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认为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
你认为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标准: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要考量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着手: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教师建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清晰的授课过程)。如: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设计明晰新颖等。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行为时有效教学。在课前、课后反复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行为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过程是一套策略性行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正所谓教学有法,法无定法。随着教育群体的变化,有效性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教学时间段的有效标准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我理解的有效教学是:
有效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引领,使学习得主体学生达成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懂到懂得、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发展目标。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独立学习不能达到,与同伴相互合作可以达到,与同伴们合作达不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达到。
有效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完美结合:
1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适时指导相结合
肖川教授说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试想: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中相遇、相约、探寻,如果缺少了主动、积极、广泛的参与,如何形成认知的冲突、情感的交融和智慧的碰撞?因此,要想让教学有效,必须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欲使学习有效,必先让学生高度参与,说,写、练是参与,唱、演、做是参与,“愤悱”而后启发更是参与。参与的效果是让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领悟真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归纳规律、体验情感。教师以平等的态度、赏识的目光、开放的胸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生动的氛围、真实的情景、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效度。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把握一条:“张弛有度”教师永远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高度参与与教师的适时指导趋于和谐,才算是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事事包办,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相机进行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矫正起到拓展思维、化繁为简、点石成金的作用。继而让师生对话得以持续,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使教学目标迅速达成。
2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有效教学源于教师高水平的预设,精细的预设源于教师缜密的教学准备。如果教师预设过度,教学就会陷入呆板、机械,教学过程会失去灵气与个性会让学生变得被动,成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套路。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应该创设情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而合理的生成。教学就是生活,课前的设计犹如准备做一盘菜,把材料准备充分,心中酝酿好步骤,这种预设很重要,但在操作的过程中火候掌握的怎么样、各种调料的多少等会出现的种种情况需要随时调整。上课一定要真实,如果课堂上教师在上演练好的内容,学生的认识是重复的,语言是复制的,感情是生硬的,即使很顺当没有错误,但也绝不能算是好课。如今生成的课堂渐为大家所追求和期望,教师如能捕捉契机深入点拨引导,唤起学生心中的“潜台词”,成为一种新的情境,让课堂动起来,生成将比预设的更生动、真实、丰富。
3面向全体与个体差异相结合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能否达到的目标,但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会存在迥然不同的认知差异与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想让班级的所有学生达到同一个高度并非易事,最关键的是教师学会期待,因为老师的期待,才可能避免一部分学生甚至少数学生拥有“话语霸权”,因为教师的期待,才能让那些跳起来就可以摘桃子的学生拥有树下思考的机会。
4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
语文 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语文的思想无痕有效的融入其中,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思想训练,情感陶冶、习惯养成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割裂开来,都不能算有效的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真谛。教书与育人这两个词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的基本学科,它承载的既有学生运用语文提升实践能力的一面,也有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和人格价值观导航的作用,因此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将这两性合为一体。学生既要发育身体也要发育人格:既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又要形成灵活的语文技能。看来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应该是水乳交融,以至不分彼此应该是一节优秀语文课的精髓。
除此之外有效教学还源自于教师所具有的语文素质和教师基本功。我们常常折服于名师们的课堂教学,但他们的课堂绝不是通过一招一式模仿来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之所以有异彩纷呈的课堂源于他们的日积月累的修炼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否则的话无论你的目标再合理,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它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从许多国家包括西方国家的历史看,各个朝代都有一个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过励精图治的皇帝、清正廉洁的官吏,但历代统治者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我们有力量克服腐败现象。一九四五年,黄炎培到延安,他问毛主席,历代王朝往往开始很好,到后来就慢慢衰败了。请问共产党有何办法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毛主席回答,依靠“民主”,依靠监督,我们可以防止腐败。这个民主,当然不是西方那种议会民主,而是依靠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依靠人民对我们的监督。这个监督是很必要的。
反腐败斗争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突出重点。这次反腐败,在党政机关进行。重点放在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
三、从领导干部做起,首先从高级干部做起,包括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
四、严格依法办案。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该撤职的要撤职,该判刑的要判刑,该重判的要重判。照此去做,也有利于挽救一批人,有利于教育广大干部。对于严重干扰、阻碍查案工作的,要坚决处理。
五、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要鼓励和支持群众举报。群众举报的问题,要由专门机关负责,依法查处。
六、惩治腐败与扶持正气相结合。在坚决克服腐败现象、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弘扬勤政爱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新风尚。
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靠教育,靠法制。要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提高抵制剥削阶级思想侵蚀的自觉性,提高模范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抓住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总结实践经验,严格纪律,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对需要修改的,要抓紧修改、完善。要根据新的情况,尽快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实行严格的抓党风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党政一齐抓,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决遏制腐败现象。
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持教育、法制、监督相结合,坚持预防与惩治相结合。对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主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必须严厉惩处。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大力推进以加强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以利及时发现、有效防范和严厉惩处腐败行为。
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这是我们的一贯要求,也是最可靠的措施。反腐倡廉工作要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继续完善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使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必须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保证领导班子成员依纪依法办事,防止发生各种违纪违法行为,防止任何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
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特别要在执法部门和直接掌握人、财、物的岗位,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约束机制。腐败分子危害党和人民,不论是什么人,都必须依照党纪国法,坚决予以惩处。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中应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廉政理念为核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1、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
我们应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利用广播、影视、戏曲、书报刊、宣传栏以及科教、法律、文体、社区等活动,深入、广泛地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所发布的反腐败纲要及政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代表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主旋律,这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全社会营造和形成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的必然要求。
2、依靠教育和监督,确保在党员干部群体内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
我们要把开展党纪条规和领导干部廉洁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方案。,针对党员干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立足子教育。着眼于防范,通过强化教育,使党员干部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问题。
3、搞好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使二者相互支持、互为依托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法律通常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手段,对最低限度地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有着剐性的制约力;道德则以其较之法律更广泛和更高的层次性,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友善的引导或制约。因而,法律一般是在最低的道德防线上,控制社会的丑恶现象;道德则是在比较高的理性层次上,通过道德审美和评价来引导和弘扬社会成员趋善向美的道德行为。因而,我们必须着实搞好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把德治纳入法治的范畴,使二者相互支持、互为依托,通过法制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大力弘扬社会美德。
第三篇:你认为博客
1、你认为博客(Blog)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1)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2)博客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
(3)博客可以作为教师、学生的个人网站。可以作为学校的信息发布系统。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
(4)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
2、如何使用博客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
(1)建立班集体博客,干部负责组织、发动大家积极参与写博文,共同合作打字并修改。结合电脑课指导学生读博文,包括进别人的博客读博文,在自己喜欢的博文下面发表评论,给同学的博文提出修改的意见。
(2)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博客的内容。利用博客公布即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开展讨论。可以有多个内容可供选择。各小组讨论后确定探究的课题内容。课本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学素材,我们应当深挖隐藏在教材背后的东西,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加以理解。例如,“我身边的化学”就是引导学生亲近科学,能提出问题。介绍几种科学探究方法,具体到教学内容中。厨房里的科学,就是从厨房的“油盐酱醋”中引发问题,利用感观观察,引导学生意识到对比探究是区分事物必要的科学方法„„„.(3)教师在博客中给出需要学生 讨论的内容及方向,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并把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在博文中以回贴的形式告知老师或其他成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博文中多留些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以回贴的形式作答,教师及时批复,实现师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
(4)把小组的讨论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如多媒体、视频、课件、总结报告),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以评价,由教师或学生参考投票形式评比结果,对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教学中,从中学到必要的知识。
第四篇:你认为大学精神是什么
复旦大学教授发出“大学精神沉沦”的感慨。
你认为大学精神是什么?
楼主 王伟曦
1.创新
2.众人迷茫时我不迷茫;众声喧哗时我寻清静
3.任何时代,诚心向学,集中精力
4.在多元化的声音里,找到自己的底线和依归,做一个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一楼 万旭寅 “治学!”
二楼 曹润寰
1.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为时代发展担当责任。
三楼 吴志强
大学精神就是一种社会担当。大学精神是一种对民族发展方向和历史的思考回味,并为名族的前进提出前瞻性的思考模式和有实践意义的改良措施。大学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思想起源地,大学精神便是这样一种对民族、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与责任担当。
四楼 何永兴
和民族一样,每座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因此,独立和自由是每座大学应有的精神基石。
五楼 翟羽婷
大学精神是自由多元开放的,最重要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不是排除异己,会商偏激。大学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先锋,而不是滋生学术造假腐败的温床。六楼 储备
诚然,大学需要与时俱进,但大学精神并不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东西。中国的大学应像牛津一样,有一份无论世态如何也决不改变的豪气和底气。所以大学精神应让大学向其初始去觅求,大学精神的核心应是大学当初的创办理念,而非后世的附加值。地下室 秦健飞
1.校长是大学精神的奠基者。蔡元培领导之下的北大傅斯年领导之下的台大,无不充满光辉。校长应当成为一个学校的灵魂,而非幽灵
2.大学精神也由地域和历史共同决定,历史的积淀更让大学充满光辉。
3.中国大陆的大学,更是在经济的浪潮中迷失了自己。
第五篇: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1)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2)所谓“有效”指教师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3)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包括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4)促进有效教学的5种关键行为: A、清晰授课
◆ 讲授要点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清晰的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教师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B、多样化教学
◆教师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巧
◆教师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 ◆教师经常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能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的手段
◆教师能把学生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使用学生的意见来教学教学
◆教师经常变化提问类型 C、任务导向性强
◆教师有单元和课时计划,明确单元与课时目标
◆教师能有效处理各种干扰,能提前预见干扰,并巧妙排除 ◆教师能以最小代价,制止或阻止不当行为 ◆教师能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D、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能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 ◆教师能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 ◆教师常使用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方式
◆教师使用有益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 ◆教师监察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E、确保学生成功率
◆教师所教内容反映先前学习内容
4范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如何获得正确答案
◆教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小块,使学习者在当前水平上较易消化 ◆教师使每一节课看起来都像是先前课时的延伸 5)几种无效教学行为
A、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管理 B、教师当众训斥学生 C、教师为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以消磨时间,防止学生闹事
D、教师随便发表意见或声明,而如果实施这些意见或声明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荒谬可笑的
E、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表现自己
有效教学有五个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4.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教育永远是个公众性的话题,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负”口号深入人心,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不仅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研究的课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方方面面所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称之为有效教学呢?它的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又是什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追本溯源,先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作一番界定: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
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 或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3.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教学有效性的三重意蕴及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传统的“有效性”理解 教学效率
教学投入——教学产出——教学目标——教学需求
把传统的界定与现代的界定相比,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不要小看这多走的一步,这一步是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二、有效教学的标准
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有人曾用最简便的一句话加以概括:“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达到这样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课堂输出 70%以上的信息量。”当然,以这句话的科学性,我们没有经过考证,而且除了量的规定外我们也看不到任何质的说明,但它至少也体现出了有效教学某些特点,即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应该是有效率的。
应该说,目前有关有疚教学标准的研究国内外都是很多的,其中也不乏善陈,但总的说来,除了基本准则相似外,国内外研究是有区别的。国内典型的研究如下表所示: 基础性
发展性 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1.是否能灵活运用和编制教学计划
2.是否注意个别差异。(课堂里有没有符合 2.是否运用启发式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个别需要的分组教学,看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等)
3.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语言概念式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 3.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表述、案例领悟式的表述和图式结构式的表述 4.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4.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从上可以看出,它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至教学方法各呈列了四项标准,显得简洁明了。但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国内研究的一种通病,它首先表现在研究的视点上,即把有效教学的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的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我们从中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以上的标准既可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更可用于教师业绩等第考评。其次,标准仍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鉴于上述原因,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项有效教学的国际研究。作为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反映了国际教学研究方面一种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第一线的教师而言都是很有参照与借鉴价值的。研究最终提炼了五条标准:
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
当师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时,学习是最有效的。它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提供帮助”,是教学的一般定义,然而,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JPA)能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因为师生一起工作能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相互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
此类“指导”与“做中学”,在父母育儿、幼儿教育、大学教育、成人学习、职业学习、岗位培训是很常见的,但在传统的一般中小学教学中却不多见。很少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发展知识与理解。运用“正式的”、“学校的”、“科学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把学校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
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标准,尤其当师生不处于同一背景时更显得重要。根据这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若干的教学指导: 1.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2.要让创造性的活动与可用时间相匹配;
3.妥善安排班级座次,以便学生可根据个别与小组的不同需要相互交流、协同工作; 4.积极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5.学生的小组分配宜采用多样化方式,如根据学牛间的友谊、不同的学习能力、语言、项目或兴趣,以提高生生间的互动;
6.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工作方案,从一个活动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活动,如从全班介绍到小组活动等; 7.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与技术,促进共同活动; 8.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标准2:语 言发展一一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不论是单语教学还是双语教学,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总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思维都不能离开语言。日常的交际语、正式的学术语言与学科的专业术语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成功都很关键。
不论是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学术的),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应该通过应用与师主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未加以培养,而不是通过机械的、无背景的训练来完成。读和写既要设立专门的课程也要把它们综合到每个内容领域中去。
语言的发展在各门学科中都能实现,不论是科学、数学,历史、艺术,还是文学,如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不同的课程均有赖于对其教学语言的掌握,听、说、读、写在各门学科中都可教。标准1师生共同活动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机。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倾听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家庭与社区; 2.对学生的谈论与问题有所反应,尽可能地不要伤害学生;
3.在有目的的交流与写作中,充分运用示范。引用、复述、澄清、提问、表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与学生交往时,要尊重学生与教师有所不同的交谈与互动方式,如谈话的停顿时间、眼神的交流、话题转换与所喜爱的话题;
5.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把学生的日常语言与教学相联系; 6.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词汇表达他们的理解;
7.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多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8.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第一与第二吾言。
标准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作为学校的日常教学目标是很有益的。既能提高个人的自信,也能提高学校的自信。
“理解”意味着新的学习与先前的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联系能巩固学生新习得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教育理论家、认知科学家、行为主义者、人类学家一致认为,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要把学校抽象的知识真真切切地下放到现实生活中去,与家长、社区多多合作,找到学习与参与的合适方式。教学指导中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尽可能地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校经验为基点; 2.根据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对学生有意义的教学;
3.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交流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当地的用语与知识; 4.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 5.师生合作设计以社区为本的学习活动; 6.向家长提供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 8.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
标准4:挑战性的活动一一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
对于那些面临教育失败的学生,我们通常认为是他们能力有限。各类评价对他们而言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其实当前的评价工具还不够完善,学习标准也是有所欠缺,这对于真正的学习都是障碍。它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不同学生基本的进步需求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告诉我们——高学习标准与有意义的评价是多么重要。
为了防止学生的教育失败,需要提供有认知挑战的教学,教会学生思维与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背诵。课程应该尽可能地挖掘那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材料。把复杂的认知技能教给学生是有多种方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给学生超负荷的挑战,至于如何把握挑战的合宜性则是需要教师深思熟虑的。为此,教师应:
l.确保学生对每个教学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对学生的学习确立挑战性的行为标准;
3.设计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4.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5.时刻与挑战性的标准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标准5:教学对话一——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思维以及形成、表达与交流观点最好是通过对话、提问分享观点来教。在教学对话中,教师仔细倾听、揣摩,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调整,——就像大学里的“苏明纳”讨沦会、母亲与螨删学步的孩童。在此,教师把正规的学校知识与学生个别、家庭与社区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也向教师提供了发展教学语言与学科语言的机会。作为教学个别化的一个途径,教学对话最好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中加以渗透。
这个概念可能有点似是而非,因为教学意味着权威与计划,而交谈意味着平等与反应。但教学对话是建立在某个假设之上,即它是与传统的课程截然下同的。运用教学对话的教师,就像父母在户自然教学,此类交谈能够挖掘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让教师的背景化教学切合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有关的教学指导如下: 1.安排定期的频繁的师生交流;
2.有个清晰的学术目标,以此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 3.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4.教学对话要能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与理性推断,可以用一定的讨论材料; 5.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交谈; 6.仔细倾听、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7.通过提问、复述、表扬、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学习; 8.指导学生准备一个产品,体现已实现的教学对话目标。
为了进一步实证以上的标准,研究还列举了5个著名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上五个教学标准: 1.认知指导教学
这是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2.认知复杂性教学
它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特征。此类活动一般分小组,需要多种认知能力,而且活动的程式也多种多样。极力推荐的“社会组织与活动设计”尤为著名,强调了除标准5外的其他4个标准。3.真实性教学
在该模式中,教师通过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的教学材料联系起来),此外,也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与教学主题。4.交互教学模式
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但运用了一定的策略。如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5.一致性教学
该模式综合了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但它更突出了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以及挑战性教学。
以上的教学模式作为有效教学的显例,是不同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结果。
从上述的国际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中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在教与学的理论中正日益受到重视。换言之。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根据这些理论,学习其实就是以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一个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决不是泾渭分明、自成一体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