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5 04: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第一篇: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是指那些能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国际会计审计业务或跨国会计审计业务的国际型会计审计人才。高校可以通过扩充现有课程中的国际性内容,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努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体现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基地,输出学生接受国际审计人才教育等方式,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审计人才。

关键词:国际化 会计审计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4-162-02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日益深入、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资本的不断融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和多样化,财务报告也越来越复杂,对审计业务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就业市场上,对拥有国际化背景的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高校开始刮起了一股与国外知名院校或办学机构联合办学、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之风,包括暨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纷纷开设了ACCA方向班。

一、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意义

(一)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与执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合日趋加强、经济合作逐渐趋于深化,国内的外资、合资、合作企业不断增多;同时我国像海尔这样的跨国企业不断涌现,对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使其适应国际竞争下的大环境,培养国际化的会计审计人才,已经上升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目标。

(二)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满足了的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或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范围内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以及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国际法律和惯例基础上进行,对开展国际会计审计业务的人员来说了解这些法律和惯例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经济业务的实质,才能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而开展跨国会计审计业务或在其他国家开展会计审计业务也促使国际会计审计人员应该做到对国际会计准则既熟悉又熟练。

二、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自己的教学团队

国内很多开展国际化会计审计教学模式的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由于本校教师存在语言和从业经验的问题,往往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要么直接从国外高校或联合办学的机构以交流的形式引入教师,要么从直接聘用有国际化业务背景的社会人员来进行。不管是哪种方式引进的教师,都存在着教学人员流动性大的缺陷。“外来的和尚”在这里出现了水土不服,也不一定好念经。从国外高校或联合办学的机构以交流的形式引入的教师,由于语言不通,也不熟悉我国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一时很难上手,等师生彼此相互熟悉了,一学期也结束了,教师的任期也到了,下学期学生又要面临新的教师开始新的磨合。而有国际化业务背景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实践经验为背景,讲授方式常常是跳跃性的,容易忽视对基础知识的铺垫,讲课方式往往很难被学生接受。缺少自己的教学团队,也加大了学校的资金负担。

(二)国内外会计准则与制度变更频繁,导致教学滞后

目前会计审计准则变更频繁,在各国范围内也开始向单一的会计准则趋同,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其终将会成为全球统一的公认会计审计准则。就目前的国内办学来看,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偏重对准则理论的解释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实践教材总结经典案例和对学生进行的有启发性的练习。在会计审计准则趋同日益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即使出版了既总结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能使其适应国内实际教学需求的实践资料,也往往因为一本资料从编写到完成印刷所花费时间太长,致使相关内容要么过时要么过于陈旧的现象频频出现,很难做到与国际接轨。

(三)重理论学习,缺少动手实践能力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完成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生教师要过语言关,学生要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对同一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背景,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使得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实务教学往往关注的太少。如学生不能独自完成对外币真假的识别活动,对国内外发票无法进行真伪的分辨,金额填写不够规范,点钞验钞的训练课时不足等,这些累积效应导致学生一旦被安排在相应的岗位开展工作,就很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而又由于过于偏重理论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往往缺乏对会计审计知识融会贯通的整合能力。

(四)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

国内高校在会计审计教学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诸如对案例进行分析、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已经编入了教学计划,但却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完善的标准,老师往往根据自身经验、结果、课时进度,自主灵活安排,一旦教学时间不充裕或不够就直接删减教学内容。相对数量的教师在教学中仍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近几年虽然在国内逐渐开始推广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知识点已经被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详细讲解,在相关书籍阅读方面又缺乏相应的硬性要求,学生只要完成了课下对教材的阅读,捋顺教师课堂上所讲授过的知识点,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教学方式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眼界过浅,动手能力不强、自学能力不足,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

(五)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不重视综合素质

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给出的平时成绩时习惯于考虑学生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等,在期末总评成绩时尽管也考虑到了平时的考核,但远远达不到能引起学生重视的程度。因为教学内容多、庞杂且有一定难度,期末考试所考察的题目对具体内容的考查过于重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往往被忽视掉或压根就没考虑,教师还需要就试卷内容提供完备的标准答案,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空间非常之有限。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既没有足够的压力,又缺乏足够动力去主动完成学习和思考,对其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三、加强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成立会计实践教学团队与双语教学团队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一支拥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对从事会计审计专业教学的任课教师来说,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要具备最新会计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其应尽可能的丰富,对国内外会计审计准则到做到烂熟于心,具备某些会计审计学科方面较高的学术造诣;其二是英语表达能力流畅自然,会计审计行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国内外的执行环境,这对于把会计审计教育提高到国际化进程的高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是教学能力强,尊重教学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历程,能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是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外语的运用能力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从国际化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外语并不是万能的,但不懂外语却是致命的。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些人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也能把国际商务做得初见成效,但这样的人并不多。另外,我们应该知道国际化人才并不是唯外语人才,二者是不能等同的,不是所有外语专业的人都能成为国际化人才或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潜在对象。实际上,高校培养的应是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国际会计审计人员,简称为“懂技术、会外语、能交流”。在此基础上,引用原版教材,要求学生直接用外文教材学习,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快速且透彻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兴趣。如清华大学1994年就将CGA教材融入国际会计系本科教育体系,缩短学生掌握国外先进、前沿知识理论的时间。

(三)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

1.开展种类繁多的校内实训。比如:(1)对常见的国际货币和汇率能熟练掌握,具备识别各种货币真伪的能力;(2)能辨别各种票据的真伪,尤其是发票的真伪;(3)掌握相关税法,具备纳税筹划能力;(4)掌握五大审计循环与内部控制审计。

2.到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目前会计审计专业的实习基地还主要集中在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年末和下一年年初,事务所都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大量的岗位实习。在实习岗位上,更方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及审计工作的作用,更深层次的领悟专业理论知识,对现行的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从理论升华到实践,同时对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也颇多帮助。

3.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前,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感受真实的执业环境和操作流程,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从学校学到的会计审计理论与模拟实践的教学知识,并对自身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以实习报告或毕业实习论文的形式呈现,把理论与实际操作、实践教学与实践实习强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部进行深入挖掘,应将重点转而放到讲解重点、难点和专题的框架结构上。这样学生要想充分掌握这些内容,除了认真阅读了解课本内容外,必须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到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完成教师课上要求阅读的参考书目。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翻阅国内外的各种权威报纸、杂志,来拓宽专业知识的层次和结构,防止理论知识和实践脱轨。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按能力分组进行,选择热点问题或某篇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报刊报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发表各自的看法,组与组之间就各自看法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辅导课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应该是会计审计课程考试时重点关注的内容,还应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学生的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30%~60%,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包括课后作业、课上随堂测验、期中小考、案例演讲、热点小论文、小组案例分析和课堂出勤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成绩评定。这些丰富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体现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便于学生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培养其独立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组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提高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反思和重新构建。通过完成平时作业,大量阅读最新的学科资料、报纸杂志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前沿理论,眼界开阔,所学知识不断得到更新。

重理论、轻能力;重专业、轻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上仍是普遍存在的。要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且具备国际视野的会计审计人才,通过引入英文原版教材、用国外的专业课替换中文专业课和增设语言课的方式仍是远远不够的。国内高校应从改变教学思想和理念入手,制定出符合本国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系统的课程框架和合理的课时安排,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只有这几方面协调配合同时发挥作用,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才不会成为镜中之花。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结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BC1213072。课题主持人及成员包括崔澜、孙玲、唐丽华、林丽、盛永志、周广秀、张力智]

参考文献:

[1] 贺宏.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外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1(14)

[2] 苏永玲.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责编:纪毅)

第二篇: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开放,需要教育的国际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厦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为厦外)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办中外合作班(校),面向大学阶段计划到国外学习的国内中学生。开设二类课程,一类是全面引入国际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毕业拿国际文凭;另一类是同时开设中外核心课程,毕业时可以拿国内和国际文凭。二是签约项目与组织交流,师生通过合作项目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培训、学习等活动,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友谊,推动学校办学国际化。

近十年来,厦外在这两种模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二、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

厦外自1981年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英语特色和国际化办学,英语教学重视口语训练、引进英国的原版教材、实行英语小班化教学(每班不到25人)。厦外以“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国际性复合型人才。2008年厦外成立国际部,积极引进国外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拓展厦外的国际化素质教育,逐步提升厦外国际化办学水平。

1.搭建十个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一是国家华文国际推广教学平台(厦外是对外汉语基地校);二是海外20所友好学校互访交流平台;三是世界名中学联盟(WLSA)培训平台;四是国际组织科学考察平台;五是多国教师“同课异构”平台;六是国际中学生项目、活动、竞赛展示平台;七是国内外知名高校“保送”、“直通车”升学平台;八是海外校友会平台;九是依托我校管弦乐团展开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厦外管弦乐团近几年到过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十是依托AFS、YFU和CPH等组织展开的国际交换生平台。

每年都有很多外国教育团体到厦外参观交流,每年厦外学生和国外学生都借助国际交流项目进行短期或一段时间的互访交流活动。交流推动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外注重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成为厦外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交流扩大了厦外师生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对跨文化的理解,为师生了解世界提供窗口和平台;交流增进了学生与外国学生的友谊。厦外与其友好学校交流项目大都由双方组织学生志愿者接收交流生到自己家里,交流生每天与志愿者同吃、同住,同上一堂课。朝夕相处和深度交流不仅为学生伙伴搭建了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扩大视野、了解世界的契机。每年也有十多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直通车”项目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鲁昂工程师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科学校、日本立命馆大学及日本立命馆太平洋大学录取。

厦外正像媒体报导那样:“对厦外师生而言,与国际友人打交道已不是新鲜事,在国际交流团来访高峰期,校园几乎像个‘小联合国’,中外学生一起上课、生活,感受不同文化。”“操场上,美国学生玩“绑腿跑”不亦乐乎;体育馆里,法国学生太极打得有模有样;教室里,菲律宾学生正挥毫泼墨练中国画„„短短一个星期,厦门外国语学校校园里多了不少‘洋学生’,来自美国、法国、菲律宾的交流团相继来访。此前,尼日利亚教育代表团、马来西亚校长访问团、美国哈佛西湖中学总校长刚刚结束访问。”

2.引进中外合作项目,为出国深造学生提供服务

为加强中美基础教育交流,引进美国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国际性复合型人才,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厦外于2009年秋季与美国林登高中合作创办中美高中实验课程班(每年招收90名学生),引入美国AP(Advanced Placement)、Honors、PLTW(Project Lead The Way)等课程。并提供英文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美国历史(US History)、经济学(Economics)、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课程让学生选学。AP课程涵盖自然科学、数学、英语、外语、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侧重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严谨研究习惯,是美国大学入学申请中最重要的评估项目;Honors课程强调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不同学术观点的创造性运用,是美国高中为优等生开设的课程;PLTW课程是美国高中和大学在工程技术、工程数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衔接课程,为未来的工程技术、工程数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大学教育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提前获得美国大学学分。中美班同时开设中美课程,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学制3年,学生修满高中学分,成绩合格,颁发厦门外国语学校或林登高中毕业证书。学生可申请入读美国大学,也可参加高考进入国内大学。自2009年开展这一项目以来,厦外已经有四届毕业生。无论是高考还是海外升学的学生都表现优异。海外升学的学生100%获得录取,平均每人拿到三份以上录取通知书,近80%学生进入伯克利大学等美国前50强名校或世界百强大学。

目前,厦外准备将中外教育合作项目提升为中外教育合作学校。在海沧台胞投资区、厦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厦外拟与英国卡的夫大学合作创办厦门第一所独立办学的中外合作学校,合作校面向国内外招收学生,开设国际课程,高中毕业后直接申请国外大学。

3.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中教育要“多样化有特色发展”。2006年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我校便确立了学生的“八大学习领域”: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学校开足开齐所有学科课程,每门课程归纳为“基础课程、外语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特选课程”五大课程类别之一。在学好基础课程和外语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潜质和国际化人才要求,自愿选择学习“以国内高考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外语类保送选拔考试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国内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申请海外大学留学必需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高中对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中学孔子课堂课程体系”等六大课程体系之一。此外,厦外还在高、初中六个年段开设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四个小语种班。形式多样的课程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4.借助多元文化的社团活动,提升师生各国文化的理解力

厦外除国际教育交流外,还借助全校性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体会、体味中感受各国文化,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国际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全校性活动每年举办两次,一是外语十佳歌手赛;二是为期近一个月的外语节活动。厦外学生会管理下的学生社团有五十多个,不少社团活动是在外语情景下开展,如模拟联合国协会和模拟商业竞争比赛。厦外已连续主办七届福建省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模联协会和商赛学生常年参加国内北大、复旦、外交、深圳等模联和商赛活动,模联协会联合世界顶尖大学举办“2013厦门外国语学校―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冬令营(SLP)”。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厦外组织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协会主办的全美高中生数学建模联赛(HiMCM)、由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比赛CTB(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大赛)。

5.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逐步推进学校办学国际化

推进学校学办国际化重要指标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在当下公办校人事制度未改变情况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是有困难的。厦外通过三个渠道努力打造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一是本土教师通过外派交流培训提升国际视野;二是招聘具有海外求学背景的教师到厦外任教;三是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经过多年努力,厦外已初步形成一支具有多元文化和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

2001年至今,厦外有近100位教师通过海外游学夏令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外培训,汉办组织的海外汉语教师选拔,姊妹校交流等渠道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泰国等国家访问,交流,学习,考察,有力地提升了本土教师的国际视野。目前在厦外任教的外籍教师有近3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

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打破行政班建制,实现走班制,更需要我们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走出有厦外特色办学之路。未来十年,仍然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坚持办学国际化,我校必将保持长久的增长动力,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中。

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困惑

目前,在办学国际化的旅途上我们也有三点困惑。一是如何主动适应信息化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深刻影响。“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可以依托信息化技术网上查询;“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可以借助远程视频和语音翻译等技术来完成。届时,语言交流能力、海外留学背景都不再是国际化人才基本要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变化。二是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公办校学生高中毕业后想到国外大学深造的需求。要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需求,学校就必须开设相应的国际课程,不少课程是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或外国教师的,这部分的费用学校很难承担,向学生收取是违规行为,让学生到社会补习机构培训既不便于学校管理,质量也不一定有保证。三是国际化教育是否应坚持体现在课程里、活动里、校园里。毕竟,完全割裂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于不同校园里、活动里,很难有较客观的国内外课程的比较,而一旦如此,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就成为一句空话。这些困惑都亟待解答。

(责任编辑甘璐)

第三篇: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研究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成果面向我国西部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及其人才需求,结合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特色,探索和总结了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教育实践,力求探索和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1)新型办学机制:教高[2001]6号文件中指出“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要进一步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如何结合本校实际,面向区域特点,探索适合软件人才培养的办学机制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国际化教育方式:当代软件技术及产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形态等均呈现鲜明国际化特征,要求软件人才具有在国际化环境下工作、管理、交流的能力.而传统软件人才教育难以满足国际化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

(3)现代软件工程教学及实践:现代软件工程教学注重软件系统设计方法与软件开发能力,体现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必须研究如何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培养方案和教学环节中创新软件工程教学活动,实施现代软件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4)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教高[2001]6号文件要求“示范性软件学院要把培养各类复合型软件人才作为重要任务 ”;国家信息化建设急需掌握主流软件技术且熟悉领域应用的复合型软件人才。怎样面向所在区域和领域信息化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还需探索与实践。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探索新型办学机制

依托软件产业园区:学院确定和实施了 “依托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国家软件产业与出口基地和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办学模式。组成学院理事会,协调合作办学,指导产学互动。

组织产学合作联盟:学院不仅与20多家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而且与多个重点国防科技单位组成产学研联盟,开展多形式的实质性合作教育。

(2)实践国际化教学模式

引进优化系列课程:牵头引进软件工程教育领域先进的CMU软件系统开发(SSD)10门系列化课程,并实施“夯实软件基础、强化网络编程”等优化。

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通过外文教材、外教授课、双语教学、开设英文写作、编写外文技术文档等途径实施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

对日软件人才定向培养:为适应对日软件外包增长需求,通过设立日语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聘请日籍IT专家、合作系列课程,实现对日软件人才定向培养。

学习国际软件规范:在课程内容更新、技术讲座、综合实训,参加国际化企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国际主流软件规范的学习和应用。(3)强化软件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体现工程教育理念:优化形成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体现现代软件工程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以及能力导向等理念。

递进式工程能力训练不断线: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企业实习的递进式软件工程能力实践体系;每学期均有实践环节;实训项目注重软件工程方法体验与训练。

软件工程师素养教育不断线: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组织软件设计团队竞赛、支持校园软件文化活动、国际化企业规范化实习等实施综合素养教育不断线。

(4)开展复合人才培养

注重知识与能力复合:依据学生原学专业背景,设置了“菜单式”课程体系,实现计算机专业/其他专业学生的双向知识复合;通过软件系统研制实践,强化软件技术与开发能力的复合。

面向领域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为适应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软件人才需求,实行“软件工程+X领域技术”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卫星测控软件、电子政务及其应用、航天/航空嵌入式软件以及藏族软件等工程硕士班等均为该模式。

3.成果的创新点

(1)面向区域/领域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并实施了“三依托”办学机制,有效实现产学互动,构建了适合现代软件工程教育的新办学模式。

(2)在国内首次引入和优化了国际先进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提升学生国际化适应适应能力,探索和实践了对日软件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方式。

(3)以现代软件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高层次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注重软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与实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提出并凝练了“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不断线、多样化素质教育不断线”的新教学组织过程。

(4)依据区域/领域信息化的复合型软件人才需求,实施和形成了“软件工程+X领域技术”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实现途径。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示范性学院健康发展,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经过7年的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保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健康发展,学院目前在校生1700多人;本科毕业908人,工程硕士毕业506人,培训职业技术人员和实习实训学员超过1200人;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和验收评估中均获得好评,名列37个软件学院前列;学校将该模式扩展到微电子设计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

(2)学生专业素养提高,毕业生获得产业界认可:本科毕业生累计编程(含文档)超过10000行,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明显提升;2007年以来学生共获省级以上竞赛等奖励80多项,其中200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获奖的10个队中,本学院2个团队获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年98%以上、国际化企业就业率平均57.6%;工程硕士在区域软件产业和领域信息化发展中起到骨干作用,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和贡献普遍得到认可。(3)教育部教改项目支持,其他政府部门充分肯定:软件工程专业3个专业方向成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门课程成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08年教育部批准“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建立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西安)基地”,科技部与教育部批准为“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陕西省批准建立了“陕西省动漫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教育创新经验得到推广应用:学院的办学机制、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等得到教育部中期评估和验收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教育部召开的示范性软件学院会议上介绍经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4个软件学院以及国外相关学校和教育机构到学院交流办学经验;我校2002年初制定的“办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决定”文件中的政策支持和改革举措,推广到部分软件学院。

(5)支持区域与领域软件产业发展:学院30%毕业生就业于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其中有108名毕业生成为西安地区对日外包企业技术骨干或业务协调工程师,直接促进了西安对日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定制培养的工程硕士毕业生多数成为为航空/航天军工科技领域的技术骨干;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综合素质受到10余个国外著名IT企业考察访问团的认同,促进其落户西安发展。

主要创新成果

1.引进优化国际领先的系列课程,探讨了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1)引进优化CMU系列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创新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基础。学院根据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04年9月牵头联合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引进软件工程教育领域先进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系统开发(SSD)10门系列化课程,其特点是“注重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注重软件设计案例教学、注重软件开发过程实践、注重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该系列课程成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已经历了多轮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大; 2005年6月经一轮实施后学院组成5个专门小组研究SSD系列课程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国际化、工程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其工程教育特征突出、专业理论基础较弱的特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优化。如:《数据结构与算法》(SSD5)增加了算法基础,搜索、排序算法等; 对《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SSD3)增加了面向对象概念、机制、多态分析等内容;对《数据库系统》(SSD7)中增加了嵌入式SQL、并发控制和形式化描述等;针对其现代网络通信原理简单,不仅在相关课程中补充了内容,而且独立开设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编程等系列课程;同时结合工程能力培养需要增加各类实践环节,加强了工程素质培养,不断丰富案例库等,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加适合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

(2)开设日语为一外的软件工程专业,实施对日软件人才定向培养

依据西安地区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快速增长需求,学院从2003年与中日IT发展中心合作开展“软件工程+日语+日资企业文化”的对日软件人才定向培养,当年向日本东芝、东洋等公司输送23名本科毕业生。与日本东芝公司、日本中央大学合作建设对日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先后聘请20余名日籍IT专家与教授讲授 “软件工程”、“日本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和“日本软件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设立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每年招收本科生50多名。同时为其他学生开设日语第二外语。2008年首届日语一外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被对日软件外包骨干企业提前一年全部预定。

(3)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强化外语沟通能力

良好的外语水平是是国际化软件人才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基石。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学生除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课程以外,3-4年级增设了英文应用写作、口语听说等必修课课程;本科和研究生外文教材占60%,双语教学课程22门,学院先后聘请21名外教全外语授课8门;学生完成SSD课程专业,参加国际化软件企业项目开发,均要求编写外文技术文档,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

(4)注重主流软件平台和规范学习,培养规格与国际接轨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和开发模式变革,国际上不断推出新型的软件平台与工具规范。为此,学院在保持课程体系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专业课程内容实行“每年微调、两年小变、四年更新”制度,并通过组织技术讲座、综合实训项目、参加国际化企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主流软件设计与开发国际规范的学习和应用;依据国际化软件企业对现代软件工程师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快速信息接受与处理能力等综合要求,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规格,使之与国际化要求与水平接轨。

2.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学生软件工程化能力培养

(1)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工程教育理念

为充分体现软件人才培养的工程化特征,在现代软件工程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等理念指导下,学院对以SSD系列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形成了软件工程核心课程群,并结合学科优势与行业或领域需求,确定了软件系统开发、数字媒体、电子服务技术、网络软件四个特色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图1)。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软件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软件工程方法与典型工程应用结合”。

(2)建立适应现代软件工程教育的教学团队

为使软件工程教育有效实施,学院采用专职、校内双聘、企业兼职、境外聘请多种方式按需选聘教师,建立了一支由90余人组成、具有国际视野和软件工程背景的多元化师资队伍,60%以上的教师具有大型软件设计与开发工程背景,其中1/4直接来自于学院建立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企业(图4)。例如,聘请国内知名软件工程专家、原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师吴广茂教授为教学督导组长,并讲授2门课程。

(3)建立 “三实”递进式软件开发实践体系,坚持工程能力训练不断线

实践教学与训练是软件人才工程化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学院建立以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企业实习为核心的“三实”递进式软件工程能力实践体系(图2),累计时间超过12个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均有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比例达到1:1以上,教学模拟与综合实训项目突出主流软件技术的综合应用,企业实习项目注重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软件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实现方法与评测过程,有效保证了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训练不断线,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取得显著效果。

(4)坚持多样化素质教育不断线,提升学生现代软件工程师素养

学院课程体系中包括知识产权、美学欣赏、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等必修课或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软件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数模竞赛和ACM程序设计大赛等,支持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软件技术俱乐部和校园软件文化活动,实施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团队精神教育;开设软件企业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到软件企业和应用部门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体系中要求在学生大型国际化企业实习,学习规范化软件开发管理知识等。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

3.面向西部地区和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开展复合人才培养

(1)组织“菜单式”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与能力复合

针对大二的转专业学生原专业背景、计算机及软件基础参差不齐等情况,将所有转专业学生分为电子类和理学材料类(数学、力学、材料、三航等)两大类,制定了模块化的培养方案。除了软件工程专业大

三、大四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外,两类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均增加了软件基础、程序设计方法与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专业基础课,针对理学材料类学生额外增加了汇编与微机接口、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系统概论等课程。在具体实践中,通过短学期办法使这些转专业学生能在两年之内完成软件工程专业三年半的培养内容,达到培养标准要求。

依据研究生原学专业背景和领域需求,设置并实行六个“菜单式”课程方案(图3),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扩展领域知识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补充软件基础;通过应用软件系统研制实践,在知识复合基础上,强化软件开发能力与解决应用问题能力的复合;针对藏族软件硕士班学生计算机与软件基础薄弱,制定了 “预科补基础+培养个性化”的特定培养方案,安排专职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强化软件基础,提升汉语水平和程序设计能力等,经过4年多的努力,13名毕业生成为藏族地区计算机软件工程教育骨干。

(2)结合不同领域特点,实施个性化培养模式

为适应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软件人才迫切需求,学院充分发挥根据学校 “三航”特色,实行“软件工程+X领域技术”的培养模式。

 ● 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合作卫星测控软件工程硕士班,突出分布计算系统和可信软件设计,增加了航天轨道学以及现代测控技术发展课程。研究生论文课题结合新一代卫星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前已为该中心培养71名软件技术人才,大部分成为该单位的技术骨干。

 ● 与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合作开设电子政务与应用工程硕士班,培养方案实施网络/软件技术与IT项目管理结合,以培养政府应用部门的CEO为目标,不少学生带着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或扩展的技术问题,在学习中与老师研讨,部分学生学习期间就成为所在部门或单位的信息化项目主管。

 ● 与航天科技集团和中航集团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面向航天/航空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工程硕士班,在突出构件化嵌入式软件设计和基于模型的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基础上,扩展了航空/航天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仿真以及航空航天电子综合化等领域知识;85%以上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面向具体领域应用需求,结合对口单位的具体科研或应用项目。目前总计招收学生220名,已毕业的41名大多数成为有关研发机构中层技术领导或技术骨干。

4.依托产业园区,组织产学研联盟,保障工程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国际化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依据地处西部区域及隶属国防科技领域的背景,建立并实践了“三依托”(即依托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与软件出口基地及依托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产学研合作联盟”(图4)相结合的办学机制。

通过与依托单位和联盟企业的紧密合作,及时了解产业动态,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相关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联盟企业通过选派工程师授课、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软件设计竞赛、技术支持与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与学院开展合作,提升学生的工程开发能力;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聘请外教授课、开展专业教师培训等,可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与航空航天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软件技术领域应用的场所,可有效拓展学生的领域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成果取得的成效(1)引进课程得到扩展,教学模式校内推广

牵头引进的CMU系列课程,在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连续5年的专项支持下,与CMU Icarnegie教育质量控制中心合作,推广到10余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授课量已超过40000人/课,培养专业化教师400余人/次;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等在校内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得到直接推广。

(2)教育创新经验得到推广应用

学院的办学机制、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等得到教育部中期评估和验收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软件学院依托高新开发区,„,形成了软件人才教育与IT产业互动发展的优势格局,已与国际知名大学和IT公司开展了具有实效的国际合作教育,与国内多个软件企业落实了合作办学基础,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坚持教育过程中‘三不断线’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软件学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教育部召开的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评估总结会上介绍了经验,并分别在2006年示范性软件学院工作会议和2008年示范性软件学院领导、教师培训班上作了题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课程体系引进与优化》的专题报告。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4个软件学院到学院交流办学经验;我校2002年初制定的“办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决定”文件中的政策支持和改革举措,推广到部分软件学院。

(3)人才培养成效受到教育部和政府部门充分肯定

学院的软件系统开发、电子服务、数字媒体3个专业方向于2007年被批准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 “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软件工程”2门课程成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08年学院成为教育部“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国家外国专家局依托学院建立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西安)基地”,科技部与教育部批准学院为“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陕西省在学院建立了“陕西省动漫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示范性学院健康发展,培养模式得到扩展

经过7年的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保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健康发展,学院目前在校生1700多人;本科毕业1198人,工程硕士毕业506人,培训职业技术人员和实习实训学员超过1200人;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和验收评估中均获得好评,名列37个软件学院前列;学校决定将国际化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微电子设计人才培养中,将软件学院扩展为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取得良好成效。

(5)学生专业素养提高,毕业生获得产业界认可

本科毕业生累计编程(含文档)超过10000行,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明显提升;2007年以来学生共获省级以上竞赛等奖励80多项,其中200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获奖的10个队中,本学院2个团队获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年98%以上、国际化企业就业率平均57.6%;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和贡献普遍得到认可。

(6)支持区域和领域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学院30%的毕业生就业于西安地区,其中近100名毕业生成为西安地区对日外包企业的业务骨干;为中航集团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培养研究生91名,23名成为机载软件产业主要骨干,19名成为卫星测控所测控站站长或主管工程师,其中为中航集团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培养的工程硕士中,7位获得研究员职称并担任科研处长或研究室主任等重要职务。

学院成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吸引国际著名IT企业落户西安的窗口,50余家国外著名IT企业到学院考察办学和人才培养情况,其中多个国际著名软件企业在西安高新区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机构,推动了区域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论文

一、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从概念上看,管理会计要融合财务与业务两方面工作,不了解业务,不熟悉业务,从根本上讲也就无法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业务,更谈不上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独立或组合使用,进行各业务模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进一步控制资源错配的风险。从会计的发展看,随着电网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及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以及《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的应用,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会计工作从业务后端或末端渗入业务过程、业务前端成为可能,由此也间接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是指包括专业知识复合、专业能力复合和企业管理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其特点是一专多能,能够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比较常见的有现场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复合型,生产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复合型,营销业务管理与收入核算复合型,审计与财务稽核复合型等。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通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一般具备扎实的会计、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知识交融程度高,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并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二是财务管理思维的创新性。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可以通过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和升华,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发现和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三是财务管理成果丰富性。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具有宏观性思维,能发现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而且在微观思维上能准确发现管理漏洞、内部控制缺陷及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并将财务管理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现状

近年来,电网企业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跨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储备、内外培训及实践磨炼等多种机制,使得财务队伍的知识层次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财务人员仍存在自我要求不高、知识结构单

一、能力水平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尤为缺乏。

(一)自我要求不严,工作态度和能力欠缺

当前,少数财务人员缺少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意愿,后续教育和培训流于形式,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观愿望和能力不足,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没有争先创优理念,管理深度浅,问题分析力度不足,从管理会计工作提出的决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工作认可程度不高。同时在日常业务学习中,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对财务管理方法、理念、案例及会计知识、税务知识等掌握不扎实,对财经纪律执行不严,缺乏依法、依规理财理念,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形成诸多短板。

(二)知识结构单一,管理视野狭窄

虽然近几年电网企业一直在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对财务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除组织财务人员到一线生产、营销、基建等岗位交流学习外,也注重从生产、基建、营销等专业岗位储备财会人才,安排转岗到财务岗位。但财会队伍中仍有一部分财务人员受年龄、学历影响,仍局限于原始凭据审核、会计凭证审核,缺乏对生产、营销、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习惯用传统的财务眼光和思路做事,财务管理视野狭窄,成效不明显。

(三)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运用,在电网企业内部,遵循业务与财务系统高度集成、业务协同处理的原则,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贯穿电网公司各级,并全面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运维、工程管理等生产经营主要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建立有效接口,实现对设备资产信息、电量电费信息、财务资产信息等各种海量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运用。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财务工作环境和以往大不相同,相应的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加。在现代信息系统面前,部分财务人员感到陌生和茫然,管理手段和方法明显落后,由于缺乏信息化应用技术,无法有效进行管理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分析模型搭建,对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业务在线稽核、财务数据云处理等存在畏惧畏难心理。

(四)创新意识不足,惯性思维潜行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宏观视角和全局思维,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难以打破惯性思维,在财务工作中过多地注重微观层面问题,缺乏敏锐的宏观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法治等高度和角度去评价微观专业管理中所碰到的问题,也就难以从宏观上、总体层面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财务信息和管理建议。

(五)财务思维固化,跳出专业看问题能力不足

虽然电网企业财务部门每年都有不同的业务知识培训,但部分培训内容成效不明显,财务人员仍存在思维固化,方法单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当部分财务人员仍以会计核算为主,离不开三张表,分析基于财务数据取数,由于财务数据是按科目来管理,而实务是按照事项来管理,导致财务和业务脱节。提出的问题也以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主,不能揭示业务层面及体制机制性问题,而且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大多也就事论事,不能准确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因分析。

三、创新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人”是财务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决定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因素,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是电网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多专业背景复合,多岗位历练,培养出一批精通财务、业务,熟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这需要电网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在核心价值观塑造、自身定位等方面同步提升。

(一)创新培养机制,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新的财务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用新的视野来看待财会队伍建设,牢固树立起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一是完善财务人才中长期培训机制。在制定和推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会业务后续学习任务的同时,制订三年、五年财会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每年培训计划,加大学习培训的必要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激发财务人员参与学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财务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团队。二是增强财务培训知识的复合性。除了财务、营销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培训外,财务部门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宏观知识的培养,开拓财务人员宏观视野,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谋划财务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引领和价值发现的功能。三是丰富学习内容。开展菜单式培训,业务培训与典型经验、管理创新案例相结合,ERP系统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如在财务内部稽核实践中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理念,在大数据分析与使用中将财务模型搭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提高财务培训可操作性。四是拓展学习教育途径。建立横向、纵向交流机制,组织内部培训、公司内部跨部门讨论、对外考察交流、参加外部培训及论坛、轮岗或暂调业务部门培养锻炼、到上级财务部门业务挂职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开阔财务人员视野,提高业务素养。

(二)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团队活力

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除了引进之外,更需要单位的内部自我培训和引导,这需要各级财务部门在人事制度中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鼓励能者上、庸者下,才能营造财务人才百舸争流的良好氛围。因此,各级财务部门应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目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和能上能下的代谢机制,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科学配比老中青财会团队,激发财会队伍活力。此外,财务部门还应该为财务人员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业绩导向的制度环境、学有所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励的创新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如鼓励财务人员考取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税务师等,并为取得上述高级职称或资格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和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条件。

(三)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完善自我管理理念

一个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需要以自我管理理念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职业发展、个人定位、会计后续教育、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中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全方位的自我突破和全新定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自我管理是人类的另一场革命。实际上,自我管理理念要求每一位管理会计人员都要像CFO一样的思考和行动。要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一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敢挑大梁,勇挑大梁,不仅能从财务上着手查找问题,也能从业务中发现管理问题,从数据分析中发现体制机制性缺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二是在会计后续教育中,主动学习,自动加压,不仅学习财务、税务专业知识,而且多触及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更新思维模式。

(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财会队伍职业化建设需要各级财务部门拥有一套科学的、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这套评价指标体系使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脱颖而出,不仅在财务管理业绩上取得丰硕的成绩,同时在财务人员成长平台、经济考核等多方面也有一定的收获。一要确立以能力、业绩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标准。抛弃传统的以学历、资历为首位的评价标准,改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二要完善财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对财务人员德、能、勤、绩、廉等进行考核,需要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形成平时考核、关键时期考核、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统一的考核系统。三要开展复合型能力的多种考核。AICPA(1999)年提出的对会计职业的三种核心胜任能力,可以作为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评价基础。一是功能性胜任能力,包括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发展和加强功能性胜任能力的有效技术;二是个人胜任能力,包括职业风度、问题解决与决策制定、协作、领导、沟通、发展和加强个人胜任能力的有效技术;三是广阔的商业视野,如战略性/批判性思维,行业/部门的视野,全球/国际视野,资源管理,法律/规章视野,市场和客户关注度及发展和加强广阔商业视野的有效技术。

第五篇:国际化研究论文

国际化方面的研究是为了促进中国更好地向国际化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国际化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国际化研究论文一

摘要:我国媒体在全球化浪潮下,没有把握住机遇及时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地方媒体国际化的现状令人堪忧,比如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开拓海外市场的紧迫性;多数地方媒体资金不足,难以支撑其进军国际市场;国内外的文化差距使得地方媒体国际化之路崎岖坎坷;国家政策的限制使得地方媒体海外采集力低下且对外传播内容固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地方媒体自身应该作出努力推动地方媒体国际化,如改变已有的观念,用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传媒业的发展,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实现跨媒体、跨平台的国际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地方媒体 国际化 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渐深入,外国媒体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我国国内的地方媒体将要遭受着来自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双重夹击。在这样的状况下,地方媒体势必要紧跟着全球化的潮流,进军国际市场以谋求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而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上来讲,地方媒体的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其本身的发展壮大,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以及话语权。本文将通过湖南卫视的国际化之路来分析我国地方媒体国际化的现状,探索地方媒体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一、地方媒体国际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地方媒体目光短浅,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紧迫感

对于传媒业来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6亿人口的强大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累计创收626.94亿元,同比增长14.12%,其中中央级创收120.27亿元,同比增长5.97%;省级创收363.87亿元,同比增长21.60%;地市级创收87.41亿元,同比增长5.47%;县级创术55.39亿元,同比增长3.0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方媒体是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其收益是可观的,这样的收益状况使他们自我陶醉,没有意识到开拓国际市场对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2、地方媒体经济实力不够雄厚,难以支撑其进军国际市场

即使中国传媒业在整体上收益较高,但远远没有达到暴力的地步,有些传统报业甚至入不敷出。以广电媒体为例,广电媒体成本过高,这体现在设备更新过快,人力资源负重过大,很多广电媒体难以实现盈利。此外,中国广电媒体是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与县级之分的,而地方媒体和国家级媒体贫富悬殊是很大的,这在上一点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而在我国地方媒体当中,也仅有沿东南部沿海地区一些广电集团如上海、深圳一带有资金实力能够进军国际市场,而内地也只有湖南广电集团实力比较雄厚。另一方面,传统报业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本身入不敷出,更别提拿出资金投资国际市场。

3、文化差异使得地方媒体国际化困难重重

首先,不同国家的文化造就了各异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不同意味着外国的受众无法理解、无法欣赏我国的文化,而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们适合什么需要什么。比如,有些国外的脱口秀节目,其实我们觉得不好笑而他们的观众却笑得前仰后合。其次,语言的差异使得我国媒体的海外受众有限,我国很多向外拓展的媒体做的是汉语节目,这类节目的受众多是些海外华侨。而对一些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受众理解汉语节目有困难,因此会损失很多的海外受众。此外,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大,更多的是国外传媒集团看中了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各种形式不断倾销自身产品,从近年来湖南卫视引进《爸爸去哪儿》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可见一斑。

4、我国地方媒体海外采集力低下

受审批限制,现在省市级媒体向海外派驻记者还受到相当大的政策影响。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仅在香港派驻了记者站,其他省级台几乎没有海外采集力量,一旦国际重大事件发生,大都依靠连线新华社、CCTV或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地方媒体没有海外阵地,没有覆盖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就不能第一时间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效信息,阻碍了地方媒体的国际化发展。反观CCTV,作为国家电视台,CCTV一直是中国电视媒体外宣的“国家队”领队。从1984年起,CCTV就开始建立驻外记者站,2008年,为了提高国际新闻的自采率,启用了欧、美中心记者站,使其成为具有独立采编制作播送能力的境外报道中心,以此推进其国际化战略。

5、专业人才的匮乏

关于驻外记者的人才问题,同样是地方媒体国际化的关键。驻外记者不但要对驻在国有相当的了解,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这项交流工具。对于驻外记者新闻素质要求则更高。一个真正负责任的记者,不应该违背事实,机械被动地按政策规定报道什么,怎么报道,而应该根据自己的采访和观察,独立的判断是非,忠实地反映事实情况和大胆地进行分析报道。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记者应该是一个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又能独立作战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二、以湖南卫视为例探析地方媒体国际化策略

1、湖南卫视的国际化雄心和视野。早在2006年,湖南卫视便开始在各个场合宣称要“走向国际”;2007年,湖南卫视大步向国际市场迈进,2007年底,更是推出了英文版网站,力争抓住奥运年这一空前的机遇在国际战略上着重发力。从湖南卫视雄心勃勃提出要“走向国际”至今,湖南卫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推出了英文版网站,2009年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也在全球开播,2008年,湖南卫视开始承办“汉语桥”中文比赛,打破传统对国外赛区全程拍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又使自身媒体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近几年来,湖南卫视更是不断加强与国外媒体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文化多元化。一方面,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展现中华文化风采,建立民族品牌,自2008年湖南卫视接手承办《汉语桥》,湖南卫视一直致力于借助这样一个交流传播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吸纳外来优秀文化与经验。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从2013年10月11日开播以来,广受好评。节目采用中韩合办模式,在借鉴韩国原版节目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老敬亲的理念。这是这是国外节目模式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实例,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种精神应该要发扬光大。把对于初次引进的节目而言,这不失为拉近和中国观众距离的好方法,不仅使节目更加接地气,也吸纳了更多的海外受众。

3、跨媒体,跨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媒体竞争的压力下,湖南卫视不满足于做一个节目生产与播放的平台,而开始从业务层面的全面差异化战略转向了公司层面的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2009年,湖南广电与盛大网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有限公司,主营电影与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与相关衍生业务,两者的合作,将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从而让湖南卫视轻而易举打通了新媒体产业链。除此之外,2009年,湖南卫视和金鹰网合并,并且推出了“芒果TV”,芒果TV在整合湖南广播电视台和芒果传媒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内容、创新服务应用、拓展传播领域、完善用户体验,开辟新型视频传播业态,贯通视频生活应用,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网络电视品牌,为湖南卫视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4、人才培养国际化,重用外籍主持人。主持人作为联结观众与节目的桥梁,是节目收视的保证。湖南卫视重用外籍主持人,全世界搜寻优秀主持人。例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群“天天兄弟”,堪称国际化的主持团队,其中矢野浩二和小五金恩圣分别来自日本和韩国,他们在其本土早已有大批的粉丝,这能够为《天天向上》吸引不少海外观众,促进其节目的国际化进程。湖南卫视向国际上引进的主持人不在少数,李慕白则是湖南卫视国际化的最好代表符号,李慕白在2008年“汉语桥”比赛中表现惊人,一举获得第七届“汉语桥”美国赛区第一名,从何获得湖南卫视高层赏识并成功签约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李慕白成为了湖南卫视对外的一张名片。外引主持人的人才战略为湖南卫视储备了众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扩大了湖南卫视的受众群,提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知名度和价值。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和发挥相对应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提升我国媒体在国际上影响力现在看来瓶颈在于我国的地方媒体,因此地方媒体的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这样地方媒体国际化困局下,我国地方媒体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而湖南卫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值得各大地方媒体学习与借鉴。

国际化研究论文二

摘要:

本文从企业国际化战略内涵入手,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模式。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运营向全球运营开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开展进程来看,根本表现为:在范围上是由小到大;在运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因而,我们能够将企业的国际化了解为一个双向开展的过程,即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层面。内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引进、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等;外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同时,企业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全过程、多渠道、多方式的联络,企业国际化从初期的技术、设备的进口开端,经过内向的国际经济联络,既为 企业将来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根底,又间接将企业与国际市场相衔接。另外,这种联络不只仅发作在初期,出口和跨国战略联盟实践上都表现出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严密联络。

从国际经历看,一国所处的经济开展阶段决议着企业国际化的开展规律与趋向。依据邓宁的投资开展周期理论,一国人均GNP数值的程度,与该国直接投资的开展状况存在如下关系:

邓宁是在研讨了67个国度1967年~1975年间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的关系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即一国的对外投资情况与人均GNP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人均GNP的增加,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向。从这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开展的实践状况来看,这一理论在剖析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处的开展阶段与该国经济开展程度(以人均GNP表示)之间的关系方面,根本契合各国直接投资的开展规律。

假如将中国的投资开展过程对比上述投资开展周期理论,以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划分投资开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1979年~1991年阅历了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范围都很小,粗略计算得出,这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均匀年增长率为11.15%;1992年以来,处于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范围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范围,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时扩展的负数。据计算,1992年~200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匀增长率在40%以上。2006年中国人均GNP打破2000美圆,到2010年将到达或超越3000美圆,按邓宁的直接投资开展周期理论,我国已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时期,即作为外资母国的位置显著上升,作为东道国的位置相对降落。

此外,依据有关国际机构对2007年~2011年中国资本流出入程度的研讨,直接投资输出输入将阅历一个严重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经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化开展。由于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入的速度,固然对外投资净额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是负数,但数值将开端减小。2005年中国应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差额到达670亿美圆的峰值,2006以后,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净外资流入绝对值呈逐年递加趋向。到2011年,我国吸收外资929亿美圆,对外投资540亿美圆,差额将减少到209亿美圆。这正是投资开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的典型特征。

数据来源:Columbia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World investment prospects to 2011: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challenge of political risk”

那么,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国际化运营形式选择呢?

第一,要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起企业竞争生机。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根底。它不时调整和优化企业一切者、运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竞争力需求主客体联动,树立能给企业形成动力和压力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有一个培育竞争力的根底条件和生长环境。基于这一点,就市场竞争而言,就是要制度创新,经过树立现代企业制度革新体制、转换机制、激起本身进步竞争力的内动力。

第二,要鼎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竞争才能。企业竞争才能取决于多方面的要素,在中心竞争力的各种才能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是具有抢先技术且不时创新的中心产品,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才能,是要构成自主学问产权的中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

第三,要培育塑造文化肉体,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表现企业竞争实力,加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能够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中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如今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来。

第四,做好海外目的市场的选择工作。分离国内企业的实践状况来看,目前企业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广阔开展中国度市场的需求,在技术的适用性上更强。同时,从动态的角度看,在企业实力得到积聚的前提下,国内企业也能够将眼光转向兴旺国度,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而,“从边缘到中心”“乡村包围城市”能够说是海外目的市场挑选过程中的首选之策。

第五,要采取按部就班的市场进入方式。就国内企业而言,缺乏关于海外市场竞争状况的理解,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是搅扰其海外扩张的主要瓶颈。因而,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就采用了渐进性的战略,从低风险、低控制的进入方式,逐步向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过度。关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贸易方式(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依然是进入海外市场的首选。这不只有利于控制出口渠道和出口产品的价钱,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控制海外市场信息,积聚国际营销 经历,培育国际运营人才。

第六,充沛运用利基战略。国内企业自身也是一个从比拟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利基战略常常是一种有效打破国外市场的竞争战略。利基战略是以专业化战略为根底的一种复合战略,能够看成企业跨国运营,并不时生长壮大的竞争战略选择。该战略的本质就是分离本身优势,寻觅市场缝隙,集中力气进入,专业化开展,并成为抢先者,完成市场浸透,同时树立各种壁垒,不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就恰当地运用了利基战略,它并未直接向GE、惠尔浦等企业占优势的200L以上的大型冰柜发起攻击,而是在美国市场开发出了从60L到160L的各品种型的小型冰柜和设计新颖的酒柜,然后再思索市场的全面浸透。再如,格兰仕的微波炉制造、万向集团的万向节消费,都胜利地运用了这一战略。这一战略选择对广阔中小企业的跨国运营更具自创意义。

第七,树立战略联盟。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力气都比拟单薄,关于我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度而言,更是如此,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关联企业之间能够结成企业联盟,充沛应用企业外部的”共享”要素,发挥各自异质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历,构成一种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当前一个可行的计划就是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中国同行业的抢先企业,组建行业集团,尽快培育出几十家具有自主学问产权、中心竞争力和相当范围的外乡跨国公司。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在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行业集团,具有共同的优势。由于一切的活动筹划、计划运作等是完整市场化行为,不会给一些国度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位置以借口。同时,由民间组织出面组建行业集团具有很强的灵敏机动性,有利于从分散的公司向大企业集团逐渐平稳过度。

第八,要鼎力推进人才战略。在加快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的同时,要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外乡人才的培育,加强企业综合实力,进步国际竞争力,构成企业的中心竞争优势。

总之,由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尚属年轻,在向海外投资扩张和开发海外市场中,需求在理论和总结本身经历的根底上,学习和运用兴旺国度跨国公司胜利的经历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同时,要从中国国情与企业开展需求动身,创新中国企业跨国运营的战略管理形式。中国社会经济开展的多样性决议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开展形式的多样性,也没有一种形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必需从国情和实践动身,自创、吸收,最后创新开展出合适本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形式。

下载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方案研究

    一、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中大庆联谊、银广厦、红光实业等重大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来自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民事诉求不断增加。但是,如何认定上市公司和注册会......

    美的人才培养策略

    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建立和完善事业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认识问题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认识问题 看这篇文章如果累着您了,我先说一声“Sorry”!我请你吃饭,地方你挑。行了吧,气顺了吧? 2007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提出,要力争用10~15年......

    金融市场国际化研究论文

    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可兑换货币间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到1998年4月底,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持续上升到1.49万亿美元,比......

    贫困山区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策略研究

    贫困山区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策略研究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1、改进和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各用人单位必须保证人才教育培训费用,对上级组织和用人单......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5篇范例)

    摘要:为更好地满足于旅游酒店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旅游酒店的用人需求,并据此调整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酒店实际......

    “两廊一圈”战略西廊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终版]

    摘要:云南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在开放办学的思想指导下,以“两廊一圈”战略为指导,深入研究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的改进方式,对促进云南和沿边开放地区法律教育,使高校......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摘要】 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审计教学中增设审计模拟实验教学阶段和环节,既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不失是高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