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亢西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教案(小编推荐)
《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够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能够利用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统计表,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课改切入点:作业设计的梯度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解放路小学鼓号队参加京口区鼓号队检阅时的一张照片,他们比赛时穿的队服漂亮吗?可是学校在给他们购买队服时遇到一个问题,这么多的队员,如何来给他们准备大小不同的队服呢?(根据学生的身高来决定衣服的尺寸)。
学校为了给队员们准备队服,收集了所有鼓号队队员的身高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师:从记录单当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突出2个信息:
1、队员总人数40人,2、身高最高149cm、最矮124cm。)
二、教学新课
1、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这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请你们想一想,服装厂给队员们做队服,现在有这么多的同学,是否要根据每一个不同的身高去做不同的衣服呢?为什么?(不会,因为这样太费事了。)
2、师:那你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
3、师: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我准备鼓号队队服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师:为什么这样分?(引导:看数据,身高数据范围在124cm至149cm,分为120几厘米、130几厘米和140几厘米三个数据段)老师是将数据按10cm一段进行分段,你如果想5cm一段来分,也是可以的,我们只要根据数据范围,合理的进行分段都是可行的。
师:好,他们学校也是这样考虑的: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49cm的适合穿大号。(课件出示例1题目)
4、师:那如果你是鼓号队的队员,现在你知不知道你该穿哪种型号的队服?(请2名同学说说自己的身高及穿哪种型号的队服。)
师:那么我们学校应该购买每种队服各多少套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做件什么事呢?(把队员们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统计出各个身高段各有多少人?)(板书:分段整理)
5、师: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同桌互相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整理统计每一身高段的人数,填写在记录单中。
汇报:哪一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来上面交流一下?
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
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量不大,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如果数据量比较大,老师建议用画正字的方法。
追问:队员身高分布状况整理好了,下面我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
6、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
7、师:这里的合计40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记住日期不要忘记写了。
8、师: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队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队服。)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队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队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板书: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三、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
1、师小结:其实像这样把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的整理数据,从而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统计方法的一种:分段数据统计。(板书:分段数据统计)
2、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队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①收集数据 ②分段整理 ③制成统计表 ④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四、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经常做仰卧起坐对我们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地好处,分段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在同学们的仰卧起坐训练中也经常运用,下面我们就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1、课件出示:基础练习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统计表。(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看了统计的结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师:同学们做仰卧起坐,都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可是,人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多时候还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跟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有关系,空气质量到底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呢?
演示: “你知道吗?”,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能力练习)
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
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良)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2004年4月30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2004年4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出示拓展提高)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月30日 58”指出:4月30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
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2004年4月份的空气情况吗?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统计的方法之一:分段整理数据,它需要经过①收集数据 ②分段整理 ③制成统计表 ④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四个过程,课后大家可以多搜集一些能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收集了一些照片,边说边出示,让学生感受美。
板书设计
分段数据统计
(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成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第二篇:201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第2课时
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加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会进行面积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复习公顷与平方千米,完成总复习第115也第15题与17题。
三、练习内容: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
第4课时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
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九课时教案
大数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一开始就呈现出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导入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1、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对计算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操作得相当熟练了,面对这个实际情况,老师首先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学生简要介绍计算器后,创设了教师及时补充的情境,由此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而把这种求知的渴望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
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设计意图]介绍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计算工具的类型和功能,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2、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一)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设计意图] 算盘的介绍除了出示中国算盘,还展示了日本算盘,表现了算盘影响、传播范围之广泛。算盘的作用体现在计算(中药铺里的划价)和记数(银行里的记数)两方面。算盘的记数法,除了指出上方和下方每颗珠子所代表的数的大小以外,还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推出算盘上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收集关于算盘的其他信息。3.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设计意图] 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要让学生弄清常用数字键、功能键按键时在显示屏上是如何显示的。另外,对清除键的介绍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在修改时起很大作用,避免重新输入,从而节省时间。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用计算器计算: 4187+5492 289×102 10835-9418 课堂检测B 先估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48+353 739-122-117 19×41 120÷29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P.70—7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
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
(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
(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
(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
(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
(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
(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 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
(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
(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练习
a、找50以内7的倍数。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找到49就不找下去了? b、15的因数有那些? 2.判断:
a、3+7=10,所以10是3的倍数,3是10的因数。b、15的倍数只有15和30。c、57是3的倍数。d、1是1.2.3.„„的因数。3.猜一猜:
今年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少岁?同时又是7的倍数。学生讨论,交流。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p.74.75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5和2的倍数,再分别观察圈出的数,发现5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特征,进而利用2的倍数的概念教学偶数和奇数的意义。“想想做做”通过判断、选择、分类,用数字按要求组数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结合练习还引导学生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发现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点。教学目标: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偶数”、“奇数”:
1.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写出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想一想,2 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
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
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学生写,老师巡视。
2.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
板书:2.4.6.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2.94.96.98.100)指出:“100以内”,包括100。)
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
(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2.4.6.8.0;(3)间隔排列„„
指出:这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偶数和50个奇数。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全班50个学号中,有25个是偶数。
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
二、学习5的倍数:
在这些数中(指板书问),有没有5的倍数?(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偶数,都是整十数,个位上都是0。)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5的倍数只有这些吗?有补充吗? 继续板书:5.15.25„„95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5或0)
三、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读题后审题,看清楚有3个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2 的倍数和5的倍数。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再说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点。
2.填一填:
问:会不会有哪个数既是偶数又是奇数?会不会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呢?(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所以7个数都要分别填进圈里。)
3.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1)组成的数是偶数(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做一题交流一题,分别指名说说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尽量找完全。
4.用1.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提醒学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数。5.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学生独立涂色。交流。
可能会有的错误:4.14.24.34„„ 讨论找4的倍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数。
算一算,40以内4的倍数的个数:40÷4=10(个)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2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p.76.77 教材简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基础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后进行观察,知道不能看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确定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出3的倍数,并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所用算珠颗数的共同点,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说说关于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成: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2.4.6.8(奇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二、学习3的倍数:
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出50以内3的倍数
检查写的个数:50÷3=16„„2,应该有16个3的倍数
具体交流并板书: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3的倍数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2.观察特点: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说,那可引导学生分别找到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3的倍数,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可能有的学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再比较。老师板书:各位
问: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数,那就这个一位;如果是两位数,那就要分别把个位和十位加起来;如果是三位数,那就要把三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举例加一加:一位数3.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数 两位数:12.15.18加得的也是3.6.9,是3的倍数„„
问:如果是三位数47□,你说□中可以填哪些数?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是四位数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3.小结: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三、试一试:
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 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结果交流。(选几个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 29、45.51.67.84.96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57÷3.342÷3.567÷3.802÷3 问:这道题的要求还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数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完成后交流
3.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20□,□12,3□5 先以第一题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数;再2加3得5得到第2个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
指出:这种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一般可以先填写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再依次加3。
学生完成剩下的题。
4.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涂完后问: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可能会有学生说“9的倍数各位上加起来都是9的倍数”)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写完成10个符合条件的数。
五、游戏:
讲清楚游戏规则:从1开始报数,凡是3的倍数和带3的数都不能说,要跳过。
游戏方法:先同桌说,再优胜的前后说,再优胜的在讲台前排好后说,决出全班的冠军。
素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p.78.79 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素数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素数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全班起立,练习“绕3游戏”。
二、学习新知:
1.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在自备本上写出一位数1~9的因数。交流并板书: 1的因数:1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4的因数:1.2.4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7的因数:1.7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
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
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2.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 分别起立: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是质数的(分别起立后,依次报出学号,然后板书整理)
是合数的(分别起立,问:怎么检查他们是合数呢?)(分别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3.看板书总结: 50以内的素数:2.3.5.7 11.13.17.19 23.29 31.37 41.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独立把这些素数写在本子上,检查自己记住了没有。
三、学生独立看书,并完成书上的练习。
1.记住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其含义。2.知道1的特殊性
3.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进一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确定标准。完成想想做做2,明确50以内的素数的确定办法。完成想想做做3,熟练掌握50以内的素数。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单元教材简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四、课时安排:
数学广角
2课时
重复
课前谈话
骆老师很智慧,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的?
我的智慧表现在,我刚刚做了一件事,你们都知道我叫**了,可我还不了解你们对不对啊?可我用了一个小计策,一下子就知道每个孩子叫什么了,对不对***?**
你看看,我智慧吧?为什么我能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叫上来呢?你知道吗?(生答)
对了,你们写在纸上的名字就代表了你们每一个人,明白了吗?他是你们的符号,所有同学郑重的把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轻轻的推到桌子上面,这样我就能看到你的名字,把你叫上来了。***,是吧?
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你们觉得自己聪明吗?刚才我们说了,骆老师怎么样?(智慧)那咱们聪明的人就和智慧的人搞些活动,看看你更聪明,还是我更智慧,行吗?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看看智慧的人给你们带来什么? 多媒体出示:理发师的困惑 师读题意
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头一看,他很纳闷????
你知道,他纳的是什么闷吗? 生答
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提出了那么多纳闷的可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理发师到底为什么纳闷,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为什么只有三个人?被那个小姑娘猜中了,呵呵 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啊?也没见谁出去啊? 生回答(两对父子,爷爷、爸爸、儿子)
我似乎明白点了,可我还需要动作来配合。同学们,举起手来。师演示:师傅,给我和父亲剃个头。叔叔,给我和爸爸剃个头。这四个人怎样就变成三个人了?快把手举起了我看看。
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手指头挪到一起了?(生:)
说明这两个人是一个人?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这样他就是他的爷爷,他就是他的爸爸。我听明白了,孩子,你真了不起。我听明白了,第一个是因为有了动作,二还是因为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多好的一句话啊,那就是既……又……(板书)。中间的这两个手指头合在一起,说明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早说呀,我不就明白了吗。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一组关联词让我们了解了这里面的关系,对不对?
那理发师还应该纳闷吗?行了,理发师别纳闷了,我们的小朋友把问题已经给你解决了。
理发师非常高兴,说,骆老师,替我奖励一下这些孩子们吧,想要这个奖励吗?看看理发师给同学们什么奖励?原来是一个活动:抢椅子
玩过吗?会玩吗?想玩吗?咱现在就玩,行吗? 抢椅子要有椅子,还要有人。谁来贡献椅子? 谁想玩?(两个同学,两把椅子)师:顺时针转,好吗?现在开始吧? 师:有问题吗?(生说,应该再加人)
师:哦,两个人,两把椅子,每个人都能抢到椅子,没意思。可以怎么办?加人或者减椅子,你们想加人还是减椅子? 师又叫了四个学生
现在可以开始了吗?还有问题?你 说 人太多了,椅子太少。师:刚才因为我激动,叫的人太多了。多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加……(椅子),我们一会椅子,一会加人。那是不可能的。
生: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 师:多好的建议呀,和老师想的一样。(猜拳游戏开始)
现在可以玩抢椅子游戏了吗? 师讲游戏规则,游戏开始
掌声欢送。现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赢了怎么样?
这是一次很好的健身活动,并且这位同学勇夺金牌,抢椅子游戏的金牌,掌声呢?掌声送给谁啊?NO,NO,NO,要体现出咱们的大肚,来,你觉得掌声是送给谁的?就是送给你的?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我们的游戏重在参与,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谁?参与的同学。上来参与游戏的所有同学,好,我们请刚才上来参加游戏的所有同学站起来,全体起立,接受大家的掌声。
等等等等,还差一位呢?差一位,一共七位同学呢?不是,玩了两个游戏的,包括第一个猜拳游戏的也算。
同学们,稍等一下,咱们算一下。我是数学老师,知道吗? 玩猜拳游戏的几个人?4个,没错吧?师板书:4 玩抢椅子游戏的几个人?3个,4+3=7 还差一个没站起来的。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对我的话还不老信呢,这样吧,我取出一样东西,见过吗?它会说话吗?它很公正对吗?我们现在也不说是你对还是我对,我们用它做个试验,可以吗?我用这个圈代表玩抢椅子游戏的人,用这个圈代表猜拳游戏的人,如果这两个圈里的人加起来是6人,就是你对,是7人就是我对,行吗?不反悔了吗?那就开始。
请玩了抢椅子游戏的人过来,请进来吧。3个人。请玩了猜拳游戏的人过来,4个人。
4+3,哎,怎么少一个人,那个人呢?你跑那里干什么? 生:她既玩了猜拳,又玩了抢椅子。
师:哎,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得看见事实啊,反正就是这个圈里有四个,这个圈里有3个,用事实来说话,让呼啦圈来说话。
生自己行动
让呼啦圈说话,反正这个圈里有4个,那个圈里有3个。让我们来看看。用英文来数,这个圈,再说另一个圈。
师不必不如弟子吗,到咱班才知道4+3=6,我错了,我改。还不同意,我照着你们说的改了,还不同意。那4+3=?怎么样得6?减一。
4+3-1=6,没错吗,为什么减一呢?
生:因为有一个人既玩了猜拳游戏又玩了抢椅子游戏,所以要减一。我突然发现,刚才我们帮理发师解决问题不也用的这组关联词吗?感情这组关联词真的有用,谁是既玩了猜拳又玩了抢椅子游戏的人?
师:感情你就是那个来回跑的人?他就是玩了几个游戏的?扮演了几个角色的?所以他站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对不对?好了,把他减去了,就应该得6。
好了,其他同学别动,你出来。就是你捣乱,减去了一,就应该得6,我们一起来数一遍。开始。(5个
师:你们说的,减去了他就得6了,你看看。谁想说? 生:因为他玩了两个游戏,要算一个,所以要减一
师:他说了一个词,公平。我们要把他减去,他就没了。公平吗?他能没了吗?那就要在他玩的两个游戏中留下一个,来代表他,对不对?在两个角色里,可以减去一个猜拳游戏的他,也可以减去一个抢椅子游戏的他,可是就不能减去他,那就杀人了,呵呵
师:那我可要问了,孩子们,我忽然明白了,可是,他要是玩了三个游戏,那你认为减几合适?要是玩了八个游戏呢?总而言之,要给他留下一个游戏,减去他多玩了的,重复的活动。谢谢你,小同学,这么有意思的一个位置,能让我们看看站在哪里吗?行吗?我们太好奇了,想看看。
生展示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 生:数学二环
师:掌声鼓励,掌声响起,我们把数学二环请到我们的黑板上,看看我们的作品怎么样?行吗?
呼啦圈总这么扶着太累,我们聪明的人和智慧的人总有办法,要把呼啦圈的信息留在黑板上。伸出你的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描绘。
师用粉笔描出呼啦圈的位置。
我们多智慧啊,把呼啦圈去掉了,数学二环却留到了黑板上。谢谢你们,谢谢。我们多智慧啊,把数学二环的信息留到了…… 师皱眉
等一下嘛别骄傲的太早了,我们留下的太少了,你看,这两个圈差不多,那个是抢椅子游戏的圈?下次别忘了,把它写上就可以了。师板书
师:圈的信息是有了,人的信息没了。那怎么办呢?出个主意吧。生回答
师:你的主意出的太好了,把名字贴在黑板上。玩抢椅子的同学,过来,贴上。
师:还让呼啦圈说话行吧?看看他们出圈没出圈?对不对?掌声 他们都贴对了,贴的有点乱,我整理一下,(师把中间贴的移到一边)贴的美一些。美了吗?你有什么问题? 师:让玩猜拳游戏的同学过来。
不对,只来了三个同学,那一个呢?过来。你怎么了?生:我已经贴过了,不能再贴第二次了。
他在中间贴了一次就表示他参加了几个游戏?好聪明的同学,不过我要挑战,智慧的人要跟聪明的人挑战一下。这个名字,你既然参加了两次游戏,必须要贴上去,怎么办?
生贴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不许拿回去,必须贴上怎么办?出出主意吧,怎么办呢?谁来帮帮他?
对什么对啊?你比他更厉害,藏哪去了?
孩子们,你们真智慧。一个人可以扮演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也可以合二为一。谢谢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那么多的活动,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多媒体出示:重复
师:现在有重复的现象吗?怎么样就有了?
再填一个什么?(圆圈)听你的,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圈 重复了吗?没有 怎么样才能重复?用你的小手告诉我。
哦,明白了,他们两个要交叉。跟我一起来推一推,重复了,没有。再来推一次
现在有重复了吗?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在这里用哪个关联词来表示?说出来,既……又…… 在这里用哪个关联词来表示?只……没…… 想不想继续来挑战?一起来看花名册里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花名册里的故事
全班有多少人?你为什么不知道?生:不知道男生有多少人? 现在知道了吗?怎么算的?板书:19+17=36
师:不同意,今天我们研究的是重复现象,用的是既……又……,圈是这样说的,看看,刚才这个式子里面有个减一,忘了减一了。师板书:-1
怎么回事?
我明白了,男生里头没有女生,女生里头没有男生,他们没有重复现象。我突然明白了。孩子,谢谢你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想听吗?孩子们,你们每一天的学习,都是浩瀚的数学海洋里的沧海一粟,学习问题,要关注他的条件,解决问题也要关注他的条件,千万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我学习了什么,就用什么知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样就要出天大的笑话了。
是不是和这个例子一样了,他有重复的现象吗?他能减一吗?减二呢?
社会小调查 给爸爸找位置
这两个圈这样放合适吗?用小手告诉我怎么放?
为什么要这样放?有一种爸爸既喝酒,又吸烟,要给这样的爸爸留个位置。
师说统计要求
爸爸在中间位置的同学起立
你的爸爸吸烟吗?喝酒吗?那就是既吸烟又喝酒的爸爸 你的爸爸呢?
这些同学的爸爸及吸烟又喝酒,是什么爸爸?坏爸爸 怎么说自己的爸爸是坏爸爸呢?你来说? 我们不是说坏爸爸,是说爸爸身上的坏毛病 这里的爸爸是:只吸烟,不喝酒 还有一种爸爸,只喝酒,不吸烟 还有人没站起来啊?谁没站起来啊?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呢? 板书:既不……又不……
这样的爸爸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好爸爸,好什么好,这样的爸爸没位置了?
好爸爸没位置了,加个小圆圈?加个大的。这个圈就代表咱班的爸爸们,好爸爸的位置在哪里?生指
哇,多伟大啊,一下就指出来,这些空白位置都是好爸爸的位置,看起来好爸爸不是没有位置,好爸爸更自由有更多的好位置。希望圈里的爸爸们尽早的跳出圈,成为好爸爸。
谢谢你们,让我明白了那么多的东西,谢谢你们帮助,让我完成了一项统计工作。
孩子们,随着统计的结束,这节课也就是结束了。你知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吗?重复
NO,没有一节课的名字叫重复,重复也不是数学的概念,为什么没有这节课的概念呢?是因为你们可能还听不懂,因为你们还太小,六年以后你们会和他在高中的学习中见面,那时候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想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那时候他的名字他叫:集合
叫什么?集合
虽然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可是你却认识了他张的这个样子,快用小手告诉我们长得什么样子?对了,对了,把手放下。
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