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19-05-15 04:4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篇: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在情绪上的表现,有了求知需要,学生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具有强大内驱力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对促进生物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多种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应该制造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初中学生爱问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让他们急于去思索、去联想,猜测教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让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要接受的新问题产生注意,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和探究新的问题。如在开始学习生物学《致同学们》一课时,除教材上提供的问题外,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神奇奥秘、饶有趣味的问题:有些人的眼睛怎么会变成近视?子女的相貌为什么与父母相似?此外还可以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和联想自然界里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如蚂蚁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而筑巢、食物贮存、产卵、繁殖后代;春暖花开时节,忙碌地飞舞在花丛中的蜜峰是怎样采集花蜜酿造蜂蜜的;空中飞行的鸟类为避开不良的生活环境而每年都要进行的迁徒行为;吐丝织网捕食昆虫的蜘蛛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生物学兴趣,并向学生说明要想知道生物的种种奥秘,就要跨进生物知识的宝库,去探索,去学习。所以一堂课要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才能将学生的思绪很快集中到学习上来,进而产生良好的认知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站也是坐、坐也是坐、走也是坐、睡也是坐。”(猜一动物);再讲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节时,同样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先让学生猜一谜语:“小小鞋儿水中漂,满身遍体长纤毛,显微镜下细细看,扭转身子倒着跑。”(猜一动物),谜语一讲出,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性很高,纷纷动脑猜测,兴趣情绪便产生了,当同学们猜出谜底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被烘托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对这些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讲授动物《社会行为》一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节时,先用一段精彩录相片段(蜜蜂、白蚁、大象、猴子等生活情景为背景)作为课堂引入,并根据画面设问: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它们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这样一问,便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乐学情境,让学生有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行科技环保意识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生物科学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人类的衣、食、住、行,工业、农业、医药生卫等,都与生物学有密切的关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使学生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从而认真地学好生物学科。为此,教师在传授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教材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和生物学家在生物学史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此让学生感到生物很有学头,并学得很有趣味,使学生把学习生物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从而热爱这门学科。比如通过小故事介绍我国明代杰出的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他用他毕生的精力写成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其中记述可供药用的动植物乃至矿物1892种,对祖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现代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他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开展田间科学试验,终于在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出穗大粒多,增产显著的杂交水稻,该稻已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由于开创了先例,他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童第周的细胞核移植产生新型金鱼;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等,分析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精神和在国际上取得巨大荣誉,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热爱科技的热情,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物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在生物科教学中,除教育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珍稀动植物外,我还强化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水平,列举了许多由于人类环境意识差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如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利用草原大量放养牲畜,过度放牧使草原沙化、荒化;人们生产化工产品、农药、医药等,排出的废气及有害物质,污染了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哈巴拉文明的毁灭;我国黄河流域的变迁等。事实说明,一个国家,民族的生物科学素质,国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水平,重视和加强全民生物学科的教育。如在传授叶的光合作用时,可告诉学生,植物每同化一吨二氧化碳,即可向大气释放约2.7吨氧气,可以推算,地球上氧气约3000年就可更新一次,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于工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等原因正在缓慢上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了气候的变化,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地球出现暖化现象,引起地球不良环境反应。通过这些道理的讲述,使学生在掌握光合作用意义的同时,认识了“温室效应”的危害性,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水平。

生物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在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兴趣,还向学生介绍了生物学的科技研究动态。如克隆工程前景的喜与忧、前苏联与美国竞赛“动物头部的移植”、由“脑颅爆炸”、“胃的燃烧”„„产生的《人体异常生理学》等。使学生懂得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命运、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从而树立起为造福全社会而学习生物科学的自信心和毅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课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并且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课能通过实验、制作、观察、写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生物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开展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会把生物知识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生活、生产实际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初一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 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察》是所有实验课的起始课,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好教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并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例如:做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时,我为学生备好洋葱、黄瓜等实验材料,要求每人做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一个黄瓜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六人一组,然后互相观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讲出观察体会,大部分学生能讲出植物细胞形状不同,但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学生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有些学生还能进一步提出:“我观察到的表皮细胞排列都很紧密,植物的表皮细胞是不是都这样呢?”可见,通过这样的实验观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又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章的内容: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当我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学生看到这一实验现象后,既有惊喜,又产生好奇,于是迫切希望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道理,在这时,教师可以加予点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使学生从中悟出道理,尝到甜头,从而感到生物知识有趣、有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物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多接触自然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巩固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我和当地的胡椒、橡胶技术员联系,带领同学们到当地的胡椒、橡胶生产种植基地,让同学们了解这些热带经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效益,使同学们初步懂得胡椒、橡胶的栽培管理技术。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美,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潜力,发现自己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各种学习成功的机会。又如在课余时间,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科学知识竞赛活动。比如“显微镜规范操作比赛”、“海洋、环保知识竞赛”、“生物知识墙报评比”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如讲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时,我便把课堂搬到野外,带领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灌木林中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的结构组成,使他们掌握根、茎、叶的主要作用及叶脉的种类、叶序的分类、叶的向光性等,让同学们感到叶片大都是绿的。经过这些活动,激励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此外,按照教材实验课的要求,我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动植物标本的采集活动,使学生懂得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并组织学生利用活动课时间,指导他们练习柑桔等植物的扦插,学习荔枝的空中压条、橡胶的嫁接、花木的培育等植物无性繁殖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帮助当地农村学生掌握不少的劳动技术。这样,通过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中有关生物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以致用,兴趣很高。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爱你教的东西。”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在课堂中得到激发。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吹遍齐鲁大地,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教学途径。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学生学习动机强就会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因而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学习需要的满足,进一步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学习缺乏动力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把发展和保护兴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呢?

二、注意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功欲

中学生的求知欲是相当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往往要在日常生活或具体的交际中才能获得。

如在教句型时,我除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机械操练外,还可结合教材和教室的具体情况,创设情境进行操练。例如,七年级教what’s on the table?这一句型时,我在巩固性操练时,可手握一件小物品,把手放在身后,问学生:What’s in my hand? Guess.这时学生兴趣来了,他们不但集中思想猜测,而且很自然的说:There’s a...in it.或Is that a...等。最后一个学生猜到了,那个学生满意,其他学生也很高兴。学生对句型运用较熟练,概念也深刻。此外,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演唱英语歌曲,阅读英语课外读物,听懂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英语短文,谈谈少年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等等。

三、在教学中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要求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是较强的。他们经常希望在学习中发现一些新东西,这一点对我们的启发式教学非常有利。教师在教学时多考虑到启发的作用,提出一些启发性较强的要求,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多样,要向全班提出要求,然后个别活动;要多运用意义操练和交际操练。例如,我在教what’s the girl doing? Where are the children walking? What’s her mother saying to her? 等句型时,在经过定量的机械操练后,就可以利用教室的实际情况或挂图、幻灯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想象,表达自己的意念。这虽是学生个别活动,但全班学生都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学生很感兴趣,情绪很高。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学习内容适度,不宜超出学生语言及理解能力。要使学习内容像长在树上的果子,跳一跳就能摘到,学生们就愿去跳一跳,摘下果子。如果太高,跳一跳根本够不到,学生索性就不去摘了。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音标拼读时,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阅词典,掌握单词的音标拼读。在教单词时,把含有相同读音的单词时(如day,say,gay,lay,may,way等)放在一起角(着重读音和拼写);或把单词放在句型里教(注重意义)。在教句型时可用句型歌(教师可用自编的句型歌)进行教学。我在教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时就采用了句型歌:

How old are you?/How old are you?/I’m thirteen./You are thirteen, too./We are the same age.我用的是“生日快乐”的歌调,在新课结束时呈现出这个句型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又很快记住了本堂课所教授知识。

再比如说,在教单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实物进行教学。有资料证明,识别同一内容,实物只用0.4秒。这是创造语言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运用图片,幻灯片或简笔画 进行教学。在教“smile”这个单词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笑脸,然后指着图说:“ Miss Zhang is a good teacher.She is very kind to her students.She always comes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smile.She is smiling now.”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猜出这个单词的含义。针对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我又就“smile”这个单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word “smile”is the longest word in the world.Why do they say so?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都认真思考起来,但是没有人能解释清楚。于是,我告诉它们:Because there is a mile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word.然后解释“mile”在英文中是表示距离的单位,中文意思为“英里"。通过这一个小问题,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新的单词,而且加深了对“smile”的记忆。

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身体姿势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再以“smile”为例,我们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学习它。我请三个学生做出了不同的表情,分别为“laugh”,“cry”,“smile”三种状态,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三个单词。

五、激发学生努力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一起互相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成绩、人格特征、兴趣能力、文化差异等因素,将班级分成由2—6名学生组成的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环节,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间交流,使全体学生对同一课题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参照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进行整体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

1、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实践成为一种需要。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讲英语的小社会:学生要使所在小组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目的语布置学习任务、讨论和协商学习中的问题和进展情况,就必须积极主动投入教师布置的交流任务,促使了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语言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在整个学习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语言材料,结合原有语言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根据教师或同学的反馈加以及时检验,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对语言单位和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通过“使用外语而学习外语”的效果。

2、有助于促进语言领会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要完成该小组的任务,就离不开语言表达,要成功表达又必须首先学会领会和吸收语篇的内容,并留意相关语言的表达形式结构。这样,在培养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听读输入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使用和团体竞争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是,小组成员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小组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互享的。在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会更多地进行“自我——群体”的比较,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着“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学业成功的高度相关势必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协作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也只有使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真正的实现任务型教学。

七、情感的投入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1、阶段谈心

阶段谈心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一种好方法。适当的谈心,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热爱、尊重、关心、爱护、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和蔼、消除恐惧感,和老师无话不说,这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老师,因而喜欢该老师的课是很必要的。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对教育、教学的成败起关键作用,而且也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的发挥,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显而易见教学效果会很显著。因此阶段谈心,和学生交朋友,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找出他们不爱学英语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因此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转化,激发其兴趣,激励其上进心,使其得到主动发展。我利用业余时间,找其谈心,了解其学习差的原因,处处关心他,给他们提一个他能达得到的要求,作业也按不同学生留不同的,找其闪光点,稍有进步就及时予以表扬,并再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并鼓励他一定会做得到的,给予其力量和支持,使其树立信心。每次谈话后,我都发现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一改以往老师批评,罚写,师生间充满了火药味,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成绩越来越差,而变成如今学生自己主动学,老师起辅助作用,成绩反而提高了,可见,阶段谈心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激励的教师形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语言、情感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一束目光、一颦一笑都会渗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倍感教师的关爱,从而产生对教师的爱,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形成巨大的心理推动力并积极主动的学习。面向全体,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可见,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眼神、手势、语言、动作同样能激励学生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没有学生积极的学习,便没有教学。

八、创设情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1、以知觉感受为主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浓了,就自然而然主动举手,主动学习了。例如:①讲单词时,运用实物、图片进行教学,学词不离句,无需翻译,学生一目了然。②再如讲句型时,老师利用插图或简笔画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老师讲的句型,在讲“there be ”句型时,我先画一张桌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desk.”学生脱口而出。再画一瓶牛奶,“And what's that ?”“It's a bottle of milk.”这不仅复习了旧知,并进行了口语的交际训练,使之得以巩固、提高,并为新知做好铺垫,提高声音、加重语调,“Listen!”“There's a bottle of milk on the desk.”学生根据画面,很快明白其意,并能模仿叙述,进而提高能力,会模仿造句,把知识变为自己的。③讲课文时,利用插图、录像,使学生对整体知识有个了解,学生看了录像觉得很有意思,对于录像中的人物角色非常赶兴趣,由于年龄特点,急于表现自己,很想表演,学生为争第一,会精心准备,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比以前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枯燥无味,既不愿学更不愿看,产生逆反心理,而此时学生为了争第一,课前主动做预习,上课认真听、看、说、读、精心设计对话,个个劲头十足,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运用挂图、实物、幻灯、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教学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气氛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实践证明,虽然课前老师的准备工作多了,但学习面貌改观了,成绩提高了,收获大了,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了,这种学习力量是任何阻力也阻挡不了的,学生被动学习一去不复返了,变被动为主动了,可见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大的呀!

2、动、乐、爱相结合的教学法

运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愉快、轻松地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提高能力。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动手做,动脑想、猜;动口说、读、唱、问;动耳听;动笔写、画;动情表演、游戏;精心组织学生在“动”中学习,启发学生寻找规律。通过训练使之运用自如,让学生爱学,从而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语言。

3、电化教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化教学进入课堂,对每个环节、内容并不一定非用电化教学,但有的课难点,重点学生不易理解,就不妨设计软件,使用计算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易理解了,对重、难点也就随之迎刃而解了,再难理解的也变得容易了。电化教学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不容忽视的,所带来的效应是好的,积极的,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轻松、愉快、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新知,不做学习的奴隶,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勤于动脑,动手,动口,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

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艺术,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崇尚你的人品、知识、教学水平,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持久的兴趣。运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川省苍溪县石门乡小学校 张锦 628415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12个年头了,受此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分析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影响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培养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搞好生物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就需要广大生物教师共同努力,从方法上,技巧上,人格上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

关键词:生物科学习兴趣培养

在中学阶段,生物是一门颇具特色的学科,它不仅以实验为基础,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包括生活中衣、食、住、行,都与生物密切相关。社会热点话题,如禽流感、非典等与生物密不可分。前沿科学,如克隆技术,DNA鉴定、癌症的攻克等等也与生物学科密不可分,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感兴趣,所以在生物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是较容易的。那么,作为一个生物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些话告诉我们:要想成就自己的学业,就必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的准备。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践证明,当人们对某方面事物感兴趣的时候,这种兴趣会引导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这时的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和相关的旧知识会格外用心理解,精力高度集中。可以说,从情感上和认知上都为将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准备。

据研究,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其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所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他用炸药来比喻兴趣是不无道理的。在生物课的学习中,学习兴趣不但能推动学生主动地学好生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能适应课程选择性增强的新情况。

总之,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就必须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地掌握、领会科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既然如此,就应该好好地发挥这个特殊老师的作用。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兴趣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以需要为基础,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不同学生的兴趣及其程度都不会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实际兴趣程度,利用合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

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使开场白能起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导语。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比如,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方面的发展前景等,还可以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用这种方法,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直观展示,激发兴趣

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观和间接的直观。利用直观教具的展示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再如,在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时的兴趣就会非常浓厚;又如,在讲叶的形态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详细听我讲解,效果特别好。

3、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做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等等。如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在实验中我发现许多初中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兴趣浓厚,几个装片就看了半节课,最后都能很好总结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实验中,学生积极活跃,小组分工合作,顺利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记忆深刻。有条件的学校还是多做实验,学生会很喜欢实验课的。

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而且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强烈了。

5、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兴趣

多媒体、放录像、挂图等形式教学能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兴致盎然、欣然接受,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们上课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讲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有个课件很有趣。这个课件演示的是几只可爱的小白鼠的实验过程,其中在注射了S型细菌后小白鼠就倒下了,非常生动,能吸引全班每个学生的视野,然后我问给小白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R型细菌混合液后,小白鼠会怎样呢?这时学生已兴致勃勃,回答自己的答案。在演示结果小白鼠死了后,问为什么?这时学生已主动在书本中找到答案了。设计多媒体教学,不但创造了直观、生动、轻松、有趣、高效的课堂,同时还能很好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6.丰富课外活动,加深学习兴趣

生物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例如: 我校组织的“生物游园”活动,可以让学生亲手设计和布置,主动参与知识学习;还可以举办“生物与社会”系列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联系,等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

7、重视双基,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太难的知识深入剖析,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抓基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果学生基础扎实,不管以后读什么,都可以各自发展、游刃有余。同时,我们测试的时候,题目也不宜出太难的,不仅要符合中、高考考试要求,还要给学生信心。如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考出了信心、考出了自信、考出了动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与进步。还有,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考试成绩记录下来,表扬进步的学生,通过激励和表扬,会发现学生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逐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生物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良品 《学习成功的方法》 海洋出版社

2、赵冰洁 张莉 李恒荣 《心理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两大关键要素:

(一)教师如何“教”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也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其次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历史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历史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若想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历史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让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3.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其它活动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活动课的实施总是以现实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情境去获取感性经验、相关理性知识及情感经验,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走入历史,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大赛和历史短剧汇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兴趣。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把历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把所见所闻与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困境,从根源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如何“学”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讨论、交流非常少,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投入不足,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对历史成绩普遍的不满意。在新课改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安排少,有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之历史作为中考学科,采用的是开卷的形式。历史课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高中后,他们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知之甚少,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把严谨思维的历史学科看成是故事的累加,认为从小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历史已有很深的功底;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思维方式,索然无味;对新课程的探究和延伸部分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一些思考题,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现成的答案……而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编排,如历史的必修课本分为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文化模块三个部分,内容纵贯古今中外,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主动学习明确目的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意识。第一、树立我要学习的观念。用“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激活自我学习的动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学生如果认识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为谁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取人所长,为己所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法”。第二、明确学习任务。真正的学习是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就不会是盲目的和被动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克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习惯时,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课前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四、注意方法 提高效率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理性地选择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具体方法,并自觉地运用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了解问题、掌握问题,应用问题。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有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很难学好历史。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具体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课程“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单元与课的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是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构成的历史画卷,所有的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把历史知识学习分为三步: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对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素都要了解清楚,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二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

“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要求学习时应注意阅读、讨论、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调整。

“见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三步。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总结得失 培养能力 凡学习都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成功与失败。学生必须及时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预习是否到位、听课效果如何、作业完成怎么样、考试结果是否理想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反馈信息,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使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针对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会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基本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 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两大关键要素:

(一)教师如何“教”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也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其次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历史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历史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若想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历史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让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3.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其它活动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活动课的实施总是以现实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情境去获取感性经验、相关理性知识及情感经验,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走入历史,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大赛和历史短剧汇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兴趣。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把历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把所见所闻与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困境,从根源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如何“学”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讨论、交流非常少,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投入不足,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对历史成绩普遍的不满意。在新课改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安排少,有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之历史作为中考学科,采用的是开卷的形式。历史课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高中后,他们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知之甚少,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把严谨思维的历史学科看成是故事的累加,认为从小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历史已有很深的功底;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思维方式,索然无味;对新课程的探究和延伸部分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一些思考题,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现成的答案……而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编排,如历史的必修课本分为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文化模块三个部分,内容纵贯古今中外,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主动学习明确目的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意识。第一、树立我要学习的观念。用“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激活自我学习的动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学生如果认识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为谁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取人所长,为己所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法”。第二、明确学习任务。真正的学习是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就不会是盲目的和被动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克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习惯时,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课前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四、注意方法 提高效率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理性地选择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具体方法,并自觉地运用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了解问题、掌握问题,应用问题。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有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很难学好历史。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具体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课程“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单元与课的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是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构成的历史画卷,所有的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把历史知识学习分为三步: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对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素都要了解清楚,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二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

“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要求学习时应注意阅读、讨论、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调整。

“见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三步。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总结得失 培养能力 凡学习都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成功与失败。学生必须及时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预习是否到位、听课效果如何、作业完成怎么样、考试结果是否理想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反馈信息,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使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针对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会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基本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 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说明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依靠教师一点一滴的培养,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主动性,主动参与比起被动参与的效果有天壤之别。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应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展示交流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4、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爱上数学。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情境。孩子们普遍喜欢可爱的动画形象,可以让动画明星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比着学。例如二年级《找规律》一课中,让可爱的形象按规律出现几次后,让孩子们猜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也可以让动画明星遇到困难,让高年级的孩子帮忙解决。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是创设这样的情境:懒洋洋被灰太狼抓住后用绳子一端拴住脖子另一端拴在狼堡前草坪中央的一棵大树上。懒羊羊可不想被饿死,吃光了大树周围所有能吃到的青草。如果每平方米青草可以维持生命0.5天,它如果不被狼吃掉至少还能活几天?学生会说那要看绳子有多长,绳越长吃到的草的面积越大,活得时间越长。假设绳长3米。学生很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圆的面积计算中。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每个学生把圆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的方法不同得到了各种不同的形状,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最后殊途同归都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S=π×r×r。尽管是高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仍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他们不断尝试,手脑并用,得出结论后还能够与同伴交流,享受发现的乐趣(其实是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展示交流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有了收获,非常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所以一定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时间不多,可以让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在组内交流,组员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再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老师的评价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说的实在差的远,可以告诉他别急着说,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谁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等尽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说的不正确、不完整,因为还有优秀生来补充、有老师来矫正呢。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会敢说,慢慢就会说,想说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四、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总复习面积与周长》中设计这样一道题,给你62.8米长的篱笆,围一块菜地,画一画、算一算,怎样围面积最大?很现实的问题。生活中经常要考虑节约材料,让成本最小而作用最大。怎么能办?只能一种一种试,围成不同的形状,再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这类题目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爱上数学。早晨吃了半个馒头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½还可以表示什么?半个西瓜、一条路的一半、半张纸等等,还有各种计算公式用语言叙述很麻烦,用字母或数字表示既清楚又简洁,从而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他们才能学好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各种策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