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文化》课程教学大纲(14春)
《法律文化》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春)
王娜娜
前言
第一章
法律文化概论 第一节
文化与法律 第二节
法治与法治文化 第三节
法律文化
第二章
图腾中的法律文化 第一节
图腾与法律文化 第二节
怒目獬豸与中国法律文化 第三节
蒙眼女神与西方法律文化 第四节
其他各国法律图腾
第三章
文学中的法律文化 第一节:法律与文学
第二节: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法律
一、从《三国演义》评“桃园三结义”
二、从《水浒传》看梁山好汉的法律意识
三、从《西游记》读猪八戒的救赎
四、从《金瓶梅》析西门庆的“营生”
五、从《红楼梦》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三节:西方古近代文学与西方法律
一、《安提戈涅》中的法律价值
二、《悲惨世界》中的法律悲剧
三、《威尼斯商人》中的法律悖论
第四章
宗教中的法律文化 第一节
宗教与法律 第二节
基督教法文化 第三节
伊斯兰教法文化 第四节
佛教法文化
第五章
谚语中的法律文化
第一节
中国谚语中的法律文化
一、不知者不罪
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三、人随王法草随风
四、无谎不成状
五、法多不灵,楔多不紧
六、多嘴的法官不用脑 第二节
西方谚语中的法律文化
一、你有权保持沉默
二、法官的操守如同皇后的贞操
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泡是最有效的警察
四、任何人不得食他人而肥
五、听取隆著者,也听取卑微者
六、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七、任何人不得因为思想而受处罚
八、紧急时无法律
九、法官老的好 律师少的俏
十、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十一、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
十二、法律应当被一切人理解
十三、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十四、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十五、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十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第六章 电影中的法律文化 第一节 电影与法律
第二节 《秋菊打官司》的法律文化解读 第三节 《刮痧》的法律文化解读 第四节 《守法公民》的法律文化解读 第五节 《失控的陪审团》的法律文化解读 第六节 《律政俏佳人》的法律文化解读 第七节 经典法律电影推介 第七章
经典个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一节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二节 辛普森杀妻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三节 美国政府诉微软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四节 齐玉苓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五节 孙志刚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六节 张先著案的法文化解读 第七节 邓玉娇案的法文化解读 附:律师为您解读维权中的法文化 后记
第二篇:文化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020028《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 cultural market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 学 时: 64讲课学时:48实践学时:16
学分:3.5适用专业及层次:市场营销与策划;大专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一)性质
文化市场营销学是以文化企业为中心,以满足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文化产品的营销规划、价格制定、渠道扩散、销售促进为主要内容,研究文化企业如何想把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有效地送达文化消费者的全部过程的一门学问。
文化市场营销学是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与文案、文化产业创意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拓展性学科,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化产品市场化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宣传、开发、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学科支撑。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文化市场营销的观念,熟悉文化产品的属性;文化产品的营销特点;练习写作文化产品营销策划书,初步掌握掌握文化产品营销策划流程,文化产品营销策划书写作技巧和要求,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二、课程的学时、学时分配
课内学时为64课时,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 绪论(3课时)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营销
第二节 文化市场与文化市场营销
第三节 文化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文化市场营销环境(3课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 文化市场的微观环境
第三章 文化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调查与目标选择(3课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营销的信息系统与信号分析
第二节 文化市场调查
第三节 文化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四章 文化市场机会、细分与定位(3课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机会
第二节 文化市场细分
第三节 文化市场定位
第五章 文化市场竞争者(3课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待业竞争
第二节 文化市场竞争者
第三节 文化市场地位战略
第六章 文化市场消费者(3课时)
第一节 文化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文化消费者的满意与忠诚
第三节 关系营销:文化消费者的获取与维系
第七章 文化产品营销组合(5课时)
第一节 文化产品营销规划
第二节 文化产品价格规划
第三节 文化产品的市场扩散通路
第四节 文化产品的促销策略
第八章 文化企业营销管理(4课时)
第一节 文化企业的营销策划
第二节 文化企业的营销管理方式
第三节 文化企业的营销组织
下编
第九章 图书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图书市场构成要素与需求特征
第二节 读者购买行为
第三节 图书市场营销规划
第十章 报业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报业市场与市场营销
第二节 读者需要与购买决策
第三节 广告客户满意与赎买行为
第十一章 音像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音像业的中国现状与国际趋势
第二节 音像产品供需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音像市场营销的路径
第十二章 演出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演出的组成阿素与类型
第二节 异军突起的旅游演艺市场
第三节 演出要素与营销的关系
第四节 演出服务的营销方式
第十三章 娱乐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娱乐业概述
第二节 娱乐业营销
第十四章 文化旅游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文化旅游的动机和行为指向
第二节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节 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
第十五章 会展市场营销(3课时)
第一节 会展营销要义
第二节 中国会展营销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会展营销策略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下列基本概念:市场营销、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市场信息系统、文化 机会特征和类型、文化市场竞争者、文化消费者行为、文化产品、图书产品与市场、报业市场与报业营销、音像市场营销、演出市场、娱乐市场、文化旅游市场、会展营销等。
理解文化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念、研究方法、文化市场宏观和微观环境影响因素、文化市场机会、文化市场细分与定位、文化消费者的满意与忠诚关系、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文
化企业营销管理方式等基本知识和理论。
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文化市场营销策划的流程、文化企业产品营销策略、文化企业产品定价策略、文化企业分销策略、文化企业促销策略。懂得运用文化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认识和分析文化企业营销中的问题,进行文化企业营销策划。
四、实践环节
(1)课堂实践: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案例分析、营销策划等实践类作业,并由学生制作成ppt进行演示和讨论。
(2)模拟实践: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营销实战模拟训练。、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课程实训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10%。课程实训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60%、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文化市场营销学》,李康化著,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
《文化市场与营销变革》,李康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七、说明
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课外实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大纲制定人:陈恒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0-9-26
第三篇: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执笔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法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法律思想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Thought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42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12 学 分:3 开设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法学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关于中国古代、近现代法律思想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者、哲学家李泽厚说,之所以对传统保持尊重和敬意,是为“保存本民族的生存经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丰富资源对于今天的法治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思想更是法律文化的核心。中国人对法律的认识,对待法律的态度,在处理法律与其它社会关系的关系时的选择,比如法律与政治,与权力,与伦理,等等,也都可以从传统的法律思想中找到答案。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国民性格,都可以从这里面发现它的遗传基因。掌握中国法律思想史,对于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发展,掌握一些重要的学派思想和价值理论,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分析研究各种法律思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为今天的法治提供有益的经验。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3课时)教学要点: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神权法和宗法思想占统治地位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的内容和神权法思想的变化,以及周公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概述
二、神权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功能
第二节 西周对于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明德慎罚思想
二、礼治思想
三、周公思想的影响 考核要求 掌握:
1.夏、商、西周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 2.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 3.何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思考:
1.为什么说周公法律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源头
2.中国夏商周时期神权法思想与西方神权法思想的有何变化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12课时)教学要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这时的学术界学派林立,思想活跃。本章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掌握儒、道、墨、法的思想,研究其法律思想,探索其理论价值。掌握本章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注意各学派之间的比较研究,比如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道家对于人定法、对于礼德的态度,儒法对于道德和法的不同态度;二是要注意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今法治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儒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孔子
一、礼与仁结合的思想
二、德主刑辅的思想
三、为政在人 第二节
孟子
一、仁政思想
二、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
三、尊贤使能和徒法不足以自行
四、重教化、省刑罚
五、性善论 第三节
荀子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礼法起源论
二、重礼思想
三、重法思想
四、贤人治国论
五、性恶论
道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
老子和庄子
一、崇尚自然法
二、抨击人定法
三、无为而治和愚民政策 墨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墨子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法律起源论
三、立法原则
四、司法原则 法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六节 商鞅
一、重法思想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论
三、刑无等级的思想
四、重刑思想和以刑去刑
五、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第七节 韩非
一、韩非法制观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
二、以君为主,法术势结合
三、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韩非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考核内容 儒家学派 掌握 孔子礼与仁结合的法律思想 2 孔子的德主刑辅思想 3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 4 孟子的仁政思想 5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观 6 荀子的礼法起源论 思考: 孔子为政在人思想的影响 孔子父子相隐思想对于当今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 3 荀子对于孔孟思想的发展 4 孔子无讼法律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道家学派 掌握: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2 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 思考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意义和影响 墨家学派 掌握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思想 2 墨子一统天下义的法律起源论 思考: 比较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 2 墨子法律思想的消极因素 为什么作为显学的墨家法律思想后来失去了影响力 法家思想 掌握: 商鞅刑无等级的思想 2 商鞅的重刑思想 3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韩非以君为主,法术势结合 5 韩非的人性论 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思考: 法家法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我们今天所谈的法治的不同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过程。由秦朝的法家思想,到汉初的黄老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法律思想。这一思想的最终确立,使得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封建正统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三纲五常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原则;二是主张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第一节 秦始皇与李斯
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二、维护极端君主专制
三、崇尚法治,推行严刑峻法 第二节 贾谊
一、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
二、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三、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权思想
第三节 刘恒
一、奖励农耕,轻徭薄赋
二、约法省刑,去严除苛
三、严于律己,虚怀纳谏
第四节 董仲舒
一、罢黜百家与独尊儒术二、三纲五常说
三、德主刑辅说
四、《春秋决狱》与原心定罪 第五节 王充
一、批判君权神授与天罚论
二、主张德主刑辅,反对专任刑罚
三、法律观上的命定论 掌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 2 何谓春秋决狱 3 何谓原心定罪 4 王充法律上的命定观 思考: 董仲舒对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 如何理解《春秋》决狱对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影响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3课时)教学目的:从东汉到隋朝的建立,是中国封建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要掌握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正统的法律思想以多样的形式出现,先后出现了强调名法、崇尚玄学和注重律学等不同的理论主张。重点掌握张斐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曹操
一、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政为先
二、唯才是举与选明达法理者持典刑
三、赏罚分明,以法治军
第二节 诸葛亮
一、审势立法,厉行法治
二、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第三节 杜预
一、“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立法“必审刑名”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例”
第四节 张斐
一、“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
二、《刑名篇》的内容和意义
三、若干法律术语的界定
掌握 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2 “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
思考:1 中国古代律学与西方中世纪注释法学的区别 2 张斐对于律学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3课时)教学要点: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立法趋渐完善,礼法结合已用法典形式固定下来。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唐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了解李世民、柳宗元、刘禹锡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 唐太宗
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
二、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
三、纳谏任贤
第二节 韩愈
一、道统说与人性三品说 二是“自生”说
三、礼法兼用,以礼德为先
四、“君言必信”,“法令大行”
第三节 柳宗元
一、国家、君主与法律起源论
二、反对天罚论和司法时令说
三、礼法统一论
四、定经界,核名实,均赋税 第四节 刘禹锡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
二、先富后教,止狱措刑
三、理大罪,赦小过
四、慎选司法官吏
掌握:1 韩愈性三品说的法律意义 2 解析柳宗元的司法时令说 刘禹锡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 思考:柳宗元的礼法起源论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6课时)教学要点:我国的封建社会到了宋朝开始已经进入衰落时期,与宋元时期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在法律思想方面有几个特点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其中要注意朱熹理学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宋时期改革法律思想家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
包拯
一、立法当以恤民为本
二、肃吏治,选清官
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
第二节 王安石
一、革除弊政、因时立法
二、创立善法,抑制兼并
三、礼法兼用,德主刑辅
四、“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五、“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第三节 朱熹
一、“法者,天下之理”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
三、变法改革与人治
四、义理决狱,明谨用刑
五、恤民与省赋
掌握:1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2 朱熹法律思想的内容 3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4 义理决狱
思考:为什么说朱熹的法律思想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封建社会晚期的主要形态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法律思想(5课时)教学要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进一步衰落的时期,统治者加强了思想上的钳制,法律思想方面也进一步显示出各种文化的冲突,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明清时期背景的前提下掌握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的特点,尤其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丘浚
第一,圣人制法的起源论和“养民”、“安良”的目的论。第二,德礼刑政,始终相成的立法并用说。第三,立法为民和“明理”守法论。第四,“民穷犯法”的犯罪论。
第五,原情定罪、慎刑恤狱的刑罚论。
第二节 黄宗羲
一、批判君主专制
二、君臣共治
三、学校议政
四、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五、工商皆本 第三节 顾炎武
一、唯物主义哲学
二、批判君主专制
二、思想与经世致用之学
三、立众治之法,以礼为先,疏法省刑
第四节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天理寓于人欲”说。
二、“趋时更新”,因时立法。
三、“必循天下之公”的立法原则。
四、“法贵简而能禁,刑贵轻而必行”。
五、任法与任人结合,严以治吏
掌握:1 黄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法律意义 2 黄宗羲学校议政的思想
思考:明末清初中国法律思想启蒙与西方近代法律思想启蒙有何异同 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5课时)教学要点: 自1840年到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强烈影响的时期。本章的学习就是要理顺中国近代历史上法律思想变革的脉络和历史背景,主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和君主立宪思想,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和“权能分立”说。
第一节 梁启超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思想
二、提倡民权和君主立宪
三、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节沈家本
一、重视法理学研究
二、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第三节 孙中山
一、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 二、五权宪法与权能分立
三、锐意改革法律制度 掌握: 沈家本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2 孙中山权能分立的思想 思考: 沈家本对法律文化近代化的历史贡献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异同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授课学时:54
学
分:3
二、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践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与难点】
1.大学生活基本特点;培养优良的学风 2.大学生身负的历史使命。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2学时)
1.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的主要内容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课的方法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4.适应人生新阶段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6.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业与思考】
1.结合自己的感受,总结大学新生活的新变化。
2.从自身素质的结构情况来看,有哪些值得加强和改进? 3.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的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参观海尔工业园或青岛港等知名企业
【学习思考】
1、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履爱国主义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4.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忠诚的爱国者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观赏爱国影片“首席执行官”
2学时
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康有为故居(课余时间完成)
【学习思考】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应怎样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3.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4.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大力弘扬和自觉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要求】
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处境。【重点与难点】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人生价值大拍卖
【学习思考】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谈谈你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都很“实际 ”,你认为“为人民服务”还能否作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
6、有人说“顺境使人颓废,逆境使人成功”,请谈谈你的理解。
7、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思考与讨论: 黄志全表现出怎样一种人生价值观?谈谈你的感受。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目的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二择其一,课余时间完成)
1、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根据校区分散特点,规定三校区学生自愿组合就近分别到社会福利院(浮山校区)、午山小学(崂山校区)、栈桥栈道(鱼山校区)至少做一次公益活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思考】
1、人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
4、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的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目的要求】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模范。【重点与难点】 1.社会公德要求
2.在公共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律规范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5学时)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校园道德文明面面观
【学习思考】
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3、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目的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重点与难点】 1.职业道德要求 2.家庭美德要求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课余时间完成)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 【学习思考】
1、如何正确理解职业的涵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4、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5、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在我国结婚有哪些条件?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目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重点与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3.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现身说法”活动
【学习思考】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谈一谈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在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掌握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重点与难点】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犯罪构成 2.程序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7学时)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
旁听庭审(浮山校区、鱼山校区分别由教师组织到市南法院、青岛中院;崂山校区由教师组织在本校区法学院模拟法庭)【学习思考】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的原则? 2.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3.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法律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法律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法律基础英语》
开课专业:监狱劳教系
教学时数: 64
考核方式: 考 试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业务的拓展,涉外法律业务逐渐增加,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外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了人才需求的主流。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正在倡导的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是高职高专教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实现彻底创新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将尝试能够体现这一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的探索和实践,将与具体行业主要岗位(群)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以强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法律基础英语内容,在结合应用法律系、司法技术系所开设的不同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实现与学生未来岗位所需求的培养目标,学习与自己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为今后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
(一)通过法律基础英语的教学,解决以往学生所学的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脱钩的问题,初步实现培养既懂法律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二)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英语的学习,能够认知600个左右的常用法律英语词汇和相关的法律条文。能够借助英语词典自主地阅读法律案例,通过英语获取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注重因材施教及重点难点的讲解,同时还要兼顾语言能力及法律知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法律技能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材料进行法律实践与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法律专业领域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
(一)《法律基础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婚姻法》
《继承法》
课程的理论内容包含:
1)法律适用判例分析
2)法律解释原理及应用
3)法律辩论
4)证据操作实务
5)法律文书制作训练
6)合同法律实务训练
7)律师实务训练
8)审判实务训练
9)公诉实务训练
技能实训操作内容包含:
1)中英文应用写作2)中英文民事起诉状拟写
3)中英文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拟写
4)民事案例拟写
5)英语模拟法庭
(二)结合实际确定教学方法
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
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外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不断积累。
法律英语理论课程教学采用方法:
(1)项目教学法,教学步骤为:
1)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项目计划
3)开展项目活动
4)项目检查评价
5)项目成果应用
(2)案例教学法,教学步骤为:
1)专业知识介绍
2)常用词汇讲解
3)材料学习
4)口语训练或课堂模拟
法律英语实践课程教学采用方法:
(1)模拟教学法,教学步骤为
1)设计模拟方案
2)模拟活动的实施
3)总结模拟活动
4)模拟评估与反馈
(3)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多媒体教学, 图文并茂地给学生展示英美法律概况
(4)教学过程中将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让学生通过影片了解英美法律制度,以激发其对
法律英语学习的兴趣
(5)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组织好课堂教学并为学
生创造模拟实训的机会。
五、课时分配
(一)《法律基础英语》课程共计6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理论24学时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实训8学时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理论10学时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实训22学时
六、考核方法:
考核以终结性和形成性相结合;以试卷和模拟法庭实训相结合。终结性考试占70%,其中包
括试卷+实训,模拟实训采用学生自主组合,通过案例中角色扮演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案例的制作成绩,由教师组成的评价组以A、B、C三个等级给出成绩。形成性成绩包括平时提问、测试占20%,出勤率占10%。共计100分。
七、教材及参考用书
教材: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婚姻法》、《继承法》
自编教材
4,《法律英语综合教程》——阅读 案例 写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