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时间:2019-05-15 04:1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行为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第一篇: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1)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2)所谓“有效”指教师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3)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包括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4)促进有效教学的5种关键行为: A、清晰授课

◆ 讲授要点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清晰的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教师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B、多样化教学

◆教师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巧

◆教师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 ◆教师经常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能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的手段

◆教师能把学生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使用学生的意见来教学教学

◆教师经常变化提问类型 C、任务导向性强

◆教师有单元和课时计划,明确单元与课时目标

◆教师能有效处理各种干扰,能提前预见干扰,并巧妙排除 ◆教师能以最小代价,制止或阻止不当行为 ◆教师能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D、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能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 ◆教师能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 ◆教师常使用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方式

◆教师使用有益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 ◆教师监察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E、确保学生成功率

◆教师所教内容反映先前学习内容

4范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如何获得正确答案

◆教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小块,使学习者在当前水平上较易消化 ◆教师使每一节课看起来都像是先前课时的延伸 5)几种无效教学行为

A、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管理 B、教师当众训斥学生 C、教师为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以消磨时间,防止学生闹事

D、教师随便发表意见或声明,而如果实施这些意见或声明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荒谬可笑的

E、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表现自己

有效教学有五个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4.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教育永远是个公众性的话题,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负”口号深入人心,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不仅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研究的课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方方面面所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称之为有效教学呢?它的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又是什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追本溯源,先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作一番界定: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

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 或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3.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教学有效性的三重意蕴及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传统的“有效性”理解 教学效率

教学投入——教学产出——教学目标——教学需求

把传统的界定与现代的界定相比,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不要小看这多走的一步,这一步是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二、有效教学的标准

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有人曾用最简便的一句话加以概括:“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达到这样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课堂输出 70%以上的信息量。”当然,以这句话的科学性,我们没有经过考证,而且除了量的规定外我们也看不到任何质的说明,但它至少也体现出了有效教学某些特点,即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应该是有效率的。

应该说,目前有关有疚教学标准的研究国内外都是很多的,其中也不乏善陈,但总的说来,除了基本准则相似外,国内外研究是有区别的。国内典型的研究如下表所示: 基础性

发展性 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1.是否能灵活运用和编制教学计划

2.是否注意个别差异。(课堂里有没有符合 2.是否运用启发式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个别需要的分组教学,看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等)

3.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语言概念式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 3.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表述、案例领悟式的表述和图式结构式的表述 4.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4.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从上可以看出,它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至教学方法各呈列了四项标准,显得简洁明了。但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国内研究的一种通病,它首先表现在研究的视点上,即把有效教学的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的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我们从中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以上的标准既可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更可用于教师业绩等第考评。其次,标准仍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鉴于上述原因,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项有效教学的国际研究。作为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反映了国际教学研究方面一种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第一线的教师而言都是很有参照与借鉴价值的。研究最终提炼了五条标准:

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

当师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时,学习是最有效的。它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提供帮助”,是教学的一般定义,然而,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JPA)能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因为师生一起工作能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相互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

此类“指导”与“做中学”,在父母育儿、幼儿教育、大学教育、成人学习、职业学习、岗位培训是很常见的,但在传统的一般中小学教学中却不多见。很少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发展知识与理解。运用“正式的”、“学校的”、“科学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把学校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

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标准,尤其当师生不处于同一背景时更显得重要。根据这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若干的教学指导: 1.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2.要让创造性的活动与可用时间相匹配;

3.妥善安排班级座次,以便学生可根据个别与小组的不同需要相互交流、协同工作; 4.积极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5.学生的小组分配宜采用多样化方式,如根据学牛间的友谊、不同的学习能力、语言、项目或兴趣,以提高生生间的互动;

6.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工作方案,从一个活动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活动,如从全班介绍到小组活动等; 7.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与技术,促进共同活动; 8.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标准2:语 言发展一一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不论是单语教学还是双语教学,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总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思维都不能离开语言。日常的交际语、正式的学术语言与学科的专业术语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成功都很关键。

不论是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学术的),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应该通过应用与师主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未加以培养,而不是通过机械的、无背景的训练来完成。读和写既要设立专门的课程也要把它们综合到每个内容领域中去。

语言的发展在各门学科中都能实现,不论是科学、数学,历史、艺术,还是文学,如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不同的课程均有赖于对其教学语言的掌握,听、说、读、写在各门学科中都可教。标准1师生共同活动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机。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倾听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家庭与社区; 2.对学生的谈论与问题有所反应,尽可能地不要伤害学生;

3.在有目的的交流与写作中,充分运用示范。引用、复述、澄清、提问、表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与学生交往时,要尊重学生与教师有所不同的交谈与互动方式,如谈话的停顿时间、眼神的交流、话题转换与所喜爱的话题;

5.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把学生的日常语言与教学相联系; 6.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词汇表达他们的理解;

7.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多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8.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第一与第二吾言。

标准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作为学校的日常教学目标是很有益的。既能提高个人的自信,也能提高学校的自信。

“理解”意味着新的学习与先前的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联系能巩固学生新习得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教育理论家、认知科学家、行为主义者、人类学家一致认为,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要把学校抽象的知识真真切切地下放到现实生活中去,与家长、社区多多合作,找到学习与参与的合适方式。教学指导中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尽可能地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校经验为基点; 2.根据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对学生有意义的教学;

3.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交流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当地的用语与知识; 4.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 5.师生合作设计以社区为本的学习活动; 6.向家长提供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 8.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

标准4:挑战性的活动一一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

对于那些面临教育失败的学生,我们通常认为是他们能力有限。各类评价对他们而言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其实当前的评价工具还不够完善,学习标准也是有所欠缺,这对于真正的学习都是障碍。它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不同学生基本的进步需求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告诉我们——高学习标准与有意义的评价是多么重要。

为了防止学生的教育失败,需要提供有认知挑战的教学,教会学生思维与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背诵。课程应该尽可能地挖掘那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材料。把复杂的认知技能教给学生是有多种方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给学生超负荷的挑战,至于如何把握挑战的合宜性则是需要教师深思熟虑的。为此,教师应:

l.确保学生对每个教学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对学生的学习确立挑战性的行为标准;

3.设计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4.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5.时刻与挑战性的标准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标准5:教学对话一——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思维以及形成、表达与交流观点最好是通过对话、提问分享观点来教。在教学对话中,教师仔细倾听、揣摩,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调整,——就像大学里的“苏明纳”讨沦会、母亲与螨删学步的孩童。在此,教师把正规的学校知识与学生个别、家庭与社区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也向教师提供了发展教学语言与学科语言的机会。作为教学个别化的一个途径,教学对话最好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中加以渗透。

这个概念可能有点似是而非,因为教学意味着权威与计划,而交谈意味着平等与反应。但教学对话是建立在某个假设之上,即它是与传统的课程截然下同的。运用教学对话的教师,就像父母在户自然教学,此类交谈能够挖掘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让教师的背景化教学切合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有关的教学指导如下: 1.安排定期的频繁的师生交流;

2.有个清晰的学术目标,以此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 3.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4.教学对话要能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与理性推断,可以用一定的讨论材料; 5.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交谈; 6.仔细倾听、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7.通过提问、复述、表扬、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学习; 8.指导学生准备一个产品,体现已实现的教学对话目标。

为了进一步实证以上的标准,研究还列举了5个著名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上五个教学标准: 1.认知指导教学

这是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2.认知复杂性教学

它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特征。此类活动一般分小组,需要多种认知能力,而且活动的程式也多种多样。极力推荐的“社会组织与活动设计”尤为著名,强调了除标准5外的其他4个标准。3.真实性教学

在该模式中,教师通过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的教学材料联系起来),此外,也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与教学主题。4.交互教学模式

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但运用了一定的策略。如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5.一致性教学

该模式综合了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但它更突出了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以及挑战性教学。

以上的教学模式作为有效教学的显例,是不同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结果。

从上述的国际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中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在教与学的理论中正日益受到重视。换言之。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根据这些理论,学习其实就是以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一个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决不是泾渭分明、自成一体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

第二篇:有效教学的七种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的七种教学行为

前一阶段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有效教学方法》,是一个叫鲍里奇的美国教育家写的,粗看一遍,第二遍现在还没有看完。

这本书的核心是说,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7种教学行为是:“有效的班级管理、良好的课堂氛围、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下面写几点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理解,供同行参考。

1.有效的班级管理。首先,要有班级或课堂的基本规则,一开始就和学生讲清楚,我上课的规矩是什么?比如,上课不准趴在桌子上,不准看小说书或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不准迟到早退,老师进班学生必须保持安静等,一开始就要立规,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上课规矩。规距不要太多,四五条就可以了,少了不全面,多了做不到反而没有约束力。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一贯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养成习惯,比如提前2分钟进教室的习惯,课前听写或默写的习惯,讲一段就要让学生回顾小结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自己要坚持,还要让学生知道和适应,那么,到了这个点,该做什么事,学生自然而然地能配合上,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甚至把学生的课前时间用起来。老师不花时间,学生愿意把时间投入到你的学科,也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境界。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方面,要松紧结合、张弛有度,有节奏感,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听说读写思考多种形式参与,特别是一定要有让学生思考的设计。另一方面,民主平等、鼓励表扬、讨论互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有序,让课堂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第三,对问题行为低调处理。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要抓住不放,用过长的时间处理,问题小,一笔带过,问题大,课后再处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上学科上,而不是对问题行为的处理上。

3.清晰授课。讲课语言要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启发式讲解,该慢的时候慢,该停的时候停,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跟得上节奏,理解得了所学。

4.多样化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一堂课至少要有三种以上的方法,课堂有变化,大多数人能参与,学生就不容易疲劳。

有效教学的七种教学行为

5.任务导向。上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我们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接下来是要提问,要练习等,先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在迫切要求下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比较高。

6.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少说,学生多练,是引导学生投入的一种形式。此外,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小结,让学生板演,让学生齐读背诵等,都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的方法。总之,课堂好不好,就看学生在不在动,在不在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7.确保学生成功率。在每组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安排基本的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做得出来,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成功体验是多样的,不只局限于提问答得出,练习做得对,每一个内容讲完后,让学生回顾小结一下,讲得出来,听得明白,再往下讲,这个停顿小结也是确保学生成功率的方法。

当然,我的这些理解是粗浅的,每一种优秀的教学行为都可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这里写一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读者思考。

第三篇: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是这次教学工作会议的热点话题。由于分组讨论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教研简报》上开辟专栏,进行笔谈。

最近我看一本书,名《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书中第8页谈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

1.清晰授课

我理解是,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

我理解是,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的演示)等。

3.任务导向

我理解是,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我理解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

我理解是,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第四篇: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模块

专题四 作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有效教学行为的界定:

1、从行为目的的达成度上来分,教学行为可分为:有效教学行为与无效教学行为(1)判断标准:教学目标。

(2)判断依据:教学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3)实现方式:教学过程控制。

2、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

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

3、有效教学行为与理想教学行为

(1)从价值判断角度来看,理想教学行为是“应该怎样”的教学作为。(2)从实际表现欲结果来看,有效教学行为是指“实际怎样”的教学行为。

4、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可能有效行为与实际上有效行为的统合(1)教学的最终结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模糊性——可能有效行为。(2)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不全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行为具有哪些特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

1、目标清晰:“上课之前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教学意图”。(1)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教学目标”。(2)授课之前应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予以澄清与反思。(3)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应该心中有数。

2、善启善导:“问题是我启动教学进程的钥匙”。(1)启发诱导是有效教学行为的核心特征。(2)有效教学行为倡导一种“迂回式教学”。

(3)有效教学行为的前设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4)启发诱导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如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

3、遵循逻辑

(1)逻辑是人认识的行程,是教学行为发出的首先考虑对象。(2)不讲逻辑的教学行为会搅浑学生的思维。(3)教学逻辑表现为教师教学行为中贯通的“内线”。

4、手段有力:“我相信我的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能够达到我的预定目的。”(1)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行为的载体。

(2)善选教学手段、灵活驾驭教学手段、准确适用教学手段是教学手段力度的体现。(3)有效教学行为需要的是可变通的教学手段。

5、动态调控:“我能够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灵活调控我的教学方向与方法。”(1)有效教学行为的艺术性体现在动态调控性。

(2)动态调控的实质:一切以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对象为转移。(3)动态调控的关键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4)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回馈是教师动态调控教学行为的基本信息。

6、富有创意:“我从没有想过始终用不变的教学方式来面对学生”。(1)教学创意是教学行为永远有效的秘诀。(2)创意是教学行为与时俱进的源头。

(3)追求创意、常变常新是教师教学行为富有魅力的关键。

第五篇:关注课堂行为 提高有效教学

关注课堂行为 提高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摘 要]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优化地组织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本质是什么?教学追求是什么?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将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个体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道德生活,从而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所展开的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质上就是要力图唤起教师重建课堂生活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管理等诸方面来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具有涉及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等等。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一、何谓有效教学

崔允漷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我们如何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的概念,我们也必须吃透。到底什么是“有效”呢?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概念的另一种理解是: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它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目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1、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还很滞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2、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同学们的信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3、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2节)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4、信息技术是“副课”,学不学不会影响升学问题观念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5、学生喜欢上实践课,对于理论课不感兴趣,但在上实践课时又喜欢玩游戏,对老师安排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采取若干有效策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1、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准备策略,即怎样备课。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识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如:①.落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落实三维目标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②.关注学生的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产生求知创新的源动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社会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③教师自身不断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注意灵活多变,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班级特征、不同的学生对象会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后不断反思、总结和改进。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因材施教”。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学生只会学得一知半解,学后就忘。但如果能够结合实例,创设情境,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如《信息及其特征》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对人类产生的重要作用,我选择了唐海平老师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活动。)

课件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前后四位同学自由组合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在阅读生存实验时按自己的理解提供了三件物品,通过全班的讨论得出最佳组合“工具刀、火石、指南针”,从而获知“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适当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例如:在教《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的“网站制作简介”部分时,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我搜集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学生爱听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学习兴趣后。我就安排好了一个任务,用这些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任务有:①新建站点②添加新网页③利用表格布局网页④插入表格⑤添加图像⑥插入动画⑦设置背景⑧在网页中插入背景音乐⑨设置超链接等。在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看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优秀网页,从易到难地学习。在网页制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和上机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因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再如:《网上信息检索策略和技巧》这节课的课堂活动问答题中,我有意给出了几道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理论上可以保留多少年?这个题目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学生们在搜索时找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几十万年,有的几千万年,有的甚至还是永远保留。于是教师就要趁这个机会让学生知道,网上检索的信息并不是权威的,如果要知道问题的真正答案,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图书馆翻阅科技书籍。又如:校运会上你的同学参加跳高项目的成绩是1.8米,他在月球上能跳多高?大部分同学看到这个题目马上搜索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然后就简单地把1.8米乘以6作为答案。事实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上的知识,考虑到地球月球相互的引力,以及每个人身高不同从而重心高度不同等等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

大量的实践表明,“任务驱动”,“问题解决”都是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但其有效性是有条件的,不能滥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4、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看一个组内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为促进学生自律和自我提升,我们提倡全部评价指标向学生开放。明确目标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教育功能的实现,通过指标开放、行为观察,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的某项能力的评价结果,不是单一的方面提出的,而是由多方位在一定时间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评价得出的,使评价后学生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公认的和可靠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校名 课题 评价项目

班级

评 价 要 点

授课人

日期

总分

等级

年 月 日

评分

备注

得分(三个等级)

(1)符合课程标准及教学纲要的要求,符合学教学目标

生实际

10分

(2)目标明确、具体(三维目标)(3)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学习条件(4)媒体准备充分,应用得当

20分

(5)教材处理得当,学习资料选用合理(6)学习任务设计精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布局得当

学习活动(7)面向全体,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指导调控动性,善于创设师生和生生互动情景

20分

(8)善于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学习的能力(9)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关注问题(10)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参与活动方学生活动式多样、时间充分、全员参与

20分

(11)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倾听、协作、互助、分享(12)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讨论和回答问题得课堂气氛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10分(13)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

等、积极

(14)实现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收获,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

20分

(15)部分学生能灵活解决问题 3(16)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

成功的愉悦,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其他 评语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将具有更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6年4月。[2]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7)[3]何云峰.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7,(5).[4]李继通.以“任务驱动”引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改革与探索,2007,(1).[5]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名师开讲》,2007年5月

下载有效教学行为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行为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员工行为标准

    读《优秀管理者的标准》与《员工行为准则》 感悟及心得体会 作者:郭飞 从我们来到人世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

    工作行为标准

    工作行为标准 每天一点点 工作格言 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前天的教训,吸取了没有; 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昨天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手脚勤一点,嘴巴甜一点;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操作......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行为方式设计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行为方式设计 刘秋敏 一、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任务与目标 关于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

    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委延果郑长龙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被教师频繁使用的、教师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并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正确地理解这些“有效教......

    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教师所接受的教育理念是否能被教师真正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基本保障。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内化需经历了解——理解——认同......

    注重学生信息反馈 有效调节教学行为

    注重学生课堂信息反馈有效调节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合作、交往的一个活动过程。新课程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 摘要 本文简述了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与转变,并阐述了如何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理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