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时间:2019-05-15 04:5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第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重庆市大足第三中学校 刘元三

笔者通过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发现,古希腊的哲学家很重视事物的整体性。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看作“包括一切的整体”。亚里士多德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成为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至今仍然是现代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则。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物教学认为,给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让学生具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时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这一目的。为此,笔者从一名中学生物教师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一种整体的教学观念

笔者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整体出发,再考虑局部。整体观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从生物的生态角度而言,整体观,是指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和其他的生命、生物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整体或某一部分受到损害,那么其他方面也将受到影响,整体则因之破坏。从生物的组织器官角度而言,整体观又是指不同组织构成器官,对植物来说多个器官组成植物体;对高等动物来说多个器官的总和构成系统,再由多个系统组成动物个体。将生物与自然环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是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能力。

笔者认为,以往的教材编写安排上,对生物的各个门类,器官的知识呈现上,他们之间的联系考虑不足,导致老师在讲解时,讲植物就讲植物,讲肾脏就讲肾脏。结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眼中只有一个个的植物、动物或者器官,没有形成整体性。但现行教材,已经大为改观,但笔者觉得还不够特别凸现。

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种整体的教育观念,是对这种现状的改变,学生的整体观念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些既具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整体性的学生认知框架,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第二、教师应该对初中生物学科的教材知识、实验、学生乃至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整体观形成的关键是整合,整合是整体观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有机联系,是联系的最高层次,有机联系的建立是系统的整体形成 的关键。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教师就必须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从具体的生物教学上看,就是要对整体的各种知识点,多种能力,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

1.对教材知识的整合

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惟一的工具、惟一的凭借。” 新课程改革更是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对教材资源的整合。

因此,笔者以为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的专题。比如在教学猫科动物中,不妨以学生了解的大熊猫为例子,把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生存环境等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主题。这样学生才会对猫科动物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其实,新教材建构原则是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以生理功能为中心,形态结构服务于生理功能,综合考虑学生、社会和生物科学等方面的需要,科学的选择了如“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健康的生活”等 10个一级主题。这种以人格主线取代知识主线的教材结构,既隐含着学科的内在逻辑又强调把握学生的认识逻辑,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探究、应用与创新,也有利于促进内在动机的形成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实现。

再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和整合,或将繁多、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使之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便于学生获取新知和掌握技能。如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行教材中插图的有不如意的地方,可以增加与文字相关的插图,或者增加实际的生物标本。当然,也可以重新整合建构生物教学体系,教科书不同教学模块间的整合,专题间的整合,等等。

2.对初中生物实验及实验资源的整合

实际上,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初中所有的生物实验都是有条件做的,教材提供的生物实验,有的是因为地理环境因素或者是季节的因素,找不到实验的对象;有的虽然可以找到实验对象,然而可供实验的器材和对象数量不足,无法进行学生实验;当然也有的是有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生物实验及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提供的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实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分类如下:I类:学生实验(有条件进行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II类:演示实验(难以进行的学生实验)例如:植物对空气湿度 的影响等;III类:暂无条件的实验,例如: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等。这样对资源进行再分类,再整合,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拘泥于教材文本。III类实验,教师应查阅相关资料,尽量制作课件让学生操作、观看,使其了解其操作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自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学时才不盲然。

第三、我们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感知

笔者通过多年生物教学发现,要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一般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这样学生才不盲目,其具体作法是:以学生生活经验、课件、挂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单元导语指导学生学习,以观察、验证、探究指导学生的活动,使其初步感知本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或者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例如: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时,目的就是掌握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观察内容,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它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比如:潮湿、阴暗等)?通常情况下它们的食物有哪些?它们在什么时候活动?(比如:公鸡打鸣;猫夜间捕鼠,白天休息等)。它们的身体结构哪些与其生存相合应(比如:鸟的飞翔)?环境中哪些因素将影响它的活动?

结语

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初中生物教师也迫切希望教材扎根于生活。生物学的生命性是说生物是一个由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组成的统一体,是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自然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实验性决定了实验是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与探索;生物学的综合性是指生物在生活中与其它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各领域的融合;生物学伴随人类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断进步,所以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学整体观的提出,更能使生物学贴近生活,体现学科性质。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拥有有一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金.教材延伸和拓展的空间及原则[J]:生物学教学,2009.34(3):17.[2]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引自 internet.[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第一版[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1-179.

第二篇:Srljmw浅谈教育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重庆市大足第三中学校 刘元三

笔者通过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发现,古希腊的哲学家很重视事物的整体性。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看作“包括一切的整体”。亚里士多德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成为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至今仍然是现代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则。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物教学认为,给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让学生具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时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这一目的。为此,笔者从一名中学生物教师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一种整体的教学观念

笔者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整体出发,再考虑局部。整体观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从生物的生态角度而言,整体观,是指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和其他的生命、生物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整体或某一部分受到损害,那么其他方面也将受到影响,整体则因之破坏。从生物的组织器官角度而言,整体观又是指不同组织构成器官,对植物来说多个器官组成植物体;对高等动物来说多个器官的总和构成系统,再由多个系统组成动物个体。将生物与自然环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是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能力。

笔者认为,以往的教材编写安排上,对生物的各个门类,器官的知识呈现上,他们之间的联系考虑不足,导致老师在讲解时,讲植物就讲植物,讲肾脏就讲肾脏。结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眼中只有一个个的植物、动物或者器官,没有形成整体性。但现行教材,已经大为改观,但笔者觉得还不够特别凸现。

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种整体的教育观念,是对这种现状的改变,学生的整体观念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些既具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整体性的学生认知框架,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第二、教师应该对初中生物学科的教材知识、实验、学生乃至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整体观形成的关键是整合,整合是整体观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

联系的建立。有机联系,是联系的最高层次,有机联系的建立是系统的整体形成的关键。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教师就必须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从具体的生物教学上看,就是要对整体的各种知识点,多种能力,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

1.对教材知识的整合

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惟一的工具、惟一的凭借。” 新课程改革更是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对教材资源的整合。

因此,笔者以为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的专题。比如在教学猫科动物中,不妨以学生了解的大熊猫为例子,把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生存环境等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主题。这样学生才会对猫科动物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其实,新教材建构原则是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以生理功能为中心,形态结构服务于生理功能,综合考虑学生、社会和生物科学等方面的需要,科学的选择了如“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健康的生活”等 10个一级主题。这种以人格主线取代知识主线的教材结构,既隐含着学科的内在逻辑又强调把握学生的认识逻辑,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探究、应用与创新,也有利于促进内在动机的形成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实现。

再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和整合,或将繁多、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使之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便于学生获取新知和掌握技能。如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行教材中插图的有不如意的地方,可以增加与文字相关的插图,或者增加实际的生物标本。当然,也可以重新整合建构生物教学体系,教科书不同教学模块间的整合,专题间的整合,等等。

2.对初中生物实验及实验资源的整合

实际上,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初中所有的生物实验都是有条件做的,教材提供的生物实验,有的是因为地理环境因素或者是季节的因素,找不到实验的对象;有的虽然可以找到实验对象,然而可供实验的器材和对象数量不足,无法进行学生实验;当然也有的是有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生物实验及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提供的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实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分类如下:I类:学生实验(有条件进行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绿叶在光下

制造有机物等;II类:演示实验(难以进行的学生实验)例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等;III类:暂无条件的实验,例如: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等。这样对资源进行再分类,再整合,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拘泥于教材文本。III类实验,教师应查阅相关资料,尽量制作课件让学生操作、观看,使其了解其操作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自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学时才不盲然。

第三、我们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感知

笔者通过多年生物教学发现,要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一般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这样学生才不盲目,其具体作法是:以学生生活经验、课件、挂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单元导语指导学生学习,以观察、验证、探究指导学生的活动,使其初步感知本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或者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例如: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时,目的就是掌握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观察内容,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它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比如:潮湿、阴暗等)?通常情况下它们的食物有哪些?它们在什么时候活动?(比如:公鸡打鸣;猫夜间捕鼠,白天休息等)。它们的身体结构哪些与其生存相合应(比如:鸟的飞翔)?环境中哪些因素将影响它的活动?

结语

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初中生物教师也迫切希望教材扎根于生活。生物学的生命性是说生物是一个由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组成的统一体,是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自然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实验性决定了实验是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与探索;生物学的综合性是指生物在生活中与其它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各领域的融合;生物学伴随人类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断进步,所以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学整体观的提出,更能使生物学贴近生活,体现学科性质。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拥有有一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金.教材延伸和拓展的空间及原则[J]:生物学教学,2009.34(3):17.[2]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引自 internet.[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第一版[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1-179.

第三篇:《大学语文》整体教学观

【摘 要】本文在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定位的基础上,谈到对所用教材的基本认识,重点阐述了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维度、广视角、开放的。对文本的解读要做整体的观照;在注意学术性的同时,也要讲究趣味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宜实行课题式的专题化教学;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加强;创设链接课堂教学、课外自学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而开设的。这门课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品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对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起着引领和浸染的作用。

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我们提出大学语文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加强工具性,注重人文性,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语文课是个基础课,它里面必须有工具性、知识性的东西;大学语文最根本的还是人文性,古人讲“文以载道”嘛。但这二者又不能截然分成两块,能够在讲工具性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融进人文性的做法才是最好的。举个例子:一位留学人士在新加坡给学生讲到茹志娟的《百合花》,没有想到讲这个课文把学生给讲哭了。对于共产党、解放军,新加坡的青年学生也没有什么感情,为什么会哭呢?这是因为课文就是一个女兵叙述的一个可爱的小伙子,很朴实的青年,刚才还活蹦乱跳地跟新媳妇借被子,后来就牺牲了,这么一个故事。此中的核心恰恰是一种人性的东西,融通了隔几代的异国学子的心。所以说讲课不需要灌输什么东西,作品本身会感人,你把作品本身讲好了,什么目的都达到了。

二、对所用教材的基本认识

我们用的教材,是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这是从众多版本中选择出来的。

这本教材总体上提倡一种理性精神。加深对人本的理解,完善人格;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其总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养与人文精神。

该教材编写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共12单元,每单元有6-9篇课文,古今中外,深浅不一。在有限的课时内每单元只能选择1至3篇有代表性的作品精讲,有的单元围绕主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合作探究,有的单元或篇目留给学生自学就可以了。

教学中,必须充分而合理地运用教材“单元综述”和每篇课文后的提示与问题,因为这些编写都很精要,站位也高。

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

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不追求理论深度和创新的高度。应该做到能读懂,能理解,能感知作品中各种美的元素,能表达、会运用即可。

三、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维度、广视角、开放的。具体有以下教学理念和方法:

1.对文本的解读,要做整体的观照

不能仅仅孤立地看待作品本身,也不能仅仅寻找文本与社会的简单对应,要深刻挖掘文本中潜藏的文化现象,如智慧谋略、价值认同、精神趣味、民俗风情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与文化信息。

2.教学要有一定的学术品位

要做到这点,要求老师既要“博”又要“专”,老师必须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地带,探索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引入课堂,观照文本,从而使本课程教学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性。

3.在注意学术性的同时,也要讲究趣味性

趣味性不强的课程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为本课程的趣味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史料知识、各具特色的作家生平、古老而又新奇的汉字文化、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这一切都是本课程能呈现出浓烈趣味性的材料源泉,我们可以结合自已的研究方向或专业特长加以发掘,并用之于课堂。同时,提倡每个教师制作课件,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做到课程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的融合,力求体现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

4.时代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生命

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都是几千年前古人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古人的生活与情感,而这些与当代学生的生活语境相差甚远。要使学生能读懂前人的智慧和生活,教师就必须要挖掘文本的时代性主题,就像于丹教授讲《论语》一样。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各种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正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教师必须对许多社会问题和现象作出理论的文化阐释,以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

5.针对性是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首先,针对我校艺术类学生不够重视文化课学习,接受能力与文化课成绩相应低一些的情况,首先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中有很大比重的古代诗文,这尤其需要对其中一些字词加以正确理解。若对字词都无法正确理解,对文章意境的感受就更无法谈起。

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些过偏过难的篇目,可以不求甚解。教学的重点可以放在那些意境优美、余韵悠长的名家名篇上;可以放在与艺术紧密相关的作品上,如《看梦娜丽莎看》、《贝多芬百年祭》。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重感性而轻理论,哪些作品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就拿哪些作品来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音乐、图片、朗诵等多种形式,形声并茂,音画同步,给学生以美感和新鲜感。譬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与教学内容同步的flash诗文音乐作品。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深层的情感体验状态。

6.拟多用“单元中心内容(课文)发散教学法”,实行课题式的专题化教学

运用此法,有利于扩大课堂知识信息量,形成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拓宽大学生的知识平台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但课题式的专题化教学法,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较深的系统知识和较广的复合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和案例。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课题交给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和讨论,然后小组代表班上交流;也可以提前布置预习篇目,让他们进行准备,组织一篇课文的教学,上课时请学生唱主角,由他们解释词语、串讲课文、翻译课文。更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诗词朗诵会,诗词写作比赛,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使《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有别于他们的专业课。

7.按课型来讲,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加强;写作训练及其指导要落实

指导学习特别应该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首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教学远重于知识的传授。在这里,可以根据实际,从文学批评中引入几种操作性强、使用频率高的文学批评方法,并结合个案加以分析运用,从而使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写作水平问题是一个工具性问题,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加大训练和指导的力度。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的特定场合集中体验,写出高质量的抒情言志的文章;深入幼儿园见、实习,写出调查报告和其他实用文,进一步提高大专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撰写实用文的能力。

8.创设链接课堂教学、课外自学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把学生的课外自学纳入课堂之中

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把教学内容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提高对各种社会与生活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如怎样看待大年三十之前,中国人口大移动的交通运输高峰现象?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反映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内驱力和凝聚力,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这一顿饭的力量可谓大了!它可以强有力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gdp的增长,这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国“家”文化和追求团圆意识的结果。

方式方法可以有许多种、许多条,但运用不当,蓄力不够,教学上恐怕就会干瘪。所以能够讲得清楚明白,通俗晓畅,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准,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就非下苦功不可。

第四篇:幼儿教育整体观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众多的因素,应加以有机的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应该是系统的整合,只对局部的要素进行整合,往往难于取得应有的成效,甚至整合往往会变成形式的整合,而不是实质的整合。

1、观念的整合观念的整合,就是观念的联系和渗透。幼儿教育应关注多样化的观念,并注意这些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整合的观念,才会有真正整合的教育。避免机械的、片面地理解某些教育观念。如关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应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结合起来;应把教育形式、手段的多样化与教育手段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合起来。

教育观念的整合,是先导性的整合,只有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的观念,形成一种与教育整合有关的观念的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整合。

2、目标的整合教育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教育目标在表述时,可能会划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教育目标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及艺术五个方面。除了这种划分方式外,也还有体、智、德、美或运动与技能、认知及情感等归类、划分的方式。不管那种归类、划分方式,都是对整体发展的相对的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使我们在考虑教育目标时,不致笼统、无序。任何一种划分都存在对整体发展分隔的问题。这种分隔对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来说是必要的,分隔能使学习内容分化、深入。但对年幼的学习者来说,分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应该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加以弥补的。因此,教育目标的原初形态并不是割裂的,要使教育深入和具体化,有必要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划分,但这种划分不应只是是单一领域的目标细化和分解,而还应是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教育目标从总体的目标到现实的活动目标应该是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的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整合,进而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3、内容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最终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的。教育内容整合的主要表现是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甚至可以突破领域这一内容组织形式。内容的整合最终应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内容的整合性,影响到活动的整合程度。

4、资源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地加以运用,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5、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经验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但较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需要教育活动组织的应变能力。对教育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提高教育的成效为目的,避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和刻板。

6、发展的整合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它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才能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幼儿教育整合中每一项整合都应关注幼儿发展的整合。发展整合的实现,是使整体性目标从可能性转化成为现实性。

三、如何整合(一)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大致的区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起着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环节。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专门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这些专门的学习活动,应把认知、情感、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发现、探究和体验结合起来,把计划的学习情境与变化的学习情境结合起来,把室内的学习活动同室外的、园外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把先前的活动与当今的活动和将要进行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各种学习活动产生多维度的联系。应避免学习活动目标单

一、内容单

一、形式单一的现象,避免各种活动之间封闭、割裂甚至抵触的现象。

第五篇:初中生物 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我认真观看了三位教师精彩的课堂实录视频,并仔细阅读了相关的教学材料,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值得学习。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谈谈观课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反思三位教师的课堂课堂,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通过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拓展延伸,让学生走进生活,开阔视野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科育人功能。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三、收获及一点建议

《鸟类飞行》加入学生熟悉的歌曲配音,引发学生的课堂热情。让多位学生试飞纸飞机的活动,将学生充分带动起来,融入课堂教学。双呼吸模拟器具的制作,具体明了的将鸟类的呼吸特点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运用《想飞》动画视频,既引出了本节的内容又在结尾时融入了生物学科的人文素养。本节课值得好好品味,学习!

《生物的分类》一节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体现生物教学特色;课堂容量适当,教师讲析稍显多,学生思考问题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建议教师鼓励性评价可以更具体一些,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从准确度和具体性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说“真棒”。在观察叶脉形态时,可以每位学生一片叶子,更利用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叶脉的区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建议用扩音器,便于观众听清所说内容。

《物质运输的途径》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教师对血液循环的讲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教师全程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我认为视频展示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值得好好品味学习。感谢分享!

总之,三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课堂上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弥补了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使我们从理论的高度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地向三位教师学习,从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不断提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教育的质量。

下载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作者:高江 时间:2011-4-11 14:46:44 来源:高香135 原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教学论文 浅 谈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有 效 教 学其鉴纪念中学 江日良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屯脚中学 刘贵华 目前,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饱受因环境问题......

    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利与弊 泸溪四中 李节兰 目前,初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发现和获取......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马坝初中 殷光习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摘要: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新课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 要:教学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所学学科内容而创设的一种贴近生活的情境,具有真实性,易于学生接受知识,通过创设各类教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