会、书本),这样取材可以设立这样一个公式:(板书)取材话题:
①社会(人际、竞争、合作、企业、市场„„)②家庭(父母关系、亲戚、邻里„„)③学校(班级、同学、师生、宿舍„„)
④书本(文学作品、历史人物、影视作品„„)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公式再次补题(学生自由发言)
三、实践训练
这个公式可用于大部分的话题,自然起到化大为小的作用,有这样一篇材料:某建筑工地上有这样一条横幅:“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请以“质量第一”为话题作文。按上述方法先确定话题的关键词语“质量”,再进行分析: 选材:质量
社会:企业竞争→商场的故事(商场的兴衰、诚信经营)人的质量→骗子和诚实人的故事 家庭:家长、亲戚的为人修养„„
学校:教学质量、作业质量、学校设施质量、朋友的情谊„„
四、逆向思维法
这是大家常用的方法。它就是与上面既成的结论和事实作反方向的思考(其中主要包括反常规思维方法)。如:①“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②“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与“假如狐狸吃到了葡萄仍然说葡萄是酸的”。“近墨者黑”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近墨者未必黑”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人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来抵制环境的影响,因此,这种见解是站得住脚的。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这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常见的现象。但是,假如狐狸吃到了却仍然说葡萄是酸的(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甜),这正好说明了有些人贪欲无限,怎么会认为自己已经吃到甜葡萄呢?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逆向假设,就可以讽刺那种无止境的贪欲。同时,有的人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很满意,却又担心别人来分享既得利益,他怎么会说自己已经吃到了甜葡萄呢?于是便在吃到了甜葡萄后说“葡萄是酸的”,这种现象引人深思,这种分析及见解便有了新意。
请同学们再以“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为题就刚才自己选材用“逆向思维法”再次选材,如“走近某某老师”,同学们都想到的是老师的优秀,那么可不可以写一位老师的不负责任、不文明呢?以“社会”为角度选材,多数人想到的是名人,那么我选择街头的一个小乞丐、一个修鞋的大爷、学校的门房大叔„„了解他们的辛苦与幸福,不就有新意了吗?
五、文体的创新
上面已提到文章材料的出彩,是学生追求作文新颖的较佳方案,当明确的立意定下来后,便思考以何种形式表现为佳,除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老三篇,还有多种文体,引导将学生发言归纳:(板书)
1.①一般记叙文;②一般议论文;③一把说明文。
2.①抒情散文;②叙事散文;③并列式议论文;④人物传记;⑤通讯报道;⑥人物访谈节目。
3.①历史故事新编;②独幕戏剧;③寓言故事;④小小说;⑤科幻故事等。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总结的结构公式里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作时更顺手。在实际作文中,需要我们平日的精心分类积累与积极训练,从自己把握的材料中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立意、选材、文体,平时训练或考试时,打开思路,养成习惯,不死守老三篇。这样就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写出高水平作文。
七、作文布置
本次作文继续上次题目: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相信同学们会写出自己的高水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