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电大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大全
中央电大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
“农村卫生与健康”,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所开设的一门拓展课。本课程以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健康促进和预防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内容,促进农民大学生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促进和卫生保健的基本技能,并通过他们影响和带领村民,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农村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地区,不仅有城乡共有的多发病、常见病,还有农村常见的寄生虫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农业劳动中易发生的疾病。农民的卫生知识和保健意识较为缺乏,农民的健康观念、健康水平、卫生服务意识,关系到农村儿童发展、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设置本课程,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为农村非医学背景专业的学生开设“卫生与健康”课程,由于没有成熟的学科内容可以借鉴,搭建课程的知识框架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为实现上述提出的课程任务,拟提供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第二部分为健康和防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学时90,5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对于以种植类、养殖类、管理类为专业的农村大学生来说,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家基本的卫生方针和政策,农村卫生工作的的基本原则,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基本卫生知识生命知识以及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预防、医药安全与急救知识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
1.认识卫生与健康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
2.认识农村的主要卫生问题
3.认识中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与国家的卫生政策、法规
4.了解家庭、社区与生态环境健康相关行为,建立正确的健康观
5.认识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
6.掌握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
7.了解生命知识、常见病的主要危害,掌握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应在教学点有组织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参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调查访谈、健康实践以及完成形成性评价手册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学习者应制定学习计划,借助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文字教材并做学习笔记;看录像教材或VCD,听主讲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认真参加教学点的活动;完成形成性评价手册中要求的内容。
教学点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中起重要作用,建议按照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收看录像课、落实访谈及调研的活动、检查学习者学习的情况、并聘请乡医作为辅导老师,为学习者进行辅导答疑。
形成性评价培养学习者进行参与式健康研究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问卷或调研提纲,了解自我、家庭、村庄的有关健康与卫生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与建议,并进行实践活动。教学点应安排好形成性评价中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达到教学目标。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录像教材(VCD)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农村卫生与健康》,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思考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录像教材模块化设计,讲授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案例分析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大纲本文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健康的涵义
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三节农村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节农村的主要卫生问题
第五节农村卫生与健康的目的、任务
教学要求:
1.了解健康的涵义;农村卫生、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熟悉当前农村卫生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卫生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农村社区及其构成要素和社区服务
第二节农村社区卫生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第三节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策略
第四节个体与群体干预
第五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教学要求:
熟悉农村社区卫生的基本原则、疾病的三级预防、初级卫生保健、个体与群体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社区干预
(一)第一节社区干预概述
第二节社区干预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第三节社区诊断
第四节社区卫生计划
教学要求:
1.熟悉:社区诊断的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制定社区干预策略工作计划方法。
2.掌握:社区干预的内涵、社区干预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第四章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
第二节健康知识的传播方法与技巧
第三节健康行为干预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节当好健康的带头人
教学要求:
1.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
2.掌握:健康知识的传播方法与技巧、健康行为干预的方法与技巧
第五章 基本卫生知识
(一)——妇女与儿童健康
第一节 母婴安全与保健
第二节 母乳喂养
第三节 儿童生长发育
第四节 预防接种
第五节实践园地:17个家庭健康行为
教学要求:
1.了解:婚前检查和孕妇产前检查的意义;母乳喂养方法;儿童生长发育的测量。
2.熟悉:母婴安全与保健的内容;怀孕前和怀孕期的危险征兆;儿童辅食添加的方法;
3.掌握:中国小儿计划免疫程序;17个家庭健康行为。
第六章基本卫生知识
(二)--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
第三节结核病
第四节性病与艾滋病
第五节疟疾
第六节狂犬病
第七节寄生虫病
教学要求:
1.了解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
2.熟悉所介绍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危害
3.掌握所介绍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第七章基本卫生知识
(三)——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第一节心血管疾病
第二节呼吸道疾病
第三节腹泻
第四节糖尿病
第五节地方病
第六节常见心理疾病
教学要求:
1.熟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腹泻、糖尿病、地方病、常见心理疾病
的基本概念、危险征兆、对人体的危害
2.掌握:上述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八章基本卫生知识
(四)——医药安全与意外伤害
第一节合理用药
第二节常见中毒
第三节意外伤害
教学要求:
1.熟悉:合理用药的意义与原则;各类中毒的危险征兆、对人体的危害
2.掌握:常见中毒和意外伤害的预防
第九章基本卫生知识
(五)——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农村安全饮水
第二节营养与食品卫生
第三节村镇规划与住宅卫生
第四节农村厕所卫生与粪便无害化
教学要求:
1.了解水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安全饮水的危害,营养失调对健康的影响,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熟悉与水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村镇规划的基本卫生要求,农村改厕的具体要求。
第十章健康实践篇——参与式健康研究
第一节了解自我
第二节了解我的家居环境(问卷)
第三节了解我的村庄
(一)——考察村庄的主要卫生问题、发展问题(使用问卷)
第四节了解我的村庄
(二)——访谈村民、村干部、村医
第五节调查报告(我的村庄主要卫生问题、发展问题、建议与改进措施)
第六节健康促进实践论坛——建设富裕的健康家园
教学要求:
了解自己及其健康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自己家庭的卫生情况与健康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自己村庄的卫生情况与健康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
附录:了解自己的身体
第一节概述(人体的组成与功能)
第二节运动系统
第三节血液与造血系统
第四节呼吸系统
第五节循环系统
第六节消化系统
第七节泌尿系统
第八节生殖系统
第九节神经系统
第十节内分泌系统
学习要求:
1.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人体的调节机能。
2.熟悉:人体的构成;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心脏、肺、肝脏、胰脏、胃、小肠、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位置及功能。
健康实践篇-参与式健康研究(问卷、访谈、提出建议、参与改进等)
一、了解自我(3种方式,使用设计好的表格)
二、了解我的家居环境(问卷)
三、了解我的村庄
(一),考察村庄的主要卫生问题、发展问题(使用问卷)
四、了解我的村庄
(二),访谈村民、村干部、村医
五、调查报告(我的村庄主要卫生问题、发展问题、建议与改进措施)
六、健康促进实践论坛(健康促进基本理念、基本技能与基本操作)
第二篇: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论文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论文
学号:
专业:
姓名:张亚丽
为全面了解我所在村庄的卫生与健康现状,存在问题,了解群众的苦与乐,生活习惯和日常琐事,并从中分析出他们对群众健康的利弊影响,以及了解村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难度的主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动村卫生环境建设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村资料:郭铺村地处宁县早胜镇南部位置,辖区面积6.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1亩,居民小组6个农户510户,人口2238人,村主要产业以种植为主,发展年出栏1000头养猪场一个,年出栏十万养鸡场一个,村里有医疗服务卫生室2个,有健身乐园和篮球场等,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
环境卫生状况: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的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煤矿、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污水会影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要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变,除了提高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外,关键也要村委会的加大投入及农民群众的不断监督。
食品卫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活逐步改善,村民已经不只是满足于吃饱,而且要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已经不存在食品未烧熟煮透,操作污染,储存不当,或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室内空气污染:由于村民主要产业以煤炭为主,成分复杂的煤经高、底温氧化可以产生数百种新的化合物,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二氧化硫、多环芳烃、含氧碳氢化合物、氟化物。由室内烧煤做饭,取暖排放出大量的煤烟,以及致癌物质多环芳烃污染室内空气。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保证居室空气清洁,应开展改炉改灶工作,正确地组织通风,坚持合理的清扫制度和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发现的问题:家养宠物的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土狗的人多了,又因为农村有足够的院落空间,养猫养狗的甚至一个家庭养三、四只的,现在街上猫狗成群,而且繁殖快,从不接种任何疫苗。所以尽量减少饲养量,防止引起突发传染病的发生。
绿化问题:首先是环村林由于一直疏于管理,没有进行绿化安排,目前仍是荒山野岭一座,建议统一山林管理,既能美化村容、改善环境又能产生效益,另外就是违法使用耕田建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农村卫生与健康保护的基本措施:1强化基本的环境卫生,家禽(畜)圈养,禽(畜)舍干净,柴草、粪土、煤块堆放整齐,居室整洁通风,卧具干净、无异味,农药、化肥远离食物与水源,灶具、碗筷干净,厨房有排烟设施。2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用水。3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头发清洁,勤理发,一人一巾,每天洗漱,一人一刷,每天刷牙,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吸烟不酗酒,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4妇幼保健,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要预防接种。6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7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8关于目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
随着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农民群众健康需要的日益高涨,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群众的疾苦、缺乏卫生知识,以及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情况了解最深刻,如果普遍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将会大大促进农村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所以农村卫生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的健康,不仅是领导或村医的职责,而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参与。
第三篇: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论文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论文
学号:1043004466104 专业:畜牧兽医 姓名:李厚波
为全面了解我所在村庄的卫生与健康现状,存在问题,了解群众的苦与乐,生活习惯和日常琐事,并从中分析出他们对群众健康的利弊影响,以及了解村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难度的主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动村卫生环境建设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村资料:偏溪村地处宜章县浆水乡东部位置,辖区面积6.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1亩,居民小组17个农户510户,人口2238人,村主要产业以煤炭为主,发展年出栏2000头养猪场一个,年出栏十万养鸡场一个,村里有医疗服务卫生室2个,有健身乐园和篮球场等,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
环境卫生状况: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的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煤矿、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污水会影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要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变,除了提高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外,关键也要村委会的加大投入及农民群众的不断监督。
食品卫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活逐步改善,村民已经不只是满足于吃饱,而且要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已经不存在食品未烧熟煮透,操作污染,储存不当,或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室内空气污染:由于村民主要产业以煤炭为主,成分复杂的煤经高、底温氧化可以产生数百种新的化合物,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二氧化硫、多环芳烃、含氧碳氢化合物、氟化物。由室内烧煤做饭,取暖排放出大量的煤烟,以及致癌物质多环芳烃污染室内空气。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保证居室空气清洁,应开展改炉改灶工作,正确地组织通风,坚持合理的清扫制度和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发现的问题:家养宠物的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土狗的人多了,又因为农村有足够的院落空间,养猫养狗的甚至一个家庭养三、四只的,现在街上猫狗成群,而且繁殖快,从不接种任何疫苗。所以尽量减少饲养量,防止引起突发传染病的发生。
绿化问题:首先是环村林由于一直疏于管理,没有进行绿化安排,目前仍是荒山野岭一座,建议统一山林管理,既能美化村容、改善环境又能产生效益,另外就是违法使用耕田建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农村卫生与健康保护的基本措施:1强化基本的环境卫生,家禽(畜)圈养,禽(畜)舍干净,柴草、粪土、煤块堆放整齐,居室整洁通风,卧具干净、无异味,农药、化肥远离食物与水源,灶具、碗筷干净,厨房有排烟设施。2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用水。3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头发清洁,勤理发,一人一巾,每天洗漱,一人一刷,每天刷牙,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吸烟不酗酒,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4妇幼保健,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要预防接种。6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7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8关于目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
随着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农民群众健康需要的日益高涨,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群众的疾苦、缺乏卫生知识,以及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情况了解最深刻,如果普遍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将会大大促进农村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所以农村卫生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的健康,不仅是领导或村医的职责,而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参与。
第四篇:中央电大《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大大学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定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的制订依据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大专起点的工商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组织行为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远程教育教学需要,组织行为学教材应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使学员在学习中,能够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二、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一门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三、教学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文凭(主要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类专业)的从事企事业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四、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的人物和事件等要把握;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权变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后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企业管理的典刑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由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学科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使用的进度。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考核的 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分配
本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录像教材、课件三种媒体形式。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课件主要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为主,结合教材与考试,编制模拟练习。
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章 目 学时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9 个体行为 11 激励 12 群体行为 10 领导行为 10 组织行为 10 第七章 组织发展与变革 10
第三部分: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理论来源,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边缘性、综合性
(二)两重性
(三)实用性
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二)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三)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二、模型
(一)模型的概念
(二)模型的分类
(三)模型的结构
一、行为变量的测量
(一)量表
(二)变量的处理方式(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谈话法
(五)测验法
(六)案例研究法
第四节 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
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二、人性的假设
(一)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二)社会人的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四)复杂人性的假设
三、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重点概念: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 社会学 模型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的人 复杂人
第二章 个体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掌握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内容。
第一节 人的行为分析
一、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
二、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第二节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理论
三、个性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
一、气质差异与应用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差异
(三)气质差异的应
二、能力差异与应用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差异
(三)能力差异的应用
三、性格差异与应用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差异
(三)性格差异的应用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及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一)知觉的概念
1、社会知觉
2、个人知觉
(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二、知觉的组织过程
三、知觉错误
四、管理者知觉与管理方式
第五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一、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概念
(二)价值观的分类
二、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
(二)态度的特性
(三)影响态度的因素
(三)态度理论与应用
第六节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
一、职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
二、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三、职业生涯的选择
四、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
五、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人的行为的特征,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重点概念:个性 气质 能力 性格 知觉 价值观 态度
第三章 激励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激励的含义及机制,掌握激励的主要理论及应用,了解激励的模式及激励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机制
三、激励的作用
四、激励理论的发展
五、激励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工作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二)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
(三)公平理论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挫折理论
四、综合激励模式
第三节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一、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
(一)奖励组织所需要的行为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
(三)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
(四)激励时要因人制宜
(五)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
二、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
(二)奖惩
(三)工作设计
(四)职工参加管理
(五)培训激励
(六)榜样激励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激励理论作用、发展动向、分析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概念: 激励 需要层次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第四章 群体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及主要方法、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人际交往的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掌握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其他了解。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
(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体的类型
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一)个人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
(二)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
(三)群体的地位与作用
三、群体的发展阶段
定向、冲突和挑战、内聚性、迷惑、醒悟、承认六个阶段。
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一)观众效应;
(二)共同活动效应。
二、群体的规模
(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
(二)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三)领导班子结构。
四、群体的目标
(一)目标与群体规范的关系
(二)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三)目标的普遍性。
五、群体的领导
(一)多头领导;
(二)有效的群体领导人。
六、群体规范
(一)规范的概念;
(二)规范的形成;
(三)群体规范的维度;
(四)群体规范的功能;
(五)群体规范分析法。
七、群体压力
八、群体的内聚力
(一)群体内聚力的概念;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群体内聚力的测量。
九、外部环境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一、如何把个人的择优选择变成集体决策
形成群体决策可以采用下述四种集中个人意见的策略:
(一)简单多数策略
(二)等级累计策略。
(三)最小离差策略
(四)最优预见策略
二、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在群体决策中应避免两种不良倾向:
(一)“冒险转移”现象
(二)“小集团思想”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德尔菲法
(三)提喻法(哥顿法)
(四)方案前提分析法
(五)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三)人际关系的特点和功能
(四)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五)影响人际关系因素
二、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二)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三)人际关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三、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
(一)管理系统中职务关系的类型
(二)管理系统中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管理系统中的交往圈子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互利原则
(三)信用原则
(四)相容原则
五、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方法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二)社会测量的程序
(三)社会测量图解
(四)社会测量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六、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根据相互作用分析改善人际交往
第五节 群体冲突
一、群体冲突的性质
(一)冲突和竞争
(二)冲突观念的转变
二、冲突的来源
(一)沟通因素
(二)结构因素
1、规模
2、参与
3、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4、奖酬制度
5、资源相依性
6、权力
(三)个人行为因素
三、减少冲突的策略
(一)设置超级目标
(二)采取行政手段
(三)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
四、引起冲突的策略
(一)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
(二)鼓励竞争
(三)重新编组
第六节 群体之间的行为
一、影响属体之间的行为与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一)目标
(二)不确定性
(三)可替代性
(四)工作任务关系
(五)资源的共用性
(六)彼此看法
二、平行群体之间有效关系的形成(一)平行群体之间关系的诊断
(二)基本机制
第七节 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概念和作用
二、信息沟通的形式和方法
三、信息沟通的原则和要求
第八节 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概念
(一)团队的概念
(二)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二、团队的类型
三、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四、团队管理中的问题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分析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讲清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分析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理解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概念:群体 群体规范 群体内聚力 人际关系 群体冲突 团队建设
第五章 领导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信息沟通的概念与作用;其他了解。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与领导工作的作用
一、领导的概念
二、领导的实质
三、构成领导的要素
四、领导的作用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质论
一、对伟人论的否定
二、国外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三、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第三节 领导者的行为理论
一、专制、民主和放任的领导方式
二、领导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利克特的管理系统理论
四、两维理论
(一)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二)管理方格图理论
(三)PM型领导模式
第四节 领导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的模式
二、途径-目标理论
三、领导规范模式
四、不成熟-成熟理论
第五节 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一、有效领导的要求
二、科学地配备主管人员
三、科学地运用领导艺术
教学建议:以有关领导理论为主线,讲清领导的作用及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分析信息沟通在领导中的作用。
重点概念:领导 十大条件论 领导的连续统一体 管理系统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 PM型领导模式 菲德勒模式 领导艺术 信息沟通
第六章 组织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的概念、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意义、要素与程序;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工作设计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与后果、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一节 组织的概念与组织理论
一、组织的概念与作用
(一)组织的概念
(二)组织的要素
(三)组织的分类
(四)组织的作用
二、组织理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三)现代组织理论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概念
二、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四、组织结构设计
第三节 工作设计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二、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
三、工作设计的原则
四、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节 工作压力
一、压力的性质与反应
二、压力来源
三、压力的后果
四、应付压力的措施与方法
第五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作用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四、组织文化建设
一、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节 组织环境
二、组织环境的特性
三、组织环境的类型
四、组织外部环境
五、组织内部环境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的概念、类型、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要素、组织结构的类型;对比分析几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讲清工作设计的意义、理论与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及对付压力的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介绍组织文化建设意义及方法。
重点概念:组织 组织设计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 部门划分 工作设 工作压力 组织文化
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内容、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掌握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发展的 内容及措施,了解当代组织变革的关键问题及组织变革的趋势。
第一节
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一、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二、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
三、组织气氛的和谐性
第二节
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组织变革与对策
二、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
三、组织变革的对策
第三节
一、工作生活质量概念产生的背景
二、工作生活质量的概念
三、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
四、组织发展的概念及其价值观
五、组织发展的干预措施
第四节
一、当代组织变革的关键问题
二、组织变革的趋势
教学建议:讲清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分析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工作生活质量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
重点概念:组织变革 工作生活质量 组织文化 组织发展
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发展
当代组织变革的关键问题及趋势
第五篇: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使用)
一、课程名称:营养与健康
二、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
三、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四、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五、教学目的和任务
《营养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各营养素的功能,并且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和营养学知识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营养与健康概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影响生命的因素。
2.生命的基础。
3.人体的调理。
4.我国饮食面临的问题。
基本要求:
1.了解影响生命的因素和生命的基础。
2.了解人体调理与健康的关系。
3.了解我因饮食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营养的基础知识(20学时)
教学内容:
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矿物质。
6、水和纤维素。
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多的危害,以及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三章
合理的膳食(4学时)
教学内容:
1.膳食结构。
2.膳食指南。
3.平衡膳食。
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概况 2.掌握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以及平衡的膳食宝塔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营养与健康(4学时)
教学内容:
1.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
2.成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3.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基本要求:
了解和基本掌握不同阶段人群的生理变化、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
第五章
营养与疾病(4学时)
教学内容:
1.营养与糖尿病。
2.营养与肥胖。
3.营养与高血压。4.营养与肿瘤。
基本要求:
1.了解人体疾病概念、分类和危害。2.了解营养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基本掌握疾病的营养防治原理。
七、参考资料
(1)食品营养与健康.王俊东主编.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8年(2)现代营养学.荫士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3)公共营养师.葛可佑编.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9年(4)营养学.吴少雄主编.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
(5)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孙长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制订人:冉春玲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