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家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3课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3课家教案》。

第一篇:23课家教案

《家》教案

武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本节课不指导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明白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是一家,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方法搜集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十三课家,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书空课题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要求:请大家翻开书,轻声地把这首小诗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圈出会认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

老师把一些难记的字请到了黑板上,你们看看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识字(屏幕出示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

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再来读一读,请几位同学,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读得最准确,最响亮。

三、进入课文

说到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但我们华夏儿女还有一个共同的家,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中国)我们中国有多少民族?(56)我们大部分都是汉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今天我们就要去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家里去做做客。你们知道我们要去谁家吗?

板书:蒙族朋友小满达、维族姑娘小帕夏、藏族孩子小扎西、傣族姑娘小罕玉 过渡语:即诗歌的第一小节。屏幕出示。不同族别的小朋友,他们的生活习惯、礼节等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家家都是有衣穿,有饭吃,家家都是快乐的。用我们书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丰衣足食。这些小朋友呀都热情好客,我们一起先去看看蒙古族小满达的家。

谁能来大声的朗读第二小节?老师这里有四张照片?你们说说哪张是小满达的家?为什么?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那蒙古族还有什么风俗吗? 你知道的真多,蒙古族还被叫做马背上的民族,那里的人都特别热情,淳朴,他们在一起吃肉一起喝奶茶,一起骑马,举办摔跤比赛。我们如果去了小满达家做客,他们一定会热情的招待我们,给我们端上热乎乎的,香喷喷的奶茶。我们再来有感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感受一下蒙古族的热情,快乐。(齐读第二小节)

我们看过了小满达的家,接下来我们再去其他三个小朋友的家去看一看,老师请这三行同学去小帕夏的家去看看,这三行同学去小扎西家瞧瞧,这两行同学去小罕玉家瞅瞅,看看他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各个有什么风俗?看老师的自学要求: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要学习的小节②找找他的家是什么样子的?③这个民族有什么习俗

现在大家可以前后为小组的形式讨论,然后再来说一说。学生汇报:(我来介绍()族的小朋友()的家,他的家是这样的:有不同意见的互相补充。小帕夏他们住在冬暖夏凉的“土拱房”里,用酸甜可口的葡萄招待客人,这就是小帕夏一家的快乐。你们能感受到了吗?谁能再来读读这一小节,感受下维吾尔族的风情?

小扎西的家可真好,有新房住,有新衣穿,其乐融融,真快乐。谁愿意再来读读小扎西的家,感受藏族的风情?

漂亮的竹楼,优美的孔雀舞,热闹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真快乐。谁能来读读这一小节?你读的真好,我都仿佛听到了小罕玉的竹笛声呢!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尽管风俗不同,但我们都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是一家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屏幕出示课文第六小节。)师领读,生接读。板书:大家庭

练习:我们了解了四位少数民族小朋友的家和他们的风俗,你们对哪位小朋友的家有着深刻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

小结:56个民族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其乐融融。风俗不同,但是快乐相同,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有感情的齐读一次课文。作业:我们了解了四个少数民族的风俗,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没有介绍到,请同学们查找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课下互相交流,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板书设计:23家 蒙族

小满达

维族

小帕夏

大家庭 藏族

小扎西

傣族

小罕玉

第二篇:定稿 梁飞燕 周国平《家》微型课教案

2011年河南省优质课新乡市选拔第一轮 语文版九下第一单元第一课

《家》微型课教案

新乡市第十中学 梁飞燕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形式美。

2、品读语言,理解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内涵和关系,体会文章的哲理美。(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同学们能谈谈你们对家的认识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家》,看他是如何来揭示“家”的真谛的?(板书课题、作者)

这节课我们将按照走进“家”——欣赏“家”的步骤徜徉在《家》的世界,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板书学习步骤:走进“家”——欣赏“家”)

二、整体感知——走进“家”

(一)朗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朗读课文,走进“家”。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 好,我来读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在听读中思考这样的问题——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KJ)并将你找到的的关键语句在文中划出来。(师读文章末段)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有这几个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一下:琐屑、休憩、冥想、萦绕、温馨、陶冶。我们齐读两遍,加深印象。

(二)全班交流

1.师:现在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的问题。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出示课件)好,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作者用三个独特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自己对家的认识和感受。这三个比喻的前提是“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 KJ

作者的认识

感受

家是一只船

温馨 家是温暖的港湾

温暖

家是永远的岸

梦魂萦绕

永远的牵挂

3.师小结:走进家,我们发现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用了字数相近的比喻句,既生动形象,又排列有序。全文结构清晰、形式优美。大家在写作中可以借鉴。(板书:形式美)

三、品读语言——欣赏“家”

(一).师:认识了文章的形式美,下面我们来欣赏“家”。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在人生的漂流中,家不仅是一只温馨的船,而且是温暖的港湾,更是永远的岸?

老师教给大家品读语言的方法:先找到文中表达作者对家的认识,饱含感情的语句,再抓住句中能打动你的关键词语具体赏析。

大家不妨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KJ)请用“我从文中 句话中读懂了家是。”的句式说话,并作简要的分析。

示范:我从第一部分“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这句话中读懂了家是一只温馨的船。

赏析:因为“陌生”写出了生活的不可预知,而“熟悉”写出了家的亲近温暖,“竟”突出了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家给人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作者把家比作一只温馨的船。师:

1.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三大组,分别赏析文章的这三部分。各组明确任务后,请同学们先用4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各部分文章,然后独立思考问题,并及时旁批。开始。

2、时间到,请大家四人小组结合,交流答案。

3、下面我们有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第一组先来!交流时,请先有感情的读出你找到的句子,再进行分析。

(二)品读“家是一只温馨的船” 交流答案(1)(生答)从“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这些句中读懂了“家是一只温馨的船”。

(教师点拨)你注意到“风平浪静““波涛汹涌”这两个词,它们代表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分析有见地。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2).师穿插:是啊,无论面临怎样的人生,只要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好伴侣,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家这只小船就能带我们勇敢地穿过生活中的激流险滩,应对莫测的命运。我们来看这样的图片:屏幕上的老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让人深深感动。(教师点拨)

3.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感动,再来有感情的齐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用心感受家是一只船。

(三)品读“家是温暖的港湾”

师:理解了家是一只船,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对第二部分的理解? 1.交流答案(1)(生答)从“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这些句中读懂了“家是温暖的港湾”。

(教师点拨)这位同学找到两个关键词“欢快”和“绝望”,确实能体现出港湾对于远航人精神上的巨大作用。对于远航者而言,需要停泊和躲避风浪的港湾,人生的漂流中,家就是这样的地方。尤其是最后的反问句更是加强了语气。下个同学接着说!

(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认为文章一二部分中有关家的比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同学,你来谈谈吧!

(3)教师小结:的确,作者是在家是一只船的基础上,把人生比作乘船远航,而家就是航行中温暖的港湾。后者比前者更深了一步,两个比喻之间是递进关系。

(4)师:通过交流,我们已经明白家是温暖的港湾。那能不能把第5段中“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这句话去掉呢?这样表意不是更加明确吗?

你来试试吧。

(教师点拨)不能去,这句话驳斥了尼采对女人的讥评。前后照应。尼采认为家里有着太多的噪音,而作者认为噪音是放松精神的人间乐曲。

(6)教师小结:我想在座很多同学也感受过家里的这种噪音吧,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琐屑的噪音是上天安排放松精神的人间乐曲呢? 大家想一想。

师总结:其实啊,在家庭中人们难免会因为琐事发牢骚、闹矛盾。虽然充满琐屑的噪音,但对于在外拼搏的人来说,家仍是我们心灵休憩的港湾。作者是让我们用乐观宽容的的心态看待生活,不要计较一些小事。这让我想到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那就让我们在看待人生时,多一些积极,少一些消极吧,生活会更加美好。

(四)品读“家是永远的岸”

1.师:最后,我们请第三组同学谈谈对第三部分的认识吧!(1)(生答)从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事里读懂了“家是永远的岸”。

(教师点拨)这个同学抓了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长生不老”“注定要死”,老师再补充一个“仍然”,这些词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这位同学你来补充吧!

(2)(生答)从第3段马致远的诗句“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中读懂了“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教师点拨)这位同学抓住了“心碎”“清泪”

两个词体会到了游子的离愁。古诗中抒写游子离愁的诗句很多。同学们能举一些例子吗?(生答)(教师点拨)

是啊,倦鸟思巢、落叶归根,家就是游子心中那永远的牵挂,永远的岸。

(3)教师小结:大家说了很多,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在第四段开头引用《红楼梦》中的话意在说明家是每一个人的牵挂。每一个生命到来和离开时,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和天堂的岸,从人生的启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我们灵魂最终的归宿。

可以说,最后这个比喻是既是前两个比喻的承接,又是升华。文章中这三个有关家的比喻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对家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富含哲理。(KJ明确三个比喻的关系)

(4)师:作者为什么会对家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周国平。(KJ作者简介)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屏幕上的内容。

认识了周国平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他写作本文的背景。(KJ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周国平43岁的时候,有了可爱的女儿妞妞。快满月的时候,妞妞被发现患有恶性眼底肿瘤。当时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切除眼球。周国平夫妇没办法采取这个残酷的方法,他们想着还能拖一拖。1991年11月7日的下午,一岁半的妞妞停止微笑,离开了人世。夫妻之间由此产生裂痕,婚姻后来最终解体。本文写于1992年4月,当时作者的婚姻正面临考验。(这是周国平的第二段婚姻,他共经历了三次婚姻)。

妞妞活着的时候喜欢玩书,随便抓到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周国平的头脑里回荡。3年以后,周国平打算为妞妞写一本书,就是后来出版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曾经让很多人为之动容,不是潸然泪下,而是泪如泉涌。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可以说,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婚路坎坷的作家是用心写出了自己对家的渴望,对生活的感悟,第三部分中的第一段“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尤其能体现在这一点,请同学们用波浪线把这句话划出来,“需要”一词加上着重号。(5)教师小结:欣赏“家”,我们体会到文章富含哲理,饱含深情,意义深刻。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家深邃的心智,理解生命的本义,这正是本文哲理美所在。(板书;哲理美)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会更加深刻。

(5)师: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家”的时候,让我们再来深情地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音乐响起)(师生同诵,结束学习)附板书:

周国平

走进“家”

形式美 欣赏“家”

哲理美

第三篇:《我爱我的家》晒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教案

石牌镇中心学校 陶英男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课标和教参还强调:“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以自己的真情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话题和感想。”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为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联系,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在教学中将以家庭为切入点,以教师的亲身事例为范例,以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为教学基本素材,通过课前调查、搜集活动,课堂汇报展示活动,课后拓展延伸活动等,让学生从简单认识家到感知家庭的温暖,再到激发热爱家庭的情感。学情分析:

本次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其一,现代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其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庭不完整或者不和谐,有些家庭的孩子长期处于留守状态,从而对家认识肤浅,不知道惜爱。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表演能力都不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以自己的事例和真情去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都乐于表达,勇于表现自己,从而达到让学生知道家庭的温暖、家人的关爱,懂得感恩父母、长辈,热爱整个家庭的目标。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能力与方法:开展课前调查、搜集活动,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研究方法。

知识:

1、学会介绍自己的家,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2、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重点 :

1、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

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教学准备 :

教师:提前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住址、家长外出务工情况等。

学生:课前进行家庭小调查,(1)、询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会想家?(2)、了解几十年前,父母或爷爷奶奶像自己一样大的时候,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会介绍自己的家,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调查、搜集、竞赛等活动,明辨是非对错,理解家人的艰辛,学会关爱家人,表达对家人的爱。

3、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爱国的情感。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教学活动重点:

1、通过活动,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体会家人的艰辛,学会关爱家人,表达对家人的爱。教学活动难点:学生怎样懂得理解家人,关爱家人。教学活动准备:

教师:

1、提前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住址、家长外出务工情况等。

2、有关教学课件,不同时期的“全家福”照片。学生:活动1——课前调查、搜集活动:

1、调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会想家?

2、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的准备。教学活动步骤:

一、情境导入:欣赏活动——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个“精彩的瞬间”,想跟老师一起欣赏吗?

2、课件播放视频“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学生欣赏。

3、导入:是啊,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在欣赏活动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回家)回家,回家,有家的感觉真好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最后都会回到自己的家。(师画房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我的家”这个话题吧。(板书:我的家)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范例制成音像动画搬上屏幕,既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本课的话题。)

二、活动2:展示活动——说说我的家

1、师介绍我的家。(投影“全家福”照片)

2、学生说说我的家。

(1)同桌交流介绍自己的家(教师参与学生交流)

(2)学生展示介绍我的家(投影学生的家庭合影照)

3、小结过渡:看到同学们分享的照片,老师感到被一种浓浓的亲情包围着,心里可暖啦。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每个人的家各有差异,但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都爱自己的家。(完善课题:我爱我的家)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以自己的真情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话题和感想。”教师展示介绍自己的家,可以起到范例作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家庭合影展示介绍,既能引起本班同学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表达的能力;也为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爱自己的家,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3:竞赛活动——谈谈成长中的事

(一)谈谈成长中的故事

1、过渡: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板书:成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家人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值得珍藏的故事,让我们来说说吧!(课件出示:“分享成长故事”)

2、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与家人在一起的事。

3、学生在全班分享成长中的故事。

4、师启发性提问:听了同学们的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

1、这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既担负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任务,又让学生在真情诉说成长故事的过程中,理解家人的艰辛和懂得关爱家人。

2、此项教学活动,是在学生初步介绍自己的家的基础上进行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家与家人的认识。

3、本班学生的家庭真实生活,此时成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家人艰辛与懂得关爱家人的最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我爱我的家》生活小故事有奖竞赛。

1、师提问:我这里也有几位小朋友的故事,他们做得对不对,我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好!那么我提议:我们来开展一次“我爱我的家”生活小故事有奖赛,怎么样?(请1名学生做主持人,全体学生当大众评委,老师做竞赛嘉宾参与学生活动。)

2、辨别对错,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我爱我的家”生活小故事有奖赛图片和试题,生进行有奖抢答。)他们做得对吗?理由呢?(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理由充分均可。)(1)小明每天上学,要奶奶替他背书包,送他进教室。()理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或“关心老人”等)

(2)小文文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小都要文文帮爸爸拿拖鞋,倒水给爸爸喝。()理由(“理解父亲的艰辛”或“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等)

(3)外公外婆看新闻,小华经常抢遥控器,要看动画片。()理由(尊重老人、尊敬长辈或学会礼让等)

(4)妈妈每次教育小兵时,他总是顶撞妈妈,嫌妈妈唠叨。()理由(“理解家人”或“体谅父母”等)

(5)小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爱她,她也常常给爷爷捶背,给奶奶洗脚。()理由(“关爱家人”或“懂得感恩”等)

3、小结:通过竞赛活动和成长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竞赛形式,以及来自学生生活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明辨是非对错,是诉说“成长故事”的补充与延续,轻松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家人的艰辛”“学会关爱家人”。)

四、活动4:汇报小调查——诉说家的惦念

1、过渡。师:看到你们通过竞赛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爱家人,老师真替你们高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对家的热爱与眷恋,让我们走进课本,来听听这些在外工作或务工的人们的心声吧!(播放“班班通”上第一课第三页的视频《家的惦念》)

2、现场调查:哪些同学的父母常年不在你们身边,在外务工?你想他们吗? 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想家?他们为什么会想家?你们课前调查了吗?让我们来汇报一下课前调查到的情况吧!(课件出示“汇报小调查”)

3、生汇报课前小调查。

(设计意图:

1、《家的惦念》即是升华学生爱家爱家人的情感,又是为汇报父母为何想家做准备。

2、检验学生课前活动的“小调查”,作为小学阶段由“品生”过渡到“品社”的第一课,即是担负着交给学生调查搜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要让学生觉得“社会调查”这项活动并不难,因而乐于去做。)

4、师谈自己想家的感受。(投影第二张全家福照片,简单谈自己想家的感受,渗透爱大家——爱国。)

(设计意图:用“长大后的丽丽”照片,让学生初步从老师家庭的变化中,感受社会变化给家庭带来的变化,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老师在国外的想家,升华到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实现了激发学生爱家爱国情感的德育目标。)

五、全课总结:配乐诗朗诵——释放对家的爱

1、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

2、感恩我的家(放音乐《让爱住我家》,课件出示“我爱我的家”诗,在音乐中师生激情朗诵表演,释放对家的爱。)

我爱我的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幸福的小船,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家,洋溢着幸福而温暖的爱!爱,是不计代价的付出,爱,是点点滴滴的珍惜,爱,是懂得感恩的回报!我爱我的家!

让爱永住我的家!!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学生谈收获。表达对家的爱、感恩我的家,又一次爱家情感的升华,达到了全课的高潮。)

五、拓展延伸活动——把爱带回家

1、过渡。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爱带回家吧!请看课后活动和下节课的准备。(课件出示)

1、课后活动:你能从今天开始,每天为家做一件事吗?比如:说一句让家人高兴的贴心话,陪爷爷奶奶散散步,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为他们拿拖鞋、倒水……只要你愿意,“我爱我的家”能做的事很多很多……

2、家庭小调查:请按课本第8页的提纲,进行家庭小调查,填写好第9页调查表,下节课汇报展示。

2、总结。师:是啊,只要你愿意,“我爱我家”能做的事很多很多,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让“我爱我家”的活动落实的行动中去,既是一个“小倡议”,又是本节课活动的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会给学生造成任何负担,学生还乐于去做。)

板书设计:

爱的

我 家

温 暖

成 爱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美化家居活动,激发学生对家的亲近感。

2、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3、开展课前调查、搜集活动,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研究方法。教学活动重点和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教学课件,不同时期的照片和实物。学生:活动1——我的家庭小调查

1、调查父母或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准备父母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照片和实物,并做好介绍的准备。

教学活动步骤:(略)

活动2—— 画画我的家(美化家居活动)

活动3——讲讲我家的历史小故事(汇报展示活动)

第四篇:定稿_梁飞燕_周国平《家》微型课教案

《家》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形式美。

2、品读语言,理解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内涵和关系,体会文章的哲理美。(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同学们能谈谈你们对家的认识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家》,看他是如何来揭示“家”的真谛的?(板书课题、作者)

这节课我们将按照走进“家”——欣赏“家”的步骤徜徉在《家》的世界,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板书学习步骤:走进“家”——欣赏“家”)

二、整体感知——走进“家”

(一)朗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朗读课文,走进“家”。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 好,我来读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在听读中思考这样的问题——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KJ)并将你找到的的关键语句在文中划出来。(师读文章末段)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有这几个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一下:琐屑、休憩、冥想、萦绕、温馨、陶冶。我们齐读两遍,加深印象。

(二)全班交流

1.师:现在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的问题。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出示课件)好,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作者用三个独特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自己对家的认识和感受。这三个比喻的前提是“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

KJ作者的认识感受

家是一只船温馨

家是温暖的港湾温暖

家是永远的岸梦魂萦绕永远的牵挂

3.师小结:走进家,我们发现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用了字数相近的比喻句,既生动形象,又排列有序。全文结构清晰、形式优美。大家在写作中可以借鉴。(板书:形式美)

三、品读语言——欣赏“家”

(一).师:认识了文章的形式美,下面我们来欣赏“家”。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在人生的漂流中,家不仅是一只温馨的船,而且是温暖的港湾,更是永远的岸?

老师教给大家品读语言的方法:先找到文中表达作者对家的认识,饱含感情的语句,再抓住句中能打动你的关键词语具体赏析。

大家不妨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KJ)请用“我从文中句话中读懂了家是。”的句式说话,并作简要的分析。

示范:我从第一部分“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这句话中读懂了家是一只温馨的船。

赏析:因为“陌生”写出了生活的不可预知,而“熟悉”写出了家的亲近温暖,“竟”突出了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家给人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作者把家比作一只温馨的船。

师:

1.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三大组,分别赏析文章的这三部分。各组明确任务后,请同学们先用4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各部分文章,然后独立思考问题,并及时旁批。开始。

2、时间到,请大家四人小组结合,交流答案。

3、下面我们有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第一组先来!交流时,请先有感情的读出你找到的句子,再进行分析。

(二)品读“家是一只温馨的船”

交流答案

(1)(生答)从“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这些句中读懂了“家是一只温馨的船”。

(教师点拨)你注意到“风平浪静““波涛汹涌”这两个词,它们代表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分析有见地。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2).师穿插:是啊,无论面临怎样的人生,只要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好伴侣,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家这只小船就能带我们勇敢地穿过生活中的激流险滩,应对莫测的命运。我们来看这样的图片:屏幕上的老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让人深深感动。(教师点拨)

3.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感动,再来有感情的齐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用心感受家是一只船。

(三)品读“家是温暖的港湾”

师:理解了家是一只船,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对第二部分的理解?

1.交流答案

(1)(生答)从“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这些句中读懂了“家是温暖的港湾”。

(教师点拨)这位同学找到两个关键词“欢快”和“绝望”,确实能体现出港湾对于远航人精神上的巨大作用。对于远航者而言,需要停泊和躲避风浪的港湾,人生的漂流中,家就是这样的地方。尤其是最后的反问句更是加强了语气。下个同学接着说!

(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认为文章一二部分中有关家的比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个同学,你来谈谈吧!

(3)教师小结:的确,作者是在家是一只船的基础上,把人生比作乘船远航,而家就是航行中温暖的港湾。后者比前者更深了一步,两个比喻之间是递进关系。

(4)师:通过交流,我们已经明白家是温暖的港湾。那能不能把第5段中“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这句话去掉呢?这样表意不是更加明确吗?你来试试吧。

(教师点拨)不能去,这句话驳斥了尼采对女人的讥评。前后照应。尼采认为家里有着太多的噪音,而作者认为噪音是放松精神的人间乐曲。

(6)教师小结:我想在座很多同学也感受过家里的这种噪音吧,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琐屑的噪音是上天安排放松精神的人间乐曲呢? 大家想一想。

师总结:其实啊,在家庭中人们难免会因为琐事发牢骚、闹矛盾。虽然充满琐屑的噪音,但对于在外拼搏的人来说,家仍是我们心灵休憩的港湾。作者是让我们用乐观宽容的的心态看待生活,不要计较一些小事。这让我想到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那就让我们在看待人生时,多一些积极,少一些消极吧,生活会更加美好。

(四)品读“家是永远的岸”

1.师:最后,我们请第三组同学谈谈对第三部分的认识吧!

(1)(生答)从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事里读懂了“家是永远的岸”。

(教师点拨)这个同学抓了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长生不老”“注定要死”,老师再补充一个“仍然”,这些词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这位同学你来补充吧!

(2)(生答)从第3段马致远的诗句“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中读懂了“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教师点拨)这位同学抓住了“心碎”“清泪”两个词体会到了游子的离愁。古诗中抒写游子离愁的诗句很多。同学们能举一些例子吗?(生答)(教师点拨)是啊,倦鸟思巢、落叶归根,家就是游子心中那永远的牵挂,永远的岸。

(3)教师小结:大家说了很多,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在第四段开头引用《红楼梦》中的话意

在说明家是每一个人的牵挂。每一个生命到来和离开时,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和天堂的岸,从人生的启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我们灵魂最终的归宿。

可以说,最后这个比喻是既是前两个比喻的承接,又是升华。文章中这三个有关家的比喻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对家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富含哲理。(KJ明确三个比喻的关系)

(4)师:作者为什么会对家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周国平。(KJ作者简介)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屏幕上的内容。

认识了周国平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他写作本文的背景。(KJ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周国平43岁的时候,有了可爱的女儿妞妞。快满月的时候,妞妞被发现患有恶性眼底肿瘤。当时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切除眼球。周国平夫妇没办法采取这个残酷的方法,他们想着还能拖一拖。1991年11月7日的下午,一岁半的妞妞停止微笑,离开了人世。夫妻之间由此产生裂痕,婚姻后来最终解体。本文写于1992年4月,当时作者的婚姻正面临考验。(这是周国平的第二段婚姻,他共经历了三次婚姻)。

妞妞活着的时候喜欢玩书,随便抓到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周国平的头脑里回荡。3年以后,周国平打算为妞妞写一本书,就是后来出版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曾经让很多人为之动容,不是潸然泪下,而是泪如泉涌。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可以说,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婚路坎坷的作家是用心写出了自己对家的渴望,对生活的感悟,第三部分中的第一段“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尤其能体现在这一点,请同学们用波浪线把这句话划出来,“需要”一词加上着重号。

(5)教师小结:欣赏“家”,我们体会到文章富含哲理,饱含深情,意义深刻。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家深邃的心智,理解生命的本义,这正是本文哲理美所在。(板书;哲理美)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会更加深刻。

(5)师: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家”的时候,让我们再来深情地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音乐响起)(师生同诵,结束学习)

附板书:

周国平

走进“家”形式美

欣赏“家”哲理美

家(正文)

周国平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 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 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

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

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

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 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 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

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

个温馨的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

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

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 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

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 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 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 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 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 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 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

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 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 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 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 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鉴赏点拨

周国平的散文《家》,最突出的特点是写作手法巧妙。虽然作者的散 文是以本色示人,最忌“涂脂抹粉”,并以写真情实感见长,但对“家” 的描述,却不是平铺直叙,而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家比作“船”“港湾” 和“岸”,并赋予“家”以新的含义。作者写出了以“船”为家的漂流与 温馨,以“港湾”为家的温暖与安宁,以“岸”为家的牵挂与归宿,虽然

作者笔下的“家”各不相同,或船、或港、或岸,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家”

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五篇:《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本课是小语S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讲述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诗共五行,1至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分别指出蓝天、土地、树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说学情: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借助形象的图画,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美好的家园,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说教学思路:第一,本课以读为基调,借助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第二,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分组讨论作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延伸了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字卡、图片、头饰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图画导入,激趣揭题

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认识他们?(随机贴上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让学生认知),这些小家伙可调皮啦!偷偷跑出来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贴上家的图卡),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形象导入,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测生字

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强调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尤其是平翘舍音和前后鼻音。然后利用字卡开火车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积极性很高,几乎都会争着大声朗读生字。再让学生读喜欢的句子,乃至读整首诗,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又从另一个角度检测了生字,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支玉恒老师也曾说情感朗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整堂课我设计大部分时间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教师语言要贴近孩子的心灵。课间我频频用儿童化的语言小白云小禾苗快乐的小鸟活泼的小鱼谁来夸夸你的家激励学生朗读的欲望,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切身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与骄傲。

一节课成功与否,问题的导向性尤为重要。课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白云的家怎么样禾苗怎样生长小鸟、小鱼的家在哪儿,它们的家怎么样帮助学生想象感知,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巧用过渡,首先,我们去看看白云的家引导学习朗读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看,地上长起了绿绿的禾苗体会第二句土地是禾苗的家,深情赞美土地的伟大;蓝天的家很美丽,禾苗的家很温暖,那么小鸟和鱼儿的家怎样呢?自然过渡第三第四句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孩子们,咱们忽而是蓝天上的白云,忽而是土地里的禾苗,忽而是树林里的小鸟,忽而是大海里的鱼儿,分别体会了家的美好。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在哪呢?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我们指谁,共同是何意,以及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升化主题:即如何爱护地球。学生会纷纷言说不要乱摘花不要乱扔纸屑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达到了情感目标。

四、说话练习,活动拓展

1、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作诗,用蓝天是()的家,()是羊群的家,()是()的家,分层次练习,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课内走向课外,让课堂回归生活。

2、让学生戴上蓝天、白云等头饰,表演朗诵,巩固课文。

五、总结全文,烘托气氛

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我们要热爱地球、保护地球,鼓励学生做地球的小卫士。

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新颖,一目了然。我采用形象的图片,把板书设计成地球的形状,更加直观地再现了本课的主题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附:

白云禾苗小鸟鱼儿

下载23课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3课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校开放课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组 许仕英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要求一根一根地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师:请告诉老师,你有多少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

    2016年上学期幼儿园家函课教案范文

    2016年上学期幼儿园家函课教案-- 家园协力 幼小对接 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各位家长朋友: 很有幸能够与大家坐到一起探讨家庭教育。 我们中间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即将由幼儿园的......

    合唱课《可爱的家》

    合唱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乐曲的风格、音乐的内在情感的感受能力。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

    《家是什么》教案

    《家是什么》教案 《家是什么》教案1 【设计意图】散文诗《家是什么》是朴素明朗的口语文体,文中的句子读来琅琅上口,整首诗洋溢着家的温馨。散文中的屋顶、灯、床、爸爸妈妈......

    中班教案:家

    中班教案:家 中班教案:家活动名称:家1、幼儿能根据画面提示理解诗歌内容。2、尝试仿编诗歌,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背景图 2、贴绒卡片: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

    5《家》教案

    5、家 一、教学目标: 1、重点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祖国就是我们温暖可爱的家,我们都爱自己的家,更爱伟大的祖国。 2、理解“祖国”一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家是什么》教案

    《家是什么》教案 《家是什么》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4个生字,积累句子。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家是一个充满亲情......

    中班《家》教案

    中班《家》教案 中班《家》教案1 设计意图:蔬菜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可是,我发现在幼儿进餐时,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