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五模块导学
整体思路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达到预习目标。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模块三: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将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相联系,将读、说和写结合起来。
模块五:“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模块六:实践活动与检测 模块一:预习模块
教学流程:出示预习目标——自主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解疑。
板块设计
板块一:出示预习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组课文的专题,讨论学习方法。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径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气馁、狰狞、贫瘠”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通读四篇课文,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5.针对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
【设计说明:学习整组课文,学生阅读量加大,预习时感觉无从下手,给学生一个预习的目标,这样在自学起来就会有所依据,避免盲目、简单的只读一遍就算。所定的预习目标从整体入手,先是对整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质疑,为后面得学习做好准备。】
板块二:自学本组课文,完成预习单
一、预习单的内容设计
1.阅读
(1)自读单元导语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来写的。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习的表达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自读单元导语,在导语中获得收获,这是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了解单元内容最近的渠道。单元导语犹如一个指向标,有了对后面课文学习目标的指引,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
(2)阅读课文的题目
看到课文题目你猜到课文内容是什么?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题目进行猜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
(3)通读课文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符号标出来。
我解释的重点词语有: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欣赏(喜欢)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课文中比较难读通的句子,划分节奏,再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读四篇课文,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在具体学习课文之前,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把握,对课文中的人物学生在读文后有初步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关注人物的特点。】
(4)品读
找出精彩句段,细细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让你心动?
二、质疑。
提示:自读课文前的提示都能理解吗?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标出来找同学、老师商量。在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三、感悟
读完本组课文,请分享你心里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良好的预习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获得预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中完成预习单的内容,从词到句,到段到篇对本组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
板块三: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2.朗读检测
1)出示文中的长句子以小组抽查的方式检测,并打出等级。
2)有感情的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组长评价并打出等级。
3.教师针对预习单的填写情况做出评价,并解决简单的疑问。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设计,是基于将预习的成果落在实处,同时也是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后面的环节中引起注意。】
模块二:整体感知
教学流程: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总结学习方法,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子解读文本——读课文,抓细节,品人物。
板块设计
板块一:资料搜集与交流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及罗丹的图片及生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
【设计说明: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共享搜集的资料,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利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课文插图,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简单描述对图画中人物的了解,交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以课文中的插图来回忆人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主要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模块紧密联系。关于人物的品质,学生初读后都会有所感悟,鼓励学生将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悟人物
以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为切入点。
【设计说明:仔细观察,发现本组课文中或明或暗都有体现人物品质、精神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词。找到了这些词语或句子,就是找到了课眼,也就找到了全课穿针引线的支架和道具。】
1.出示一幅“金鱼戏水图”学生来评价。
2.这幅画和你在本单元认识的那个青年的画相比,谁画得更出色?说明理由。
3.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画的金鱼?“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人们评价的是否过于夸张,为什么?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4.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你们的理由。
出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交流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的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没说过一句话。”(体会“呆呆地”和“静静地”,观察金鱼入了迷。)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作画时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作画到了忘我的地步。)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看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设计说明:“人们对他的画的评价是否夸张?”引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深入的去解读文本,自然地找出合理的理由,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让孩子们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是专注和勤奋,这是他赢得大家赞叹的原因。
5.讨论“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有了前面对相关语句的解读,这已经不是难题,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解读,还可以联想“胸有成竹”这个词语来理解它们的关系。】
6.教师总结
过渡:一个题目,一句称赞在我们细细地解读下,对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本单元中的其他三篇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么?
【设计说明:这样的小结既是对上一环节学习方法的总结,也为后文学习方法的运用做好过渡。】
板块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
1.以自主、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找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两篇课文中人们对罗丹和伽利略发出感叹的句子,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全神贯注》:“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
3.小组内充分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引导孩子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充足的理由就是对重点句子的解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人物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养成读书要不断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我们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 b.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引领孩子理解罗丹如何全神贯注,也就是重在理解第二自然段。
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罗丹的每一个表现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板块五:自主学习《祖父的园子》
师:像罗丹、伽利略和青年人这些不平凡的人物身上都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光芒,令我们不得不心生敬佩。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作家王树槐给我们讲述了关于他父亲的故事,这样一位朴实的农家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
1.生自己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
2.全班自由发言,交流。
(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时所表现的勤劳,执着,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来谈论。)
3.从他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怎样称赞他?
如:坚持不懈、不平凡的农家人或农家人不平凡,勤劳朴实,执著自信„
4.在课文中有没有和其他三篇课文一样,一句对父亲的行为发出感叹的句子么?
出示: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师:细细读这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在本篇课文中没有明显的突出人物品质的句子,学生不容易找到,教师点拨出示句子,让学生细细的品味,才能感受到这一句话表面上是描写菜园,其实文字的背后是说这块如翡翠一般的土地,正是父亲的坚持不懈的成果,流露出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5.师小结:我们从具体的事例中了解了这些名人的事迹,通过读有关人物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无论是名人还是残疾人还是普通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执着,一种力量。
板块六:美读课文,表达情感
书中人物美好的品质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结合图画、设想情景读一读这些打动你心灵的句子。
【设计说明:在学完文本的最后,充分的披情入境的朗读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更是自己内心感情的一种释放。】
模块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学习表达——体会观察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忆人物,学习表达方法
师:在本组课文中你认识了谁?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写人物时要选取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说话练习:以
的×××,为题,说一说你熟悉的一个人物,要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物的品质或特点,注意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写人的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在前几册的课文中有这样的表达方法,在这里只做简单的提示。后面的说话练习,可以简单的同桌相互交流,这是写人的最重要的表达方法。】
板块二:对比读文,体会写法
出示:
第一组句子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的站在浴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过一句话。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学生自由读两个句子,谈一谈发现了什么?在其他几篇里也有同样的写法,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收获。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并读出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一种特点。)
口头练习:
说一说,你刚刚说到的人物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周围有人么,又说了些什么,或者做了些什么?
【设计说明: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注意不到,以这样的形式出示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领悟的到,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人物或者是描写人物。
第三组句子:
出示
每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
(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在字里行间赞扬了人物优秀的品质。)
【设计说明:几组句子的对比阅读,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只做引导启发即可。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结尾处,学习结尾点题的表达方法。】
板块三:品味细节描写
师:在读本组课文的时候,那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写得好在哪里?
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小组讨论,这样的描写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小结:
师:通过读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的眼前出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动作等,人物都被写活了。这样的精彩的描写离不开作者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能够刻画出更活的人物。
【领悟表达,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写人物,从文中体会到对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或心里描写似乎不难,但是学生真正下笔时仍有无从下手的,这就是没有关注到作者着所有的精彩描写都来源与生活中的细致而又耐心的观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这是写作的根源。】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内容
这是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选择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能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写一个“我”所敬佩的人。
2.注意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某一个品质。(语言目标)
3.感受所写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选取人物——选择事例——妙笔生花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忆人物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板块二:发现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师: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说一说你最敬佩谁,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
他的哪一言哪一行给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周围的人又是怎样评价他的?
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结束你的讲话?(落实到人物的品质)
2.根据提示小组内交流
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详细叙述的部分)
3.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4.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内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设计说明:由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物要由事件具体到人物的言行,让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大的框架,再找出细微的语言动作进行描述等等,引领学生一层一层的构思。】
板块三:妙笔生花
1.列出习作提纲
题目:我最敬佩的人物具备的优秀品质: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
事件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草习作
3.自评与互评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与组内同学互评习作,写几句评语。
4.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5.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6.誊抄习作。
【设计说明:四年级下学期应该是习作从写段落实到写篇的过渡,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模块五: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板块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可以小组内交流)
3.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4.运用:同桌交流,各自说一句话用上引号。
板块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提出不懂得词语,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它的含义。
4.自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板块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用上“鹏程万里”练习造句。
第二篇:五单元学案导学备课(写写帮推荐)
五单元学案导学备课
课题:
寓言二则
矛与盾 学习目 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寓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学生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学习这两则寓言学生不会困难的。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习难点 目标
3、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
莫能陷
鬻
誉
矛
无不陷
自相矛盾
学
案 教
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都知道哪些?看图说故事名称。说说其他故事的名字。
2、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给大家听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
4.全班交流:咱们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5、文中有两个同音字特别要注意 读一读:鬻、誉
6、楚人是怎样誉他的盾和矛的?来当当楚人。先誉誉盾。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7、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试着读读这句话。
8、与别人比赛读读
9、用古文夸完了,再用白话文夸夸吧。
10、想一想:到底买什么好?为什么?
11、请看插图,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试一试,再读给大家听。
12、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为什么哑口无言了呢?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1、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请你给他讲讲道理。大家走散以后,这个楚国人会怎样?
五、作业
1、背诵《矛与盾》。
2、自由组合,演一演《矛与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 “矛”字和 “盾”字。3介绍矛与盾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家打开25课,自由读课文《矛与盾》,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听后评一评。3.谁还想读?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意。
1.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
3.全班交流。
4、师:文中有两个同音字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指名板书:鬻、誉
5、楚人是怎样誉他的盾和矛的?我们也来当当楚人。先誉誉你的盾。(指名读。)
6、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生摇头晃脑读此句,强调“莫能陷”)师:听你这么一夸,我都想掏钱买了,你可真会誉盾呀!
7、师: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试着读读这话。
8、、师: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
9、用古文夸完了,我们再用白话文夸夸吧。(指名回答。)
10、同学们真会夸耀,我又想买盾又想买予,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到底是买矛还是买盾呀?谁来帮帮我?
14、请大家看插图,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在下面试一试。
15、请生读,要求说模仿的是谁。(分别模仿不同的人读)
16、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1、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请你给他讲讲道理。大家走散以后,这个楚国人会怎样?
2、师:我代表那个楚国人真诚地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还是多读些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们说是这样的吗?
五、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
寓言二则
鹬蚌相争
学习目 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寓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学生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学习这两则寓言学生不会困难的。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学习重点 目标2、4 学习难点 目标3、4 板书设计
鹬
啄其肉
鹬蚌相争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蚌
夹其嘴
学
案 教
程 二次修改
一、预习检查
1、请把“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并写出他们的音节。
2、看图:指指什么是“鹬”和“蚌”
二、目标导学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
3、读词: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评议
3、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评价。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4、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分角色读。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2、表演。有所拓展。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
3、看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4、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看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作业:
1、请写出你知道的4个寓言故事。
2、续写鹬蚌相争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并理解:啄和夹的意思
4、简要叙述故事内容
5、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自己读、同桌读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问: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三)、明道理
1、分角色读,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5、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6、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
教学后记:
第三篇: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简析
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
郭中林
摘要:笔者基于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各教学环节的操作要求作了详细说明。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率 新课程 课堂教学模式
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项改革。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抓住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与陈旧的教学方式这一对主要矛盾,在变革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教学的基本途径问题解决了,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可以说,如果不能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方式,新课程体系就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寸步难行。
陈旧的模式要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师道尊严的旧的师生观,重知识轻能力等等弊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情;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地高效率地自主学习与教师根据现场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二者有机统一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我们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对“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与说明。
一、问题导学。本环节教学的操作程序有三步,第一步是揭示教学目标;第二步是出示导学提纲;第三步是指导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因此,一上课,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接下来,就要向学生出示导学提纲。通过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来调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向,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导学提纲中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尝试。“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如阅读、观察、思考、实验、联想、讨论、模仿、表演、游戏等,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合作交流。“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合作交流”阶段。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实验难做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合作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合作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达标训练。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达标训练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认识性问题(即知识应用)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操作程序一般有四步,第一步是出示训练题;第二步是提出训练要求,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第三步是指导学生改正训练中的错误,并在自改互改的基础上,全班集中订正反馈,使学生当堂知道训练的结果,实现对学习的调整控制。训练的形式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考试;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较大的覆盖面;题量要适中;训练要有时间限制,以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科学训练来巩固和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就是对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学习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和点评。通过总结评价,进一步理清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到他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这是个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总结强化的时机,只有当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正确地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时才能进行宏观的总结强化。总结强化实际上就是“学后精讲”,可精讲问题本身,即讲事实、讲概念、讲重点、讲难点、讲要领、讲规律、讲联系、讲思想、讲方法等。总结强化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强化时,教师可适时补充、纠正和肯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纠正。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的一般状况是这样的:一上课,教师首先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接着出示导学提纲,然后给学生指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这时,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在课堂中巡视,认真明了学情,此时,学生一般都在独学,当遇到自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就要主动地请教同学或老师,相互研讨交流,合作学习,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当堂训练,将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达标训练题后,就可以进行总结强化,肯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下课。
以“以导引学,以学定导”为基本特点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的指导规律、教学活动的总规律等三条最基本的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性,教师指导的异步性。该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学习与互相学习的整体教学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头脑。实践证明,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就要进行素质教育,要想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导引下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第四篇: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提升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在一案三步七环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如何提升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则从民主导学三个环节,探讨了如何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出示任务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一个民主的课堂是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如何有效的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下面,对“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
一、出示任务。
1、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因此,课堂上,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
2、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
3、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学习。
1、“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展示交流。
1、“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展示交流”阶段。
2、展示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3、展示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展示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层层把关,充分研究教材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注意时间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第五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2.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3.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4.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 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三是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通过学习小组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老师,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问题展示解决课”做准备。
本课型的核心要素是: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问题展示解决课”才能更加精彩。2.以学定教:问题展示解决课——教师根据课题三维目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
学科教师根据有效备课的预案,课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提前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工具单在课堂展示交流解决各小组中共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基本程序:
一是教师通过对“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整理,以“问题解决—评价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
二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合理分工,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三是各小组认真倾听、质疑、追问、争辩,展示各自的不同观点和见解。
展示过程中要规范学生的站姿、站位、表达、术语,以让学生的展示更加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
在此课中,教师更多的要体现一名导演、主持人的素质,关注个体差异,调控各类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灵活调整课堂新情况,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目标。3.先学后导:问题拓展提升课——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疑点的把握,指导学生学会拓展学习,进一步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巩固知识,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提前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借助此工具单拓宽知识视野,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实现多元智能的提升,达到三维目标。
基本程序:
一是教师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对疑点进行拓展提升。
二是教师针对三维目标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研究。
三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文本,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网。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现思维多向性、灵活性、深刻性。
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五环节的实施步骤 1.“问题生成学导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约2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结构预习(约20分钟)
课前教师要发给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单的内容,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教师巡视督导。
第三环节:问题发现,小组评价(约5分钟)
学科长组织成员互批互改,发现学生通过自学而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每个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组内展示,合作探究(约10分钟)
(1)各小组学科长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2)组内讨论的一般程序:组内成员交换“问题导读—评价单”→成员进行互批互改→围绕问题组内交流→共同解决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科长负责将问题提交学术助理。
第五环节:归纳共性,生成问题(约3分钟)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预设的问题和学科生成的问题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
2.“问题展示解决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问题引领,合作学习(约2分钟)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如发现讨论不积极,不热烈的组,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第二环节:小组展示,生生质疑(约25分钟)
(1)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派出代表进行问题展示。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问题展示形式要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展示需要。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尽情表演、激情朗读、动情歌唱和手舞足蹈等。总之,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共鸣、思维共振、个性共扬。
(3)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及时点拨提升,给予评价。第三环节:师生质疑,拓展延伸(约5分钟)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难点进行延伸拓展;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第四环节:问题训练,评价指导(约10分钟)教师针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重大问题,采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五环节:归纳总结,知识升华(约5分钟)
(1)每个小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思维活跃,方法多样,能力提升。(2)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知识更加条理、系统、完善。
课后教师结合“问题展示解决课”中尚未解决和未达三维目标的问题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
3.“问题拓展提升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5分钟)
(1)课前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教师要以问题形式创设情境,直入主题。(2)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第二环节:小组拓展,总结归纳(约5分钟)
小组根据教师引出的问题进行联想、拓展,把本章节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规律。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第三环节:问题训练,合作评价(约15分钟)
(1)通过“问题拓展—评价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第四环节:关键问题,师生共探(约10分钟)(1)小组内还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做出展示(2)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修正。
(3)通过师生共探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体验成功(约5分钟)
(1)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收获和成功的快乐。(2)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对学生不作严格的要求,既要起到优生优培的作用,又要对一般学生起到知识的积累及激发兴趣的作用。
(3)体现教学相长,师生合作,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浅谈“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就不能进行,这样就使教师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了教学的首要地位,必定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教育教学改革,施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下面就谈一谈这一年多来我对“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粗浅认识、体会及做法。
一、“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给教师转变观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和发展机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寻求发展的欲望,人人都有发展潜能,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教师要把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二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新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质疑、批判的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自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伽利略对亚里土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质疑,开创以实验为研究手段的先河;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开创了天文研究的新领域,从而引发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伟大创举;奥斯特对电流产生磁场的发现,引发了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法拉第以其逆向思维,发现了磁场能产生电流,为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提供了可能性。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以分数高低而以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作为衡量学生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不仅重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而且着重考查学生驾驭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堂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学生不再成排就做,而是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围坐在一起,教师四周都是黑板,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重新为自己定位,走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
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课上,老师要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将设计好的工具单发给学生,学生在工具单的引导下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分组讨论,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观点,也就是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每组派一位学生发表收获。这时教师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的,对每个组的观点进行汇总。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应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讨论、答辩。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学生活动,充分尊重学生见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将学生没有提出来的问题提出来加以讨论,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做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小结环节,师生在全体讨论的基础之上加以总结和概括。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时仍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自己主导者的地位,对学生进行技巧点拨,注意学生的总结和提高,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挖掘潜力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创造性。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与面向个体完美结合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既面向全体,又面向个体,是面向全体和面向个体的完美结合。“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将时间全部还给学生,教师少讲或不讲,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学习时他们互相交流、启发、展示时,发言者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演示,同组其他同学及时补充总结;反馈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纠正错题,巩固提高。真正做到了全体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同学们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同时又照顾个体,在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在小组学习讨论中遇到某一个问题只有一两个同学明白时,就可以发挥少部分同学的优势,讲给其他同学,为优秀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说这种学习模式,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体。
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哪科知识感兴趣,在学习的时候就愿意投入最大的精力,愿学乐学,这门课的成绩就会稳步提升。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认为语文难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培养对语文学的兴趣,增强信心消除畏难情绪,成为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很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的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结合“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从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语文知识有广泛的应用性,结合“三五三”这种充满激情的课堂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讲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伟人的高尚人格,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从中获得成功的启示和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文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愤学好语文这门科学。
五、“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具有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开始上语文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查、划、写、记、练、思六动预习法,对文本进行结构化预习。学生刚开始不易读懂,也不习惯自学,因此一开始就必须用心加以引导。对文本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必要时在课堂上还要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画出来,对一些叙述复杂的段落要予以分析、解释。从阅读文本入手,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听课,变成了主动学习,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新的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工具单进行导学,工具单设计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案设计、工具单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在设计编写工具单时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习内容由备课组教师共同讨论设计工具单内容,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结果的开放性,教师只有进行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工具单的设计,这也就促使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和统一教学内容。同时,学生依据工具单进行自主学习,也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们仅处在一个努力探索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只要积极面对,勇于创新,在尝试的过程中坚持“敬业、爱生、严谨、育人”这一教风,本着“认真、负责、务实”的态度,就能完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培养出“勤奋、虚心、钻研、求真”的莘莘学子,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定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