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4: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

第一篇: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

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

孟慧颖 摘要: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学案的模式,在复习课中也要思考如何运用学案,怎样的学案会更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怎样的学案才能更加适用于复习课,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关键词:

新课标、学案的运用、政治复习课 正文: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应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自主学习。为此,在政治复习课中应使用学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生根据学案设计充分预习,带着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避免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表现在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忽视差异、知能脱节、物式灌注、追求形式等。因此,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益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清晰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这样我们才能够探讨并应用学案在我们的政治复习课中。

一、学案设计的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为,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对学习的没有达到真正的热爱,反而把一切学习的任务都推给了老师。使得学生如果脱离了教师就无法学习。新课标的提出,突显了学生的重要性,学生学习,不但是为了学到书本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这项本领和技能。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主。2.突出探究式学习思想:

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到所学习到的学习思想。那么,面对时代的要求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突出探究式的学习思想刻不容缓。让学生在学习中知道面对知识和问题要以一种探索的心态去学习和发现。只有在学生的学习中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思想,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运用。3.课堂教学民主化:

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和对学生民主自信点培养,在课堂中突出民主化的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老师统一的指挥棒下解脱出来,反过来教老师给怎样教具有新观点、新思想的学生。课堂采用民主化又不失老师的引导教学,这才是新课标的重点。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提出为学生减负,不让学生在课堂外承担过多的课业任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新课标背景下值得教师思考的。课堂毕竟是老师们最多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学案在每节课堂中的运用尤显重要。学案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重要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模板。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应该遵循目标导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知情并重原则、开放性原则、学习化原则、结构化原则、最优化原则。

三、学案设计的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虽然在学案中不会直接呈现出教师的教学目标,但是整个学案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要使设计的学案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生活化,有探索性、趣味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因此,针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特点,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在设置问题时,应尊重生活,关注时政,以现实生活为探究问题的源泉。热点时事具有新鲜、真实的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收到先声夺人的功效。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探究主题,体现政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例如:在多变的价格,用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设置问题。其次,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再次,教学内容还要有梯度。3.教学形式设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指导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学法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及智力发展规律来精心设计学法,从而把政治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有机统一起来。教师不仅要掌握政治知识的特点,同时还要研究最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案设计体现出来。例如漫画题——政治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它利用漫画的形式,对某中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褒扬或讽刺。而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懂得漫画蕴涵了什么道理,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我们教给学生4句口诀:“字画要看全,褒贬明心间。主旨要看清,回归教材中”。4.学习方式设计:

学案的设计中,应针对重难点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加以适时引导,从而突破重点,击破难点。例如:在学习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时,以生产衣服为例设置了一个表格(画线部分引导学生完成)。对于这个表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并且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效果。最后归纳出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四、学案设计的标准:

学案的设计好与坏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学案和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关系。

学案内容要紧扣课程标准,同时注重挖掘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不局限于教科书,使内容更加充实。因此,课程标准是核心,学案和教科书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2.学案和教案的关系。

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于学生学会了什么。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它包括了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究及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相关案例,这些探究与案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两者各具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处理好这二者间的关系,切不可以学案代替教案。3.学案和试卷的关系。

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试卷和习题则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手段。学案的结构组成需要问题和练习,但是学案不能代替试卷。

总之,用学案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变得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熟悉教材,更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此,作为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交流,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复习课教学设计几点思考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程背景下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程背景下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的一个重要过程。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中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题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如此纤夫式的复习模式,完全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复习的真正意义: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本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复习能力为基点,试图探索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复习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我复习能力有效 教学模式

【背景描述】

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不乏这样一个现象: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研究轰轰烈烈。

因此,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学中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动手操作、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老三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受到空前的冷落,占数学课时总量近二分之一的老三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练习课和复习课中教师往往是以机械重复训练占主导,其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是教师按照书中的练习题,讲一题后让学生练一题,按程序进行到下课为止,或教师讲几个要点,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一做到底。这种低效、牵着鼻子走的炒冷饭式的课堂教学,无疑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蚕食了课堂改革的成果,更抵制了学生自我复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现象点击】

之一:概念复习课任由学生信马由缰

人教版第6册四边形的复习课,不少老师常以问答的形式复习,一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问:你认为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三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堂40分钟的概念复习课,本应在新学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和延伸,来强化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此案就在教师的三问中结束了,而这中间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学生说一句我说一句,交流的仍是新课所教的知识,没有深化和内化,当然复习对学生也就没有了收获。

之二:计算复习课大量的习题练习

一老师在复习人教版第9册小数除法时,单刀直入说明课堂复习内容,然后将整个复习内容按口算、估算和笔算分类出示多个计算题,不停地让学生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直到下课前五分钟,老师提问:你觉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分析:如此盲目地练习做题,没有重点和难点之分,没有特殊题组的分类,没有形式的变化,整一堂课学生埋没于习题中,没有思考的余地,整理的空间,分析的机会,对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提升毫无益处,只会让学生成为计算家,面对曾经发生的计算错误,学生依然不会发现,当然也会错误重犯。

【感悟与思考】

(一)复习课意义亟待重新审视

目前很多教师在总复习之前的新授课,会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会因为课的不成功而耿耿于怀。而总复习在他们的眼里无非是:梳理知识点,专项练习巩固,综合练习提高。所以很自然的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讲到了,练习了,一轮练习不行再来一轮,最后效果也不会差。于是认为没有必要,也懒得去精心设计和考虑每节复习课。恕不知,学生也有多年听复习课的经验,对教师的三板斧早就了解熟稔了。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毫无吸引力而言,从而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下的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在是一条静止的跑道,而是学生提炼生活,展示风采,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思维碰撞的过程,每40分钟都应看作是师生共度生命的过程。所以新课程下的数学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凭一张嘴、一枝粉笔喋喋不休的了,也不在是教师罗列知识要点,学生死记硬背的强加式教学模式了,而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锻炼分析错因的品质,建立自信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复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自我本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中查漏补缺,为自己提供有针对性、有效率的复习方法,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并且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欲。

(二)复习课教学模式亟待改变

细细品味我们复习课的现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课,都快成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了。说明我们的复习课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课堂形式简单,造成学生兴趣疲劳。不少数学老师认为复习课是最轻松的,不就是出几个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练。于是几乎所有的复习课就在出题做题再出题再做题中的度过。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毫无吸引力而言,迫于某些压力,学生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强打精神。造成学生听课疲劳,从而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要求单一,造成学生满足度失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教师在设计总复习课时,担心最多的往往是:我有没有漏掉了什么?很少考虑我的这节课主要满足哪部分学生?其余的学生我怎样采取措施满足他们?以至于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不问,只要他们上课不捣乱就行。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没有更高的要求,课堂中也提不起精神来。课堂最终因陷于沉闷而成为少数人的课堂。

3.重视解题技能技巧的讲解,把学生培养成解题能手。我们的数学复习课上成解题技巧课,主要是因为课的内容设计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现实的世界,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应用。教师就题论题,学生在练习题的王国里,天天听各种解题的方法技巧,做大量无实际应用价值又无理论价值的习题。导致他们对数学课堂的形式化表现出厌烦和畏惧。虽然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逐渐被其逻辑的精密,形式上的推演所吸引,为言之有据,论之严密所倾倒,成为解题能手,却不了解身边生活中的数学事实。

【探索与实践】

探索

复习课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开展自主复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轻松参加学习。不过自主却并不自由,教师更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复习课堂设计让学生畅游在自主的乐趣中,同时也可有一定的时间来照顾学困生,参与他们的自主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升。

复习是相对与新授而言的一种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知传授之后,引导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作出系统整理与回顾的一个过程。复习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恢复记忆,弥补知识与能力的缺陷;二是巩固、整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促使知识系统化;三是进一步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教学一般很难上,有的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就是做练习;有的复习课上成补差课,只是错题集锦,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如何让复习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复习有趣有效、实用生动?注重复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复习,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实践

小学生的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要经历中学、大学甚至更高。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无疑是意义巨大的,也是我们上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的目的。

(一)学会自觉反思。

反思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往往处于一种下意识的和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

A、今天老师复习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

B、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

C、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课堂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

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笔者在四年级下《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总复习》设计练习中,在相应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回顾后,就安排了这样的自主反思的时间查找错题。

案例:

典型错题分析:

师: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我们的计算非常有帮助,但是我们曾经在计算时就出现了一些错误,黄老师整理了一些同学的错题,发现了这几个错题出现的比较多。你能诊断出他们的错误原因吗?(错题展示,学生诊断3分钟)

自我错题查找:

师:我们曾经在自己的练习计算时也有出现过一些错题,对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打开课堂作业本,第11页到第21页,找到后并分析一下你当时出错的原因。(配音乐,学生安静寻找8分钟)

集体讨论分析:

师:通过别人的和自己的错题分析,你认为什么样的题目最容易出错?

生: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最容易出错。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运用乘法分配率的题目的形式很多,我们不容易掌握简便的技巧。

师:是呀,看来我们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这种题型。不要在同样的地方中摔到了。

看似简短的几分钟的错题整理,但学生对自己的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中发生的错误原因的感触是深刻的,有了自我的发现,才会在今后的练习中引起注意,起到真正复习的意义和目的。

(二)学会合作交流。

对于每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各种能力发展的局限性,所以学生复习中产生的各种想法和思考会出现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虽然教师可以帮助他完善和纠正,但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的纠正,往往来得更有意义些。在复习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场景,引导学生把自己反思的内容进行交流。从而整合学生个体之间因生活背景,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宝贵学习资源。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新的思考。这也是学生发展交往,团体合作,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在万以内加法和减法复习课中,安排了快乐寻找的小组合作活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程背景下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程背景下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案例:

在有趣的猜数中引出了以下一些数:***

快乐寻找同桌合作

师:从这些数中,请你寻找出通过运算接近500的两个数?看哪一组找的快?

同桌合作寻找。

生:205+31

2312+179

710-20

5710-179

800-312

师:你们怎么那么快找到了?

生:我们是估算的,看百位就行了。

师:为什么不找710和800这两个数呀?

生:看一下两个数的百位,相加一定不可能接近500,相减也一定不可能接近500。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找到了。好,接下去我们再寻找,这会要请大家寻找找最接近500的两个数,看哪一组找得准?你有什么办法?

生:算一算也就是要精确计算,笔算,直接列竖式。

学生开始寻找。

交流反馈:

师:哪个算式的得数最接近500,你们有结果了吗?

205+312=517

312+179=49

1710-205=505(最接近500)

710-179=531

800-312=488

在快乐寻找的小组合作中,学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反馈中,掌握了各种计算方法的运用,知道什么时候用估算的方法最好,什么时候应该要笔算。

(三)学会自我命题巩固。

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习的内容,那他就应该具备认识题型结构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来说,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他们需要认识每道题的不同形式的本质特点和联系。在出题的过程中就会进一步区分不同题型的差异。所以说,课堂中教师能把一些命题权交还给学生,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他们整理复习的能力。比如,在万以内加法和减法复习中,就安排了请学生编题。

案例:

编半开放的题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不完整的竖式,你能帮忙补完整吗?()6

+3 57

师:你打算填几?好,谁会来算呢?这一题是什么加法呢?如果要使它变成连续进位加法,可以填哪些数呢?(4,5,6,7,8,9)一次进位加法呢,又可以填哪些数?(0,1,2,3)

编开放题型:

师:刚才我们编了加法题,下面想请同学们来编一个减法题,而且要求是连续退位减法,就用数字1,2,3,4,0,这5个数字,你打算怎么编呢?

师:编了这么多题目,你认为用这些数来编连续退位减法题,有什么诀窍呢?

学生交流编题方法。

通过不断地编题,学生自然而然地进一步明晰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特性,从而更好掌握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对于上好复习课,仁者见仁,智者更有其说,但对于打破复习课的沉闷,让其鲜活起来,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与其中的奥妙,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所有数学教师责无旁贷的,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要每一个走进新课程的教师能够做到静心钻研教材,潜心解读教材,品出内涵,悟出精髓,就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的脉搏,有效地实现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当然,本人的新课程下的复习教学策略还是基于教材内容作了一点浅层的尝试,但至少这种尝试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我复习能力的发展。如此坚持,必然能催生出鲜活的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孩子们在整理与复习中也能探出真正的精彩!

第三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就如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与同行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优化 策略

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同化和调节发展的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扩充语言广度和深度;扩大阅读量,丰富阅读内容;区别文章体裁,完善阅读形式;进行策略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新课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过去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程体现出与旧课程截然不同的基本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素质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合作学习;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重视情感因素。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标已经颁布几年了,但许多老师对其了解并不深入,尤其是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还很不够。没有先进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会是盲目的、低水平的。在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备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尽理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不少教师仍然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舍弃”词汇教学,“淡化”语法教学。与上述情况相反,有些教师矫枉过正,忽视词汇教学,或不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致使学生只要碰到不认识的生词就束手无策,时常对一些复杂长难句理解不准确,严重地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

3.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4.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英语教师经常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5.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阅读本身,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课堂唯一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空间和学生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采用交互式的整体阅读教学。专家指出,阅读时被激活和调用的非直观信息中,阅读者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梗概大意到细微末节,帮助学生把语言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

(1)加强语篇教学。目前高中英语教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例如,教材中人物传记体文章分布较广,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在阅读前可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结合已有的语文知识,通过讨论明确传记体文章的结构特征:以时间顺序为轴心,边叙边议(以叙为主,议为辅),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按照“人物—时间和事件的关系—成就—评价”这条主线来理解课文。

(2)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会造成一些困难。教材涉及到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激活他们对各种文化的理解。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从网上查找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观看有关这方面的DVD、听相关的英文歌曲、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等多种形式导入文化。此外,在科学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材料,以进一步达到语言学习理论中的“移情”境界。

2.重视阅读中的语言知识传授。阅读者的语言知识是辨认视觉信号输入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教师可利用图片、实物、动作、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呈现生词,或运用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单词。同时,教师还应训练、培养学生根据构词法、上下文情景等线索猜词的能力。此外,新教材词汇量大,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生词,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应在阅读前就加以介绍;对于那些能通过线索进行猜测的词汇,则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处理;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课后还需加以巩固;对于因行文的需要而出现的词汇不要求学生去死背。对语法点的讲解要讲究艺术,使语法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此外,教材中语法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细小,虽易于学生一时掌握,但“前学后忘”现象时常发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和归纳。

3.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的策略。Mackey曾列出扫读、预测、猜词、利用语篇标志等19种阅读技巧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有关的阅读策略,而且应该进行有意识的策略训练,比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限时阅读,重点训练skimming和scanning,或让学生列出自己在阅读中所用过的阅读策略,或相互之间交流各自使用策略的情况。

4.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这个新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标题导入、视听导入、背景介绍、设置悬念、联旧引新等灵活有趣的形式,启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在阅读中,教师应从语篇角度出发,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把阅读分为skimming、scanning、close reading三个步骤,根据阅读的三个层次科学地设计问题,即主旨大意类、细枝末节类和判断评价类,采用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适时启发与引导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改写课文、角色扮演、话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的每个教学决策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6.渗透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比刻板地直接进行德育教育更为真实有效。教材中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和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内容新颖,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洁.英语专家如是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丁岩.高中英语教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导[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章蒹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一、构建阅读新模式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今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教学策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获取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贯穿《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运用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构建“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从而培养阅读能力和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

二、“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阅读模式的理论依据

“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强调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师生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参与,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现代教育信息论也说明: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边互动过程,是多边互动过程的统一。最佳的课堂信息传递应是师生、生生多向传递型。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采用以下网络型交互式的形式。在这种互动模式中,教师是促进者(皮亚杰piaget),是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评判者、参与者和咨询者。它可以使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作用,整个课堂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一个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伙伴关系。通过师生交流,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从建构主义教育论来看,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不是由外部注入的,则是由个人主动构建的,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的环境中,是互动的结果,因此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认为具有个人相关性并主动参与时,才能发生。本文所构建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以上理论,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而提出的。

三、“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阅读模式的结构与操作

1.结构

高中英语“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阅读模式为: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理解新知识→加工或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展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阅读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

2.高中英语”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阅读模式内涵

学生的主体参与,英语课堂上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引导;”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教师点拨、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始终以交际能力培养和语言实践为主线,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外语素质。(王惠昭,2000)

3.”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英语阅读模式的操作

(1)引(Lead-in)

一般以Daily talk、Daily performance等形式,让学生3~4人一组,在课前3-5分钟时间内在讲台上表演,进行学习交流,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积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沉浸在和谐的合作气氛中,能增进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让学生在自编自演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和乐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启动(Elicitation)

”启动“就是借助”引入“创造的良好的情境,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启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发挥潜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主动接收和掌握新知识。实际上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下一步学习的基础,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即可创造输入新知识的期待。启动是五步中的关键。我们通常先选好教学内容的突破口,通过背景知识、关键词、学生的生活经历等方式,设置情景启动,逐步扩大深入,为学生整体接收新内容做好准备。

(3)输入(1n-put)

”输入“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输入。教师在学生思维进入活跃、兴趣盎然的状况下,因势导入课文提供的材料,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语篇的理解。教师要发挥能动的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为具体的语言行为,还原为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领会、接收材料提供的信息,使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和动心。通过多次有任务的阅读和练习的完成后,进行深层理解。教师要善于挖掘话题,在发展推理能力的同时,促进课堂多边互动及德育的有效渗透。

(4)加工或练习(Practice)

”加工“的主旨是”教学基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它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拓宽知识面。所设计的活动使学生超越了对教材的理解,并形成更为广阔的知识环境,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一步学习,巩固、提取和加工。如上Savingtheearth时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谈论完自己的家乡--漓江的污染情况后,请学生小组讨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的污染情况,并要求他们提出一些好的治理的建议。

(5)输出(Out-put)

”输出“是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运用,是能力外化的过程。关键是让学生说真话,做实事,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我们主要采用交际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且动得有效果,真正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常用的形式有:辩论,模拟记者招待会、采访等。

例如上Savingtheearth时,笔者利用有教师听课这个机会,让同学们4人1组,去采访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了解他们所在城市的污染情况,然后回到座位上讨论,给老师提出治理污染的建议。这种形式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突出了”学生参与“、”学生主动“,活泼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勤主动。

阅读课后的作业一般让学生写短文、采访稿或泛读一些相关的材料,以开放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本文所构建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思维。课堂上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交际能力及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开展活动,力求做到组织教学”英语化“,设计活动”情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运用”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英语阅读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成功地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会用,发展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以这种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均在65%以上;在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所教学生多次获全国特等奖;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中表现出色;高考平均分名列全区前茅,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获得外宾及社会的好评。

笔者认为自己所建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530022)《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随着《普通高中英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正在发生变化。《课标》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成九个级别。这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一、加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标》在描述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时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阅读不仅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绝大多数学生与外语的接触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因此,阅读在各项语言技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高中英语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高三年级164名学生的阅读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大量的阅读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82%的学生认为由于忙于完成各科的试卷,阅读时间太少;81%的学生认为缺少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76%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每周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和讨论。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提高阅读能力有较高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

(三)顺应高考英语阅读的发展趋势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分值为40分,占总分的26%。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看,选材风格保持一贯的连续性,注重了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阅读量有继续加大的趋势,而且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时,问题设项的表述信息也在增加,而且形式多样化,不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符号、图像、图表等;提问深入,事实理解从单句信息理解向段落综合信息理解发展。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广大英语教师顺应高考改革的必然之举。

二、《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课标》比以往教学大纲更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课程目标的每个级别中对阅读技能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提出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课标》第一次明确提出除教材外,英语阅读量在高中阶段的六级应达到19万词以上,七级达到25万词以上,八级达到33万词以上。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阅读量是分不开的,读的越多,词汇量越大,阅读速度就越快。《课标》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有效途径,即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了目标。

(二)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已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特别是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在中学校园中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应该具有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和网络中获得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

《课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通过不同渠道查找所需信息(六级);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七级);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八级);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九级)。

(三)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标》把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清晰地展示了一条跨文化意识发展和培养的脉络:六级: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八级: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九级: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另外,在语言技能中对阅读技能做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七级: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书报或杂志;八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九级:能阅读一般的英文书报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的英文原著。

这些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扩大了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有效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汇障碍。没有词汇量的基础,何谈阅读能力的提高?《课标》语言知识的目标在词汇方面提出,七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为3,300个单词,九级则为4,500个单词。可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已是必然趋势。

扩大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课标》已明确规定了高中毕业生要达到的阅读量。为了实现这些阅读训练目标,教师应结合教科书中的主题补充不同体裁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适量加大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本着发展性、拓宽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师可选择与现行教材内容相关的教辅材料,时事性较强的英语报纸和杂志,如《21世纪报》、《中国日报》等等。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独立进行,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与任务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做到课前有任务,课后有检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活动。在读后,教师可安排读后研讨、专题讲座、读书征文、问题讨论和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技术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把图像、音响和文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它能将社会、人文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和具体化(徐昌和,2006)。

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英语作为媒介传播的,国际著名报刊网站发布的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所用语言是实际生活中的直实反映,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朱文英,2006)。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阅读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调动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中了解更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理解的能力。

例如,现行不同教材中有以Harry Potter为主题的课文内容,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网上查阅的方式阅读部分原著或者相关信息。再如,教师可以建议喜欢姚明和NBA球队的学生去NBA的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查看所感兴趣的报道,获取更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三)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多是中外专家合作编写而成,内容均涉及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这种中西合作模式下的教材不仅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在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展现了我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在教材中真实、地道的英语文化知识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例如,在阅读主题为I Have a Dream的材料时,学生需要对20世纪60年代由种族歧视而引发的美国民族运动有所了解,才能领会马丁·路德金作为民主自由战士的伟大和可敬。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教材所展示的文化中,并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俗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境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

四、结语

《课标》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起着导航作用,也是广大中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处于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教师不应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课标》的指导下,英语教师可以尝试着在阅读教学中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昌和.2006.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 朱文英.2006.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

第四篇: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设计专题

创新来源于理念

一个暑假的学习即将结束,不得不说本次学习我受益良多,对于一个刚出大学门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老师”来说,任何经验的传输都是我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本次远程教育使我能够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又有名师讲授,进步幅度可谓极大。通过本次学习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新课程理念带来了新的角色转换,他在课堂上转换了学生与老师学生的主导地位,改变了以往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现象,现在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我认为有了新课标的“新”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更容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音乐不同于其他科目,我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传统音乐课一直都是“教一句,唱一句,我来讲,你来听”这是老式教法。现在应该打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课变成传授美,引导美的课堂.将音乐多元化,从教唱歌的“播放器”变为教音乐的“引路人”。同时因为多媒体的出现,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就该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有更多的自我展示、相互切磋的机会,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以改进。学生的兴趣将更浓,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发挥其特点将其充分利用,将“讲台”变为“舞台”也因此提高学生在“新”音乐课堂上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主人公的角色,课堂活跃了,教师轻松了。

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严格做到“多看“、”多学“、”多听“。多看有关新课程的资料、视频;多学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取长补短,在教学设计上做到“多问”、“多想”、“多思考”重点是“多思考’思考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思考如何在新课标下有“新的”教学。要有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关键,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应以“激趣”为主旨,边娱边学为手段,课堂活跃、成功教学为目的。使学生能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找知识、自己充实知识,最终把音乐知识量扩大。成就更加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总之,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指引作用。在我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中都会将新理念进行到底。

第五篇:2012年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复习策略

2012年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应考策略

迁安二中

高三政治组

刘书娟

2012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在一年的备考工作中,政治学科几位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计划,和梁校长的几次讲话。围绕新课改、新大纲的要求,结合二中学生的实际,努力构建模式平台,按照“研究典型、找出本质、把握精髓”的原则,探索出了政治学科高三应考的备考模式:即做到“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坚持“三个淡化,四个强化”的做法。从2012年高考文综试题看,我们的备考对路、有效。2012年高考我们高三二部,三个普文,五个文科特长均取得优异成绩,应届文科本二上段4人,特长上段130人。其中二中文科状元马明(564分)出在我们部。文综最高分王亮(235分)出在我们部。特长最高分陈玉凤(512分)出在我们部,我部的普班、特长文综平均成绩全校最高。部分优秀学生成绩如下:

王 亮:318班,文综成绩235,全校第一

赵海茹:318班,文综成绩222,全校第四

陈玉凤:323班,文综成绩225,全校第三,特长系列全校第一 杨 鑫:323班,文综成绩 217,特长系列全校第三 宋苗苗:323班,文综成绩 210,特长系列全校第六 王慧敏:323班,文综成绩207,特长系列全校第八 张 慧:323班,文综成绩 206,特长系列全校第九 杜明娇:323班,文综成绩 206,特长系列全校第九 曹景奇:323班,文综成绩 205,特长系列全校第十(理转文,学三个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文综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政治组大胆改革,科学备考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做简要说明。

一、落实“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备考模式做法:

(一)书读薄,点成网。

高考政治四本必修,295个考点。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特长生只有三个月时间。怎么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薄,把相关考点编织成网。即构建若干个小知识树。

在一轮、二轮复习中,经济生活设置了:货币、价格、消费、就业、分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八个知识网。政治生活编成:公民、政府、人大、中共、民族、国际社会六个知识网。文化生活编织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创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国特色文化四个知识网。哲学:唯物论两个观点、辩证法四个观点、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网。

必修四本书总共就编成22个知识网。学生用时间反复复习20几个网。任务少,脉络清,效率高、效果好。教师在复习时如何引导学生编织知识网呢?

(1)解放思想,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行动。把书读薄,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应考模式要大胆更新。教师要学习新大纲、研究新高考。整合新教材。学习学校计划,研读梁校长讲话的精髓,用系统论的思想指导教学。

(2)整合教材,站在整体的高度处理知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本必修,295个考点。面面俱到,往往得不到。教师站位要高,教师要研读教材,把 握教材整个体系,细读考纲,大胆整合。引导学生把主干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逻辑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每本教材中学生只需记住几个知识板块,骨架。大量的琐碎的点舍掉,学生思路清晰,记忆量减少,应考的效率明显提高。体现把书读薄。这个环节,教师要敢于舍弃,要会舍弃。树立舍是为了得的思想。

如:

必修一《经济生活》以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交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线索,综合2012年热点背景,学生只需记住:货币、价格、消费、就业、、分配与公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八个板块。

必修二《政治生活》以:“公民、政府、人大、中共、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六大 主体” 为核心构建体系即可。

必修三《文化生活》以“文化的作用”为最大的线索,构建“文化的一般作用——文 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体系,并且 四个单元本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整体设计思路,形散而神聚。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就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四个板 块的骨架即可构成哲学全部考点内容。

这种复习思路正确性,在2012年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3)形成网络,应用网络,熟悉网络。

传统的一二轮复习模式也注重网络,但注重网络形成忽视网络的应用,教学过程强化知识要素的精、深、细。最后形成网络。2012年政治复习中,面对新的课改要求,对复习结构,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淡化单个知识的精深细,强化彼此的联系。在系统中复习知识要素,复习单个要素一定是在知识系统中。这样做到形成网络,学生时时应用网络,熟悉网络。例如2012年高考试题38、39两个主观试题共六问。每个问题都是考核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小知识体系。没有一问考核具体知识的精深细。考生只要写出知识的第一级内容即为标准答案。而那些细化的知识则出在选择题中。考核学生的辨别、应用能力。

(二)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

1、网变题

知识网络化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在高考中通过固定的题型来考察。会解答问题,分析问题,是学生能力的升华。是对教师能力的检验。12年政治备考,在学生熟练掌握20多个知识网的基础上,每个网后面教师都精心搭配了几个高考题。引导学生有感性到理性,有发散到具体。这就是网变题。

例如:复习文化作用这一板块,知识网就是四条线索:文化一般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网络学生熟悉,复习时教师选了2011年山东文综试题: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对于此题的解题关键就是构建 “文化作用”知识体系,从中再现出:“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小知识体系,然后与试题中的材料有效衔接,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复习主观试题的过程中,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若干个小的问题,变成热点现象的答案,变成相对独立的小系统。以“点”带“题”,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后会用,学有成效。师生的负担减轻,但效率不减。

2、“题成型”。研究09-11年课改区高考试题发现:高考试题有章可循: ①近几年出题的题型几乎不变(成型)。12个客观题,两个主观试题(五、六小问)

②试题分值定型。

③试题答案特点(贴近教材)成型。

④重要考点连续出题(可能出在不同的省区)已成风格。如2011年,浙江文综试题40题(原题省略)第2问:动画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10分)。2011年课改区海南试卷25题(原题省略)第(3)问: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7分)。2012年全国文综试卷39题(原题省略)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两年的答案语言几乎没有什么差距。分值都是10分。

“所以备考一定要研究高考,要遵“章”守“规”,不要违章、违规。2012年政治组备考过程我们提出:南信息,北信息,不如高考试题反馈的信息。东试题,西试题,比不上高考真题。在备考过程中,围绕高考已成型的东西,反复研究、模仿、创新。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精选了2010年和2011年各地的高考真题进行集中训练,对各类高考题型进行了精心细致的总结。

第一、做好基本题型归类。

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发现典型的题型有:启示类、评价类、体现类、依据类为主要题型。备考中要特别关注“评析题”和“设定身份”谈建议类等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的复习。

第二、做好解题思路总结。

课改区试题的答案,没有老高考那种“高、大、全”的模式。体现小切入点,贴近生 活,应用课本知识,符合学生身份。体现一定探究精神。结合这些特点在解题思路我们尽量归纳万能公式。(主观试题总结出模板式的答题方法,就是使用已成型的知识网)。通过精选试题来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的运用。如:对设问中范围、主体、题型的把握;对材料的分层解析;对于答题书写的要求,必须严格落实到位。

第三、做好热点问题归类。

例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公益性 文化事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PM2.5环境问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等,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把热点链到知识网上。联到高考题型上。答案总结出模版来。

通过习题的练习,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各种问题的题型模式熟练掌握。只 有掌握模式,掌握答题系统思路,才会以不变应万变。不会陷入题海。

3、“型练熟”。

反复做试卷和资料中的经典试题,适把上面总结的各种题型练熟,适应高考的命题思路,锻炼应考得分的技巧。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让学生懂得:

(1)考什么?——知识:考书本上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2)怎么考?——题目要求(题型、材料、范围、主体、分值)(3)怎么答?——题型的把握、知识选择、答案的组织。

让学生牢记试题虽在书本外,道理却在书本中,答案就在设问中,答案就在材料中!

二、“三个淡化,四个强化”,求实达效。

为了真正落实“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在备考中,我们提出三个淡化,四个强化。

(一)“三个淡化”做法:

1、淡化一轮二轮。备考轮次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每个环节都是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截然分开就是隔断联系。

另外,高三备考(特别是特长)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应考策略是一轮中渗透二轮,二轮中回顾一轮,一轮二轮相得益彰。每一轮都体现“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的模式。

如:以往的复习模式是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热点专题,三轮模拟训练。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一轮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当渗透高考真题训练,逐步提高能力。二轮再次强化基础,进行知识专题复习。注重了知识、方法、能力的系统性。

2、淡化热点专题。

热点未必热,冷点未必冷,复习中如果大量的时间追求热点往往会出现“跑偏”的情况,最终效果不佳。其实通过研究高考真题会发现,真正的原理、依据、答案要点,基本都来自于课本,因此,课本知识才是核心,所谓的热点知识知识一个背景。所以12年备考我们强化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抓住知识重点来复习。因此,我们政治组的应考特别强化知识成网方法成型的练习,淡化热点专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用知识带热点,万无一失。

3、淡化选择试题。

对于选择题的处理,我们采取了每天12道课下一练的形式,课上三四分钟处理疑点即可。尤其是针对特长班学生更是切忌大量时间讲选择题,大胆舍弃计算题,为巩固基础、训练大题赢得宝贵时间。

特别强调:特长生更是擅长做选择题,抵触主观题。如果再强化选择题训练,后果就是选择题得分不涨,大题仍不得分,总体复习效果不佳。以2012年高考真题为例,主观试题都是我们平时复习的重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强化训练,会让学生遗憾终生。

(二)“四个强化”,从容应考。

1、强化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新高考,新的形势,教师要提高备考效率,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加强课改研究和学习,让课改教学常态化。坚持每天一节集体教研,列入课表。组长负责。

(2)学习学校的计划,校长的讲话,深入研究,为我所用。(3)树立典型引领课。

一堂真正的好课,能让听课教师品出课改课堂的味道、悟出课改教学的玄机,才能从内心接受新课改,从而真正实现观念的转变。每周推出一节引路课,大家点评。

2、强化更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渗入到高考试题的各个层面,这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方法,用新课程理念研究高考,指导备考,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政治组在备考中给学生提出这样的理念: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1)创建合作学习小组。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见人之未能见,想人之未能想。结合高三的特点,课堂特别在动脑动手的环节上加大力度。

(1)拓宽教学空间、形式。

传统的学生动笔展示,受教室空的影响,参与形式单一,人数较少。我们调整结构,让前后黑板都成为了学生演练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可以自己操控多媒体、展台等辅助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每节课下来,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都在20多人次。我们始终坚信:课堂上给学生几次机会他会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4(3)“立体式”复习模式。

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过程中针对一些重点问题可以打破教材结构,跨章、节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开展“立体式”复习。这种复习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容应对新课改高考中的开放性试题。

如:2012年高考39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文化的作用。(12分)

在复习中可以运用这个思路:首先,文化生活知识中提到“科技作用”的点有那些?通过“立体式”知识梳理:文化与经济交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等。然后,结合试题设问和材料信息组织答案。这样得分率是很高的。我们认为:结构的调整会带来质的飞跃

3、强化更新备考试题

(1)“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教师只有大量研究近三年新课改的高 考真题,才能高屋建瓴,提高学生训练的针对性。

(2)重视微观、细节试题的研究。

通过对今三年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试题设问的“切入点”都很小。2012年高考38、39试题考查了“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科技的作用、辩证否定观、政府” 知识,由此可见,从重视微观上全面把握基础知识,是应对高考的关键。

4、强化更新课堂结构

(1)以目标为依据,构建高效课堂。

明确课堂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上黑板,三维目标相互整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全过程,架构高效课堂教学。

(2)以方法为支撑,架构立体课堂。

一是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立体;二是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动立体;三是学生反馈立体,即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学生更多的反馈机会,特别是提问题的机会,把这纳入到课堂结构的一个环节。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实现课堂立体化。

(3)以得分为目的,打造动感课堂。

课堂教学我们追求成功与欢乐并存,努力构建学法体系。让学生在“愿动、乐动、能动、敢动”的过程中实现得分的自信。

创设教学情境,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感受中“愿动”。创设合作探究小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乐动”。创设明确具体,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实现“能动”。创设平等、民主、友爱的合作伙伴式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动”。总之,我们的课堂主张:学生站起来,走上来;争起来、写出来;掌声响起来,教师退下来。

以上这些应考策略,已被我们应用到了2012年政治高考备考当中。实践的结果证明: 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

38、39题共五问所考查知识点均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欣喜之余,我们把这些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够为我校续写高考辉煌作出一份贡献。

下载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政治复习课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 要:目前,有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带有排斥心理,因为古诗词虽然字数少,但不像现代文章那么容易理解,而且每首古诗词都要求背诵,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做到观察、猜测、推理、实验、验证以及交流等,这是《数学课......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 一、理论背景 教学设计的活动,古已有之。教学设计,通俗地说,就是对教学目......

    复习课学案格式

    望直港中心初中201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牛津英语 复习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复习导航】 一、 诊断练习:(收集易错题......

    新课标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承诺

    新课标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承诺1、高三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需要,......

    读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技能研修

    读《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技能研修》心得体会利用假期时间研读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技能研修》一书,对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曾宪宏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尤其是它的极端现象——“满堂灌”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取而代之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是......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编整理]

    新课标背景下的“导学”策略 台头山乡高杖子明德小学 郭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